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探究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规律
热学分组实验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器材: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试管、水、温度计、秒表、海波、蜡等。
设计实验:1.参照图组装好实验器材。
2.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
3.待温度升至40℃左右,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待海波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4.把海波换成蜡的碎块再做一次上述实验。
物态变化: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注意事项:1.探究过程中,用水浴法加热而不直接加热,目的是让固体受热均匀。
2.调节实验装置:顺序从下到上。
3.严禁用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
4.在用描点法作熔化图象时,应将所得点用用平滑曲线相连。
5.海波熔化时间太短,不便于观察熔化时的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
可以通过增加水的质量、增加海波质量或调小酒精灯火焰,来延长海波熔化的时间。
问题探究:1.在做实验时,为什么不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而要把试管放在有水的烧杯中,再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呢?提示:这种加热方式叫作“水浴加热”,目的是:(1)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均匀;(2)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缓慢,从而使其慢慢熔化,便于观察温度变化的规律。
2.比较图甲和图乙,会发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有什么不同?提示:晶体在一定的温度下熔化,即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3.非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有什么特点?提示: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逐渐变软、变稀,最后全部变成液态,此过程中吸热,温度逐渐升高;非晶体凝固过程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全部变成固态,此过程中放热,温度逐渐降低。
练习:1.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选填“A”、“B”或“C”),示数为℃,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ABCDE),则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熔化凝固的物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特点。
2. 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3. 通过实验探究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二、实验原理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
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三、实验器材1. 铁架台2. 石棉网3. 烧杯4. 水5. 试管6. 温度计7. 酒精灯8. 海波9. 石蜡四、实验步骤1. 将海波和石蜡分别放入试管中。
2. 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用石棉网隔开烧杯和试管。
3. 将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
4. 观察并记录海波和石蜡在加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五、实验现象1. 海波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当温度达到48℃时,海波开始熔化。
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直到熔化完毕,温度才继续上升。
2. 石蜡在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定的熔点。
六、实验结论1. 海波为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2. 石蜡为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
七、实验分析1. 实验结果表明,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不同。
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
2. 实验中,海波和石蜡的熔点与教材中给出的部分物质的熔点存在一定误差,可能是由于实验器材的精度和实验操作的影响。
八、实验拓展1. 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以及它们在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2.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这些知识,如: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容器,避免材料在温度变化时发生形变。
九、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观察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过程,了解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掌握了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操作实验器材,观察实验现象,并从中得出结论。
晶体的熔化与凝固实验报告

日期 组号 成员
实验名称:晶体的熔化与凝固
实验教师
张金福
第
组 实验地点
实验室物理
实
1、研究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规律。
验
2、如何做好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和绘制实验曲线并
目 用曲线解释物理现象。
的
实验年级:八年级
实验班级:
1.在试管内放入温度计和海波。
2.在烧杯中倒入预先加热温度为40℃的热水,水量以能浸
没试管中的海波为准。
实 验 过 程
3.按装置图,点燃酒精灯待海波的温度稳定上升43℃时开 始记录,每隔20秒记录一次温度直至55℃为止。
4.将酒精灯盖灭撤去,使熔化的海波和烧杯中的水一起在 空气中冷却,在降温的同时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的变 化,读到40℃左右。
5.当海波开始熔化到全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搅拌,尤
其在其凝固过程中当看到有闪闪发光的海波晶体析出时更需
不断搅拌直到海波全部凝固。
实
实
验
温度计(100℃)、烧杯(400~500ml)、试管、酒精
验
器 灯、石棉网、支架、秒表、海波
记
材
录
实
验
结
实
论Hale Waihona Puke 验装置实
验 评
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价
【初二】3.2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详解

【初二】3.2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详解同学们在学完晶体熔化和凝固的实验后,一定需要把物体在各个阶段的状态、吸放热情况、及温度变化等相关特征进行理解掌握。
下面张老师以下面的图像为例作为一个讲解:1.该物质属于晶体。
因为其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和放热,其温度都保持不变。
我们将这两个保持不变的温度分别称为熔点和凝固点。
2.ABCD过程为晶体的熔化曲线,该过程持续吸热。
DEFG过程为晶体的凝固曲线,该过程持续放热。
3.AB过程晶体为固态。
吸热,温度升高。
B点晶体开始熔化,为固态。
物体温度达到熔点(230℃);BC过程为晶体的熔化过程,固液共存态。
此过程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晶体熔点为230℃,晶体熔化时间为4min;C点晶体刚好熔化结束,为液态。
CD过程晶体为液态,吸热,温度升高。
4.DE过程晶体为液态。
液态晶体放热,温度降低。
E点晶体开始凝固,为液态。
物体达到凝固点(230℃)。
EF过程为晶体凝固过程,为固液共存态。
此过程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晶体凝固点为230℃,晶体凝固时间为2min;F点晶体刚好凝固结束,为固态。
FG过程晶体为固态,放热,温度降低。
5.一般而言,同一种晶体的熔点等于凝固点。
例题1:如图所示是-10℃的冰受热后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开始加热的最初5min内冰是______态。
(2)5—15min内冰逐渐______,此过程中是______态与______态共存的状态。
(3)到20min时,冰全部变成了______℃的水。
(1)固(2)熔化,固,液(3)10例题2:下图是某种晶体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加热在一标准大气压下进行,每分钟供热不变)。
根据图象可知:这种晶体的名称是_________,其熔点是_________,液态名称是_________,加热2分钟物体处于________状态,加热6分钟时,物体处于________状态,加热8分钟时的温度是_______,这种晶体熔化经历了_______分钟。
晶体融化实验探究过程

晶体融化实验探究过程
晶体融化实验探究过程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准备实验器材:需要准备一些晶体、热敏电阻、加热器、电源、数据采集器和一些支架等器材。
2. 安装实验装置:根据实验要求,将热敏电阻连接到电源上,并将数据采集器连接到电脑中。
然后将晶体放置在加热器上,并将加热器放置在热敏电阻上。
最后将整个装置放置在支架上,以便进行实验观察。
3. 开始实验:打开电脑中的数据采集软件,设置实验参数,如加热时间、加热温度等。
然后开始加热,并观察温度变化情况。
4. 记录实验数据: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记录每个时间点的温度值,并绘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观察晶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下来。
5. 分析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晶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情况,并得出晶体融化的规律。
6. 总结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结果,总结出晶体的熔化规律和特点,并得出实验结论。
在进行晶体融化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实验前需要了解晶体的性质和特点,选择合适的加热方式和加热温度。
2.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保持恒定的加热时间和加热温度,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问题,避免加热过度导致热敏电阻损坏或引起其他安全问题。
4. 在实验结束后,需要及时清理实验现场,确保实验室的整洁和卫生。
《熔化和凝固》 导学案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能识别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2、了解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知道熔点和凝固点。
3、能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现象。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探究晶体、非晶体的熔化过程,理解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2)理解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
2、难点(1)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熔化和凝固图像,并从中分析出规律。
(2)理解晶体熔化时需要吸热但温度不变的特点。
三、知识链接1、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四、学习过程(一)熔化和凝固的概念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例如:冰化成水、蜡烛受热变成蜡液等。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例如:水结成冰、铁水铸成铁件等。
(二)探究固体的熔化规律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2、猜想与假设:(1)可能不同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不同。
(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可能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可能不断升高。
3、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温度计、秒表、海波(硫代硫酸钠)、石蜡、水等。
4、实验步骤:(1)按图组装好实验器材。
(2)将海波和石蜡分别放入试管中,并插入温度计。
(3)将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
注意:要使海波和石蜡均匀受热。
(4)每隔 1 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直到固体完全熔化,再记录 3 5 次。
5、实验数据记录表格|时间/min|0|1|2|3|4|5|6|7|8|9|10|11|12||||||||||||||||海波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蜡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实验数据分析(1)绘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像。
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

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晶体和非晶体的概念。
2.记住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3.把握物质熔化和凝固时温度变化规律,明白它们发生的条件和过程以及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利用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说明一些生活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过程,把握使用物理仪器的差不多技能和科学探究的步骤。
2.使学生能够通过图像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明白得固体熔化和液体凝固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体会交流合作的重要和成果共享的欢乐。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温度变化规律。
2.明白得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3.利用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说明一些生活现象。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操作实验。
2.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看以及分析总结能力。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黑龙江省北部一月份的平均气温在-30 ℃以下,漠河县的最低气温达到过-52.3 ℃。
在如此冷的地区测气温应该用水银温度计依旧酒精温度计?依照什么来选择?二、教学步骤探究点1物态变化[阅读课本]P53“物态变化”[摸索]列举一些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态变化事例。
[提示]生活中的各种物态变化的事例:铁矿石在高温炉中熔化为铁水,从高温炉中倒出的铁水凝固成铁板;实验室在低温状态下制得液态氧、氮和固态氧、氮;不同季节、气候下的水的状态变化。
[归纳提升]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如冰、水、水蒸气确实是水这种物质的三种状态。
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探究点2熔化和凝固[阅读课本]P53“熔化和凝固”[摸索]熔化和凝固是如何定义的?有哪些现象会涉及熔化和凝固?[提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例如:冰熔化为水、蜡烛熔化为烛液等。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例如:水结冰、火山喷出的岩浆凝固成火山岩。
熔化和凝固(教案)

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与熔化过程逆向类比,思考讨论推理。
科学研究发现:凝固是熔化的反过程由冰、烛蜡的熔化曲线模拟画出水、烛蜡熔液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总结2:(1)从态变为态叫做凝固。
(2)凝固需要热。
(3)晶体凝固时也有一定的凝固温度,称做点.(4)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非晶体则没有凝固点.(5)晶体熔液凝固的条件:①②讨论:熔化、凝固有利和不利的一面?经典题、易错题:1.海波的熔点为48℃,那么纯净的48 ℃的海波是( ).A.液态B.固态C.固液混合D.以上状态都可能2.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沸腾),这是因为( )A.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低B.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高C.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低D.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3.阅读下面的表格,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电灯泡内的灯丝宜用钨制造,因为它的熔点高B.纯铁掉入钢水中一定会熔化C.水银温度计在一40℃时已失效不能使用D.水银和钨很难形成合金4.烧杯与试管中均放有冰块,用酒精灯加热烧杯底部,在烧杯内冰块逐渐熔化成水的过程中( ).A.试管内冰块不会熔化B.试管内冰块会熔化一部分C.烧杯内水温在0℃以上D.烧杯内水温高于0℃5.把一块一5℃的冰投入0℃水中,冰的质量( )A.增加B.减少C.不变D.增减不定6如图是海波的熔化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1)AB段海波是态,这段过程中海波吸收热量,温度.(2)BC段海波是态,这段过程中海波吸收热量,温度.(3)CD段海波是态,这段过程中海波吸收热量,温度.(4)海波熔化持续了min.(5)海波的熔点是℃.7.在下图中,描述晶体凝固的图像应为( )8.在严寒的雪山高原上,边防战士生活非常艰苦,经常从野外取雪加热成水供饮用,能准确描述这个过程的是下图中的( )9寒冷的冬天,路面上冻雪久积不化,影响交通.人们发现,如果向积雪上喷洒盐水,能够促动冻雪的熔化.对此,下列解释准确的是 ( )A.盐水能向雪传热,从而使冻雪的熔化B.盐水能降低冻雪的熔点,可使冻雪能在0℃以下熔化C.盐水能提升冻雪的熔点,可使冻雪能在0℃以下熔化D.盐水渗入冻雪后,能提升吸收太阳热辐射的本领,从而促动冻雪的熔化布置作业:教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探究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规律
1、下图是某种晶体的熔化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
(1)这种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___℃。
(2)其熔化过程共经历了min。
(3)第4min时,该晶体处于态。
(4)第8min时,该晶体处于___________态。
(5)第10min时,该晶体处于___________态。
答案:80,4,固、固液共存、液态
2、下表为小丽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你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_℃;
(2)该物质是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温度为-3℃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_态。
(4)温度为0℃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_态。
(5)温度为1℃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_态。
(6)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__选填(“升高”或“不变”)
(7)该物质熔化时需要对它加热,这是通过改变其内能(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
(8)5至8分钟,该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其内能。
(选填“不变”或“增大”)
(9)下表是小明在标准大气压下探究某种物质的凝固特点时记录的实验数据,从开始计时起,到第min时的数据有明显错误
答案:0,晶体,固、固液共存、液、不变、增大、热传递、
3、如图13甲所示,是探究萘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在加热过程中还进行搅拌,这样做是为了使试管中的萘受热,而且萘的温度上升较(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②除图13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
③萘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13乙所示,由图可知,给萘加热到8min末,试管中的萘所处的物态是态。
答案:均匀、慢、秒表、固液共存
4、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
为了验证此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溶化后的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的冷冻室,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
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的状态、测量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如图15所示。
(1)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水凝固过程用时_______min。
(2)盐水的凝固点为_________℃。
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盐水的凝固点比较________(选填“高”或“低”)。
答案:10;-2;低
5、小红同学用如图16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根据实验记录分别绘制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16乙所示。
请你回答:
(1)图16乙中,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
(2)从图16乙中可以得出,冰和水的比热容是的。
(选填“相同”或“不同”)
答案:BC、不同
6、在标准大气压下,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请根据图像判断:
(1)该物质在第4min到第9min这段时间内______(选填“吸收”或“不吸收”)热量;
(2)温度为50℃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态(选填“固”或“液”);
(3)该物质的熔点与表一中的熔点相同。
答案:吸热、液、海波
7、(16海淀一模)小华在探究冰的熔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冰是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
(2)在探究冰的熔化实验中,使用的加热装置的单位时间内供热量始终相同,小华发现在0~2min 期间温度计的示数由-6℃升高到-2℃,10~12min 期间温度计的示数由1℃升高到3℃,在这两个时段中加热的时长都是2min ,但温度计示数变化的情况却不相同,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 .冰熔化成水后发生的汽化现象使水的质量减少 B .冰熔化成水后发生的汽化现象使水吸收了一些热量 C .冰完全熔化成水后体积减小 D .冰和水的比热容不同 答案:(1)晶体(2)D
8、(16通州一模)图13所示的是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1)该晶体的熔点是 ℃;
(2)该晶体熔化过程持续的时间是 min ;
(3)该晶体在B 点的内能 A 点的内能。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80、8、大于
9、(16石景山二模)小明利用如图19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熔化的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应选用颗粒(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2)图19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图像。
由图像可知:冰属于(选填“晶体”或“
非晶体”);
判断的依据是。
(3)图乙中第3min 时,物质处于态。
(4)图乙中,物质在A 时具有的内能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B 时的内能。
加热时间/min
0 1 2 3[来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6
-4
-2
1
2
3
答案:(1)较小(2)晶体、冰有固定的熔点、固、小于
10、(16房山二模)用如图20甲的实验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设计实验时,小明选择水浴法给试管中的冰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
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由图可知“适当”的含义是:。
(2)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不变,可以判断冰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从图乙发现:0~t1与t5~t6两段时间相等,升高的温度却不同,请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冰和水的不同。
答案: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时试管中装有晶体的部分完全浸没在水中,试管不接触杯底、晶体、比热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