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溥仪简介 溥仪的一生

合集下载

溥仪简介

溥仪简介

从这段简短的介绍,我们可以得知 溥仪的一生是十分跌宕起伏的。
溥仪从小朝廷中无所事事,大部分时间花在吃喝玩乐上。 他的玩法是土洋结合,除传统的骄奢享乐外,还引进若干洋玩 意,如辟场地打网球、受洋教师庄士敦影响弹钢琴、养百余条 洋狗、为骑自行车方便而砍掉宫内的门槛、用重价购买玩具 和小太监们玩等等。在饮食上非常讲究,甚至超过慈禧当年的 排场。平日菜肴两桌,冬天加一桌火锅。还有各种点心、米饭、 粥品三桌和咸菜一小桌,一共大小七桌。据一份晚膳的菜单记 录有菜肴二十余品,蒸食十余种。另外还设有吃西餐的地方, 侍应西餐。在衣着方面,毫无限制,据一份旧账单所记,逊帝溥 仪在某年十月至十一月间的一个月内就做了皮袄十一件,皮袍 褂六件,皮紧身二件,棉衣裤和紧身三十件,共计五十余件。本 腐朽的宫廷生活,使溥仪养成了性格暴躁的脾气。 身工料不说,就算贴边、兜布、子母扣和针线等零星物品,就 花费了2100多元。1922年12月,溥仪与婉容大婚,民国政府派 步骑兵2000人作为仪仗队,以增声威,婚礼的费用达40万元,如 以当时面粉二元一袋的市价计,可购面粉20万袋,足供十万户 三口之家一个月的口粮。 小朝廷如此浩繁的消费,又不事生产,民国政府的400万元 优待费,虽数目巨大,但也入不敷出,缺额较多,其惟一的生财 之道,只有盗运典卖内廷的珍宝文物。
皇位,这一幕在1945年结束。第四次当皇帝,是在前年。我 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获得了选举和被选举的全部 权利。现在我同其他中国人民一样,是一个‘集体皇帝’。”
婉 容
文 绣
谭 玉 龄
琴李 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李 淑 贤
婉容(1906年-1946年):达斡尔族旗人。1922年,她17岁跟溥仪结 婚,为皇后。父亲荣源为内务府大臣。起初夫妻关系尚好,溥仪在婉容与 文绣中明显偏向婉容,生性多疑的溥仪曾表现对婉容的信任,后天津时期 文绣出走后,溥仪迁怒婉容,婉容开始遭到溥仪冷落,染上鸦片烟瘾,满 洲国时期婉容并不愿去东北,却被日本关东军强行带去,常年不堪忍受日 本人暴行而发疯。日本投降后,婉容被中共游击队俘虏,最后释放。烟瘾 发作,卒于中国吉林省延吉,葬地不明。 文绣(1909年-1953年):满洲鄂尔德特氏旗人。1922年,她跟16岁 的溥仪结婚。溥仪首选的第一位妃子是文绣,但是父亲逝世后端康太妃为 首的四大太妃们,皆认为文绣家境贫寒、长相不好,让王公劝溥仪重选。 文绣被册封为淑妃。1931年文绣与溥仪离婚。 谭玉龄(1920年-1942年):北京满洲人,老姓他他拉氏。1937年, 经贝勒毓朗之女介绍下与溥仪结婚,封为“祥贵人”。六年后病故,由溥 仪追谥“明贤贵妃”。 李玉琴(1928年-2001年):吉林长春汉人。1943年,被日本官员挑 选入宫,封为“福贵人”。1957年5月,正式与溥仪离婚,后再嫁。文化大 革命期间,她因为曾作过溥仪的贵人而受到迫害。2001年,因肝硬化病故。 李淑贤(1925年-1997年):汉族护士。1962年在周恩来的安排下与 溥仪结婚。未育有任何子女。

溥仪一生的总结

溥仪一生的总结

溥仪一生的总结溥仪(1906年2月7日 - 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宣统帝,被满洲国封为伪满洲国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帝王。

在他一生中,溥仪经历了清朝的覆灭、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洋政府、日本侵华、抗日战争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等重大历史事件。

溥仪的一生充满了波折和起伏,他的遭遇和选择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君主制度和个人命运的讨论。

本文将对溥仪一生进行总结,探讨其影响和意义。

早年生活溥仪出生在北京,是清朝嘉庆时期的第十一位皇子,他的父亲是光绪皇帝的弟弟奕譞。

他从小在紫禁城长大,接受了传统的皇家教育。

然而,他在1908年光绪皇帝去世后两年,即1910年,登基成为了清朝的末代皇帝。

清朝的覆灭溥仪即位的时候,清朝已经处于衰退和动荡之中。

国内各地的起义和民主潮流逐渐兴起,对于君主制度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

在这种背景下,辛亥革命爆发了。

1911年,溥仪被迫宣布退位,清朝正式灭亡。

溥仪的日本流亡生涯溥仪的退位并没有使他的命运终结。

他被日本政府邀请前往日本,并在那里建立了伪满洲国,被封为伪满洲国皇帝。

在日本的流亡生涯中,溥仪一直处于被操纵和控制之下。

他被日本人视为傀儡,为日本的侵华行动提供了合法性的幌子。

返国后的溥仪1945年,二战结束,日本战败。

溥仪被遣送回中国,开始了他的第二个人生阶段。

他先是被关押在苏联,随后被移交到中国共产党的手中。

溥仪在共产党的教育下,改变了对于皇权的认识,并对于过去的行为表示悔过之意。

溥仪的晚年生活和去世溥仪在1959年获释后,被安置在北京的一个康复机构里。

在那里,他开始了他的晚年生活。

溥仪养成了爱好书法和读书的习惯,并与许多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然而,他的身体状况逐渐恶化,最终于1967年因癌症去世。

溥仪的影响和意义溥仪的一生经历了中国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他的遭遇和选择引发了人们对于君主制度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他的退位和日本流亡生涯,使人们开始质疑君主制度在现代社会的合理性;而他改变态度和悔过之举则显示了个人选择和奋斗的力量。

溥仪的一生

溥仪的一生

21岁时的决定,他以为自己可以复辟,
供万人敬仰,实际上仍然是一个傀儡, 没有任何宏图伟略的心胸,也没有任
何才华,注定一生只能做一个平庸和
任人摆布的人。
历史评价
结局最好的末代皇帝 溥仪一生经历三朝更迭, 内忧外患,风云变幻,但 能够全身而退,不在于他 有多么的聪明,能够呼风 唤雨,而在于人们知道他 是一个庸人,成不了气候。
溥仪出庭作证
1950年8月1日,溥仪与其他满洲国263名“战犯”在绥芬河由苏联政府移交给中国政 府,送抚顺战犯管理所受到约十年的思想再教育与劳动改造。此时,他的编号是981。
获 得 特 赦
1959年12月4日上午,抚顺战犯管理所首批特赦战犯大会隆重召开。由辽宁省高级人民 法院的代表宣读给特赦人员的通知书。溥仪怎么也不会想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 人民法院特赦通知书——1959年度赦字001号”
北京政变
津门风雨
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直军第三军总司令冯玉祥突然倒戈回京,派鹿钟麟带兵入紫禁城,逼 溥仪离宫并获得大量宫中财物,历史上称这为“北京政变”日本公使芳泽谦吉对外界宣 布“容留”溥仪。民国十四年1925年二月,溥仪移居天津租界张园和静园
溥仪在静园(1925)
溥仪の后半生
傀儡皇帝
溥仪自是年三月一日至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二月二十 八日任满洲国执政,建年号为“大同”。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改国号为伪“满洲帝国”,改称 “皇帝”,改元“康德”。三月一日登基。还兼任伪“满 洲帝国”陆海空军大元帅、“满洲帝国”协和会名誉总裁。 日本关东军司令官率日本200多名官员出席仪式, 并与出任 “满洲帝国”总理大臣的郑孝胥换文,表示当场予以承认。 溥仪作为当时亚洲一个政治人物两次登上《时代》周刊。
但往往正是这种庸人,才

末代皇帝-溥仪

末代皇帝-溥仪
有哀 日 才 。求 子 可 在 她,以他 不他离的 要便开前 离要,半 开反直生 ,过至, 因来他所 为跪的有 他在后人 已一半都 经个生要 ,女,跪 一人最拜 无面后后 所前的

末 代 皇 帝 溥 仪
-
溥仪生于光绪三十二年 (1906年)春正月十四日。 光绪三十四年冬(1908 年),光绪帝载湉病重,不久 去世,慈禧太后命溥仪继承皇 统; 宣统三年十二月戊午 (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 的威逼下,溥仪退位; 丁巳复辟(1917),年仅 12岁的溥仪又坐上龙椅;十一 天后,溥仪再次被迫退位,暂 居紫禁城。
溥仪的一生都身不由己。 《非常公民》溥仪的扮演者曾经说过: “剧本大概有一千多场戏,里面有九百六 十场,他都是身不由己的,余下的六十场 好一点,因为是没有溥仪的。”
溥仪是中国的最后一位皇帝,有个绰号 叫“傀儡皇帝”。 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身不由己 的,他小时候便被宫女们玩至生理残疾, 不能生育,也就是说,作为一个皇朝的句 号,他也堪称是一个理想的人选。 溥仪向人说再见会说跪安吧,也就是跪 完才准走。
城中岁月
民国十一年(1922 年)溥仪大婚,娶了 一后一妃。皇后是婉 容,妃子是文绣。 在紫禁城中,溥仪或 读书吟诗、作画、弹 琴,或捏泥人、养狗、 养鹿,有时还到宫外 坐汽车,逛大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傀儡皇帝
民国十三年(1924年) ,北 京事变后,溥仪逃进日本公使 馆 九一八事变后 ,在日本的扶 持下,自1932年三月一日至 1934年二月二十八日任伪满洲 国执政,建年号为“大同”; 溥仪在伪皇位期间,由于伪 满洲国丰富的矿产资源为日本 侵略者所垂爱,在占领下发达, 但根本命脉在日本占领者关东 军手里。
在他的前半生,所有人都要跪拜后才可以离 开,直至他的后半生,最后的日子,他便要反过 来跪在一个女人面前哀求她不要离开,因为他已 经,一无所有。

爱新觉罗溥仪清朝末代皇帝和文化名人

爱新觉罗溥仪清朝末代皇帝和文化名人

爱新觉罗溥仪清朝末代皇帝和文化名人爱新觉罗溥仪:清朝末代皇帝和文化名人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而爱新觉罗溥仪则是这个朝代的末代皇帝。

他的身份不仅仅是皇帝,同时也是一位文化名人,对中国的文化与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爱新觉罗溥仪的背景以及他在清朝末代皇帝和文化名人的双重身份中所扮演的角色。

一、爱新觉罗溥仪的背景爱新觉罗溥仪于1871年出生在北京,是清朝的第十一代皇帝慈禧太后的皇孙。

他的祖父是清朝的道光皇帝,而溥仪的父亲则是辅政大臣奕劻。

由于出生在皇室家族,溥仪从小就生活在封建社会的世界里,接受了严格的教育和训练。

然而,溥仪的童年并不像一般的皇子那样优越和幸福,他经历了清朝的兴衰和西方列强的入侵,对中国的未来感到忧虑和困扰。

二、清朝末代皇帝的角色1898年,慈禧太后退位,溥仪登基为皇帝,成为清朝的第十二位皇帝,但他的统治时期并不长。

清朝末期,国内外形势紧张,国力衰退,社会动荡不安。

溥仪在这样的环境下成为了一个被动的统治者,失去了真正的权力。

尽管如此,他仍然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力推动政治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他试图通过改良政策来改善清朝的局势。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溥仪的改革举措未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1908年,慈禧太后去世,溥仪只有三岁。

他的叔叔载湉成为临时摄政王,执掌朝政。

1912年,溥仪被迫退位,清朝宣告结束。

从皇帝到庶民,溥仪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三、爱新觉罗溥仪的文化名人身份自退位后,溥仪开始了他新的人生旅程。

他离开北京,移居天津,开始了与封建王朝迥然不同的生活。

在天津,溥仪开始对艺术、文化和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他学习了国内外的文化知识,尤其对于中国古代文化有着深厚的理解和研究。

作为一位文化名人,溥仪活跃在社交圈和文化界,并广交文人墨客。

他与大批文化名人如梁启超、郭沫若、周作人等人保持联系,并积极参与文艺活动。

他撰写了大量的书信、诗歌和文章,表达了自己对社会、文学和历史的思考和感悟。

溥仪的末代皇帝野史

溥仪的末代皇帝野史

溥仪的末代皇帝野史中国历史中,直到20世纪初期的清朝末年,依然有人担任皇帝的角色。

而溥仪就是这个时期最后一位皇帝。

作为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动荡和变迁,他也被称为“末帝”。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索溥仪的传奇一生,以及他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

溥仪于1906年2月7日出生在北京紫禁城,他是中国朝代的最后一位皇帝。

当时,清朝正面临着许多内外的困境,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相互交织。

溥仪的童年时光并不幸福,他生活在封闭的宫殿中,与外界隔离。

他接受专门的教育,学习历史、文学、政治和礼仪,但缺乏一般孩子常有的阳光和快乐。

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溥仪年仅5岁时,他成为了辛亥革命的受害者之一。

当时,清朝的统治威胁被推翻,溥仪被迫让位,成为犹如囚犯一般的立宪君主。

随着1912年清朝的灭亡,溥仪被迫离开紫禁城,开始了他的流亡生涯。

溥仪的流亡生涯开始于中国的北方,他被迫居住在日本大使馆并接受日本的监护。

此举使得他与中国政治和社会越来越疏远,对中国的国家利益几乎没有了解。

同时,在日本的影响下,溥仪对中国的认同和自己作为皇帝的身份产生了混乱和困惑。

在1917年,溥仪被日本政府带到东北地区的长春,成为“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

在伪满洲国的统治下,溥仪接受了日本的教育和影响,成为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工具。

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溥仪的统治残余被共产党推翻,他被俘并被关押了数年。

尽管溥仪在历史中扮演了一个被操纵和利用的角色,但他的一生也反映了中国历史的动荡和转变。

他被人们称为“末帝”,成为了中国帝制的终结者,也是东亚历史上最后一位宫廷皇帝。

溥仪的一生中,他经历了中国的传统帝制的衰落和西方现代化的崛起。

他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封建帝制最后的挣扎和革命的时期。

他成长于一个国家的中心,并见证了它的覆灭。

他的命运不仅是个人的,也与中国复杂的历史背景相交融。

总结来说,溥仪作为末代皇帝,经历了中国历史的巨变和动荡。

他的一生以及他在历史上的地位,使人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封建帝制的终结,以及中国社会和政治体系的转型。

溥仪的一生

溥仪的一生

溥仪的一生概述溥仪(1906年-1967年),字畲甫,满洲国末代皇帝,清宣宗爱新觉罗·溥仪之子。

溥仪出生于北京紫禁城,自幼即为众多宫廷仪仗、宫女的簇拥下长大,从小就被陷入了政治斗争的漩涡。

他一生经历了清末民初的战乱动荡,成为历史的见证者。

本文将从他的童年、登基、被废到后来的人生反思等方面,对溥仪一生做简要梳理。

童年和登基溥仪的童年生活并不像想象中的幸福无忧。

他成长在一个政变频繁的时代,父亲清宣宗在1908年驾崩后,溥仪于次年登基,成为弘历皇帝(即宣统皇帝)。

然而,溥仪登基时,正值辛亥革命爆发,清朝即将灭亡。

虽然溥仪面临众多不确定的因素,但由于是年幼之故,权力实际上被维系在后位监国等多个宗室和权臣之手中。

被废和后来的人生1912年,溥仪被迫退位,并在次年随清朝宣布宣告废黜,帝制政权彻底结束。

随后,溥仪离开紫禁城,全家被迫搬迁至北京郊外的景山后花园。

此后的溥仪开始了他的普通人生活。

然而,他的命运似乎无法摆脱政治,年轻时曾被冯玉祥招募参加直系军队,后又被日本利用成为傀儡统治的满洲国皇帝。

溥仪的一生充满了曲折和无奈。

在满洲国期间,他沦为日本的傀儡,被剥夺了大部分的权力和尊严。

1945年,二战结束后,溥仪被苏联俘虏,并遭到起诉,被判刑五年。

1950年,溥仪被引渡回中国,接受新中国政府的审判和教育改造。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溥仪经历了苦难生活,并对自己的历史角色进行了反思和悔悟。

溥仪的人生反思在晚年,溥仪开始反思自己的历史角色和遭遇。

他对自己过去的错误和被动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对清朝王朝统治的不合理性和个人权力的腐败性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他表示愿意为自己的错误负责,并试图弥补。

溥仪在晚年前后出版了几本回忆录,向世人诚实地展示了自己的一生。

溥仪在1967年逝世,享年61岁。

他的一生经历了整个清朝和民国时期的战乱和动荡,也见证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到共和体制的变革。

溥仪的人生充斥着鲜明的矛盾和悲剧,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溥仪的总结

溥仪的总结

溥仪的总结引言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字载湉,又名溥仪,是清朝末代皇帝、中华民国时期满洲国的皇帝。

他生于北京,是慈禧太后的姪子,于1908年登基为皇帝。

然而,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清朝灭亡,溥仪的地位逐渐失去保障。

本文将对溥仪的一生进行总结,从他的统治到满洲国的失败,以及他在晚年的经历。

统治时期登基为皇帝溥仪于1908年才两岁的时候就登基为皇帝,成为了清朝的末代皇帝。

由于年幼,他并没有真正的统治权,大多由慈禧太后和抚养他长大的皇太后掌握实权。

然而,慈禧太后逝世后,溥仪逐渐开始接触朝政,并试图进行一些改革。

改革尝试溥仪执政期间,他试图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以恢复清朝的实力。

首先,溥仪下令废除了九千年之政策,并尽力保障百姓的生计。

同时,他也试图推动现代化的改革,例如建立工厂、推广现代教育等。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改革举措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溥仪的统治地位也逐渐岌岌可危。

满洲国的失败成立满洲国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溥仪被迫退位,清朝灭亡。

不过,溥仪并没有束手就擒,而是与日本达成协议,在中国东北成立了满洲国。

溥仪成为满洲国的元首,并在此重建了帝制。

然而,满洲国的统治并没有取得广泛的认可,国内外的压力也逐渐增大。

入侵中国满洲国虽然在中国东北拥有一定的控制力,但溥仪的野心并没有止步于此。

他试图逐步扩大满洲国的版图,并将其扩张到整个中国。

然而,这一行动激起了中国政府和国民的不满和反抗,使得满洲国的统治面临巨大的困境。

失败和投降随着中国国民党政府与日本发生冲突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满洲国的形势变得日益严峻。

溥仪无力抵抗中国和盟军的压力,最终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

满洲国彻底失败,溥仪的统治也宣告结束。

晚年的经历服刑和改造溥仪在满洲国投降后,被中国政府拘留,并最终被判刑。

在服刑期间,溥仪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改造,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等思想,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历史地位和错误。

他开始反思自己的统治和行为,以及帝制制度的弊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末代皇帝溥仪简介溥仪的一生
对于溥仪这个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随着各类有关他的影视剧的播出,溥仪末代皇帝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

穿着西装,带着眼睛,看不出一点封建帝王的影子。

清朝末年的皇帝都是悲剧性的人物,特别是光绪和溥仪。

这两个醇亲王府的孩子,并没有当皇帝的想法,却仅仅因为慈禧太后的命令,而不得不进入那个吃人的皇宫,进而开始了自己悲剧性的一生。

不过溥仪比光绪帝稍好的,便是抚养他的是隆裕皇太后,至少给了他母爱,而光绪帝的一生则皆是悲剧的。

溥仪全名爱新觉罗溥仪,光绪三十二年,即公元1906年在北京醇亲王府出生。

溥仪字耀之,号浩然,乳名午格,年号宣统。

他是清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也是封建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帝。

他的退位昭示着,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的结束。

溥仪和光绪帝同出醇亲王府,溥仪是清宣宗道光帝的曾孙,醇贤亲王奕譞之孙,摄政王载沣之子,母亲是摄政王的嫡福晋苏完瓜尔佳氏。

溥仪被抱进皇宫的时候还是一个孩子,什么也不懂,实际上他的继位也是突如其来的。

维新变法之后,慈禧太后对光绪帝就已经很不满。

不仅是把他囚禁在瀛台,最重要的还是想要将他废除。

所以在光绪皇帝没有子嗣的情况下,慈禧太后一早就指定了一个孩子来接受皇位。

这个孩子却不是溥仪,而是载漪的儿子溥儁。

光绪二十五年,即公元1898年,慈禧太后颁布懿旨,由载漪的儿子溥儁做大阿哥,将来继承同治为嗣,兼祧光绪皇帝为嗣。

后来又不知是何原因,在光绪二十七年的时候,废除了大阿哥这个名号。

随着慈禧太后的年岁渐长,在光绪帝病重之时,因为无嗣,因此慈禧太后慈禧太后下令将溥仪养育在宫中。

已经折了一个孩子进去那个吃人的皇宫,所以一听到要将溥仪抱入皇宫的消息,醇亲王府愁云惨淡。

溥仪的祖母老福晋,刚听完载沣带回来的的懿旨就晕厥过去。

但慈禧太后的旨意不能反抗,来接人的太监仍然进入了亲王府中。

也不知道是小小年纪对于离开亲人的害怕,还是对自己未来生活的预示,溥仪对来抱自己的太监连哭带打,不愿让太监抱走自己。

最后的结局却不是溥仪一个孩子能够反抗的,所以最后他还是被自己的乳母王焦氏抱进了皇宫,开始了自己的末代皇帝生活。

不久光绪皇帝去世,慈禧将溥仪过继给同治皇帝载淳,同时兼承光绪帝之祧,一人祧两房。

登基之后溥仪尊祖母慈禧太后为太皇太后,尊叶赫拉拉.静芬为隆裕太后。

是日,慈禧太后病逝。

尊封文宗祺贵妃为祺皇贵太妃,穆宗瑜贵妃为瑜皇贵妃,珣贵妃为珣皇贵妃,瑨妃为瑨贵妃,大行皇帝瑾妃为瑾贵妃。

登上皇位的溥仪还是一个孩子,自然不可能担起治理国家的大任。

因此封其生父为摄政王,朝政由其生父醇亲王和隆裕太后共理。

那个时候的清王朝已经是风雨飘摇,走向了末路,不见一丝生气了。

溥仪在冰冷的皇宫,度过了自己为皇的三年生涯,远离自己的亲人,好在还有隆裕太后的关爱。

溥仪为帝三年之后,在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在各方的压力之下,隆裕太后代溥仪颁布了退位诏书,就这样溥仪结束了自己封建帝王的生活。

因为在商量退位事宜的时候,新政府给了清王朝宗室许多优惠条件。

包括每年生活费和继续在皇宫生活等等。

之后溥仪经过了短暂的帝制复辟,1917年7月12日复辟帝制宣告失败。

1932年溥仪在日本关东军的策划和扶持下就任了伪满洲国的皇帝,年号康德,又称康德皇帝。

1945年日本战败,8月19日被苏联红军俘虏,五年后被遣返回中国,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

1959
年12月4日,溥仪被特赦出狱。

1967年因病在北京去世,著有《我的前半生》一书。

溥仪是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一位极为悲剧的皇帝,他的一生都未能
由他自己主宰,他末代皇帝的身份始终影响着他的一生。

在不同的时期,因为不同的政治局势,被不同的人利用。

诸如日本的伪满洲政府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