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气除尘原理及技术分析
烟雾净化机原理

烟雾净化机原理
烟雾净化机是一种用于去除空气中烟雾污染物的设备。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过滤、吸附、静电除尘等技术,将空气中的烟雾颗粒、气态污染物等物质去除或转化,从而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烟雾净化机的工作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过滤:空气经过预过滤器,将较大的烟尘颗粒拦截下来,减少后续处理装置的负担。
这一步主要采用机械过滤方式,如使用纤维布、纱布等材料制成的过滤网。
2. 吸附:经过过滤后的空气进入活性炭吸附层,其中含有活性炭颗粒,能吸附空气中的有机物质、气味等污染物质。
活性炭因其具有大表面积和微孔结构,能够吸附大量的污染物质,从而净化空气。
3. 静电除尘:烟雾净化机中还常常使用静电除尘技术。
通过产生高压电场,将空气中的颗粒带电,使其在电场作用下沉降到收集板上。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去除空气中的细小颗粒,净化效果较好。
4. 杀菌净化:有些烟雾净化机还配备了紫外线灯或光触媒等杀菌装置,能够破坏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以进一步提高空气质量。
综上所述,烟雾净化机的原理是通过过滤、吸附、静电除尘和
杀菌净化等技术,去除空气中的烟雾污染物。
这些工艺的结合利用可以有效净化室内空气,提高人们的居住和工作环境质量。
烟尘净化原理

烟尘净化原理
烟尘净化是指对工业生产、燃煤、燃油、焚烧废弃物等过程中产生的烟尘进行处理,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烟尘净化原理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大类。
物理方法是指利用物理手段对烟尘进行过滤、沉降、吸附等处理,以达到净化的目的。
其中最常见的物理方法是通过布袋除尘器、电除尘器、湿式除尘器等设备对烟尘进行过滤和捕集。
布袋除尘器利用滤料对烟气中的尘粒进行拦截,电除尘器则利用电场作用使尘粒带电并被收集,湿式除尘器则通过水膜对尘粒进行捕集。
这些物理方法能够有效地去除烟尘中的颗粒物,净化烟气。
化学方法则是利用化学反应对烟尘进行处理。
其中最常见的是利用喷淋塔对烟气进行脱硫、脱硝处理,以达到净化烟气的目的。
喷淋塔通过喷射吸收液使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与吸收液发生反应,从而将其去除。
此外,化学方法还包括利用活性炭吸附有机物、利用氧化剂氧化有害气体等处理方式。
在烟尘净化过程中,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常常结合应用,以达到更好的净化效果。
例如,先利用物理方法去除烟尘中的颗粒物,再通过化学方法去除有害气体,可以使净化效果更加彻底。
总的来说,烟尘净化原理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对烟尘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以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技术的发展,烟尘净化技术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提升,为净化大气环境做出了重要贡献。
除尘技术原理与应用

DI
1
R
1 1 R
2R
(R<0.1)
圆柱体势流
DI
(1
R)2
1 1 R
3R
(R<0.1)
球体势流
DI
2.002
1 ln
ReD
[(1
R) ln(1
R)
R(2 R) 2(1 R)
R2 2.002 ln
ReD
(R<0.07,ReD<0.5) 圆柱体粘性流
DI
(1
R)2
3(1 2
R)
1 2(1
/de≈8~10;s/de≈1;
CLT/A型旋风除尘器
该种除尘器,是由旋风筒体,集灰斗和蜗 壳(或集风帽)三部分组成,按筒体个数区分, 有单筒,双筒,三筒,六筒等五种组合, 每种组合有两种出风形式:Ⅰ型水平出风 和Ⅱ型(上部出风)。
XD-Ⅱ型多管旋风除尘器
XD—Ⅱ型多管旋风除尘器是一种高效的除尘器,除尘效率可达 95%以上,除尘器本体阻力低于900Pa,用现有的锅炉引风机 就能保证锅炉正常运行。本除尘器负荷适应性好,在70%负荷 时,除尘效率在94%以上。 XD—Ⅱ型多管旋风除尘器内的旋风子是采用铸铁或陶瓷制造的, 厚度大于6mm,因此有良好的耐磨性能。它是工业锅炉烟气除 尘和其他粉尘治理的理想设备。
x (u0 u) u0(1 et / )
停止距离
x u0C(1 et /C )
xs u0C
重力沉降
力Sto平ke衡s颗关粒系的重力沉FD降末FG端速FB度 (πd6忽p2 (略p浮 力)g影响)
湍流过渡区us
d
2 p
p
18
gC
gC
牛顿区
除尘系统原理

除尘系统原理
除尘系统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设备,其作用是将生产过程中产
生的粉尘和颗粒物排除,保证生产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除尘系统的
原理主要包括过滤、离心分离和静电除尘等几种方式。
首先,过滤是除尘系统最常见的原理之一。
通过设置滤网或滤袋,将空气中的颗粒物拦截下来,从而净化空气。
这种原理适用于
粉尘颗粒比较大的情况,可以通过不同材质和孔径的滤网来适应不
同的粉尘颗粒大小,保证除尘效果。
其次,离心分离也是一种常见的除尘原理。
在这种原理下,空
气中的粉尘颗粒通过离心力的作用被分离出来,从而实现除尘的效果。
离心分离适用于粉尘颗粒较小,难以通过过滤方式排除的情况,通过离心设备的旋转和离心力的作用,将粉尘颗粒分离出来,从而
净化空气。
另外,静电除尘也是一种高效的除尘原理。
在静电场的作用下,空气中的粉尘颗粒带上电荷,然后被静电场吸附,从而实现除尘的
效果。
静电除尘适用于一些对除尘效果要求较高的场合,可以有效
地去除空气中的微小粉尘颗粒,保证生产环境的清洁。
除了以上几种原理,除尘系统还可以采用湿式除尘、化学除尘等方式,根据不同的生产环境和粉尘颗粒的特性选择合适的除尘原理。
除尘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多种多样的,但都是为了实现清洁、安全的生产环境而设计的。
总的来说,除尘系统的原理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生产需求和粉尘颗粒特性选择合适的除尘方式。
通过过滤、离心分离、静电除尘等原理,可以有效地去除空气中的粉尘颗粒,保证生产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除尘系统在工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对于生产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净化烟尘工作原理

净化烟尘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气体吸附:通过使用吸附剂或活性炭等材料,将烟尘中的气态污染物吸附在表面上。
这
些吸附材料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和孔隙结构,能够吸附有害气体分子,从而净化空气。
2.静电除尘:利用静电效应对烟尘进行除尘处理。
通常使用电场来产生静电力,使带电粒
子与异极带电板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力,从而使烟尘颗粒沉降下来,达到除尘的目的。
3.过滤除尘:通过过滤器、布袋等材料将烟尘颗粒截留在滤材表面或内部,从而实现去除
烟尘颗粒的目的。
过滤材料的选择和设计要考虑颗粒大小、过滤效率和阻力等因素。
4.冷凝除尘:通过降低气体温度,使其中的水汽冷凝成液体,同时也会使烟尘颗粒凝聚和
沉淀。
这种方法常用于高温烟气中的湿式冷凝除尘。
5.化学反应:通过引入化学试剂,如酸性氧化剂或碱性中和剂等,与烟尘中的污染物发生
化学反应,使其转化为无害物质,以达到净化的目的。
这些净化烟尘的工作原理可以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根据具体的烟尘污染情况和处理需求来选择适当的净化技术和设备。
同时,还需要注意定期维护和清洁净化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净化效果。
燃煤电厂烟气除尘设计规程

燃煤电厂烟气除尘设计规程1.引言1.1 概述在燃煤电厂中,燃烧煤炭会产生大量的烟气,其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和粉尘颗粒。
这些污染物和粉尘颗粒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因此,在燃煤电厂中,必须进行烟气除尘处理,以降低烟气排放的污染物含量,保护环境、维护人类健康。
烟气除尘设计是指针对燃煤电厂的烟气排放进行处理的设计规程。
其主要目的是选择合适的除尘设备,设计出高效、稳定、可靠的除尘系统,以确保烟气排放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排放标准。
同时,烟气除尘设计还需考虑节能减排、经济性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以实现绿色环保的电厂运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燃煤电厂烟气除尘的原理、除尘设备的选择与设计要点,并总结出一套科学有效的烟气除尘设计规程。
此外,还将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探讨新技术、新方法在烟气除尘领域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阐述和介绍,读者将了解到燃煤电厂烟气除尘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要点,理解烟气除尘系统的运行机制和设计参数的选择方法,从而为燃煤电厂的烟气治理提供参考和指导。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在烟气除尘设计和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应该包括一些关于本文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的介绍。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以及目的三个部分。
在概述中,将会介绍燃煤电厂烟气除尘设计规程的背景和重要性。
接着,文章结构部分将详细说明本文的各个部分组成和相互关系。
最后,目的部分将明确说明本文的写作目的和意义,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概念框架。
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主要分为两个小节。
第一小节是燃煤电厂烟气除尘原理,将会介绍燃煤电厂烟气产生的原因以及烟气中各种污染物的特点。
同时,还将详细讲解目前常用的烟气除尘原理和工艺。
第二小节是烟气除尘设备选择与设计要点,将会重点阐述烟气除尘设备的选型原则和设计要点,包括设备的种类、性能指标和操作维护等方面内容。
第三部分是结论部分,主要包括总结燃煤电厂烟气除尘设计规程和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两个小节。
烟道除尘原理

烟道除尘原理
烟道除尘是一种利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去除烟气中颗粒物和污染物的过程。
其主要原理包括静电除尘、重力沉淀、惯性分离和滤过作用。
静电除尘是利用静电力将带电颗粒物捕集在电极上。
当烟气经过带有高电压的电极时,颗粒物将带上相反的电荷,在电场作用下被吸附到带有相反电荷的收集器上。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小的颗粒物。
重力沉降是利用重力将大颗粒物沉降到设备底部。
烟气通过一个膨胀区,使烟气速度减慢,颗粒物因惯性作用而向下沉降,最后被收集器收集。
惯性分离是利用气流的流速和方向变化将较大颗粒物分离出来。
烟气进入一个弯头或旋转的设备,气流的方向改变时,颗粒物因惯性作用而向外部壁面沉积。
滤过作用是利用过滤材料阻挡颗粒物。
常用的过滤材料有布、布袋和陶瓷纤维等。
烟气通过过滤材料时,颗粒物被过滤材料截留在表面,干净的烟气通过过滤材料排出。
以上原理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以达到高效去除烟道中的颗粒物和污染物的目的。
除尘、脱硫、脱硝工艺原理及流程

除尘、脱硫、脱硝工艺原理及流程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我国对空气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烟气净化技术成为了重要的环保工程,其中包括除尘、脱硫和脱硝三个方面。
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这些技术的原理和流程。
一、除尘除尘是烟气净化中最基础和最常见的一步处理。
它通过与高速运动的烟气产生作用,使烟气中的固体颗粒被收集到除尘器内,以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常见的除尘设备有静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离心除尘器等。
除尘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电场作用、虑材拦截、冲击折减等原理进行粉尘的分离。
二、脱硫燃煤、燃油等热力发电和工业生产过程中,硫元素会与氧气形成二氧化硫(SO2)等有害气体,这些有害气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脱硫净化是非常重要的烟气净化步骤。
常用的脱硫技术包括吸收法、氧化-吸收法、诱导法、半干法、干法等。
吸收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技术,是烟气中SO2与吸收液中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溶液的过程,其主要反应公式为CaCO3+SO2+0.5O2+H2O→CaSO4?2H2O+CO2。
三、脱硝脱硝技术主要是通过化学反应将NOx变为N2或N2O,以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目前,常用的脱硝技术有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法、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法、NH3氧化脱硝法等。
其中,SCR法利用了化学催化反应的原理,通过向烟气中喷射适当的氨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NOx还原为N2和H2O。
NH3氧化脱硝法是通过将NH3气体与烟气中的NOx反应生成N2和H2O的方法。
以上就是除尘、脱硫、脱硝工艺的原理和技术流程,它们对于改善空气质量、保护大气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工艺特点和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技术方案进行处理,以达到最佳的净化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烟气除尘原理及技术分析
第五章 除尘技术
• 通风排气中的粉尘必须经过净化处理达到排 放标准才能排入大气.
• 此外, 有些生产过程排出的粉尘是生产原料 或成品, 需回收.
• 除尘就是通过除尘器分离空气中的粉尘以达 到净化空气或回收物料的目的.
• 除尘的效果取决于粉尘的性质和除尘器的 性能,
颗粒数的百分比。
Pm
m 100%
m
Pn
n
n
100%
• m—某级粒径粉尘的质量,mg; • n—某级粒径粉尘的颗烟粒气除数尘原,理及颗技术。分析
§5 1 粉尘的特性
• 粉尘密度:单位体积粉尘的质量, 单位为
kg/m3或g/cm3。据是否包含粒间空隙体积分为 真密度与假密度(表观密度)。假密度与堆 积状态有关。
烟气除尘原理及技术分析
§5 1 粉尘的特性
• 测定过程
• 准备滤膜:滤膜干燥、称量、编号。 • 采样:安装采样器系统、滤膜。确定采样
位置,设在呼吸带,采样高度距地面1.5m 左右。确定采祥时间和流量,一般不应小 于10min,流量为15~40L/min,并保持稳 定 。 应 使 所 采 粉 尘 量 不 少 于 1mg , 小 号 (φ=40mm)滤膜采样量不大于10mg。
• 因此, 本章主要介绍粉尘性质, 除尘器的工 作原理, 结构, 性质及类型和特点.
烟气除尘原理及技术分析
第五章 除尘技术
• 本章主要讨论以下问题:
• 除尘技术: • 粉尘性质 • 评定指标及除尘效率 • 除尘机理 • 除尘设备:重力除尘器、惯性除尘器、旋风
除尘器、湿式除尘器、过滤除尘器 • 静电除尘器: • 原理和结构-性能及计算-类型, 特点及应用
• 粉尘浓度计算及统计分析:包括干燥、称
量、浓度计算和统计分析
烟气除尘原理及技术分析
§5 2 除尘器总论
除尘器评定指标:
• 评定指标: 评定除尘器工作性能的主 要指标有: 除尘效率, 阻力, 经济性 等.
• 除尘效率:系指除尘器捕集下来的粉 尘量与进入除尘器的粉尘量之比. 根 据总除尘效率, 除尘器可分为: 低效 除尘器(50~80%), 中效除尘器(80~ 95%)和高效除尘器(95%以上).
烟气除尘原理及技术分析
§5 2 除尘器总论
除尘器评定指标:
• 阻力:表示气流通过除尘器时的压力损失. 据阻力大小除尘器可分为: 低阻除尘器 (ΔP<500Pa), 中阻除尘器(ΔP=500~ 2000Pa)和高阻除尘器(ΔP=2000~ 20000Pa).
• 经济性:是评定除尘器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包括除尘器的设备费和运行维护费两部 分. 在各种除尘器中, 以电除尘器的设备 费最高, 袋式除尘器次之, 文氏管除尘器, 旋风除尘器最低. 烟气除尘原理及技术分析
§5 1 粉尘的特性
• 比表面积:
• 单位质量粉尘的总表面积称为比表面 积(m2/kg)。
• 比表面积与粒径成反比,粒径越小, 比表面积越大。比表面积增大,强化 了表面活性。它对粉尘的湿润、凝聚、 附着以及燃烧和爆炸等性质都有明显 的影响。
烟气除尘原理及技术分析
§5 1 粉尘的特性
• 爆炸性 • 能发生爆炸的粉尘称为可
影响湿润性因素:粉尘
成分、粒径、荷电状况 及水的表面张力等因素 。湿润性强的粉尘有利 于湿式除尘。
θ
烟气除尘原理及技术分析
液滴 θ
§5 1 粉尘的特性
• 粉尘荷电性:指粉尘能被荷电的难易程度。 • 悬浮空气中粉尘荷电原因:破碎时的摩擦、
粒子间撞击或放射性照射、外界离子或电子 附着等。
• 影响荷电量大小因≤5μm的粉尘称为呼吸性粉尘, 可随呼
吸进入并沉积在肺部,危害最大。
烟气除尘原理及技术分析
§5 1 粉尘的特性
• 粉尘分散度: 各粒径粉尘所占总粉尘的百分比。
又分为质量分散度和数量分散度。
• 质量分散度Pm:是指各粒径粉尘的质量(mg)占粉
尘的总质量(mg)的百分比。
• 数量分散度Pn:是指各粒径粉尘的颗粒数占粉尘
与水滴表面间的分子引力为水的表面张力, 当水 的表面张力小于水与固体间的分子引力时, 固体 容易被湿润, 反之,固体则不易被湿润。依此粉尘 可分为亲水性与疏水性两类。
烟气除尘原理及技术分析
§5 1 粉尘的特性
• 衡量湿润性指标: 湿润接触角(θ)。
• θ<60°时, 表示湿润性好, 为亲水性; • θ>90°时, 湿润性差, 属于憎水性。 • 粉尘的湿润性是湿式防、除尘的依据。
• 真密度:排除粉尘间空隙以纯粉尘的体积计
量的密度。
• 表观密度:包括粉尘间空隙体积和粉尘纯体
积计量的密度。与堆积状态有关。
• 粉尘比重:指粉尘的质量与同体积水的质量
之比,系无因次量。 烟气除尘原理及技术分析
§5 1 粉尘的特性
• 粉尘湿润性:系指粉尘被水湿润的难易程度。 • 湿润现象:是分子力作用的一种表现,水滴内部
爆尘。 • 井下具有爆炸性的粉尘主
要是硫化粉尘和煤尘。 • 粉尘爆炸能产生高温、高
压, 同时生成大量的有毒 有害气体, 对安全生产有 极大的危害,应注意采取 防爆、隔爆措施。
烟气除尘原理及技术分析
§5 1 粉尘的特性 粉尘浓度测定: • 防尘主要测定项目: 粉尘浓度,粉尘物理性质(粒径,
分散度, 电性等)以及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 滤膜测尘系统及浓度计算:
质量、温度、湿度等有关。
• 衡量粉尘荷电性的指标:粉尘比电阻。
烟气除尘原理及技术分析
§5 1 粉尘的特性
• 比电阻测定:采用圆板电极法测定。
• 粉尘的比电阻的单位为Ω·cm。
• 粉尘比电阻对电除尘影响:是除尘的依据。比电阻在
104 ~1011Ω·cm范围内,电除尘的效果较好。
V A
Id
I 粉尘层
ρ—粉尘的比电阻,Ω·cm; V——施加在粉尘层上的电压,V; I——通过粉尘层的电流,A; A——粉尘层的面积,cm2; d——粉尘层的厚度,cm。 烟气除尘原理及技术分析
烟气除尘原理及技术分析
第五章 除尘技术
§5 1 粉尘的特性 §5 2 除尘器总论 §5 3 重力沉降室与惯性除尘器 §5 4 旋风除尘器 §5 5 湿式除尘器 §5 6 过滤式除尘器 §5.7 静电除尘器 §5 8 除尘器的选择
烟气除尘原理及技术分析
§5 1 粉尘的特性
• 粒径也称为粒度,是衡量粉尘颗粒大小 的尺度。实际防尘中采用粉尘的投影定 向长度表示粉尘的粒径,用d表示,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