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 第19章 四边形单元测试题
《常考题》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点O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点A在x轴正半轴上,四边形OABC是菱形.已知点B坐标为(3,3),则直线AC的函数解析式为()A.y=33x+3B.y=3x+23C.y=﹣33x+3D.y=﹣3x+232.如图,直线y=-2x+2与x轴和y轴分别交与A、B两点,射线AP⊥AB于点A.若点C 是射线AP上的一个动点,点D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且以C、D、A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B全等,则OD的长为()A.2或5+1 B.3或5C.2或5D.3或5+13.若直线y=kx+b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函数y=bx-k的大致图像是()A.B.C.D.4.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乙车出发2h后休息,当两车相遇时,两车立即按原速度继续向目的地行驶.设甲车行驶的时间为x(h),甲,乙两车到B地的距离分别为y1(km),y2(km),y1,y2关于x的函数图象如图.下列结论:①甲车的速度是45akm/h;②乙车休息了0.5h;③两车相距a km时,甲车行驶了53h.正确的是(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 5.如图1,四边形ABCD 是轴对称图形,对角线AC ,BD 所在直线都是其对称轴,且AC ,BD 相交于点E .动点P 从四边形ABCD 的某个顶点出发,沿图1中的线段匀速运动.设点P 运动的时间为x ,线段EP 的长为y ,图2是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则点P 的运动路径可能是( )A .CB A E →→→B .CDE A →→→ C .A E C B →→→ D .A E D C →→→6.在数轴上,点A 表示-2,点B 表示4.,P Q 为数轴上两点,点Р从点A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Q 从点B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点Q 到达原点О后,立即以原来的速度返回,当点Q 回到点B 时,点Р与点Q 同时停止运动.设点Р运动的时间为x 秒,点Р与点Q 之间的距离为y 个单位长度,则下列图像中表示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是( )A .B .C .D . 7.已知点()11,P y -、点()23,Q y 在一次函数(21)2y m x =-+的图像上,且12y y >,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 .12m <B .12m > C .m 1≥ D .1m < 8.科学家就蟋蟀鸣叫的次数与室外温度的数量关系做了如下记录: 蟋蟀每分钟鸣叫的次数 温度/°F144 76152 78160 80168 8217684 ) A .178 B .184 C .192 D .2009.火车匀速通过隧道时,火车在隧道内的长度y (米)与火车行驶时间x (秒)之间的关系用图像描述如图所示,有下列结论:①火车的速度为30米/秒;②火车的长度为120米;③火车整体都在隧道内的时间为35秒;④隧道长度为1200米.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③④D .①③④ 10.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2AC BC ==,AB 的中点为D .以C 为原点,射线CB 为x 轴的正方向,射线CA 为y 轴的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P 是BC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P 、DP ,则AP DP +最小时,点P 的坐标为( ).A .2,03⎛⎫ ⎪⎝⎭B .2,02⎛⎫ ⎪ ⎪⎝⎭C .1010⎛⎫ ⎪ ⎪⎝⎭D .1,010⎛⎫ ⎪⎝⎭11.函数2y x x=+-()P x,y 一定在第( )象限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 12.在直角坐标系中,点()2,3A -、()4,3B 、()5,C a 在同一条直线上,则a 的值是( )A .-6B .6C .6或3D .6或-6 13.已知:将直线21y x =-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直线y kx b =+,则下列关于直线y kx b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经过第一、二、三象限B .与x 轴交于()1,0-C .与y 轴交于()0,1D .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14.一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直线112y x =-平行,与x 轴、y 轴的交点分别为A ,B ,并且过点(1,5)--,则在线段AB 上(包括端点A ,B )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有( ) A .4个 B .5个C .6个D .7个 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1,1),B(3,5),要在x 轴上找一点P ,使得△PAB 的周长最小,则点P 的坐标为( )A .(0,1)B .(0,2)C .(43,0)D .(43,0)或(0,2) 二、填空题16.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像如图所示,则关于x 的不等式21k x k x b <+的解为____________.17.如图,一个直角三角形与一个正方形在同一水平线上,此三角形从图①的位置开始,匀速向右平移,到图③的位置停止运动.如果设运动时间为x ,三角形与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在下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线段AB 表示的是三角形在正方形内部移动的面积图象,C 点表示的是停止运动后图象的结束点,下面有三种补全图象方案,正确的方案是______.①②③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0,2)A ,(4,2)B ,点P 是x 轴上任意一点,当PA PB +有最小值时,P 点的坐标为________.19.为减少代沟,增强父子感情,父子二人决定在100米跑道上,以“相向而跑”的形式来进行交流.儿子从100米跑道的A 端出发,父亲从另一端B 出发,两人同时起跑,结果儿子赢得比赛.设父子间的距离S (米)与父亲奔跑的时间(秒)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儿子奔跑的速度是______米/秒.20.若点()14,y -,()22,y 都在直线2y x =-+上,则1y __________2y (填“>”或“=”或“<”)21.直线y =12x ﹣1向上平移m 个单位长度,得到直线y =12x+3,则m =_____. 22.某一列动车从A 地匀速开往B 地,一列普通列车从B 地匀速开往A 地,两车同时出发,设普通列车行驶的时间为x (小时),两车之间的距离为y (千米),如图中的折线表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图像进行探究,图中t 的值是__.23.一次函数2y x b =+的图象过点()0,2,将函数2y x b =+的图象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所得图象的函数表达式为______.2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 :y =x +2交x 轴于点A ,交y 轴于点A 1,点A 2,A 3...在直线l 上,点B 1,B 2,B 3..在x 轴的正半轴上,若△A 1OB 1,△A 2B 1B 2,△A 3B 2B 3...,依次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顶点都在x 轴上,则第2021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 2021B 2020B 2021顶点B 2021的横坐标为__________.25.已知直线()0y kx b k =+≠过()1,0和()0,2-,则关于x 的不等式0kx b +<的解集是______.26.已知正比例函数y kx =的图像经过点)(2,5A -,点M 在正比例函数y kx =的图像上,点)(3,0B ,且10ABM S =△,则点M 的坐标为______. 三、解答题27.已知一次函数3y kx =+与x 轴交于点()2,0A ,与y 轴交于点B .(1)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及点B 的坐标;(2)画出函数3y kx =+的图象;(3)过点B 作直线BP 与x 轴交于点P ,且2OP OA =,求ABP △的面积. 28.在一次实验中,小明把一根弹簧的上端固定,在其下端悬挂物体,下表是测得的弹簧的长度y 与所挂物体的质量x 的几组对应值.所挂物体质量x/kg 0 1 2 3 4 5 弹簧长度y/cm 28 30 32 34 36 38(1)本题反映的是弹簧的长度y 与所挂物体的质量x 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2)当所悬挂重物为6kg 时,弹簧的长度为 cm ;不挂重物时,弹簧的长度为 cm . (3)请直接写出弹簧长度y (cm )与所挂物体质量x (kg )的关系式,并计算若弹簧的长度为46cm 时,所挂重物的质量是多少kg ?(在弹簧的允许范围内)29.一次函数()0y kx b k =+≠满足,当112x -≤≤,121y -≤≤,求这条直线的函数解析式.30.某单位急需用车,但又不准备买车,他们准备和一个个体车主或一个出租车公司其中的一家签定月租车合同,设汽车每月行驶x 千米,应付给个体车主的月费用是1y 元,应付给出租车公司的月租费用是2y 元,1y ,2y 分别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求1y ,2y 分别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每月行驶的路程等于多少时,租两家的费用相同?(3)如果这个单位估计每月行驶的路程为2400千米,那么这个单位租哪一家的车合算,并说明理由?。
第19章 四边形 核心素养整合与提升-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初二数学(沪科版)

第19章四边形核心素养整合与提升-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初二数学(沪科版)1. 引言四边形是初中数学中重要的几何概念之一,它们在数学和实际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章将重点介绍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分类和相关定理等内容,并通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来加深学生对四边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四边形是由四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它的特点是有四个顶点、四条边和四个内角。
四边形的性质有以下几点:•相邻两边不能共线:如果四边形的相邻两边共线,那么它就不是四边形,而是一条线段或一条直线。
•相邻两边不能相交:如果四边形的相邻两边相交,那么它就不是四边形,而是一个多边形。
•对角线的性质:四边形的对角线有以下性质:–对角线互相垂直–对角线互相平分–对角线的长度关系3. 四边形的分类根据四边形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可以将四边形分为以下几种常见的类别:•矩形:四条边都相等且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
•正方形:即特殊的矩形,四条边相等且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的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相对的两边平行的四边形。
•菱形: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的四边形。
•梯形:两条边平行的四边形。
•矩形:所有边长和角度均相等的四边形。
•一般四边形:没有特殊性质的四边形。
4. 四边形的计算与应用四边形的计算和应用是实际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本章中,我们将重点介绍四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与实际问题的关联。
4.1. 四边形的周长计算四边形的周长是指四边形的四条边的总长度。
计算四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每条边的长度,并将它们相加。
对于不规则四边形,可以通过分段计算每一条边的长度再相加。
4.2. 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四边形的面积是指四边形所覆盖的平面区域的大小。
对于不规则四边形,可以使用面积的近似计算方法,如将其分割成多个简单图形的面积之和,再进行计算。
对于特殊形状的四边形,如矩形和正方形,可以直接使用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
4.3. 实际问题的应用四边形的应用非常广泛,它们可以用于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华师大版初中数学八下第19章综合测试试题试卷含答案1

第19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 A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B .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C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D .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2.已知矩形ABCD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AB DC =B .AC BD =C .AC BD ⊥D .180A C ∠+∠=︒3.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互相平分,要使它成为矩形,需要添加的条件是( ) A .AB CD =B .AC BD =C .AB BC =D .AC BD ⊥4.如下图,在菱形ABCD 中,AE AF ,分别垂直平分BC CD ,,垂足分别为E F ,,则EAF ∠的度数是( )A .90︒B .60︒C .45︒D .30︒5.已知四边形ABC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AD BC AB DC =,∥时,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B .当AD AB AB DC ==,时,四边形ABCD 是菱形C .当AC BD AC =,与BD 互相平分时,四边形ABCD 是矩形 D .当AC BD AC BD =⊥,时,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6.如下图,在矩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90ABC ︒∠=B .AC BD =C .OA OB =D .OA AB =7.如下图,在菱形ABCD 中,5AB =,对角线6AC =.若过点A 作AE BC ⊥,垂足为E ,则AE 的长为( )A .4B .2.4C .4.8D .58.如下图,四边形ABCD 是菱形,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DH AB ⊥,于点H ,连接OH ,若20DHO ︒∠=,则ADC ∠的度数是( )A .120︒B .130︒C .140︒D .150︒9.如下图,点P 是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上一点,过点P 作EF BC ∥,分别交AB CD ,于E F ,,连接PB PD 、,若28AE PF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 .18B .16C .12D .1010.如下图,矩形ABCD 中,104AB AD ==,,点E 从D 向C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以AE 为一边在AE 的左上方作正方形AEFG .同时垂直于CD 的直线MN 也从C 向D 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当点F 落在直线MN 上,设运动的时间为t ,则t 的值为( )A .143B .103C .4D .1二、填空题(共6小题)11.如下图,小聪把一块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尺ABC 的两个顶点A C ,放在长方形纸片DEFG 的对边上,若AC 刚好平分BAE ∠,则DAC ∠的度数是________.12.如下图,在菱形ABCD 中,120BAD CE AD ︒∠=⊥,,且CE BC =,连接BE 交对角线AC 于点F ,则EFC ∠=________.13.如下图,在矩形ABCD 中,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M 是AF 和BE 的交点,N 是CE 和DF 的交点.若四边形EMFN 是正方形,则AB 与BC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14.如下图所示,直线经过正方形ABCD 的顶点A ,分别过正方形的顶点B D 、作BF a ⊥于点F DE a ⊥,于点E .若53DE BF ==,,则EF 的长为________.15.如下图,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点E 在DC 边的延长线上.若15CAE ︒∠=,则CE =________.16.如下图,在矩形ABCD 中,20cm BC =,点P 和点Q 分别从点B 和点D 出发,按逆时针方向沿矩形ABCD 的边运动,点P 和点Q 的速度分别为3cm /s 和2cm /s ,则最快________s 后,四边形ABPQ 成为矩形.三、解答题(共7小题)17.如下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AB AD =∥,,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AC ,平分BAD ∠.求证:四边形ABCD 为菱形.18.已知:如下图,AC BD 、相交于点O ,且点O 是AC BD 、的中点,点E 在四边形ABCD 的形外,且90AEC BED ︒∠=∠=.求证:四边形ABCD 是矩形.19.如下图,在矩形ABCD 中,点E F 、在BC 上,且BF CE AE DF =,、相交于点O . 求证:AE DF =.20.如下图,D 是ABC △的边AB 的中点,DE BC CE AB AC ∥,∥,与DE 相交于点F ,连接AB CD ,.(1)求证:AD CE =;(2)当ABC △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CE 是菱形?请说明理由.21.如下图,在矩形ABCD 中,对角线BD 的垂直平分线MN 与AD 相交于点M ,与BC 相交于点N ,连接BM DN ,.(1)求证:四边形BMDN 是菱形;(2)若48AB AD ==,,求菱形BMDN 的周长和对角线MN 的长.22.如下图,矩形ABCD ,延长CD 至点E ,使DE CD =,连接AC AE ,,过点C 作CF AE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F ,连接EF .(1)求证:四边形ACFE 是菱形;(2)连接BE 交AD 于点G .当230AB ACB ︒=∠=,时,求BG 的长.23.如下图,在ABC △中,AB AC AD =,是BC 边上的中线,点E 是AD 边上一点,过点B 作BF EC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F ,连接BE CF ,.(1)求证:BDF CDE△≌△.(2)若12DE BC=,求证:四边形BECF是正方形.第19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 1.【答案】D【解析】解:A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故不符合题意; B .由菱形的定义可知: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是菱形,故不符合题意; C .对角线相等平分且垂直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故不符合题意; D .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故符合题意; 故选:D . 2.【答案】C【解析】解:∵四边形ABCD 是矩形,90AB DC AC BD A B C D ︒==∠=∠=∠=∠=∴,,, 180A C ︒∠+∠=∴,只有AB BC =时,AC BD ⊥,∴A 、B 、D 不符合题意,只有C 符合题意,故选:C .3.【答案】B【解析】解:需要添加的条件是AC BD =;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互相平分,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C BD =∵,∴四边形ABCD 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故选:B . 4.【答案】B【解析】解:连接AC ,AE ∵垂直平分边BC ,AB AC =∴,又∵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 BC =∴, AB AC BC ==∴,ABC ∴△是等边三角形,60B ︒∠=∴, 120BCD ︒∠=∴,又AF ∵垂直平分边CD ,∴在四边形AECF 中,36018012060EAF ︒︒︒︒∠=−−=.故选:B . 5.【答案】C【解析】解:∵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A 不正确;∵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B 不正确;∵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C 正确;∵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D 不正确;故选:C . 6.【答案】D【解析】解:∵四边形ABCD 是矩形,90ABC AC BD OA OC OB OD ︒∠====∴,,,, OA OB =∴,故A 、B 、C 正确, 故错误的是D , 故选:D . 7.【答案】C【解析】解:连接BD ,交AC 于O 点,∵四边形ABCD 是菱形,5AB BC CD AD ====∴,122AC BD AO AC BD BO ⊥==∴,,,90AOB ︒∠=∴, 6AC =∵,3AO =∴,4BO ==∴,8DB =∴,∴菱形ABCD 的面积是11682422AC DB ⨯=⨯⨯=,24BC AE =∴, 5BC AB ==∵,244.85AE ==∴, 故选:C .8.【答案】C【解析】解:∵四边形ABCD 是菱形,OB OD AC BD ADC ABC =⊥∠=∠∴,,,DH AB ⊥∵, 12OH OB BD ==∴, 20DHO ︒∠=∵,9070OHB DHO ︒︒∠=−∠=∴, 70ABD OHB ︒∠=∠=∴,2140ADC ABC ABD ︒∠=∠=∠=∴,故选:C . 9.【答案】B【解析】解:作PM AD ⊥于M ,交BC 于N .则有四边形AEPM ,四边形DFPM ,四边形CFPN ,四边形BEPN 都是矩形,ADC ABC AMP AEP PBE PBN PFD PDM PFC PCN S S S S S S S S S S =====△△△△△△△△△△,,,,∴,12882DFP PBE S S ==⨯⨯=△△∴, 8816S =+=阴∴,故选:B . 10.【答案】A【解析】解:过点F 作FH CD ⊥,交直线CD 于点Q ,则90EHF ︒∠=,如下图所示:∵四边形ABCD 为矩形,90ADE ︒∠=∴,ADE EHF ∠=∠∴,∵在正方形AEFG 中,90AEF AE EF ︒∠==,,90AED HEF ︒∠+∠=∴, 90HEF EFH ︒∠+∠=∵,AED EFH ∠=∠∴,在ADE △和EHF △中,ADE EHF AED EFH AE EF ∠=∠⎧⎪∠=∠⎨⎪=⎩,()ADE EHF AAS ∴△≌△,4AD EH ==∴,由题意得:2410t t +=+, 解得:143t =, 故选:A .二、11.【答案】150︒【解析】解:AC ∵平分BAE ∠,30CAE BAC ︒∠=∠=∴,180120DAB BAC CAE ︒︒∠=−∠−∠=∴,150DAC DAB BAC ︒∠=∠+∠=∴;故答案为:150︒.12.【答案】105︒【解析】解:∵菱形ABCD 中,120BAD ︒∠=1120602AB BC CD AD BCD ACB ACD BCD ︒︒===∠=∠=∠=∠=∴,,, ACD ∴△是等边三角形CE AD ⊥∵1302ACE ACD ︒∠=∠=∴ 90BCE ACB ACE ︒∠=∠+∠=∴CE BC =∵45E CBE ︒∠=∠=∴1801804530105EFC E ACE ︒︒︒︒︒∠=−∠−∠=−−=∴故答案为:105︒13.【答案】2BC AB =【解析】解:∵四边形ABCD 是矩形,90AB CD ABC DCB ︒=∠=∠=∴,,∵点F 是BC 中点,BF FC =∴,且90ABC DCB AB CD ︒∠=∠==,,()ABF DCF SAS ∴△≌△AFB DFC ∠=∠∴,∵四边形EMFN 是正方形,90AFD ︒∠=∴,90AFB DFC ︒∠+∠=∴,45AFB DFC ︒∠=∠=∴,且90ABF DCF ︒∠=∠=,4545AFB BAF DFC FDC ︒︒∠=∠=∠=∠=∴,,AB BF CD CF ==∴,,2BC AB =∴,故答案为:2BC AB =.14.【答案】8【解析】解:∵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90BAD AB AD ∠=︒=∴,,90BAF EAD ︒∠+∠=∴,BF a DE a ⊥⊥∵,,90AED AFB ︒∠=∠=∴90BAF ABF ︒∠+∠=∴,ABF EAD ∠=∠∴,AFB DEA ∴△≌△,53AF ED AE BF ====∴,,538EF AF AE =+=+=∴,故答案为:815.【答案】4−【解析】解:∵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45ACD ︒∠=∴,30E ACD CAE ︒∠=∠−∠=∴,28AE AD ==∴,DE ==∴4CE DE DC =−=−∴,故答案为:4−.16.【答案】4【解析】解;设最快x 秒,四边形ABPQ 成为矩形,由BP AQ =得3202x x =−.解得4x =,故答案为:4.三、17.【答案】证明:AB CD ∵∥,OAB DCA ∠=∠∴,AC ∵平分BAD ∠.OAB DAC ∠=∠∴,DCA DAC ∠=∠∴,CD AD AB ==∴,AB CD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AB =∵,∴四边形ABCD 是菱形.18.【答案】证明:连接EO ,如下图所示:O ∵是AC BD 、的中点,AO CO BO DO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在EBD Rt △中,O ∵为BD 中点,12EO BD =∴, 在AEC Rt △中,O ∵为AC 的中点,12EO AC =∴, AC BD =∴,又∵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ABCD 是矩形.19.【答案】证明:∵四边形ABCD 是矩形,90B C AB DC ︒∠=∠==∴,,BF CE =∵,BF EF CE EF +=+∴,即BE CF =,在ABE △和DCF △中,AB DC B C BE CF =⎧⎪∠=∠⎨⎪=⎩,()ABE DCF SAS ∴△≌△,AE DF =∴.20.【答案】(1)证明:DE BC CE AB ∵∥,∥,∴四边形BCED 是平行四边形,BD CE =∴,D ∵是ABC △的边AB 的中点,AD BD =∴,AD CE =∴;(2)解:当ABC △满足ABC △是直角三角形,90ACB ︒∠=时,四边形ADCE 是菱形;理由如下: 由(1)得:AD CE AD CE =∥,,∴四边形ADCE 是平行四边形,90ACB D ∠=︒∵,是ABC △的边AB 的中点,12CD AB AD ==∴, ∴四边形ADCE 是菱形. 21.【答案】(1)证明:∵四边形ABCD 是矩形,90AD BC A OB OD ︒∠==∴∥,,,, MDO NBO DMO BNO ∠=∠∠=∠∴,.MN ∵是BD 的垂直平分线OD OB =∴,在DMO △和BNO △中,MDO NBO DMO BNO OD OB ∠=∠⎧⎪∠=∠⎨⎪=⎩,()DMO BNO AAS ∴△≌△,OM ON =∴.OB OD =∵,∴四边形BMDN 是平行四边形.MN BD ⊥∵,∴四边形BMDN 是菱形.(2)解:设MD MB x ==,则8AM x =−.在AMB Rt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8)4x x =−+,解得:5x =.即5MB =,∴菱形BMDN 的周长为5420⨯=.在ABD Rt △中,由勾股定理得:BD ===,BO =∴在BOM Rt △中,由勾股定理得:OM ===,由(1)得:OM ON =,MN =∴.22.【答案】(1)证明:∵四边形ABCD 是矩形,90ADC ︒∠=∴,AF CE ⊥∴,CD DE =∵,AE AC EF CF ==∴,,EAD CAD ∠=∠∴,AE CF ∵∥,EAD AFC ∠=∠∴,CAD CFA ∠=∠∴,AC CF =∴,AE EF AC CF ===∴,∴四边形ACFE 是菱形;(2)解:如下图,∵四边形ABCD 是矩形,90ABC BCE CD AB ︒∠=∠==∴,,2AB CD DE ==∵,,4BC CE ==∴,BE ==∴,90AB CD DE BAE EDG AGB DGE ︒==∠=∠=∠=∠∵,,, ()ABG DEG AAS ∴△≌△,BG EG =∴,12BG BE ==∴23.【答案】(1)证明:AD ∵是BC 边上的中线,AB AC =, BD CD =∴,BF EC ∵∥,DBF DCE ∠=∠∴,BDF CDE ∠=∠∵,()BDF CDE ASA ∴△≌△;(2)证明:BDF CDE ∵△≌△,BF CE DE DF ==∴,,BF CE ∵∥,∴四边形BECF 是平行四边形,AB AC AD =∵,是中线,∴四边形BECF 是菱形,1122DE BC DE DF EF ===∵,,EF BC =∴,∴四边形BECF 是正方形.。
初中数学 第19章 平行四边形综合检测题(三)及答案

第19章 平行四边形综合检测题(三)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一块均匀的不等边三角形的铁板,它的重心在( )A.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B.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的交点C.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的交点D.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2、如图1,如果□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那么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共有( )A.1对B.2对C.3对D.4对3、平行四边形的一边长是10cm ,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可以是( )A.4cm 和6cmB.6cm 和8cmC.8cm 和10cmD.10cm 和12cm4、在四边形ABCD 中,O 是对角线的交点,能判定这个四边形是正方形的条件是( )A.AC =BD ,AB =CD ,AB ∥CDB.AD //BC ,∠A =∠CC.AO =BO =CO =DO ,AC ⊥BDD.AO =CO ,BO =DO ,AB =BC5、如图2,过矩形ABCD 的四个顶点作对角线AC 、BD 的平行线,分别相交于E 、F 、G 、H 四点,则四边形EFGH 为( )A.平行四边形 B 、矩形 C 、菱形 D. 正方形6、如图3,大正方形中有2个小正方形,如果它们的面积分别是S 1、S 2,那么S 1、S 2的大小关系是( )A.S 1 > S 2B.S 1 = S 2C.S 1<S 2D.S 1、S 2 的大小关系不确定 7、矩形一个角的平分线分矩形一边为1cm 和3cm 两部分,则这个矩形的面积为( )A.3cm 2B. 4cm 2C. 12cm 2D. 4cm 2或12cm 28、如图4,菱形花坛 ABCD 的边长为 6m ,∠B =60°,其中由两个正六边形组成的图形部分种花,则种花部分的图形的周长(粗线部分)为( ) A.123m B.20m C.22m D.24m图3A DCBHEFG图2OABD C图19、如图5,将一个边长分别为4、8的长方形纸片ABCD 折叠,使C 点与A 点重合,则折痕EF 的长是( ) A .3B .23C .5D .2510、如图6,是由两个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花坛ABCD ,小明从顶点A 沿着花坛间小路直到走到长边中点O ,再从中点O 走到正方形OCDF 的中心O 1,再从中心O 1走到正方形O 1GFH 的中心O 2,又从中心O 2走到正方形O 2IHJ 的中心O 3,再从中心O 3走2走到正方形O 3KJP 的中心O 4,一共走了31 2 m ,则长方形花坛ABCD 的周长是( ) A.36 m B.48 mC.96 mD.60 m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1、如图7, 若将四根木条钉成的矩形木框变形为平行四边形ABCD 的形状,并使其面积为矩形面积的一半,则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一个最小内角的值等于___.12、如图8,过矩形ABCD 的对角线BD 上一点K 分别作矩形两边的平行线MN 与PQ ,那么图中矩形AMKP 的面积S 1与矩形QCNK 的面积S 2的大小关系是S 1 S 2(填“>”或“<”或“=”).13、如图9,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P 在CD 上,△ADP 旋转后能够与△ABP ′重合,若AB =3,DP =1,则PP ′=___.14、已知菱形有一个锐角为60°,一条对角线长为6cm ,则其面积为___cm 2.图6图4FEDCBA图5D CBA 图7图9图8 KNM Q CB15、如图10,在梯形ABCD 中,已知AB ∥CD ,点E 为BC 的中点, 设△DEA 的面积为S 1,梯形ABCD 的面积为S 2,则S 1与S 2的关系为___.16、如图11,四边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AC 、BD 互相垂直,A 1B 1C 1D 1四边形ABCD 的中点四边形.如果AC =8,BD =10,那么四边形A 1B 1C 1D 1的面积为___.17、如图12,□ABCD 中,点E 在边AD 上,以BE 为折痕,将△ABE 向上翻折,点A 正好落在CD 上的点F ,若△FDE 的周长为8,△FCB 的周长为22,则FC 的长为___. 18、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如图13所示,可得到一条折痕(图中虚线),继续对折,对折时每次折痕与上次的折痕保持平行,连续对折三次后,可以得到7条折痕,那么对折四次可以得到 条折痕,如果对折n 次,可以得到 条折痕.三、解答题(共40分)19、如图14,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DBC =45°,翻折梯形ABCD ,使点B 重合于D ,折痕分别交边AB 、BC 于点F 、E ,若AD =2,BC =8.求BE 的长.……第一次对折第二次对折第三次对折图13图11A 1B 1C 1D 1D ABC D ABCEF图12FE DCBA 图14图10ED CB A20、在一次数学实践探究活动中,小强用两条直线把平行四边形ABCD 分割成四个部分,使含有一组对顶角的两个图形全等;(1)根据小强的分割方法,你认为把平行四边形分割成满足以上全等关系的直线有___组;(2)请在图15的三个平行四边形中画出满足小强分割方法的直线; (3)由上述实验操作过程,你发现所画的饿两条直线有什么规律?21、如图16,已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BCD 的平分线CF 交边AB 于F ,∠ADC 的平分线DG 交边AB 于G . (1)线段AF 与GB 相等吗?(2)请你在已知条件的基础上再添加一个条件,使得△EFG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并说明理由.ABCDABCDDCBA图15图1622、如图17,已知□ABCD 中,E 为AD 的中点,CE 的延长线交BA 的延长线于点E .(1)试说明线段CD 与F A 相等的理由;(2)若使∠F =∠BCF ,□ABCD 的边长之间还需再添加一个什么条件?请你补上这个条件,并说明你的理由(不要再增添辅助线).23、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E 是BD 延长线上的点,且ACE △是等边三角形. (1)求证:四边形ABCD 是菱形;(2)若2AED EAD ∠=∠,求证: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ECDBAOABCDE F图1724、已知:如图19,四边形ABCD 是菱形,E 是BD 延长线上一点,F 是DB 延长线上一点,且DE =BF .请你以F 为一个端点,和图中已标明字母的某一点连成一条新的线段,猜想并证明它和图中已有的某一条线段相等(只须证明一组线段相等即可). (1)连结____________;(2)猜想:______=______; (3)证明:25、如图20,已知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E 是AC 上一点,连结EB ,过点A 作AM ⊥BE ,垂足为M ,AM 交BD 于点F .(1)试说明OE =OF ;(2)如图21,若点E 在AC 的延长线上,AM ⊥BE 于点M ,交DB 的延长线于点F ,其它条件不变,则结论“OE =OF ”还成立吗?如果成立,请给出说明理由;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O C图19DABEF图20EM F CO DBA图21EFOCMDAB参考答案一、1,C ;2,D ;3,D ;4,C ;5,C ;6,A ;7,D ;8,B ;9,D ;10,C .二、11,30°;12,=;13,14,;15,1212S S =;16,20;17,7;18,15、2n -1.三、21,由题意得△BEF ≌△DFE,∴DE=BE,∵在△BDE 中,DE=BE,∠DBE=45°,∴∠BD E=∠DBE=45°,∴∠DEB=90°,∴DE ⊥BC.∴EC=12(BC -AD)= 12(8-2)=3.∴BE=5;22,(1)无数;(2)只要两条直线都过对角线的交点即可;(3)这两条直线过平行四边形的对称中心(或对角线的交点); 23,:(1)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O CO ∴=.又ACE △是等边三角形,EO AC ∴⊥,即DB AC ⊥.∴平行四边形ABCD 是菱形;(2)ACE △是等边三角形,60AEC ∴∠=.EO AC ⊥,1302AEO AEC ∴∠=∠=.2AED EAD ∠=∠,15EAD ∴∠=.45ADO EAD AED ∴∠=∠+∠=.四边形ABCD 是菱形,290ADC ADO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24,(1)说明△CED ≌△CEA 即可,(2)BC =2AB ,理由略;25,(1)四边形ABCD 是矩形.连结OE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DO =OB ,∵四边形DEBF 是菱形,∴DE =BE ,∴EO ⊥BD ,∴∠DOE = 90°,即∠DAE = 90°,又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 是矩形.(2)解:∵四边形DEBF 是菱形,∴∠FDB =∠EDB ,又由题意知∠EDB =∠EDA ,由(1)知四边形ABCD 是矩形,∴∠ADF =90°即∠FDB +∠EDB +∠ADE =90°,则∠ADB = 60°,∴在Rt △ADB 中,有AD ∶AB =1:3,即3=BCAB;26,(1)连结AF ;(2)猜想AF =AE ;(3)连结AC ,交BD 于O ,因为四边形ABCD 是菱形,所以AC ⊥BD 于O ,DO =BO ,因为DE =BF ,所以EO =BO 所以AC 垂直平分EF ,所以AF =AE ;27,(1)因为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所以∠BOE =∠AOF =90°,OB =OA ,又因为AM ⊥BE ,所以∠MEA +∠MAE =90°=∠AFO +∠MAE ,所以∠MEA =∠AFO ,所以Rt △BOE 可以看成是绕点O 旋转90°后与Rt △AOF 重合,所以OE =OF ;(2)OE =OF 成立.证明:因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所以∠BOE=∠AOF=90°,OB=OA又因为AM BE,所以∠F+∠MBF=90°=∠B+∠OBE,又因为∠MBF=∠OBE,所以∠F=∠E,所以Rt△BOE可以看成是由Rt△AOF绕点O旋转90°以后得到的,所以OE=OF;。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四边形经典测试题附答案(1)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四边形经典测试题附答案(1)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B .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C .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D .两条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菱形,矩形,正方形的判定方法,熟练掌握菱形,矩形,正方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详解】A.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错误;B. 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错误;C. 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错误;D. 两条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矩形,正方形的判定方法,熟练掌握菱形,矩形,正方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考查了学生熟练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90,150,BAD BCD ADC ∠=∠=︒∠=o 连接对角线BD ,过点D 作//DE BC 交AB 于点,E 若23,AB AD CD =+=,则CD =( )A .2B .1C .13+D 3【答案】B【解析】【分析】 先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求得∠ABC 30︒=,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ED 30︒=,∠EDB=∠DBC ,然后根据三角形全等得到∠ABD=∠DBC ,进而得到EB=ED ,最后在Rt ADE V 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详解】解:在四边形ABCD 中∵90,150,BAD BCD ADC ∠=∠=︒∠=o∴∠ABC 30︒=∵//DE BC∴∠AED 30︒=,∠EDB=∠DBC在Rt ABD V 和Rt BCD △中 ∵AD CD BD BD =⎧⎨=⎩∴Rt ABD Rt BCD ≅V V∴∠ABD=∠DBC∴∠EDB=∠ABD∴EB=ED ∵23AB =+在Rt ADE △中,设AD=x,那么DE=2x,AE=232x +-()2222322x x x ++-=解得:121;73x x ==+(舍去)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四边形的内角和、全等三角形的判断、平行线的性质和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进行逻辑推理是解题关键.3.如图,小莹用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 进行折纸,已知该纸片宽AB 为8cm ,BC 长为10cm .当小莹折叠时,顶点D 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折痕为AE ).则此时EC =( )cmA .4B 2C .22D .3【答案】D【解析】【分析】 根据矩形的性质得AB=CD=8,BC=AD=10,∠B=∠C=90°,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得AF=AD=10,DE=EF ,在Rt △ABF 中,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BF=6,则CF=BC ﹣BF=4,设CE=x ,则DE=EF=8﹣x,在Rt△CEF中利用勾股定理得到:42+x2=(8﹣x)2,然后解方程即可.【详解】解:∵四边形ABCD为矩形,∴AB=CD=8,BC=AD=10,∠B=∠C=90°.∵长方形纸片ABCD折纸,顶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折痕为AE),∴AF=AD=10,DE=EF,在Rt△ABF中,AB=8,AF=10,∴6=∴CF=BC﹣BF=4.设CE=x,则DE=EF=8﹣x,在Rt△CEF中,∵CF2+CE2=EF2,∴42+x2=(8﹣x)2,解得x=3∴EC的长为3cm.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和矩形的性质,根据勾股定理得出方程是解题关键.4.下列命题错误的是()A.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C.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D.若两实数的平方相等,则这两个实数相等【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乘方的定义,分别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A、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正确;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正确;C、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正确;D、若两实数的平方相等,则这两个实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故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判断命题的真假,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乘方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所学的性质进行解题.Y的顶点O,A,C的坐标分别为(0,0),(4,0),(1,3),则顶点B 5.如图,若OABC的坐标为()A.(4,1)B.(5,3)C.(4,3)D.(5,4)【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点的平移性质,即可求出点B的坐标.【详解】解:∵四边形OABC是平行四边形,∴OC∥AB,OA∥BC,∴点B的纵坐标为3,∵点O向右平移1个单位,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点C,∴点A向右平移1个单位,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点B,∴点B的坐标为:(5,3);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点坐标平移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解题.6.如图,矩形ABCD 中,AB>AD,AB=a,AN 平分∠DAB,DM⊥AN 于点M,CN⊥AN于点N.则DM+CN 的值为(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 )A.a B.45a C2D3【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AN平分∠DAB,DM⊥AN于点M,CN⊥AN于点N”得∠MDC=∠NCD=45°,cos45°=DM CNDE CE,所以DM+CN=CDcos45°;再根据矩形ABCD,AB=CD=a,DM+CN的值即可求出.【详解】∵AN 平分∠DAB ,DM ⊥AN 于点M ,CN ⊥AN 于点N ,∴∠ADM=∠MDC=∠NCD=45°, ∴00cos 4545D CNMcos +=CD ,在矩形ABCD 中,AB=CD=a ,∴DM+CN=acos45°=22a. 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矩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解题关键在于得到cos45°=DM CN DE CE =7.如图,在菱形ABCD 中,60ABC ∠=︒,1AB =,点P 是这个菱形内部或边上的一点,若以点P ,B ,C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P ,D (P ,D 两点不重合)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为( )A .12B .1C 3D 31【答案】D【解析】【分析】分三种情形讨论①若以边BC 为底.②若以边PC 为底.③若以边PB 为底.分别求出PD 的最小值,即可判断.【详解】解:在菱形ABCD 中,∵∠ABC=60°,AB=1,∴△ABC ,△ACD 都是等边三角形,①若以边BC 为底,则BC 垂直平分线上(在菱形的边及其内部)的点满足题意,此时就转化为了“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所有点连线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即当点P 与点A 重合时,PD 值最小,最小值为1;②若以边PC 为底,∠PBC 为顶角时,以点B 为圆心,BC 长为半径作圆,与BD 相交于一点,则弧AC (除点C 外)上的所有点都满足△PBC 是等腰三角形,当点P 在BD 上时,PD 31③若以边PB 为底,∠PCB 为顶角,以点C 为圆心,BC 为半径作圆,则弧BD 上的点A 与点D 均满足△PBC 为等腰三角形,当点P 与点D 重合时,PD 最小,显然不满足题意,故此种情况不存在;上所述,PD的最小值为31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8.如图所示,点E是矩形ABCD的边AD延长线上的一点,且AD=DE,连结BE交CD于点O,连结AO,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AOB≌△BOC B.△BOC≌△EOD C.△AOD≌△EOD D.△AOD≌△BOC 【答案】A【解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找出全等三角形应用排它法求欠妥即可:∵AD=DE,DO∥AB,∴OD为△ABE的中位线.∴OD=OC.∵在Rt△AOD和Rt△EOD中,AD=DE,OD=OD,∴△AOD≌△EOD(HL).∵在Rt△AOD和Rt△BOC中,AD=BC,OD=OC,∴△AOD≌△BOC(HL).∴△BOC≌△EOD.综上所述,B、C、D均正确.故选A.9.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BD=2AD,E、F、G分别是OC、OD、AB的中点,下列结论:①BE⊥AC;②四边形BEFG是平行四边形;③△EFG ≌△GBE;④EG=EF,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 B.2 C.3 D.4【答案】D【解析】【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B=CD,AD=BC,BO=DO=12BD,AO=CO,AB∥CD,即可得BO=DO=AD=BC,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判断①,由中位线定理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判断②④,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判断③,即可求解.【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D=BC,BO=DO=12BD,AO=CO,AB∥CD∵BD=2AD∴BO=DO=AD=BC,且点E是OC中点∴BE⊥AC,∴①正确∵E、F、分别是OC、OD中点∴EF∥DC,CD=2EF∵G是AB中点,BE⊥AC∴AB=2BG=2GE,且CD=AB,CD∥AB∴BG=EF=GE,EF∥CD∥AB∴四边形BGFE是平行四边形,∴②④正确,∵四边形BGFE是平行四边形,∴BG=EF,GF=BE,且GE=GE∴△BGE≌△FEG(SSS)∴③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运用这些性质进行推理是本题的关键.10.如图,菱形ABCD中,对角线BD与AC交于点O, BD=8cm,AC=6cm,过点O作OH ⊥CB于点H,则OH的长为( )A.5cm B.52 cmC.125cm D.245cm【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求出OB 、OC ,再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BC ,然后根据△BOC 的面积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四边形ABCD 是菱形,∴AC ⊥BD ,111163,842222OC AC OB BD ==⨯===⨯= 在Rt △BOC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2345BC OB OC =+=+=∵OH ⊥BC ,1122BOC S OC OB CB OH ∴=⋅=⋅V ∴1143522OH ⨯⨯=⨯ ∴125OH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难点在于利用两种方法表示△BOC 的面积列出方程.11.如图,抛物线2119y x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D 是以点()0,4C 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的动点,E 是线段AD 的中点,连接,OE BD ,则线段OE 的最小值是( )A .2B .322C .52D .3【答案】A【解析】【分析】 根据抛物线解析式即可得出A 点与B 点坐标,结合题意进一步可以得出BC 长为5,利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可知OE=12BD ,而BD 最小值即为BC 长减去圆的半径,据此进一步求解即可.【详解】 ∵2119y x =-, ∴当0y =时,21019x =-, 解得:=3x ±,∴A 点与B 点坐标分别为:(3-,0),(3,0),即:AO=BO=3,∴O 点为AB 的中点,又∵圆心C 坐标为(0,4),∴OC=4,∴BC 长度=2205OB C +=,∵O 点为AB 的中点,E 点为AD 的中点,∴OE 为△ABD 的中位线,即:OE=12BD , ∵D 点是圆上的动点,由图可知,BD 最小值即为BC 长减去圆的半径,∴BD 的最小值为4,∴OE=12BD=2, 即OE 的最小值为2,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抛物线性质与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相关概念是解题关键.12.如图,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 ,且点O 是BD 的中点,若AB =AD =5,BD =8,∠ABD =∠CDB ,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 )A .40B .24C .20D .15【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C ⊥BD ,∠BAO=∠DAO ,得到AD=CD ,推出四边形ABCD 是菱形,根据勾股定理得到AO=3,于是得到结论.【详解】∵AB =AD ,点O 是BD 的中点,∴AC ⊥BD ,∠BAO =∠DAO ,∵∠ABD =∠CDB ,∴AB ∥CD ,∴∠BAC =∠ACD ,∴∠DAC =∠ACD ,∴AD =CD ,∴AB =CD ,∴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 =5,BO 12=BD =4, ∴AO =3,∴AC =2AO =6,∴四边形ABCD 的面积12=⨯6×8=24,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正确的识别图形是解题的关键.13.用三种边长相等的正多边形地砖铺地,其顶点拼在一起,刚好能完全铺满地面.已知正多边形的边数为x ,y ,z ,则111x y z++的值为( ) A .1B .23C .12D .13【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边数求出各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的度数,结合镶嵌的条件列出方程,进而即可求出答案.详解:由题意知,这3种多边形的3个内角之和为360度,已知正多边形的边数为x 、y 、z ,那么这三个多边形的内角和可表示为:2180x x -⨯()+2180y y -⨯()+2180z z ()-⨯=360,两边都除以180得:1﹣2x+1﹣2y +1﹣2z =2,两边都除以2得:1x +1y +1z =12. 故选C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知道这3种多边形的3个内角之和为360度,据此进行整理分析得解.14.如图,在ABCD Y 中,8AC =,6BD =,5AD =,则ABCD Y 的面积为( )A .6B .12C .24D .48【答案】C【解析】【分析】 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90AOD ∠=o ,即AC BD ⊥,得出ABCD Y 是菱形,由菱形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果.【详解】∵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142OC OC AC ===,132OB OD BD ===, ∴22225OA OD AD +==,∴90AOD ∠=o ,即AC BD ⊥,∴ABCD Y 是菱形,∴ABCD Y 的面积11862422AC BD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菱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证明四边形ABCD 是菱形是解题的关键.15.如图,四边形ABCD 和EFGH 都是正方形,点E H ,在ADCD ,边上,点F G ,在对角线AC 上,若6AB =,则EFGH 的面积是( )A.6 B.8 C.9 D.12【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到∠DAC=∠ACD=45°,由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推出△AEF与△DF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于是得到DE=22EH=22EF,EF=22AE,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在正方形ABCD中,∠D=90°,AD=CD=AB,∴∠DAC=∠DCA=45°,∵四边形EFGH为正方形,∴EH=EF,∠AFE=∠FEH=90°,∴∠AEF=∠DEH=45°,∴AF=EF,DE=DH,∵在Rt△AEF中,AF2+EF2=AE2,∴AF=EF 2 AE,同理可得:DH=DE=22EH又∵EH=EF,∴DE 2EF22AE=12AE,∵AD=AB=6,∴DE=2,AE=4,∴EH2DE=2,∴EFGH的面积为EH2=(2)2=8,故选:B.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图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6.如图,△ABC的角平分线CD、BE相交于F,∠A=90°,EG∥BC,且CG⊥EG于G,下列结论:①∠CEG=2∠DCB;②∠ADC=∠GCD;③CA平分∠BCG;④∠DFB=12∠CGE.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A.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垂直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依次判断即可得出答案.【详解】①∵EG∥BC,∴∠CEG=∠ACB,又∵CD是△ABC的角平分线,∴∠CEG=∠ACB=2∠DCB,故正确;②∵∠A=90°,∴∠ADC+∠ACD=90°,∵CD平分∠ACB,∴∠ACD=∠BCD,∴∠ADC+∠BCD=90°.∵EG∥BC,且CG⊥EG,∴∠GCB=90°,即∠GCD+∠BCD=90°,∴∠ADC=∠GCD,故正确;③条件不足,无法证明CA平分∠BCG,故错误;④∵∠EBC+∠ACB=∠AEB,∠DCB+∠ABC=∠ADC,∴∠AEB+∠ADC=90°+12(∠ABC+∠ACB)=135°,∴∠DFE=360°-135°-90°=135°,∴∠DFB=45°=12∠CGE,,正确.【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多边形内角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知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7.如图a 是长方形纸带,∠DEF=20°,将纸带沿EF 折叠成图b ,再沿BF 折叠成图c ,则图c 中的∠CFE 的度数是( )A .110°B .120°C .140°D .150° 【答案】B【解析】【详解】解:∵AD ∥BC ,∴∠DEF=∠EFB=20°, 图b 中∠GFC=180°-2∠EFG=140°,在图c 中∠CFE=∠GFC-∠EFG=120°,故选B .18.我们知道: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边长为4的菱形OBCD 的边OB 固定在x 轴上,开始时30DOB ∠=︒,现把菱形向左推,使点D 落在y 轴正半轴上的点D ¢处,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点C '的坐标为()4,4B .60CBC '∠=︒ C .点D 移动的路径长度为4个单位长度D .CD 垂直平分BC '【答案】C【解析】【分析】 先证明四边形OBC′D′是正方形,且边长=4,即可判断A ;由平行线的性质得∠OBC 的度数,进而得到60CBC '∠=︒,即可判断B ;根据弧长公式,求出点D 移动的路径长度,即可判断C ;证明CD ⊥BC ′,BC′=BC=2BE ,即可判断D .【详解】∵四边形OBCD 是菱形,∴OB=BC=CD=OD ,∴OB=BC ′=C ′D ′=OD ′,∵∠BOD′=90°,∴四边形OBC′D′是正方形,且边长=4,∴点C '的坐标为()4,4,故A 不符合题意.∵30DOB ∠=︒,OD ∥BC ,∴∠OBC=180°-30°=150°,∵∠OBC ′=90°,∴60CBC '∠=︒,故B 不符合题意.∵点D 移动的路径是以OD 长为半径,圆心角为∠DOD ′=90°-30°=60°的弧长,∴点D 移动的路径长度=604180π⨯=43π,故C 符合题意. 设CD 与BC′交于点E ,∵在菱形OBCD 中,∠C=30DOB ∠=︒,∵60CBC '∠=︒,∴∠BEC=180°-60°-30°=90°,即CD ⊥BC ′,∴BC′=BC=2BE ,∴CD 垂直平分BC ',故D 不符合题意.故先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菱形的性质,正方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点的坐标,熟练掌握菱形的性质和正方形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9.如图,在▱ABCD 中,BM 是∠ABC 的平分线交CD 于点M ,且MC=2,▱ABCD 的周长是在14,则DM 等于( )A .1B .2C .3D .4【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BM是∠ABC的平分线,∴∠ABM=∠CBM,∵AB∥CD,∴∠ABM=∠BMC,∴∠BMC=∠CBM,∴BC=MC=2,∵▱ABCD的周长是14,∴BC+CD=7,∴CD=5,则DM=CD ﹣MC=3,故选C.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0.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是72°,那么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 )A.540°B.720°C.900°D.1080°【答案】A【解析】【详解】解:∵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是72°,∴多边形的边数为:3605 72,∴该多边形的内角和为:(5-2)×180°=540°.故选A.【点睛】外角和是360°,除以一个外角度数即为多边形的边数.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可求得该多边形的内角和.。
2019年精选沪科版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第19章 四边形19.4 综合与实践 多边形的镶嵌练习题九十八

2019年精选沪科版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第19章四边形19.4 综合与实践多边形的镶嵌练习题九十八第1题【单选题】如果仅用一种正多边形进行镶嵌,那么下列正多边形不能够将平面密铺的是( )A、正三角形B、正四边形C、正六边形D、正八边形【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图形中,不能镶嵌成平面图案的( )A、正三角形B、正四边形C、正五边形D、正六边形【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用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下列图形不能进行密铺的是( )A、等腰三角形B、平行四边形C、正五边形D、正六边形【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小芳家房屋装修时,选中了一种漂亮的正八边形地砖.建材店老板告诉她,只用一种八边形地砖是不能密铺地面的,便向她推荐了几种形状的地砖.你认为要使地面密铺,小芳应选择另一种形状的地砖是( )A、B、C、D、【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只用下列一种正多边形不能镶嵌成平面图案的是( )A、正三角形B、正方形C、正五边形D、正六边形【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正多边形不能镶嵌为平面图形的是( )A、正三角形B、正方形C、正五边形D、正六边形【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张明的父母打算购买一种形状和大小都相同的正多边形瓷砖来铺地板,为了保证铺地板时既没缝隙,又不重叠,则所购瓷砖形状不能是( )A、正三角形B、正方形C、正六边形D、正八边形【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一幅平面图案,在某个顶点处由四个正多边形镶嵌而成,其中的三个分别为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那么另外一个为( )A、正三角形B、正方形C、正五边形D、正六边形【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只用下列哪一种正多边形可以进行平面镶嵌( )A、正五边形B、正六边形C、正八边形D、正十边形【答案】:【解析】:第10题【填空题】如图,用三个完全相同的正五边形地砖平铺地面,则空余的角度是______度.【答案】:【解析】:第11题【填空题】用4个全等的正八边形进行拼接,使相等的两个正八边形有一条公共边,围成一圈后中间形成一个正方形,如图1,用n个全等的正六边形按这种方式进行拼接,如图2,若围成一圈后中间形成一个正多边形,则n的值为______.【答案】:【解析】:第12题【解答题】如图是以正八边形为“基本图形”构成的一种密铺图案.图中间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请说说你的理由.【答案】:【解析】:第13题【解答题】小红家购买了一套新房,准备用一种地板砖镶嵌新居地面,要求地板砖都是正多边形,且每块地板砖的各边长都相等,各个角也都相等、某家装饰材料市场有如下五种型号的地砖,它们每个角的度数分别为60°、90°、108°、120°、135°,你认为这些地板砖哪些适用?请说明你的理由.【答案】:【解析】:第14题【解答题】试用三角形和梯形这两种多边形拼展平面图案.【答案】:【解析】:第15题【综合题】正在改造的人行道工地上,有两种铺设路面材料:一种是长为acm、宽为bcm的矩形板材(如图1),另一种是边长为ccm的正方形地砖(如图2).用多少块如图2所示的正方形地砖能拼出一个新的正方形?(只要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答案即可),并写出新正方形的面积;现用如图1所示的四块矩形板材铺成一个大矩形(如图3)或大正方形(如图4),中间分别空出一个小矩形和一个小正方形.①试比较中间的小矩形和中间的小正方形的面积哪个大?大多少?②如图4,已知大正方形的边长比中间小正方形的边长多20cm,面积大3200cm^2 .如果选用如图2所示的正方形地砖(边长为20cm)铺设图4中间的小正方形部分,那么能否做到不用切割地砖就可直接密铺(缝隙忽略不计)呢?若能,请求出密铺所需地砖的块数;若不能,至少要切割几块如图2的地砖?【答案】:无【解析】:。
新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经典测试题及答案

新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经典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4AB =,7AD =,ABC ∠的平分线BE 交AD 于点E ,则DE 的长是( )A .4B .3C .3.5D .2【答案】B【解析】【分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EB EBC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推出AEB ABE ∠=∠,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4AB AE ==,即可求出DE 的长.【详解】∵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BC∴AEB EBC ∠=∠∵BE 是ABC ∠的平分线∴ABE EBC ∠=∠∴AEB ABE ∠=∠∴4AB AE ==∴743DE AD AE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线段长问题,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角对等边是解题的关键.2.∠1与∠2互余,∠1与∠3互补,若∠3=125°,则∠2=( )A .35°B .45°C .55°D .65°【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解:根据题意得:∠1+∠3=180°,∠3=125°,则∠1=55°,∵∠1+∠2=90°,则∠2=35°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余角、补角的计算.3.如图,一个正六棱柱的表面展开后恰好放入一个矩形内,把其中一部分图形挪动了位置,发现矩形的长留出5cm ,宽留出1,cm 则该六棱柱的侧面积是( )A .210824(3) cm -B .()2108123cm -C .()254243cm -D .()254123cm -【答案】A【解析】【分析】 设正六棱柱的底面边长为acm ,高为hcm ,分别表示出挪动前后所在矩形的长与宽,由题意列出方程求出a =2,h =9−23,再根据六棱柱的侧面积是6ah 求解.【详解】解:设正六棱柱的底面边长为acm ,高为hcm ,如图,正六边形边长AB =acm 时,由正六边形的性质可知∠BAD =30°,∴BD =12a cm ,AD =32a cm , ∴AC =2AD =3a cm ,∴挪动前所在矩形的长为(2h +3a )cm ,宽为(4a +12a )cm , 挪动后所在矩形的长为(h +2a 3a )cm ,宽为4acm , 由题意得:(2h +3)−(h +2a 3a )=5,(4a +12a )−4a =1, ∴a =2,h =9−23∴该六棱柱的侧面积是6ah =6×2×(9−232108(3) cm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正六棱柱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能够求出正六棱柱的高与底面边长是解题的关键.4.将一副三角板如下图放置,使点A 落在DE 上,若BC DE P ,则AFC ∠的度数为( )A .90°B .75°C .105°D .120°【答案】B【解析】【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30E BCE ==︒∠∠,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解AFC ∠的度数.【详解】∵//BC DE∴30E BCE ==︒∠∠∴453075AFC B BCE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板的角度问题,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5.下面四个图形中,是三棱柱的平面展开图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三棱柱的展开图的特点作答.【详解】A 、是三棱锥的展开图,故不是;B 、两底在同一侧,也不符合题意;C 、是三棱柱的平面展开图;D 、是四棱锥的展开图,故不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三棱柱的展开图,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常见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的特征.6.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是AB 上一点,2,3BE AE BE ==,P 是AC 上一动点,则PB PE +的最小值是( )A .8B .9C .10D .11【答案】C【解析】【分析】 连接DE ,交AC 于P ,连接BP ,则此时PB+PE 的值最小,进而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即可.【详解】解:如图,连接DE ,交AC 于P ,连接BP ,则此时PB PE +的值最小∵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B D ∴、关于AC 对称PB PD =∴PB PE PD PE DE ∴+=+=2,3BE AE BE ==Q6,8AE AB ∴==226810DE ∴=+=;故PB PE +的最小值是10,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正方形的性质,解此题通常是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得出.7.如图所示是一个正方体展开图,图中六个正方形内分别标有“新”、“时”、“代”、“去”、“奋”、“斗”、六个字,将其围成一个正方体后,则与“奋”相对的字是( )A.斗B.新C.时D.代【答案】C【解析】分析: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根据这一特点作答.详解: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时”相对的字是“奋”;“代”相对的字是“新”;“去”相对的字是“斗”.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立方体的11种展开图的特征.8.如图,B是线段AD的中点,C是线段BD上一点,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BC=AB-CD B.BC=12(AD-CD) C.BC=12AD-CD D.BC=AC-BD【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B是线段AD的中点,∴AB=BD=12 AD,A、BC=BD-CD=AB-CD,故本选项正确;B、BC=BD-CD=12AD-CD,故本选项错误;C、BC=BD-CD=12AD-CD,故本选项正确;D、BC=AC-AB=AC-BD,故本选项正确.故选B.9.如图,直线AB,CD交于点O,射线OM平分∠AOC,若∠AOC=76°,则∠BOM等于()A.38°B.104°C.142°D.144°【解析】∵∠AOC=76°,射线OM平分∠AOC,∴∠AOM=12∠AOC=12×76°=38°,∴∠BOM=180°−∠AOM=180°−38°=142°,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将其折成正方体后,则“扫”的对面是()A.黑B.除C.恶D.☆【答案】B【解析】【分析】正方体的空间图形,从相对面入手,分析及解答问题.【详解】解:将其折成正方体后,则“扫”的对面是除.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相对面的问题.能够根据正方体及其表面展开图的特点,找到相对的面是解题的关键.11.如图,快艇从P处向正北航行到A处时,向左转50°航行到B处,再向右转80°继续航行,此时的航行方向为()A.北偏东30°B.北偏东80°C.北偏西30°D.北偏西50°【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2,根据角的和差,可得答案.【详解】如图,AP∥BC,∴∠2=∠1=50°,∵∠EBF=80°=∠2+∠3,∴∠3=∠EBF﹣∠2=80°﹣50°=30°,∴此时的航行方向为北偏东3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向角,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2是解题关键.12.已知:在Rt△ABC中,∠C=90°,BC=1,AC=3,点D是斜边AB的中点,点E是边AC上一点,则DE+BE的最小值为()A.2B31C3D.23【答案】C【解析】【分析】作B关于AC的对称点B',连接B′D,易求∠ABB'=60°,则AB=AB',且△ABB'为等边三角形,BE+DE=DE+EB'为B'与直线AB之间的连接线段,其最小值为B'到AB的距离3,3【详解】解:作B关于AC的对称点B',连接B′D,∵∠ACB=90°,∠BAC=30°,∴∠ABC=60°,∵AB=AB',∴△ABB'为等边三角形,∴BE+DE=DE+EB'为B'与直线AB之间的连接线段,∴最小值为B'到AB的距离=AC=3,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最短线路问题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熟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3.一把直尺和一块三角板ABC(含30°,60°角)的摆放位置如图,直尺一边与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交于点D、点E,另一边与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交于点F、点A,且∠CED =50°,那么∠BAF=()A.10°B.50°C.45°D.40°【答案】A【解析】【分析】先根据∠CED=50°,DE∥AF,即可得到∠CAF=50°,最后根据∠BAC=60°,即可得出∠BAF的大小.【详解】∵DE∥AF,∠CED=50°,∴∠CAF=∠CED=50°,∵∠BAC=60°,∴∠BAF=60°﹣50°=10°,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几何图形中角的和差关系,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4.下列图形中,不是三棱柱的表面展开图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利用棱柱及其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解:A 、B 、C 中间三个长方形能围成三棱柱的侧面,上、下两个三角形围成三棱柱的上、下两底面,故均能围成三棱柱,均是三棱柱的表面展开图.D 围成三棱柱时,两个三角形重合为同一底面,而另一底面没有.故D 不能围成三棱柱.故选D .15.如图,在ABC V 中,90C ∠=︒,30B ∠=︒,如图:(1)以A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 、AC 于点M 和N ;(2)分别以M 、N 为圆心,大于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3)连结AP 并延长交BC 于点D .根据以上作图过程,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AD 是BAC ∠的平分线B .60ADC ∠=︒ C .点D 在AB 的中垂线上D .:1:3DAC ABD S S =△△【答案】D【解析】【分析】 根据作图的过程可以判定AD 是∠BAC 的角平分线;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以推知∠CAD=30°,则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来求∠ADC 的度数;利用等角对等边可以证得△ADB 的等腰三角形,由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可以证明点D 在AB 的中垂线上;利用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求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比.【详解】解:A 、根据作图方法可得AD 是∠BAC 的平分线,正确;B 、∵∠C=90°,∠B=30°,∴∠CAB=60°,∵AD 是∠BAC 的平分线,∴∠DAC=∠DAB=30°,∴∠ADC=60°,正确;C、∵∠B=30°,∠DAB=30°,∴AD=DB,∴点D在AB的中垂线上,正确;D、∵∠CAD=30°,∴CD=12 AD,∵AD=DB,∴CD=12 DB,∴CD=13 CB,S△ACD=12CD•AC,S△ACB=12CB•AC,∴S△ACD:S△ACB=1:3,∴S△DAC:S△ABD≠1:3,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作图—基本作图.解题时,需要熟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16.下列图形中,不是正方体平面展开图的是()A.B.C.D.【答案】D【解析】【分析】由平面图形的折叠及正方体的展开图解题.【详解】解:由四棱柱四个侧面和上下两个底面的特征可知,A,B,C选项可以拼成一个正方体;而D选项,上底面不可能有两个,故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四棱柱的特征及正方体展开图的各种情形,难度适中.17.如图是画有一条对角线的平行四边形纸片ABCD,用此纸片可以围成一个无上下底面的三棱柱纸筒,则所围成的三棱柱纸筒可能是()A.B. C.D.【答案】C【解析】【分析】由三棱柱侧面展开图示是长方形,但只需将平行四边线变形成一个长方形,再根据长方形围成的三棱柱不能为斜的进行判断即可.【详解】因为三棱柱侧面展开图示是长方形,所以平行四边形要变形成一个长方形,如图所示:又因为长方形围成的三棱柱不是斜的,所以排除A、B、D,只有C符合.故选:C.【点睛】考查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三棱柱的展示图形,解题关键是抓住三棱柱侧面展开图示是长方形和长方形围成的三棱柱不能为斜的.18.小张同学的座右铭是“态度决定一切”,他将这几个字写在一个正方体纸盒的每个面上,其平面展开图如图所示,那么在该正方体中,和“一”相对的字是()A.态B.度C.决D.切【答案】A【解析】【分析】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中,相对面的特点是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据此可得和“一”相对的字.【详解】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中,相对面的特点是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所以和“一”相对的字是:态.故选A.【点睛】注意正方体的空间图形,从相对面入手,分析及解答问题.19.如图,点A、B、C是直线l上的三个点,图中共有线段条数是()A.1条B.2条C.3条D.4条【答案】C【解析】解:图中线段有:线段AB、线段AC、线段BC,共三条.故选C.20.如下图,将直角三角形绕一条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后形成的几何体不可能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分三种情况讨论,即可得到直角三角形绕一条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后形成的几何体.【详解】解:将直角三角形绕较长直角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后形成的几何体为:将直角三角形绕较短直角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后形成的几何体为:将直角三角形绕斜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后形成的几何体为: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面动成体,点、线、面、体组成几何图形,点、线、面、体的运动组成了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第19章 四边形19.1 多边形内角和沪科版复习巩固含答案解析第二十二篇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第19章四边形19.1 多边形内角和沪科版复习巩固含答案解析第二十二篇第1题【单选题】<h1 class="q-tigan">一个多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形成新多边形的内角和为2520°,则原多边形边数为( )A、13B、15C、16D、15或16或17【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将图1中五边形纸片ABCDE的A点以BE为折线往下折,A点恰好落在CD上,如图2所示,再分别以图2的AB,AE为折线,将C,D两点往上折,使得A,B,C,D,E五点均在同一平面上,如图3所示,若图1中∠A=124°,则图3中∠CAD的度数为何( )A、56B、60C、62D、68【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为了让州城居民有更多休闲和娱乐的地方,政府又新建了几处广场,工人师傅在铺设地面时,准备选用同一种正多边形地砖.现有下面几种形状的正多边形地砖,其中不能进行平面镶嵌的是( )A、正三角形B、正方形C、正五边形D、正六边形【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B、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D、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正六边形的每个内角都是( )A、60°B、80°C、100°D、120°【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正六边形的内角和为( )A、1080°B、900°C、720°D、540°【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六边形的对角线有______条.【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若点M取在多边形的一条边上(不是顶点),再将点M与n边形个顶点连结起来,将此多边形分割成9个三角形,则n边形是______边形.【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200°,作∠ADC、∠BCD的平分线交于点O1称为第1次操作,作∠O1DC、∠O1CD的平分线交于点O2称为第2次操作,作∠O2DC、∠O2CD的平分线交于点O3称为第3次操作,…,则第5次操作后∠CO5D的度数是______.【解析】:第10题【填空题】每一个多边形都可以按图甲的方法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根据图甲的方法,图乙中的七边形能分割成______个三角形,那么n边形能分割成______个三角形.【答案】:第11题【解答题】求出下列图形中的x值.?【答案】:【解析】:第12题【解答题】(1)如图,已知△ABC,试画出AB边上的中线和AC边上的高;(2)有没有这样的多边形,它的内角和是它的外角和的3倍?如果有,请求出它的边数,并写出过这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的对角线的条数.【答案】:【解析】:第13题【作图题】画出下面多边形的全部对角线.【答案】:【解析】:第14题【综合题】研究几何图形,我们往往先给出这类图形的定义,再研究它的性质和判定.定义:六个内角相等的六边形叫等角六边形.研究性质①如图1,等角六边形ABCDEF中,三组正对边AB与DE,BC与EF,CD与AF分别有什么位置关系?证明你的结论.②如图2,等角六边形ABCDEF中,如果有AB=DE,则其余两组正对边BC与EF,CD与AF相等吗?证明你的结论.③如图3,等角六边形ABCDEF中,如果三条正对角线AD,BE,CF相交于一点O,那么三组正对边AB与DE,BC与EF,CD与AF分别有什么数量关系?证明你的结论.探索判定三组正对边分别平行的六边形,至少需要几个内角为120°,才能保证六边形一定是等角六边形?【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章 四边形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ABCD 中,∠A ﹕∠B ﹕∠C ﹕∠D 的值可以是( )
A 、1﹕2﹕3﹕4
B 、3﹕4﹕4﹕3
C 、3﹕3﹕4﹕4
D 、3﹕4﹕3﹕4
2、如果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4,那么连接各边中点所成的三角形的周长是( ) A 、2 B 、4 C 、6 D 、8
3、已知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长为12,则下列各组数据中能分别作为它的两条对角线的长的是( )
A 、6和10
B 、8和14
C 、10和16
D 、10和40 4、菱形、矩形、正方形都具有的性质是( )
A 、对角线相等
B 、对角线互相垂直
C 、对角线互相平分
D 、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5、若菱形的周长是40,两邻边所夹的锐角为30°,则菱形的面积为( ) A 、20 B 、30 C 、40 D 、50
6、如图1,在等腰梯形ABCD 中,AB ∥,对角线AC 平分∠BAD ,∠B=60°,CD=2㎝,则此梯形的面积为( ) A 、33㎝2 B 、60㎝2 C 、36㎝2 D 、12㎝2
图1 图2 图3
7、从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一点分别作两腰的平行线所形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周长等于这个等腰三角形的( )
A 、周长
B 、周长的一半
C 、腰长
D 、腰长的两倍
8、如图2,在菱形ABCD 中,B E ⊥AD,B F ⊥CD,点E 、F 是垂足,AE=ED ,则∠EBF 等于( )
A 、75°
B 、60°
C 、50°
D 、45° 9、如图3,在矩形ABCD 中,AD=30,AB=20,若点
E 、
F 三等
分对角线AC ,则△ABE 的面积为( ) A 、60 B 、100 C 、150 D 、200
10、如图4,正方形ABCD 中,∠DAF=25°,AF 交对角线BD
于点E ,那么∠BEC 等于( )
A 、45°
B 、60°
C 、70°
D 、75° 图4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11、若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等于90°,则这个多边形是 边形,内角和是 ; 12、已知AD ∥BC ,要使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需要增加的条件是
(填一个你认为正确的条件即可);
13、依次连接菱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 ;
14、菱形的周长为12㎝,较大的一个内角为120°,那么较短的对角线长为 ㎝; 15、如图5,矩形ABCD 的长为8㎝,宽为6㎝,O 是对称中心,则途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是 ;
图5 图6 图7
16、已知等腰梯形的两底分别是10㎝和20㎝,腰长为89㎝,则此梯形的面积为 ; 17、如图6,在□ABCD 中,DB=DC ,∠C=70°,A E ⊥BD 于点E ,则∠DAE= ; 18、如图7,矩形ABCD 的周长为20㎝,两条对角线相较于点O ,过点O 作E F ⊥AC,分别
交AD 、BC 于点E 、F ,连接CE ,则△CDE 的周长为 ;
19、如图8,在梯形ABCD 中,A B ∥CD ,中位线EF 与对角线AC 、BD 交于M 、N 两点,
若EF=18㎝,MN=8㎝,则AB 的长为 ;
三、解答题:(共43分)
20、如图,D 是AB 上一点,CF ∥AB ,DF 交AC 于点E ,
AE=EC ,求证:四边形ADCF 是平行四边形。
(6分)
D C
B A F E D
C B A A F
E D C B
E D C B A 图8
N
M
F E D C
B
A
D C
A
B O F E A B F E C
D E B C A D F E O ·
A
B C
D
E
F
2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 E ⊥BD 于点E ,C F ⊥BD 于点F ,AE=CF, BF=DE.问四
边形ABCD 是否为平行四边形?说明你的理由。
(7分)
22、已知菱形的边长为a ,一边与两条对角线的夹角的差为30°,求菱形的面积及各角的度
数。
(6分)
23、如图,延长正方形ABCD 的边BC 到点E ,使得CE=CA,连接AE 交CD 于点F 。
求∠AFC 的度数。
(8分)
24、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A D ∥BC,AB=CD ,对角线AC ⊥BD ,AD=4㎝,
BC=10㎝,求梯形ABCD 的面积。
(8分)
25、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和点F 分别在BC 和CD 上,且∠EAF=45°,
求证:EF=BE+DF 。
(8分)
F E D C B A F E D C B A A D C
B O F
E
D C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