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鸦片战争1时间
八上第一次月考复习历史

第一课:鸦片战争一﹑虎门销烟(时间:1839年6月)1.原因:为扭转贸易逆差,打开中国市场大门2.意义: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二﹑鸦片战争(时间:1840-1842年)1.原因:①直接:虎门销烟②根本:打开中国市场大门③客观:中国落后2.性质: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3.《南京条约》内容:4.《南京条约》危害: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严重影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加重了人民负担和政府财政困难;便利外国商品倾销、掠夺原料,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破坏中国关税主权,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5.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社会性质发生变化)7.战败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8.启示:①.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②.积极参加国际竞争,提高综合实力。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1860年)1.原因:①根本: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大门②直接:“亚罗号”事件2.侵略者:英法联军3.罪行: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4.结果: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5.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二﹑沙俄趁火打劫的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1.侵占土地面积:150多万平方千米2.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洪秀全与1851年在广西发动起义,建立太平天国。
定都天京,建立起与清王朝相对峙的政权。
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一﹑甲午中日战争(时间:1894-1895年)1.原因:①根本:明治维新,日本国力发展②客观:清政府腐败③直接:朝鲜爆发民众起义2.经过:1894年7月在朝鲜开战——1894年9月黄海海战——1895年初北洋舰队全军覆灭3.重要海战: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人物:邓世昌、丁汝昌4.结束标志: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列强侵略中国史实归纳[整理]
![列强侵略中国史实归纳[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eab4bc6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14.png)
列强侵华史(1840~1953)一、列强侵略中国的史实归纳列强侵华手段多种多样。
(一)军事侵略——发动侵华战争和制造军事侵华事变:掌握:每次战争的起止时间及标志、原因、过程、结果及影响等。
1、发动战争①鸦片战争(1840.6-1842.8):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③甲午中日战争(1894.7-1895.4):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⑤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战争(1937.7-1945.8):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
(二)政治侵略:1、强签不平等条约:掌握各条约内容及危害并能根据各条约内容进行归纳分类,如涉及割地、涉及通商口岸、涉及赔款、涉及关税和贸易、涉及传教的条约分别有哪些。
1)各时期列强强迫中国签定的条约(1)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中俄《爱珲条约》、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5)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二十一条”(6)解放战争时期:《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2)各个列强签定的条约(1)英国:《南京条约》(1842)、《南京条约》附件(1843)、《天津条约》(1858)、《北京条约》(1860)、《辛丑条约》(1901)(2)法国:《黄埔条约》(1844年)、《天津条约》(1858)、《北京条约》(1860)、《辛丑条约》(1901年)(3)美国:《望厦条约》(1844年)、《天津条约》(1858)、《辛丑条约》(1901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1946)(4)日本:《马关条约》(1895)、《辛丑条约》(1901)、《二十一条》(1915年)、(5)沙俄:《爱珲条约》(1858)、《天津条约》(1858)、《北京条约》(1860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中俄改订条约》(1881)、《辛丑条约》(1901)、3)近代不平等条约的类型:(1)割地类条约。
第一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Sino-British Opium War),中国近代史上一共有两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两次鸦片战争使旧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另有相关电影和书籍。
1.概述基本资料1840~1842年间,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借口中方销毁鸦片而派兵入侵的战争。
日期:1840年6月28日- 1842年8月地点:中国结果:英国胜利起因:虎门销烟领土变更:割让香港岛予英国大清帝国兵力91,680人,伤亡,22,790人英国兵力20,000人,伤亡,523人清中叶以后,英国等国向中国大量输出毒品鸦片。
1838年(清道光十八年)冬,道光帝派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次年三月,林则徐到任后,严行查缴鸦片2万余箱,并于虎门海口悉数销毁。
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英国国会也通过对华战争的拨款案。
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Anthony Blaxland Stransham)、驻华商务监督义律(Charles Elliott)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
鸦片战争自此开始,战争经历三个阶段。
英军首次北犯(1840.6~12) 根据英国政府的训令,远征军封锁广州、厦门(今属福建)等处的海口,截断中国的海外贸易,并于7月攻占浙江定海(今舟山市),作为前进据点。
此时,中国沿海地区,除广东在林则徐督饬下稍作战备外,其余均防备松弛。
8月,英舰抵达天津大沽口外,道光帝慑于兵威,罢免林则徐,改派直隶总督琦善为钦差大臣;同时,英方也以疾疫流行,秋冬将临,同意南下广东进行谈判。
英军南下后,清廷下令沿海各省督抚筹防海口,并命两江总督伊里布率兵至浙东,准备收复定海。
虎门广州之战(1840.12~1841.8) 1840年12月,琦善与义律在广东开始谈判。
1841年1月7日,英军不满谈判的进展,出动海陆军攻占虎门的第一重门户--沙角、大角炮台,发起虎门之战。
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介绍

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介绍第二次鸦片战争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至今,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介绍,希望你喜欢。
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是:1856年10月~1860年11月。
这场战争过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进入中国内地,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使中国社会进一步半殖民地化。
1856年10月,英殖民主义者利用“亚罗号事件”制造战争借口。
10月23日,英军开始行动,三天之内,连占虎门口内各炮台。
与此同时,法国亦找借口出兵入侵中国。
1858年4月,英、法、俄、美四国公使率舰溯白河而上,侵入天津城郊,并扬言要进攻北京。
6月中国分别与俄、英、法、美签订《天津条约》。
英、法政府远不满足从《天津条约》攫取的种种特权,蓄意利用换约之机再次挑起战争。
6月25日,英海军司令贺布亲率12艘军舰从拦江沙开往海口,下午3时贺布下令英法联军进攻大沽炮台。
由于清军火力充分,战术得当,英法联军惨遭失败。
不料前敌统帅僧格林沁以为敌军不善陆战,因而专守大沽,尽弃北塘防务,给敌以可乘之机。
1860年8月24日英法联军占领天津,清政府急派桂良等到天津议和,但随后谈判破裂。
10月18日,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抢劫焚毁圆明园。
10月24日、25日,英法联军以焚毁紫禁城作为威胁,迫使恭亲王奕?分别与额尔金、葛罗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订立不平等的《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作为《天津条约》的补充。
《北京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开始撤离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就此宣告结束。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签订北京条约的原因一、沙俄的侵略利益没有完全得到满足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沙俄还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还相对比较低,对外的市场和原料产地的需求还不是很强。
沙俄对外侵略的主要目的是扩张领土。
1858年5月28日俄国乘英法联军进攻天津的时机,用武力逼迫黑龙江奕山签订了不平等的《瑷珲条约》。
八年级历史一二单元时间轴

八年级历史一二单元时间轴
以下是八年级历史第一、二单元的时间轴:
一、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1、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侵略战争,抢劫并焚烧圆明园,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深化。
3、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深化。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1901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1、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清朝官员推动学习西方技术,创办近代工业,启动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进程。
2、戊戌变法(1898年):光绪帝推动变法,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但最终失败。
3、辛亥革命(1911年-1912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4、新文化运动(1915年-1920年):陈独秀等人发起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等新思想,推动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变革。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1)

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政治
经济
军事
外交
世界 资本主义 中国 封建专制
商品经济 小农经济
船坚炮利 装备废弛
殖民扩张 闭关自守
政治 经济 军事 外交 文明
中国
英国
落后的农耕文明 VS 先进的工业文明
两次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1840-1842)
英国东印度公司设在印度的鸦片仓库
鸦片的危害
1. 毒害身心
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 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 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 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 以充饷之银』。
命卿为钦差大 臣,赴广东查 禁鸦片。
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
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查禁鸦片。之后收缴英国、印度和 美国商人的鸦片2万多箱,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两次鸦片战争
如果中国政府对其他各国有权利让与,
“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
——《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 条约》
领事裁判权 通商口岸传教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军舰巡查贸易权
两次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1840-1842) 有人说,如果没有鸦片战争砸开我们这个封闭的铁罐头,中国不知道
还要经历几百年、几千年才能进化到现代文明社会。也有人说,鸦片战争 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
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严重侵犯,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深刻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 重侵犯,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 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半殖民地:国家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控制和压迫, 丧失了部分主权。
两次鸦片战争和列强侵略的加剧知识清单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

高三一轮复习历史知识清单(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两次鸦片战争和列强侵略的加剧知识点一两次鸦片战争一、背景1.西方列强(1)工业革命后半个多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都把矛头指向了中国。
(2)英国:社会生产力飞速增长,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掌握着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
在美洲、非洲夺取殖民地的同时,把目标对准了亚洲。
2.中国——仍然停留在封建社会(1)政治:君主专制统治依旧顽固。
(2)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
(3)科技:科技落后。
(4)军事:八旗和绿营作战能力低下,使用的武器主要是冷兵器,远远落后于英国的热兵器。
(5)社会矛盾: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二、鸦片战争1.虎门销烟(1)原因:鸦片战争前,外国鸦片商人逐年扩大对华鸦片走私,使中国每年流失大量白银,鸦片烟毒损害了中国人的健康,加剧了政治腐败,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加重了劳动人民负担。
道光皇帝特命林则徐前往广州禁烟。
(2)经过:林则徐将英美鸦片商人呈缴的走私鸦片烟土两万多箱,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
(3)影响:向世界表明了清政府禁烟的决心。
英国大鸦片贩子认为中国禁烟措施损害了英国的利益,英国政府宣布对华发动战争。
2.战争概况(1)时间: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29日。
(2)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中国被迫割让香港岛、赔款2 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等。
3.后续补签(1)1843年,清政府又与英国签订《虎门条约》。
(2)1844年,美国、法国分别迫使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3)影响:通过这些条约,英、美、法三国从中国获得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等。
4.影响:《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长期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进程,鸦片战争由此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国近代时间表1

中国近代史时间表1839年6月3日-25日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年6月-1842年8月第一次鸦片战争1841年英国强占香港岛1841年2月关天培在虎门抗击英军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19世纪40-5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1843年签订《南京条约》附件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1851年1月金田起义后来太平天国建立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南京)《天朝田亩制度》颁布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互相残杀1856-1860年10月下旬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19世纪80年代俄国共割占中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1858年签订中俄《瑷珲条约》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定《天津条约》1859年洪仁玕向洪秀全进呈《资政新篇》1860年10月初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1860年夏青浦大劫(太平军大败华尔洋枪队)1861年1月总理衙门成立1861年8月咸丰帝在热河行宫病死1861年11月北京政变(辛酉政变)《慈禧太后》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1862年9月慈溪战役(太平军大败洋枪队,击毙华尔)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864年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1865年阿古柏侵入新疆1866年左宗棠在福建马尾创办“福州船政局”1867年宣布“哲的沙尔”汗国成立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19世纪60-70年代中亚浩罕国将领阿古柏侵占新疆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1876年左宗棠摧毁阿古伯政权1877年阿古柏服毒自杀1878年收复除伊犁以外新疆地区19世纪80年代签订《中俄改订条约》1881年收回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行省(刘锦棠第一任巡抚)19世纪60-90年代(至甲午中日战争结束)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建立“改造陆军”19世纪60年代创办近代军事工业(自强)19世纪70年代创办近代民用工业(求富)19世纪70-80年代筹建新式海军1883-1885年中法战争1888年李鸿章创办北洋舰队1890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1894年11月(孙中山)成立“兴中会”《香檀山》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9月黄海大战1895年辽东半岛战役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定1895年公车上书(康有为、梁启超)19世纪90年代(1898年前后)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维持103天》1898年9月21日戊戌政变1898年英国强族“新界”1898年义和团运动兴起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1900年6月-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7月14日天津陷落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入北京1901年《辛丑条约》签定(中、俄、德、美、日、法、意、奥)1902年“京师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1904年黄兴,宋教仁成立“华兴会”1905年袁世凯建立“北洋六镇”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黄兴)《日本东京》1911年黄花岗起义1911年保路运动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民国元年)元旦(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2月清帝退位1913年二次革命(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讨伐袁世凯)1914年-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投降结束)1915年护国运动开始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1917年蔡元培在学术上提倡“兼容并包”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1917年护法运动开始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1919年1月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巴黎和会)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1919年6月3日五四爱国云顶发展到新一阶段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年初香港中国海员大罢工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4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1925年孙中山逝世1925年五卅惨案、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国民革命失败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1927年8月湘赣边秋收起义1927年8月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1927年底广州起义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932年一.二八事变、十九陆军抗战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1935年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1935年10月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1935年一二.九运动1936年10月红军第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等地,长征结束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1937年八一三事变1937年9月凇沪会战1937年平型关大捷1937年秋中国共产党陕北洛川会议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1940年3月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1940年百团大战1941年皖南事变1942年中国共产党开始整风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1945年中共和谈代表毛泽东等飞抵重庆,重庆谈判开始1945年双十协定签字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规模的反攻1948年9月辽沈战役开始1948年11月淮海战役开始1948年11月平津战役开始1949年春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召开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亡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展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近代条约大全识记《南京条约》、《南京条约》附件、《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天津条约》、《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在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五次侵华战争:鸦片战争 1840——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年、中法战争 1883——1885年、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2课第二ຫໍສະໝຸດ 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 华罪行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1、时间: 1856—1860年
2、发动原因: 外国侵略者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3、发动国家: 英法联军进攻,俄美充当帮凶
太 平 天 国 形 势 图
和天 清京 兵保 激卫 战战 的中 情, 形太 。平 军 1864年7月,太平天国都城天京(今南京)陷 落。天京的陷落标志中国近代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太平天国起义失败。
4、两次鸦片战争的关系: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
目的 打开中国 市场、掠 夺原料、 推销商品 时间 规模 1840 1842 英 军 要求 结果
打开中国 《南京条约》 市场
1856 英法 进一步打开 《北京条约》 联军 中国市场 1860
相同
扩大
《北京条约》的内容: (1)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圆明 园),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 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在将来交 付审判的时候,一个强盗就会被人们叫做 法兰西,另一个叫做英吉利。 ——录自法国作家雨果
2010年是圆明园罹难150周年,圆明园重建与否的问 题引起了各方的争议。一派是“修复派”,力主“重现 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一派是“保留派”,力主“让废 墟成为民族耻辱的历史教科书”。
圆明园是否应该重建?
条约名称
《瑷珲条约》
地理范围
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 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西北地区
面
积
《北京条约》
《北京条约》 《勘分西北界约记》 《改订条约》
共计 150多 万平方 公里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引发的斗争—— 太平 军抗击洋枪队
1、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851年 对内反抗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对 外抗击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 2、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3、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它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环境,开凿湖泊,堆积土 山,再点缀些亭台楼榭,形成许多秀丽的景点。
乾隆先后六下江南,每见美景名胜便命人在圆 明园中仿造。
在这里人们可以观赏类似庐山飞流直下的瀑布,类 似杭州西湖的波光水色,也可以领略神话传说中仙人 出没的海岛宫阙。
长春园最北边有一组西式宫殿建筑——西洋楼,是乾 隆时期根据西方传教士朗世宁的设计,由中国匠师精心建 造的。
洪秀全(1814.1~1864.6)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领袖,广东 花县(今花都)人。出身农家,曾受聘 为塾师。三次考秀才未取,绝望于科 举功名。 后受基督教徒梁发编写的《劝世 良言》的启发,于1843年创立拜上 帝会,组织群众谋起义,深入广西, 以宗教发动农民群众。 自称天王, 在南京建立太平天国,与清朝对峙。 1864年6月病逝。
(2)增开天津为商埠。
(3)赔款英法两国各增至800万两。 (4)割九龙司给英国。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
1、英法——火烧圆明园
(掠夺珍宝,焚烧罪证)
2、沙俄——割占领土
(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长春园、万 春园组成,总称圆明三园;占地面积约五千二百亩。
它本是明代一故园。清朝从康熙至咸丰的六代帝王, 历时一百五十多年,集中全国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把它营建成为一座举世无匹的大型皇家宫苑。
西洋风格的大理石和上面雕刻的中国传统图案, 显露出中西合璧的风格。
清朝皇帝和皇宫贵族们都很喜欢在圆明园里休养。
类似杭州西湖的波光水色。 能工巧匠们用自己的智慧 和力量,把祖国的锦绣河山集中到一座园林里来。
它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建筑 艺术的结晶,而且是世界罕见 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清朝皇家的宝物 主要不在紫禁城里 的宫殿中,而是在 圆明三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