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表演形式及表演内容研究

合集下载

黄梅戏语涵资料

黄梅戏语涵资料

黄梅戏语涵资料一、黄梅戏的概述黄梅戏,又称徽调黄梅戏,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湖北黄梅县,因此得名。

黄梅戏以其独特的唱腔、艺术表现形式和丰富的剧情而闻名于世。

它是中国戏曲中的珍品,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二、黄梅戏的历史渊源黄梅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起初是湖北地方民间戏曲的一种形式。

到了清代,黄梅戏逐渐发展成为湖北地区的主要戏曲剧种,并逐渐扩展到其他地区。

20世纪初,黄梅戏开始进入全国舞台,成为中国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黄梅戏的表演特点1.唱腔独特:黄梅戏的唱腔以婉转柔美、高亢激昂为特点。

它的音域宽广,音调变化多样,旋律优美动人,能够准确地表达角色的情感。

2.表演形式多样:黄梅戏的表演形式包括唱、念、做、打、舞等,艺术手段丰富多样。

演员们通过唱、念、做、打、舞的结合,展示了丰富的戏曲艺术魅力。

3.剧情曲折:黄梅戏的剧情通常以爱情和家庭纠葛为主线,情节曲折多变,引人入胜。

它能够深入人心,触动人的情感。

4.服饰华丽:黄梅戏的演员服饰华丽精美,色彩鲜艳,富有戏曲特色。

演员们通过精心设计的服饰,增强了角色形象的表现力。

四、黄梅戏的经典剧目1.《西施》:该剧以中国古代美女西施的故事为背景,讲述了她与吴王夫差的爱情纠葛。

这部剧展现了黄梅戏的独特魅力和艺术特点。

2.《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爱情故事之一,黄梅戏将其改编成剧目,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3.《红楼梦》:以曹雪芹的经典小说《红楼梦》为蓝本,黄梅戏演绎了这个复杂的家族故事,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黄梅戏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近年来,为了保护和传承黄梅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和剧团,举办演出和比赛等活动,推动黄梅戏的传统与创新相结合,使其在当代社会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六、结语黄梅戏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瑰宝之一,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精湛的唱腔和感人的剧情,吸引了无数观众的喜爱。

有关黄梅戏的研究报告文章1500字免费

有关黄梅戏的研究报告文章1500字免费

有关黄梅戏的研究报告文章1500字免费一、黄梅戏研究概述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是中国的五大剧种之一。

黄梅戏发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的农村,与鄂东和赣东北的采茶戏同出一源,其最初形式是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

清道光前后,产生和流传于皖、鄂、赣三省间的黄梅采茶调、江西调、桐城调、凤阳歌,受戏曲青阳腔、徽调的影响,与莲湘、高跷、旱船等民间艺术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戏。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又在吸收“罗汉桩”、青阳腔、徽调的演出内容和表演形式的基础上,产生了故事完整的本戏。

在从小戏过渡到本戏的过程中,曾出现过一种被老艺人称之为“串戏”的表演形式。

所谓“串戏”是指那些各自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一组小戏。

这些小戏有的以事“串”,有的则以人“串””。

“串戏”的情节比小戏丰富,出场的人物也突破了小丑、小旦、小生的三小范围。

其中一些年龄大的剧中人物需要用正旦、老生、老丑来扮演,这就为本戏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也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二、黄梅戏的起源与发展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早于唐代时期,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

至明清,黄梅县戏风更盛。

明崇贞年间,黄梅知县曾维伦在《黄梅风教论》中就有“十月为乡戏”的记述。

清道光九年,在别霁林的《问花水榭诗集》中,一首竹枝词的描述就更为生动:“多云山上稻荪多,太白湖中渔出波。

相约今年酬社主,村村齐唱采茶歌”。

黄梅戏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黄梅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

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安庆市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黄梅调”。

民国九年(1920年)的《宿松县志》上记载有“邑境西南,与黄梅接壤,梅俗好演采茶小戏,亦称黄梅戏。

”第一次提出“黄梅戏”这个名称。

黄梅戏的发展历史,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

这一阶段,黄梅戏演出活动渐渐职业化,并从农村草台走上了城市舞台。

黄梅戏介绍

黄梅戏介绍
挑战与机遇并存,黄梅戏可以通过不断创新和探索,开发出更多适应 现代观众需求的剧目和表演形式,拓展新的观众群体和市场空间。
06
黄梅戏的影响与传播
在国内的影响
广泛流传
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流传于安徽、湖北、江西等省 ,深受各地观众喜爱。
经典剧目
黄梅戏拥有众多经典剧目,如《天仙配》、《女驸马》等,这些剧 目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唱腔分类
平词
平词是黄梅戏的主要唱腔,旋律 平稳流畅,节奏明快,适用于叙
述和抒情。
花腔
花腔是黄梅戏中的一种特殊唱腔, 旋律跌宕起伏,节奏自由多变,多 用于表现欢快、热烈的情绪。
彩腔
彩腔是黄梅戏中的另一种特殊唱腔 ,旋律高亢激昂,节奏紧凑有力, 多用于表现激昂、悲愤的情感。
著名唱段欣赏
《天仙配》选段“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01
02
03
04

扮演男性角色,注重唱功和做 功,要求声音高亢激昂,表演
真实自然。

扮演女性角色,讲究唱腔的柔 美婉转和身段的婀娜多姿,展
现女性柔美细腻的特点。

扮演性格刚烈或粗犷的男性角 色,以唱念做打见长,表演风
格粗犷豪放。

扮演喜剧角色,擅长插科打诨 和滑稽表演,为观众带来欢乐

舞蹈与身段
舞蹈动作
国际传播
黄梅戏正逐渐走出国门,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提 升其在国际舞台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传承断层
随着老一辈艺术家的离世和年轻演员的流失,黄梅戏面临着传承断 层的挑战。
市场压力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黄梅戏需要面对来自其他娱乐形式的竞争 压力,如何保持自身特色和吸引力是一个重要问题。

中国古代戏剧黄梅戏的源起与发展

中国古代戏剧黄梅戏的源起与发展

中国古代戏剧黄梅戏的源起与发展引言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大国,其古代戏剧文化博大精深。

其中,黄梅戏作为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

本文将介绍黄梅戏的源起、发展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黄梅戏的历史渊源黄梅戏起源于湖北省咸宁市黄梅县(今称为红安县),因此得名。

其历史根据可以追溯到明代中期,是在当地民间音乐演艺形式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一种独特戏曲形式。

特点与表演形式1.曲调优美:黄梅戏以华丽动听的曲调著称,常使用江南丝竹等传统乐器伴奏。

2.歌唱技巧:黄梅戏注重歌唱技巧,旋律婉转动听、音调多变,能够表达情感和角色个性。

3.剧目内容:黄梅戏剧目丰富多样,涵盖历史、文学、爱情等各个题材,常以女性形象为主要角色。

黄梅戏的发展1.传统流派:黄梅戏有许多传统流派,如咸宁黄梅戏、汉剧、襄阳梨园等,各具特色。

2.政治繁荣与衰落:清代是黄梅戏得到较大发展的时期,在宫廷和地方都受到重视。

然而,近代中国政治局势的变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变革,对黄梅戏造成了一定影响。

黄梅戏对中国文化的意义1.传承历史:黄梅戏作为中国传统戏曲之一,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记忆。

2.地方特色:黄梅戏源自湖北地区,反映了当地风土人情和民间生活。

3.艺术表达:通过欣赏和演绎黄梅戏,人们可以感受到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艺术美。

结论黄梅戏作为中国古代戏剧的珍贵遗产,拥有丰富的历史渊源和独特表演形式。

它不仅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艺术的象征。

我们应该积极传承和发扬黄梅戏,使其继续为人们所喜爱和欣赏。

关于黄梅戏的介绍

关于黄梅戏的介绍

关于黄梅戏的介绍黄梅戏是中国著名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

它在明代时期以纷繁艳丽的服饰和华丽唱腔而闻名,因此得名黄梅戏。

黄梅戏不仅在中国内地广泛演出,而且在海外华人社区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黄梅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

在清代,它充满了江湖气息的故事情节和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使其独树一帜。

黄梅戏一直以来都是受到大众喜爱的戏曲剧种之一,被认为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之一黄梅戏的音乐特色非常突出,它以婉转动听的曲调和丰富多样的唱腔而著名。

黄梅戏的唱腔以清腔、咬腔和混腔为主,它以其独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观众中产生了较强的共鸣。

另外,黄梅戏还以它多变的演唱技巧和声音的靓丽色彩而受到赞扬。

黄梅戏有着自己独特的舞台布置和表演方式。

黄梅戏舞台的特点是简洁大方,重点注重色彩的搭配和角色的表情动作。

在表演形式上,黄梅戏多以一人独唱或二重唱的方式展现,演员们通常会配合舞蹈和肢体动作来表达情感和故事情节的发展。

黄梅戏的剧目内容非常广泛,涵盖了历史、传说、战争、宫廷等各个主题。

著名的剧目有《白蛇传》、《牡丹亭》、《红楼梦》等。

这些剧目在黄梅戏的演绎下,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感人的故事情节而广受观众欢迎。

黄梅戏在表演艺术上注重细腻和情感的传达。

黄梅戏演员在表演过程中,通过唱腔、表情和动作的协调来展现角色之间的爱恨情仇。

他们的表演不仅能够准确地传达角色的情绪变化,而且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黄梅戏在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以其丰富多彩的剧目和独特的表演风格,为中国戏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黄梅戏也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成功,它不仅在中国内地受到喜爱,而且在国际舞台上也备受关注。

总的来说,黄梅戏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地方戏曲剧种,以其华丽的唱腔和细腻的表演风格而闻名。

它以其独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观众中产生了较强的共鸣,成为中国戏曲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黄梅戏的表演,观众可以深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丰富多样性。

黄梅戏表演艺术的特色分析

黄梅戏表演艺术的特色分析

黄梅戏表演艺术的特色分析摘要:我国作为具有五千年发展历史的大国,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留下了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戏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黄梅戏与京剧、豫剧、京剧,评剧被称为五大戏剧曲种,黄梅戏与其他曲中不同,黄梅戏主要以语言服饰妆容和伴奏及唱腔展现独特的戏剧形式,他丰富形象的表现形式成为了人们最受欢迎的戏曲,并且黄梅戏在中世界国际戏剧中也占有独特位置,因此本文将针对黄梅戏表演艺术家特色进行深入分析,关键词:黄梅戏;表演艺术;特色分析戏曲的起源最早起源于秦汉时期,直至宋元时期才形成戏曲雏形,历经八百年发展才得以形成独具特色表演形式的黄梅戏,黄梅戏之所以能够传承数年,主要凭借的就是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本人作为一名黄梅戏艺术表演从业人员,针对黄梅戏的表演艺术形式和特色进行深入分析,为提高黄梅戏表演艺术提供一些经久不衰的经验。

一、黄梅戏表演艺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一)市场需求量逐渐缩小自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海外艺术和通俗文化的引进严重影响着我国的传统文化与戏曲艺术。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精神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升,人们的欣赏风格与欣赏需求逐渐趋于多元化、丰富化特征,以往单一的戏曲演出模式很难满足大众的实际需求。

因此,全国戏剧艺术演出市场也迎来了崭新的发展局面:多数文艺团体停止了排练演出,演艺人员往往自创致富道路,导致我国黄梅戏表演逐渐被人们淡忘。

(二)领军人物较为匮乏我国戏曲一直都比较注重剧种领军人物的力量,也就是“角”的力量。

具体来说,梅兰芳、周信芳是京剧重要的领军人物;陈素真和常香玉等人则是豫剧重要的领军人物。

而黄梅戏舞台上的领军人物就在于严凤英、王少舫、黄新德以及马兰等大师,这些名人对黄梅戏戏剧种的稳定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然而现在的黄梅戏界中,大大缺少代表性极强的演员,比如像严凤英、黄新德等这样优秀的大师。

(三)新秀培养的断层人才培养是戏曲发展的核心,尤其对于戏剧新秀人才的培养。

现阶段,黄梅戏在表演新秀培养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关于黄梅戏的作文

关于黄梅戏的作文

关于黄梅戏的作文引言黄梅戏,又称湖北黄梅戏,是中国的一种著名的地方剧种。

它起源于湖北省的黄梅县,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

黄梅戏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丰富的剧情深受观众喜爱。

本文将介绍黄梅戏的历史渊源、发展特点以及其在中国戏曲中的地位和影响。

一、黄梅戏的起源与发展黄梅戏起源于明朝末年的湖北黄梅县,最初是由民间戏曲发展而来。

传说当时黄梅县的戏剧演员被明朝的官府压迫,为了保护自己的戏曲表演传统,便在山野间自学自演。

这些演员经过不断的实践和创新,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演出风格和表演特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梅戏逐渐被广泛传播,并赢得了观众的赞赏和认可。

黄梅戏的发展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特点。

明清时期,黄梅戏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戏曲演员和作家积极创新,剧目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大幅提高。

然而,在20世纪初的清末民初时期,由于社会变革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传统戏曲受到了挑战,黄梅戏也陷入了低谷。

直到195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重视保护和发展民间戏曲,黄梅戏才得到了重振。

二、黄梅戏的表演形式和艺术特点表演形式黄梅戏是一种综合性的戏曲形式,包括了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形式。

其中,唱腔是黄梅戏的主要表演形式之一。

黄梅戏的唱腔独特,音调柔美,旋律流畅,充满了江南地区的独特风情。

此外,黄梅戏还注重表演技巧和舞台效果,演员们通过精湛的身段、动作和嗓音表达情感和塑造角色。

艺术特点黄梅戏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亢激昂的情节:黄梅戏常常以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为背景,其情节深刻、曲折多变,引人入胜。

2.绚丽多彩的服装和化妆:黄梅戏的演员服装华丽,色彩鲜艳,化妆精致,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

3.独特的表演风格:黄梅戏的表演风格独特,演员们通过声乐和肢体动作的配合,展现出独特的表演魅力。

4.独特的音乐伴奏:黄梅戏的音乐伴奏多样,包括打击乐器、弦乐器和木管乐器等,能够有效地配合演员的表演。

三、黄梅戏在中国戏曲中的地位和影响黄梅戏在中国戏曲中占有重要地位。

黄梅戏毕业论文

黄梅戏毕业论文

黄梅戏毕业论文黄梅戏毕业论文黄梅戏,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起源于湖北黄梅县,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戏曲中的重要流派之一。

作为一名戏曲专业的学生,我选择了黄梅戏作为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其艺术特点、历史渊源以及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首先,黄梅戏的艺术特点是其独特的唱腔和表演风格。

黄梅戏以其柔婉的唱腔和细腻的表演而闻名于世。

其唱腔以高亢激昂的嗓音为主,同时又兼具细腻婉转的特点。

这种独特的唱腔风格使得黄梅戏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在表演方面,黄梅戏注重细腻的动作和面部表情的塑造,通过舞蹈、武打和杂技等多种表演形式,将戏曲故事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这种独特的表演风格使得黄梅戏在中国戏曲中独树一帜,深受观众喜爱。

其次,黄梅戏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明朝。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最早是由当地民间艺人演唱的民间曲艺形式。

后来,随着黄梅戏的逐渐发展和演变,它逐渐成为一种正式的戏曲形式,并在明朝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在明朝时期,黄梅戏成为宫廷文化的一部分,得到了皇帝的赞赏和支持。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梅戏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形式,并在清朝时期达到了巅峰。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黄梅戏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由于电视、电影等现代娱乐形式的兴起,传统戏曲的观众逐渐减少,黄梅戏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同时,由于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多样化,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也逐渐减少。

因此,黄梅戏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一方面,黄梅戏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将其表演形式和内容与现代娱乐形式相结合,吸引更多的观众。

另一方面,黄梅戏也可以通过教育和宣传,增加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从而推动其发展和传承。

总之,黄梅戏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一种,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和历史渊源。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黄梅戏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创新和发展,推动黄梅戏的传承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梅戏表演形式及表演内容研究
作者:何丽琼
来源:《参花(下)》2017年第12期
摘要:本文主要以黄梅戏表演形式及表演内容研究为重点进行阐述,以当下黄梅戏表演形式为主要依据,从超越行当的表演、表演形式的无程式化、歌舞化的表演、语言的多样化发展这几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

主要目的在于丰富黄梅戏表演形式与内容,吸引更多的大众喜爱黄梅戏,使黄梅戏在当前这个发展快速的时代中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黄梅戏表演形式表演内容改变
黄梅戏为我国五大戏曲之一,表演形式各式各样,在我国戏曲中最具活跃特色。

它的表演内容主要来自于大众,因此受到人文文化与庙堂文化的影响较小,极具民间文化特点。

步入21世纪之后,黄梅戏融和自身特性,不断优化与革新,探寻发展新方向。

黄梅戏在寻求新道路时,务必要保证自身的独特风格,并借助自身表演特色,同时代发展需求相结合,吸引更多受众喜爱,为继续传承黄梅戏奠定基础。

一、超行当表演
在表演黄梅戏时,表演者不能单单地局限于自身的表演方式,需要不断创新与优化,应突破限制,进而使黄梅戏表演更加生动形象。

表演者每每表现出的表演性不仅不会受性别所限制,而且还不会受行当所限制。

比如黄梅戏能够将话剧的表演技巧或是影视的表演技巧融入其中,能够进行反串表演。

比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让不同形式互相融合,从而满足当下社会群众所需。

黄梅戏最初的表演形式为独角戏,随着时代的变更,黄梅戏从最初简单的形式发展至今天多样化的表演形式,在此种发展背景下,未来的黄梅戏一定會形成属于自己的风格。

黄梅戏的表演特点比较自由,并不会受条框所约束,十分注重真实。

此种自然、亲切且清新的表演风格并非是僵化的表演能够体现出来的。

黄梅戏与京剧有所不同,京剧比较注重精细化,而黄梅戏则纯真且活泼,需要其不断创新,融和社会新热潮。

它在当前影视与话剧的感染下发展,取长补短,持续且健康地发展。

二、无程式化的表演形式
不管是哪类戏曲,在进行表演时都会有属于自己的表演特点,当然黄梅戏也如此,它也存在着独特的表演形式,只是因黄梅戏发展相对滞后,以及源于乡村因素,使黄梅戏的旧俗比较少,与京剧、昆剧的绚丽表演形式存在一定差距。

黄梅戏在汲取影视表演技巧与话剧表演技巧时,需给予创新与优化表演形式高度重视,将优质元素皆融入到表演特征中,从而寻求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黄梅戏的表演形式从少到多、由简到繁,经过了一段时间才积淀而成,将来的发展状态完全取决于它的发展过程。

它的表演形式还未存在一定的固定体,照着此种状态发展,不难发现黄梅戏最终的发展形式为螺旋式,把黄梅戏的表演形式切实地融到演员的表演之中,使群众能实时看见其身影。

让程式化的表演与生活化的表演进行有机结合,使黄梅戏满足时代发展所需,从而满足现代大众的审美与喜爱。

三、歌舞化的表演
黄梅戏的表演形式中有一个重要剧种——载歌载舞,这是黄梅戏受大众喜爱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该点上,除需要传承原始的表演形式外,还需强化该特色,吸引更多大众参与到黄梅戏活动中。

切实保持观众的喜爱点,不断提升与创新,对于观众积极性不高的地方务必要抛除。

回首黄梅戏发展历史,会发现黄梅戏是一个善于转变与革新且适用性较强的优质剧种,这是其优势,需继续传承。

由于音乐剧的出现,其活泼的表演形式使群众能够把黄梅戏的载歌载舞联想到一起,不仅自然,而且活泼,当下音乐剧的热潮为黄梅戏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歌舞式的表演成为了当前我国极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为黄梅戏日后的发展开辟新纪元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语言多样化发展
“念白”是黄梅戏表演的核心组成部分,还是黄梅戏日后发展需着重注意的因素。

黄梅戏的念白最早出现在安庆,使用的是其地方语言,但黄梅戏的念白不止有安庆方言一种,不然会使黄梅戏发展受影响。

近些年来,黄梅戏的表演不仅保留了黄梅戏音乐,还合理运用了普通话,并将其当作黄梅戏的念白,创出一种新兴的表演形式。

在黄梅戏的不断发展中,念白能够切实应用各地方言或是普通话,但随着改革的渗透与世界文化交流发展,推动黄梅戏走出国门,跨入世界行列中。

黄梅戏走向世界如何克服语言障碍,成为当前表演者所关注的重点。

在20世纪末,就有人将《天仙配》进行英语翻译,并配好的英文唱词,还有一些人利用英文表演了《天仙配》,这在黄梅戏的发展中属于一件里程碑式的事件,它代表了黄梅戏走向世界,应用国际通用语言来进行表演。

五、结语
综上所述,黄梅戏面对着竞争激烈的社会时代,不能逃避挑战。

若是黄梅戏当前含有的表演形式与文化基础同现代化的艺术发展相违,便会面临被淘汰的局面。

因此,黄梅戏需合理利用不同种类的表演形式,来推动自身发展,这是黄梅戏能够继续稳定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潘文庆. 黄梅戏表演形式与主题内容的改变[J]. 黄梅戏艺术,2011(04).
[2]严军. 黄梅戏与民族传统体育之间的关系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1).
(作者简介:何丽琼,女,本科,江苏省盱眙县黄梅剧团,四级演员,研究方向:黄梅戏剧表演)(责任编辑刘冬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