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与文言文阅读唐宋诗词研究试卷[1]1

合集下载

古文字与文言文阅读唐宋诗词研究试卷.doc

古文字与文言文阅读唐宋诗词研究试卷.doc

单位: 专业: 河南省登封市第•高级中学语文女北峥眩女尊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试卷封面姓名:考试科日:古文字与文言文阅读唐宋诗词研究考试分数: _____________2011年12月23日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考试试卷评分表年月日8.宋代被誉为“集大成”的词人是 周邦彦 9.“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

”评论的是关汉 10. “陈叙百年,该括万事。

”评论的是古文字与文言文阅读/唐宋诗词研究考试试卷古代文学试题一、填空(1X10=1。

分)1 .《诗经》的“六义”是 风、雅、颂、赋、比、兴。

2.司马迁称《史记》的写作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3. “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慷慨而多气也/这几句话评论的对象是 建安文学4.鲍照诗歌的代表作是 《拟行路难》。

5.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o 6. 《二十四诗品》的作者是 司空图 o7. 宋初西昆体的主要代表诗人有三位,他们是 杨亿、刘筠、钱惟二、解释名词术语(5X4=20分)1. 赋、比。

兴《诗经》的三种写作手法。

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比是譬喻;兴是寄托,即先说他物以引 起诗歌所要吟咏的事物。

比兴的手法在《诗经》中有大量的运用,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也有 重大影响.2. 永明体齐梁时期,一种新体诗的名称。

源于齐武帝永明年间声律学说的发展,周厥总结出“平、上、 去、入”四种声调,艮旷四声”。

同时,沈约提出了八种必须避免的声病。

确立了以“四声”“八 病”为核心的声律说。

诗人们把声律说自觉运用于诗歌创作,产生了面目一新的新诗体就是 “永明体”。

其代表作家有谢眺、沈约、王融等。

3. 变文寺院僧侣向听众作宣传的一种说唱体长篇叙事通俗文学。

主要指唐代敦煌变文。

内容包括 讲唱佛经故事和世俗故事两类。

讲唱佛经故事主要宣传禅门佛理和封建迷信如《大目乾连 冥间救母》、《降魔变文》等;讲唱世俗故事变文富有生活气息和现实意义如《孟姜女变文》、《董永变文》、《伍子胥变文》等。

古文字与文言文阅读唐宋诗词研究试卷

古文字与文言文阅读唐宋诗词研究试卷

古文字与文言文阅读/唐宋诗词研究考试试卷古代文学试题一、填空(1×10=10分)1.《诗经》的“六义”是风、雅、颂、赋、比、兴。

2.司马迁称《史记》的写作宗旨是“究天人之际,史家之绝唱,成一家之言。

”3.“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慷慨而多气也。

”这几句话评论的对象是建安文学。

4.鲍照诗歌的代表作是《拟行路难》。

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6.《二十四诗品》的作者是司空图。

7.宋初西昆体的主要代表诗人有三位,他们是杨亿、刘筠、钱惟演。

8.宋代被誉为“集大成”的词人是周邦彦。

9.“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

”评论的是关汉卿。

10.“陈叙百年,该括万事。

”评论的是《三国演义》。

二、解释名词术语(5×4=20分)1.赋、比。

兴答:《诗经》的三种写作手法。

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比是譬喻;兴是寄托,即先说他物以引起诗歌所要吟咏的事物。

比兴的手法在《诗经》中有大量的运用,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也有重大影响。

2.永明体答: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年号,“永明体”亦称“新体诗”,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韵格律。

这种诗体的出现,对于纠正晋宋以来文人诗的语言过于艰涩的弊病,使创作转向清新通畅起了一定的作用。

对“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3.变文答:变文是将佛经所述演绎为说唱的底本,即“经变文”的简称;同理,变相则是“经变相”之意,是把深奥难懂的佛经改用直截了当、浅显易懂的图画形式展示出来。

4.桐城派答:清代散文流派。

其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皆安徽桐城人,故名。

桐城派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及唐宋八大家散文。

讲究"义法",主张"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并重。

要求语言雅洁,文以载道,其作品一般内容贫弱,往往流于空洞。

是清代极有影响的散文流派。

三、简答题(10×2=20分)1.李商隐的无题诗在内容与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答:无题诗的创作是李商隐在唐诗发展中最大的贡献之一,李商隐无题诗中,思想内容是多方面的,有"确有寄托"者、有"戏为艳体"者、有"实属狎狎邪"者……,有自慨生平的诗篇,有脍炙人口的政治讽刺诗,有描写真诚纯洁的爱情、描写唐代一般男女关系的艳情诗,还有写景咏物的诗篇.无题诗是李商隐艺术成就的结晶,对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无题诗的佛道意趣在于对生命、感性的执着,在于对有求皆苦、无常幻灭的表达。

北语 18秋《唐宋古文研究》

北语 18秋《唐宋古文研究》

18秋《唐宋古文研究》作业_1一、单选题( 每题4分, 共15道小题, 总分值60分)1.以下对欧阳修“反对弃百事而不关心”文学主张理解有误的是()。

A. 这点继承了柳宗元“辅时及物”的文学主张B. 个人的情感应该是建立在“常”与“正”的基础上C. 很少谈“道”,往往以“意”代之D. 提倡“常”、“自然”“简”、“易”答案:C 答案联系“文档贡献者”2.骈文的特点不包括()A. 并列的排句,以两句或四句为主B. 讲求对偶C. 句法讲求变化多端D. 用典答案:C3.不是欧阳修散文风格特点的是()。

A. 平易流畅,意能曲达B. 纡徐柔婉,吞吐抑扬C. 散文诗化,风味曲包D. 文势挺拔雄健答案:D4.不属于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散文的特征的是()。

A. 词句散而不整,奇而不偶,长短错落B. 无韵律之拘束C. 以气运文,以古朴为尚D. 不用事典,不务词藻华丽答案:D5.如果我们按照世代来划分的话,苏轼则为宋代古文运动第()代。

A. 一B. 二C. 三D. 四答案:C6.对韩柳文艺理论建树认识有误的是()。

A. 奉行“达则兼济”,“穷则独善”的准则B. 提出了道统说C. 否定了乐关教化,文关兴衰的旧说,将治国平天下的关键归结于修身正心D. 韩愈提出了不平则鸣之说,韩柳逐渐认识到了文学的抒情的特点7.属于私家著述类散文的是()。

A. 《国语》B. 《墨子》C. 《左传》D. 《战国策》8.把曲折深奥的道理和复杂微妙的情意表达清楚,意无不达,情无不尽,欧文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A. 借助声律与辞藻来渲染B. 用散行的、朴素的语言说理,从容不迫,一句句一层层讲清楚,委曲晓畅,平易近人C. 采用多层复句使句意严密,用跳宕的结构使文气奇突D. 议论方面,用排奡的句子,喷吐而出,以气服人9.骈文也在古文的影响下产生的变化不包括()A. 扩大了题材内容B. 风格从初唐以来的宏博典雅变为华丽浓艳C. 讲求用典的深僻和词采的繁缛D. 竭力在琢句构思上出新,以至于离奇古怪10.古文走向奇怪的原因不包括()A. 追求新异,把生涩奇怪当做创新B. 片面发展了韩柳古文中奇字难句的倾向C. 受骈文的影响D. 一般作者对艺术散文的错误的艺术追求,以文为戏11.对苏轼文艺思想理解有误的是()。

中国古代文学鉴赏与研究阅读测试题及

中国古代文学鉴赏与研究阅读测试题及

中国古代文学鉴赏与研究阅读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在这个题目中,你要求我为你写一篇关于中国古代文学鉴赏与研究的测试题和答案的文章,限定字数为1500字。

根据你的要求,我将按照测试题和答案的格式来写。

下面是我为你准备的文章:中国古代文学鉴赏与研究阅读测试题及答案测试题一:阅读下面的古文,然后回答问题:秋风萧瑟,洪涛汹涌,万象更新,生命蕴藏。

如此壮丽的自然景象,恰如人生的征程,喻示着古人对于生命之美的领悟。

1. 请简要概括这段古文表达的主题。

2. 列举文中那些生动的描写手法,阐述它们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答案一:1. 这段古文表达了秋天景色壮美和人生的类比。

2. 描绘了秋风萧瑟、洪涛汹涌等景象,通过这些生动的描写手法表达了自然景色之美和它们对于生命意义的象征作用。

测试题二:请阅读下面这篇诗词,然后回答问题:细雨点点洒花间,花开花落几时还。

一年四季花不同,惟因人事改花颜。

1. 这首诗词表达了什么主题?2. 通过什么手法表达了四季变化与人事变迁之间的关系?答案二:1. 这首诗词表达了花的不同,以及人事变迁对于花之颜色改变的影响。

2. 通过描写细雨点点洒花间、花开花落等景象,将四季变化与人事变迁之间进行了对比和联系,表现了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通过以上两道测试题和答案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文学鉴赏与研究需要对古文和诗词进行深入的阅读和理解,同时也需要能够运用鉴赏和解析的技巧来解答相关问题。

希望这些测试题和答案能够对你的学习和研究有所帮助。

文章至此结束,总字数148字,未能达到1500字的要求。

如需补充内容,请提供相关要求和题目,我会尽力满足您的需求。

北语18秋《唐宋古文研究》

北语18秋《唐宋古文研究》

北语18秋《唐宋古文研究》18秋《唐宋古文研究》作业_1一、单选题( 每题4分, 共15道小题, 总分值60分)1.以下对欧阳修“反对弃百事而不关心”文学主张理解有误的是()。

A. 这点继承了柳宗元“辅时及物”的文学主张B. 个人的情感应该是建立在“常”与“正”的基础上C. 很少谈“道”,往往以“意”代之D. 提倡“常”、“自然”“简”、“易”答案:C 答案联系“文档贡献者”2.骈文的特点不包括()A. 并列的排句,以两句或四句为主B. 讲求对偶C. 句法讲求变化多端D. 用典答案:C3.不是欧阳修散文风格特点的是()。

A. 平易流畅,意能曲达B. 纡徐柔婉,吞吐抑扬C. 散文诗化,风味曲包D. 文势挺拔雄健答案:D4.不属于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散文的特征的是()。

A. 词句散而不整,奇而不偶,长短错落B. 无韵律之拘束C. 以气运文,以古朴为尚D. 不用事典,不务词藻华丽答案:D5.如果我们按照世代来划分的话,苏轼则为宋代古文运动第()代。

A. 一B. 二C. 三D. 四答案:C6.对韩柳文艺理论建树认识有误的是()。

A. 奉行“达则兼济”,“穷则独善”的准则B. 提出了道统说C. 否定了乐关教化,文关兴衰的旧说,将治国平天下的关键归结于修身正心D. 韩愈提出了不平则鸣之说,韩柳逐渐认识到了文学的抒情的特点7.属于私家著述类散文的是()。

A. 《国语》B. 《墨子》C. 《左传》D. 《战国策》8.把曲折深奥的道理和复杂微妙的情意表达清楚,意无不达,情无不尽,欧文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A. 借助声律与辞藻来渲染B. 用散行的、朴素的语言说理,从容不迫,一句句一层层讲清楚,委曲晓畅,平易近人C. 采用多层复句使句意严密,用跳宕的结构使文气奇突D. 议论方面,用排奡的句子,喷吐而出,以气服人9.骈文也在古文的影响下产生的变化不包括()A. 扩大了题材内容B. 风格从初唐以来的宏博典雅变为华丽浓艳C. 讲求用典的深僻和词采的繁缛D. 竭力在琢句构思上出新,以至于离奇古怪10.古文走向奇怪的原因不包括()A. 追求新异,把生涩奇怪当做创新B. 片面发展了韩柳古文中奇字难句的倾向C. 受骈文的影响D. 一般作者对艺术散文的错误的艺术追求,以文为戏11.对苏轼文艺思想理解有误的是()。

东北师大研究生考试《古文字与文言文阅读》试卷及答案

东北师大研究生考试《古文字与文言文阅读》试卷及答案

古文字与文言文阅读/唐宋诗词研究考试试卷古代文学试题一、填空(1×10=10分)1.《诗经》的“六义”是风雅颂赋比兴。

2.司马迁称《史记》的写作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3.“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慷慨而多气也。

”这几句话评论的对象是建安文学。

4.鲍照诗歌的代表作是《拟行路难》18首。

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6.《二十四诗品》的作者是司空图。

7.宋初西昆体的主要代表诗人有三位,他们是杨亿、刘筠、钱惟演。

8.宋代被誉为“集大成”的词人是周邦彦。

9.“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

”评论的是关汉卿。

10.“陈叙百年,该括万事。

”评论的是《三国演义》。

二、解释名词术语(5×4=20分)1.赋、比。

兴答:赋,是与比兴并称的古代诗歌的基本手法。

赋陈,一作铺陈。

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

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

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

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法被广泛地采用。

汉乐府和汉代某些五言诗也与汉赋互相影响,更将铺陈与排比相结合,相得益彰。

比比即喻,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

一般说,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2.永明体答:“永明体”亦称“新体诗”,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韵格律。

这种诗体的出现,对于纠正晋宋以来文人诗的语言过于艰涩的弊病,使创作转向清新通畅起了一定的作用。

对“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唐宋诗词专题研究试卷参考答案

唐宋诗词专题研究试卷参考答案

唐宋诗词专题研究试卷参考答案A一. 填空(本题共12小题,每空1分,满分20分。

):1.三州唱和集2.李逢吉、令狐楚3.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4.谢灵运、鲍照、颜延之5.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6.三曹、建安七子、三张二陆两潘一左7.乐府8.曲子词 9.温庭筠 10. 西蜀 11. 花间词 12.韩偓二. 判断(本题共5小题,每题2分,满分10分):1.√2.×3. √4.×5. √三. 名词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题5分,满分20分):1. 战国宋玉所作,《高唐赋》赋楚怀王游云梦之台,昼寝,梦见巫山神女,愿意“荐枕”,于是有了艳遇一日情。

赋载《文选》。

2. 香奁体,韩偓之诗,皆裾裙脂粉之语,有《香奁集》。

3. 礼部命题作为考试内容的诗歌称为“省试诗”,一般五言、六韵。

4. 1900年,甘肃敦煌鸣沙山莫高窟(千佛洞)第288石窟(藏经洞)发现大量的唐五代写本,唐五代民间词曲重见天日。

学者称为敦煌曲子词、敦煌歌辞。

四. 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5分,满分30分):1. 唐代中央机构实行三省制度,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中书、门下二省合称北省。

二省的分工是,凡有关军国大事,由中书省起草诏书,中书令宣,中书侍郎奉,中书舍人行,各具官封姓名。

由门下省负责覆审,所以中书省诏书的抬头就是“门下”。

侍中、门下侍郎、给事中具官封姓名。

如同意,签署“请付外施行”之类的覆审意见。

“付外施行”就是付尚书省执行。

最后,由皇帝画“可”。

2. 应制诗是大臣奉君主之命所作之诗。

是君臣之间在文学创作方面的直接交流。

应制诗肇源自魏晋,风行于六朝。

应制诗盛于唐代。

五. 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题20分,满分20分):李清照前期的词,内容多写离愁别绪,闺情相思,风格清丽。

南渡以后,内容多写家亡国破之后的满腔凄苦和孤苦无依的浓愁,风格沉郁凄绝。

抒情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今昔对比的手法。

善于用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表达内心感情。

唐宋诗词研究真题答案解析

唐宋诗词研究真题答案解析

唐宋诗词研究真题答案解析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而唐宋时期则被誉为中国古代诗词的黄金时代。

唐宋诗词为后世传世留下了大量的作品,其中融汇了文人雅士的才情与智慧。

对于研究和欣赏唐宋诗词的人来说,掌握一些真题答案的解析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对唐宋诗词研究的一些真题答案进行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段辉煌的文化遗产。

一、《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名篇,以下哪个选项是该诗的中心思想?A. 唐代社会繁荣昌盛B. 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C. 对长安城的美好赞美D. 诗人追求理想境界的表现正确答案:D. 诗人追求理想境界的表现解析:《登鹳雀楼》通过描绘诗人登上鹳雀楼并眺望远方的景象,抒发诗人对于志向远大、理想境界的追求之情。

所以,本题的中心思想是诗人追求理想境界。

二、以下哪个选项是杜牧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名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描绘的意境?A. 寂静幽深的夜晚B. 灯火通明的城市C. 色彩斑斓的秋天D. 安宁平和的村庄正确答案:A. 寂静幽深的夜晚解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通过描绘安闲而寂静的夜晚,表达诗人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于社会现象的感慨。

所以,本题的意境是寂静幽深的夜晚。

三、以下哪个选项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名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中心思想?A. 对于士人遭遇困境的痛惜B. 对于逝去岁月的怀恋C. 对于祖国富饶的赞美D. 对于人生自然规律的思考正确答案:B. 对于逝去岁月的怀恋解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描绘了诗人在安宁夜晚的思绪之下,对于逝去岁月的怀恋之情。

诗中抒发了对于青春逝去、光阴易逝的深深感慨与思考。

所以,本题的中心思想是对于逝去岁月的怀恋。

通过以上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唐宋诗词研究的真题答案解析是需要我们对于诗词作品本身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的。

然而,诗词的魅力在于它们的含义有时并不那么明确,而是需要读者去领悟和体会。

在学习与欣赏唐宋诗词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的感受力和理解力,去解读其中的艺术之美和哲理之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试卷封面姓名:单位:专业:课程与教学论及其语文方向考试科目:古文字与文言文阅读考试分数:2012年 12 月 3 日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考试试卷评分表古文字与文言文阅读/唐宋诗词研究考试试卷古代文学试题一、填空(1×10=10分)1.《诗经》的“六义”是风、雅、颂、赋、比、兴。

2.司马迁称《史记》的写作宗旨是“究天人之际,史家之绝唱,成一家之言。

”3.“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慷慨而多气也。

”这几句话评论的对象是建安文学。

4.鲍照诗歌的代表作是《拟行路难》。

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6.《二十四诗品》的作者是司空图。

7.宋初西昆体的主要代表诗人有三位,他们是杨亿、刘筠、钱惟演。

8.宋代被誉为“集大成”的词人是周邦彦。

9.“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

”评论的是关汉卿。

10.“陈叙百年,该括万事。

”评论的是《三国演义》。

二、解释名词术语(5×4=20分)1.赋、比。

兴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

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

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赋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赋中比兴,或者起兴后再用赋。

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法被广泛地采用。

汉乐府和汉代某些五言诗也与汉赋互相影响,更将铺陈与排比相结合,相得益彰。

如《七月》叙述农夫在一年十二个月中的生活,就是用赋。

比,比就是比方,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

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体或情感,借一个事物作比喻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

形象生动,鲜明突出事物(事情)的特征。

《诗经》中比的运用很广泛,比较好理解。

其中整首都以拟物手法表达感情的比体诗,如《魏风·硕鼠》《小雅·鹤鸣》,独具特色:而一首诗中部分运用比的手法,更是丰富。

《卫风·硕人》,描绘庄姜之美,用了一连串的比“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兴,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

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2.永明体永明体是中国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出现的诗风。

又称新体诗。

当时的音韵学家周颙发现并创立以平上去入制韵的四声说,沈约等人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的声、韵、调的配合,提出了八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正纽、旁纽)必须避免之说。

永明体,即以讲究四声、避免八病、强调声韵格律为其主要特征。

这种诗体的出现,对于纠正晋宋以来文人诗的语言过于艰涩的弊病,使创作转向清新通畅起了一定的作用。

其代表人物历来认为是谢朓、沈约和王融。

从齐永明至梁陈100余年间,吴均、何逊、阴铿、徐陵、庾信等先后有90余人对新体诗进行过有益的尝试,从而为唐代格律诗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3.变文简称“变”。

唐代出现的通俗文学形式之一它是继承汉魏六朝诗、小说等文学传统,又在佛教僧徒的所谓“唱导”(即用说唱形式宣扬佛理)的直接影响下发展成熟的文体,具有说唱相间、韵白结合、语言通俗、叙事曲折、描写生动和想象丰富等特点.变文一语,有多种解释,其中一说把古典故事变化一番,再进行演说,便于人们明白.唐朝早期的变文,最早出现于佛寺禅门,就是把讲经形式和民间说唱形式相结合,来演绎佛经故事.为了使佛理经义通俗化,便于吸引听众,逐渐地在讲唱中加入了一些历史故事和现实内容,还向听众展示不同图画,并出现专职的俗讲僧.中晚唐时期,俗讲之风在寺庙中盛行.这时出现转唱变文的职业民间艺人,他们还创作出许多以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和现实内容为题材的变文,在专门讲唱变文的“变场”讲唱.北宋以来,这些变文绝大部分失传.今存变文为敦煌藏经洞抄写本,清光绪年间始发现.敦煌变文包括讲唱佛经故事和世俗故事两类.前者主要是宣扬佛理和封建迷信,如《维摩诘经讲经文》、《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后者不少反映了人民的疾苦和爱憎,如《王昭君变文》、《孟姜女变文》、以及讲唱历史故事的《伍子胥变文》等.变文对唐代文人创作(如传奇),具有一定的影响;对后代的鼓词、弹词等讲唱文学和杂剧、南戏等戏曲文学,也有积极的影响。

4.桐城派清代散文流派。

其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皆安徽桐城人,故名。

桐城派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及唐宋八大家散文。

讲究"义法",主张"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并重。

要求语言雅洁,文以载道,其作品一般内容贫弱,往往流于空洞。

是清代极有影响的散文流派。

三、简答题(10×2=20分)1.李商隐的无题诗在内容与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答:无题诗的创作是李商隐在唐诗发展中最大的贡献之一,李商隐无题诗中,思想内容是多方面的,有"确有寄托"者、有"戏为艳体"者、有"实属狎狎邪"者……,有自慨生平的诗篇,有脍炙人口的政治讽刺诗,有描写真诚纯洁的爱情、描写唐代一般男女关系的艳情诗,还有写景咏物的诗篇.无题诗是李商隐艺术成就的结晶,对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无题诗的佛道意趣在于对生命、感性的执着,在于对有求皆苦、无常幻灭的表达。

(1)生命无常、命运难宰是义山对佛法的深切感悟,是无题诗反复吟咏的对象。

李商隐对于生命的关注是基于其个人的人生际遇之上的。

(2)有求皆苦、超越痛苦的禅学观照升华了诗人对佛道的感悟。

李商隐的无题诗多以爱情为表象,通过爱情的悲剧气氛来烘托诗人一生苦苦追求但所落空空的人生巨痛。

(3)至死不渝的执著是诗人在佛道相融之下心灵的一种整合。

李商隐善于营造幻境,却认幻成真,执迷不悟。

(4)从其个人的人生经历来看,与佛道的交往必然带来诗人情感上与佛道的沟通。

李商隐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也是我国古代第一位朦胧诗大师。

李商隐身处唐朝濒于衰落的时代,统治阶级内部党争激烈。

他身不由己地陷入到朋党倾轧的漩涡中,屡遭排挤,郁郁不得志,长期当幕僚,寄人篱下,巨大的精神压抑和心灵创伤使他获得了刻骨铭心的哀怨悲凉的情感体验。

正是因为这个缘故,他惨淡经营,将郁积的情感浓缩到独树一帜的诗歌创作之中,突破了盛唐和中唐作家多方开拓而难以为继的局面,开辟了新的境界,对唐诗的发展,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最为人称诵的是他的无题诗。

无题诗指的就是那些由于不便或难于标题,于是就以“无题”二字为题,或以篇首二字为题的诗。

由于这类诗主题的多义和朦胧,很难分辨清楚它究竟是政治诗还是爱情诗,是咏物诗还是咏史诗。

因此,无题诗可称为古代的朦胧诗,它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商隐的无题诗具有以下的艺术特色:主题多义,旨意渺远,深刻宽广,含蓄迷离,意境朦胧,具有朦胧美;情感复杂,哀怨愁苦,悲伤凄冷,孤寂忧郁,具有凄冷美;语言清丽,脱俗新颖,词藻华美,色彩绚丽,具有瑰丽美;用典精工,细巧自然,贴切恰当,富有创意,具有形式美。

2.《儒林外史》一书的讽刺特点。

答:《儒林外史》的讽刺总体特点是“戚而能谐”、“婉而多讽”。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正是体现了鲁迅所说的“讽刺的生命是真实”、“非写实决不能成为所谓讽刺”的精神。

小说中许多人物原型、许多人情世态,都是当时社会上司空见惯的。

作者加以典型的概括,从而显露出幽默的讽刺锋芒。

正如鲁迅在《什么是“讽刺”》中所说的,“它所写的事情是公然的,也是常见的,平时是谁都不以为奇的,而且自然是谁都毫不注意的。

不过事情在那时却已经是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而至于可恶。

但这么行下来了,习惯了,虽在大庭广众之间,谁也不觉得奇怪;现在给它特别一提,就动人”。

取得强烈的讽刺艺术效果,从而更真实地暴露了问题的本质,起着深刻的批判作用。

同时,针对不同人物作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讽刺。

总之,《儒林外史》运用把相互矛盾的事物放在一起,突出它的不合理的讽刺手法,其讽刺艺术不仅分寸掌握恰当,而且能将矛头直接指向罪恶的社会制度,而不是人身攻击。

它体现了现实主义讽刺艺术的高度成就。

“古文字与文言文阅读”考试题(共50分)一、解释下列概念(每小题2分,共10分)1、小篆——小篆又叫篆书,本来也是战国文字的一种,但是它被延用到秦汉时代。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统一文字书写形式。

2、隶书——隶书出现于战国晚期的秦国,秦汉时期延用下来,汉代成为一种普遍应用的主要书体。

3、形训——汉语训诂学术语,形训是以形说义的方法,即通过对字的形体结构的分析来寻求解释词义的释词方法。

4、战国文字五系说——将战国文字按照地域与国别的不同分为齐国题铭”、“燕国题铭”、“三晋题铭”、“楚国题铭”、“秦国题铭”,五个部分进行分类和研究的学说。

5、右文说——训诂学上一种主张从声符推求字义的学说。

宋人王圣美首倡。

这种学说认为,声符相同的一组形声字具有共同的意义,这一意义由声符赋予,义符只决定该字所表示的一般事类范围。

因为声符大多居于字的右侧,所以人们称这一学说为右文说。

右文说偏失研究方向,内容颇多舛误,但对于形声字起源研究,有一定研究价值。

二、说一说“隶变”发生的时代及其在汉字发展史上的意义。

(10分)答:秦代。

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古汉字演变成现代汉字的起点。

有隶变,才有今天的汉字。

在隶变中,中国文字由小篆转变为隶书。

隶变是中国文字发展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结束了古文字的阶段,使中国文字进入更为定型的阶段,隶变之后的文字,接近现在所使用的文字,也比古文字更容易辨识了。

三、从记载文字的材料看,战国文字可以分为哪些种类?(10分)答:二十世纪初叶,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一篇文章中将战国文字分为两部分:西土文字与东土文字。

后来,唐兰先生表达了相同的主张,将战国文字分为秦文字和六国文字。

战国文字二分法使人们对战国文字的认识得到深化,直到今天仍有它的应用价值。

五十年代末,李学勤先生在一篇文章中将战国文字分为五种类型,每种类型以一个国家代表。

这种划分方法后来被学术界接受并改进,形成“战国文字五系说”:秦系、楚系、齐系、晋系、燕系。

比起“二分法”来,“五系说”对战国文字的分析更为精密科学。

“五系说”的提出,不仅为战国文字的考释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大大提高了人们对战国时期文化分布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