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半年《初中化学》教师资格面试试讲精选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汇总-逐字稿及说课稿及教案(共10篇)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汇总-逐字稿及说课稿及教案(共10篇)

一、《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今天的 1 号考生,我试讲的题目是《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下面我开始我的试讲。

教师:上课!同学们好!环节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二氧化碳的性质,大家知道二氧化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吗?A 同学说,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和碳水化合物;B 同学说,蔬菜大棚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来提高产量;对,干冰、可乐中用到二氧化碳。

大家平时都很注意观察生活,积累了不少知识。

那同学们还记得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时多少吗?举手最快的这位同学,你来回答。

这位同学说,正常情况下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为0.03%。

非常棒,这位同学对我们学过的知识掌握的很扎实。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二氧化碳含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这么小,是不是就无关紧要啊?(不是)二氧化碳当然不是无关紧要的,二氧化碳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对我们的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

下面我们就通过一则短片来了解一下。

短片已经看完了,请哪位同学来为大家总结一下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对人体健康都有什么影响?靠窗户的这位同学,你来总结一下。

这位同学说,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大,会打哈欠、犯困,继而会感到气闷、心悸,当浓度达到4%左右时,会气闷、头痛、眩晕,继续增大时,会使人神志不清、呼吸停止,以致死亡。

这位同学总结得非常好,老师在屏幕上用表格给大家列出了不同浓度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当我们处于二氧化碳含量大于1%的环境时,会感到气闷、头昏、心悸;当处于含量在4%-5%间的环境时,人们会感到气闷、头痛、眩晕;当含量大于6%以上时,会使人神志不清,严重时甚至会使人神志不清、呼吸停止、死亡。

(二)应用1.菜窖村民死亡事例教师:下面我们一起看则新闻。

新闻播放结束,新闻中的村民进入菜窖后为何会死亡呢?这位同学你来回答一下,这位同学认识,由于储存食物的呼吸作用,菜窖中空气含氧量减小,二氧化碳含量较大。

初三化学教师面试试讲

初三化学教师面试试讲

初三化学教师面试试讲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一个初三化学的重要概念——化学反应的类型。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变化,这些变化伴随着能量的转换,如放热或吸热。

化学反应的类型主要有四种: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1. 合成反应:也称为化合反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过程。

例如,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2H_2 + O_2 \rightarrow 2H_2O\]。

2. 分解反应:与合成反应相反,分解反应是指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例如,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2H_2O \rightarrow 2H_2 + O_2\]。

3. 置换反应:这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

例如,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Zn +H_2SO_4 \rightarrow ZnSO_4 + H_2\]。

4. 复分解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例如,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Na_2CO_3 + 2HCl \rightarrow 2NaCl + H_2O + CO_2\]。

了解这些基本反应类型对于我们学习化学非常重要。

它们不仅帮助我们理解物质如何变化,还能指导我们在实验室中进行化学反应的预测和控制。

在实际应用中,这些反应类型有着广泛的用途。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来合成所需的化合物;在环境保护中,我们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来处理废水和废气,减少污染。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通过今天的学习,对化学反应的类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希望大家能够在实验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不断探索化学的奥秘。

谢谢大家!。

教资面试试讲教案初中化学

教资面试试讲教案初中化学

教资面试试讲教案初中化学
教学内容:初中化学,氧气和氢气的制备
教学目标:
1. 知道氧气和氢气的制备方法及实验原理;
2. 能够进行氧气和氢气的制备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3. 理解氧气和氢气的性质及应用。

教学准备:
1. 氧气和氢气的制备实验装置及化学药品:氢氧化钠、氯化亚铁等;
2. 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3. 手册和实验记录表。

教学步骤:
一、引入
1. 讲述氧气和氢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引入今天的实验内容;
2. 提出学生关于氧气和氢气制备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验操作
1. 分组进行氢气的制备实验:在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瓶中加入锌粉,并用氢气收集装置收集氢气;
2. 分组进行氧气的制备实验:在含氯化亚铁的烧瓶中加热多角瓶,用氧气收集装置收集氧气;
3.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三、实验讨论
1. 让学生总结氢气和氧气制备的实验方法及观察到的现象;
2. 引导学生讨论氢气和氧气的性质及区别。

四、实验应用
1. 展示氢气和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让学生思考氢气和氧气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课堂检测
1. 布置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2. 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讨论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能够亲自操作氧气和氢气的制备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深入理解氧气和氢气的性质及应用。

同时,通过思辨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思维,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019上半年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及答案【网友版】

2019上半年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及答案【网友版】

2019上半年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及答案【网友版】【导语】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陆续发布中,无忧考网在考后整理了很多网友提供的2019上半年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及答案【网友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一、考题回顾【多版本】1.浓硫酸的腐蚀性与稀释2.饱和溶液3.易燃物和可燃物的安全使用4.微量元素和人体健康5.燃烧的条件6.多种多样的物质及其组成7.氮气知识点8.认识氧气的性质二、考题解析【例如:认识氧气的性质】【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假如你去攀登喜马拉雅山,你将准备哪些必用品?为什么?【学生回答】①厚衣服。

因为高海拔地区冷,要做好保暖。

②登山绳、防滑鞋。

因为可能会遇到峭壁等,还要防止在雪地上摔跤。

③氧气。

因为山顶空气稀薄,需要携带氧气供给呼吸。

【教师引导】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已经知道氧气是一种能够供给呼吸的气体,那么氧气还有没有其他的化学性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

环节二:新课教学1.木炭与氧气的反应【教师实验】将木炭在空气中点燃,再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请学生对比实验现象有何不同,解释原因?【学生回答】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

说明氧气是一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

【教师实验】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学生回答】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

【教师讲授】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木炭和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

2.蜡烛与氧气的反应【教师实验】将蜡烛固定在燃烧匙内,在空气中点燃。

将燃着的蜡烛由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稍候,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震荡。

观察实验现象,判断产物。

(小组探讨产物是什么,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回答】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更加剧烈,集气瓶内壁有水珠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

澄清石灰石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3.铁丝的燃烧【教师引导】非金属木炭、硫磺都可以与氧气发生反应,那么金属是否也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播放视频】铁丝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的对比燃烧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初中化学试讲稿精品汇编(逐字逐句,适用于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面试)

初中化学试讲稿精品汇编(逐字逐句,适用于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面试)

初中化学试讲稿精品汇编目录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试讲稿 (1)初中化学《制取氧气》试讲稿 (4)初中化学《单质和化合物》试讲稿 (7)初中化学《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试讲稿 (10)初中化学《如何从大豆中提取油脂》试讲稿 (13)初中化学《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试讲稿 (16)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试讲稿 (19)初中化学理论课试讲模板(一) (22)初中化学实验课试讲模板(二) (25)初中化学理论实验融合课试讲模板(三) (27)初中化学试讲模板(四) (29)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试讲稿 (32)初中化学《铁的锈蚀》试讲稿 (39)初中化学《燃烧和灭火》试讲稿 (42)初中化学《溶解度》试讲稿 (51)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试讲稿 (55)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试讲稿 (61)初中化学《原子的构成》试讲稿 (64)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试讲稿一.问好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下午好,我是本场的1号考生,我今天试讲的题目是《燃烧与灭火》,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二.导入上课,同学们好,请坐,最近有一部非常火的电影,大家都看了吗?(看了)看来大部分同学都看过了,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里面的一个小片段,(电影播放完了)这是消防员救火的一个片段,有哪些同学说一下消防员都用到了什么救火方法,最后一排举手最快的同学来说一下,好的,这位同学说用到了水、石头、灭火器,很好,看来看得很仔细,其实火对人类来说是两面性的,一方面人类离不开火,另一方面有的时候火也会危及人类的生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节课就和火有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燃烧与灭火》这一节课的学习。

三.新授下面老师带领大家来做一个小实验,这是一杯盛满热水的烧杯,在烧杯上面放置了一块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水的白磷,下面就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我们发现白磷燃烧了,那大家想一想为什么白磷燃烧了红磷没有燃烧?好,请最后一排举手最快的同学来回答一下,这位同学说是因为白磷很容易燃烧,而且燃点很低,回答的很准确,请坐。

2019上半年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精选)

2019上半年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精选)

2019上半年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精选)本次教资面试试题来源于学员回忆,与真实试题存在偏差,仅供参考。

初中化学《过滤》一、考题回顾题目来源:5月19日浙江省温州市面试考题试讲题目1.题目:过滤2.内容:实验4-2 取一张圆形滤纸,如图4-15所示折好并放入漏斗,使之紧贴漏斗壁,并使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口,用少量水润湿滤纸并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不要有气泡。

如图4-16所示,架好漏斗,使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以使滤液沿烧杯壁流下。

取实验4-1中处理过的一杯液体,沿玻璃棒慢慢向漏斗中倾倒,注意液面始终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比较未经处理的天然水和做了不同程度处理的水,它们的清澈程度有什么差别?讨论1.上面的过滤实验中,有几个操作关键点?2.你可以利用什么物品代替实验室中的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3.基本要求:(1)试讲时间10分钟。

(2)教学过程中要有师生互动、课堂提问。

(3)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板书设计。

(4)试讲中涉及到的实验及其他教学用具用语言进行情景模拟即可。

答辩题目1.除了过滤外,常见的净化水的方法有哪些,其中哪种方法的净化程度比较高?2.过滤操作中,涉及到化学仪器有哪些?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教师呈现一杯从学校池塘里取出的水,请学生观察。

【提出问题】这杯水显然是不干净的,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净化它?【学生回答】可以用上节课讲过的明矾吸附净水。

【提出问题】用明矾吸附后的大颗粒物如何除去呢?【学生回答】过滤。

【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过滤的操作步骤及有哪些注意事项。

(二)探究新知【教师演示】取出一张圆形滤纸,将滤纸的折法演示给学生,并呈现出具体操作图示。

【学生操作】学生分小组按照教师演示的操作方法进行操作。

【教师演示】将折好的滤纸放入漏斗,使之紧贴漏斗壁。

用少量水润湿滤纸并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不要有气泡。

【教师讲解】强调将滤纸放入漏斗时,要使滤纸紧贴漏斗壁,并使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口。

2019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化学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9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化学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化学面试真题(第一批)初中化学《气体的收集方式》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复习导入【教师提问】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制取氧气,氧气在收集的时候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学生回答】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

【教师总结】对于其他的气体又该如何来收集呢?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收集有没有规律可循呢?这节课一起来研究。

环节二:新课教学1.演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教师提问】现在请大家看投影,老师提供三种实验方法:①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②石灰石和稀盐酸的反应;③石灰石和稀硫酸的反应,同学们进行小组实验,然后仔细观察现象,分析三种方法哪个比较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为什么?组内讨论一下。

【学生回答】①选择石灰石和稀盐酸,用碳酸钠反应太快,不易控制;②选择稀硫酸,会生成硫酸钙微溶,会阻止反应继续发生。

【教师讲述】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我们常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来制取。

请同学们写出反应原理。

【学生回答】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教师演示】教师演示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

制取后请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收集。

【教师提问】从气体密度与空气的比较、是否溶于水和是否与水反应等方面比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关性质,确定制取二氧化碳应采取哪种收集装置?【学生回答】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所以不能采取排水法收集,但是二氧化碳和氧气都比空气密度大,所以同样可以采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2.气体收集方法的总结【教师提问】气体的收集装置有哪几种?【学生回答】排水装置、向上排空气和向下排空气装置。

【教师提问】选择气体收集装置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学生回答】考虑气体的密度、水溶性、是否与水反应。

【教师提问】为什么要考虑这些因素?【学生回答】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排水法适用于收集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气体。

环节三:巩固提高画出实验室常见的气体收集装置的装置图。

面试教师初中化学试讲教案

面试教师初中化学试讲教案

面试教师初中化学试讲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元素周期表
教学目标:
1.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特点;
2. 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和周期性性质;
3. 能够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预测元素的性质。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让学生观察一个化学元素周期表,并引导他们谈谈自己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

2. 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周期表的用途和作用。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周期表的排列方式、元素的命名和符号等。

2. 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周期性规律、元素的周期性性质等。

三、示范(10分钟)
1. 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元素周期表,找出元素之间的规律和周期性性质。

2. 根据示范,让学生自己尝试分析和推理元素的性质。

四、练习(15分钟)
1. 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或实验,巩固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和应用。

2. 鼓励学生讨论和分享自己对元素周期表的见解。

五、总结(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性和应用。

2.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化学知识,探索更多元素周期表的奥秘。

教学评价: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参与情况,评价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多加练习,提高化学知识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上半年《初中化学》教师资格面试试讲精选
一、考题回顾
初中化学《气体的收集方法》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复习导入
【教师提问】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制取氧气,氧气在收集的时候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学生回答】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

【教师总结】对于其他的气体又该如何来收集呢?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收集有没有规律可循呢?这节课一起来研究。

环节二:新课教学
1.演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教师提问】现在请大家看投影,老师提供三种实验方法:①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②石灰石和稀盐酸的反应;③石灰石和稀硫酸的反应,同学们进行小组实验,然后仔细观察现象,分析三种方法哪个比较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为什么?组内讨论一下。

【学生回答】①选择石灰石和稀盐酸,用碳酸钠反应太快,不易控制;②选择稀硫酸,会生成硫酸钙微溶,会阻止反应继续发生。

【教师讲述】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我们常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来制取。

请同学们写出反应原理。

【学生回答】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教师演示】教师演示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

制取后请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收集。

【教师提问】从气体密度与空气的比较、是否溶于水和是否与水反应等方面比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关性质,确定制取二氧化碳应采取哪种收集装置?
【学生回答】
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所以不能采取排水法收集,但是二氧化碳和氧气都比空气密度大,所以同样可以采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2.气体收集方法的总结
【教师提问】气体的收集装置有哪几种?
【学生回答】排水装置、向上排空气和向下排空气装置。

【教师提问】选择气体收集装置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学生回答】考虑气体的密度、水溶性、是否与水反应。

【教师提问】为什么要考虑这些因素?
【学生回答】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排水法适用于收集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气体。

环节三:巩固提高
画出实验室常见的气体收集装置的装置图。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重点知识,教师补充。

作业:请学生课后思考收集气体后如何进行检验和验满。

【答辩题目解析】
1.实验室收集氢气可以用什么方法?
【参考答案】
可以采用排水法与向上排空气法。

2.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探究中,能否选取生活中的一个素材?
【参考答案】
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就是碳酸盐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在生活中以及小学科学实验中已经知道了食醋可以溶解鸡蛋壳,因此可以选取这一素材。

一、考题回顾
初中化学《认识氧气的性质》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导入
【提出问题】假如你去攀登喜马拉雅山,你将准备哪些必用品?为什么?
【学生回答】①厚衣服。

因为高海拔地区冷,要做好保暖。

②登山绳、防滑鞋。

因为可能会遇到峭壁等,还要防止在雪地上摔跤。

③氧气。

因为山顶空气稀薄,需要携带氧气供给呼吸。

【教师引导】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已经知道氧气是一种能够供给呼吸的气体,那么氧气还有没有其他的化学性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

环节二:新课教学
1.木炭与氧气的反应
【教师实验】将木炭在空气中点燃,再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请学生对比实验现象有何不同,解释原因?
【学生回答】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

说明氧气是一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

【教师实验】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

【教师讲授】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木炭和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

2.蜡烛与氧气的反应
【教师实验】将蜡烛固定在燃烧匙内,在空气中点燃。

将燃着的蜡烛由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稍候,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震荡。

观察实验现象,判断产物。

(小组探讨产物是什么,教师巡视指导。

)
【学生回答】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更加剧烈,集气瓶内壁有水珠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

澄清石灰石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3.铁丝的燃烧
【教师引导】非金属木炭、硫磺都可以与氧气发生反应,那么金属是否也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播放视频】铁丝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的对比燃烧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铁丝在空气中加热发红但是没有燃烧。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发出耀眼的白光,并且生成黑色固体。

【教师引导】生成的黑色固体是四氧化三铁,并且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

对比前两个实验写出文字表达式。

【提出问题】为什么铁丝与氧气反应实验时,铁丝要是螺旋状的?为什么要
在瓶底放一些水?
【学生回答】螺旋状可以增大受热面积,使铁丝持续燃烧;在瓶底加少量水是为了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在瓶底导致集气瓶炸裂。

4.氧气的助燃性
【提出问题】观察以上三个实验,木炭、蜡烛、铁丝在空气和在氧气中的反应现象,推断氧气具有怎样的性质?
【学生回答】木炭、硫、铁丝在氧气中反应更加剧烈,说明氧气能够支持燃烧。

【教师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能够与很多物质发生反应。

环节三:巩固提高
【提出问题】观察对比这些实验的文字表达式,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来看,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回答】都是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并且都有氧气参与反应。

【教师讲授】我们把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在初中阶段,我们把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作业:查阅资料,了解氧气的用途有哪些。

【答辩题目解析】
1.在做铁丝燃烧的实验中,为什么要在集气瓶底加入少量水(或铺满少量沙子)。

【参考答案】
反应生成的固体物质温度较高,溅落瓶底,防止其致使集气瓶炸裂。

2.你采用了什么样的导入方式,有什么样的好处?
【参考答案】
采用了设置情境的导入方式,上课伊始给同学们创立一个假如你去喜马拉雅山必带哪些物品的情景,通过这个情境的创设,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学生对于氧气的探究欲望。

一、考题回顾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景导入
【呈现图片】教师多媒体呈现几张与水有关的图片,并请学生谈谈有关水的话题。

【学生回答】①水是生命之源;②水分布很广,但很多地方仍然缺水;③淡水资源有限,需要节约用水。

【教师提问】水这么珍贵,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环节二:探究新知
1.电解水实验
2.气体的检验
【教师提问】电极两端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演示实验】切断上述装置中的电源,用带火星的木条和燃着的木条分别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检验电解反应中产生的气体。

【提出任务】请学生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学生表述】正极端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端产生的气体能够燃烧,火焰淡蓝色。

【教师引导】思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什么?能够燃烧、火焰是淡蓝色的气体是什么?
【学生回答】分别是氧气和氢气。

【教师提问】思考上述实验中水是否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了几种新物质?
【学生回答】水通电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了两种新物质,分别是氢气和氧气。

3.水的组成
【教师提问】水通电发生反应,能够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哪两种元素组成?
【学生回答】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多媒体展示】教师多媒体展示水分子分解示意图。

【答辩题目解析】
1.电解水实验能说明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理论依据是?
【参考答案】
理论依据就是质量守恒定律。

电解水首先是化学变化,适用于质量守恒定律。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2.你通过这节课想让学生获取怎样的知识?
【参考答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电解水的实验,知道具体的实验现象,了解氢气和氧气的检验方法,知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