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配套文档:第2单元单元写作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教案

柳永词两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四)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词的章法和句法特点。

2、了解柳永的生平简介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训练学生初步掌握读词诵词的能力。

4、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赏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学重难点1、从词的章法入手,了解词的内容;2、抓词眼,详细分析名句,有助学生深入词中境界。

教学课时 2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单元教学提示,导入新课:本单元是宋词学习单元,教材为我们编选了宋词创作中有代表性的人物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的作品。

说他们是宋词的代表人物,因为他们是宋词的创作的两大流派的代表人物,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

通过对他们的作品的学习,我们更能宋词的魅力。

二、词的相关知识介绍: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隋唐,盛行于宋,是一种和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简单的说就是歌曲中的歌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等。

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人依词牌填词。

词原来一般是没有标题的,后来人们填词也加标题,如我们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长沙”是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

词可以分段,叫“片”或者“阕”。

3、词的分类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三、《柳永词两首》的导入:现在娱乐圈流行一个词语叫“粉丝”,就是指一些偶像人物的崇拜者,追随者。

其实粉丝一族,古已有之,由来已久。

宋代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柳永,就有过无数的粉丝。

论狂热,柳永的“粉丝”也丝毫不输于今天的“超女”。

由于他写得一手绝妙好词,随便给哪个歌妓写上几句,她就会身价倍增。

于是,歌妓们对他爱得发狂,能和柳七亲热唱和,很多是倒贴银子。

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教案

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教案

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详细内容包括:1. 现代文阅读《荷塘月色》;2. 诗词鉴赏《雨霖铃·寒蝉凄切》;3. 文言文阅读《陈情表》。

二、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荷塘月色》,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领略散文的美;2. 通过鉴赏《雨霖铃·寒蝉凄切》,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感受词人的离愁别绪;3. 通过阅读《陈情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文言文阅读技巧,理解忠臣义士的忠诚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荷塘月色》的意境描绘;《雨霖铃·寒蝉凄切》的词牌格律;《陈情表》的文言文阅读。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锻炼文言文阅读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2. 新课导入:分别对《荷塘月色》、《雨霖铃·寒蝉凄切》和《陈情表》进行讲解;3. 例题讲解:针对三个教学内容,分别设计例题,进行讲解;4.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6. 互动环节: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荷塘月色》关键词、意境描绘;2. 黑板右侧:《雨霖铃·寒蝉凄切》词牌格律、情感表达;3. 黑板中间:《陈情表》文言文阅读技巧、忠诚品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阅读《荷塘月色》,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绘月色下的荷塘;(2)分析《雨霖铃·寒蝉凄切》的词牌格律,并简要阐述其表达的情感;(3)翻译《陈情表》中的一段内容,并概括其主要观点。

2. 答案:见课后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掌握程度;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相关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4学案:第二单元 单元写作学案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4学案:第二单元 单元写作学案

单元写作学案训练目标学习掌握把古典诗歌改写成叙事类文章的写作技法。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

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辈出,精彩纷呈,璀璨夺目。

诗人们张目人间,寄情世外,漱涤万物,牢笼百态,人情物理,体察入微,或醉或醒,或执着或洒脱,或沉郁或飘逸,或振拔或淡远,风情万种,千古流芳。

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批判地吸收和创造性地继承这些精神养料,对于滋养性情、陶冶灵魂、重铸民族精神具有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作用。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

”诗歌以其深邃广博的思想内容、简约跳跃的语言形式、含蓄丰富的情感世界滋养人的品格情操,启发人的心灵智慧。

诗歌改写更能在体味诗歌的意境中,创造性改写中提高语文素养。

诗歌改写的关键在于“丰富诗歌已知的形象,填补诗歌的艺术空白”。

改写的步骤是:确定故事→确定场面→再现情境→表达旨趣。

1.确定故事的操作方法便是根据诗歌提供的信息,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确定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确定场面的方法是找出地点、主要活动。

3.再现情境的关键是根据已确定的场面,丰富诗歌的形象,填补诗歌的艺术空白。

具体方法如下:(1)丰富并填补还原此时此地意象的方位、形状、色彩、声音、气味等。

(2)丰富并填补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

4.表达旨趣的方法主要有:(1)直抒胸臆;(2)借景抒情。

1.请改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

”[方法]先找出诗歌中已知的形象和需要填补的艺术空白,然后运用联想和想象唤起曾经相似的体验去丰富和填补诗歌意境。

[明确]环境:已知意象——中秋深夜。

需填补环境“空白”——超然台、风、露水、树木等。

人物:已知人物形象——大醉、作词、思亲等。

需填补人物“空白”——外貌、神情、心理等。

[示例]丰富并填补空白后的诗歌序改写为:又是一个中秋夜,城角的超然台上,欢饮达旦的朋友已经散去。

《学案导学设计》高二语文配套课件:第2单元 单元写作学案(新人教必修4)

《学案导学设计》高二语文配套课件:第2单元 单元写作学案(新人教必修4)

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论证“是什么”“为什么”。第三、四段
正面论述行“仁政”的措施和好处,论证“怎么办”。末段巧用
类比推理的方法,推驳人死罪岁,自然得出“王无罪岁,斯天下
之民至焉”的结论,继续论证“为什么”“怎么办”。全文结构
严谨,层次分明,论证严密,说服力强。
技法第指9章导 扩声系统调音
2.写法总结 (1)纵向层进式结构的基本特征 层进式结构即文章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 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这是议论文经常使 用的一种结构方式。所谓纵向论证联系,是指总论点、分论点
顺序颠倒了,就不合逻辑。这是纵向展开议论应当注意的地方。
《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也是一篇很好的纵向展开议论的文章。本
文论证施行仁政、“保民而王”的思想,正面论证只有“行王道、
本 课
施仁政”才能使天下之民归顺。首段写梁惠王质疑,为答问作准
栏 目
备。第二段针对疑问,巧用比喻释疑,使梁惠王明白小恩小惠“无
开 关

课 和小论点之间的逻辑论证顺序,以及分论点之间、小论点之间

目 的逻辑论证顺序。议论文内容之间的纵向逻辑联系,具体表现

关 为议论文的纵式结构,其特点在于议论文的思想体系是纵向展 开的。毛泽东同志指出:“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注意整篇文 章、整篇讲话的结构,开头、中间、尾巴要有一种关系,要有 一种内部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只有恰当处理议论文内容 的纵向逻辑联系,才能使议论文有严谨的结构。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单元写作学案
——发现幸福 学习纵向展开议论
【训练目标】
本 课
1. 解读幸福,体会不同人对幸福的感悟。

目 开
2. 了解、掌握议论文纵向展开议论的一般方法。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二单元 同步写作序列学案二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二单元 同步写作序列学案二

发现幸福 学习纵向展开议论一、什么是纵向展开议论?纵向展开议论是指针对论点层层深入地论证,论证部分一般采用递进式结构。

其特点是后一层是在前一层的基础上加深论证的,论证内容之间环环相扣,构成层层深入的关系。

或由浅入深,或从现象到本质,或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特殊到一般等等。

二、为什么要学习纵向展开议论?1.纵向展开议论能体现思维的缜密。

纵向展开议论,议论的内容环环相扣,前后不能错位,内容之间紧密相连,不会说到与论点无关的内容上去。

因而一般采用此种议论方式,就必须要有谨严的逻辑思维。

2.纵向展开议论能体现论证的深度。

纵向展开议论的特点就是层层深入,因而一般采用此种议论方式,就必须层层深入地议论下去,使论证自有深度。

三、怎么样才能纵向展开议论?1.论点按由浅入深的方式分解,然后依次议论。

2.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

或采用层层深入的思维模式。

如从现象到本质、从轻到重、从特殊到一般等等。

或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或在分析时,采用“摆事实——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的格式等。

3.用表示递进的语言作标志。

如“还;也;不但(不仅、不只、不止、不单)……而且(并且、甚至、也、还);不但不(不但没)……还(反而);况且;尚且……何况……”等。

【技法点拨】 一、分论点的提炼方法种类内涵示例分解法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

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题目:《严于解剖自己》(1)要不断进步,必须无情地“解剖自己”。

(2)论述如何才能“解剖”好自己:①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前提。

不了解“病”在哪里,就无从下“刀”)②仅有自知之明还不够,还要勇于自我批评。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途径。

不开“刀”,就无从去“病”)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

③自我批评的勇气来源于对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精品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精品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诗词三首》。

具体包括《雨霖铃》、《锦瑟》、《虞美人》三章内容。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三章诗词的背景、作者简介、诗词意境、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讲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雨霖铃》、《锦瑟》、《虞美人》三章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 理解并把握诗词中的意象、意境,感受古人的情感表达。

3. 掌握诗词的艺术特色,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词中的意象、意境的理解;艺术特色的把握。

2. 教学重点:诗词背景、作者简介;诗词的意境、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与诗词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背景介绍:讲解《雨霖铃》、《锦瑟》、《虞美人》三章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3. 诗词讲解:逐句解析诗词,引导学生理解意象、意境,感受情感表达。

4.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详细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与诗词有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词、作者、背景简介。

2. 列出诗词中的意象、意境。

3. 强调诗词的艺术特色。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雨霖铃》中的意象,并描述其意境。

(2)比较《锦瑟》和《虞美人》的艺术特色,谈谈你的理解。

(3)结合所学,创作一首五言或七言绝句。

2. 答案:(1)意象:寒蝉、长亭、骤雨等;意境:离别之情,凄美、哀怨。

(2)答案开放,合理即可。

(3)答案开放,符合格律、意境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重点、难点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优秀诗词作品,提高文学素养;组织诗词鉴赏活动,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词中的意象、意境的理解;2. 艺术特色的把握;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4. 作业设计中的创作练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故都的秋》和《囚绿记》。

具体内容包括:1.《故都的秋》:品味故都的秋色,感受作者对故都的眷恋之情。

章节内容:第13节,描绘故都的秋色;第46节,表达作者对故都的眷恋。

2.《囚绿记》:通过对比手法,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章节内容:第13节,描述绿色的魅力;第46节,揭示人类对自然的束缚。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感受故都的秋色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句。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对比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重点:品味故都的秋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秋天的感受,引入课文学习。

2. 课文学习:(1)学习《故都的秋》: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讲解关键语句,分析作者情感。

(2)学习《囚绿记》: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手法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

3.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精彩语句,进行文学鉴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对比手法,描绘家乡的四季之美。

5. 小组讨论:讨论故都的秋色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故都的秋》故都秋色:清、静、悲、凉作者情感:眷恋、思念2. 《囚绿记》人与自然:束缚、渴望、矛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对比手法,写一篇描绘家乡四季之美的短文。

2. 答案示例: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夏天:骄阳似火,绿树成荫;秋天:金黄满地,硕果累累;冬天:白雪皑皑,冰天雪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故都的秋色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对比手法的运用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关于秋天的文章和诗歌,提高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构想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构想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构想【内容简介】本单元学习宋词。

选取四位作家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都是宋词创作中有代表性的词作。

柳永、李清照是婉约派的典范;苏轼、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

柳永词以纤细婉约为主要风格,“景中见情,缘情设景”,词律谐婉,拓宽了宋词的艺术空间;苏轼词具有高度的个性化,具有豪迈奔放、旷达洒脱、疏朗刚健的独特风格,具有“无事不可入”的特点;辛弃疾词“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壮词中始终洋溢着一派爱国激情,大量用典构成“博喻”,形成了豪放洒脱的风格;李清照词是我国文学史上才学卓越的女作家清新委婉,感情真挚,寓情于景,层层渲染。

【学法指导】词的学习重在诵读和理解。

诵读的关键在节奏和情感的领悟和把握,要读而能背;理解的关键在于能够联系词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去了解作者的内心,知人论世,将作品放在生活、社会背景下理解,找准词眼,把握基调,根据意象,领会意境。

难点在于利用想象和联想,补充词意的空白,把握词中的艺术境界。

【教法指导】古人云:诗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是一个有效手段,本单元教学要建立在熟能生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读的作用;然后紧扣一些要点和关键,教会学生学会抓重点,抓关键,从关键性的语句和章法入手,引导学生学会赏析,学会理解。

扣住景物特点和情感表达的关键词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想象,去理解,使学生学会一些鉴赏的基本方法。

【词的有关知识】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词,是诗歌的一种。

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

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与燕乐的盛行有关(一说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

另有诗余、乐府、琴趣、乐章等别称。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倚声填词”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写作学案发现幸福学习纵向展开议论【题目展示】(教材75页写作练习一)有这样一个寓言。

在地狱中,众鬼魂围着大桌子吃饭,他们手上都拿着长长的筷子,夹到了食物却无法放到自己嘴里,于是人人挨饿。

在天堂中,众天使也围着大桌子吃饭,他们手里的筷子同样是长长的,但是他们夹到食物就相互放到对方的嘴里,于是个个吃得饱,人人都开心。

这是天堂与地狱的差别,也是幸福与不幸的差别。

想一想,我们的幸福生活是这样来的吗?请以“幸福从何而来”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思路导引】这是一则寓言材料,对寓意的准确把握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我们先来看寓言的寓意:地狱中鬼魂们是各自用长筷夹食物给自己,因筷子太长而个个挨饿;天堂中的天使们同样是用长筷,但相互协作,故而个个吃得饱、人人都开心。

由此不难发现材料的寓意是:如果人人都为自己,世界就是地狱;如果人们相互协作,人间就是最幸福的天堂。

结合作文的题目和提示,这篇作文的立意也就可以确定为幸福从合作中来,幸福从关爱他人中来。

由于作文要求写成一篇议论文,因此在确定了论点之后,还要思考如何选材和如何展开论证,可以结合本单元的写作要求,采用纵向展开论证的方式,选取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展开论证。

【佳作赏析】幸福从何而来有人说:人生有不同的追求,但最终的目标只有两个字——幸福。

所以,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追求幸福。

有位作家说:幸福的频率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少。

我们常常在幸福的金马车驶过去的时候,捡起地上的金鬃毛说,原来我见过它。

还有人说,幸福是停留在花朵上的蝴蝶,你只能远远地看着,只要一靠近,它就飞了。

难道说,幸福真的那么不可捉摸吗?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捕捉过幸福的蝴蝶。

大家耳熟能详的比尔,世界第一富豪,他对幸福的含义是这样阐释的:“有生之年,我们打算将价值400多亿美元的财富全部捐献给社会。

”撇开种种不说,单单这一行动,就能看出,比尔·盖茨是真正明白关爱他人而幸福。

记得某位作家曾经说过:当我们为没有鞋子而哭泣的时候,我们却发现有人没有脚!所以,当我们能够关爱他人的时候,我们才是幸福的。

爱尔兰作家巴克莱则对幸福做了这样的阐释:幸福的生活有三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

对比以上三个条件,不管是哪一个,都在指向:我们有,我们能。

只有我们具有条件,才能做到。

而付出,就是通向幸福的最短捷径。

亚历山大大帝有一次大送礼,表示他的慷慨。

他给了甲一大笔钱,给了乙一个省份,给了丙一个高官。

他的朋友听到这件事后,对他说:“你要是一直这样做下去,会一贫如洗。

”亚历山大回答说:“我哪里会一贫如洗?我为自己留下的是一份最伟大的礼物,我所留下的是我的希望。

”留下希望,那就是幸福的源泉,只有心怀他人,关爱他人,才能获得。

关爱他人,送出的是物质,得到和传递的却是一种精神。

曾经有一个旅人,他一个人跋涉在茫茫的沙漠中,随身带的水已经喝光。

正当他快绝望的时候,他看到了一口手摇井。

旁边有一壶水和一行字:请你将水倒进摇井里,然后摇动手柄,泉水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出来。

你离开的时候,请你把水壶灌满。

这个人犹豫了,最终还是把水倒进了摇井——结果,水汩汩地流出来了!他最终按照字条上的指示把水壶灌满,心满意足地重新踏上了旅途。

这个旅人是幸福的。

他不仅收获了现实的泉水,还收获了精神的甘醴——他在心怀他人、关爱他人中收获了幸福!幸福在哪里?幸福是花朵上的蝴蝶,当你把自己变成花蜜的时候,它就出现了,而且它会一直陪伴着你。

幸福,在心怀他人、关爱他人中得到。

【我的跟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文呈现】不完满才是人生在生命的长河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追逐,努力地向前奔跑,只为了追求那梦寐以求的完美人生,岂料,不完满才是人生。

不完满的人生才是真实的人生。

每个人都在追求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的完满人生是没有的。

霍金先生的事例大家耳熟能详,一个罕见的天才,发现了黑洞,撰写了《时间简史》,在科学界获得了很高的声誉。

然而他的人生就是完满的吗?不,即使在科学界拥有很高地位,备受人们景仰,可他毕竟要过的是轮椅人生。

这就看出他的人生并不完满,然而也正是病魔对他的骚扰才更确定了霍金是人,不是神,才更加强了他人生的真实性。

所以,不完满的人生才是真实的人生。

不完满的人生利于我们创造更辉煌的未来。

人生就像一出折子戏,正是多了一份残缺不完美的伤感,才会让人们奋力去追逐。

无臂钢琴师刘伟的故事家喻户晓,他的那句“要么赶紧死,要么快乐活”的人生格言已被许多人传诵。

儿时断臂,未向困难低头,用脚代替手做一切事情;生病不能继续游泳,坚定信念,转而学琴,学校不收,便自学苦练,到如今站在舞台上为我们演绎出动听的钢琴曲,展现出自己最为光鲜的一面。

他成功了,正是因为他的人生不完满,才促使他比别人更努力,更实在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才换来了今天的辉煌。

所以不完满的人生是为了创造更辉煌的未来。

不完满的人生并不是说我们不可以追求完美。

人生是不完满的,但我们要为了我们仅有的一次生命尽量去做一些完美的事。

传说蜗牛从前是没有壳的,软绵绵的身上伸出丑陋的触须,很多动物都对它嗤之以鼻。

蜗牛爬到上帝那里去祈求赐给它一个壳。

上帝问它为何要装美丽的壳,它沉思片刻,说:“为了仅有的一次生命。

”蜗牛的行为也许看来很可笑,可我们却看出了它对生命的珍惜,看出了它为了不完满的人生努力增光添彩的决心。

所以人生是不完满的,但我们可做一些完美的事。

人生是不完满的,所以才会显得真实,才会提供创造辉煌的动力,才会使我们去努力做一些完美的事让生命流光溢彩,从而弥补我们不完满的人生。

请你诊断病因:上面的作文有多处不合理的地方,你觉得问题出在何处?请你来诊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议论主体框架没有问题,失误是分析不得要领,没有探源究底,进行纵深的思考分析。

比如,为何“不完满的人生利于我们创造更辉煌的未来”,就少了原因分析,这与对人类心理了解不足有关。

又如“不完满的人生并不是说我们不可以追求完美”,同样少了深度透析。

还有第四段蜗牛的用例不甚妥当,要回到“人”上来。

【成功升格】不完满才是人生在生命的长河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追逐,努力地向前奔跑,只为了追求那梦寐以求的完美人生,岂料,不完满才是人生。

不完满的人生才是真实的人生。

每个人都在追求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的完满人生是没有的。

霍金先生的事例大家耳熟能详,一个罕见的天才,发现了黑洞,撰写了《时间简史》,在科学界获得了很高的声誉。

然而他的人生就是完满的吗?不,即使在科学界拥有很高地位,备受人们景仰,可他毕竟要过的是轮椅人生。

这就看出他的人生并不完满,然而也正是病魔对他的骚扰才更确定了霍金是人,不是神,才更加强了他人生的真实性。

所以,不完满的人生才是真实的人生。

不完满的人生利于我们创造更辉煌的未来。

人生就是一个发现缺陷然后去填补的过程,只有在这个填补缺陷的过程中你才会得到成长,才会觉得自己的人生是有意义的。

太过完美的人生,你不觉得无趣么?过失与缺憾本就是人生的一大组成部分,只有经历过无数次的过失与缺憾,才能在风雨之后看到彩虹。

无臂钢琴师刘伟的故事家喻户晓,他的那句“要么赶紧死,要么快乐活”的人生格言已被许多人传诵。

儿时断臂,未向困难低头,用脚代替手做一切事情;生病不能继续游泳,坚定信念,转而学琴,学校不收,便自学苦练,到如今站在舞台上为我们演绎出动听的钢琴曲,展现出自己最为光鲜的一面。

他成功了,正是因为他的人生不完满,才促使他比别人更努力,更实在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才换来了今天的辉煌。

所以不完满的人生是为了创造更辉煌的未来。

不完满的人生并不是说我们不可以追求完美的事。

人的存在在于不完美,而人的追求理应是完美。

人生境界还有一个层次,那就是经过奋斗把不完满变得完满些。

只豁达而不奋斗,就成了玩世不恭,那才是彻底的失败者。

人生是不完满的,苍鹰与苍蝇绝非一个样。

怨天尤人是不对的。

老子说要“无为而治”,而不是说“无为而掷”,更没有说无所作为睡大觉,所以不完美绝非自暴自弃、无所事事的弱价值取向。

我们应有“焚膏油”“恒兀兀”的治学态度,正所谓“衣带渐宽终不悔”,深得此间真味。

传说蜗牛从前是没有壳的,软绵绵的身上伸出丑陋的触须,很多动物都对它嗤之以鼻。

蜗牛爬到上帝那里去祈求赐给它一个壳。

上帝问它为何要装美丽的壳,它沉思片刻,说:“为了仅有的一次生命。

”蜗牛的行为也许看来很可笑,可对人的启迪是重要的,一是对生命要珍惜,二是要具有为了不完满的人生努力增光添彩的决心。

人生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可做一些完美的事。

人生是不完满的,所以才会显得真实,才会提供创造辉煌的动力,才会使我们去努力做一些完美的事让生命流光溢彩,从而弥补我们不完满的人生。

[名师点津]升格后的作文内容丰富,论证严谨,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调整:①思想流动由线性或平面,走向立体,思想张力在扩大。

第二个分论点,从求全与弥补角度进行了分析,第三个分论点,从“把不完满变得完满”角度进行补足式论证。

②例证更丰富,论述更有力量。

议论不等于材料加观点,要进行分析。

修改后的作文在纵向展开议论的基础上,对例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大大增添了行文的张力。

【名师指点】纵向展开议论指的是在议论文中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按照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层层深入地对中心论点加以论述的一种论证思路。

这种思路体现在议论文结构方式上称为层进式结构,即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顺序进行论证。

纵向展开议论即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

纵向展开议论不同于并列式与总分式论证结构,它不但体现作者思维的清晰性,更能反映作者思维的深刻性。

合理安排纵向展开议论,对培养我们逐层深入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意义极大。

安排纵向展开议论,除教材中讲到的方法外,还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论述的范围要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在围绕中心论点分层展开论述时,层与层之间所论述的范围可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从而构成递进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