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聋属于物理因素职业病吗

合集下载

最新整理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docx

最新整理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docx

最新整理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作业场所存在的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有噪声、振动、辐射、异常气象条件(气温、气流、气压)等。

1.噪声及噪声聋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等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音或工业噪声。

分为三类:空气动力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

能产生噪声韵主要工种有使用各种风动工具的工人、纺织工、发动机试验人员、拖拉机手、飞机驾驶员和炮兵等。

生产性噪声对人体的危害首先是对听觉器官的损害,我国已将噪声聋列为职业病。

噪声还可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全身其他器官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2.振动及振动病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

产生振动的机械有锻造机、冲压机、压缩机、振动筛、送风机、振动传送带、打夯机等。

手臂振动所造成的危害较为严重,主要有锤打工具,如凿岩机、空气锤等;手持转动工具,如电钻、风钻等;固定轮转工具如砂轮机等。

振动病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两种。

在生产中手臂振动所造成的危害较为明显和严重,国家已将手臂振动的局体振动典型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发白(白指病)。

局部振动病为法定职业病。

3.电磁辐射及所致的职业病1)非电离辐射(1)射频辐射。

如高频感应加热、金属的热处理、金属熔炼、热轧等,高频设备的辐射源;微波作业,于电气密闭结构不严微波能量外泄和辐射向空间辐射的微波能量。

对健康的影响可出现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2)红外线。

炼钢工、铸造工、轧钢工、锻钢工、焊接工等可受到红外线辐射。

红外线引起的职业性白内障已列入职业病名单。

(3)紫外线。

常见的辐射源有冶炼炉、电焊等。

作业场所比较多见的是紫外线对眼睛的损伤,即所引起的职业病——电光性眼炎。

(4)激光。

用于焊接、打孔、切割、热处理等。

激光对健康的影响主要是对眼部影响和对皮肤造成损伤。

2)电离辐射α、β等带电粒子,γ光子、中子等非带电粒子的辐射。

物理性职业危害信息周知(噪声)

物理性职业危害信息周知(噪声)
●噪声在80db(A)以下,对听力的的损害甚小;在90db(A)以上,对听力损害的发生率逐渐升高;而140db(A)的噪声,在短期内即可造成永久性听力损失;150db(A)的噪声,听觉器管将会发生急性外伤(耳膜破裂),造成双耳完全失听
●噪声聋不能治愈,一旦耳聋,便无法治愈
侵入途径

主 要
危 害
表 现
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信息周知卡(噪声)
基 本
定 义
●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由很多种不协调的基音及其谐音一起形成无规律、杂乱的,人们不需要的、令人厌烦的、对人健康有害的声音,叫做噪声
●工人在有噪声源的工作地点,从事生产劳动的作业叫做噪声作业
危 害
特 性
●工龄越长,噪声聋发生机率越大;噪声强度越大,出现听力损失的时间越短;高频噪声、强度和频率经常变化的的噪声、脉冲噪声对听力的损害更大
国家标准
现有企业最高不得超过115db(A)
备 注
●严守安全操作规程●培训●监测●定期体检、体检合格后上岗
个 人
防 护
●就业前体检或定期体检发现明显的听觉器官疾病、心血管病、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者不得参加接触强烈噪声的工作
●定期体检以听力检查为重点,对已出现听力下降者加以治疗观察,重者应调离噪声作业
●休息时间离开噪声环境,减少接触噪声时间,可减轻噪声对人体危害
●个人佩戴防噪音耳塞或耳罩,可取得较好的防声效果
●长时间接触噪声可引起头昏、头晕、头痛、耳鸣、多梦、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和全身乏力等神经衰弱症状
●脑电波异常(慢波增多)
●心律加快,血压不起眼痛、视力减退、眼花等症状
●可引起食欲下降,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功能改变、月经不调等
●严重者发生职业性噪声聋

职业卫生试题题库(管理人员)

职业卫生试题题库(管理人员)

2022年度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职业卫生考试试题姓名:日期:成绩: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我国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方针是:(C )为主,防治结合。

A 健康 B安全 C预防2.我国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原则是:“分类管理、(B )治理”。

A 彻底 B综合 C分期3.《职业病防治法》是为了(C )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宪法而制定。

A安全生产 B 劳动保护 C预防、控制4.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 A),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A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B 应急管理人员 C工会督察员5.目前我国职业病共分10大类( B)种。

A 100B 132C 1156.《职业病防治法》规定(B )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A单位职工 B用人单位 C劳动者7.(B)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A各级工会组织 B用人单位 C企业、科研单位、政府机关8.用人单位的( A)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A主要负责人 B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人 C 投资人9.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应当符合国家(C )标准。

A劳动保护 B安全生产 C职业卫生10.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所应当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B )的原则。

A职业卫生 B分开 C劳动保护11.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C ),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A同时报批 B同时规划 C同时设计12.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C)。

A 劳动防护设施验收评价B 职业卫生设施验收评价C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13.用人单位应督促、指导劳动者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佩戴、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A )发放钱物替代发放职业病防护用品。

[物理因素职业病包括]造成职业病的九大因素

[物理因素职业病包括]造成职业病的九大因素

[物理因素职业病包括]造成职业病的九大因素按照2022年5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它包括九大类,分别是:1.职业中毒。

有铅及其化合物中毒、汞及其化合物中毒等。

2.尘肺。

有矽肺、煤工尘肺等。

3.物理因素职业病。

有中暑、减压病等。

4.职业性眼病。

有化学性眼部烧伤、电光性眼炎等。

5.职业性耳鼻喉疾病。

有噪声聋、铬鼻病。

6.职业性肿瘤。

有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癌,联苯胺所致膀胱癌等。

7.职业性传染病。

有炭疽、森林脑炎等。

8.职业性皮肤病。

有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等。

9.其他职业病。

有化学灼伤、金属烟热等。

对职业病的诊断,应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

职业病目录一、尘肺1、矽肺隋医生医师你好!不同的职业所需要做的体检项目有些差异,这要根据前来体检人的自身情况来看。

职业病的检查:这个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定夺检查事项为好。

一、用人单位应当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二、用人单位应当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三、用人单位应当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定期职业健康检查。

对需要复查和医学观察的劳动者,应当按照体检机构要求的时间,安排其复查和医学观察。

四、用人单位应当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五、用人单位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应当及时组织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李医生医师病情分析:长期接触喷漆喷漆中含有苯等芳香类物质意见建议:由于苯有很大的挥发性如果在无防护情况下喷漆作业场所空气中苯浓度相当高对喷漆工人危害极大长期吸入苯会侵害人的神经系统而急性中毒会产生神经痉挛甚至昏迷、死亡长期接触苯还会引起慢性中毒造成白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骨髓造血功能发生障碍等疾病喷漆对人体的危害不仅可以通过肺部吸入而发生还可以通过皮肤吸收人体皮肤直接与油漆接触会造成皮肤于裂发炎的同时还进入人体吸收入血造成中毒长期接触喷漆的工人要注意工作时戴好专门的面罩并着职业装并且限制好工作时间工作场所要保持良好的通风。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指标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指标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指标职业病是由于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因素引起的一类特殊疾病。

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可能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危害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社会心理等因素。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我们需要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和控制。

本文将从物理、化学、生物和社会心理等方面介绍职业病的危害因素及其相应的指标。

一、物理因素1. 噪声:噪声是一种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导致听力损伤、神经衰弱等问题。

指标包括噪声级、频率、持续时间等。

2. 振动:振动主要来自于机械设备、工具的运转,长期暴露于振动环境中会引起手臂、手腕、腰椎等部位的损伤。

指标包括振动频率、加速度、持续时间等。

3. 辐射:辐射包括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常见的有电磁辐射和紫外线辐射。

长期接触辐射会导致皮肤病、白血病等。

指标包括辐射强度、频率、剂量等。

二、化学因素1. 有机物:有机物包括挥发性有机物、有毒有害物质等,长期暴露会导致中毒、呼吸系统疾病等。

指标包括浓度、接触时间、容许浓度等。

2. 无机物:无机物包括金属、酸碱、气体等,长期接触会引起中毒、肺部疾病等。

指标包括浓度、接触时间、容许浓度等。

3. 有害粉尘:有害粉尘主要来自于建筑、矿山、化工等行业,长期吸入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

指标包括粉尘浓度、粒径、接触时间等。

三、生物因素1. 病原体: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长期接触会引起传染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指标包括病原体浓度、接触时间、传播途径等。

2. 生物气溶胶:生物气溶胶主要来自于动植物的体液、排泄物等,长期暴露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

指标包括气溶胶浓度、微生物种类、接触时间等。

四、社会心理因素1. 工作强度:工作强度指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工作量,长期超负荷工作会导致身心疲惫、抑郁等问题。

指标包括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速度等。

2. 工作压力:工作压力是指工作中的各种压力因素,包括工作目标、工作环境、工作关系等,长期承受过大的工作压力会引起心理问题。

噪声聋属于什么职业病

噪声聋属于什么职业病

噪声聋属于什么职业病噪声聋属于物理因素职业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职业性噪声聋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

用人单位对已确诊的职业性噪声聋病人,应当调离接触噪声作业岗位,并妥善安置。

噪声聋的预防措施:1、控制噪声源由企业选用低噪声设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机械设备的加工精度和安装技术,使发声体变为不发声体,或者大大降低发声体的声功率。

例如,用无声的液压代替高噪声的机械撞击。

再如,提高。

矶裕利造阳福度,尽重颈少机器鄙仟的瑾舌相蘑璨,正确校准中心,使动态平衡等。

2、控制传播途径主要是阻断和屏蔽声波的传播或使声波传播的能量随距离衰减。

一是厂区合理布局,如将高噪声工作场所与噪声较低的工作场所、生活区分开设置,以免互相干扰;对于特别强烈的噪声源,可设置在厂区比较偏僻的地区,使噪声最大限度地衰减。

另外,把各工作场所同类型的噪声源(如空压机或风机等)集中在一个机房内,防止噪声源过于分散,减少污染面,便于采取声学技术措施集中控制。

二是利用屏障阻止噪声传播,如利用山冈、土坡、树木草丛和已有建筑屏障等有利条件阻断或屏蔽一部分噪声向接收者的传播。

三是采用隔声、消声等措施降低噪声强度,如将高噪声设备用吸声材料将其包裹。

3、佩戴防护用品接触噪声环境作业者应佩戴听力保护用品,如佩戴防噪声耳塞、耳罩或防声帽等。

4、减少接触时间如在隔音室内进行工间休息,或减少每日、每周的接触噪声时。

5、坚持职业健康体检就业前要体检,不适于从事接触噪声作业者不要从事噪声岗位的工作;在岗者需每年接受一次体检,发现听力损伤或噪声易感者,应调离噪声接触岗位,并进行定期听力检查。

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

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

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作业场所存在的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有噪声、振动、辐射、异常气象条件(气温、气流、气压)等。

1.噪声及噪声聋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等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音或工业噪声。

分为三类:空气动力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

能产生噪声韵主要工种有使用各种风动工具的工人、纺织工、发动机试验人员、拖拉机手、飞机驾驶员和炮兵等。

生产性噪声对人体的危害首先是对听觉器官的损害,我国已将噪声聋列为职业病。

噪声还可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全身其他器官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2.振动及振动病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

产生振动的机械有锻造机、冲压机、压缩机、振动筛、送风机、振动传送带、打夯机等。

手臂振动所造成的危害较为严重,主要有锤打工具,如凿岩机、空气锤等;手持转动工具,如电钻、风钻等;固定轮转工具如砂轮机等。

振动病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两种。

在生产中手臂振动所造成的危害较为明显和严重,国家已将手臂振动的局体振动典型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发白(白指病)。

局部振动病为法定职业病。

3.电磁辐射及所致的职业病1)非电离辐射(1)射频辐射。

如高频感应加热、金属的热处理、金属熔炼、热轧等,高频设备的辐射源;微波作业,由于电气密闭结构不严微波能量外泄和辐射向空间辐射的微波能量。

对健康的影响可出现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2)红外线。

炼钢工、铸造工、轧钢工、锻钢工、焊接工等可受到红外线辐射。

红外线引起的职业性白内障已列入职业病名单。

(3)紫外线。

常见的辐射源有冶炼炉、电焊等。

作业场所比较多见的是紫外线对眼睛的损伤,即所引起的职业病——电光性眼炎。

(4)激光。

用于焊接、打孔、切割、热处理等。

激光对健康的影响主要是对眼部影响和对皮肤造成损伤。

2)电离辐射α、β等带电粒子,γ光子、中子等非带电粒子的辐射。

放射性核素和射线装置广泛应用,接触电离辐射的人员也日益增多。

职业病评价复习题

职业病评价复习题

职业病评价复习题1.《职业病目录》中,尘肺指包含矽肺及金属尘肺在内的13种尘肺。

2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有毒物品作业。

16.有可能泄漏液态剧毒物质的高风险作业场所,应专设泄险区等应急设施。

17.煤矿采煤司机及助手作业时粉尘采样点应布置在距工人操作处1.5m下风侧。

19.噪声与振动较大的生产设备应安装在单层厂房或多层厂房的底层。

22.噪声聋属于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23.《告知卡》是针对某一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劳动者危害后果及其防护措施的提示卡。

24粉尘采样位置选择在接近操作岗位的呼吸带高度。

25.煤矿井下凿岩工采样位置设在距工作面3-6m的回风侧。

26.国家标准中规定的粉尘分散度的测定方法包括滤膜溶解法和沉降法。

28.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评价方法包括:风险评估法、类比法、检查表分析法。

30.指令性标识的背景色为蓝色,标示图及外圈均为白色,安全色至少要覆盖总面积的50%。

31.噪声检测声级计的要求为:2型及以上,具有A计权及S档。

32.紫外线的测量应测量操作人员面、眼、肢体及其它暴露部位。

35.电焊工人除应注意眼睛防护外,还应防止焊尘、焊烟对人体的危害。

36.职业健康监护主要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等内容。

39.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40.用人单位不但要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在离岗时也要组织职业健康检查。

43.《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规定了职业健康检查个体体检结论为目前未见异常、复查、疑似职业病、职业禁忌证、其他疾病或异常5种。

45.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在体检工作结束30个工作日内向用人单位提交职业健康检查报告。

49.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噪声聋属于物理因素职业病吗
噪声聋属于物理因素职业病,噪声聋病人的诊疗、康复费用,按照国家有关工伤社会保险的规定执行。

职业性噪声聋病人变动工作单位,其依法享有的待遇不变。

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的,应当对从事接触噪声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职业性噪声聋病人。

职业性噪声聋病人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预防职业性噪声聋的措施:
(1)控制噪声源。

可以选用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或者改变噪音源的运动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体发声体的振动)。

(2)阻断噪声传播
如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控制噪音的传播。

(3)采取个人防护措施
如佩带护耳器。

护耳器主要包括耳塞与耳罩。

目前在国外较为流行使用的是一种慢回弹泡沫塑料耳塞。

这种耳塞具有隔声值高、佩带舒适简便等。

接触噪声作业的工人,每年一次包括听力检查在内的职业健康检查尤为重要,发现听力异常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应及时调离噪声作业。

同时,患有噪声聋的患者应及早脱离噪声环境,注意合理安排饮食和休息。

由于耳鸣引起的睡眠不好,可加用镇静药物。

对于噪声引起的情绪低落、焦虑等情绪变化,应鼓励安慰患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