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本模板】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授课教师:卢莹莹授课时间:2014/5/21教学目标:1、通过研读课文词句,结合洪水肆虐和人们惊慌失措的危急情境,逐步深刻感受老汉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理解课文以“桥"为题目的深刻含义3、初步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悟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难点:理解课文以“桥”为题目的深刻含义以及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前谈话:回忆学过的关于“桥”的课文;欣赏一组桥的图片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复习词语,归纳共同点板书:人们洪水老汉4、谁能看着这些词语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回顾洪水肆虐1、师过渡: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黎明,请同学们翻开书第78页,配乐齐读课文2、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回顾找到的描写洪水的句子3、出示句子◆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的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4、用你喜欢的方式再读读,边读边想想画面.读完了,你有什么感受?(自由读)5、体会比喻、拟人的神奇效果6、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齐读)7、归纳写法上的特点8、观看洪水视频,感受一下洪水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
9、小结三、体会村民惊慌出示3、(齐读)村庄惊醒了。
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
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1、从这里你又体会到了什么?(板书惊慌)从哪些词感受到的?2、那此刻这窄窄的木桥在人们的心中变成了什么?(预设:救命桥生命桥救命的稻草唯一的道路……5、同学们,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那窄窄的木桥,会有什么样的后果?6、急需要什么?(沉稳的组织者,有序地疏散)四、品读描写老汉语句,体会老汉崇高精神1、在这危难时刻有一个人出现了,谁?(老汉)2、老汉长相如何?课文中只用了一个词语。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中营小学:王振刚)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十六课《桥》第二课时天津南开区中营小学王振刚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崇高的人格魅力。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制作幻灯片。
四、教学过程(一)温故导入新课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六课,谁读一读课题,用心地读一读。
(板书:桥)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走近了作家谈歌笔下的《桥》,那是一座窄窄的木桥。
桥虽窄,但它是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
一天黎明,整个村庄还在沉睡中,这里却发生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暴雨袭来,山洪暴发。
【评析:教师指导学生用心地朗读课题,一个“用心”,会让学生瞬间联想到课文内容,学生投入地、深情地朗读。
教师板书课题后,通过充满激情的导语,再一次强调了“桥”的特点与重要性,为后文的学习可谓埋下伏笔。
简单的导语,渲染出了当时的氛围。
】(二)触摸村民内心1.人们又是怎样面对这场灾难的?他们是怎样做的?打开书,小声地读一读课文1—6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思考。
(出示: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
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2.自己再读这几句话,能不能触摸到人们的心情吗?3.你觉得人们的心情怎样?从哪体会到的?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
4.从人们的行动中,我们触摸到了人们的内心世界,这也是一座桥,走进人们内心的桥。
一起读一读,我读写人们心情的部分,你读写人们行动的部分。
(出示:人们惊醒了,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
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人们恐慌了,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人们惊骇不已,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评析:课文一开篇,向我们渲染的当时的环境,紧紧抓住了村民的行为举止,同时伴随着村民的心情,动作与心情紧紧地交织在一起,扣人心弦。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3《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文本分析】《桥》是一篇微型小说,叙述了一位村党支部书记面对暴发的山洪,以自己的威信、忠于职守的信念和沉稳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在党性面前,他一视同仁,要求同是党员的儿子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在人性面前,他又推儿子先走,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他用一位共产党员的信念和一个父亲的爱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课文在环境的描写上抓住“雨”“洪水”“桥”的不断变化,突出了当时情况的危机,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暗示人物的命运。
也为人物的忠于职守、大公无私的光辉形象作了背景铺垫。
课文的语言形式也很有特点,多以短句,自然段也较为简短,已形成急促、紧张的节奏。
二、【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关联环境,感受老支书的人物形象。
2.通过关注环境描写和情节设计,初步体会它们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感受小说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样写的好处。
4.理解课题“桥”所象征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1.通过品读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关联环境,感受老支书的人物形象。
2.通过关注环境描写和情节设计,初步体会它们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四、【教学难点】1.感受小说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样写的好处。
2.理解课题“桥”所象征的意义。
五、【教学准备】《桥》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直切主题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桥》是属于一篇(微型小说),那你们还记得小说三要素吗?谁来说说?(人物情节环境)说明你上节课学的很扎实,那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桥》。
(二)聚焦环境,感受环境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雨、洪水的句子,批注好自己的感受。
找完的同学可以举手示意老师,请你来说说你找到了哪些描写雨洪水的句子?生答: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__的思想感情。
3、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的凶猛,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理解描写老汉的句子,感受老汉的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学生想象,换位思考,入情入境,体会老汉党员形象和父亲形象,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些什么样的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以桥为题的课文,让我们一起走进《桥》这篇课文,去看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课题《桥》2、自学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从课文中自己读懂了什么?二、走进洪水,感受“洪水的可怕”1、这个故事发生在怎样的一个场景中?让我们一起看看1——2段,在文中找到描写洪水的句子。
2、课件出示: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
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3、假如当时你也在场,面对可怕的洪水,你会怎么做?4、洪水如猛兽般席卷了整个村子,农田被淹没了,房屋被冲毁了,死亡向人们步步逼近,灾难来临了,人们是怎么做的?5、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出路,他们找到了吗?如果大家你争我抢的向木桥涌去,会有怎样的结果?三、细读感受人物形象1、是啊!灾难来临了,人们极度孔慌,一心想着逃生,唯有一人是例外的,他是谁?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他又作出了怎样的抉择?2、再读课文,找出描写老汉的句子,读一读。
(1)老汉清瘦的脸上趟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2)老汉沙哑的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3)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中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语文知识《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复习朗读,导入新课1、(播放洪水画面)上节课我们读了《桥》这篇课文(板书课题:桥),理解了生字词,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洪水的迅猛。
现在,就让我们回到当时的场景,再次感受人们所面临的危急情势。
(点击,在画面上出示描写洪水的句子)齐读句子。
2、是的,求生是人的本能。
当一百多号人跌跌撞撞地向那唯一可以逃生的木桥拥去时(板书:村民),有一位老汉早已站在了木桥前(板书:老汉)。
让我们继续与文本对话(示意学生拿起书),去感受老人的人格魅力,体验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研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1、师: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
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画下令你感动的句子,多读一读,把你感动的原因写在句子旁边。
2、学生自主研读,写批注。
教师巡视。
3、交流感悟,指导朗读。
(课件分别出示句子)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学生读7、8、9自然段)老汉沉着冷静,嘴上不说话,心里正思考着应对突然来临的灾害的办法。
“像一座山”,说明他临危不惧,形象地表现了老汉是村民的主心骨,对稳定村民情绪所起的作用。
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齐读句子后,学生再举手发言,继续谈下面的句子。
)⑵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学生读10、11、12、13自然段)说话简单有力,以严格的先人后己的党纪控制了局面,组织大家有序地撤离。
(在这里相机板书:党员、群众)(指导有感情朗读老汉说的两句话,要读得干脆、有力,节奏快,采用个别读、分角色读、评读等方式。
)⑶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到:“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学生读14、15、16自然段)从“冲、揪、吼”这几个动作,看出老汉对小伙子很凶。
(你能不能把老汉很凶的态度读出来?)这个小伙子是他的儿子,老汉却一定要他排到队伍最后去,老汉此时想到的是什么?(群众的利益应该放在第一位。
)师:文章当中还有令你感动的地方吗?(学生继续发言)⑷老汉吼到:“少废话,快走。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出示以下词语咆哮狞笑放肆狂奔势不可当师:谁能来读读?请一名同学师:这几个词语在课文中是描写什么的?(洪水)师:看到这几个词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可怕,意想不到)师:当我们把这些词语联系在一起想时,头脑中就会出现一幅完整的画面,就会对这场洪水有更深的感受了,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感受这个特殊的黎明时刻,走进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中。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述去感受肆虐的洪水。
快速浏览课文,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大雨、洪水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生:自读,并写出自己的感悟师:现在咱们来交流交流。
生: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感受到………师:这么大的雨让你想到了哪些形容雨大的四字词语?(倾盆大雨、滂沱大雨、大雨如注、瓢泼大雨)师:除了让你感受到雨大,还让你感受到了什么?(雨急)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一读师:继续交流生: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我从这句话体会到山洪来势凶猛,无法阻挡。
感受到………师:你能把山洪怒吼的那种气势读出来吗?师:第一组同学读,(生读)两组同学读,全班同学读师:你还找到了哪些句子生: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我从这句话体会到洪水的猖狂。
师:这是一支怎样的舞蹈?生说。
师:这分明就是一支死亡之舞啊,请你来读一读。
生: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师:狞笑是怎样的笑?生:凶恶、恶狠狠的师:那你来读,要读得让我们感觉心惊胆颤。
生感情朗读师:有谁能把洪水在逼近的感觉给咱们读出来?生读生: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生: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课件出示这五个句子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五个句子,第一个句子是比喻句,后四句呢?生:拟人句。
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生1:能把洪水的魔鬼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生2:把洪水的肆虐描写得生动形象师:让我们再来齐读这些句子,感受文字的形象、生动以及洪水的可怕。
老师激情叙述:洪水如猛兽般席卷了整个村庄,农田被淹没了,房舍被冲毁了,死亡正向人们一步步地逼近。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评案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评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桥”所蕴涵的深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出示配以音效的课文插图课件。
(黎明的时候,山洪咆哮而至,灾难突然降临。
在这幅画面背后发生了一个怎样感人的故事?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杨老师相信同学们已经对故事有了大致的了解。
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主要内容?)2、同学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渡:是啊!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多少人想到的是自己如何逃离危险,然而,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我们的老党支部书记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乡亲们的平安。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6课,(齐读课题)让我们再次走近老支书,走进他的心灵,与他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二、感情读文,升华感受过渡: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感受到了洪水的肆虐与人们的恐慌。
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正在受到严重的威胁,在这危难的时刻,是谁挺身而出?(板书:老支书)。
老汉在危急关头有何壮举?他是如何对待群众和党员的?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
1、自学7——23自然段,勾画让自己感动的词句并批注感动原因,仔细读一读,与学习伙伴交流自己的感受。
出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用心读7——23自然段。
勾画出让自己感动的词句,并适当批注你感动的原因(可与学习伙伴进行交流),试着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动表现出来。
(师进行学法指导:自学前老师给你们一些自学建议,一边读一边想象故事的情景,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多问几个为什么,自己再试着解答一下。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你们还要一边读一边勾画,简单写写自己的感受。
最后通过大声朗读把感受表现出来。
)2、课堂交流,感受在死亡紧逼时,老支书的人格魅力。
教师随机指导。
(1)交流感动之一:老支书的第一次壮举出示句子: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人教版(新)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16、《桥》(第二课时)一、引入课题,目标导学(2分钟)1.引入课题:(1)听写词语:咆哮惊醒狞笑拥戴乱哄哄沙哑(2)用上以上词语复述课文第一、二大段内容,并说说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2。
揭示目标:①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体会老汉的大山形象,感受老汉的崇高精神.②领悟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28分钟)自主探究一:设置矛盾,体会老汉父亲的大山形象(14分钟)独学:读一读:有感情地读14—23自然段.画一画:划出描写老汉与小伙子动作的词句.想一想:把他们前后各自的动作对照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矛盾的地方吗?他为什么这样做?矛盾之处【老汉:揪—-推;小伙子:瞪-—推】互学:议一议:为什么说老汉像一座山?在洪水面前,老汉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党支部书记,他就像一座山巍然屹立,岿然不动。
群学:体会老汉父亲的大山形象师小结:是的,做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忠于职守,他是无愧的;做为一个父亲,他和天下父母一样舐犊情深。
在生死关头,老汉做出的重大抉择,表现出的大爱让我们为之动容。
他的身上充满着崇高的人格魅力,闪耀着灿烂的人性光辉。
自主探究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体会老汉的舍己为人。
独学:读一读:有感情地读课文第三部分品一品:老汉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想一想:洪水吞没了木桥,吞没了儿子,吞没了老汉,但吞不没的是什么?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生的希望给别人,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老汉精神!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无私无畏,顶天立地的共产党员的人格!互学:议一议:课文主要写的是老汉,课题却用桥,你怎么理解?群学:体会老汉的舍己为人小结:是啊,老汉作为一名党员,他像一座山,一座镇定、威严的大山,作为一名父亲,还是一座大山,父爱如山!为了表达对老汉的敬意和怀念。
老师作了一首小诗!让我们一起深情朗诵!一座山我不知道你的姓,你的名但我知道你有一个动人的称呼——老汉!哦,老汉!你是一座山一座镇定的山征服了肆虐(nüè)的洪水一座刚毅的山抵挡了可怕的灾难更是一座深情的山留下了高贵的人格哦,老汉!你将牢牢驻留在我们心间永远,永远!三、达标检测,拓展提升.(10分钟)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福禄镇中心小学潘杨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6课《桥》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研读课文词句,结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逐步深刻感受老汉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积淀情感,让学生通过层层深入的感情朗读课文,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结合飞速上涨的洪水,感受情况的危急,领悟老汉的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
难点:理解“桥”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一、1、洪水疯狂而至,老汉沉着冷静地指挥村民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吞没了。
就是这样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6课《桥》,通过深刻的研读,会感受老汉这一人物形象。
请同学们拿出右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这个课题:横平竖直,撇捺要舒展。
齐读课题:第十六课《桥》。
你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这篇课文,这些词语你们还记得吗?咆哮清瘦势不可当沙哑狂奔而来祭奠呻吟请同学们,请注意“呻吟”的吟字,右边是今天的今,不是一个命令的令。
祭奠二字有一点复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然后在本子上把这两个词语写两遍。
(生写,师巡视)二、走近洪水,感悟洪水的可怕1、请同学们打开语文课本,翻到78页,快速地浏览课文,勾画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并和同桌交流交流。
(师请生起来交流)生1生2生32、同学们,你们找到的是这些句子吗?出示:黎明的时候,雨越下越大。
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3、同学们找得很准,请同学们自由反复朗读,注意把这些文段读正确,读流利。
好了,开始练读吧!(生读,师巡视)4.师:老师看大家都练读得非常认真,谁愿意起来给大家读一读第1、2句?生1读完。
师:这位同学读得非常通顺、流利。
我注意听了,他着重强调了“泼”、“倒”“咆哮”“狂奔而来”“势不可当”等词语。
听他们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了倾盆的的大雨,以及洪水来临时的大而猛,就是凶猛。
)(板书:凶猛)谁愿意再来给大家读一读3、4句?生2读完。
师:你也读得非常棒!同学们,我们再来看看3、4句。
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拟人)。
对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跳舞”“狞笑声”等词再次让我们感受到洪水的凶猛和可怕。
同学们,大家一起来读读最后两句。
(生齐读)看来,大家都能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那个特殊的黎明,去再次感受那惊心动魄的时刻,请听。
(播放录音),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请同桌相互交流。
(生交流,师巡视)生1交流感受。
师随机点评:这样的画面你害怕吗?(害怕)那你带着你的感受给大家读一读第一二句。
生2交流感受。
师随机点评: 孩子,你的感受也非常深刻。
生3交流感受。
师随机点评。
看来面对凶猛的洪水,同学们都有自己非常深刻的感受。
那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入情入境地读一读这些句子,去感受那惊心动魄的时刻吧!(生读)让我们自己为自己鼓掌吧!三、聚焦老汉,感受老汉的党员大山形象洪水如猛兽般正以强大的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整个村庄,淹没了农田,冲毁了房舍,死亡正向人们一步步地逼近。
可劳动了一天的人们还在熟睡中。
一声惊呼,大家突然一脚踩进水里,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是什么感受?村民们都惊慌失措(惊恐万分、惊恐不安)地逃命,但是只有他在沉着冷静地指挥大家过桥?大家大声告诉我,他是谁?(老汉)(板书:老汉沉着冷静)让我们走进导读学习活动(二),老师请一位同学给咱们读一读学习要求:(生读),听清楚学习要求了吗?(生回答听清楚了,那请你们自学吧)快速浏览7-22自然段,勾画出描写老汉言行的句子。
(生勾画,师巡视)老师看见大家勾画得那么认真,老师非常感动。
现在,谁愿意给大家交流交流,你勾画了哪些句子?生交流。
同学们,你们找到的是这些句子吗?(相机出示句子)根据刚刚我们找到的句子,大家,想一想,这是怎样的一位老汉?注意用上一段完整的话,同学们,可以运用老师这样的句式进行练习。
谁原来起来跟大家交流交流。
咱们来看看这句话。
从这句话,你感受到这是怎样的一位老汉。
出示: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同学们,这是老汉的什么描写?(动作)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请你给大家读一读?(他像一座山。
)哪个动作,让你感觉到老汉此刻像一座山?(盯)此时此刻,洪水来临,情况万分紧急。
面对如此惊慌失措的村民,老汉不说话,因为他不能说太多话,但心中却为村民的安危焦急如焚啊!。
他用一个盯的动作,他想让大家尽快安静下来。
一个盯字写出了老汉的沉着冷静。
咱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在危难时刻,老汉下了一道命令,什么命令?出示: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好一句“党员排在后边”,谁排在前面?老汉始终把群众的安危放在第一位。
这一道命令中,哪一个标点引起你们的注意?(生:感叹号,连续出现三次!)老汉的喊话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像大山一样铿锵有力!让我们铿锵有力地朗读这句话。
出示句子: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同学们,刚刚的这位同学抓住了几个典型的动作描写:“冲”“揪”“吼”字。
尤其是这个揪字。
老汉从队伍里揪出的是谁?(小伙子、他儿子)难道他不知道揪的后果吗?(知道)什么后果?(死亡)对了,死亡。
可是,明明知道是死亡,他却依然要揪出他的儿子。
父亲和儿子,一个充满亲情和血缘的词语。
但是,在此时此刻,老汉的心里已经没有了父亲和儿子,只有党员和村民。
明知生死攸关,依旧铁面无私,好一个大公无私的老汉。
出示: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同学们,咱们来看到这句话。
比较一下这两个推字,第一个推,是谁推谁?(小伙子推老汉),对,他想把生的希望留给老汉。
第二个推字是谁推谁,(老汉推小伙子)。
老汉想把生的希望留给小伙子,也就是自己的儿子。
一个推字,让我们让我们看见了在死亡来临之际,父亲想把生的希望留个给儿子,儿子去想把生的希望留给父亲。
我们被这伟大的父子亲情所感动,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位( )的老汉,这是一位()的老汉,这是一位()的老汉。
我们怀着敬佩的心情再来感悟一下文段吧。
大家和老师合作来读一读,比一比谁的感情深,谁读得好。
黎明的时候,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一百多号人慌张的向木桥拥去。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步,望着老汉。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的呻吟。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可是,这样伟大的父子亲情却依旧没有阻挡洪水的来临,悲剧还是发生了。
村民们得救了,那位小伙子还没来得及跨过木桥,洪水已吞没了他和全村人拥戴的老汉,让我们看看五天后洪水退却时发生了什么事?请同学们端起课本,看到最后几段,让我们怀着悲痛的心情来怀念这位老汉。
(出示最后几段)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读到这里,我们更加敬佩这位老汉,老汉和小伙子,他们是一对亲生的父子啊!在洪水面前,老支书选择了让村民先走;在群众与党员面前,他选择了群众;在自己与小伙子之间,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小伙子;唯一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老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谱写了一曲生命之歌,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生命之桥。
他就像一座山永远屹立在每个人的心中,大家齐读这首诗:一座山我不知道你的姓,你的名但我知道你有一个动人的称呼——老汉!哦,老汉!你是一座山一座镇定的山征服了肆虐的洪水一座刚毅的山抵挡了可怕的灾难更是一座深情的山留下了高贵的人格哦,老汉!你将牢牢驻留在我们心间永远,永远!读了这首诗,你们一定有好多好多话想多老汉说,请你们写一写吧!1.五天过后,老太太来祭奠她丈夫,她对他丈夫说:2.洪水退去,村民们回到村庄,面对老汉的离去,他们多么想对老汉说:3.在抗洪救灾表彰大会上,党委书记沉痛地哀悼老支书,他悲痛地对老汉说:今天这次课,我们通过深刻的研读,感受了老汉这一人物形象,让我们把这个感人的故事永远铭记于心吧!板书设计:16、桥老汉洪水村民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凶猛惊慌失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