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水车》音乐教学设计
森林水车-湘文艺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森林水车-湘文艺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森林水车;
2.听懂森林水车的节奏,能够模仿演唱;
3.了解森林水车的历史和现状;
4.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
1.森林水车的介绍;
2.森林水车的节奏演唱;
3.森林水车的历史和现状;
4.环保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
1.听讲教授法;
2.呈现与感知教学法;
3.模仿演唱教学法;
4.唱歌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教师通过图片与简单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森林水车。
第二步:讲解
教师讲解森林水车的历史以及现状,介绍森林水车的组成,领悟森林与人类的和谐共生。
第三步:练习
教师引导学生,边演唱边舞蹈学习森林水车的节奏与动作。
第四步:表演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表演森林水车的演唱与舞蹈。
第五步:总结
教师让学生分享对森林水车的感受以及环保意识的培养。
五、教学反思
1.通过学习森林水车的历史与现状,培养了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2.通过模仿演唱,学生理解了森林水车的节奏特点和演唱技巧;
3.通过表演,学生表达了对森林水车的理解和喜爱;
4.通过总结,学生深入思考了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总之,教学森林水车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有趣的知识,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环保意识。
森林水车音乐教案

森林水车音乐教案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森林水车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和特点;2. 学会欣赏和分析音乐作品,培养对音乐的感受能力;3. 学习音乐欣赏的基本术语和方法;4.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森林水车这首音乐作品的基本知识;2. 能够欣赏和分析音乐作品;3. 学会用音乐的语言和表现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问答的形式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听过古典音乐吗?知道古典音乐的代表作曲家有哪些?是否听说过森林水车这首音乐作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学习状态。
二、学习音乐作品(20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森林水车》这首乐曲,让学生聆听这首音乐作品。
2. 让学生关注乐曲的起始部分,询问他们的感受。
引导他们注意到音乐中的这些元素:乐器的声音、节奏、旋律等。
3. 通过分析音乐的结构,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组织方式,并引导他们发现乐曲中的主题和变奏,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音乐的特点。
4. 向学生介绍《森林水车》的背景和创作意图,讨论作曲家在作品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三、音乐欣赏(20分钟)1. 引导学生聆听这首乐曲,并让他们尽可能多地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这首乐曲的感受和理解,并提取出关键的音乐特点和表现形式。
3. 鼓励学生用音乐的语言和表现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可以通过绘画、写作、朗读等方式来展示。
四、合作探究(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音乐来进行合作探究。
2. 通过分析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等要素,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和美感,提升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3.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合作成果,让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点评,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五、总结反思(10分钟)1. 向学生提出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森林水车这首音乐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吗?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你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森林水车音乐教案

森林水车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森林水车的构造和原理;2.学习使用简单的乐器模拟森林水车的声音;3.学习合奏和合唱,培养团队合作精神;4.增强音乐欣赏能力,感受自然之美。
二、教学内容1. 森林水车的构造和原理森林水车是一种利用水力驱动的机械设备,常用于抽水、磨面粉等。
它由水轮、轴、齿轮、曲柄等部分组成。
当水流经过水轮时,水轮开始旋转,带动轴、齿轮等部分转动,最终实现机械工作。
2. 模拟森林水车的声音为了模拟森林水车的声音,我们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乐器,如木鱼、铃铛、手鼓等。
通过不同乐器的组合,可以模拟出水流、水轮、齿轮等声音,再加上合唱或合奏,就可以营造出浓郁的森林水车声音。
3. 合奏和合唱在模拟森林水车声音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合奏和合唱。
合奏可以让学生们分工合作,各自担任不同的乐器,共同演奏出完整的森林水车声音。
合唱则可以让学生们一起唱出旋律,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4. 音乐欣赏通过模拟森林水车的声音,学生们可以感受到自然之美,增强音乐欣赏能力。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们思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如何保护自然环境。
三、教学过程1. 了解森林水车的构造和原理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们介绍森林水车的构造和原理。
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水轮模型,加深对森林水车的理解。
2. 模拟森林水车的声音让学生们自己选择乐器,模拟出森林水车的声音。
可以先让学生们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再进行合奏。
也可以让学生们自由组合,尝试不同的声音效果。
3. 合奏和合唱在模拟出森林水车的声音基础上,进行合奏和合唱。
可以先让学生们分组,每组担任不同的角色,共同演奏出完整的森林水车声音。
也可以让学生们自由组合,尝试不同的合奏和合唱形式。
4. 音乐欣赏通过欣赏自然音乐,让学生们感受到自然之美。
可以选择一些与自然相关的音乐,如《春江花月夜》、《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等,引导学生们思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四、教学评价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听课记录、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森林水车》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森林水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用视唱法学唱《森林水车》。
2、能力目标:掌握跳音的唱法,学会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响演唱。
3、情感态度:经过对《森林水车》的学习,培养先生要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学会用轻快、活泼、腾跃的声响演唱歌曲。
4、重难点:1、掌握跳音唱法,学会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响演唱2、欣赏、创编、表演激发学习兴味。
感受音乐抽象。
导入:师:同学们,生活中我们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响,今天老师展现几种风趣的声响,我们听听看!(播放声响,先生聆听)师:这是甚么声响呢?这又是甚么声响?(生回答)师:大家都没听过,这是水车转动的声响,在古代,水车是农村最多见的大型灌溉工具,古代多用于观赏。
今天我们学习的歌曲和水车有关,是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名字叫《森林水车》,播放歌曲。
师:听完歌曲,大家感受怎样?生:欢快、活泼。
师:节拍跟平时有甚么不同?生:二二拍。
师:二二拍有甚么含义?生:以二分音符为一拍,每大节有两拍。
师:请随老师用手来划一下节拍。
二分音符划一拍,那四分音符呢?生:半拍。
新课讲授:第一部分:教师范唱第一部分曲谱,先生给老师划拍子。
师:同学们有无发现特别的音乐记号呢?生:《#》升记号师:让我们找出这些音:#2#4,请随老师的琴来唱一唱吧。
生:随琴演唱第一部分曲谱。
师:让我们填上歌词,去森林里寻觅声响吧。
第二部分:先生尝试视唱曲谱,熟习几分钟跟琴齐唱,找出难点:四分中止符。
师:还有甚么特别记号呢?生:跳音记号 <.>师:应怎样歌唱呢?生:唱的有弹性。
大家唱的不错,让我们模仿水车飞转的声响吧!生:演唱:咕噜咕噜咕隆的部分。
师:大家唱的真棒,下方我们来接龙唱吧!巩固:师生接龙唱两个小组接龙唱先生打拍子给歌曲伴奏。
小结:同学们把飞转的水车表现的生动极了,老师仿佛看到了农民伯伯们嘴角弥漫着幸福,正享用着丰收的喜悦,那么让我们再次带着这类心情演唱吧。
今天的音乐课就到这里吧!。
《森林水车》音乐教学设计范文

《森林水车》音乐教学设计范文《森林水车》音乐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一、感受关于大自然的音乐,能以歌声表达热爱生活的情趣,知道同学之间团结友爱。
二、动脑为歌曲编创歌词、动作。
三、主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歌唱与表演的优、缺点。
重点难点:感受关于大自然的音乐,能以歌声表达热爱生活的情趣,知道同学之间团结友爱。
课前准备: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等。
一、聆听《森林水车》1、教师不加任何引导,让学生注意听音乐。
聆听后回答: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心情是什么样的?2、教师结合图片、幻灯片介绍欧洲古老的水车,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
3、复听音乐,用彩色笔涂颜色或线条表现自己听到的水车声、流水声、鸟叫声、太阳升起的感觉。
教师不要限制学生,让学生自由想像,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再谈一谈为什么。
二、编创与活动这是一段歌谣。
可以按课本上的节奏读,可以编创歌谣的节奏,还可以加入打击乐伴奏、表情、动作。
教师可引导学生分组编创,然后各组表演自己编创的不同节奏的歌谣。
歌谣可以处理成渐强、渐弱,表现孩子们走近又走远。
教学反思:通过聆听乐曲,让学生自由想像,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并用彩色笔涂颜色或线条表现自己听到的水车声、流水声、鸟叫声、太阳升起的感觉。
《森林水车》音乐教学设计2 本首乐曲是A-B-A-C-A 式的回旋曲式结构。
乐曲开始是引子部分,在模仿水车转动的音效中弦乐毅徐缓的速度,连贯、级进的旋律模仿了小溪潺潺的流水声,中间夹杂着小鸟啁啾鸣叫的生效,为我们呈现出一副优美、宁静的森林画面。
接着乐曲转为小快板,在四小节模仿水车车轮转动的节奏后,出现了回旋曲的主题A,轻快活泼、跳进的旋律,连音与顿音的结合使人联想起水车车轮飞快的旋转和人们愉快劳动的心情。
紧接着由长笛奏出了轻快的B主题然后又出现A主题和C主题,旋律C更加热情,好像水车车轮越转越快,情绪更加热烈,经过这一主题的过度又回到了A主题,结尾时速度渐快,力度渐强,在最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小学音乐《森林水车》教案1

《森林水车》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森林水车》,区别《森林水车》中幽静与欢快的旋律。
2、初步记住并能辨认描写水车转动的主题旋律。
教学过程一、欣赏《森林水车》1、师:接下来我们听一段音乐师:这首乐曲是由管弦乐器演奏的。
听音乐你想到了什么画面?生:我感受到仿佛在大森林里,听到小鸟的叫声,潺潺的流水声,一片美丽的田园风光……2、师:作者是德国作曲家艾伦贝格,乐曲的名字是《森林水车》,这首乐曲和《在钟表店里》、《森林里的铁匠》被称为描绘性音乐。
师:谁知道描绘性音乐是什么意思?(生答……)师:就是用音乐描写事物就像绘画一样。
师:出示水车图片并给予讲解:水车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人力、风力推动水车,另一种是江河水位落差推动水车。
3、分段欣赏。
师: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音乐是怎样描绘《森林水车》的。
(1)师:首先我们欣赏《森林水车》序曲。
(放录音,出示绿色卡片:“宁静的森林早晨”)师:你听到什么?仿佛看到什么?生:优美的旋律,小鸟的叫声,森林里的流水声。
师:这就是描绘性音乐,它需要我们用心去听,去体会。
(2)下面我们听一听音乐是如何描绘森林中的水车的?(放主题音乐,出示咖啡色卡片:“不息的水车”)师:描绘水车有什么特点?生1:活泼、欢快,好像看到飞溅的水花。
生2:好像车轮在转……师:你们听得真仔细,那么水车主题出现了几次?生:三次。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学唱水车主体)。
师:再放一遍水车主体音乐,我们一起来表演。
(3)师:我们刚才听到的都是描写景物的,现在我们来听一段描绘森林中人们欢乐生活的音乐。
(放音乐,出示咖啡色卡片:“森林居民的舞蹈1”)师:你仿佛看到什么场面?生:儿童在水车旁跳舞……师: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跳舞好吗?(放音乐,师生一起跳舞)(4)师:我们再听一段音乐,请随音乐一起表现。
师:感觉怎样?生:比上一段更热烈,更欢快……师:大家说得真好,这段音乐表现了人们的幸福生活。
(5)下面我们把卡片连接起来,看一看乐曲一共有几段?师:这首乐曲是一首回旋曲,主题音乐一共出现了三次。
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森林水车》教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森林水车》教学教案森林水车》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授XXX音乐五年级上册音乐《森林水车》。
二、教材分析:这首歌曲分为两个部分,旋律明快、节奏轻快,表达了一种愉快的心情。
第一部分通过问答引出歌曲的主题——森林水车,第二部分用拟声词来表现水车的运转。
三、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比较沉稳,需要运用各种音乐表现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研究积极性,提高音乐课堂效率。
四、教学目标:1.能够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出歌曲愉快的情绪。
2.认识并演唱顿音记号和变化音级,感受其音效。
3.运用各种方式聆听,在愉快的歌声中,感受体会劳动的快乐。
五、教学重点:能够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出歌曲愉快的情绪。
视唱歌曲曲谱。
六、教学难点:能准确的视唱歌谱,认识顿音记号和变化音级,准确的演唱出来。
七、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等。
八、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播放《森林水车》的欢快乐曲,带领学生进入教室。
二)创设情境导入:1.播放管弦乐《森林水车》引子部分。
2.初听歌曲《森林水车》。
3.导入课题。
三)初听:学生听到了什么?四)新授:1.简介水车。
2.用声音和动作模仿表现水车工作声音。
3.讲解顿音记号及其唱法。
4.学唱歌曲第二乐段。
师:同学们唱得真好,水车欢快的咕噜声吸引来了一群小朋友,他们也唱起了愉快的歌,我们来听听他们唱的歌曲。
听第二乐段,随琴唱一遍歌词(强调休止符)。
再跟着琴来演唱一遍(强调声音含蓄轻快)。
随音乐演唱第二乐段(强调春天即将来临的情感处理)。
随音乐分角色演唱第二部分。
师:同学们的歌声真美,老师很想和同学们再来合作一次,这次老师来表演水车,你们来演唱小朋友的歌,可以吗?6.学唱歌曲第一乐段。
初听:随图形谱听出几个乐句。
听歌曲的第一乐段,听听第一乐段是由几个乐句组成的?复听:看看这四个乐句之间旋律起伏有哪些变化?又给大家带来怎样的感受呢?再听:这3个升记号是什么音呢?又给大家带来怎样的感受呢?解决演唱变化音。
小学音乐人音四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第6课水上的歌-《森林水车》教案

《森林水车》音乐教案
教学目的:
(一)情感态度:感受轻快、活泼的管弦乐《森林水车》,抒发他们热爱自然、迎接美好未来的心情。
(二)过程与方法:简要认识水车,了解作者创作背景,聆听欣赏管弦乐曲,为乐曲中所表达的形象创编动作。
(三)知识与技能:能听辨出乐曲中的乐器,能为乐曲所描绘的动物,水车形象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在创编活动享受创造性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聆听、晟受乐曲所表达的感情,听辨和简要了解乐曲中所用的乐器。
难点:为乐曲创编动作。
教学准备:多媒体,图片,音频,板书教学过程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水车》音乐教学设计《森林水车》音乐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学唱歌曲《森林水车》。
2掌握顿音的唱法,学会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3通过对《森林水车》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春天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轻快,活泼,跳跃的声音演唱。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磁带、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导语:1打开多媒体,放映一系列山、水、森林等地带的图片。
(欣赏法)2画面展现水车(筒车),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见过?(谈话法、提问法)学生回答:家乡、桂林·········师:同学们,春天来了,老师带领你们走出校门,投入春天的怀抱,走进森林,感受森林的窃窃私语,让我们立足于山、水、森林间,聆听和唱响《森林水车》之歌吧二导入新课(示范法、练习法)发声练习1=C--F4/412345-|54321-||师:春天来到了生:啦·········教师示范。
要求:学生用优美、流畅、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学生跟琴练唱,体会顿音的演唱技巧(通过发声练习,使学生掌握顿音的演唱方法,为歌曲的教学进行初步的铺垫)三新课1歌曲简介:这是一首由日本作曲家创作的歌曲,歌曲为二段体结构,第一部分描写了宁静的森林,第二部分速度转快,并用了像声词“咕噜咕噜咕隆”来描绘水车轮子磨盘的转动,在欢快的气氛中歌唱劳动,歌唱春天。
1979年日本的黑鸭子四重唱团到我国访问后,这首歌在我国传唱。
2播放磁带初听《森林水车》结合歌曲内容,学习音乐知识(欣赏法).顿音555515要唱(奏)得短促而有弹性(讲授法)升记号#6#432在这个基本音级的基础上升高半个音(师示范,了解一下即可,不作掌握要求)学生对照教材,找出有顿音记号和升记号的地方,掌握音乐理论知识。
3复听歌曲(欣赏法、提问法)放录音,结合多媒体的森林和森林水车的动感画面,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并回忆: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样的景象?歌曲表现了什么情绪?听完歌曲后,你们好像看到了什么?脑海里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边听、边看、边联想,讨论与发言甲:在我们家乡有,我到桂林旅游时也看到有乙:欢快、兴奋、高兴丙:仿佛看到了一排排森林水车不分昼夜的欢乐的工作着丁:我们成群结对的来到了这劳动场地,与森林水车一起劳动········教师小结(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3学习曲谱(示范法、练习法)1)难点:节奏××××××|××××××||..2/2旋律555515|555515||..444427|444427||教师示范,学生练习。
(学生情绪高涨,练习特积极和投入)2)教师采用视唱法教学该曲谱并强调顿音处的演唱感觉3)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轻和唱旋律4学习歌词(体验法、听唱法、比较法、提问法)1)教师弹琴,学生用“啦”演唱旋律。
(体验音乐的旋律美)。
2)教师范唱,学生聆听。
(让学生感受老师的歌唱状态和美妙声音)。
3)教师弹琴,与学生一起和唱该歌。
(让学生快速进入歌唱状态)。
4)教师弹琴,学生独立完成歌曲的演唱。
提问:歌曲中顿音记号使用较多,塑造了什么样的音乐形象?去掉顿音记号,音乐情绪会改变吗?学生再次随琴哼唱,思考问题并回答:甲:劳动时的愉快心情乙:不使用顿音记号,音乐情绪变得平淡、没有生气。
(通过比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加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5歌曲的艺术处理和畅想(讲授法、启发法、创造法、实践法、表现法)1)结构:二段体情绪:第一乐段:宁静、美好第二乐段:欢快、兴奋、跳跃2)通过对此歌的学唱,我们收获了什么?学生回答:我们不但学会了顿音的唱法,还感受了在劳动中歌唱,歌唱劳动,歌唱春天、歌唱生活的美好情怀,感受到生活的无限美好。
3)歌唱表现:独唱;男声齐唱;女声齐唱;演唱接龙。
要求:根据音乐风格特点,歌词意境,可自由的加入律动,自由创作表情和动作进行表演唱。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森林水车》,在演唱《森林水车》的感觉中,感受到了劳动中的愉快,也感受到了森林默默为人类服务与奉献的精神,培养了我们热爱劳动、热爱森林、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的思想情感。
好了,我们该回学校了,让我们呼吸春天的气息,踏着《森林水车》上路·····《森林水车》音乐教案篇二:三年级上音乐教学设计-森林水车人教新课标(2014)【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森林水车》,感受歌曲的情绪。
2.音乐活动:能准确把握乐曲的节奏,用口风琴吹奏《森林水车》,并创进行想象绘画。
【教材分析】《森林水车》是一首日本歌曲。
大调式,22拍。
它以稍快的速度、明快的旋律,表现了水车在田间工作时热闹的场面。
【教学目标】1.感受关于大自然的音乐,能以歌声表达热爱生活的情趣。
2.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行绘画,培养学生想象思维和创作能力。
3.学生能够对歌唱与表演主动进行自评和互评。
【教学重点、难点】1.能感受关于大自然的音乐并用自然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以歌声表达热爱生活的情趣。
2.掌握正确的指法和歌曲节奏特点,并用口风琴进行吹奏。
【教具】CAI课件、录音机、钢琴、口风琴【教法】听唱法、联想法、表演法、评价法【教学过程】学习新课歌曲简介欣赏歌曲学唱歌曲简介《森林马车》的歌曲名、作者、国籍等,让学生对这首歌曲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1、播放录音,引导学生,并注意在歌曲里出现了哪些近似于现实中的声音。
认真聆听讨论并回答问题1、听录音,用右手食指挥2、教师伴奏,进行一句一句的拍并哼唱旋律,体会节奏特教唱,并对学生初次试唱时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
1.挥拍并随琴视唱,逐渐唱熟3、指导练习,用竞赛的方式看旋律。
哪一组、哪位同学学得最快、最好。
3、小组竞赛,采用不同的.方式练唱,直到唱熟为止。
点。
4、采用齐唱、领唱、轮唱等方4、用自然、明快的声音演式练唱,直到学生唱熟旋律,再填词演唱。
唱。
当堂训练1.出示有指法的乐谱,讲解指法。
1、将指法写到书上,认真2.分组指导练习,及时纠正错误。
听讲。
3.将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唱歌,一组吹口风琴,相互伴奏。
2、分组练习正确指法,采用以强带弱方式练习,直到吹熟旋律。
3、分组相互伴奏,体验团用口风琴吹奏歌曲《森林水车》《森林水车》音乐教案篇三:三年级上音乐教学设计-森林水车人教新课标(2014秋)教学内容欣赏《森林水车》教学目标1.能感受并说出乐曲欢快的情绪。
2.能哼唱A主题和C主题,体验人们愉快劳动的心情,并联想水车车轮滚动的形象。
3.能分辨乐曲“引子ABACA尾声”的结构。
教学过程1.视频导入(1)播放水车的视频,简单介绍水车的形状与用途。
(2)有许多音乐作品都表现了欢快的水车形象。
老师范唱或播放日本歌曲《森林水车》,引导学生听出形容水车车轮转动的象声词是“咕噜咕噜咕隆”,并唱一唱。
(3)老师小结:这首歌曲前奏的旋律就是从管弦乐曲《森林水车》中借鉴来的。
2.初听乐曲(1)《森林水车》和《钟表店》《森林中的铁匠》是世界上三首最着名的描绘性的标题乐曲。
从《森林水车》中我们好像就听到了水车车轮“咕噜咕噜咕隆”转动的声音。
(2)播放全曲,引导学生听辨音乐中表现水车车轮转动的形象。
3.分段欣赏(1)引子①播放引子部分,引导学生从力度、速度和弦乐器的音色中感受引子优美、安静的情绪,从声效模仿中分辨鸟叫和水车车轮转动的形象,联想到安静、优美的森林早晨景象。
②复听乐曲,引导学生随音乐八六拍的韵律轻轻晃动身体。
(注意:八六拍要按二拍子的韵律晃动身体)(2)“水车”主题(A)①播放第一主题。
引导学生听辨出“水车”主题,通过轻快活泼、跳进的旋律,以及连音与顿音的结合使人联想起水车车轮的飞速旋转和人们愉快劳动的心情。
②用la哼唱“水车”主题。
(3)第一插部(B)①播放第一插部(B),引导学生听辨这段旋律是由长笛演奏的。
②复听,引导学生听辨节奏更加紧密xxxxxxxx|xxxxxo|好像水车车轮越转越快。
(4)第二插部(C)①播放第二插部(C),引导学生听辨音乐的节奏型是XXxx|xxxxx|以及随着音乐力度的增强,音乐情绪更加热烈。
②师生共同哼唱第二插部(C),老师弹奏学生演唱,进一步感受水车车轮的飞速旋转以及人们欢快的情绪。
4.完整欣赏(1)播放全曲,引导学生分辨“水车”主题出现的次数。
(三次)(2)复听乐曲,引导学生用字母卡片随音乐排序。
(引子ABACA 尾声)5.表演小结老师可引导学生为“水车”主题编创律动,并在老师指导下随“水车”主题做律动表演。
插部一和插部二的旋律可随音乐轻轻晃动身体表现。
在愉快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