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预警系统创建思考
福州植物园安防监控系统建设思考

福州植物园安防监控系统建设思考Abstract:With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the safety of scenic spot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The security monitoring system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scenic spots,and its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cenic spots.For the Fuzhou Botanical Garden (Fuzhou National Forest Park),the construction of security monitoring system should not only meet the demand of safety management of the scenic spots and forest fire prevention,but also meet the nee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wisdom scenic area.Key words:botanical garden;security monitoring system;construction福州植物园(又名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以下简称植物园)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北郊,直属于福建省林业厅,是集植物引种驯化、生态保护、科研科普、森林旅游于一体的生态景区。
森林防火一直是福州植物园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它关系着园区森林安全、环境保护、生态旅游以及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
2008年10月福州植物园经费由原来的差额拨补改制为财政核拨并正式对1/ 14外免费开放,吸引大量市民游客来园游玩,客流数量逐年增长,截止至2017年底,公园年入园人数突破五百万人次。
旅游地生态安全预警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以开封市为例

地环境影响评价和 可持续发展研究 中的还 不是 多见 , 国内相 ‘ 时 ,各指 标之间又相互独立 ,相关性 小 。可行性和 可操作性
收稿 日期:2 0- 3 0 060-3 - 基金项 目:河南省教育厅 自然基金 ( 编号 : o 4 o o 4 和 河南大学校 内基金 (2 o 6 l4 ) 编号 : 4 B w l) o Y R o 9 联合资助 。 作者简介 :曹新 向 ( 98一) 17 ,男,硕 士,主要 从事旅 游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研究 。
环 境 压 力预 警子 系统 、旅 游地 生 态环 境 质 量 预 警 子 系统 、旅 游 地 生 态 保护 与 整 治 能 力预 警 子 系统 等构 成 的旅 游 地 生 态 安 全
复合预警 系统 ,并借 鉴生态环境 能 力建设的临界调控思 想,采 用模 糊综合评判方 法,对开封市旅游生态安 全预 警进 行 了初 步地评价。研 究表明 :开封 市旅游 生态环境 总体是 比较安全的 ,处于一级预警状态 ,但旅 游地 生态保护 与整治能力预 警值
全预 警已经应 用到流域 、 区域农业 、 水环境 、 森林资源 、绿
洲等 方面 , 欧美国家许 多学者分别 从不 同侧面对生态预警进 行了研 究 。 0 2 世纪 9 年代初,我国就开始 了环境预警 方 0
全的总体状况, 能够为生态安全预警和决策提供不可缺少的
信 息 。全面性 和独立性原则 ,即指标 具有较强 的综 合性 ,能
研究 , 它是 防止区域 生态系统 向无序化 发展和进行系统调控 的重要途径之一 , 对提高 区域生态风险意识和能 力 、 促进可 持续发展 、 改善 区域 生态环境 有重 大意 义[2。 1| 目前 , - 生态安
2 旅游地生态安全预警评价指标体 系
旅游生态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种产业 , 同时也是一种地理 现象。旅游 的一 个显 著特点 是
要离 开居住 或工 作的地 方 , 短暂地 到一 个 目的地进行 活动 ,
同时 , 旅游 目的地 要提 供各 种旅游 接待 设施 以满足 其需要 。 旅 游者从居住地 经过 旅游通道到达旅 游 目的地参观 、 游览再 回到居住地 的这个 过程 是旅 游 的本 质 属性E 。旅 游生 态学 3 J
的预警 系统 等・ 。在 我 国 , 游 生态 学发 展缓 慢 。近 年来 , 旅
研究 主要 涉及旅 游环 境影 响 、 游容量 、 游 目的地的生 态 旅 旅
旅游生态学最早 可追溯到 2 世纪 6 年代 。在世界旅游 0 0 业较 为发达的 国家 , 由于旅游业 的繁 荣而最先 给旅游 区带来
摘要 分析旅 游生 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 探讨旅 游生 态学的研 究对 象和研 究 内容 : 关键词 旅 游生 态学; 成过程 ; 究内容 形 研 中图分类 号 F 9 文献标 识码 A 50 文章编号 01— 6l O8O 一 06 ~ 2 57 61( o)l 020 0 2
Bre ayi fT u im oo y ifAn lsso o rs Ec lg
突” 一视角。7 、0年代 , 术界在充 分认识 到“ 这 08 学 冲突” 可能 性的 同时 , 出 了一 种 倡导 旅 游与 环 境相 得 益 彰 、 利 “ 提 互 共 生” 的新 观点 , 努力探索 符合“ 共生” 思想 的“ 整合 性” 协调 或“ 性” 的旅游 开发 途径 _ 。在 这股 学术 力量 的 推动 下 , 游 与 l J 旅
管 理 、 游 区的生态 负荷 及其 阈值 分析 、 生 态足迹模 型 旅 旅游
等 内容 _ 。在以往的研究 中 , 2 虽然 国内外学者 的研究取 得 了
游客安全预警系统

游客安全预警系统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游,探索未知的风景和文化。
然而,在游客数量剧增的同时,游客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保障游客的安全,我们急需引入一种先进的游客安全预警系统。
一、背景由于旅游目的地的多样性和游客的个体差异,传统的安全措施已经不足以应对各种潜在危险。
因此,我们需要一套游客安全预警系统,通过科技手段和信息共享,提前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二、系统构建1. 数据收集与分析游客安全预警系统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全面而准确的数据收集平台。
该平台可以通过各种传感器(如摄像头、传感器设备等)和合作伙伴(如酒店、旅行社等)来获取大量关于游客、目的地和环境的信息。
在数据收集的基础上,系统还需要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
通过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游客的行为、目的地的安全情况、环境的变化等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从而识别出潜在的安全风险。
2. 预警机制游客安全预警系统需要建立一套高效的预警机制。
一旦系统监测到某个目的地存在安全风险,或者某个游客的行为异常,系统会立即发出预警信号,并通过多种渠道通知相关人员,以便采取及时的措施。
预警机制可以通过短信、电话、移动应用程序等多种方式进行传达,确保相关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预警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3. 信息共享平台游客安全预警系统还需要建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以方便各个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
该平台可以汇集来自各个旅游目的地、酒店、旅行社等的信息,并将其整合为实时的安全预警情报。
通过共享平台,不同的部门可以及时了解到整个旅游业的安全情况,从而能够更好地协同合作,提高整体的安全防护能力。
三、优势与价值1. 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游客安全预警系统的建立可以有效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安全防范能力。
通过准确的数据分析和实时的预警机制,可以快速识别并应对各种潜在的安全风险,确保游客的人身安全。
2. 提升游客满意度游客安全是旅游目的地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冬季旅游安全预警系统建设

冬季旅游安全预警系统建设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人们对冬季旅游的热情高涨,冬季旅游安全问题也日益引起广泛关注。
为了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和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冬季旅游安全预警系统的建设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冬季旅游安全预警系统的建设以及其重要性。
1. 冬季旅游安全的挑战冬季旅游安全面临许多挑战,如天气恶劣、道路结冰、滑雪雪道情况、雪崩风险等。
这些因素使得冬季旅游活动变得更加危险。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安全预警系统。
2. 冬季旅游安全预警系统的建设目标冬季旅游安全预警系统的建设目标是及时预警,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提供旅游信息,以及协助应急救援。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目标的重要性。
2.1 及时预警冬季旅游活动的安全与否常常依赖于即时的天气预警信息。
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如大风、降雪等,游客可能会面临极高的安全风险。
建立及时的天气预警系统可以帮助游客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并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
2.2 保障游客人身安全冬季旅游活动包括滑雪、冰雪探险等,这些活动本身具有一定的风险。
为了保障旅游者的人身安全,建立一个安全预警系统非常必要。
该系统可以提供相关安全知识和技巧,帮助游客避免事故发生,并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及时的救援。
2.3 提供旅游信息冬季旅游安全预警系统不仅应关注安全问题,还应提供旅游信息。
这包括关于景点状况、交通状况、住宿条件等信息。
通过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游客可以更好地安排行程,提高旅游质量。
2.4 协助应急救援在冬季旅游活动中,紧急情况可能随时发生,如滑雪事故、山区迷路等。
建立一个冬季旅游安全预警系统可以及时向救援部门发出求助信号,缩短救援时间,并最大限度地保护游客的安全。
3. 冬季旅游安全预警系统建设的关键要素为了建立一个全面有效的冬季旅游安全预警系统,以下几个要素应得到重视。
3.1 政府支持政府应认识到冬季旅游安全的重要性,并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技术支持。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旅游从业者的培训和监管,以确保冬季旅游活动的安全。
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系统的构建及其分析

旅游环 境承载 力预警 系统 的构建及其分析
曾 琳
(。 1 秦皇 岛广播 电视 大学,河北 秦皇岛 060 ) 600
摘 要 :从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系统的涵义和功 能出发,对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系统的主要 组成部分—— 预警 指标模块 、权重模块 、旅游者人数预测模块和警界区间模块进行 了系统分析,探讨了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系统 的运作流程 ,并提 出了建立和完善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系统的配套措施 。 关键词 :旅游环境承载力 :预警系统:可 持续 发展 中图分类号:F 9 . 5 03 文献 标识码 :A
随着社会 、经济 的不断发 展 , 国旅游业 呈现 我 出空 前的生机 。 但旅 游者人 数 的快速增 长及旅游活
环境承 载力预警系统 的运行模 式。
动时空分布的不均衡性, 使旅游环境 问题越来越严
重 。特 别是在每年 的春节 、五一 、十 一等黄金周形 成 的旅游 大潮 中,许 多旅游 地 ( 或景区 、景点 )的 旅游环境 超负荷承 载 , 导致其 资源和 生态 系统遭 到
从旅游 环境承载力 预警系统 的涵义可知 , 旅游
( 如环境 美学价值 损坏 、生态 系统 的破坏 、环境污 染 、舒 适度减弱等 )的前提 下 ,一定 时期 内该旅游
地所 能承 受的最大 旅游者人 数 川。 开展旅 游环境 而
环境承载力预 警系统 同时具有评价 、 监测 和预警功 能 ,是对 旅游地 的旅游 发展现状 与趋势 实施监测 、 诊 断和预控 的一种手段 ,目的在于 维持旅 游环境承 载力各要 素之间 的动态 平衡 , 使之 既满 足旅游者 的 旅 游需求 ,又不对旅 游环境造成破 坏 ,防止和矫 正 旅游地 的不 良趋势和危 机状态 , 保证旅游 地 的环 境 系统处于 可靠 的功 能状 态和 良性 运转之 中, 最终 实 现 旅游地 的可持续 发展 。
长白山景区旅游安全风险评价与预警

价与预警2023-11-07•引言•旅游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自然因素风险评价•人为因素风险评价•安全预警系统建设目•安全风险管理对策与建议•结论与展望录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长白山景区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和吸引力。
然而,由于其复杂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旅游安全问题一直较为突出。
为了保障游客的安全,提高景区的安全性,开展旅游安全风险评价与预警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将围绕长白山景区的旅游安全风险进行评价,识别潜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因素。
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建立旅游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并确定各风险因素的风险等级。
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因素,提出相应的预警措施和建议,为景区管理者和游客提供参考。
02旅游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通过分析长白山景区过去发生的安全事故数据,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因素。
风险识别方法历史数据法邀请旅游安全领域的专家对长白山景区的地形、气候、设施等进行实地考察,找出潜在的安全风险。
专家调查法通过收集游客对长白山景区的评价和反馈,了解游客对景区安全状况的感受和意见,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
游客反馈法明确评估对象,确定评估目标和评估范围。
确定评估目标通过历史数据分析、专家调查、游客反馈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
收集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运用适当的评估方法对安全风险进行评估。
风险评估将评估结果以图表、报告等形式输出,为预警和管理提供参考。
结果输出风险评估流程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事故发生概率较高,对游客和景区有一定影响。
事故发生概率很高,对游客和景区影响较大。
03风险等级划分02 01事故发生概率较低,对游客和景区影响较小。
03自然因素风险评价长白山景区位于高寒地带,暴风雪天气可能导致游客失温、迷路、遇险等情况。
暴风雪夏季长白山景区雷电活动频繁,游客应避免在开阔地带、高地等易受雷电袭击的地方逗留。
雷电大雾天气可能导致能见度降低,给游客的出行带来安全隐患。
大雾天气风险山体滑坡长白山景区的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在强降雨等极端天气条件下可能发生。
基于GIS技术的旅游景区生态预警系统研究

S u y o oo i a r y Wa n n y t m f To rs S o s d o S t d f Ec l g c l Ea l r i g S s e o u im p t Ba e n GI
HU u x a g F ・ in
(ot ae c o lfC a g h c l okc l g , u a h n s a 4 0 0 ) Sfw r h o o h n s as i w r ol e H n nC a g h , 1 0 4 s oa e
略天 气状态 而导 致的游客 滞留 、 示牌不 明确 而导致的游 客迷 指 路 、 品中毒事件 、 活垃 圾成堆 、 食 生 突发火灾也 时有发生 , 建 立景 区生 态预警系统成为提升旅游 品质 的重要手段 。
预警分析 [ (08 , 1 20 )这些成果基本上还是处于定性分析阶段, o l
软件 2 1 年第 3 卷 第 1 01 2 2期
S f ae ot r w
国际 I T传媒 品牌
基于GS I技术 的旅游景 区生态预警 系统研 究冰
胡伏 湘
( 沙 民政学 院软 件学 院 , 湖 南 长 沙 40 0 ) 长 104
摘
要 : G S 生 态学理 论为依据 , 以 I和 对旅游 景 区生 态预警系统做 了需求分析 , 规划 了景 区预警 系统的体系结构 , 运用 G S技 I
[ b ta t T kn I n eeoo i lh oya eb s ,h rt a d ed madaa s e o r t lt clg A src ] a igG Sa dt clgc e r st ai tew i r s h at h s e h maet e n n l it t ui o e ooy h y s o h t s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旅游预警系统创建思考
研究方法
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运筹学家A.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
它是一种将决策者对复杂系统的决策思维过程模型化、数量化的过程。
[11](P45-47,50)用AHP 分析问题大体要经过以下五个步骤:(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检验。
聚类分析指将物理或抽象对象的集合分组成为由类似的对象组成的多个类的分析过程。
它是一种重要的人类行为,聚类是将数据分类到不同的类或者簇这样的一个过程,所以同一个簇中的对象有很大的相似性,而不同簇间的对象有很大的相异性。
从统计学的观点看,聚类分析是通过数据建模简化数据的一种方法。
结果与分析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的筛选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遵循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找出影响研究对象的各个方面的因子,做到全面、客观和规范,再以重点论的思维为指导,从所有相关因素中选择那些起关键作用的因子。
系统分层原则生态旅游环境系统是一个多层复杂的综合系统。
故反映研究对象的因子必然涉及各个领域,数据类型复杂多样,对系统目标的贡献率也存在差异。
因此,构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以系统分层的概念模型来组织相关因子,使各个因子同级之间的分类关系以及上下级之间的从属关系更加明了。
因地制宜原则生态旅游环境系统类型多样,一
般包括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海滨湿地、湖泊风景区、河流风景区、草原等。
不同地域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影响因子必然存在很大的差异。
因此,必须针对具体研究区域选择能反映本地特色的指标。
对于湖泊和溪流旅游区,应选择能反映水域特色的指标,比如水资源丰度、游船承载力和竹筏承载力,如果人工修建水坝则水资源丰度影响很小甚至可以忽略。
定性与定量原则影响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涉及自然、社会、经济等许多领域,对于社会影响因素的反映仅仅需要定性描述,而大部分经济影响因素可以数量化。
所以选取指标时应视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定性描述或定量表达,对于难以量化的重要指标可以采取定性描述,并非定量指标总比定性指标好。
简单实用原则一方面,选择指标应尽量简单化,不是越多越好。
应选择相关性好、能客观明了地反映某地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各个指标应相互独立,对于相似指标应作必要的取舍,避免可替代、包含或互相换算得来。
另一方面,筛选指标应以实用为原则,对于难以获取数据的指标则需慎重选择,可以替换成易于收集数据、便于比较、易于量化的指标。
本文借鉴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12](P452—464),[13](P53)构建水体生态旅游景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详见表1)。
该模型所提出的评价对象的压力—状态—响应指标与参照标准相对比的模式受到了很多学者的推崇。
随着旅游的迅速发展,旅游活动过程中对旅游环境施加了各种压力,比如快速增长的游人造成的人口压力和交通压力,过度开发旅游资源、随意丢弃垃圾对环境造成的压力,这些属于压力指标。
旅游活动结束后旅游地的社会、经济、环境状态可作为状态指标。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采取的各种响应措施意在缓解旅游带来的各种压力并消除各种负面影响,这些响应措施则属于响应指标。
为此,提出水体生态旅游景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PSR评价模型。
根据泰宁风景名胜区实地情况,考虑2008年4月人工修建风洞蓄水大坝的竣工使金湖的水资源瓶颈消除了,因而水资源丰度对该地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影响权重就比较低。
结合专家咨询意见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并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R。
2.筛选主要评价指标对于主要评价指标的筛选,通过SPSS软件对上述判断矩阵R进行层次聚类。
当λ=25时,指标聚为两类,第一类13个指标E1、E3、E8、E9、E10、E11、E12、E17、E18、E21、E22、E23、E24的权重累计贡献率仅为32.3%,第二类14个指标E2、E4、E5、E6、E7、E13、E14、E15、E16、E19、E20、E25、E26、E27的权重累计贡献率达67.7%。
根据简单实用的指标入选原则,舍去第一类指标,选取第二类起关键作用的指标作为评价泰宁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依据。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数据的多元、异构和波动性决定了评价标准的多样性和相对性。
本文根据泰宁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实际需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行政法规制定的标准以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原则制定标准阈值,并将其作为判断泰宁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各项评价指标是否超载的基准。
2.各项指标的标准阈值泰宁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系统由各项评价指标的标准阈值、预警信号等构成(见表2)。
借鉴气象
灾害预警信号[14]的分级办法并加以修改,将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信号级别划分为5级,依次用绿、蓝、黄、橙、红等颜色表示。
压力指数:交通承载力、床位接待能力、游船承载力、竹筏承载力等指标为相应的实际接待量与其最大承纳量之比。
游客增长率为当年较之上年接待游客数的增加量与上年游客数之比。
状态指数:噪声污染指标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5]中的0类标准确定。
水体水质达标率和水体综合污染指数主要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16]确定,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应根据应实现的水域功能类别选取相应类别标准,进行单因子评价,评价结果应说明水质达标情况,超标的应说明超标项目和超标倍数。
泰宁金湖水域功能为观光旅游、水产养殖区等,故应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16]中的第Ⅲ类水质标准。
上清溪水域功能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16]中Ⅲ类水域功能特征,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汤等,因此执行Ⅲ类水质标准。
大气污染指数(API)是一种反映和评价空气质量的方法,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的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数值形式、并分级表征空气质量状况与空气污染的程度。
大气污染指标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17]确定。
游客及居民对景区拥挤度和满意度的评价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问获取数据。
响应指数:废物废水处理率反映生态旅游地环卫部门对旅游活动产生的固体废物和污水的处理能力,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18]确定。
环保投资率是指当年生态旅游地环境保护投资占当年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
据报道:既要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又要不使环境状况遭到破坏,我国环保投资应占GDP 的 1.5%~2.0%为宜。
[19](P33)居民/游客的环保意识主要体现在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