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10篇】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10篇】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1.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问题。
①椅子一放又是好多年。
“我真是老了。
”椅子想。
它越来越觉得挺直腰背坐着很吃力,“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
”②现在,农夫的儿子也已经长成了真正的农夫。
他把坐上去会吱呀摇晃的椅子______了,______成小木片,______成美丽的木地板,______在了阳台上。
③木地板满意地舒展着身子,躺在阳台上,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舒服极了。
它觉得自己又交成了一棵树。
(1)把下列四个动词填到文中的横线上。
(填序号)①锯②拼③拆④铺(2)根据上文的内容填一填。
①上文的主要内容是椅子老了想休息,后来被做成了________。
②上文第③段中表现木地板心态的词语是________。
(3)“那一定会很好”这句话在全文中出现了四次,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它体现了主人公坦然、乐观的人生态度B. 它表现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幸福感和满足感C. 它表现了主人公不求上进,比较平庸【答案】(1)③;①;②;④(2)木地板;满意(3)C【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动词的运用。
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③;①;②;④(2)木地板、满意。
(3)C【点评】(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秋天的果实秋天,山上的果实累累。
山坡上一排排的柿子树,挂满了小红灯笼般的柿子。
山顶有一片果子树,一些果子成熟了,有红的山楂,有水灵灵的梨,有紫色的葡萄……最惹人喜爱的要算金莲子了,你看它金黄色的身子隐藏在绿叶丛中,全身都长着细细的小刺,叫人既害怕又喜爱。
新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含答案

新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含答案1.课内阅读。
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
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
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
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
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1)找出描写刺猬是怎样把红枣偷走的语句。
(2)“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是因为_____A. 刺猬爬树时比在地上活动时要费力。
B. 刺猬很勤劳,做事很努力。
C. 刺猬摇下了很多枣,很高兴,干劲儿很足。
(3)“聪明的小东西”指的是________ ,这样称呼表现了作者对它的________之情。
【答案】(1)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
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2)C(3)刺猬;喜爱【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故答案为:(1)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
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2)C;(3)刺猬、喜爱。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2.课内阅读。
老屋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
【10篇】新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含答案

【10篇】新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含答案1.课内阅读。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
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不一样的________,有不一样的________;不一样________,有不一样的________。
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壮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
(1)把选文内容补充完整。
(2)选文介绍的是大自然________的声音。
(3)选文向我们介绍了两种声音,当________拂过,发出的声音是轻柔的,当________吹起,合奏出雄壮的乐曲。
(4)选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
【答案】(1)树叶;声音;季节;音乐;温柔;威力(2)风(3)微风;狂风(4)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句首。
故答案为:(1)树叶;声音;季节;音乐;温柔;威力;(2)风;(3)微风、狂风;(4)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
【点评】(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
先生听了,连连点头。
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
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
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
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1)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照例:________(2)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可以从中体会到人物的品质。
文中“壮着胆子”表现了孙中山的________品质。
(3)朗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时,重音应该读在哪个词上?写出来。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________(4)“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这句话的意思是()A. 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用!B. 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没有用!【答案】(1)按照惯例,按照常情。
(2)勤学好问,为了学习,不怕挨打(3)一点儿(4)B【解析】【分析】(1)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①阅读时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解决。
②通过联系上下文可以明白。
(2)体会词语,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3)朗读时的重音和停顿一样,重音也是朗读的基本技巧之一。
朗读过程中,有些音节要轻读,有些音节要重读,这样才能传达出生动活泼的语气,突出文章的重点。
如果将所有音节都读得一样重,就很难把文章的内容传达清楚。
(4)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
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故答案为:(1)按照惯例,按照常情。
(2)勤学好问,为了学习,不怕挨打(3)一点儿(4)B【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等呀,等呀,闷热的夏天终于过去了。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早晨,小熊一起床就感觉到很凉快。
小熊出生不久,还没有见过秋天呢。
听妈妈说秋天来了,它就高兴地对妈妈说:“我要出去找秋天。
”小熊离开家,前面有一片树林,它走到小树边问小树:“喂,小树,秋天在哪里?”小树没有回答,只是抖抖身体,让落叶在风中跳起舞来。
小熊又问树林边的高粱:“高粱,你快点告诉我秋天在哪里?”高粱没有回答,只是涨红了脸,低垂着头。
小熊问了许多人,可谁也没告诉它秋天在哪里,它只好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把刚才的事告诉了妈妈:“唉,想出去找秋天,可是谁也不告诉我秋天在哪里。
”熊妈妈一听,和颜悦色地说:“我的小傻瓜,如果你再不注意自己说话的态度和语气,永远都找不到秋天!”小熊恍然大悟,连忙向外面跑去。
小熊来到草地上,看到一只蟋蟀,它彬彬有礼地问:“蟋蟀哥哥,你好,你能告诉我秋天在哪里吗?” 蟋蟀微笑着说:“秋天就在你身边啊!”说完,它在草地上为小熊唱起了歌,动听的歌声传到很远的地方。
(1)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下列词语的理解。
①闷闷不乐:________②恍然大悟:________(2)小熊去找秋天,它问了许多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蟋蟀。
(3)小树和高粱为什么没有回答小熊的问题?找出正确的答案()。
①小熊不懂礼貌,小树和高粱不愿意帮助小熊。
②小树和高粱也不知道秋天在哪里。
③小树和高粱想让小熊自己去寻找秋天。
(4)请给短文选择一个恰当的题目()。
A. 秋天来了B. 小熊找秋天C. 小熊和妈妈【答案】(1)心里不快活。
;一下子明白过来。
(2)小树;高粱(3)①(4)B【解析】【分析】(1)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新版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

新版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一)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本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寒山:。
生:。
坐:。
红于:。
3.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
4.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节的景象?()A.初秋。
B. 深秋。
(二)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和:。
白银盘:。
青螺:。
3.“潭面无风镜未磨”指的是湖面,像。
古代铜做的镜子,需要,才能保持光亮。
4.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阅读《大青树下的小学》片段,回答问题。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了,鸟儿不()了,蝴蝶()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1.我能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表示动作的词。
2.读了这段课文,小问号想知道明明是写同学们课上课下的情景,为什么还要写小动物呢?我来回答:这样写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这些小动物的出现更加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为学校增添了的气氛;二是突出了孩子们读书读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得___,读得___;三是突出了下课后孩子们引得小动物们心生羡慕,前来看热闹。
3.我能写出这段课文提到的那些小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4.我很喜欢这个小学,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阅读练习(一)齐白石临摹学生的画那年,齐白石在当时的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当老师,指导学生们画画。
新部编人教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

新部编人教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1.课内阅读。
从前,有一条不会叫的狗。
它不会像狗一样叫,不会像猫一样叫,也不会像牛那样哞哞叫,更不会像马那样嘶嘶鸣。
(1)用划线字仿写句子。
(2)把下面的叫声和相应的动物连线。
(3)从狗学叫的故事,我明白了:________。
【答案】(1)在困难面前我绝不会气馁,不会掉以轻心,也不会丢掉自信,一定要坚持到最后的胜利!(2)(3)人应该找到自已的位置,找到真正的自我。
【解析】【分析】(1)仿写句子.分析例句可以看出都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所以在仿写时也要采用相同的修辞方法。
答案不求一致,能与上文衔接起来且语言通顺即可。
(2)此题考查拟声词的积累。
拟声词指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语,可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事物所发出的声音。
注意认真读课文来积累。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在困难面前我绝不会气馁,不会掉以轻心,也不会丢掉自信,一定要坚持到最后的胜利!(2)略;(3)人应该找到自已的位置,找到真正的自我。
【点评】(1)】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分析题中所给的内容,选择句式相同或相似句子即可。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象声词的掌握情况,准确地使用象声词,将会使我们说话、习文的生动性、形象性大大增强。
(3)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谁会想伤害蝴蝶啊【美国】贝芙莉·克莱瑞2月7日星期三今天放学以后,心情很坏,决定出去走走。
我没有特别想去的地方,只是随便走走。
从我们住的这条街开始往下走,经过油漆店、古董店、面包店和一大堆其他的商店,过了邮局之后,我看到一个路牌,上面写着——蝴蝶树林,我听过很多关于这个树林的故事,有成群的大桦斑蝶飞了几千英里到这里过冬。
我顺着指示牌往前走,直到眼前出现一片布满苔藓的松林和油加利树,树上的指示牌上写着——请安静。
【10篇】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10篇】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船底鱼在辽阔的海洋中,生活着一种中小型的鱼——鮣(yìn)。
鮣的体型长得苗条匀称。
它行动敏捷,善于游泳,性格活泼,并具有吸附在大型的鲨鱼、海龟、鲸的腹部或船底的习惯。
所以,人们称它为船底鱼。
鮣吸附在物体上,在周游四海的过程中,遇上了饵(ěr)料丰富的海区或者见到它的“船主”——大型鲨鱼捕食时吃剩下来的一些残食,、就悄悄地离开自己乘的“船”,去吃上一顿可口的美餐。
然后,再寻找一条新“船”,继续前进。
一旦找不到“船”,它便吸附在附近的礁石及其他固定的物体上,作短暂休息。
这时,它的细长尾巴,似海藻随海飘动,以此引诱鱼类,待有良机,继续吸附上新“船”。
鮣在大海中乘船周游,________省力气,________还靠着船只和鲨鱼等大型海洋动物的威力免受敌害侵袭,真是一举两得的美事!(1)写出下列各词的反义词。
前进——________ 短暂一一________ 附近——________(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良机:________ 周游:________(3)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鮣在大海中乘船周游,________省力气,________还靠着船只和鲨鱼等大型海洋动物的威力免受敌害侵袭,真是一举两得的美事!(4)鮣乘的“船”指的是________。
鮣离开乘的“船”去吃一顿可口的美餐,这个“美餐”是指________。
(5)在大海中乘船周游,一举两得,“一举两得”指的是________。
【答案】(1)后退;长久;遥远(2)很好的机会;到四周游玩(3)不仅;而且(4)大型的鲨鱼、海龟、鲸的腹部或船底;大型鲨鱼捕食时剩下的一些残食(5)不仅省力气。
而且还靠着船只和鲨鱼等大型海洋动物的威力免受敌害侵袭【解析】【分析】(1)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1.课内阅读。
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
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
师卫生部长匆匆赶来,对白求恩说:“师长决定让您和一部分伤员离开这里。
”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同意撤走部分伤员。
至于我个人,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
”部长恳求说:“白求恩同志,这儿危险,让您离开这里,是战斗形势的需要哇!”白求恩说:“谢谢师长的关心。
可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
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部长同志,请您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
”白求恩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
(1)找出小庙周围情况的句子。
(2)你是怎样理解“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这句话的?(3)你觉得白求恩是一个怎样的人?A. 医术高超B. 对工作认真负责C. 关心病人(4)白求恩为什么说自己是“八路军战士,不是“客人”?【答案】(1)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
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
(2)白求恩把动手术抢救伤员看成和打仗一样重要,他要像战士坚守阵地一样坚守手术台。
(3)B(4)表达了白求恩把自己当作一名中国的八路军战士,把中国人民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是一名对工作极端热忱的共产主义战士。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
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
(2)白求恩把动手术抢救伤员看成和打仗一样重要,他要像战士坚守阵地一样坚守手术台。
(3)B。
(4)表达了白求恩把自己当作一名中国的八路军战士,把中国人民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是一名对工作极端热忱的共产主义战士。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3)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课内阅读。
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
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
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
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1)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找出来。
(2)找出文中表示声音的词语。
(3)“小溪________地流向河流,河流________地流向大海,大海________地汹涌澎湃。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1)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2)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淙淙潺潺哗啦啦。
(3)淙淙;潺潺;哗啦啦;顶针【解析】【分析】(1)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句首。
(2)此题考查拟声词的积累。
拟声词指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语,可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事物所发出的声音。
注意认真读课文来积累。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每一句的最后一个词与下一句开头的一个词相同,这是运用了顶针修辞方法。
故答案为:(1)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2)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淙淙、潺潺、哗啦啦。
(3)①淙淙、②潺潺、③哗啦啦、④顶针。
【点评】(1)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象声词的掌握情况,准确地使用象声词,将会使我们说话、习文的生动性、形象性大大增强。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考查学生对顶针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_____还有鸟味_____父亲轻声说_____他生怕惊动鸟_____我只闻到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_____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__________鸟也有气味_____“有。
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黎明时,所有的鸟都抖动着羽毛.要抖净露水和湿气。
“每一个张开的喙都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
“鸟要准备歌唱了。
”父亲和我坐在树林边,鸟真的唱了起来。
“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父亲说。
我知道父亲此时也最快活。
……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1)在选段的横线上加上标点符号。
________还有鸟味________父亲轻声说________他生怕惊动鸟________ 我只闻到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________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________ ________鸟也有气味________(2)用横线画出一个拟人句。
(3)从画波浪线的词语中你能体会到父亲________(A.很好奇B.对鸟特别喜爱),我们还可以从父亲的语言中感受到这一点,如________(找出选文中一到两处父亲的话)。
(4)选段的结尾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为什么“我”会这么说?()A. 表达出“我”内心的庆幸,不然鸟会无法逃脱。
B. 父亲了解鸟,而且喜爱鸟,所以不伤害鸟。
C. 父亲因为喜爱鸟,而放弃了做猎人。
【答案】(1)“;。
”;,;。
;,;。
;“;?”(2)“鸟要准备歌唱了。
”(3)B;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4)A,B【解析】【分析】(1)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此题意在明白拟人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情感与行为,从而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
(3)体会划线词语,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
”,。
,。
“?”(2)“鸟要准备歌唱了。
”(3)B、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4) A B【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2)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________他的手风琴。
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________;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________起来,合奏出一首________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
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
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
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1)结合原文在横线上补充选段。
①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________他的手风琴。
②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________;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________起来,合奏出一首________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2)用横线画出两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3)“呢喃细语”中的“呢喃”指的是()A. 小声说话B. 大声说活C. 用粗犷的声音说话(4)选文中的风有许多像人一样的动作,比如:________,这些词把风写活了。
(5)选文第2自然段是从小雨滴的敲敲打打和________两个方面描写了水的声音。
打击乐的声音有________、________。
小溪的声音是________的,大海的声音是________的。
(6)观察画线句子,注意划线词,你能发现什么特点?试着仿写一句。
(7)选段采用的结构方式是()A. 总——分——总B. 分——总C. 总——-分(8)如果你同作者一起走进大自然,你还能听到什么美妙的声音?试着写一写。
【答案】(1)演奏;温柔;激动;雄伟(2)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3)A(4)演奏、翻动(5)小雨滴汇聚起来;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淙淙;哗啦啦(6)河流、大海这两个词语既是前面句子的结尾,又是后面句子的开头。
仿写:春天到了。
花园里来了许多“小客人”。
小花引来了嗡嗡的蜜蜂,蜜蜂呼来了缤纷的彩蝶,彩蝶唤来了可爱的七星瓢虫……花园里热闹极了!(7)C(8)轰隆隆,轰隆隆,这是打雷的声音,仿佛一支打鼓的乐队在天空上演出。
哗啦啦,哗啦啦,这是雨点儿从天而降的声音,他们的歌声多么嘹亮。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识记情况,结合自己自己的背诵,填上正确的词语。
(2)中心句在段落中起到概括总述的作用,一般在段落开头。
(3)本题是对词义的考查,结合上下文联系,呢喃细语中“呢喃”是小声说话的意思。
(4)第四自然段用拟人化的手法写了“风”,其中的“演奏”“翻动”都是人的动作。
(5)本题是对段落内容知识点的考查,答案都在段落之中,我们要带着问题去读,找出正确答案。
(6)本题是对句子句式结构特点的考查,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河流、大海两个词语既是前面句子的结尾,又是后面句子的开头。
而这种结构特点符合顶针的修辞手法。
仿写时也要注意用前面结尾的词语作下句的开头。
(7)本题是对段落结构的考查,选段先概括风、雨是大自然的音乐家,然后分别从几个方面进行叙述描写,这是总分的结构。
(8)本题是对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拓展能力,结合内容合理想象即可。
故答案为:(1)演奏、温柔、激动、雄伟(2)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3) A(4)演奏、翻动(5)小雨滴汇聚起来、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淙淙、哗啦啦(6)河流、大海这两个词语既是前面句子的结尾,又是后面句子的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