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的可控震源地震勘探方法

合集下载

地震勘探中可控震源参数的选择-精品文档

地震勘探中可控震源参数的选择-精品文档

地震勘探中可控震源参数的选择-精品文档地震勘探中可控震源参数的选择陆上地震勘探最常用的激发方式是炸药激发,一般炸药激发需要在潜水面以下的黏土层中激发,如果潜水面过深,要选择在致密的岩层中激发。

但是在沙漠、戈壁、黄土、砾石区潜水面很深,而且表浅层岩性松散,根本无法满足炸药激发所需要的条件,另外炸药也不环保,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除了炸药激发外,还有一种激发方式是可控震源激发,它的原理是通过震源车产生震动,不断将能量传到地下,由于其不需要钻井,适用于炸药震源无法施工的地区。

可控震源自身还有其它一些优点,诸如在定范围内能量大小可调、信号频谱和幅度可控等,这些都是炸药震源不具备的。

因此,可控震源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地震勘探工作中。

本文通过结合某沙漠、戈壁勘探区的实际地震勘探工作,对可控震源的一些主要的激发参数的选择进行探讨,通过专业软件定量分析,优选出了合适的可控震源激发参数。

1 勘探区的地震勘探难点分析及解决对策勘探区位于沙漠、戈壁区,区内广泛分布着第四系松散砾石、粉沙和其他堆积物。

通过小折射进行低速带调查得到的结论是,勘探区无潜水位,且低、降速层厚度大,40m~50m不等。

本次勘探区进行地震勘探主要难点有以下两点:一是低、降速层厚度大,要想在理想高速层内放炮激发,需要钻很深的井,成孔费用高,而且表浅层沉积物松散,成炮孔难,容易塌孔;二是松散的第四系对地震波的高频成分有严重的吸收衰减作用,易产生面波、声波和其它次生干扰。

这些难点使得难以利用井炮(炸药)激发进行地震勘探,适宜利用可控震源进行地震勘探。

2 可控震源的主要参数选择勘探区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可控震源参数在正式生产前需要通过试验来进行选择,选择的合理与否决定了地震勘探资料的信噪比与分辨率。

本次地震勘探对可控震源震动次数、扫描频率、扫描长度、驱动电平等参数的进行了选择。

2.1 震动次数的选择利用可控震源进行激发需要通过多台震源多次震动来提高能量和信噪比,同时要保证资料的分辨率,因为震动次数的增加,会使与有效波频率相近的干扰波同样加强,从而降低分辨率[2]。

地震勘探新方法

地震勘探新方法

地震勘探新方法地震勘探是一种通过研究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规律来探测地下地质构造的方法。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地震勘探领域也在不断创新,出现了许多新的方法和技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地震勘探新方法:1. 三维地震勘探:三维地震勘探是一种基于二维地震勘探的技术,通过在地下布置多个检波器,可以获取地下的三维数据,能够更加准确地探测地下地质构造。

2. 折射波勘探:折射波勘探是一种利用折射波传播特性进行地震勘探的方法。

通过在地面上布置地震仪,可以接收折射波并分析其传播规律,从而确定地下地质构造。

3. 反射波勘探:反射波勘探是一种利用反射波传播特性进行地震勘探的方法。

通过在地面上布置地震仪,可以接收反射波并分析其传播规律,从而确定地下地质构造。

4. 共聚焦点源勘探:共聚焦点源勘探是一种利用共聚焦点源进行地震勘探的方法。

通过在地面上布置多个震源,可以产生共聚焦点源,并接收和分析反射波和折射波的传播规律,从而确定地下地质构造。

5. 多分量地震勘探:多分量地震勘探是一种利用多分量检波器进行地震勘探的方法。

通过在地下布置多个分量检波器,可以同时接收多个方向的地震波,从而更加准确地探测地下地质构造。

6. 宽频带地震勘探:宽频带地震勘探是一种利用宽频带地震仪进行地震勘探的方法。

通过使用宽频带地震仪,可以获取更宽频带的地震信号,从而更加准确地探测地下地质构造。

7. 井中地震勘探:井中地震勘探是一种将地震仪放置在钻孔中的地震勘探方法。

通过在钻孔中放置地震仪,可以获取更加准确的地震数据,从而更加准确地探测地下地质构造。

总之,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地震勘探领域也在不断创新,出现了许多新的方法和技术。

这些新方法和技术在提高探测精度、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地震勘探原理和方法

地震勘探原理和方法

地震勘探原理和方法地震勘探是一种通过地震波的传播和反射来探测地下结构的方法。

通过地震勘探,可以获取地下地质信息,如油气资源、地下水等。

其原理是通过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和反射,来获取地下结构的信息,从而进行地质勘探。

地震勘探的原理主要包括地震波的产生和传播,以及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和反射、折射等现象。

地震波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产生,例如在地面上布设震源装置,如地震仪或爆炸物等,通过地面振动产生地震波。

地震波的传播是通过地下介质的传导来实现的。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密度、弹性模量等特性。

当地震波遇到介质边界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透射等现象。

反射是地震波遇到界面时一部分能量反射回来的现象;折射是地震波遇到介质边界发生方向改变的现象;透射是地震波穿过介质边界后继续传播的现象。

地震勘探的方法主要包括地震勘探测井、地震勘探剖面和地震勘探阵列等。

地震勘探测井是通过在地下钻探井口并向井内注入震源来产生地震波,然后通过井中的测震仪记录地震波。

这种方法可以获取井内和井周围的地下结构信息,用于勘探油气资源等。

地震勘探剖面是通过在地表上布设震源和接收器,在不同位置上记录地震波的传播情况。

这些记录的数据可以通过地震处理和解释来获取地下结构的信息。

这种方法可以获取地质信息和油气资源等。

地震勘探阵列是将多个地面震源和接收器布设在一定区域内,同时记录地震波的传播信息。

通过对地震波的分析和解释,可以获取地下结构的信息。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地震监测和地震研究等。

地震勘探还可以通过数据处理和解释来获取更详细的地下结构信息。

数据处理包括地震波形记录的处理、去除噪声等。

数据解释包括地震波传播路径的解释、地震反射地震震相的解释等。

总之,地震勘探是通过地震波的传播和反射来获取地下结构信息的一种方法。

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技术,可以获取地质信息和油气资源等。

地震勘探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重要的地质意义。

地震勘探原理和方法

地震勘探原理和方法

地震勘探原理和方法地震勘探是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通过研究地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规律来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

本文将介绍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地震波传播原理、地震波探测方法、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地质解释技术、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和地震勘探仪器设备等方面。

1.地震波传播原理地震波是指地震发生时产生的波动,包括纵波和横波。

纵波是压缩波,在地壳中以波的形式传播,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以扭动的方式传播。

当地震波在地壳中传播时,遇到不同密度的岩层会发生反射、折射和透射等现象,这些现象是地震勘探的基础。

2.地震波探测方法地震波探测方法包括折射波法和反射波法。

折射波法是通过测量地震波在地壳中传播的速度和时间来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

反射波法是通过测量地震波在地壳中反射回来的信号来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折射波法和反射波法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地震勘探的精度和分辨率。

3.数据采集技术数据采集技术是地震勘探的关键之一,它包括野外数据采集和室内数据采集。

野外数据采集是在野外布置观测系统,通过激发地震波并记录地震信号来进行数据采集。

室内数据采集则是在室内通过计算机系统对野外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4.数据处理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是地震勘探的关键之一,它包括预处理、增益控制、滤波、叠加、偏移、反演等步骤。

预处理包括去除噪声、平滑处理等;增益控制包括调整信号的幅度和相位;滤波包括去除高频噪声和低频干扰;叠加是指将多个地震信号进行叠加,以提高信号的信噪比;偏移是指将反射回来的信号进行移动,以纠正地震信号的偏移;反演是指将地震信号转换为地下岩层的物理性质,如速度、密度等。

5.地质解释技术地质解释技术是地震勘探的关键之一,它包括构造解释、地层解释和储层解释等方面。

构造解释是指根据地震信号推断地下岩层的构造特征和形态;地层解释是指根据地震信号推断地下岩层的年代、沉积环境和地层组合;储层解释是指根据地震信号推断地下油气储层的性质和特征。

地震勘探中可控震源参数的选择

地震勘探中可控震源参数的选择

地震勘探中可控震源参数的选择摘要小折射低速带调查结果表明勘探区无潜水位,且低、降速层厚度大,利用井炮激发成孔困难、成本高,不易取得好的地震资料,确定了激发方式为可控震源激发。

针对勘探区情况,在生产前通过试验确定了可控震源施工的具体参数,包括震动次数、扫描频率、扫描长度、驱动电平等。

最终资料表明:在无潜水位且低、降速层厚度大的沙漠、戈壁区利用可控震源激发进行地震勘探是可行的。

关键词地震勘探;可控震源;参数选择中图分类号p6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8-0104-02陆上地震勘探最常用的激发方式是炸药激发,一般炸药激发需要在潜水面以下的黏土层中激发,如果潜水面过深,要选择在致密的岩层中激发。

但是在沙漠、戈壁、黄土、砾石区潜水面很深,而且表浅层岩性松散,根本无法满足炸药激发所需要的条件,另外炸药也不环保,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除了炸药激发外,还有一种激发方式是可控震源激发,它的原理是通过震源车产生震动,不断将能量传到地下,由于其不需要钻井,适用于炸药震源无法施工的地区。

可控震源自身还有其它一些优点,诸如在定范围内能量大小可调、信号频谱和幅度可控等,这些都是炸药震源不具备的。

因此,可控震源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地震勘探工作中。

本文通过结合某沙漠、戈壁勘探区的实际地震勘探工作,对可控震源的一些主要的激发参数的选择进行探讨,通过专业软件定量分析,优选出了合适的可控震源激发参数。

1 勘探区的地震勘探难点分析及解决对策勘探区位于沙漠、戈壁区,区内广泛分布着第四系松散砾石、粉沙和其他堆积物。

通过小折射进行低速带调查得到的结论是,勘探区无潜水位,且低、降速层厚度大,40m~50m不等。

本次勘探区进行地震勘探主要难点有以下两点:一是低、降速层厚度大,要想在理想高速层内放炮激发,需要钻很深的井,成孔费用高,而且表浅层沉积物松散,成炮孔难,容易塌孔;二是松散的第四系对地震波的高频成分有严重的吸收衰减作用,易产生面波、声波和其它次生干扰。

浅谈可控震源在煤田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浅谈可控震源在煤田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维普资讯
2 0
河 北 煤 炭
26 0 年第4 0 期
浅 谈 可控 震 源 在煤 田地 震 勘 探 中 的 应 用
张 新 生
( 河北省煤 田地质局 勘查院 ,河北 邢 台 042 ) 50 2
摘 要 :可控震源在煤 田地震勘探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 的应用,而且 占 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在 据 施 工过 程 中要 正确选 取 各项 技术 参数 ,而且 为提 高地震 剖 面质 量还 应注 意 与大地 的耦合 问题 和压
措施 ,可 以 人 为 地在 表 层 岩 石 和 砾 石 之 上 垫 05 .m
理模型认识不清 ,使用了一些与约束条件相冲突的 参 数 ,造成 系统 无 法正 常工 作或 性能 指标 下降 ,这
是 可控 震 源使用 过 程 中必须 避免 的。
1 可控震 源与大地的耦合效应
可控 震源平 板 与 地面 直接 接触 。 当可控震 源 振
控震源已成为一种普遍使用 的勘探工具 。
可控 震源 在煤 田勘 探 中主要应 用于 井炮很 难 实
现的复杂地区 ,由于地震地质条件复杂 ,因此在施 工过程中对各项技术参数 的选取要求很高 ,可控震 源系统中有许多约束条件和一些极 限参数 ,有时往
往 由于对 可 控震 源 系统缺 乏 了解 ,或对 可 控震 源物
以上疏 松浮 土 ,以减 少震 源 的脱耦 现 象 。
动时 ,它与地面组成了一个振动系统 ,两者之间的 耦合程度越好 ,向地下传输的扫描信号与理论值越 接近,地震相关记录 的信噪 比和分辨率也就越好。
但在 复杂 地 区采 集 时 , 由于振 动频率 、施 加压 力 和 系统恢 复力 系数 不 同 ,使 得 地 表介质对 震 源响应 的

地质勘探中地震勘探方法的使用教程

地质勘探中地震勘探方法的使用教程

地质勘探中地震勘探方法的使用教程地质勘探是对地球内部结构和地质现象进行研究和探索的科学方法,通过地质勘探可以了解地壳下方的岩石结构、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和地表上的地质现象,为资源勘探、地质灾害预测和地质环境保护提供重要依据。

而地震勘探是地质勘探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检测地震波的传播和反射,可以获取地下构造和地质特征的信息。

下面将介绍地质勘探中常用地震勘探方法的使用教程。

1. 人工震源法人工震源法是地震勘探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在地表上设置震源,产生地震波,再通过地震仪器记录地震波的传播情况,从而获得地下的地质信息。

使用人工震源法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震源,可以是爆炸源、振动源或冲击源等。

其次,在勘探区域设置接收点,记录地震波的传播情况。

最后,根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反射等特征,利用地震剖面解释地下的地质结构。

2. 地震反射法地震反射法是地质勘探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不同介质之间的反射和折射来获取地下结构的信息。

使用地震反射法时,需要设置震源和接收点,记录反射地震波的震相。

地震反射法适用于地下构造比较复杂、分层明显的地区,如沉积盆地和断裂带。

通过分析地震反射剖面,可以了解地下的地层分布、构造形态和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

3. 地震折射法地震折射法是地震勘探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折射现象来获取地下结构的信息。

使用地震折射法时,需要设置震源和接收点,记录折射地震波的震相。

地震折射法适用于探测地下不同岩性的界面,如地下水位、油气层和土层等。

通过分析地震折射剖面,可以判断地下岩性的变化和地下构造的形态。

4. 走时层析反演法走时层析反演法是地震勘探中一种常用的地下结构研究方法。

它通过分析地震波在地下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变化,来推断地下岩层的速度分布和地下的构造形态。

走时层析反演法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工作,包括地震波记录、震源编排和速度模型构建等。

通过反演地下速度模型,可以获得地下的岩层厚度、地下断层的切割和地下岩性的变化等信息。

国内外可控震源的分析论述

国内外可控震源的分析论述

国内外可控震源的分析论述1浅层地震勘探可控震源陆地电火花震源主要应用于VSP测井探测,通过中科院电工所专家们的努力,研制出不同能量级的电火花震源。

其中,重量最轻的为2kg,大大的降低了成本,提高了野外勘探效率。

目前,我国研制的电火花震源在仪器连续充放电工作、稳定性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国外应用电火花震源最多的国家是美国,主要是用于海洋地震勘探,在陆地地震勘探中的应用比较少。

电火花震源由于能量小,对附近的建筑设施屋破坏性危害,可以在居民区、堤坝等地区工作。

对于打井困难的地区,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电火花震源针对不同数量级的换能装置,使电火花震源能够应用在各种环境中。

夯击震源技术常用的仪器是建筑上的打夯机。

目前,国内的夯机震源多数应用的是内燃式夯击震源,具有输出力大、操作简单、方便等优势。

在数据回收时,由于我们输出的信号是随机发出的,暂时不受人为控制。

因此,夯击震源电控技术将是提高夯击震源地震勘探效率的有效方式之一。

国外夯击震源应用的多数是电动式夯击震源,电动式夯击震源在控制上具有可以任意控制输出频率、振动时间等优势。

为了得到更好的野外实验资料,夯击震源的电控技术,是我们今后的研究方向。

电磁驱动可控震源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新一代可控震源,吉林大学研制的电磁驱动可控震源填补了国内电磁式震源的空白,技术水平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多次的野外对比实验使国内的电磁驱动可控震源进一步完善,系列产品正在推广。

吉林大学国家地球物理探测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电磁驱动可控震源,具有体积小,使用方便;高频扫描,分辨率高等优点,满足了城市物探特殊环境的要求。

但是与国外相同的可控震源相比较,我国的电磁驱动可控震源还存在诸多不足,具体如下:1)激振器与大地耦合研究激振器振动时,能量通过基板传向大地,在基板稳态响应信号中,除了受迫振动信号的主频能量成分以外,还叠加有大量的高频谐波能量,造成了振动信号能量在耦合过程中的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ceiver line interval
How to increase productivity
VibroSeis operations with 408UL/428XL:
- Tight integration of vibrator electronics (VE432) and acquisition equipment has made it possible high productivity thanks to: . vibrator driven operations . vibrator guidance . reduced delay for line forming . real time QC’s of each vibrator
. all channels included in the super-spread are acquired . the records belonging to the active spread is sorted using SPS Active With 3 s less 3,000 7,000 5,000 channels delay time, Fixed spread Super spread Rolled spread
Vibrator guidance 1
Vibrators guided by DGPS No stakes on the shot line
GOTO VP
Vibrator guidance
Vibrator fleets
Recording truck
Vibrator guidance 2
VIBRATE !
Vibrator fleets Vibrator guidance
READY GO STATUS
+ next GPS location
Looking for VP corresponding to COG location
Recording truck
Reduce delay for line forming
Vibrator driven operations
Vibrator digital control system (VE 432):
- VE 432 equips 700+ vibrators worldwide - Digital Pilot Generator (DPG) connected to the recorder - Digital Servo Drive (DSD) for vibrator control & integration
The need for high VibroSeis productivity

Industry demand for high resolution 3D seismic:
- reduced bin size (12.5 m x 12.5 m) - very high trace density (up to 1,5 Million/Km² ) - wide azimuthal distribution (anisotropy, illumination..)
VE432-DSD wireless network
Parameter FO CoG Status TB
CoG Status
408UL/428XL
VE432-DPG
- bi-directional radio link (VHF) between vibrators & recorder - real time navigation (DGPS) defines Center of Gravity (CoG) - fleet master triggers sweep as soon as vibrators are ready - recorder provides fire order (FO) & sweep parameters - status of vibrators reported during listen time
Vibrator 1
Active spread 1
Super spread (all deployed channels)
Active spread 2
Super-spsolute spread including several successive spreads
Wide azimuths
Shot line interval
Symmetric sampling
Receiver interval Shot interval
Solution: dense sampling of signal & noise:
- increase channel count (8,000+ live channels) - increase of the SP density (200+ VP / Km² ) - highly productive VibroSeis (single sweep) - symmetric shot & receiver sampling
Advanced VibroSeis Methodologies
Winterized Nomad 65 in flip-flop mode
BNG, W-Siberia, winter 05 BashNefteGeofisika Western Siberia
Denis MOUGENOT, January 2007
Different VibroSeis methodologies:
DPG
DSD
- Single vibrator fleet operation analysis VE432 - Management of multiple fleets: . alternate sweeps: flip-flop, reduction of listen time . overlapping sweeps: slip-sweep & HPVA . simultaneous sweeps: HFVS - Comparison of these methodologi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