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地震勘探方式
地质学中的地球物理调查与地震监测

地质学中的地球物理调查与地震监测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形成、演化以及其内部构造和地质现象的学科,而地球物理调查和地震监测是地质学中重要的一部分。
它们通过收集地球内部的物理信息和监测地球的震动变化,为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和预测地震活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本文将介绍地质学中的地球物理调查和地震监测的方法和应用。
一、地球物理调查地球物理调查是通过测量地球的物理性质来了解地球内部结构的方法。
常用的地球物理调查方法包括重力法、磁法、电法和地震勘探。
1.重力法重力法是通过测量地球表面上的重力进行地下地质结构的研究。
重力的变化与地下不同密度的岩石分布有关,从而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和岩石组成。
重力调查结果可以帮助地质学家确定山脉、沉积盆地和断层等地质结构。
2.磁法磁法是利用地球磁场的变化来勘探地下磁性物质的分布。
地球上的岩石中含有不同强度和方向的磁性矿物,通过测量地壳上的磁场变化,可以获得地下岩石的分布和构造信息。
磁法调查在石油勘探和资源开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3.电法电法是通过测量地下电阻率的变化来分析地下结构。
地下岩石的电阻率与其含水量、孔隙度和岩石类型有关。
通过在地表上布设电极并传输电流,然后测量电位差,可以推断地下岩石的性质和分布,例如找到含水层的位置和边界。
4.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特性来探测地下结构的方法。
地震勘探主要通过布设地震仪器记录地震波的传播和反射情况,然后分析地震波的速度和振幅变化,推断地下岩石的性质和分布。
地震勘探广泛应用于石油、矿产资源勘探和地质灾害预测等领域。
二、地震监测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地震监测旨在记录和分析地震活动,以预测和研究地震现象。
常用的方法包括地震仪器的安装和地震数据的分析。
1.地震仪器安装地震仪器主要包括地震计、加速度计和地震监测网络等设备。
地震计可记录地震波的震动情况,加速度计可以测量地面的加速度变化。
地震监测网络由多个地震监测站点组成,可以实时记录地震活动并传输数据到地震监测中心。
地球物理学中的地震探测和勘探技术

地球物理学中的地震探测和勘探技术地震是地球内部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同时也是地球内部物理变化的一种表现。
通过许多年的研究,我们发现地震在地质结构分析和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地球物理学中,地震探测和勘探是两个最为核心的技术,在地球科学的研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地震探测技术是利用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规律研究地球结构和地球物性的一种方法。
地震探测技术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末,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探测技术也不断发展,现在在地球物理学中已被广泛应用。
地震探测技术的核心在于利用地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规律,分析地震波的速度、传播路径、反射、折射等特征,从而推断出地球内部的结构和物性。
地震勘探技术则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规律,研究和探测石油、天然气等地下资源的一种方法。
地震勘探技术的核心也是利用地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规律,但其应用范围主要集中在探测地下石油、天然气等非可见资源。
在勘探中,我们会利用震源和地面接收器,通过记录地震波在介质内传播的时间、速度、强度等特征,从而确定地下介质的结构和物性,评价探测区域的潜力和采收效果。
在地球物理学中,地震探测和勘探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的地质与矿产资源研究、地表工程勘探和环境地球物理等领域。
此外,地震探测和勘探技术也在震源机制的研究、地震预警、地震监测与预报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地震探测和勘探技术并非一项简单的工作,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研究。
在探测和勘探中,各种可变因素的影响性质和地质情况的多变性对于探测实验的开展均提出了重要的挑战。
因此,为了搜寻更好的资源,更好地理解地球表面的结构与构造,我们需要更专业、更细致的研究和探测。
在未来的科技革命中,地震探测和勘探技术仍将会极大地发挥作用,提供更多地理资源和环境地理信息。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指通过对地球的物理特征以及其对外界物理场的响应进行观测和分析,以揭示地下结构和研究地下资源,广泛应用于地质灾害的预测、监测与评价。
本文将探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一、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概述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主要包括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和电法勘探等多种方法。
地震勘探是利用人工震源在地面或井中激发地震波,通过记录地震波的传播和反射等信息来获取地下结构信息;重力勘探是利用测量地球上各点的重力值,通过差异推断地下密度分布;磁法勘探是利用地球磁场的强弱和方向变化来推断地下物质性质及构造;电法勘探是利用地下不同导电性物质对电流和电场的响应来推断地下结构和地质变化。
二、地震勘探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地震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中最主要的方法之一,也是地质灾害监测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
地震具有能量丰富、传播速度快、穿透力强等特点,可以有效获取地下构造和地质灾害隐患信息。
在地质灾害监测中,地震勘探可以通过分析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反射特征,获取地层速度和非均质性信息,进而推断地下结构状况,提供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依据。
同时,地震勘探还可以监测地震活动,实时掌握地震活动带来的潜在地质灾害风险。
三、重力勘探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重力勘探是利用地球上各点的重力值来推断地下密度分布的方法,可以用来识别地层的变化、地下空洞的存在以及岩石的变形等情况。
在地质灾害监测中,重力勘探可以通过测量地下重力场的变化,获取地下空洞、地下水和断层等地质结构的信息,从而了解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趋势。
重力监测在地下水位变化、沉降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磁法勘探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磁法勘探是利用地球磁场的强弱和方向变化推断地下物质性质及构造的方法。
地球上的磁场在地壳中的异常分布可以揭示地下构造和变化情况,对地质灾害监测有重要意义。
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磁法勘探可以通过测量地磁场的变化,了解地下岩层的磁性、地下水流动等情况,从而判断地质灾害的潜在危险性。
地球物理学中的地震预测与勘探技术研究

地球物理学中的地震预测与勘探技术研究地球物理学是研究地球内部物理属性的学科,而其中一个最为热门的研究领域是地震预测与勘探技术。
地震是地球活动过程中非常普遍的现象,对人类社会的破坏力也是无法忽略的。
因此,发展先进的地震预测与勘探技术备受研究者们的关注。
一、地震预测技术地震预测是指在地震发生之前,根据已经掌握的地震规律来预测在一定时间内,某些地区可能出现地震的情况。
有效的地震预测技术可以提高灾害应对和减灾能力,同时也可以有助于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现今常见的地震预测技术主要有以下三种。
1.物理观测法:通过对地表、地下、空气等物理规律的长期观测,对地震前兆进行分析和判断,以此预测地震的可能性和范围。
2.数学模拟法: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过去新历史上的地震自相关性、群相关性、时空相关性等特征进行研究和模拟,从而推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规模。
3.动态监测法:通过采用卫星、地面监测仪器等设备,实时监测地震区域的物理信号,快速判断地震的规模和燃点位置。
二、地震勘探技术地震勘探是指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规律,通过测量地震波在地下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反射、折射、衍射等规律,来获取地下介质不同深度的物理性质和结构信息的技术。
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矿产资源勘探、工程建设、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各方面。
地震勘探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二维剖面勘探:在一定的勘探区域内,选取几个等距的测地点进行采集,通过解析能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来推导出地下介质的信息和结构。
2. 三维勘探:通过在地表铺设大量光电元件,形成一个密集的测量网络,然后对整个测区进行连续地震刺激,获取三维地下介质的详细信息。
3. 峰值调谐勘探:通过监测地下噪声波波形的峰值到达时间和频率,以及振幅的调谐变化,来判断地下介质的盲区分布、地下水位、裂隙分布等信息。
三、地震预测与勘探技术的局限性尽管现今的地震预测与勘探技术已经十分先进,但是仍然面临着很多局限性。
地震勘探原理和方法

地震勘探原理和方法地震勘探是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通过研究地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规律来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
本文将介绍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地震波传播原理、地震波探测方法、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地质解释技术、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和地震勘探仪器设备等方面。
1.地震波传播原理地震波是指地震发生时产生的波动,包括纵波和横波。
纵波是压缩波,在地壳中以波的形式传播,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以扭动的方式传播。
当地震波在地壳中传播时,遇到不同密度的岩层会发生反射、折射和透射等现象,这些现象是地震勘探的基础。
2.地震波探测方法地震波探测方法包括折射波法和反射波法。
折射波法是通过测量地震波在地壳中传播的速度和时间来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
反射波法是通过测量地震波在地壳中反射回来的信号来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折射波法和反射波法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地震勘探的精度和分辨率。
3.数据采集技术数据采集技术是地震勘探的关键之一,它包括野外数据采集和室内数据采集。
野外数据采集是在野外布置观测系统,通过激发地震波并记录地震信号来进行数据采集。
室内数据采集则是在室内通过计算机系统对野外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4.数据处理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是地震勘探的关键之一,它包括预处理、增益控制、滤波、叠加、偏移、反演等步骤。
预处理包括去除噪声、平滑处理等;增益控制包括调整信号的幅度和相位;滤波包括去除高频噪声和低频干扰;叠加是指将多个地震信号进行叠加,以提高信号的信噪比;偏移是指将反射回来的信号进行移动,以纠正地震信号的偏移;反演是指将地震信号转换为地下岩层的物理性质,如速度、密度等。
5.地质解释技术地质解释技术是地震勘探的关键之一,它包括构造解释、地层解释和储层解释等方面。
构造解释是指根据地震信号推断地下岩层的构造特征和形态;地层解释是指根据地震信号推断地下岩层的年代、沉积环境和地层组合;储层解释是指根据地震信号推断地下油气储层的性质和特征。
浅谈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中的地震勘探技术

现在 我们 已经 知道 了返 回地 面的地 震波 携带 着很 多与 地层 性质 有 关 的信 息 ,利用这 些信 息就 可 以知道 地下 地层 的高 低起伏 情况 ,它 们
图以推断 地 下简单 的构 造形 态 。运 用这 种方法 ,我 国 曾发现 了克拉 玛
依 油 田和 大庆油 田。
量 海洋 生物 死亡 。而 且 ,在海 水 中爆 炸容 易产 生 气泡 ,造 成 冲击 波 , 干扰 有效 波 ,使 勘探 失败 。 因此 ,针 对海 洋地 震特 别发 展了 非炸药 震
技术应用 凌
Ch i n a C h e mi c a l T r a d e
中国化工贸易
|
舞 4瓤
2 0 1 3 年4月
浅 谈地 球 物理 勘探 技 术 中的地 震勘 探技 术
丁艽旭
( 长 江大学 地球 物理与石 油资源学 院 ) 摘 要 :地震勘探主要是研 究人 工激发 的地震 ( 弹性)波在 浅层岩、土介质 中的传播规律。其传播 的动态特征 集 中反 映在两个方 面,一是波传
录 。在记 录 上 ,人 们 只能惟 一地 利用 地 震信号 的反 射时 间 , 由手 工画
在海 上 ,显然无 法 用经纬仪 等 手段 定位 ,只有 用先进 的导 航 定位
系统 ,目前 ,除依 靠无 线 电导航 定位 设备外 ,主 要是 采用精 度较 高 的
卫星导航 定位技术 ( G P S ) 。利 用人造 地球 卫星发 射的 电磁波导 航定位 具有全球 覆盖 、全 天候和精 度高的优 点 ,自 1 9 6 8 年开始 在海洋 石油 勘 探 中使 用 以来 ,很快 得到 广泛使 用 ,可 随 时确定 航船 及其拖 着 的震 源 和检波 器的精确 位置 。 其 次 ,在海 上人工 激发 地震 波与 陆上也 有所不 同 ,在海 上 不能 使 用炸 药作 震源 ,炸药 震源 不仅 对海洋 造 成大量 污染 ,破坏 环境 ,使 大
地震勘探方法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模拟地震勘探过程,验证地震勘探方法的原理和效果,了解不同地震勘探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为今后油气勘探和地质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二、实验背景地震勘探是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通过人工激发地震波,利用地下介质弹性和密度的差异,分析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规律,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
目前,地震勘探方法主要包括反射波法、折射波法、地震测井等。
三、实验内容1. 实验设备(1)地震波源:模拟地震波发生器,产生频率、振幅可调的地震波。
(2)检波器:模拟地震波接收器,用于接收地下反射回来的地震波。
(3)数据采集系统:用于记录地震波信号,并进行实时处理。
(4)数据处理软件:用于对采集到的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2. 实验步骤(1)设置实验参数:根据实验要求,设置地震波源频率、振幅、地震波传播速度等参数。
(2)激发地震波:启动地震波源,产生模拟地震波。
(3)采集地震数据:将检波器放置在地表,接收地下反射回来的地震波。
(4)数据记录:将采集到的地震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实时处理。
(5)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地震数据进行去噪、偏移、解释等处理,分析地下地质结构。
3. 实验结果(1)反射波法:通过分析地震剖面,可以识别出地下不同层位的反射界面,判断地层性质和厚度。
(2)折射波法:通过分析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路径,可以确定地下介质的波速和密度。
(3)地震测井:通过分析地震波在地下不同层位的传播特性,可以确定地层岩性和孔隙度。
四、实验分析1. 反射波法:反射波法是地震勘探中最常用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技术成熟,应用广泛。
(2)可以识别地下不同层位的反射界面,判断地层性质和厚度。
(3)数据处理方法较为简单。
2. 折射波法:折射波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缺点:(1)适用范围有限,要求下层波速大于上层波速。
(2)数据处理方法较为复杂。
3. 地震测井:地震测井具有以下优点:(1)可以确定地层岩性和孔隙度。
如何使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进行地下探测

如何使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进行地下探测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一种通过物理方法来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地下资源的技术手段。
它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地质勘探、矿产勘查、环境地质、地下水资源管理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使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进行地下探测。
首先,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中的一项重要方法是地震勘探。
地震勘探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特性来研究地下结构和地质情况的方法。
它通过在地表或井下放置震源和接收器,记录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波形数据,然后通过对波形数据的解释,推断地下岩层的类型、厚度、密度、速度等参数。
这项技术在石油勘探和地震灾害预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其次,磁力勘测是一种使用地球磁场来研究地下结构的方法。
地球磁场是由地球内部的磁性物质所产生的,通过测量地表或井下的磁场强度和方向,可以推断地下岩石的磁性特征和形状。
磁力勘测常用于矿产勘查,因为某些矿石对磁场有较强的响应。
例如,铁矿石具有较高的磁性,可以通过磁力勘测来寻找矿体的位置和规模。
第三,重力勘测是利用地球引力场的变化来研究地下物质分布的方法。
地球引力场受到地下物质分布的影响,通过测量地表上不同点的重力加速度,可以了解地下岩石的密度分布情况。
重力勘测常用于矿产勘查和地下水资源评估中。
例如,地下蕴藏有矿石或地下水丰富的地区,通常由于地下物质密度较大,引力场较强,可以通过重力勘测来划定潜在的矿产或地下水水源区。
此外,电磁勘测是一种利用地球电磁场和电磁波在地下传播的特性来研究地下结构和地下资源的方法。
电磁勘测可以测量地表或井下的电磁场强度和频率响应,通过解释电磁场和电磁波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特性,推断地下岩石或地下水的性质和分布。
电磁勘测广泛用于矿产勘查、环境地质和地下水资源管理等领域。
还有一种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测技术是地热勘探。
地热勘探是利用地下热流和地温的分布特征来研究地壳热结构和地下热能资源的方法。
地热勘探通常通过测量地表或井下的地温分布和热流强度,以及地下岩石的热导率等参数,推断地下热能资源的分布和热力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地震勘探方式
作者:张超张春毅
来源:《地球》2014年第01期
[摘要]无论是对地层界进行判断还是地质的构造以及岩土性质的探索分析等等一切基于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上,地震勘探所采用的专业仪器,主要是负责仪器检测、记录地震反射波、折射波的传播时间、振幅以及波形等方面的工作。
通常这种多以区域地质研究和地壳研究的性质作业,大多用于煤田和工程开发前期有所准备的一些地质勘探上。
[关键词]地震勘探地质结构地层界面研究探讨
[中图分类号] P631.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1-96-1
0引言
地震勘探的主要工作性质就是借助专业的仪器,对人工激发而引起的地震反射波以及反射波传播的时间、振幅以及波形等信息给以详实的检测和精确的记录,并对地下矿藏位置等具体信息进行确定。
专门负责地层界面、岩土性质和地质构造三大项的判断和分析工作,英文名叫seismic prospecting。
抛开这些不算,除了煤田和工程地质勘查、区域地质研究和地壳研究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上,另外在固体资源、地质找矿以及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钻探前的勘测上也之主要采取措施手段。
1地震勘探的过程
1.1采集地震数据
为了适应地震勘探的各种不同要求,中间放炮排列和末端放炮排列在检波器组之间的排列方式自然也会有所不同。
通过对将多个检测器布置到地震测线等间距上来获取地震波信号,是野外作业中主要实施形式。
检波器组(每个)与改组位于中心上的单个检波器是等效的。
且最后得到的一道地震波形记录,是通过放大器和记录器将检波器组接收到的信号“过滤”而来的。
也就是专业术语中所提的“记录道”。
一维、二维、三维是地震勘探工作中的三个主要勘探分类。
所谓的一维勘探即是观测某个点的地下情况时,对井中各个不同深度的各个位置,由深至浅地投放检波器。
每改变一次深度的时候,此时就要在进口放一炮,而炮点直接传到检波器的时间,刚好就是对地震波的信息记录情况。
专业上就称这种只在一口井中观测的方法,叫做地震一维勘探。
在一定规则的遵循下,沿着一条直线将多个检波器和炮点排列起来。
然后再根据测线来打井、放炮以及最后的信息接收。
这是观测一条线下面的地下情况的二维勘探。
专门负责以剖面图形式对每条测线垂直下放地层变化情况进行详实的反映。
对一块面积下面的地下情况进行勘探的工作,叫做三维勘探(针对不同的地质和不同的目的,其采用的探勘方法也各不相同)。
直白的说就是根据最后得到的一组立体数据体,进而给出地层的立体图像。
1.2处理地震数据
地震原始资料在野外观测所得后,进行整合处理就是勘探工作上所称的数据处理任务。
通过对地震数据以剖面图或者是结构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后加以分析解释,最后得出地下岩层的产状和构造关系的确定答案。
这样不仅可以找出有利的含油地区,同时还能与测井、钻井资料的综合下对储集层给予进一步的描述和精确的解释,以便于对油水分界的划定。
因为要提高信噪比、分辨率以及空间归位的准确性,所以在削弱排除一切外界可能带来的干扰时。
数据处理的环节起到了很到的作用。
1.3解释地震资料
在地震资料解释工作上,地震构造、地层以及烃类是主要三个组成部分。
地震构造解释在对剖面上出现的各种波的特征进行分析,以及包括反射标准层层位的确定等一些列工作,水平叠加时间剖面和偏移时间剖面为主要辅助资料。
不仅能对世界剖面所反映出来的各种地质构造现象加以解释,甚至包括反射地震标准层也能以结构图的形式构制出来。
地震地层解释在对区域性地层研究和局部构造的岩性岩相变化分析时,其采用料以时间剖面为主。
同时划分地震层也是对地震层的一种最基本的解释。
在分析含油气有利地区的烃类指标时,反射振幅、速度及频率等信息是地震烃类解释最常利用的方法。
在对钻井资料和测井资料的综合运用中模拟解释以及标定分析。
另外,为了烃类指示性质的深入识别,还会对地震异常作定性与定量进行分析。
2地震勘探的勘探方法
2.1反射法
反射法主要是对反射波的利用将波形记录下来的一种地震勘探方法。
引申来说,就是在遇到不同介质岩层界面时的传播过程中,地震波的能量被一份为二;除了将透过界面继续传播下去的一部分,另外一部分则被反射。
为了得出具备清晰反映地下界面形态的地震资料,多次覆盖技术上通常是反射法观测采用最多的。
当地下每个点观测一次时,为单次覆盖;对每个点进行多次观测,然后得到多张地震记录,最后叠加起来,被称作多次覆盖。
在反映地下地层的反射的同时,这种多次覆盖法技术可起到有效的加强作用。
所以从更深的视角看分析,于单层次覆盖技术而言,多次覆盖技术不仅提高勘探效果,而且还产生了质的飞跃。
因为自然界纵波和横波的普遍存在因素,所以在地震勘探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反射法特有的纵波和横波两种检测方法来进行勘探工作。
除了在地震波的激发和接收形式上有所不同外,纵波和横波的都是由人工激发出来的地震波。
当然,在接收器上,纵波和横波都是各自具备的。
2.2折射波法
在炸药爆炸后地震波被激发得波及于四面八方时,一部分反射波会因为遇到地层分界面而往地面外回返,还会有一部分反射波将透过分界面且沿着该分界面于下面地层中传播。
这种被回返于地面上的地震波叫做折射波。
地层的情况就是根据接收到的折射波的分析得来的,亦是折射法地震勘探。
另外针对地震波的这种沿分界面传播情况来看,并不排除某一特定条件下也会往地面回返的可性发生。
通常这种回返的震波被称作折射波。
而折射法则就是通过这些折射波来对地层情况加以分析。
一旦上面覆盖层的波速小于地层的地震速度,那么二者之间便会有一个折射面形成。
2.3地震测井
作为直接测定地震波速的方法——地震测井,倘若井口附近是震源的位点,测量井深和时间差变成了检波器沉放于钻孔中的主要完成任务,并计算出地层的平均速度和每一深度区间的层速度。
3结语
在地球物理勘探工作上,地震勘探因其较高的勘探精度已被视为最主要的一种勘探方法。
不仅能够对油气构造形态、埋藏深度以及岩石性质上的勘测工作上给以清晰确定信息数据。
同时其手段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如今就连煤炭、金属矿以及岩盐矿的勘察上都被广泛的引用。
参考文献
[1]熊章强.地震勘探[J].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9):3~7.
[2]邓勇,李添才,朱江梅等.南海西部海域油气地球物理勘探中地震处理技术新进展[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1(2):17~20.
[3]刘旭.浅谈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地震勘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4):11~17.
[4]徐权辉.地震勘探几种资料处理技术概述及应用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15):3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