高一化学元素性质检测题目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单元测试第一节金属化学性质测试

高中化学学习资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2010--2011化学新人教版必修 1 第三章单元测试: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测试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 :12 O :16 Na :23 Mg :24 AL :27 CL :35。
5 Fe :56 Zn : 65第I 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 小题,每题 3 分,共 48 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吻合题意)1.以下有关厨房中铝制品使用合理的是A. 盛放食醋B.烧煮开水C.用碱水冲洗D.用金属丝擦洗表面的污垢2.以下性质中不是所有金属共有的是A. 易导热B.有金属光彩C.不透明D.易与氧气反应3.以下关于铝的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常温下,铝能与NaCl 溶液发生置换反应C.铝是一种比较爽朗的金属D.在化学反应中,铝简单失去电子,是还原剂4.实验室中保存金属的方法是A. 放在水中B.放在四氯化碳中C.放在煤油中D.放在细沙中5.以下有关钠离子与钠原子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 原子核内所含质子数目不相同B.钠离子中溶液中无色,而钠原子齐聚呈银白色C.钠离子在半径比钠原子半径大得多D.钠离子与钠原子均拥有较强的还原性6.在空气中铝制品比铁制品更不易被锈蚀,原因是A. 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B. 铝的密度比铁的密度小C.铝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D. 铝不能够与氧气发生反应7.将钠放置在空气中,是生成白色的Na2O还是淡黄色的 Na2O2,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中的A. 反应温度B.空气的量C.钠粒的大小D.钠的形状8.做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不能够用体积很大的金属钠块,原因是A. 钠会沉于水底B.钠不会消融C.简单发生爆炸D.会使水沸腾9.取一块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箔在空气中加热至消融,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 铝失去了光彩B.激烈燃烧,火星四射C.消融的铝不滴落D.在加热消融过程中生成了氧化铝10、关于化学反应:mM + nN === pP + qQ(M、N、P、Q表示物质的化学式,m、 n、p、 q 为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果质量为a 的 M与质量为 b 的 N 恰好完好反应,则生成的P 和Q的质量之各必然等于(a+b)B、参加反应的M和 N 中的原子数之和必然等于生成的P 和 Q的原子数之和C、( m+n)不用然等于( p+q)D、M和N中的元素种类,不用然等于的元素种类P 和Q中11.在实验室中,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一小块金属钠,尔后用滤纸将煤油吸干,再用小刀切开观察。
4.2.1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同步练习)(附答案)—高一上学期化学必修第一册

4.2.1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粒子半径比较中,错误的是()。
A.Cl-<Br-<I-B.Al3+>Mg2+>Na+C.Rb>K>NaD.P>S>O2.元素的以下性质,随着原子序数递增不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是()。
A.化合价B.原子半径C.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D.相对原子质量3.下列各组粒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是()。
A.O、Cl、S、PB.Al3+、Mg2+、Ca2+、Ba2+C.K+、Mg2+、Al3+、H+D.Li、Na、K、Cs4.下列粒子半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A.Na+<Mg2+<Al3+<O2-B.S2->Cl->Na+>Al3+C.Na<Mg<Al<SD.Cs<Rb<K<Na5.电子层数相同的三种元素X、Y、Z,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XO4>H2YO4>H3ZO4,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X>Y>ZB.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Y>ZC.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X>Y>ZD.单质与氢气反应的容易程度:X>Y>Z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一定越大B.电子层数多的原子半径一定比电子层数少的原子半径大C.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不是元素性质的简单重复D.按C、N、O、F的顺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7.下列排列顺序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钠>硫>氯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ClO4>H2SO4>H3PO4C.最高正化合价:氯>硫>磷D.热稳定性:碘化氢>溴化氢>氯化氢8.下列各化合物中,阳离子与阴离子的半径之比最小的是()。
A.KClB.NaBrC.LiID.KF9.除第一周期外,关于同周期主族元素的下列变化规律中不正确的是()。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课时训练试题(含解析)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

(人教版必修2)1.1.2《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课时训练试题(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关于碱金属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ⅠA族元素都是碱金属元素B.碱金属单质可将铜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C.金属钾具有强还原性,K+具有强氧化性D.Cs常温下与水反应会发生爆炸【答案】 D【解析】ⅠA族元素还有氢元素,A错误;碱金属单质非常活泼,在水溶液中先与水反应生成强碱,再与铜离子反应生成Cu(OH)2沉淀,而不能将铜置换出来,B错误;由于钾原子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钾单质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但是其失去电子后形成的K+,最外层已经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其氧化性非常弱,C错误;Cs是还原性比Li、Na、K、Rb 都强的金属单质,与水反应会发生爆炸,D正确。
2.碱金属是典型的活泼金属,其根本原因是()A.碱金属单质的密度小,熔、沸点低B.碱金属在常温下易被氧化C.碱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都只有1个,容易失去D.碱金属原子的核电荷数比较小【答案】 C【解析】碱金属元素活泼的原因在于其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容易失去。
3.下列叙述中,能说明金属a的活泼性肯定比金属b的活泼性强的是()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B.a原子电子层数比b原子的电子层数多C.1 mol a从酸中置换H+生成的H2比1 mol b从酸中置换H+生成的H2多D.常温时,a能从水中置换出氢,而b不能【答案】 D4.铯是一种碱金属元素,下列关于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CsOH是一种可溶于水的强碱B.Cs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氧化物Cs2OC.Cs与水反应,能发生爆炸,并放出O2D.加热Cs2CO3,可生成氧化铯和二氧化碳【答案】 A5.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检验钠和钾:分别取小粒投入含酚酞的水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B.检验氯化钠、溴化钾、碘化钾溶液:分别滴加溴水,再加入四氯化碳,振荡,观察颜色C.除去氯化钾中的少量碘化钾:溶于水,并通入足量氯气,加热蒸干D.证明钾比钠活泼:向氯化钠水溶液中加入一小粒钾,观察现象【答案】 C【解析】钠、钾与水反应都生成强碱,使溶液呈红色,A错;NaCl、KBr与溴水均不反应,故无法区别,B错;钾与NaCl溶液中的H2O反应,而不可能置换出钠,D错。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专项练习题及答案1. 完成下列元素周期表:1H 2He3Li 4Be 5B 6C 7N 8O 9F 10Ne11Na 12Mg 13Al 14Si 15P 16S 17Cl 18Ar19K 20Ca 21Sc 22Ti 23V 24Cr 25Mn 26Fe 27Co 28Ni 29Cu 30Zn31Ga 32Ge 33As 34Se 35Br 36Kr37Rb 38Sr 39Y 40Zr 41Nb 42Mo 43Tc 44Ru 45Rh 46Pd 47Ag 48Cd49In 50Sn 51Sb 52Te 53I 54Xe55Cs 56Ba 57-71La-Lu 72Hf 73Ta 74W 75Re 76Os 77Ir 78Pt 79Au 80Hg81Tl 82Pb 83Bi 84Po 85At 86Rn87Fr 88Ra 89-103Ac-Lr 104Rf 105Db 106Sg 107Bh 108Hs 109Mt 110Ds 111Rg 112Cn113Nh 114Fl 115Mc 116Lv 117Ts 118Og2. 将以下化学式转化为化合物名称:a) HClO4 - 高氯酸b) Al2(SO4)3 - 硫酸铝c) Ca(NO3)2 - 硝酸钙d) KMnO4 - 高锰酸钾e) Na2CO3 - 碳酸钠3. 将以下化合物名称转化为化学式:a) 高锰酸钾 - KMnO4b) 二氧化硫 - SO2c) 硫酸铜 - CuSO4d) 碳酸钙 - CaCO3e) 硝酸铁(III) - Fe(NO3)34. 根据元素的位置和周期表的特点,回答以下问题:a) 元素周期表是如何排列的?元素的排列有何规律?b) 元素周期表中,相同元素族的元素有何共同特性?c) 为什么元素周期表被称为"周期"表?d) 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性趋势是指什么?e) 什么是主族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答案:1. 回答见元素周期表。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测试题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测试题一、选择题(Ⅰ)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1. 下列关于金属单质通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般都具有金属光泽B.熔点都较高C.都是热和电的良导体D.都具有延展性2.下列关于金属元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金属元素的单质在反应中只能失去电子B.金属元素的阳离子只具有氧化性C.同一金属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可能相同D.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可比较金属的活泼性3.从石器、青铜器到铁器时代,金属的冶炼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水平。
下图表示三种金属被人类开发利用的大致年代,之所以有先后,主要取决于A.金属的导电性强弱B.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多少C.金属的化合价高低D.金属的活动性强弱4.常言“真金不怕火炼”从化学的角度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金的熔点很高,难于熔化B.金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变质C.金越进行冶炼,其纯度越高D.金的硬度大,高温下难于变形5.一小块金属钠长时间置于空气中,可能有下列现象:①变成白色粉末;②变暗;③变成白色固体;④变成液体。
这些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②③①④D.③②④①6.用一张已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箔紧紧包裹在试管外壁(如图所示),将试管浸入硝酸汞溶液中,片刻取出,然后置于空气中,不久铝箔表面生出“白毛”,红墨水柱右端上升,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中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B.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C.铝与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D.铝片上生成的白毛是氧化铝和氧化汞的混合物7.在空气中铝制品比铁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A.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B.铝不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C.铝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D.铝的密度比铁的密度小8.关于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钠是银白色金属,熔点低,硬度大B.钠与氧气反应时,产物是由O2的用量决定的C.加热时,金属钠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D.金属钠着火可以用泡沫灭火器或用干燥的沙土灭火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钠保存在煤油里的原因之一是它极易与氧气反应B.镁的化学性质活泼,在空气中不能稳定存在C.铜丝在空气中加热表面可生成黑色的氧化铜D.铝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金属钠置于空气中加热产生白色的氧化钠B.铝箔不易被点燃是因为铝与空气中的氧气不反应C.铁在空气中点燃剧烈反应,火星四射D.钠与氧气反应,本身作还原剂(Ⅱ)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11.将一块金属钠投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盛冷水的烧杯中,甲同学认为可观察到下列现象,其中正确的有①钠投入水中,先沉入水底,后浮出水面②钠立即与水反应,并有气体产生③反应后溶液变红④钠熔成闪亮的小球⑤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⑥有“嘶嘶”的响声发出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②④⑤⑥D.③④⑥12.将2.3 g钠投放到97.7 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2.3% B.小于2.3% C.4% D.大于4%13.将11.5 g钠、9 g铝、28 g铁分别投入200 mL 1 mol·L-1的盐酸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钠与盐酸反应最剧烈,产生的气体最多B.铝与盐酸反应的速率仅次于钠,但产生的气体最多C.铁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比钠多D.反应结束时产生的气体一样多14.同温同压下,相同物质的量的铝、铁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时,放出氢气的体积比是A.1∶1 B.3∶1 C.3∶2 D.2∶315.将一小块钠投入到盛有氯化镁溶液的试管里,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A.熔成小球并在液面上游动B.有气体生成C.溶液变浑浊D.溶液底部有银白色物质生成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铁与纯氧气和水蒸气反应都能生成四氧化三铁B.铁在高温下与水蒸气的反应是置换反应C.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氢气D.铁与盐酸或水蒸气反应,都作还原剂17.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后组员之间的交流不合理的是A.甲同学认为试管b中收集到的气体可点燃,且产生淡蓝色火焰B.乙同学认为试管a中生成的黑色固体可能为四氧化三铁C.丙同学认为将少量还原性铁粉放入试管中,加适量的水,加热也可实现该反应D.丁同学认为用盐酸溶解固体生成物所得溶液有颜色18.铁粉可与高温水蒸气发生反应,若反应后得到的干燥固体质量比反应前铁粉的质量增加了32 g,则参加反应的铁粉的物质的量是A.0.5 mol B.1.5 mol C.1 mol D.2 mol19.下列关于钠和铁分别与盐酸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钠和铁都作氧化剂B.都有气体放出C.反应类型都是置换反应D.钠与酸反应要比铁剧烈得多20.能够说明金属锌的活动性比铁的活动性强的是A.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B.都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C.锌溶于氯化亚铁溶液并有铁生成D.都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Ⅲ)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21.铝既能与硫酸溶液反应,又能与烧碱溶液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两个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B.铝与硫酸反应时,硫酸作氧化剂C.两个反应都有气体生成D.铝与烧碱溶液反应时,氢氧化钠作氧化剂22.关于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铝是还原剂B.氧化剂是氢氧化钠和水C.只有水是氧化剂D.氢气是还原产物23.单质铝不同于铁的性质是A.遇冷的浓硫酸钝化B.能与氢氧化钠反应C.能与盐酸反应D.能在氧气中燃烧24.除去镁粉中的少量铝粉,可选用的是A.稀硫酸B.水C.氢氧化钠溶液D.稀盐酸25.某无色溶液放入铝片后有氢气产生,则在该溶液中下列离子一定可以大量存在的是A.Na+B.Mg2+C.H+D.CO2-326.在500 mL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铝粉,反应完全后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33.6L ,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A .1 mol ·L -1B .2 mol ·L -1C .1.5 mol ·L -1D .3 mol ·L -127. 等体积的盐酸和苛性钠溶液,分别与两份足量的铝粉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比为1∶3,则盐酸和苛性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A .1∶1B .2∶1C .3∶1D .2∶328. 实验室利用反应2KClO 3=====△2KCl +3O 2↑制取氧气,今24.5 g KClO 3参加反应,则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氧气的体积是A .2.24 LB .4.48 LC .44.8 LD .6.72 L29. 完全沉淀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 、MgCl 2、AlCl 3溶液中的Cl -,消耗等物质的量浓度的AgNO 3溶液的体积比为3∶2∶1,则上述溶液的体积比为A .1∶1∶1B .3∶2∶1C .6∶3∶2D .9∶3∶130. 铁、镁、锌三种金属分别和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反应,同温同压下,产生相同体积的氢气,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金属失去的电子数相等B .参加反应的金属质量相等C .参加反应的金属物质的量相等D .铁、镁、锌的质量比为56∶24∶65二、非选题31.【考点: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的相关综合】有A 、B 、C 、D 四种常见的金属单质,A 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B 为红色固体,锈蚀时变为绿色;C 在空气中加热熔化但不滴落;D 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律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测试范围:必修二第二章 第一、二节 满分 100 分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单选题(本题有 15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 1.下列元素属于第ⅦA 族的是( )
A.氟
B.铁
C.钙
D.硫
2.钾(K)与 Na 在性质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 K 比 Na 的活泼性强,下面是根据 Na 的性质对 K 的性质的预测,
其中正确的是( )
A.因为 K 的活泼性强,所以少量钾不能保存在煤油中
B.K 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且产物是 K2O
C.K 与水能够反应,但不如 Na 与水的反应剧烈,但产物都有氢气
D.K 可以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气
3.已知砷(As)为第ⅤA 族元素,下列砷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错误的是( )
A.氢化物:AsH3
B.最高价氧化物:As2O5
4.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C.砷化钠:NaAs
D.最高价含氧酸:H3AsO4
A.过渡元素全部都是副族元素 B.元素周期表共七个横行代表七个周期,18 个纵横代表 18 个族
C.短周期共有 32 种元素
D.科学研究时,经常在过渡元素中寻找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5.X、Y、Z 均是短周期元素,X、Y 处于同一周期,X、Z 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 X2-和 Z-,Y+和 Z-离子具有相同的
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Y>Z C.离子半径:X2->Y+>Z-
B.单质沸点:X>Z>Y D.原子序数:X>Y>Z
6.下列各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的是( )
D.若 HnXOm 为强酸,则 X 的氢化物溶于水一定显酸性 8.下列有关叙述能说明非金属元素 M 比 N 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
2021年甘肃高考化学元素性质题及答案

2021年甘肃高考化学元素性质题及答案化学元素是化学研究中的基础概念之一,对于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非常重要。
在甘肃高考化学考试中,也常常涉及化学元素性质的相关考点。
本文将为大家带来2021年甘肃高考化学元素性质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1.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原子序数与元素的性质关系不大。
以下关于元素的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排列B. 不同周期的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C. 同一周期内元素的电子外层排布相同D. 元素的主要性质与物质的形态无关答案:D2. 下列元素中,属于卤素的是()A. 氯B. 铜C. 锌D. 铝答案:A3. 下列描述中,关于金属性质的说法不准确的是()A. 金是一种耐腐蚀的金属B. 金可以用来制作首饰和硬币C. 金是一种高导电材料D. 金是一种可燃物质答案:D4. 元素周期表中,第一周期只有两个元素,它们是()A. 氢和氧B. 氢和氮C. 氢和钠D. 氢和氦答案:D5. 具有两种或多种化学元素构成、且可以通过化学方法分解的物质称为()A. 元素B. 化合物C. 混合物D. 溶液答案:B二、解答题1. 解释金属在常温下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答案:金属在常温下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是因为金属的导电性主要依赖于其特殊的电子结构。
金属原子的价电子形成一个或多个自由电子云,这些自由电子可以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构成了金属内部的电子海。
当外加电场作用于金属中的自由电子时,自由电子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而移动,从而带动了正电荷的金属离子沿着相反的方向移动。
这样,金属内部的自由电子就会传导电流。
所以金属在常温下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2. 选择题:下列金属中,具有良好塑性的是()A. 银B. 铁C. 铝D. 锌答案:A3. 描述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答案: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重要的概念。
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氧化物的反应,氧化反应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
高一化学必修元素周期律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元素周期律测试题及答案(总5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元素周期律测试题(A)注意:试卷总分值:100,考试时间:4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在下列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2.在下列元素中,最高正化合价数值最大的是( )3.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这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4.元素R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为H n RO2n-2,则在气态氢化物中,R元素的化合价为()A.12-3n B.3n-12 C.3n-10 D.6-3n5.质量数为32,核内有16个中子的原子R,能形成的粒子组是()A.R2+、RO2、RO3 B.R2-、RO2、RO3C.R-、RO-24、R2O-27D.R+、RO、RO-236.某金属阳离子M2+所带电荷与微粒质量比为×103C/g。
已知每个电子所带的电量为×10-19C,则此金属相对原子质量为()A.24 B.40 C.64 D.657.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基本原因是()A.元素的原子量逐渐增大 B.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C.核电荷数逐渐增大 D.元素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8.A.B均为原子序数1—20的元素,已知A的原子序数为n,A2+离子比B2-离子少8个电子,则B的原子序数是()A.n+4 B.n+6 C.n+8 D.n+109.已知A n+、B(n-1)+、C(n+1)+、D(n+1)-都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B、C、D 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C>D>B>A B.A>B>C>D C.B>A>C>D D.A>B>D>C10.Y元素最高正价与负价的绝对值之差是4;Y元素与M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并在水中电离出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该化合物是()A.KCl B.Na2S C.Na2O D.K2S11.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A.主要化合价 B.核外电子数 C.原子半径 D.最外层电子数12.根据下列原子序号,可知单质跟水反应时,水作为还原剂的是()A. 7 B. 9 C. 11 D. 1713.元素的下列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不成周期性变化的是()A.原子量 B.化合价 C.原子半径 D.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14.碱性强弱介于KOH和Mg(OH)2之间的氢氧化物()A.NaOH B.Al(OH)3 C.LiOH D.RbOH15.下列各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的是()A.HI、HCl、H2S、PH3 B.PH3、H2S、HCl、HBrC.HF、HCl、H2S、SiH4 D.NH3、PH3、H2S、HCl二、填空题(4小题共28分)16.(5分)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的性质随___________的递增,而呈_______性变化的规律,这里元素的性质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呈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可以找到( )A.耐高温材料 B.新型农药材料C.半导体材料 D.新型催化剂材料答案 C解析半导体材料分布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
2.砷为第4周期ⅤA族元素,根据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砷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AsH3比NH3稳定性强B.可以存在-3、+3、+5等多种化合价C.As2O5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H3PO4弱D.砷的非金属性比磷弱答案 A解析N、P、As均为ⅤA族元素,分别位于第2、3、4周期,根据元素周期律判断,As 比P非金属性弱,NH3比AsH3稳定性强,H3AsO4(As2O5的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H3PO4弱。
As与N、P同在ⅤA族,N和P都有-3、+3、+5的化合价,则As也有-3、+3、+5的化合价。
3.已知某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7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一定处于ⅦA族B.该元素可能是氟元素C.该元素的某种化合物可能具有漂白性D.该元素的单质没有还原性答案 C解析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7价,可能位于ⅦA族或ⅦB族,A错误;氟元素没有正价,B错误;可能为氯元素,氯元素形成的次氯酸有漂白性,C正确;若为氯气,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氯气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有还原性,D错误。
4.2016年IUPAC命名117号元素为Ts(中文名“”,tián),Ts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s是第7周期ⅦA族元素B.Ts的同位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C.Ts在同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弱D.HTs易溶于水,稳定性强,还原性强答案 D解析元素周期表中第7周期0族为118号元素。
117号元素位于118号左侧,即ⅦA 族,所以Ts是第7周期ⅦA族元素,A正确;同位素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因此Ts的同位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B正确;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所以Ts在同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弱,C正确;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所以HTs的稳定性较弱,D错误。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硅是非金属元素,但它的单质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B.硅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C.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不与任何物质反应D.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态的硅答案 C解析硅常温下可与F2、HF、NaOH溶液等发生反应。
6.关于硅的化学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常温下,不与任何酸反应B.在常温下,可与强碱溶液反应C.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D.单质硅的还原性比碳的还原性强答案 A解析A项,在常温下,Si能与氢氟酸反应,不正确;Si在常温下能与强碱溶液反应,加热条件下也能与Cl2、O2等反应,B、C正确;碳和硅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但硅比碳易失电子,还原性比碳强,D正确。
7.下列物质的变化,不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完成的是( )A .CO 2→H 2CO 3B .SiO 2→Na 2SiO 3C .SiO 2→H 2SiO 3D .Na 2O 2→Na 2CO 3答案 C解析 SiO 2不能与水直接反应生成H 2SiO 3。
8.世界著名的科技史专家、英国剑桥大学的李约瑟博士考证说:“中国至少在距今3000年以前,就已经使用玻璃了。
”下列有关普通玻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制普通玻璃的原料主要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B .玻璃在加热熔化时有固定的熔点C .普通玻璃的成分主要是硅酸钠、硅酸钙和二氧化硅D .盛放烧碱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是为了防止烧碱跟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而使瓶塞与瓶口粘在一起答案 B解析 制普通玻璃的原料主要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发生的化学反应有SiO 2+Na 2CO 3=====高温Na 2SiO 3+CO 2↑,SiO 2+CaCO 3=====高温CaSiO 3+CO 2↑,石英过量,故普通玻璃的成分主要是硅酸钠、硅酸钙和二氧化硅,A 、C 正确;玻璃是混合物,在加热熔化时无固定的熔点,B 错误;盛放烧碱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是为了防止烧碱跟二氧化硅反应SiO 2+2NaOH===Na 2SiO 3+H 2O ,生成硅酸钠而使瓶塞与瓶口粘在一起,因此碱液只能储存在带橡胶塞的细口瓶中。
9.只含SiO 2杂质的石灰石样品,在高温下灼烧得到的残留物经检验为一纯净物,则原样品中SiO 2的质量分数为( )A .62.5%B .40%C .37.5%D .28.5%答案 C解析 由反应方程式:SiO 2+CaCO 3=====高温CaSiO 3+CO 2↑知:若为纯净物,n (SiO 2)∶n (CaCO 3)=1∶1,SiO 2的质量分数为6060+100×100%=37.5%。
10.能证明碳酸比硅酸酸性强的实验事实是( )A .CO 2是气体,SiO 2是固体B .高温下能发生反应:Na 2CO 3+SiO 2=====高温Na 2SiO 3+CO 2↑C .CO 2溶于水生成碳酸,而SiO 2却不溶于水D .CO 2通入Na 2SiO 3溶液中有胶状沉淀生成答案 D解析 酸性强弱与这种酸的酸酐所处的状态和化学活动性无关,所以A 、B 都不正确;C 是它们的物理性质,只有D 项强酸制弱酸能够证明。
11.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列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A .铍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B .砹单质是一种有色固体,砹化氢很不稳定C .硒化氢(H 2Se)是无色、有毒、比H 2S 稳定的气体D .硫酸锶难溶于水答案 C解析 A 项,铍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2周期ⅡA 族,处于金属与非金属交界区,其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正确;B 项,砹是卤族元素,从氟到砹,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砹化氢很不稳定,卤素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砹单质是一种有色固体,正确;C 项,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S>Se ,所以相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H 2Se 比H 2S 弱,错误;D 项,锶为ⅡA 族的元素,同一主族的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性质相似,CaSO 4微弱于水,BaSO 4难溶于水,可见硫酸锶难溶于水,正确。
12.有一粗硅,含铁杂质,取等质量的样品分别投入足量的稀盐酸和足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放出等量的氢气,则该粗硅中铁和硅的关系正确的是( )A .物质的量比为1∶1B .物质的量比为2∶1C .质量比为1∶1D .质量比为2∶1 答案 B解析 粗硅与盐酸反应是铁与盐酸反应:Fe +2HCl===FeCl 2+H 2↑;粗硅与碱反应是硅与碱反应:Si +2NaOH +H 2O===Na 2SiO 3+2H 2↑因放出等量氢气,则铁与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质量比为4∶1。
13.硅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的氧化物和硅酸盐约占地壳质量的90%以上。
(1)下列物质不属于硅酸盐的是________。
A .陶瓷B .玻璃C .水泥D .生石灰(2)SiO 2是玻璃的主要成分之一,SiO 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艺师常用________(填物质名称)来雕刻玻璃。
(3)用Na 2SiO 3水溶液浸泡过的棉花不易燃烧,说明Na 2SiO 3可用作________。
Na 2SiO 3可通过SiO 2与纯碱混合高温熔融反应制得,高温熔融纯碱时下列坩埚可选用的是________。
A .普通玻璃坩埚B .石英玻璃坩埚C .氧化铝坩埚D .铁坩埚(4)工业上常利用反应2C +SiO 2=====高温Si +2CO↑制备硅单质,该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氧化剂是________。
答案 (1)D (2)SiO 2+2NaOH===Na 2SiO 3+H 2O 氢氟酸 (3)防火剂 D (4)C SiO 2 解析 (1)生石灰是CaO ,为碱性氧化物且不含硅元素,不属于硅酸盐。
(2)SiO 2与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 2+2NaOH===Na 2SiO 3+H 2O 。
由于SiO 2能溶于氢氟酸,因此工艺师常用氢氟酸来雕刻玻璃。
(3)Na 2SiO 3水溶液又称“水玻璃”,具有阻燃的功能,因此可用作防火剂。
SiO 2和Na 2CO 3在高温下反应生成Na 2SiO 3和CO 2,故含SiO 2的材料(普通玻璃、石英玻璃)以及Al 2O 3等都能与Na 2CO 3在高温下反应,故不能用以上材质的坩埚熔融纯碱。
(4)题给反应中C(碳)被氧化,SiO 2中+4价的硅被还原,因此SiO 2做氧化剂。
14.甲、乙两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盛装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底部有白色粉末状固体。
他们利用实验室中的其他药品和仪器对其成分进行了探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Ⅰ.成分预测(1)无色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硅酸钠和硅酸钙;二氧化硅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物是硅酸钠,而硅酸钠能溶于水。
由此两位同学推知该白色粉末状固体是________。
Ⅱ.实验方案同学甲的实验方案:在试管中加入1 mL该氢氧化钠溶液,再向其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此时溶液的颜色是蓝色,然后向其中逐滴滴加盐酸,如果溶液颜色能够变为红色,则证明欲检测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硅酸钠。
因为硅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的硅酸能够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同学乙的实验方案:在试管中加入1 mL该氢氧化钠溶液,再向其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此时溶液的颜色是红色,然后向其中逐滴滴加盐酸,直至溶液变为无色,如果溶液中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则证明溶液中有硅酸钠。
这是因为硅酸钠可以与酸反应产生溶解度很小的硅酸。
(2)同学________(填“甲”或“乙”)的实验方案合理,写出其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________(填“甲”或“乙”)的实验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可以说用玻璃瓶盛装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如果有硅酸钠,就可以证明其中的白色粉末就是(1)中预测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