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介绍
2024版年度黄梅戏PPT课件传统文化艺术介绍

拓展文化市场
3
黄梅戏通过演出、音像制品、网络传播等方式, 能够拓展文化市场,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文化需 求。
2024/2/3
25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2024/2/3
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01
黄梅戏作为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之一,在国际文化交流中能够
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博大精深。
增强文化认同
02
黄梅戏通过其艺术形式和思想内涵,能够增强国内外观众对中
8
仙腔
黄梅戏中的辅助曲调, 旋律轻盈飘逸,常用于 表达神仙鬼怪的超凡脱
俗。
伴奏乐器与演奏技巧
01
02
03
04
打击乐器
包括堂鼓、大锣、小锣、钹等, 用于掌控节奏,增强气氛。
弦乐器
包括二胡、高胡、中胡等,用 于主旋律的演奏,表现细腻情
感。
2024/2/3
吹奏乐器
包括唢呐、笛子等,用于烘托 气氛,增强音乐表现力。
2024/2/3
22
06
CATALOGUE
黄梅戏文化价值与影响
2024/2/3
23
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经典
黄梅戏作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 瑰宝,通过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 唱腔,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
统文化和艺术精髓。
丰富民间文化
黄梅戏以民间故事、历史传说为 题材,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丰富了民间文化的内涵。
演奏技巧
包括滑音、颤音、波音等,用 于丰富音乐色彩,提升演奏效
果。
9
音乐节奏与韵律感
01
02
03
节奏感
黄梅戏的音乐节奏明快有 力,强弱分明,给人以强 烈的冲击力和感染力。
介绍黄梅戏

马兰,黄梅戏演 员,生于1962年,原 籍安徽省寿县,生于 安徽省太湖县。母亲 是黄梅戏演员,父亲 是舞台设计兼编剧。 她1975年考入安徽艺 术学校黄梅戏班,五 年后分配到安徽省黄 梅戏剧院。马兰扮相 甜俊,表演细腻,嗓 音甜美。
这就是黄梅戏, 再见啦!
பைடு நூலகம்
严凤英,黄梅戏表演艺术家,生于1930年, 卒于1968年,她本名黛峰,艺名凤英,祖籍安徽 桐城罗家岭。 严凤英在唱腔和表演方面都有新的 创造,为黄梅戏艺术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她嗓 音清脆甜美,唱腔朴实圆润,演唱明快真挚,吐 字清晰,韵味醇厚,并注重从人物感情出发,力 求达到声情并茂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
安徽地方戏曲剧种之 一,全国五大剧种之一, 什么是 吸收民间茶歌、渔歌、樵 歌等花腔小调而发展成熟, 黄梅戏? 旋律轻快优美。代表剧目 有《天仙配》。因主要曲 调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而 得名。也叫“黄梅调”。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是中国的 五大剧种之一。黄梅戏发源于湖北、安徽、江 西三省交界处的农村,与鄂东和赣东北的采茶 戏同出一源,其最初形式是湖北黄梅一带的采 茶歌。清道光前后,产生和流传于皖、鄂、赣 三省间的黄梅采茶调、江西调、桐城调、凤阳 歌,受戏曲青阳腔、徽调的影响,与莲湘、高 跷、旱船等民间艺术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一些 小戏。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又在吸收“罗汉 桩”、青阳腔、徽调的演出内容和表演形式的 基础上,产生了故事完整的本戏。
《天仙配》为安庆黄 梅戏戏曲传统经典剧目。 董永卖身葬父,玉帝第 七女(七仙女)深为同情, 私自下凡,与董结为夫 妇。一百日后,玉帝逼 迫七仙女返回天庭,夫 妻在槐树下忍痛分别。 剧中插曲《夫妻双双把 家还》成为脍炙人口的 经典名曲。
黄梅戏代表作《女驸 马》是一部极富传奇色彩 的古装戏,说的是民女冯 素贞冒死救夫,经历了种 种曲折,终于如愿以偿, 成就了美满姻缘的故事。 该剧通过女扮男装冒名赶 考、偶中状元误招东床驸 马、洞房献智化险为夷等 一系列近乎离奇却又在情 理之中的戏剧情节,塑造 了一个善良、勇敢、聪慧 的古代少女形象。
黄梅戏清音介绍作文

黄梅戏清音介绍作文【英文版】Huangmei Opera Qingyin is a singing style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 Huangmei Opera, and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Huangmei Opera music. It originated in Huangmei, Anhui Province, and has a long history, deeply loved by audiences.The characteristics of Huangmei Opera Qingyin are melodious melody, crisp and pleasant sound, lively rhythm, and elasticity. In terms of singing, Qingyin requires actors to use vocal skills, master the elements of pitch, tone, volume, etc., to show the beautiful melody and crisp sound. In accompaniment, Qingyin mainly uses traditional instruments such as pipa, erhu, and flute to perform melodious melodies, complementing the actor's singing to form a unique artistic style.Huangmei Opera Qingyin has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 opera performances, which can express character emotions, shape role images, create atmospheres, and so on. In different plays, the use of Qingyin is also different, with happy jumps, tender entanglements, high-pitched passions, and low-pitched sorrows. Both actors and audiences can feel the charm and charm of opera art through Huangmei Opera Qingyin.Huangmei Opera Qingyi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 with its unique artistic style and performance method, deeply loved by people. By appreciating Huangmei Opera Qingyin, one can not only appreciate the profoundnes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but also feel the infinite charm of opera art.【中文版】黄梅戏清音是中国传统戏曲黄梅戏中的一种唱腔,也是黄梅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徽黄梅戏大全全剧

安徽黄梅戏大全全剧安徽黄梅戏,又称徽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安徽省黄梅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黄梅戏以其独特的唱腔、精湛的表演和深厚的艺术底蕴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戏曲艺术明珠”,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黄梅戏的剧目丰富多样,涵盖了历史、传统、民间故事等各个方面,其中一些经典剧目更是成为了中国戏曲文化的瑰宝。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著名的安徽黄梅戏剧目:《桃花扇》。
《桃花扇》是一部以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为题材的黄梅戏剧目。
该剧以唐代宫廷为背景,展现了杨贵妃与唐明皇之间的爱恨情仇,以及宫廷权力斗争的故事。
剧中唱腔婉转动人,表演精湛,被誉为黄梅戏中的经典之作。
《赤桥镇》。
《赤桥镇》是一部以农民起义故事为题材的黄梅戏剧目。
该剧以安徽赤桥镇为背景,讲述了当地农民在压迫下的起义斗争,以及英雄人物的感人故事。
剧中歌舞翩翩,情节曲折,是黄梅戏中的经典之作之一。
《牡丹亭》。
《牡丹亭》是一部以唐代文学名著《牡丹亭》为题材的黄梅戏剧目。
该剧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展现了两小无猜的爱情故事,以及家族、官场的种种阻碍。
剧中唱腔婉转悠扬,表演感人至深,是黄梅戏中的经典之作之一。
《梁祝》。
《梁祝》是一部以中国四大爱情传说之一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为题材的黄梅戏剧目。
该剧以唐代民间故事为背景,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爱情悲剧,以及两人生生世世的爱恋。
剧中歌舞婉转动人,情节曲折感人,是黄梅戏中的经典之作之一。
以上介绍的仅仅是安徽黄梅戏中的一小部分剧目,黄梅戏的剧目之丰富多样,每一部剧目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欣赏黄梅戏,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戏曲文化,感受其中的魅力与魂魄。
黄梅戏介绍课件(目录版)

黄梅戏介绍课件 一、黄梅戏的起源与发展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我国安徽省安庆市,是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黄梅戏的形成可追溯至明朝末年,经过几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1.起源 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省安庆市周边的农村,当时农民们在劳作之余,以唱歌、跳舞的形式自娱自乐,逐渐形成了早期的黄梅戏。黄梅戏的唱腔、表演形式等都与当地民间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
2.发展 清朝末年,黄梅戏逐渐发展壮大,开始在城市演出。民国时期,黄梅戏进入繁荣期,涌现出了一批著名表演艺术家,如严凤英、王少舫等。新中国成立后,黄梅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还走向世界,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二、黄梅戏的艺术特点 黄梅戏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唱腔、表演、音乐、舞蹈等方面。
1.唱腔 黄梅戏的唱腔优美动听,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其唱腔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抒情、抒发情感的“采茶调”,另一类是叙事、讲述故事的“黄梅调”。黄梅戏的唱腔旋律丰富,节奏明快,既有南方戏曲的柔美,又有北方戏曲的粗犷。
2.表演 黄梅戏的表演形式丰富多彩,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内心世界的表现。表演手法既有传统的唱、做、念、打,又有现代舞蹈的元素。黄梅戏的表演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既有幽默、诙谐的一面,又有严肃、庄重的一面。
3.音乐 黄梅戏的音乐以民族器乐为主,如二胡、笛子、琵琶等。音乐旋律优美,既有古典音乐的典雅,又有民间音乐的朴实。黄梅戏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够很好地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
4.舞蹈 黄梅戏的舞蹈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融合了安徽地区的民间舞蹈元素。舞蹈动作优美、矫健,既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又能展现故事情节的发展。
三、黄梅戏的代表剧目 1.《天仙配》 《天仙配》是黄梅戏的经典剧目,讲述了七仙女与董永的爱情故事。该剧目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歌颂了忠贞不渝的爱情,展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勇敢。
2.《女驸马》 《女驸马》是一部具有传奇色彩的黄梅戏剧目,讲述了冯素珍女扮男装,考取状元,成为驸马的故事。该剧目歌颂了女性的聪明才智,展现了古代社会的风貌。
安徽黄梅戏介绍的作文

安徽黄梅戏介绍的作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标题:安徽黄梅戏:流淌在徽州大地的艺术灵韵黄梅戏,一种源自安徽省的传统戏曲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的乡村音乐”。
黄梅戏

• 天惨惨 地凄凄 庭院内外烟雾迷 丝竹阵阵声声紧 分明是逼我催命急 问苍天 问公理 兰芝行为何偏移 只求夫妻常恩爱 为何责我成忤逆 举止未犯七出罪 三载竟成生死期 问苍天 问公理 公理何处可寻觅 焦家无我的栖身地 娘兄逼嫁我心苦凄 如草如芥任风舞 如糠如秕遭唾弃
• 问苍天 问公理 问苍天 问公理 公理何处可寻觅 人间冤屈你不管 我二十人生到限期 茫茫人世多艰险 求生路上遍荆棘 苍天呐 公理呀
正生 又称挂须,有黑白须之分,一般黑须 称正生,白须称老生。重唱念,讲究 喷口、吐字铿锵有力。
《卖花记》的草鼎、 《二龙山》的于彪
《荞麦记》中的徐 文进、《告经承》 的张朝宗
穷莫失志,富莫颠狂。
• 三、代表作
• 主要曲目: • 《天仙配》 • 《女驸马》
• 天仙配是黄梅戏中的戏曲传统经典剧目。故 事讲述,董永家贫,父亡,卖身傅员外为奴 三年,得资葬父。玉帝七个女儿戏于鹊桥, 窥视人间,最小的七仙女钟情于董永,只身 下凡,与其结为夫妻。为将董永三年长工改 为百日;七仙女邀众姐相助,一夜之间织成 绵绢十匹,夫妻双双回转家门。此时玉帝得 知七仙女下凡之事,震怒,令其即刻回宫, 否则祸及董永。七仙女无奈,忍痛泣别,留 下千古憾事。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著名演员介绍
小生 多扮演青少年男子,用大嗓演唱,表演 《女驸马》的李兆廷、 时常执折扇。 《天仙配》的董永
小丑 分小丑、老丑、女丑(彩旦)三小行。 《打豆腐》中的王 丑角常拿着一根烟袋,插科打诨,调 小六、《钓蛤蟆》 节演出气氛。 中的杨三笑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黄梅戏科普介绍PPT图文课件

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
课程内容涵盖黄梅戏历史、表演技巧、唱腔艺术等方面, 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授、实践演出、工作坊等多种形式。
师资力量与学生反馈
高校黄梅戏课程师资力量雄厚,多数教师具有专业背景和 丰富的教学经验。学生反馈积极,普遍认为通过学习对黄 梅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喜爱。
03 黄梅戏经典剧目赏析
《天仙配》剧情简介及艺术特色
剧情简介
讲述了七仙女与董永的爱情故事。七仙女私下凡尘,与董永结为夫妻,共同度 过了一段美好时光。然而,最终被玉帝拆散,七仙女被迫返回天庭,留下了一 段凄美的传说。
艺术特色
该剧以黄梅戏独特的唱腔和表演形式,展现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剧情紧凑、人 物形象鲜明,音乐旋律优美动听,表演技巧高超,是黄梅戏中的经典之作。
《女驸马》剧情简介及艺术特色
剧情简介
讲述了冯素贞与李兆廷的爱情故事。冯素贞女扮男装中状元 ,被皇家招为驸马,却深爱着李兆廷。最终,在经历一系列 波折后,二人终成眷属。
艺术特色
该剧以黄梅戏为载体,展现了女性在古代社会中的坚韧与智 慧。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音乐唱 腔婉转悠扬,表演技巧精湛绝伦。
数字化传播
黄梅戏借助数字化技术,将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通过网络 直播、短视频等形式进行传播和推广。
创新表达方式
黄梅戏在保持传统艺术精髓的同时,不断创新表达方式,如将传统剧 目改编为现代舞台剧、音乐剧等形式,以吸引更多年轻观众。
06 黄梅戏在校园推广与教育实践
高校黄梅戏课程设置现状调查
高校黄梅戏课程开设情况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黄 梅戏科普介绍PPT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阶段,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黄梅戏逐渐职业化,并 从农村草台走上了城市舞台。1926年,著名演员丁永泉 (旦) 和曹增祥(生)、丁和寿(丑)等进入安庆市区, 先是分散清唱,影响日渐扩大,后进入固定场所,作营 业性演出。到1931年,安庆市区已有两家演出黄梅戏的 剧场,即新舞台和爱仁戏院。1931年和1934年,分别由 查振卿、丁永泉等带黄梅戏班到上海,在九亩地一带演 出,直到抗日战争开始,才返回安徽。
恶霸、寨主之类的角色。
正 又称挂须,有黑白须之分,一般黑须 《荞麦记》中的徐
生 称正生,白须称老生。重唱念,讲究 文进、《告经承》
喷口、吐字铿锵有力。
的张朝宗
精品黄梅戏赏析:
夫妻双双把家还 女驸马 对花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绿水青山带笑颜。 随手摘下花一朵, 我与娘子带发间。 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 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夫妻恩爱苦也甜。 你我好比鸳鸯鸟, 比翼双飞在人间
目 ➢一、黄梅戏简介 录 ➢二、黄梅戏发展史
➢三、唱腔、伴奏与角色行当简介 ➢四、品析经典黄梅戏 ➢五、名人简介
黄梅戏简介:
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原名“黄梅调”或 “采茶戏”。流行于安徽、湖北、江西、江苏等地。他的起 源大约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但形成一个完整的剧种, 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安徽)、鄂(湖北)、赣(江西)三 省毗邻的黄梅县形成的,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怀宁县 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 唱、说白,形成了淳朴流畅,明快抒情,委婉动听的特点, 广受人们喜爱,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 梅戏的前身。主要剧目有:《天仙配》、《女驸马》、《夫 妻观灯》、《打猪草》等。
是黄梅调,根据黄梅戏《天仙配》而 创作的歌曲。故事讲述,董永家贫, 父亡,卖身傅员外为奴三年,得资葬 父。玉帝七个女儿戏于鹊桥,窥视人 间,最小的七仙女钟情于董永,只身 下凡,与其结为夫妻。为将董永三年 长工改为百日;七仙女邀众姐相助, 一夜之间织成锦绢十匹,夫妻双双回 转家门。此时玉帝得知七仙女下凡之 事,震怒,令其即刻回宫,否则祸及 董永。七仙女无奈,忍痛泣别,留下 千古憾事。《天仙配》又名《七仙女 下凡》,移植自青阳腔,经历代艺人 的表演加工而具本剧种特色。
Hale Waihona Puke 第3阶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梅戏迅速发展, 从流行安庆一隅的民间小戏,一跃而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 1953年成立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后,在老艺人和新文艺工作 者的合作下,先后整理、改编了《打猪草》、《夫妻观 灯》、《推车赶会》、《天仙配》、《女驸马》、《罗帕 记》、《赵桂英》、《三搜国舅府》等传统剧目。编演了 神话剧《牛郎织女》和现代戏《春暖花开》、《小店春早》 等。其中《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小 店春早》已摄制成影片。这一时期,出现了对黄梅戏表演 艺术做出较大贡献的严凤英、王少舫、潘 等有成就的演 员。现在黄梅戏专业剧团共有50个,黄梅戏唱腔委婉清新, 表演细腻动人,现已成为颇受全国广大观众欢迎的剧种之 一。
唱腔、伴奏与角色行当:
唱腔:主腔、花腔、三腔
主腔 花腔
三腔
最具戏剧性表现力,以板式变化体(或称板腔体) 为音乐结构的原则。
调式色彩的明朗化、表情达意的质朴化、节奏律 动的舞蹈化、旋律线条的口语化、唱词结构的衬 字(词)化。
“彩腔”、“仙腔”、“阴司腔”三种腔体的统 称。三腔在音乐体制上综合了曲牌体和板腔体的 因素,呈现出“准板腔体”的状态。
黄梅戏最初只有打击乐器伴奏,即所谓“三打
伴 七唱”。抗日战争时期,曾尝试用京胡托腔;后又 试用二胡伴奏,但都未能推广。到建国初期,才逐
奏 渐确定用高胡作主要伴奏乐器,并逐步建立起以民 族乐器为主、西洋乐器为辅的混合乐队,以增强音 乐表现力。 伴奏锣鼓最初只有大锣、小锣、扁形圆 鼓,被称作“三打七唱”,即3人演奏打击乐器并参 加帮腔、7人演唱。以后执堂鼓者又兼奏竹根节和钹, 3名伴奏者分别坐在上场门内外侧和草台正中(奏鼓 者)。
角色行当:正旦、小旦、小生、小丑、老旦、 花脸、正生
正 又称青衣。多扮演庄重、正派的 《荞麦记》中的
旦 成年妇女,重唱工,表演要求稳 王三女、《罗帕
重大方。
记》中的陈赛金
小 又称花旦,多扮演活泼、多情的 《打猪草》中的 旦 少女或少妇,要求唱做并重,念 陶金花、《游春》
白多用小白,声调脆嫩甜美,表 中的赵翠花 演时常执手帕、扇子之类,舞动 简单的巾帕花、扇子花。
为救李郎离家园 谁料皇榜中状元 中状元着红袍 帽插宫花好 哇 好新鲜哪! 我也曾赴过琼林宴 我也曾打马御街前 人人夸我潘安貌 原来纱帽罩啊罩婵娟 我考状元不为把名显 我考状元不为做高官 为了多情李公子 夫妻恩爱花好月儿圆 我考状元不为把名显 我考状元不为做高官 为了多情李公子 夫妻恩爱花好月儿圆
少女冯素珍与青年李兆廷自幼同窗共读, 及长,订下鸳盟。后李父横遭奸臣谋害,家 道中落。兆廷回乡避祸,前往冯家告贷。素 珍后母王氏逼他退婚。素珍深爱兆廷,相约 会于后花园,赠银一百两,以济困厄之急。 又赠玉麒麟一只,以示永不变心。不料王氏 闻风赶到,诬陷兆廷为盗,将其送官究办, 并将素珍另配。素珍不从, 女扮男装进京寻 访哥哥少英,但遍寻无着,偶见招考皇榜, 急中生计,冒充李兆廷之名应试,得中头名 状元。皇帝见其才貌出众,招为驸马。素珍 推辞不得,十分焦急。八府巡按张绍民前来 拜访新科状元,寒暄之后,素珍认出他竟是 哥哥冯少英。两人正共谋脱身之计,不意圣 旨传来,令驸马随即进宫与公主完婚。洞房 之夜,公主见驸马迟迟不肯入寝,疑窦顿生。 经再三诘问,素珍被迫吐露真情,公主大怒, 要面奏父王,以惩素珍欺君罔上之罪。素珍 恳切陈词,晓以利害,为保全公主名节和皇 家声誉,以不声张为宜。翌日,公主请求父 王赦免素珍,皇帝迫于情势,收素珍为义女。 冯少英上殿代妹请罪,宰相借此机会作媒, 奏请将少英招为附马。素珍救出兆廷,由兆 廷顶状元之名。皇宫张灯结彩,两位驸马同 时完婚。
黄梅戏发展史:
黄梅戏的发展大致经过了3个阶段。 第1阶段,约从清代乾隆末期到辛亥革命前后。初从歌
舞发展成“两小戏”和“三小戏”,后又吸收当地流行的 一种叫“罗汉桩”的说唱艺术,并受青阳腔和弹腔(指徽 调)的影响,产生了故事完整的本戏。这一阶段,积累的 剧目,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大戏多表 现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断,如《打猪草》、《卖斗箩》等。 演唱时,只用打击乐器伴奏,人声帮腔,以载歌载舞为特 点,表演着重对自然生活的细致模拟,而无固定程式。这 个时期的黄梅戏,基本上还是农村劳动者一种自唱自乐的 文艺形式。
小 多扮演青少年男子,用大嗓演唱,《女驸马》的李
生 表演时常执折扇。
兆廷、《天仙配》
的董永
小 分小丑、老丑、女丑(彩旦)三小行。《打豆腐》中的王
丑 丑角常拿着一根烟袋,插科打诨,调 小六、《钓蛤蟆》
节演出气氛。
中的杨三笑
老 扮演老年妇女,在戏中多为配角。 《荞麦记》中的王
旦
夫人
花 黄梅戏中花脸专工戏极少,除在大本 《卖花记》的草鼎、 脸 戏中扮演包拯之类的角色外,多扮演 《二龙山》的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