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外科手术后护理

合集下载

外科手术后的基本护理

外科手术后的基本护理

外科手术后的基本护理外科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措施,对于手术患者而言,术后的基本护理至关重要。

良好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减轻疼痛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外科手术后的基本护理内容:1.定期监测生命体征:手术后患者常常处于虚弱的状态,需要护士定期监测血压、脉搏、体温、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疼痛管理:术后患者往往会出现疼痛不适,护士需要根据医嘱合理给予镇痛药物,确保患者的舒适度和疼痛控制。

3.伤口护理:术后伤口需要及时清洁和换药,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护士需要采用无菌技术操作,使用适当的消毒液清洁伤口,并及时更换干净的敷料。

注意观察伤口的变化,如红肿、渗液或出血等异常情况。

4.导尿管理:许多手术患者术后需要留置导尿管,护士需要定时观察导尿管的通畅情况,检查尿液的颜色和量,及时排空尿袋并记录尿量。

护士还需要注意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如定期清洗导尿管口,鼓励患者多饮水等。

5.呼吸理疗:一些手术可能会导致患者活动受限,导致肺部分泌物积聚和肺功能下降。

护士需要帮助患者进行呼吸深化、咳嗽和和活动锻炼,以促进肺部通气和防止肺部感染。

6.预防血栓形成:长时间卧床休息和手术创口可能增加患者发生血栓的风险。

护士需要帮助患者进行下肢肌肉活动、提供弹力袜或抗血小板药物,防止血栓的发生。

7.饮食管理:术后患者需要根据医嘱进行适当的饮食管理,例如,忌口或限制摄入一些食物,如油腻食物或含糖食品。

护士需要向患者提供营养餐,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避免并发症发生。

8.心理支持:手术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会有一定的冲击,护士需要提供情绪支持,与患者进行沟通,并帮助他们应对焦虑、恐惧或疼痛。

护士还可以通过提供信息、教育和娱乐等方式,帮助患者恢复乐观的心态。

9.康复护理:术后患者需要逐步恢复活动能力,护士可以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康复计划,并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和体力活动,以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机能的恢复。

以上是外科手术后的基本护理措施。

外科手术后的常规护理措施

外科手术后的常规护理措施

外科手术后的常规护理措施导言手术后的护理是确保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

本文档旨在介绍外科手术后的常规护理措施,以帮助医护人员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

1. 术后观察和记录- 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 观察手术部位的情况,包括出血或渗出、红肿、疼痛等。

- 记录患者的排尿和排便情况,以评估术后的生理功能恢复。

2. 伤口护理- 每天进行伤口换药,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消毒药物和敷料。

- 注意保持伤口干燥和清洁,避免污染或感染。

- 定期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3. 疼痛管理- 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医生的建议,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

- 监测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观察有无镇静效果和不良反应。

- 配合患者进行呼吸深度和运动,促进术后疼痛的缓解和康复。

4. 动作与活动- 帮助患者早期进行轻度活动,如转身、坐起等,逐渐增加活动范围。

- 遵循医生的建议,限制患者进行剧烈运动和重物提起,预防伤口裂开或出血。

- 提供合适的辅助器具,如拐杖或助行器,帮助患者行走和保持平衡。

5. 饮食和营养- 根据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制定适当的饮食计划,包括营养均衡和易消化的食物。

- 监测患者的饮食摄入和排泄情况,及时纠正营养不足或消化问题。

- 根据医生的建议,给予患者必要的补充营养品,如维生素或蛋白质补充剂。

6. 安全与预防- 提供安全环境,防止患者意外跌倒或其他伤害。

- 定期更换床单和衣物,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卫生。

- 防止术后感染,遵循严格的手卫生和消毒措施。

7. 心理支持-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提供情绪支持和理解。

- 鼓励患者主动参与康复计划,积极面对术后困境。

- 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患者应对手术后的情绪变化和压力。

结论所有的外科手术后的常规护理措施都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调整。

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和记录患者的状况,及时报告和处理异常情况,以确保患者快速康复。

以上是外科手术后的常规护理措施的简要介绍,供医护人员参考和实施。

外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护理措施

外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护理措施

53医药健闻外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护理措施张羽 (绵竹市麓棠镇卫生院,四川德阳 618200)外科手术是临床上治疗疾病的常见方式,由于是有创操作,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

那么,外科手术有哪些并发症?针对各类并发症又该采取什么样的护理措施?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术中并发症手术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皮肤和组织进行切割,直接给患者带来疼痛感,同时存在出血的情况。

一般情况下,外科手术需要采取麻醉方式进行处理,避免患者无法承受疼痛而影响手术进程。

但是,如果术前对患者的身体情况了解不彻底,导致麻醉剂的用量偏少或手术时间过长麻醉失效,患者就会在手术中感觉到明显的疼痛感。

此外,患者身体的移动会对缝合的伤口产生拉扯,出现开裂的情况,可导致疼痛加剧。

术后并发症肺栓塞、脑栓塞和下肢静脉栓塞是术后常见的栓塞并发症,多与术后患者活动方式不正确有关。

术后并发症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影响,严重时需要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例如,患者术后进行了剧烈的运动,对伤口产生拉扯而出血,此时如未及时进行消毒处理,伤口容易感染细菌,发生流脓的现象。

除伤口感染外,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也是常见的感染问题。

外科手术并发症的护理方式物理护理方法(1)要求患者减少运动时间,尤其禁止进行剧烈运动,避免对伤口产生拉扯,导致开裂而引发感染。

(2)做好饮食管理,避免暴饮暴食和进食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身体恢复。

(3)患者应定期到医院检查,结合医生的意见做好护理工作。

如检查发现伤口出现轻微开裂,需要查明发生的原因,进而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4)护理过程中,应为患者提供干净和整洁的环境,避免环境中的细菌对身体恢复产生影响。

心理疏导方法(1)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术前充分告知手术注意事项,让患者对手术有初步的了解;同时,介绍主治医生的情况,提高患者的信任度。

(2)术中,护理人员需与患者进行沟通,询问目前情况,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轻焦虑情绪。

术后,应及时关心患者恢复情况,同时可谈论一些爱好兴趣或生活方面的话题,提高患者心理素质,避免消极情绪影响身体康复。

外科手术后的伤口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外科手术后的伤口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外科手术后的伤口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引言
外科手术后,正确的伤口护理是恢复的关键。

良好的伤口护理可以预防感染,加速愈合过程,并减少疤痕的形成。

本文将详细介绍外科手术后的伤口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伤口护理方法
1. 保持伤口清洁:每天至少两次用温水和无菌肥皂轻轻清洗伤口周围的皮肤,然后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拍干。

避免使用酒精、碘酒等刺激性物质直接接触伤口。

2. 更换敷料:根据医生的建议更换敷料。

如果伤口有分泌物或血液渗透出来,应立即更换敷料。

3. 观察伤口状况:注意观察伤口是否有红肿、疼痛、发热、脓液等症状,这些都是感染的迹象。

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4. 避免剧烈运动:手术后的伤口需要时间来愈合,避免剧烈运动以防止伤口裂开。

三、注意事项
1. 不要自行揭开敷料:除非医生指示,否则不要擅自揭开敷料,这可能会破坏新生的组织。

2. 避免伤口暴露于阳光下:新愈合的伤口对紫外线非常敏感,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可能会导致色素沉着。

3. 保持良好的营养:良好的营养有助于伤口愈合。

增加蛋白质、维生素C和锌的摄入可以帮助伤口更快地愈合。

4. 不要抓挠伤口:抓挠伤口可能导致伤口感染或者留下疤痕。

四、结语
外科手术后的伤口护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耐心和细心。

遵循上述的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不仅可以帮助伤口更快地愈合,也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然而,每个人的体质和恢复情况都不同,因此在进行伤口护理时,最好还是按照医生的建议来进行。

外科手术后的常规护理

外科手术后的常规护理

外科手术后的常规护理在外科手术后,患者需要接受一系列的护理措施。

以下是外科手术后的常规护理内容:1.疼痛管理:手术后的患者常常会出现剧烈的疼痛。

护理人员应及时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并给予适当的药物镇痛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2.创面护理:术后的创面需要定期更换敷料,并保持清洁。

护理人员应注意创面是否有出血、感染或渗液等情况,并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导尿:术后患者常会出现尿潴留的情况,导尿是为了保证尿液的正常排出。

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尿袋的引流情况,并注意尿液的颜色、量和气味的变化。

4.防止并发症:术后患者容易出现静脉血栓形成、呼吸系统感染等并发症。

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早期床旁活动、排便和深呼吸,并定期翻身,以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

5.导管护理:术后患者可能会有胃管、导尿管、引流管等各种导管。

护理人员应注意导管的通畅情况,并定期进行清洁和更换。

6.管理饮食:术后患者需要逐渐进食,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需求和医嘱,提供适当的饮食,并观察患者的摄入量和排泄情况。

7.定期评估:护理人员应定期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进行评估,并记录下来。

对患者的物理和精神状况进行观察和评估,并及时报告医生。

8.患者教育:护理人员可以向患者提供关于术后护理的知识和技巧,如正确的创面清洁和更换敷料的方法,疼痛管理的技巧,导管和引流的护理等。

同时,护理人员还可以向患者解释术后的恢复过程和预防并发症的方法。

在外科手术后的常规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疼痛程度、创面恢复情况、尿液排出情况、体征变化等,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及时向医生汇报。

通过全面和细致的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外科手术的术后护理

外科手术的术后护理

外科手术的术后护理
外科手术的术后护理是患者恢复健康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术后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
1.保持休息:手术后,患者需要充分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和过度劳累。

医护人员应确保患者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2.控制感染:手术创口是感染的主要入口,因此必须做好伤口消毒和包扎。

医护人员应经常观察伤口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感染迹象。

3.药物管理:根据医生的嘱托,正确给予患者使用药物。

患者应按时按量服用药物,避免漏服或过量使用。

4.营养补充:术后患者的营养需求增加,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情况制定适合的饮食方案,并定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

5.疼痛管理:手术后可能出现疼痛不适,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
疼痛程度合理使用疼痛管理药物,并提供必要的疼痛缓解措施和护理。

6.康复指导:手术后患者需要逐渐恢复功能和独立生活能力。

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康复指导,包括适度的运动、锻炼和行为建议。

7.心理支持:手术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有一定影响,医护人员应
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积极面对手术后的恢复过程。

以上是外科手术的术后护理的一些重要内容,医护人员在执行
护理措施时应严格遵守医疗规范和操作步骤,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一般外科手术后护理

一般外科手术后护理
✓ 应用镇定、镇吐药物 ✓ 查明原因,胃肠减压
术后腹胀
16
编辑版ppt
开腹手术后胃肠蠕动受抑制 腹膜炎,肠粘连,肠梗阻等 处理原则
✓ 持续胃肠减压 ✓ 置肛管、灌肠 ✓ 药物、针灸甚至再次手术
呃逆
17
编辑版ppt
多为暂时性,偶为顽固性 神经中枢或膈肌受到刺激 处理原则
✓ 压眶法 ✓ 胃肠减压,用药 ✓ 警惕膈下感染发生
✓ 甲级愈合:切口愈合优良,无不良反应; ✓ 乙级愈合:切口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
但末化脓; ✓ 丙级愈合:切口化脓需切开引流处理
编辑版ppt
21
甲乙 级级 愈愈 合合
丙 级 愈 合
引流管护理
22
编辑版ppt
目的:明确引流管的位置与作用。 固定:避免脱落。 通畅:避免阻塞、扭曲、折叠。 观察并记录引流物的量、色、质。 保持无菌。 明确拔管指征。
编辑版ppt
1
一般外科手术后护理
概述
2
手术对外科病人是一种应激,因手术带来的心理、康复问题对手 术预后有直接影响。
编辑版ppt
因此,术后系统而又个性化的护理对于患者手术预后至关重要。
编辑版ppt
3
术后护理:指病人从手术结束返回病室直到 出院这一阶段的护理。
减少病人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
护理评估
✓ 深呼吸:5-10/h ✓ 有效咳嗽:2h一次 ✓ 雾化吸入 ✓ 吸痰 ✓ 吸氧
增进病人的舒适
12
编辑版ppt
疼痛
尿潴留
发热
呃逆
腹胀
恶心 呕吐
疼痛
13
编辑版ppt
24h内最剧烈,2~3天逐渐缓解 持续疼痛,或缓解后加剧查原因 处理原则

外科护理知识:手术后的七大注意事项

外科护理知识:手术后的七大注意事项

外科护理知识:手术后的七大注意事项手术治疗能否达到预期效果,除了实施正确的手术方案和精细的手术操作外,术后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妥善认真的伤口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手术之后,病人要努力配合医护人员,预防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后果的发生。

1、保持术后的良好体位。

手术后,一般中、小手术的病人即送回原来的病室,而大手术或危重手术病人,则送到术后病室(监护室或观察室),全身麻醉的病人,此时尚未清醒,应平卧,不垫枕头,头偏向一侧,以防唾液或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呼吸道感染。

硬膜外麻醉或腰麻的病人,术后要平卧6~12小时,以防术后头痛的发生。

颈、胸、腹部手术之后,多采取半坐或半卧位。

脊柱手术后的病人,要睡硬板床。

四肢手术后的病人,须抬高手术的肢体或进行牵引。

2、协助医护人员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如有自我感觉不适、发热和心跳快等,应向医生、护士报告。

这里要告诉您一点常识,术后3~5天内,体温常在38℃左右,这是必然的,叫术后反应热,或吸收热,对此不必紧张。

3、加强饮食配合。

手术后要加强营养,以利于身体康复。

一般的手术,术后即可进食,腹部手术的病人,要待肠蠕动恢复、产生虚恭(即放屁)后,方可进液状流食;胃肠手术的病人,先进行胃肠减压,同时应禁食,停止胃肠减压后才能进流食,以后慢慢恢复到正常饮食;大手术或全身麻醉手术后,多有短期消化功能减退,不想吃饭,甚至恶心、呕吐,可以要求输液。

严重时,医生会插胃管,通过胃管注入流食。

4、协助医护人员严格术后的伤口管理。

不要乱动,不要随意揭开覆盖伤口的纱布,更不能用手去触摸或用水清洗伤口,要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

如自己不小心弄湿或污染了纱布,应请求医生护士给予更换,以防切口感染化脓。

如发现伤口周围红肿或有血水流出,应及时告诉医生护士,争取给予及时妥善的处理。

5、术后要早期活动。

根据手术的大小和术后的病情,在经过医生准许的条件下,争取早期下床活动。

这对于增加呼吸深度,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胃肠功能,增进食欲,都十分有利;对于防止并发症,促进伤口愈合,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监护病房
注意:
✓ 动作轻柔、协调一致、引流管固定、保暖。
✓ 麻醉清醒前的病人可能出现躁动不安,有拔管、坠床 等危险。为保障病人安全,应给病床加床挡,必要时 使用约束带或根据医嘱给予适量的镇静剂。
体位
影响因素
去枕平卧6~8h
麻醉方式:全麻、腰麻、硬膜外麻醉
手术部位:颅脑手术、颈胸手术、
腹部手术、脊柱或臀部手术
② 可以增加肺的通气量,有利于气管分泌物的排出,以减少肺部并发症的 发生。
③ 术后早日离床,多作下肢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栓的发生。
④ 从精神与心理方面上看,早期离床活动,尽管会出现一些软弱无力,或 切口疼痛,但“站起来了”、“下床走了几步”的实践,能增强病人建 立术后可以恢复正常的信念,加之离床活动后的轻度疲倦,可以解除紧 张,焦虚、精神集中于疼痛的状态,上床后一般能安稳的休息或入睡。
麻醉恢复情况 切口及引流物情况 营养状况 心理社会状况
护理诊断
➢知识缺乏 ➢清理呼吸道无效 ➢疼痛 ➢尿潴留 ➢营养失调 ➢潜在并发症
护理目标
保持呼吸道通畅 营养充足 体液平衡 疼痛减轻或消失 能够有意识地排尿。 正确进行功能锻炼和自我保健。
护理措施
体位
维持呼吸
(搬移和卧位) 与循环功能
切口裂开
营养不良,腹内压增高 缝合技术有缺陷 临床表现
✓ 多发生于术后一周左右 ✓ 腹腔内容物脱出、有液体 ✓ 分为全层裂开和部分裂开
预防
✓ 应用减张缝合 及时处理腹 胀
✓ 注意缝合技术 咳嗽时应平 卧
✓ 应用加压包扎
治疗:立刻无菌敷料覆盖及 时重新缝合
切口裂开
术后肺不张
胸、腹部大手术后最常见 的并发症
俯卧或仰卧位
患者病情:休克病人
床头抬高15°~ 低半卧位
30°的头高脚低斜
高半坐卧位坡卧位。中凹位或头低位
保持呼吸道通畅
防止舌后坠-口咽通气管 促进排痰和肺扩张
✓ 深呼吸:5-10/h ✓ 有效咳嗽:2h一次 ✓ 雾化吸入 ✓ 吸痰 ✓ 吸氧
增进病人的舒适
疼痛
尿潴留
发热
呃逆
腹胀
恶心 呕吐
疼痛
24h内最剧烈,2~3天逐渐缓解 持续疼痛,或缓解后加剧查原因 处理原则
✓ 甲级愈合:切口愈合优良,无不良反应; ✓ 乙级愈合:切口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
但末化脓; ✓ 丙级愈合:切口化脓需切开引流处理
甲乙 级级 愈愈 合合
丙 级 愈 合
引流管护理
目的:明确引流管的位置与作用。 固定:避免脱落。 通畅:避免阻塞、扭曲、折叠。 观察并记录引流物的量、色、质。 保持无菌。 明确拔管指征。
健康教育
术后活动指导
✓ 术后早期离床活动,对各脏器的功能恢复是积极有益的,若无禁忌,应及早 下地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的范围和活动量。要根据病人的耐受力适当进行, 以不过累为度。须注意的是,初次活动要注意病人的面色、呼吸、脉搏,由 于身体虚弱,要防止摔倒。
饮食指导
✓ 非消化道手术病人,如术后6小时无麻醉反应即可少量进水及流食。 ✓ 消化道手术病人要根据医嘱严格掌握进食时间。总原则:待胃肠蠕动恢复,
✓ 合适的体位、活动 ✓ 分散注意力 ✓ 口服、肌注止痛药(三阶梯给药) ✓ 缓释止痛泵的应用
发热
多为吸收热所致,持续2~3天 手术后由于机体对手术创伤的反应,以及组织损
伤后分解产物、渗血渗液的吸收等,常可引起发 热,一般不超过38℃,临床上称为外科手术热或 吸收热。
如长时间持续发热,应查原因
处理原则:物理降温;退热药物;排查原因
恶心、呕吐
麻醉反应,颅内压增高 尿毒症,水电解质紊乱 急性胃扩张或肠梗阻等 处理原则
✓ 应用镇定、镇吐药物 ✓ 查明原因,胃肠减压
术后腹胀
开腹手术后胃肠蠕动受抑制 腹膜炎,肠粘连,肠梗阻等 处理原则
✓ 持续胃肠减压 ✓ 置肛管、灌肠 ✓ 药物、针灸甚至再次手术
呃逆
多为暂时性,偶为顽固性 神经中枢或膈肌受到刺激 处理原则
老年人,有慢性病及吸烟 临床表现
✓ 早期发热、呼吸、心率快 ✓ 肺部听诊、叩诊可有异常 ✓ 胸片、血气、血常规异常
预防
✓ 锻炼呼吸 禁烟两周 ✓ 鼓励咳痰 防止误吸 ✓ 避免过分的固定和绑扎
治疗
✓ 多深吸气 协助咳痰 ✓ 稀化痰液 药物治疗
尿路感染
尿潴留是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基本原因。感染可起自膀 胱炎,上行感染引起肾盂肾炎
表现:
急性肾盂肾炎多见女性,主要表现为畏寒、发热、肾区疼痛, 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段尿镜检有大量白细胞和细菌。
急性膀胱炎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一般无全身 症状;尿常规检查有较多红细胞和脓细胞。
预防 及时有效处理尿潴留 治疗 有效的抗生素;维持充分尿量;保持排尿通畅
深静脉血栓
原因 长期卧床、凝血异常 等
静脉补液
增进病人 的舒适
切口及引流管 护理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胃癌根治术术后医嘱举例
普外科护理常规 I级护理 禁饮食 测BP P R q1/2h 至平稳 吸氧prn 半卧位 持续胃肠减压记引流量 持续导尿记尿量 雾化吸入bid
搬移
非全麻的中、小手术----返回病室 全麻或大手术----------麻醉恢复室
一般外科手术后护理
概述
手术对外科病人是一种应激,因手术带来的心理、康复问题对手 术预后有直接影响。
因此,术后系统而又个性化的护理对于患者手术预后至关重要。
术后护理:指病人从手术结束返回病室直到 出院这一阶段的护理。
减少病人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
护理评估
手术情况 生命体征 疼痛 胃肠道功能 排尿情况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术后出血
深静脉 血栓
切口感染
尿路感染
切口裂开
术后 肺不张
术后出血(并发症当中出现较早)
可能原因
体腔内出血?
✓ 术中止血不完善;血管结扎 ✓ 生命体征不稳定;引流管有
线松脱;
血或尿量较少
✓ 痉挛的小动脉舒张;患者凝 ✓ 诊断性穿刺,实验室检查
血机制障碍
预防与治。由可以饮少量水→清流食→流食→半流食→软 饭→普食。 ✓ 高热量、低脂肪、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 禁食病人:静脉补液或肠外营养,以维持患者的营养需求,保证患者水及电解 质平衡。记录病人的出入量。口腔护理。
术后早期下地活动的意义
① 离床活动能保持全身肌肉的正常张力,从而促进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及 血液循环,良好的血运能有效地将氧、营养物质、激素、电解质等带给 组织细胞,并携走细胞的代谢产物,保证各器官生理功能;同时可避免 肢体肌肉废用性萎缩。
临床表现
✓ 腓肠肌疼痛 肢体肿胀等 ✓ 多普勒检查
预防治疗
✓ 抬高患肢 积极活动 ✓ 手术取栓 保守治疗
静脉血栓形成护理
✓ 抬高患肢并制动; ✓ 停止患肢输液; ✓ 50%硫酸镁湿热敷; ✓ 理疗; ✓ 严禁局部按摩。
✓ 术中严格止血,结束前再次
检查
✓ 确诊后急诊探查,彻底止血
切口感染
可能原因
✓ 细菌毒力的大小 ✓ 切口内有无异物 ✓ 局部组织血供情况 ✓ 全身抵抗力削弱等
术后3~4天切口疼痛加重 体温升高,切口红肿热痛
预防和治疗
✓ 严格无菌技术 ✓ 严格止血,增强病人体质 ✓ 应用抗生素、局部理疗 ✓ 切开引流,换药,二期缝合
✓ 压眶法 ✓ 胃肠减压,用药 ✓ 警惕膈下感染发生
尿潴留
麻醉后排尿反射受抑制 切口疼痛,不习惯等 处理原则
✓ 下床排尿,下腹热敷,听滴水声等 ✓ 应用镇定止痛药物,用氨甲酰胆碱 ✓ 无菌技术下导尿
术后不适
切口护理
➢ 观察切口有无出血、渗血、渗液、敷料脱落及局部红、 肿、热、痛等征象。
➢ 切口的愈合分为三级,分别用“甲、乙、丙”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