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国际关系之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
高三历史专题十四复习资料:近代国际关系的演变

高三历史专题十四复习资料:近代国际关系的演变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三历史专题十四复习资料:近代国际关系的演变》,供大家学习参考!专题十四近代国际关系的演变――多极化趋势主干知识构建Ⅰ.近代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线索与阶段特点一、第一时期:17世纪下半期至一战欧洲资本主义最发达,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在欧洲。
欧洲列强之间为争取欧洲霸权和世界殖民霸权展开猛烈的角逐和斗争,终究导致一战爆发。
二、第二时期:一战后至二战期间美国权势大大增强,欧洲权势削弱,十月革命与苏联的产生从根本上坚定了旧的国际秩序,国际关系中心从欧洲向两侧转移。
1、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连续争霸,英美之间的争取成为全球主要矛盾;在欧洲,法国同英美相互对峙,在远东,日美英三国斗争,日美争取猛烈。
但这一时期斗争方式由战场较量转到和会的谈判桌上。
2、帝国主义与苏联的关系,先是两种制度军事冲突,后转到和平共处。
三、第三时期:二战后至今:经历了两极相持向多极化演变的趋势1、1945年到50年代末,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相持与抗争。
2、60年代到70年代,两大阵营开始解体,美苏争霸与三个世界形成。
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全面崩溃,世界政治格局进入两极化向多极化转换的过渡时期。
Ⅱ.世界近现代主要矛盾的变化1、16世纪:英西矛盾。
为争取大西洋海上霸权,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确立海上霸主地位。
2、17世纪:英荷矛盾。
三次英荷战争,荷兰丧失欧洲强国地位。
3、18世纪中期:英法矛盾。
英国通过七年战争打败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4、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早期:英法矛盾。
法国*时期,英国屡次组织反法同盟,进攻法国,1815年拿破仑帝国覆亡,法国丧失欧洲霸主地位,之后俄国在欧洲称霸,英俄矛盾尖锐。
5、19世纪中期:英俄矛盾。
1856年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丧失欧洲霸权,俄国进行1861年改革。
近现代世界格局的演变

世界格局的演变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一、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1、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①确立原因:a、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b、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②丧失原因:a、英国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
b、美德经济的迅速发展,超过英国。
2、二战后初期,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霸权地位,日本、西欧受控于美国。
原因:a、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
b、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c、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力量在战争中被削弱。
3、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原因:日本、西欧经济崛起,开始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美国经济实力则相对衰落。
4、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在发展。
原因:两极格局的结束;日本、西欧经济的发展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及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1、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P48 )阶段特征2、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P52)欧盟3、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P54)4、西欧和日本二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点:(P56)5、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三、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原因:2、表现:3、影响:4、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策略: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
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时间: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1)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的秩序.(2)形成标志: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3)主要内容: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和约、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4)维护工具:国际联盟(5)作用: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的统治秩序。
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的统治秩序。
专题十 近现代世界格局的演变

含义:二战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这就是雅尔体系。
实质:美苏在实力均衡基础上,对世界两分天下的划分。
瓦解:1991年12月,苏联解体,标志着以美苏为两极的雅尔塔体系最终崩溃。(另一说是1989年12月,美苏首脑之间的马耳他会晤)
(2)、肯定方面:它开创了以开会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客观上使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含义:一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会议确立的世界统治秩序和国际关系体系,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维持机构:国际联盟。
实质:帝国主义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世界的体现。
瓦解: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凡尔赛体系彻底崩溃。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华盛顿体系最终瓦解。
评价;(1)、肯定方面:使国际关系趋于暂时缓和、稳定,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相对稳定和繁荣的时期。(2)、否定方面:这一体系是建立在对战败国的掠夺和重新分割殖民地的基础上的,稳定只是相对的、暂时的。由于这一体系中战胜国与战败国德国的矛盾,战胜国之间分赃不均的矛盾,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等诸多矛盾的存在,使这一体系必然不能持久。
***[JimiSoft: Unregistered Software ONLY Convert Part Of File! Read Help To Know How To Register.]***
4、标志: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开始被美苏两极世界格局所取代。
5、评价:(1)、否定方面:体现和发展了大国强权政治,导致战后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而且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使世界局势长期动荡不安。
第二讲 国际格局的演变

西欧各国普遍衰 落,美国成为资 本主义世界头号 强国,苏联成为 唯一能与美国抗 衡的政治军事大 国 形成标 巴黎和会和华盛 雅尔塔会议 志 顿会议
体系/ 项目
凡尔赛—华盛顿 雅尔塔体系 体系 (1).一战改变了 帝国主义国家的 力量对比
(1).二战后,国际力量 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2).欧洲在战争中受到 严重削弱,美国经济 军事力量空前膨胀,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 号强国 (3).苏联政治军事力量 壮大,成为世界上唯 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 国家 (4).美苏在实力均势的 基础上,按照雅尔塔 会议等国际会议的基 本原则,重新瓜分世 界版图和势力范围, 形成雅尔塔体系
解析:判断材料中“1992年9月”与“历史课本是两年前修订的” 等信息,可以分析到由于1991年苏联解体,社会制度、意识形态 随之发生了剧变,人们对于历史人物、事件的观点发生了变化。 答案:C
能力提升
10.二战后,国际关系经历了由冷战对峙向多极化发展的历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撼动与挑战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 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 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 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 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解析: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出现了多极化趋势,这种变化 反映在政治领域,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得以恢复,逐渐走向联合的 欧洲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经济强大的日本对自身的国际地位产生 不满。国际关系民主化是一种目标和追求,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是 无法取得与大国平等的地位的。故选C。 答案:C
能力提升
第二讲
国际格局的演变
探究一:现代国际格局三次演变
体系/ 项目 时间 凡尔赛—华盛顿 雅尔塔体系 体系 20世纪20年代到 20世纪40年代 二战前 到1991年 多极化趋势 20世纪80年代末 90年代初--苏联解体 美国地位实力 削弱 西欧、日本崛 起 第三世界国家 崛起 东欧剧变、苏 联解体
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

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世界格局指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状态,它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同时随着构成国际关系间重要国家力量对比的变化而变化。
在这里,结合世界现代史有关内容,谈一下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剖析其变化特点以及由此引起的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助于从整体上把握国际格局的发展脉络。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8年11月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各国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在世界特别是在欧洲、亚洲的秩序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这样就构成了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
1919年帝国主义召开巴黎和会,会议由英、法、美三国操控,先后与战败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和约,形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1921年至1922年帝国主义国家召开了华盛顿会议,主要是调解在东亚、太平洋的矛盾,特别是美日之间的矛盾。
这次会议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文件,最终构成了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的国际关系结构。
由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构成的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史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但这个秩序极不巩固,不仅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矛盾,而且导致许多新矛盾的产生,潜伏着深刻的危机。
随着二战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随之破裂。
二、两极格局(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初)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集团的失败而告终。
在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则成为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由于意识形态和不同的国家利益,美苏从战时盟友关系转变为战后敌对关系。
经过二战,美国实力大增,妄图称霸世界,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演讲,表示援助希腊、土尔其,抵制共产主义的扩张,公开打出了反共反苏旗号,被称为“杜鲁门主义”;随后对西欧实施经济援助的“马歇尔计划”;建立了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些构成了冷战政策的主要内容。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一)·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世界近代现代的国际关系,如果依据国际关系中主要矛盾以及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的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进行分期:一、17世纪下半期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第一时期这一时期,欧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在欧洲。
欧洲列强之间为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殖民霸权,开展了最激烈的角逐与斗争,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这一时期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17世纪下半期至18世纪中期。
(1)特征:欧洲列强(英荷法)争夺殖民霸权。
(2)结果:英国先后打败荷兰和法国,掌握海上霸权(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2、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
(1)特征:欧洲列强到世界各地强占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加强对殖民地人民掠夺;欧洲资产阶级要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清道路;列强之间为争夺欧洲霸权进行斗争(18世纪末19世纪初反法同盟与法国的战争;19世纪中期英、法与俄为争夺巴尔干而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19世纪70年代的普法战争等)(2)结果:使东方从属于西方,激起了亚非拉人民的反抗(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海地独立运动;西属、葡属拉美的独立斗争;19世纪中期出现的亚非拉革命风暴);导致欧洲政治格局的变化(神圣同盟的建立;维也纳体系的确立);法、俄势力削弱,德国势力开始崛起。
3、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1)特征: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世界被帝国主义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帝国主义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矛盾加剧。
(2)结果: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瓜分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灾难,同时也激起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亚洲的觉醒;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在这一时期,英国是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实力强大,一度成为“世界工场”,所以始终是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成为列强争霸的主要对手。
二、从“一战”后至“二战”期间为第二时期此时,美国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与之相反,欧洲主要国家却因战争而遭受不同程度的削弱。
三次世界格局

实质:美苏争霸
第一阶段:50年代后期—60年代中期
特点:苏联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
美国占据优势
第二阶段: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
特点:苏联加强了对外扩张的势头
美国转攻为守
第三阶段:80年代
特点:美国对苏联重新采取强硬的方针
苏联转向全面收缩
美苏争霸的影响:美英争霸长达30多年,给世界和平带来巨大的影响,威胁了世界和平。由于双方势均力敌,使世界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
(一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
(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联合国)
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维护战后和平的新体系。
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
二战后
通过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建立。
雅尔塔会议;1945年,苏美英三国,地点:苏联雅尔塔
背景:美英盟军和苏军分别从西、东两面攻入德国境内,法西斯德国败局已定。
多极化趋势发展
(暂时“一超多强”局面)
冷战
结束后
科索沃战争(1999年)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科索沃战争的结束,世界各主要力量都在调整自己的安全战略,美国的构筑单级世界的图谋将受到越来越强烈的抵制,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不可阻挡
“一超多强”局面:一超—美国多强—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
特点:美国在近期仍将保持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世界人民面临的重大任务: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三次世界格局(下册第3课,17课-18课)
名称
形成时期
形成过程
作用或实质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战后
1、巴黎和会:1919年1月,巴黎凡尔赛宫,英法美三国操纵,处置德国的《凡尔赛和约》
20世纪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解析

? 3.实质和影响:它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的基础上, 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标志着以欧洲 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 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20世纪世界格局的三 次演变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一、一战后的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产生背景: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凭借实力,争夺世
界霸权。
2.确立标志
(1)1919 年1—6月,英法美等国在巴黎召开会议,签订对 德《凡尔赛和约》以及其他战败国的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 尔赛体系。
(2)1921 —1922年,美、英、法、日、中等九国代表在 华盛顿召开会议,签订包括《九国公约》在内的一系列条约, 华盛顿体系形成。
10、中国应如何应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我国综合 国力;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劳动者的 素质; (3)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国际 事务; (4)反对霸权主义,妥善解决各类争端,维护世界和平。
11、中国在积极推动多极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1)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实际行动稳定亚洲和世界经济秩 序。 (2)1991 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有利于亚太地区和世界经济发 展。 (3) 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推进经济全球化趋势。 (4)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以负责任的行动维护世界 和平与发展,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成
解体
“9、18事变”
标志着凡——华 体系开始遭到破 坏
同德:《凡尔赛和约》 (“五四运 动” )
同德盟国:一系列和约
随着法西斯国家 的不断侵略扩张, 凡——华体系进 一步遭到破坏
1939、9,德军突 袭波兰,英法对 德宣战,二战全 面爆发。凡——
华盛顿会议
《四国条约》 《五国条约》 《九国公约》 (影响)
4、邓小平同志在1989年曾说过:“可能是一个冷战结束了, 另外两个冷战又开始了。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 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 第三次世界大战。”这说明 ①苏东剧变后,强权政治开始抬头②多极化格局是另一种冷 战③冷战结束,但斗争没有停止④中国面临西方国家的威胁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B 5、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的瓦解对世界形势和国际 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 A. 社会主义力量严重挫折,力量对比暂时有利西方国家 B. 核战争威胁消失,各国更重视发展经济增加实力 C. 美、欧、日间的矛盾突出,昔日盟友成为“冷战”对手D D. 缓和与紧张并存,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两大主题
拓展延伸:20世纪国际关系的三次变动与中 国国际地位之间的关系
一战后,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提出收回山东主权,废 除“二十一条”,被拒绝。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 《九国公约》肯定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作为战 胜国的中国仍旧处在列强的共同支配之下。 四十年代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对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成为联合国创 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中 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成为建立国际经 济政治新秩序的重要力量之一。
课堂练习
1、“冷战”结束后,日本努力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的根本原因是 A.多极化趋势日趋明显 B.日 本有美国为其撑腰 C.日本已成为军事强国 D. 日本已成为经济大国 D 2、当今世界存在的几个主要力量中心是 A. 美国、苏联、中国、西欧、日本 B. 美国、日本、西欧、中国、俄罗斯 B C. 美国、德国、日本、中东、美洲 D. 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 3、多极化国际关系格局的确立,最终取决于各国 A.经济实力 B.军事实力 D C.政治影响 D.综合国力
探究题:
世界近现代史上,国际关系不断变化、调 整,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 集团通过两次国际会议及其所签订的一系 列条约,暂时确立了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的 “新秩序”。 (1)材料一中的“新秩序”指的是什么?你 如何认识这一“新秩序”? 材料二:
二十世纪以来 国际关系 (主要指世界政治格局) 的ຫໍສະໝຸດ 发展与演变复习导航:
二十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
经历了 两次世界大战 和 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
发生了哪三次巨变?
凡 尔 赛 华 盛 顿 体 系
一战后
二战后
美 苏 两 极 格 局
——
冷战后
多 极 化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认识、评价)
巴黎和会
(性质)
战胜 的 协约国
(2)在历史研究课上,某同学搜集到以上图片, 请你判断一下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什么?请任选 其中一幅图片,对所反映的历史事实作简要说明。
材料三 : 当今世界,除美国之外,欧盟、日本、 俄罗斯、中国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他 们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3)材料三反映了世界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 势?这种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华体系完全解体
美苏两极格局
争霸 美
形成
解体
苏 冷战 (序幕含义实质) 表 现
杜鲁门主义的出 台(含义标志) 实施马歇尔计划 (含义 ) 成立北大西洋 公约组织
政治 经济 军事
成立欧洲共产党和 工人党情报局 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标志)
二十世纪 七八十年 代,东欧 剧变苏联 解体,华 沙条约组 织解散、 美苏两极 格局解体, 冷战随之 结束。
多极化
课堂小结:
一、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三次巨变。 二、比较而言,前两种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其实都是 建立在世界强国控制主导前提下的,体现了世界强国 的强权政治!而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 界的和平发展,但也面临危机和挑战,反对霸权主义 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仍是各国面临的主 要任务。 三、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发展趋势中,世界各 国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发展态势。
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美苏冷战 苏联解体 “一超多强” 材料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逐步 减少,企业可以越来越多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世界范围 内组织经济活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随着跨国公司的 扩张,“麦当劳化”、“好莱坞化”、“迪斯尼化”、 “商业连锁化”等风行世界。 (1)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说一说世界政治格局朝什么趋势发展? (3)结合材料二,请举出“经济全球化”在我们现实生活 中的两个例子。
(4)你认为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面对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中国应如何应对?
再见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指美国
美苏两极格局解体
指欧盟、日本、 中国、俄罗斯等 国家或国家联盟
“一超 多强”
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 超级大国,试图凭借其 强大的国力建立以美国 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格局, 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不断推行霸权主义和强 权政治 经决 济定 实因 力素 欧盟、日本、中国、俄罗 斯等国家或国家联盟的经 济实力不断增强 有利于牵制和削弱美国称 霸世界建立单极世界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