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活动古诗《枫桥夜泊》教案反思
《枫桥夜泊》反思(5篇)

《枫桥夜泊》反思(5篇)第一篇:《枫桥夜泊》反思教学反思古诗《枫桥夜泊》古代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结晶,它具有语言简练,意境优美等特点,长期对幼儿进行古诗文教学,可以增加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加强幼儿对语言的鉴赏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这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文化修养具有强烈的熏陶作用。
幼儿对于古诗文的内容并不理解,幼儿背诵古诗文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把诗句死记硬背,象老和尚念经似的,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直到朗朗上口,一字不差地全部念诵出来。
但事实上,他们对于这首诗的内容却一窍不通,究竟诗中说了什么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根本就是完全不明白的。
这样的记忆形式是一种无意记忆的形式,孩子的有意识记不能达到更好的发展。
其实,碍于幼儿知识经验的缺乏和理解能力的不足,我们并不要求幼儿了解古诗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等方面的内容,那些对于幼儿来说太深刻了;我们也不要求逐字逐句地让幼儿理解含义,毕竟个别字词的含义与今天的含义相差太远了,难以让幼儿全部理解。
我认为,对于古诗文,我们只需让幼儿了解诗文字面的内容和浅显的含义便足够了,古诗文语言简练,用词恰当是一大特色,但今天和尚念经式的教学却并没有达到让幼儿鉴赏优美词句、促进自身发展的目的。
因此,我认为,帮助幼儿分析一些优美词句是十分必要的。
在幼儿阶段,古诗文的教学贵在精而不在多,每一首古诗我们不应该以能否背得出作为目标是否达到的依据,而应该要求幼儿从中受到教育,得到自身在语言和审美等方面的提高。
第二篇:枫桥夜泊《枫桥夜泊》教学设计永城市蒋口镇九公里小学----张小明一、教学目标:1、知识点:(1)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2)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能力点:培养朗读能力、品诗析句能力,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
3、德育渗透点:感受诗的自然美和语言艺术美。
二、教学重点: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三、教学难点:诗人为何而忧愁四、教学方法:直观法、合作学习、情境感受。
五、教学准备1、小黑板、录音机。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枫桥夜泊》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枫桥夜泊》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为《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手册》第六单元《古诗欣赏》。
具体内容为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通过学习这首古诗,让幼儿感受古诗的韵律美,理解古诗的意境。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朗读《枫桥夜泊》,并背诵全文。
2. 理解古诗的大意,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3. 培养幼儿对古典文化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诗的意境理解和背诵。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古诗卡片、录音机、磁带。
2. 学具:幼儿用书、画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挂图展示枫桥夜景,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夜晚的枫桥有什么特点?”以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呈现(10分钟):(1)教师朗读《枫桥夜泊》,让幼儿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逐句解释古诗,让幼儿理解古诗的大意。
(3)带领幼儿一起朗读古诗,并邀请个别幼儿示范朗读。
3.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组织幼儿分组,每组根据古诗内容创作一幅画。
(2)创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理解古诗意境。
4. 例题讲解(10分钟):(1)出示古诗卡片,让幼儿根据卡片提示,复述古诗内容。
(2)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中的画面。
5. 随堂练习(5分钟):(1)组织幼儿进行古诗接龙游戏,巩固古诗记忆。
(2)邀请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画作,并分享创作心得。
(2)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幼儿课后复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古诗《枫桥夜泊》。
2. 在黑板上展示枫桥夜景挂图,标注重点词汇。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用自己的话描述《枫桥夜泊》的意境,并画出自己心中的枫桥夜景。
2. 答案示例:夜晚的枫桥静谧、美丽,月光洒在江面上,渔船摇曳,让人感受到宁静与和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充分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枫桥夜泊》教学反思17篇

《枫桥夜泊》教学反思《枫桥夜泊》教学反思17篇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枫桥夜泊》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枫桥夜泊》教学反思1《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全诗描绘了诗人夜泊枫桥的所见所闻。
月落、霜天、江枫、渔火伴着乌啼、钟声,交织成一幅凄美的秋江夜泊图。
“愁眠”是《枫桥夜泊》的诗眼,因为愁眠,诗人才看到月落、江枫、渔火,感受到霜气满天,听到乌啼、钟声。
月落后,天地之间一片昏暗,江边枫树影影绰绰,江中渔火星星点点,霜气袭人、乌啼凄厉,景中无不带着作者的愁思。
诗人与愁思相伴,难以入眠。
或许,只有城外寒山寺悠扬回荡的钟声,才能与诗人相伴。
在教学时,我从诗题入手,引出“愁眠”,在反复品读中感受诗人内心的“愁”。
在课始,我通过“一千二百年前,有一个叫张继的人进京赶考,最终却名落孙山。
时至今日,当年的状元现在已无人知晓,可落榜学子张继的一首诗却流传至今。
那么这首诗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枫桥夜泊》。
”这样一段话激起学生对《枫桥夜泊》的学习兴趣。
遵循“一课一得”的教法,这节课仅仅围绕“愁”来讲。
我紧紧地抓住了课文中“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愁”字展开教学,找准了这首古诗的感情基调。
初读古诗,并让学生评价。
之后学习了一个生字“愁”。
通过反复朗读,在阅读中理解古诗诗意、体会诗情。
又结合图画来说诗句意思。
紧扣诗眼,抓住“从哪看出诗人张继很愁?”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古诗。
在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张继“愁什么”时,首先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诗句字面意思的理解,月亮落山了,乌鸦在哇哇地叫着,整个大地都被大雾笼罩着。
江边的枫树映衬着点点渔火,诗人张继独自站在船头,难以入眠,只听的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在耳畔萦绕,感受到诗人此时的孤独、凄凉、寂寞。
重点讲解了关于“霜满天”和“对愁眠”的几种说法,开拓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知道答案不止一种,面对同一事物,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就好,自己的见解来会更好。
大班语言活动古诗《枫桥夜泊》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语言活动古诗《枫桥夜泊》教案简介本教案针对大班幼儿,通过古诗《枫桥夜泊》的学习,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和诗歌艺术,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文化素养。
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枫桥夜泊》的背景和意义2.能够正确朗读古诗,并理解其基本意思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4.了解相关的文化知识,提高大班幼儿的文化素养教学内容1.诗歌欣赏:介绍古诗《枫桥夜泊》的背景和意义,并进行集体朗读2.语言拓展:让幼儿自行或师生互动地用简短的语言表达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3.配合艺术:通过画画、剪纸等方式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并进行有趣的互动相关文化知识1.舟楫:古代载人和载物的工具,有吴船、鲤船、藤船等2.枫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之一,表示长寿和吉祥3.星斗: 黑夜里繁星点点,古诗为表达人物彷徨不定之意教学准备1.古诗《枫桥夜泊》的课件或书籍2.绘画纸、颜料、画笔、剪刀、彩纸等艺术用品3.课堂教具:带有舟楫、枫叶和星斗元素的图片音频等教学步骤第一步:诗歌欣赏1.教师简单介绍《枫桥夜泊》的作者杨万里和背景故事,让幼儿了解古诗的背景和意义2.聆听古诗录音,让幼儿一起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3.分组或单独展示古诗中的舟楫、枫叶、星斗的图片,让幼儿了解相关的文化知识和意义第二步:语言拓展1.让幼儿自行或师生互动地用简短的语言表达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2.教师和家长在一旁适当地帮助和指导幼儿,提供鼓励和支持3.让幼儿在伙伴间分享自己的语言表述,互相交流和学习第三步:配合艺术1.让幼儿用颜料和画笔画出古诗中形象的场景,如舟楫、枫叶和星斗2.引导幼儿剪纸,将古诗中形象的场景,如舟楫、枫叶和星斗进行表现3.分组或单独展示互动,让幼儿们欣赏和分享彼此的作品,并衷心赞扬他们创造的艺术成果教学反思通过这次诗歌欣赏和语言拓展的活动,幼儿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诗《枫桥夜泊》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同时也提高了幼儿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幼儿园大班语言优秀教案《枫桥夜泊》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优秀教案《枫桥夜泊》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枫桥夜泊》的诗意,感受古诗的韵味。
2.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3.通过学习,使幼儿了解我国古代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培养幼儿的朗读、背诵能力。
三、教学难点1.古诗中难以理解的词语和意象。
2.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兴趣。
四、教学准备1.课件:古诗《枫桥夜泊》的图片、动画。
2.古筝音乐带。
五、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播放古筝音乐,引导幼儿闭目聆听,感受音乐的美。
(2)教师出示古诗《枫桥夜泊》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引发兴趣。
2.讲解(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张继及其创作背景。
(2)教师逐句讲解诗中的意象,引导幼儿理解诗句。
3.朗读与背诵(1)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幼儿跟读。
(2)教师指导幼儿进行集体背诵。
4.情境体验(1)教师引导幼儿想象自己置身于枫桥夜泊的情境中。
(2)教师播放动画,让幼儿更直观地感受诗中的画面。
5.活动延伸(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果你在枫桥夜泊,你会看到什么?(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绘画活动,让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枫桥夜泊。
六、反思1.成功之处(1)导入环节,利用音乐和图片激发幼儿兴趣,为后续教学奠定基础。
(2)讲解环节,教师逐句讲解,引导幼儿理解诗句,使幼儿对诗中的意象有了清晰的认识。
(3)朗读与背诵环节,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幼儿跟读,使幼儿能够准确地朗读和背诵诗句。
(4)情境体验环节,教师引导幼儿想象,让幼儿更深入地感受诗中的意境。
2.需要改进之处(1)在讲解环节,对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语,教师需要更多地引导幼儿进行思考,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
(2)在活动延伸环节,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能力的幼儿不同的指导。
(3)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兴趣,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本节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让幼儿更好地感受我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精品教案《枫桥夜泊》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精品教案《枫桥夜泊》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经典诗歌欣赏》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包括《枫桥夜泊》诗歌原文、背景介绍、生词解释及诗歌意境描绘。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熟悉《枫桥夜泊》这首诗歌,并能背诵出来。
2. 培养幼儿对古典诗歌兴趣,提高他们审美情趣。
3. 通过对诗歌内容理解,让幼儿学会观察自然,善于发现生活中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意境理解,生词认识与运用。
教学重点:《枫桥夜泊》背诵和诗歌内容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挂图、录音机、磁带、卡片、黑板、粉笔。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带领幼儿观察教室窗外景色,引导他们描述深秋夜晚,从而引出本节课主题——《枫桥夜泊》。
2. 诗歌原文学习(10分钟)播放磁带,让幼儿聆听诗歌朗诵,感受诗歌韵律美。
然后我逐句讲解诗歌内容,解释生词,让幼儿跟读。
3. 例题讲解(5分钟)以诗歌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为例,引导幼儿展开想象,描绘画面。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用彩笔和画纸,将他们心中所想象诗歌画面画出来。
5. 诗歌背诵(10分钟)带领幼儿一起背诵《枫桥夜泊》,逐句检查,确保幼儿熟记诗歌内容。
6. 互动环节(5分钟)让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句诗歌进行表演,增强幼儿对诗歌意境理解。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书写《枫桥夜泊》诗歌原文。
2. 画出诗歌中关键词汇,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将《枫桥夜泊》诗歌内容讲述给父母听,并用自己话描述诗歌中画面。
2. 答案:无固定答案,只要幼儿能正确表达诗歌内容和意境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教学,我发现部分幼儿在理解诗歌意境方面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启发。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观察自然,发现生活中美,培养幼儿审美情趣。
大班语言教案枫桥夜泊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语言教案枫桥夜泊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材《枫桥夜泊》,主要内容为唐代诗人张继的这首古诗。
教材将古诗原文与富有童趣的插图相结合,帮助幼儿理解古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中,将引导幼儿了解古诗的背景,解析诗句的含义,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能让幼儿熟读并背诵《枫桥夜泊》;2. 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兴趣,激发幼儿对文学艺术的热爱;3. 通过对诗句的解析,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熟读并背诵《枫桥夜泊》;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难点:诗句的含义解析,特别是“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境感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图片、音频设备;2. 学具:诗歌卡片、画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播放课件,展示一幅夜晚江边的画面,引导幼儿观察并想象诗句中的场景。
2. 诗句学习:教师带领幼儿一句一句学习《枫桥夜泊》,解析诗句的含义,帮助幼儿理解诗人的情感。
3. 朗读与背诵:教师指导幼儿正确朗读诗句,然后进行背诵练习。
4. 互动环节: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其他幼儿提问,共同讨论。
5. 实践活动:幼儿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用画笔描绘出诗句中的场景。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以关键词为主,突出诗句的重点字词,如“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等。
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枫桥夜泊》的故事和诗句;2. 请家长协助幼儿背诵《枫桥夜泊》,并记录幼儿背诵的过程;3. 请幼儿根据诗句的意境,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幼儿对《枫桥夜泊》的理解和感受各有不同,通过互动环节,他们提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如“为什么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山寺在哪里?”等。
这使得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满足幼儿的需求。
在实践活动环节,幼儿的绘画作品展示了他们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力,让我深感欣慰。
《枫桥夜泊》教学反思(精选16篇)

《枫桥夜泊》教学反思(精选16篇)《枫桥夜泊》教学反思篇1在备这首诗的时候,我觉得让学生来体会诗人的“愁”很难,所以感到很棘手,在网上看了几篇有关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之后,收获很不多,总觉得二升三的学生没有这样的感悟能力,毕竟在他们的脑海里,由景抒情的文章他们一般只会体会出高兴、兴奋等积极向上的情感,哀怨忧愁的似乎很难,更何况是古诗呢!面对这样的古诗,我想只能从诗句中的字词理解,进而来开启学生的情感之门。
在课上,我简要地复习了一下上次所学的古诗《山行》,背诵、提问等等,让学生能够温故而知新,以便更好的引入新古诗的学习。
开始教授《枫桥夜泊》了,我直接挑明了作者的情感,告诉孩子们:“我们今天所学的新古诗,跟《山行》可不一样。
虽然两首都是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可作者抒发的情感却不相同,大家要注意体会哦。
”开门见山的说法,大大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在接下来的听范读过程中,我都注意让孩子们聆听,听听录音老师是怎么读的,语速如何,哪儿停顿,哪儿缓慢,并让大家在书上标好记号。
在反馈意见的时候,孩子们敏锐的小耳朵果真听出了不少地方,他们争先恐后地告诉我,看来,孩子们已经站在了这首诗的门口。
有一个学生的回答很精彩,他说:“我听了之后,觉得作者好像在叹气。
”“叹气”,多朴素的词语,可他却已经体会到了诗人的情感,我为他的精妙词语而鼓掌。
围绕着“叹气”,我就开始讲解古诗。
一些费解的字词解释,我一边口述,一边做板书,孩子们听得很认真,并开始不约而同地做笔记了。
由景抒情,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明白诗人的“叹气”,我从“残月”、“霜天”、“江枫”、“渔火”、“寒山寺”、“客船”这六景,和“乌啼”、“钟声”二音入手,让孩子们来亲临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配上插图,加上诗句的讲解,孩子们开始点头:“是啊,诗人在叹气。
”“所以,整首诗都是围绕一个字来写的,那就是……”我马上接着孩子们的体会,步步深入。
“愁。
”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
“真棒!你们已经读懂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语言活动古诗《枫桥夜泊》教案反思
大班语言活动古诗《枫桥夜泊》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重难点,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理解诗意,学习有感情、有起伏的吟诗,感受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语言活动课,快来看看古诗《枫桥夜泊》教案吧。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意,学习有感情、有起伏的吟诗。
2、感受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
3、引导幼儿在古诗中学习,感悟生活。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诗歌范例。
2、人手一份纸、笔。
3、古代江南水乡秋夜美丽的景色图片。
活动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意,有感情、有起伏地吟诗。
2、难点:感受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和诗人的思乡情怀。
活动过程:
1、出示挂图导入。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你发现了什么?
2、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1)教师示范朗读。
提问:听这首诗,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2)再次欣赏,引导幼儿
结合挂图理解古诗的意境。
提问:这首古诗描写了怎样美丽的景色?诗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3)幼儿跟读。
3、了解古诗结构。
教师:这首古诗共四句,每行七个字,这种格式的诗叫“七言绝句”。
4、分句理解古诗。
在一个秋天的晚上,寒风习习,玩玩的月亮落下了。
诗人坐在船上听着远处传来乌鸦低沉的叫声、寒山寺沉闷的钟声,望着岸边的枫树和渔船的灯火,诗人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他久久不能入睡。
5、学做小诗人。
(1)感受古诗的韵味。
教师抑扬顿挫地、有感情地吟诗。
(2)学做小诗人。
集体吟诵古诗,在诵读中体会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3)欣赏画
欣赏江南水乡秋夜的美景画。
活动反思: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秋天的深夜,诗人夜泊枫桥的所见所听所感。
整个画面给人孤独、寂寞、忧愁、寂静的感觉。
教学设计中,抓住“愁眠”这个关键词展开教学,让幼儿说说这个愁眠的夜晚,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
再结合诗人的心境,让幼儿展开想象,力求想象出画面,入情入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