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能使每个人的状况改善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讲解】

目 录第一部分 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篇 导 言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1.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2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2.3 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3.3 考研真题详解第2篇 市场如何运行第4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4.3 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 弹性及其应用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5.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6章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6.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3篇 市场和福利第7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7.3 考研真题详解第8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8.3 考研真题详解第9章 应用:国际贸易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9.3 考研真题详解第4篇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10章 外部性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10.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1章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11.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2章 税制的设计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12.3 考研真题详解第5篇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第13章 生产成本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13.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4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14.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5章 垄 断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15.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6章 垄断竞争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16.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7章 寡 头17.1 复习笔记17.2 课后习题详解17.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6篇 劳动市场经济学第18章 生产要素市场18.1 复习笔记18.2 课后习题详解18.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9章 收入与歧视19.1 复习笔记19.2 课后习题详解19.3 考研真题详解第20章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20.1 复习笔记20.2 课后习题详解20.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7篇 深入研究的论题第21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21.1 复习笔记21.2 课后习题详解21.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22章 微观经济学前沿22.1 复习笔记22.2 课后习题详解22.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二部分 模拟试题及详解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一)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二)第一部分 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篇 导 言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1.1 复习笔记1.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经济学十大原理

经济学十大原理经济学家研究人们如何作出决策:他们工作多少,购买什么,储蓄多少,以及如何把储蓄用于投资。
经济学家还研究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最后,经济学家分析影响整个经济的力量和趋势,包括平均收入的增长,人口中找不到工作的人的比例,以及价格上升的速度。
虽然经济学的研究是多方面的,但可以用经济学的十大原理把这个领域统一起来。
决策原理一:人们面临交替关系“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件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喜爱的东西。
作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有所取舍。
认识到人们面临交替关系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作出什么决策。
然而,认识到生活中的交替关系是重要的,因为人们只有了解他们可以得到的选择,才能作出良好的决策。
决策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由于人们面临交替关系,所以,作出决策就要比较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的成本与收益。
但是,在许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象乍看时那么明显。
机会成本是非常重要的概念,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
决策原理三:理性考虑边际量生活中的许多决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计划微小的增量的调整。
经济学家把这些调整称为边际变动。
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可以通过考虑边际量来作出最优决策。
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决策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作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
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例如,当苹果的价格上升时,人们就决定多吃梨少吃苹果,因为购买苹果的成本高了。
同时,苹果园主决定雇佣更多工人摘苹果,因为出售苹果的收益也高了。
对设计公共政策的人来说,激励在决定行为中的中心作用是重要的。
公共政策往往改变了私人行动的成本或收益。
当决策者未能考虑到行为如何由于政策的原因而变化时,他们的政策就会产生他意想不到的后果。
交易原理一: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国家与家庭都从相互交易中获益。
利用经济学原理看身边的现象

利用经济学原理看身边的现象经济学不是提供一套立即可用的完整结论的理论,它只是一种方法、一种思考问题的工具,帮助拥有它的人去分析问题,做出决策。
本文试图从“经济学十大原理”中的“人们如何做出决策”、“人们如何相互交易”两方面分析身边的经济现象。
在此,对于“经济”的理解是广义上的。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人们只有了解面临的选择,并在不同的目标之间进行权衡,才能做出良好的决策。
关于时间的权衡取舍:曼昆在第18章提到这个原理时写到:“也许一个人一生中没有一种取舍比工作和闲暇之间的权衡取舍更明显和更重要。
”我完全赞同这句话。
尤其对于个人来说,时间是最大的稀缺性资源。
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要是把时间都用在怨天尤人上,你就放弃了学会改变境遇的奋斗和追求。
愿每个人都好好利用个人有限的时间资源。
政府管理方式的权衡取舍:政府也必须在公平与效率间作出合理的选择,所以就有了我们经常见到的我国政府提出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实际上就是选择了“效率”,当然政府会在必要的时候会采取一些措施来缩小差距,但不管怎样,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势力是绝对超过中西部地区的。
当前政府更加强调公平,强调民生,体现了政府管理价值取向的变迁。
《经济学原理》第20章指出“当政府实施一些政策来使收入分配更平等时,它扭曲了激励,改变了行为,并使资源配置效率降低。
”政府这样做要付出相当的成本,更显得公平的可贵与来之不易。
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此原理旨在说明“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在人们做出决策要比较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的成本与利益。
父母供孩子读书的机会成本:笔者生在一个多子女的农村家庭,父母很有远见,一定要供我们读书。
都读书去了,家里务农没有帮手,父母很辛苦劳累,母亲腿脚不好只能坐在田里锄地,乡邻们说,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应该在家里种地以减轻负担。
不仅如此,在那些年代,父母经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诸多困难。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六版英文答案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六版英文答案【篇一: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1~2章)】class=txt>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篇导言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一、概念题1. 稀缺性稀缺性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的欲望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2. 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其中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主要着眼于经济总量的研究。
3. 效率效率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比值或者是效益与成本比值,比值大效率高,比值小效率低。
它与产出或收益大小成正比,与投入或成本成反比。
4. 平等平等是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即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它是一个历史范畴,按其所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性质的不同而不同,不存在永恒的公平;它也是一个客观范畴,尽管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内涵不同对其的理解不同,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客观性。
5.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用途所放弃的最大预期收益。
其存在的前提条件是:①资源是稀缺的;②资源具有多种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6. 理性人理性人是指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的人,是经济研究中所假设的、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典型理性行为的经济活动主体。
7. 边际变动边际变动是指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8. 激励激励是指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9. 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由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而资源配置实际上就是决定社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过程。
10. 产权产权是指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人们对其所交易东西的所有权,即人们在交易活动中使自己或他人在经济利益上受益或受损的权力。
经济学原理总结

经济学十大原理稀缺性:社会资源的的有限性,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和劳务。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
平等:将这些资源的成果平均地分配给社会成员。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机会成本: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理性人通常通过比较边际利益与边际成本来做出决策。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诸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
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贸易使每个人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
通过与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成本获得各种各样的物品和劳务。
贸易使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并享有种类更多的物品和劳务。
(对贸易中受益少的人补贴)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亚当·斯密《国富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经济参与者受利己心所驱动,而市场上这只“看不见的手”指引这种利己心去促进总体的经济福利。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1、政府实施规则并维持制度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2、促进效率或促进平等促进效率方面: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的情况。
原因: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市场势力:单个经济活动者(或一小群经济活动者)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促进公平方面:消除福利的巨大不对称。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生产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
与生活水平成正相关。
影响生产率的因素(生产要素,以后章节有具体表述)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经济周期(波动):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无规律的、大部分无法预测的波动。
国际贸易任务与对象

国际贸易任务与对象国际贸易作为国家之间商业往来的重要方式,在全球化的当今世界扮演着越来越关键的角色。
国际贸易的任务和对象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多元化。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讨论国际贸易的任务和对象。
一、国际贸易的任务1.促进经济发展国际贸易可以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
通过商品和服务的交换,各国可以在各自的优势领域发挥其经济潜力,提高生产力水平和效率。
2.改善生活水平国际贸易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而且可以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获得自己不能生产或生产成本较高的商品和服务,从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提高贸易伙伴的地位国际贸易可以提高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通过国际贸易,一个国家可以拓展市场和客户群,吸纳外来技术和资本,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地位。
二、国际贸易的对象1.产品国际贸易的对象包括各种商品和服务。
其中商品的贸易包括原材料、农产品、工业品和消费品等各种产品,而服务的贸易包括运输、通信、金融、保险、咨询等各种服务。
2.资本资本的贸易包括外商投资、信贷、股票和债券等。
资本的贸易可以使得各国的资源更好地流动,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创造就业机会。
3.技术技术的贸易包括专利和版权交易、技术转让等。
技术的贸易可以促进不同国家的合作和交流,加速科技进步和创新。
三、结论总体来说,国际贸易的任务和对象越来越多元化。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合作的深入,国际贸易也将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发挥其重要作用,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和提高国家地位等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曼昆 经济学十大原理

2.某东西的成本就是为得到它 某东西的成本就是为得到它 所放弃的东西
作出决策时需要比较可供选择的 行动方案的成本与收益
上大学还是去工作? 上大学还是去工作 学习还是出去约会? 学习还是出去约会 去上课还是睡觉? 去上课还是睡觉
Harcourt, Inc. items and derived items copyright 2001 by Harcourt, Inc.
2. 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
某东西的成本就是为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an item is what you give up to obtain that item.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 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 机会成本 必需放弃的东西。 必需放弃的东西。
6.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 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 市场经济 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 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家庭决定购买什么和为谁工作。 家庭决定购买什么和为谁工作。 企业决定雇佣谁和生产什么。 企业决定雇佣谁和生产什么。
Harcourt, Inc. items and derived items copyright 2001 by Harcourt, Inc.
7. Governments can sometimes improve market outcomes. 政府有时能改善市场结果
When the market fails (breaks down) government can intervene to promote efficiency and equity.
微观经济 原理5 贸易可以使每个人都获益

有贸易时的消 费
贸易的利益
电脑
120
130
10
小麦
600
700
100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16
这些好处来自何方?
绝对优势:用比另一个生产者更少的投入生产某
种物品的能力
美国在生产小麦上有绝对优势:美国生产1吨小麦
需要10个劳动小时,而在日本需要25个劳动小时
如果每个国家在一种物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原理5 贸易可以使每个人都获益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0
相互依存性
你每天都在享用世 来自俄亥俄州克 界上许多素不相识 里夫兰的发胶
的人向你提供的物
品与劳务,而其中 来自韩国的 绝大多数人你根本 移动电话
不认识
来自中国的
衬衫
来自肯尼亚 的咖啡
我们的例子
两个国家:美国和日本 两种物品:电脑和小麦 一种资源:劳动,用小时为单位衡量 我们分析美国和日本将分别生产和消费多少物品
势的产品时,经济“蛋糕”会变大,通过贸易也可 以使每个人的状况变得更好
26
生产1瓶酒需要4个小时,而4个小时可以生产2 磅咖啡
巴西生产1瓶酒的机会成本是5磅咖啡
24
未回答的问题
我们关于每个国家生产,贸易,消费的物品数量
和国家之间小麦和电脑贸易的价格做了许多假设
在现实世界中,这些数量和价格是被两个国家的
消费者的偏好,生产技术以及资源禀赋决定的
我们将在下章开始这些的学习
美国每个月能生产500台电 脑,或者5000吨小麦,或者 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其它组 合
2,000
1,000
0
电脑(台) 100 200 300 400 5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当他们不贸易时,牧牛人只能吃烤牛肉、 煮牛肉、炸牛肉、烧牛肉,吃几个月后, 不会舒服。 • 农民也只能吃到土豆泥、炸土豆、烤土豆。 • 很明显,只要他们之间贸易,就可以吃到 土豆烧牛肉。 • 当然,另一个例子是牧牛人和农民都能生 产对方生产的物品,但成本很高,显然通 过交易,他们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擅长的工 作,通过交易来获得对方擅长的东西。
农民的生产可能边界
土豆
• 牧牛人效率比农民高8小时生产1斤土豆, 1小时生产1斤牛肉
牛肉 40
B 20
2.5
5
土豆
牧牛人的生产可能边界 牧牛人把40小时全部生产土豆,获得5斤土豆。 全部生产牛肉,获得40斤土豆。 每种生产各20小时,土豆2.5斤,牛肉20斤。
• 当没有贸易时,他们的生产可能边界就是消费可能性 边界 • 假设他们就按A、B点消费 • 在吃了几年的B组合后,牧牛人有了新主意 • 牧牛人对农民说:农民朋友,你如果一周工作40小时 种土豆,你将有4斤土豆,如果你将4斤中的1斤给我, 我将给你3斤牛肉作为回报。 • 这样,你每周能吃到3斤土豆,3斤牛肉,而不是你现 在的2斤土豆,1斤牛肉。 • 你将获得的两样东西都比现在多。 • 农民:听上去对我是个好交易,但我不明白你为什么 要这么做? • 牧牛人:事实上这个交易对我也有好处,如果我每周 用24小时养牛,16小时种土豆,我将生产24斤牛肉,2 斤土豆。我用3斤牛肉换回1斤土豆,我将有21斤牛肉 和3斤土豆,我的得到的两样东西都比现在多。
• 贸易可以使社会上的每一个都获益,因为它使 人们可以专门从事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活动。 • 我们不用自己种粮食,做衣服,盖房子,只要 干好自己最擅长的工作,通过交易可以获得更 好的生活。 • 经济学家从亚当。斯密1776年的《国民财富的 性质和原因研究》(国富论)和大卫。李嘉图 1817年的《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就提出了 贸易和比较优势原理,是经济学经过时间考验 的经典原理之一。 • 世界一体化和自由贸易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 流趋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没有贸易
消费 生产
有贸易
贸易 消费 贸易的好 处
农民
1斤牛肉
2斤土豆
0斤牛肉
4斤土豆
换得3斤牛 肉
支付1斤土 豆
3斤牛肉
3斤土豆
2斤牛肉
1斤土豆
牧牛人
20斤牛肉
2.5斤土 豆
24斤牛肉
2斤土豆
支付3斤牛 肉
换得1斤土 豆
21斤牛肉
3斤土豆
1斤牛肉
0.5斤土 豆
贸易能凭空带来更多的东西!!!
• 生产1斤土豆的成本是什么? (机会成本) • 牧牛人的成本是8小时,农民的成本是10小时,绝对成 本牧牛人低。 • 牧牛人的机会成本是8斤牛肉,农民的机会成本是0.5斤 牛肉,机会成本农民低。 • 比较优势:根据机会成本比较一种物品生产者的优势 • 在上面的例子中,牧牛人生产牛肉有比较优势,农民 生产土豆有比较优势。 • 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的差别带来了贸易的好处,当每 个人专门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的物品时,经济的总产 量就增加了。 • 一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也是这个逻辑。 • 只要两国有不同的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每个国家可 以通过在比较优势的领域生产,而通过贸易获得更大 的产出。
• 显然同其他家庭交易使你受益,每个人都可以专门从 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 • 国家也一样,贸易可以使各国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 并享有各种各样的物品和劳务。 • 各国之间既是竞争对手又是世界经济中的贸易伙伴。
牛肉和土豆的故事
• 假设世界上只有两种物品——牛肉和土 豆 • 而且世界上只有两个人——牧牛人和种 土豆的农民——他们既要爱吃土豆,也 爱吃牛肉 • 如果牧牛人只生产牛肉,农民只生产土 豆,那么贸易的好处是明显的。
• 那么当一方在每一种物品的生产上都较擅长时,贸易还 有必要吗? • 假定养牛人在养牛和种土豆上都比农民强,那么还会发 生贸易吗? • 假设每周农民和牧牛人工作40小时。 • 农民10小时生产一斤土豆,20小时生产一斤肉。 • 农民把40小时全部生产 土豆,获得4斤土豆。 牛肉 • 全部生产牛肉,获得2斤 土豆。 2 • 每种生产各20小时,土 A 1 豆2斤,牛肉1斤。 • 经济学原理一:人们面 2 4 临交替关系。
为什么会有国际贸易?
在世界经济中,哪些国家是我们的竞争对手? 一亿件衬衫换回一架飞机值不值?
• 国家之间的贸易并不象体育比赛一样,一方输另一方 赢,事实正好相反,两国之间的贸易可以使每个国家 的状况变得更好。
• 家庭也一样,无论是买东西(每个家庭都想以最低的 价格购买到最好的东西)还是找工作,家庭之间都存 在竞争关系。 • 但将你的家庭和其他家庭隔绝开来并不是一个好主意。 你必须自己种粮食,做衣服,盖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