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
末代皇帝

《末代皇帝》-------最穷的皇帝《末代皇帝》讲述的是中国最后一位皇帝-----溥仪,由万人之上沦为阶下囚,再由阶下囚变为普通人的故事。
溥仪是中国历史上最穷的皇帝,这里的“穷”,不是指财产上的贫穷,而是指心理上的贫穷。
溥仪虽然是万人之上的皇帝,但是他所拥有的还不如一个最为普通的人拥有的多。
溥仪从小就失去了母爱,三岁就与母亲分离,进宫登基成为皇帝,唯一能够给他真正疼爱的奶娘,在他第一次被废时被迫离开了他。
溥仪从没有得到过作为一位皇帝该有的尊严,由于所处的历史环境,使他成为独自在历史舞台上表演的小丑,当时的中国已经不需要皇帝,他却被一次次的利用,成为别人争夺利益的工具。
溥仪在做皇帝期间从没有获得过真正的自由,自从三岁进宫,直到被大军阀冯玉祥驱逐出皇宫,溥仪从没有他出皇宫半步,甚至他的母亲去世都不允许他出宫看望母亲。
整部影片以回忆与现实交叉的手法,将溥仪内心的悲哀、孤寂、对外部世界的向往和接受改造时的思想斗争表现的淋漓尽致。
影片在1988年第60届奥斯卡电影金像奖上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最佳美工、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剪辑、最佳音响效果、最佳原创音乐九项大奖。
溥仪的一生充满着悲伤,所以影片的色调也以悲伤的色调为主。
影片中所有的色彩都是与溥仪的情绪相符合的,有了这些色彩的渲染,使影片中所表现的溥仪的内心世界更加具有立体感。
电影中有很多细节性的描写,例如,他对着众人大喊:“你们都是骗子”;将小白鼠摔死在宫门上;在剪掉自己的辫子;跟庄士敦老师说想要去上牛津大学等等,这些细节性的描写,使对溥仪内心世界的描写更加的完整,使对溥仪这个人物的刻画更加的真实。
在电影临近结尾,溥仪对批斗以前战犯管理所所长的红卫兵说:“你们搞错了,他是一位好老师。
”这句话暗示了溥仪心态和思想的改变,他似乎从前半生的矛盾中走了出来,也逐渐从痛苦中走了出来。
电影最后,以一位导游在故宫为外国游客介绍溥仪,为溥仪的一生画了一个简单的句号。
光绪帝清朝末代皇帝的命运

光绪帝清朝末代皇帝的命运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而光绪帝则是清朝的末代皇帝。
他的命运几乎与整个清朝的命运密切相关。
在其在位期间,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挑战,这对于一个年仅六岁即登基的皇帝来说,无疑是巨大的。
本文将探讨光绪帝在清朝末期的命运,以及他所面对的种种困境。
清朝国力的衰落已经在光绪帝继位之前逐渐显现,但正是他成为了这一衰落的见证者和承受者。
调兵遣将、与列强争夺利益的战争接连不断,使得清朝财政崩溃、民众生活困苦。
在这种背景下,光绪帝继位时面临着一个动荡不安的国家。
然而,光绪帝年幼的身份注定了他并不能独立地执掌朝政。
实际上,尽管作为皇帝,光绪帝的地位崇高,但清朝的实权却被摄政王和后妃掌握。
这使得光绪帝在政治上几乎是无能为力的。
光绪帝的婚姻也对其命运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先后被迫与西太后和慈禧太后成婚,这使得他的政治地位更加岌岌可危。
两位太后实际上成为了清朝的实际统治者,而光绪帝则在政治上既受限制又备受排挤。
除了内部政治的限制,光绪帝还面临着外部列强的压力。
近代以来,列强争夺中国的势力范围,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和割地让利。
光绪帝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试图挽救国家危机,但由于政治局势和守旧势力的约束,这些改革未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1898年,光绪帝下令发起了戊戌变法,试图通过一系列改革来振兴国家。
然而,这一改革遭到了保守派势力的强烈反对,慈禧太后也不支持变法。
最终,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光绪帝的改革希望也破灭了。
光绪帝的命运在1901年的“庚子赔款”事件中达到了最低点。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后,清朝被迫支付了庞大的赔款,国力更加削弱。
这次侵略不仅进一步削弱了清朝的统治地位,也使得人民对光绪帝统治的不满加剧。
1908年,光绪帝逝世,结束了他不到40年的生命。
他的去世标志着清朝统治的终结,也宣告了中国从封建时代向民主国家的转变。
总的来说,光绪帝作为清朝末代皇帝,承受了一个衰落王朝的巨大压力和挑战。
面对内外困境,他虽然做出了一些改革尝试,但最终未能改变命运。
末代皇帝

• 第二,溥仪的母亲苏完瓜尔佳氏是慈禧的 养女,慈禧的心腹权臣荣禄的亲生女。慈 禧把苏完瓜尔佳氏指配给载沣(溥仪的父 亲)。溥仪的外祖父荣禄是慈禧晚年的心 腹重臣,如同和珅对乾隆一样,荣禄既没有学 历,又不是进士状元,又没有武功,官升得很快, 步军统领,兵部尚书,军机大臣,大学士。 在戊戌政变中,袁世凯和荣禄奏报慈禧太 后,出卖了维新派。
1911年11月28 日,袁世凯借 助革命党人的 声势,在紫禁 城养心殿的东 暖阁里,向隆 裕太后提出了 请皇帝退位的 要求。
《走向共和》隆裕与袁世凯
• 清帝退位诏书—
• 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终结的标志 •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 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反映这一重大 历史事件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宣统三年十二月 二十五日(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代表6岁 的皇帝溥仪颁布的“退位诏书”,通常称为“清 帝退位诏书”或“宣统退位诏书”“溥仪退位诏 书”。
少年皇帝溥仪
• 12岁的溥仪在当了12天 的皇帝之后,又被迫第 二次宣布退位。溥仪的 师傅和父亲替他拟好批 准张勋辞职的谕旨和退 位诏书。这是溥仪的第 二个退位诏书,溥仪看 了放声大哭。历时12天 的闹剧就此结束。
四、皇帝大婚
• 1921年,16岁的溥仪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按大 清朝祖制,皇帝必须娶一位皇后和若干名妃子, 过去通常是让候选的姑娘们站成一排,由皇帝当 面挑津生活七年
• 溥仪面前的三种选择: • 一条是放弃皇帝尊号,做个仍然拥有大量财宝和 田庄的“平民”; • 另一条是争取“同情者”的支援,恢复袁世凯时 代的《优待清室条款》,“复号还宫”重回紫禁 城,继续过着帝王的生活; • 还有一条路通向海外,然后又指向紫禁城,不过 那个紫禁城必须是辛亥革命以前的紫禁城,这条 路当时叫“借助外国势力谋求恢复大清王朝”。
末代皇帝

伪皇宫
伪满洲国皇帝溥仪
• 1945年,日本投降。溥仪被苏联红军俘 虏,被带到苏联。 • 1950年8月初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 学习、改造。 • 1959年12月4日接到毛泽东特赦令予以 释放。溥仪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 1967年10月17日逝皇家陵园。
• 当时有人把淑妃出走叫做“妃革命”。 溥仪 虽然采取多种办法调解,文绣断然拒绝,经过 双方律师磋商,双方协议完全脱离关系,溥仪 给文绣 5.5万元的生活费,文绣永不再嫁,双 方互不损害名誉。 文绣用这笔经律师、中间 人和家人克扣后所余甚少的赡养费办了一所小 学,亲身任教,终身未嫁,直到1950年因病去 世。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当过教师的皇妃。
溥仪,一个时代的牺牲品。
他自以为拥有一切,但是民国政府和日 本人用洋枪大炮向他示威。在五千年历史上, 他是个罕见的“三起三落”皇帝。溥仪从无 知到狂妄,从狂妄到无知的狂妄,而到后来 还是在共产制度下驯服如羊。总体来说,溥 仪是一个从小被禁锢,在遇到庄士敦以前并 未得到良好的具有时代性的教育的人,他也 许心有力,但他并不是一个有能力力挽狂澜 的人。 --摘自 豆瓣《末代皇帝》影评
• 他一生四次结婚,娶过五个女人。 • 他著有自传《我的前半生》。 • 他独特的富有戏剧性的经历,多次被 改编成影视作品,其中电影《末代皇 帝》,曾荣获奥斯卡金奖。
可悲的皇后 婉容
郭布罗· 婉容生于1906年11月13日,容貌端 庄秀美、清新脱俗,是清朝史上最后一位皇后。 皇后的身份也就圈定了她凄苦的一生。 前期,她的柔情与活泼也给溥仪带来了很 多快乐,她的饱学多识,更是使溥仪视之为知 己。 1924年底溥仪被赶出了紫禁城,文绣提 出离婚,溥仪却把责任都推到了婉容的身上。
• 1946年,随着日本人的投降,溥仪仓皇出 逃,孤苦伶仃的婉容结束了她曾令人羡、 令人怨、令人怜、令人叹的一生。
末代皇帝

总结
一、旧社会的溥仪,是傀儡角色——悲剧人生 1,从登极到退位,溥仪是慈禧势力的傀儡和中国封建 时代的徇葬者 ; 2,从退位到驱宫,溥仪是清廷遗老的傀儡和民国军阀 又捧又摔的被愚弄者 ; 3,从天津到长春,溥仪是日本侵略者监控的傀儡和中 华民族的叛国者;
青 衣
• 二、新社会的溥仪,是传奇角色——多彩人生 1,他认罪——发自内心→悔 • 2,他识亲——发自真情→坦诚 • 3,他做事——发自自觉→负责 • 4,他服理——发自实践→坚守 • 5,他记恩——发自灵魂→忠诚 • 6,在最后的日子里:溥仪受冲击、受迫害,被保护、得 到关爱
末代皇帝
—溥仪
青 衣
溥仪
一部活的中国近代史
青 衣
溥仪一生当中的主要身份
皇帝 逊帝 公民 傀儡 囚徒
青 衣
汉奸
他所经历的时代
晚清
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青 衣
纵横一生
1908年,三岁的溥仪被立为嗣皇帝,年号“宣统”。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溥仪由隆裕太后于2月12日代行颁布《退位诏书》 1917年7月1 日,张勋兵变,复辟帝制,恢复宣统年号。 1917年7月12日,张勋逃入荷兰使馆,次日溥仪宣布第二次退位。 1932年3月1日至1934年2月28日,任满洲国执政,年号“大同”。 1934年,改国号为“满洲帝国”,改称皇帝,年号“康德”。 1935年4月和1940年5月,溥仪两次访日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溥仪被迫颁布“退位诏书”. 在苏联被监禁5年. 1946年8月,曾返回东京,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作证. 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国 1959年12月4日,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的特赦令 1960年3月,溥仪被分配到北京植物院工作 1967年10月17日凌晨2时30分因患尿毒症与世长辞。
末代皇帝中文版百度云,求1987版的末代皇帝未删减版百度资源谢谢最

末代皇帝中文版百度云,求1987版的末代皇帝未删减版百度
资源谢谢最
求1987版的末代皇帝未删减版百度资源谢谢最好有中文字幕我这里有~用百度网盘分享给你,点开就可以保存,链接永久有效^_^,无提取码,链接:://pan.baidu/s/1qXKLq0W#list/path=%2F&sourse=bdzhida o(给我点赞哦,嘻嘻~)
求电影《末代皇帝》英文原版云盘资源,最好带中英字幕的!
找了好久,送上百度网盘无提现码+永久有效链接,复制整段内容,打开百度网盘app,保存更简单哟(直接打开也可以)链接:://pan.baidu/s/1qXKLq0W#list/path=%2F&parentPath=%2F sharelink3517406309-189533915620926&sourse=bdzhidao,望采纳~
末代(255)中文字幕(29)。
溥仪的性功能被宫女所毁,末代皇帝悲惨一生

溥仪的性功能被宫女所毁,末代皇帝悲惨一生展开全文中国末代皇帝溥仪比起过去的皇帝,所册封的后妃并不多,他只先后册立过一后、一妃、两贵人,但始终未得一嗣,反而闹得家庭四分五裂,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溥仪向好友透露,十几岁的时候喜欢跑出去玩,惟一能得以“放生”的舒眉时刻,只有出宫游玩,这是很难得的消遣。
进宫以后,仅仅有数的几次,还被视作轰动的社会新闻,在京都报纸上广为刊登。
太后就派几个年长的宫女教他干坏事。
不让他乱跑。
不曾想却废了溥仪一生性福。
那些宫女白天逼着他干坏事,那些宫女年龄都比他大得多,他那时还是一个孩子,什么都不懂,完全由宫女来摆布,有时还不止一个,而是两三个睡在他的床上,教他干坏事,一直弄得他精疲力竭,那些宫女才让他睡觉。
第二天起床常常头晕眼花,看到太阳都是黄的。
他把这些情况向太监一说之后,他们便拿些药给他吃,吃了虽然又能对付那些如饥似渴的宫女,但后来慢慢越来越感到对那些事没有兴趣了……不行了就喂他吃壮阳药。
这样怎么能行。
渐渐他就丧失了性兴趣,难以有性功能。
当时溥仪只有10岁,哪里受得了这些宫女们的蹂躏,据溥仪自己回忆说,他就已经浑身没有力气,看什么东西都是白的,精神恍惚。
可怜的溥仪,刚刚到了青春期,身体就已经被掏空了。
溥仪曾经跟最后一个妻子李淑贤说起大婚的经过:“大婚仪式是在夜里举行的。
溥仪掀开婉容的大红盖头,看了看,相貌的确不错。
他没在坤宁宫睡觉,而是在养心殿和太监一直玩到天亮。
”还有一个细节,大婚过程中,有一个仪式叫吃“子孙饽饽”。
在坤宁宫,婉容的伴娘走了进来,她眼瞧着溥仪吃了一口“子孙饽饽”之后,问他:“是生的,还是熟的?”溥仪老老实实回答,“是熟的!”在场的人都吃惊得变了脸色,“生就是生孩子,熟就是不生不吉利。
”溥仪在太医院就阳痿的就诊记录,一直在求治。
他的妻子都未能生育。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据说六岁的时候就在宫女的引导下破了处男之身。
每日通宵达旦,落下了病根,终身没有性能力。
导致后来皇后出轨,妃子文绣要和他离婚。
档案解密关于末代皇帝相关简介

档案解密关于末代皇帝相关简介推荐文章档案解密关于阎锡山相关介绍热度:档案解密关于基辛格人物简介热度:关于道德经老子的初衷解密热度:盗墓笔记解密关于吴邪秘密解析热度:档案解密关于薛岳将军的简介热度:溥仪是中国最后一个皇帝,他因为尿毒症而去世,他的一生也是过的是非曲折。
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末代皇的一生,欢迎阅读!末代皇的一生简介爱新觉罗溥仪,从他特殊的姓氏就可以看出他的一生非同寻常,但同样,也是他的姓氏带给了他那样幸运而又不幸的一生。
比起普通人,他当过皇帝,甚至三次称帝,这种无人复制的经历玄幻而又传奇。
但是,他的皇帝经历无一次不是傀儡,最短的一次只有十一天。
溥仪的一生从未平静过,他经历了荣耀,骄傲,最终回归平凡。
这其中,他被推崇过,被囚禁过,被改造过,被解放过。
这样的一生是很难用几句话形容的。
但是回顾这样的一生,可以看到的是溥仪最后改造时,不知道能否特赦但是坦然承认自己的罪责最大的时候,所有人认同的眼光。
其实,溥仪的一生更多的是身不由已,从年幼登基开始,他的人生一直掌控在别人的手里,成年后称帝的那一次更是一直在日本的压迫之下胆战心惊,直到解放后的他才最终释然,也最终获得自由。
他人生中最后的八年,也就是出狱后的日子或许短暂,但却终于是自己做主了。
溥仪皇帝死后因为中国已经不再是封建时期,所以溥仪皇帝最终被火化下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里,他的墓里也不像其他的皇帝那样有很多的财宝,因为回顾溥仪的一生,尤其是他的晚年,他的生活是悲惨的,但是他也经历过辉煌的时期,但是中国发展的趋势使中国这个最后的皇帝的一生几乎都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身不由已。
成为皇帝后的溥仪因为年幼,由他的亲生父亲辅佐,年幼的他根本不明白皇帝这个名词背后的意义,但是时代不会因为他的懵懂而停止进步。
成为皇帝的第三年,辛亥革命爆发,次年,溥仪顺应时代被逼退位,当时的他才七岁。
年仅七岁的他已经经历了一个人所能达到的最辉煌的顶点,当然,这也是他悲剧一生中唯一兴盛的时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ginald Fleming 'R.J.' Johnston: The Emperor has been a prisoner in his own palace since the day
that he was crowned, and has remained a prisoner since he abdicated. But now he's growing up, he may wonder why he's the only person in China who may
not walk out of his own front door. I think the Emperor is the loneliest boy on Earth.
庄士敦:皇帝自从登基那天就成为了自己领地里的囚徒,
在退位后仍是。
但是现在他长大了,他会问为什么他是所
有中国人中唯一一个不能踏出自己家大门的人。
我想皇上
是地球上最孤独的男孩了。
The Governor: (setting a recurring theme of imprisonment throughout the film) Open the door! Open the door!! Open the door!... Open the door!
长官:(始终以关押者形象出现)开门!开门!开门!……开门!
Pu Yi: I am the hereditary ruler of the Manchurian people. There can be no Manchukuo without me.
溥仪:我是满洲人民的世袭统治者。
没有我就没有满洲国。
Pu Yi: The Chinese Republic has broken every
promise it ever made to me. Chinese troops desecrated the tombs of my ancestors. And Chinese troops did not defend Manchuria from the Japanese.
溥仪:民国违背了它对我许下的每一个诺言!中国军队侮
辱了我先祖的陵墓!而且中国军队没有在日本进攻时保卫
满洲。
Chen Baochen: But Manchuria is still China.
陈宝琛:但满洲仍是中国。
Pu Yi: China has turned its back on me.
溥仪:中国背弃了我。
皇帝,它代表了“九五之尊”,至高无上的权利,用电影
里的台词来说便是:“万岁,您可以做任何事。
”但对末
代皇帝溥仪来讲则不然,皇帝的身份从不曾带给他真正的
快乐,自小他就是高墙里最寂寞的孩子,直到后来他成为
日本人操纵的傀儡皇帝,他从来没有真正能够为自己做主过,一切的一切都不是他自己选择的,甚至包括他娶的女人。
他的身边充满的阴谋和欺骗。
从他三岁登基到五十三
岁得到释放,半个世纪里,溥仪给人的印象竟是犹如囚徒
一般,他一直经历着失去:亲情、自由、爱情、尊严……
他的一生都在被命运推着走,却始终无可奈何。
被人赶来
赶去,从故宫到天津,从天津到满洲里,最后竟沦为阶下囚,到抚顺看守所。
另一个别称叫“战犯”。
有句名词叫“物是人非”,对溥仪来说则是“人是物非”矣。
提到“物非”,不得不说导演的功力。
首先是色彩上。
紫禁城油画般的鲜红与金黄,国民政府灯光中的昏淡与苍白,文革那宣传画般的绿色与红色。
另外还有紫禁城上空
华丽苍凉的落日,伪满洲国皇宫内漫天飘扬的飞雪,抚顺
战犯管理所床前彻夜明亮的月光,都让人难忘。
但让人叹
服的是在细节上,溥仪的一生正是处于中国政治和思想上
风云变幻的时期,本来影片只是溥仪的个人传记而已,但
导演用镜头置一个人的命运于整体的社会环境下。
一下子
就显得恢宏了起来。
影片的主题其实是人与历史的关系。
镜头中的故宫青
砖红墙的真实质感,光影班驳的森严殿宇,都平添了影片
的历史厚度,从影片的开头和结尾也可以看出深意。
从登
基时盛大百官跪拜礼仪到文革时的红卫兵高举牌匾,高喊
口号,并大跳忠字舞,让人觉得其实历史恍若一个轮回——改了朝代,却又出了另一个“万岁”。
而通过那只历经
半个世纪的蝈蝈的串联,更是让人觉得其实人生也恍若轮
回梦境。
蝈蝈的镜头真堪称神来之笔,尤其难忘尊龙的笑容——他颤巍巍的走向龙椅,上面承载了儿童和少年时代
的回忆。
冲红领巾小孩一笑,显得有点纯真,又带点神秘。
最后“溥仪”成了导游口中的说辞,从此隐没于历史当中,镜头移向龙椅定格,实在让人顿生慨叹。
想起李煜的一首词: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
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但是,导演并没有冷冰冰的只是讲述历史而已,而是
对这位皇帝充满同情之心。
从影片中有三次溥仪追逐和奔跑,试图挽回他所失去的亲人。
却都被门卫所禁的镜头可
以看得出来。
他喊道:“open the door……”。
这段插曲
是配乐中的经典之一,这句台词也充满了无尽的愤恨和无奈。
从这个镜头也让人开始觉得老外的“Forbidden City”这个称呼值得玩味。
也正是由于导演的抱着强烈的同情之心,电影配乐才算真正的出彩。
有人说《末代皇帝》是中国题材拍给西方人看的电影,当
年它拿下1987年奥斯卡最佳原声大奖,可见当年其受到西
方人的认可,后来有很多国内的电视剧(包括《戏说乾隆》)引用之,20年后的今天,我们再听,还是那么打动
人心。
甚至最近佳洁士的广告都还在引用那首宫廷乐,可
见经典是岁月磨灭不掉的。
负责为本片作曲的有三个人,包括:中国的苏聪、日
本的坂本龙一、和英国的 David Byrne 大卫·拜恩。
其中
阪本龙一的音乐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但国内观众最熟
悉的序曲则是 David Byrne 的作品。
三人的出身和音乐风
格各异,却能够发挥出东西方文化撞击之后又能水乳交融
的神奇效果。
坂本龙一的作品比较接近西方交响乐的质感,不过在
苏聪以精湛的琵琶编曲加以润色之下,十分成功的散发出
中国音乐的神韵,使得坂本龙一的音乐不仅具有西方交响
作曲的史诗美感,同时也细腻的流露出东方音乐独有的韵味。
意大利导演贝尔纳多·贝尔托鲁齐为什么要拍摄中国
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1987年,法国《首映》杂志记者在
采访贝尔托鲁齐时向他提出了这个问题,他作了肯定的回答,“这是一段令人着迷的故事”,“......溥仪已成为
历史,他象征着一种观念,即通过教育,-个人能得到彻
底改变。
”贝尔托鲁齐在同一天采访的谈话中还直言不讳
地谈到“要是我对溥仪没有这种同情,我就不会拍这部影
片了。
我甚至喜欢那些可憎的人物,我需要爱摄影机前的
所有人物。
即使他们是恶劣的,我也设法使他们具有某种
悲剧性,从而产生一点高贵感。
……这些人物虽是可憎的,但他们也是世界的一部分。
我并不谅解他,可他们也是命
运之神的玩物,他们所体现的是一种人类共通的好斗性。
所以,任何人都不过是历史的牺牲品。
”
贝尔托鲁齐身为一个艺术家,凭藉自己的良心和真诚
说出的这番话,虽不能完全有助于我们去深刻理解溥仪这
个在中国显赫一时的政治人物,但至少给予了我们某种启迪,溥仪的一生无疑是悲剧性的。
贝尔托鲁齐从艺术的角
度窥见的那个溥仪与现实中真实的溥仪虽然有一定的距离,但溥仪的一生却是同中国动乱的命运紧密联结在一起的。
溥仪从政治傀儡被改造人后,亲眼目睹过去那些改造他的
人如今被视为“牛鬼蛇神”从人的地位上驱赶下来,这是
历史对人的命运的一次嘲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