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PPT课件
合集下载
电子政务概论PPT课件

❖集成电路芯片上所晶体管的数目,每隔18个月就翻一 番。
❖微处理器的性能每隔18个月提高一倍,而价格下降一 半。
❖用一个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每隔18个月翻两番。
.
22
Internet发展的奇迹
Internet
用户(万)
WWW PC CATV TV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4 6 10 13 .
电子政务
王印红 中国海洋大学 top100.wang@
.
1
.
2
网络改变生活
❖ 1.“YOU”就是那个影响世界的人 ❖ 2.今天,你百Google度了吗? ❖ 3.还有什么不能“Show” ❖ 4.和你聊天的不是狗,是机器人 ❖ 5.把电视机扔进垃圾回收站 ❖ 6.不要把网币不当钱
.
106 105 104 103
PX•
(2010,
P4 • 1000M)
(2000, 40M) 80486
80386• •(1989, 1M) (19788,028960•00) (1985, 270000)
102
101
0
1960 1970 1980 . 1990 2000 2010
20
.
21
信息时代的三大定律之一:摩尔定律
.
18
1.3电子政务产生的社会背景
❖ 1.信息技术的应用及普及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了的技术 平台和支撑环境。
.
19
微处理器技术发展
微处理器技术惊人的发展,为信息处 理提供了基本的物质基础,计算机逐 渐演化成更加个性化的、易于应用的、
能够处理复杂事务的设备
❖微处理器的性能每隔18个月提高一倍,而价格下降一 半。
❖用一个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每隔18个月翻两番。
.
22
Internet发展的奇迹
Internet
用户(万)
WWW PC CATV TV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4 6 10 13 .
电子政务
王印红 中国海洋大学 top100.wang@
.
1
.
2
网络改变生活
❖ 1.“YOU”就是那个影响世界的人 ❖ 2.今天,你百Google度了吗? ❖ 3.还有什么不能“Show” ❖ 4.和你聊天的不是狗,是机器人 ❖ 5.把电视机扔进垃圾回收站 ❖ 6.不要把网币不当钱
.
106 105 104 103
PX•
(2010,
P4 • 1000M)
(2000, 40M) 80486
80386• •(1989, 1M) (19788,028960•00) (1985, 270000)
102
101
0
1960 1970 1980 . 1990 2000 2010
20
.
21
信息时代的三大定律之一:摩尔定律
.
18
1.3电子政务产生的社会背景
❖ 1.信息技术的应用及普及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了的技术 平台和支撑环境。
.
19
微处理器技术发展
微处理器技术惊人的发展,为信息处 理提供了基本的物质基础,计算机逐 渐演化成更加个性化的、易于应用的、
能够处理复杂事务的设备
《电子政务》PPT课件

7.2.2 电子政务的主要模式
2. 政府对企业电子政务
– 政府电子化采购与招标 – 电子税务系统 – 电子工商行政管理系统 – 信息咨询服务 – 中小型企业电子服务 – 电子外贸管理
7.2.2 电子政务的主要模式
3. 政府对公民电子政务
– 教育培训服务 – 电子就业服务 – 电子医疗服务 – 社会保险网络服务 – 公民信息服务 – 交通管理服务 – 电子证件服务 – 公民电子税务7.4.3 电子政务的发方向7.2 电子政务的内容
7.2.1 电子政务应用的基本形式
1. 办公网络化 2. 宏观调控电子化 3. 服务电子化 4. 资料电子化 5. 政府与公众沟通电子化
7.2.2 电子政务的主要模式
1. 政府间的电子政务
– 电子法规政策系统 – 电子公文系统 – 电子司法档案系统 – 电子财政管理系统 – 电子办公系统 – 电子培训系统 – 垂直网络化管理系统 – 横向网络化协调管理系统 – 业绩评价系统 – 城市网络化管理系统
• 电子政府,也称为电子化政府或电子网络政府。它是 相对与传统的政府机构而言的,是指在现有的政府机 构开展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对现有的政府组织结构和 工作流程进行优化重组之后所重新构造成的新的政府 管理组织。
• 电子政务的实施必须依靠电子政府来完成,而构建电 子政府的根本目的也就是为了更好地实施电子政务。
7.4.2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概况
• 1993年,启动国民经济信息化工程,开始 实施“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 程和金卡工程。
• 1999年,正式启动“政府上网工程”
• 2001年,我国提出“电子政务”建设,已有接近 50%的政府机构建立了自己的网站。
• 现在……
• /10/0222/04/603O34H 30001124J.html社科院:中国半数地方政府 网站不合格(2010-02-22 04:32:42 来源: 中国青年报(北京) )
电子政务课件

序言
❖ 由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成为当今 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 技术,日益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生产力,并推动 着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在人类迈向信息社会的今 天,信息作为推进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和战 略性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 重要的作用。
第一章 信息、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第一节 信息和信息技术
一、信息 (一)信息的涵义
人们对信息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而且这个过 程仍在继续进行中。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次,对信息概 念有许多不同的说法,但从本质上看,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 态和存在方式。
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特征和变化的反映,以及这些 特征和变化经过人的大脑加工后的再现,指经过加工整理后 对于接受者具有某种使用价值的数据、消息、情报的总称。 信息按其表现形式一般可分为数据、文本、声音、图像。
❖ 3、90年代后,随着国际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政府 管理中的应用,在美国又提出了电子政务(EG,Electronic Government)的概念,主要指在政府内部行政电子化与自 动化的基础上,利用现代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建立起网络化 的政府信息系统,并通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如电话、网 络和公共电脑站等),为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在其更方 便的时间、地点及方式下,提供政府信息和其他公众服务。
(二)信息技术的主要内容
❖ 1、人的信息器官及其功能
❖ (1)感觉器官。包括视觉器官、听觉器官、嗅觉器官、味觉 器官和触觉器官,即眼耳鼻舌身“五官”。感觉器官的主要 功能是获取信息。
❖ (2)传导神经系统。包括导入神经网络、导出神经网络和中 间神经网络等。传导神经的功能是传递信息。通过导入神经 网络把感觉器官获得的信息传送给思维器官;通过导出神经 网络把思维器官加工后的信息传送给其他器官。
❖ 由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成为当今 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 技术,日益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生产力,并推动 着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在人类迈向信息社会的今 天,信息作为推进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和战 略性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 重要的作用。
第一章 信息、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第一节 信息和信息技术
一、信息 (一)信息的涵义
人们对信息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而且这个过 程仍在继续进行中。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次,对信息概 念有许多不同的说法,但从本质上看,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 态和存在方式。
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特征和变化的反映,以及这些 特征和变化经过人的大脑加工后的再现,指经过加工整理后 对于接受者具有某种使用价值的数据、消息、情报的总称。 信息按其表现形式一般可分为数据、文本、声音、图像。
❖ 3、90年代后,随着国际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政府 管理中的应用,在美国又提出了电子政务(EG,Electronic Government)的概念,主要指在政府内部行政电子化与自 动化的基础上,利用现代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建立起网络化 的政府信息系统,并通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如电话、网 络和公共电脑站等),为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在其更方 便的时间、地点及方式下,提供政府信息和其他公众服务。
(二)信息技术的主要内容
❖ 1、人的信息器官及其功能
❖ (1)感觉器官。包括视觉器官、听觉器官、嗅觉器官、味觉 器官和触觉器官,即眼耳鼻舌身“五官”。感觉器官的主要 功能是获取信息。
❖ (2)传导神经系统。包括导入神经网络、导出神经网络和中 间神经网络等。传导神经的功能是传递信息。通过导入神经 网络把感觉器官获得的信息传送给思维器官;通过导出神经 网络把思维器官加工后的信息传送给其他器官。
电子政务教程课件

技术选型
根据需求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技术架构、 开发工具和数据库系统。
系统开发与集成
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系统开发和模块集成, 确保系统功能完善、性能稳定。
项目管理
项目计划
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明确项 目目标、任务分解、时间安排
和资源需求。
团队协作
建立高效的项目团队,明确团 队成员的职责和分工,确保团 队协同工作。
特点
电子政务具有便捷性、透明性、互动 性和移动性等特点,能够提高政府服 务效率,增强公民参与感,促进政府 与公民之间的互动。
电子政务的重要性
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电子政务能够简化办事流程,缩短办事时间 ,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提升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电子政务能够改善政府形象,提高公民对政 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促进政府信息公开透明
移动政务应用的功能
提供办事服务、查询信息、互动交流等。
移动需要加强 技术保障和安全管理。
04
电子政务建设与管 理
建设规划与实施
需求分析
对政务业务需求进行深入调研,明确电子政 务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系统设计
设计电子政务系统的整体架构、模块划分、 数据流程和界面风格。
在线咨询、在线调查、在线评议等。
互动交流平台的运营管理
建立专业团队负责运营管理,及时回 复公众咨询和反馈。
互动交流平台的改进
加强数据分析与应用,优化平台功能 和用户体验。
移动政务应用
移动政务应用的发展趋势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移动政务应用逐渐 成为电子政务的重要发展方向。
移动政务应用的推广
加强宣传推广,提高公众对移动政务应用的 认知度和使用率。
3
移动设备与物联网
第四章 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 《电子政务》 PPT课件

运行管理 休眠、唤醒、中止等);对计算机运行的性能
进行动态分析。
网络管理
计算机的联网配置、资源管理、权限管理、访 问控制等
电子政务系统的 硬件与网络平台
硬件基础 网络基础 网络协议 网络管理
电子政务系统 的软件平台 操作系统 中间件技术
数据库管理系统
2.网络操作系统
主流 网络操作系统
UNIX系统 Linux系统 Windows Server 2003
数据库管理系统
2.服务器
电子政务系统的服务器:是在网络环境下,为 所有的电子政务系统用户提供信息共享、网站 访问等服务的高性能计算机。
服务器的高性能体现在: 高速度的运算能力 长时间的运行能力 大容量数据的快速吞吐能力
电子政务系统的 硬件与网络平台
硬件基础
网络基础 网络协议 网络管理
电子政务系统 的软件平台 操作系统 中间件技术
1.用户终端设备
PC工作站
专业工作站
小型终端 无线终端 用户终端:为电子政务系统的用户提供了硬件操作 平台,通过操作用户终端上的软件,用户可以完成 对于电子政务系统的操作。
电子政务系统的 硬件与网络平台
硬件基础
网络基础 网络协议 网络管理
电子政务系统 的软件平台 操作系统 中间件技术
数据库管理系统
ICP、搜索引擎、域名服务代理商等 大量的政府上网、企业上网和个人上网,强
化了自我形象、经营理念、服务质量和业务 联系 通过网上聊天、网上会议、VOIP、BBS、 Email、电子游戏等
电子政务系统的 硬件与网络平台
硬件基础
网络基础
网络协议 网络管理
电子政务系统 的软件平台 操作系统 中间件技术
网络基础 网络协议 网络管理
进行动态分析。
网络管理
计算机的联网配置、资源管理、权限管理、访 问控制等
电子政务系统的 硬件与网络平台
硬件基础 网络基础 网络协议 网络管理
电子政务系统 的软件平台 操作系统 中间件技术
数据库管理系统
2.网络操作系统
主流 网络操作系统
UNIX系统 Linux系统 Windows Server 2003
数据库管理系统
2.服务器
电子政务系统的服务器:是在网络环境下,为 所有的电子政务系统用户提供信息共享、网站 访问等服务的高性能计算机。
服务器的高性能体现在: 高速度的运算能力 长时间的运行能力 大容量数据的快速吞吐能力
电子政务系统的 硬件与网络平台
硬件基础
网络基础 网络协议 网络管理
电子政务系统 的软件平台 操作系统 中间件技术
1.用户终端设备
PC工作站
专业工作站
小型终端 无线终端 用户终端:为电子政务系统的用户提供了硬件操作 平台,通过操作用户终端上的软件,用户可以完成 对于电子政务系统的操作。
电子政务系统的 硬件与网络平台
硬件基础
网络基础 网络协议 网络管理
电子政务系统 的软件平台 操作系统 中间件技术
数据库管理系统
ICP、搜索引擎、域名服务代理商等 大量的政府上网、企业上网和个人上网,强
化了自我形象、经营理念、服务质量和业务 联系 通过网上聊天、网上会议、VOIP、BBS、 Email、电子游戏等
电子政务系统的 硬件与网络平台
硬件基础
网络基础
网络协议 网络管理
电子政务系统 的软件平台 操作系统 中间件技术
网络基础 网络协议 网络管理
电子政务概述PPT课件(64页)

电子政务建设的 背景和意义
电子政务建设的背景 电子政务建设的 战略地位
电子政务实践意义
电子政务概述 电子政务的概念 电子政务的实质
电子政务发展动力
电子政务相关概念
应用模式及价值取向
内容及功能 电子政务发展状况
相关概念——国家信息化
国家信息化是指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 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 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 国家现代化的进程。
国家信息化
政府信息化 社会信息化 国民经济信息化
电子政务建设的 背景和意义
电子政务建设的背景 电子政务建设的 战略地位
电子政务实践意义
电子政务概述 电子政务的概念 电子政务的实质
电子政务发展动力
电子政务相关概念
应用模式及价值取向
内容及功能 电子政务发展状况
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化
政府信息化是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通过 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对政府的业务流程、组织结构、 人员素质等诸方面进行优化、改造的过程。政府信息化 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政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电子政务也可以分为 广义电子政务和狭义电子政务。
武汉大学出版社; [6] 钱毅,政务数据库系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 侯卫真,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 国家信息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子政务总体设计与技术实现,电子工业
出版社; [9] 王琰,电子政务理论与实务,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1章 电子政务概述 第2章 中国政府的组织结构 第3章 电子政务体系结构 第4章 电子政务与管理创新 第5章 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 第6章 电子政务业务应用体系 第7章 电子政务公共监管与服务体系 第8章 电子政务安全体系 第9章 电子政务的现代信息技术 第10章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 第11章 电子政务标准 第12章 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与管理 第13章 电子政务监理、审计与评价 第14章 电子政务的相关法律 第15章 电子政务的发展与未来
第9章 电子政务标准《电子政务》PPT课件

电子政务标准概述
电子政务标准 发展现状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 基本要求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 体系结构框架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 化总体框架
电子Hale Waihona Puke 务总体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
电子政务应用支撑 标准
应用业务标准
安全标准
电子政务管理标准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 的主要内容
2.电子政务标准的目的
确立电子政府标准对电子政务的健康、快速、稳定 和有序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推广和实施电子政务标准的目的: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 化总体框架
电子政务总体标准
网络基础设施标准
电子政务应用支撑 标准
应用业务标准
安全标准
电子政务管理标准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 的主要内容
3.电子政务标准的基本要求
标准对电子政务起到规范、引导的作用,标准的统 一实施有助于大规模电子政务的应用,提升电子政 务建设的高效性和规范性。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的基本要求: 标准应该具有开放性、兼容性和公正性; 标准应该具有发展性和延续性 ; 标准应该和应用结合。
应用业务标准
安全标准
电子政务管理标准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 的主要内容
网络基础设施标准—2of 2
网络管理规范
网络管理规范涵盖:电信管理和相关技术的标准、 网络管理接口测试方法、用户接入网网络管理接 口技术规范—通用传输部分、宽带接入网网络管 理接口技术规范—ADSL部分、电子政务综合业 务网(专网)管理系统技术要求、电子政务内部 办公网(内网)管理系统技术要求、电子政务公 众服务网(外网)管理系统技术要求等共21个管 理规范。
是指针对电子政务实施和应用的标准,以电子政务 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为基础,经政府相关部门与 代表厂商协商一致,由政府主管部门批准,以特定 的形式发布,作为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共同遵守的
电子政务概论(ppt-30)

v 1992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全国政府行政首脑机关办 公决策服务系统的通知》。
v 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制定了《全国政府系统信息化建设 2001- 2005年规划纲要》。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必要性和现 状
• 2001年12月25日,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召开的第一次信息化领导小 组会议上,“信息化从政府信息化开始”成为会议决议之一,“电子政务” 计划以较明晰的政府行为方式确定下来。
v 电子政务不只是将服务放到网上,主要在于,政府能跨越 各部门间的限制,超越空间和时间,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并协 同办公,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信息最大化公开,提供民众完 整而便利的服务。就是要全心全e为人民服务。
电子政务的立体模型
根据国际上流行的 电子政务架构,电子 政务的功能通过以下 四个领域的业务应用 实现:
• 以前,在我国对“电子政务”的理解通常是“政府上网”。引自 《环球时报》的定义:“电子政务”的实质就是政府上网,“就
是在网上实现政府的一些职能工作,提供信息共享和便民服 务。具体说就是:一方面利用网络提高政府机关办公效率和 共享信息,另一方面推动我国各级政府、各部门建立网上站 点,实现政务公开,密切政府与群众的联系。
• 2005年10月1日,中央政府门户网站试开通,06年1月1日正式开通。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必要性和现状
v 2006年3月19日,《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正式印发,《总体框架》 基于17号文件,完善和发展17号文件,推动解决电子政务建设中碰到的 主要问题,用于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十一五”电子政务建设可,促进 全国电子政务建设协调健康发展。
电子政务的巨大作用
• 美国全国绩效评估委员会认为电子政务的开展能使政府 工作运作更加顺畅,并能够节约成本。
v 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制定了《全国政府系统信息化建设 2001- 2005年规划纲要》。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必要性和现 状
• 2001年12月25日,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召开的第一次信息化领导小 组会议上,“信息化从政府信息化开始”成为会议决议之一,“电子政务” 计划以较明晰的政府行为方式确定下来。
v 电子政务不只是将服务放到网上,主要在于,政府能跨越 各部门间的限制,超越空间和时间,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并协 同办公,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信息最大化公开,提供民众完 整而便利的服务。就是要全心全e为人民服务。
电子政务的立体模型
根据国际上流行的 电子政务架构,电子 政务的功能通过以下 四个领域的业务应用 实现:
• 以前,在我国对“电子政务”的理解通常是“政府上网”。引自 《环球时报》的定义:“电子政务”的实质就是政府上网,“就
是在网上实现政府的一些职能工作,提供信息共享和便民服 务。具体说就是:一方面利用网络提高政府机关办公效率和 共享信息,另一方面推动我国各级政府、各部门建立网上站 点,实现政务公开,密切政府与群众的联系。
• 2005年10月1日,中央政府门户网站试开通,06年1月1日正式开通。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必要性和现状
v 2006年3月19日,《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正式印发,《总体框架》 基于17号文件,完善和发展17号文件,推动解决电子政务建设中碰到的 主要问题,用于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十一五”电子政务建设可,促进 全国电子政务建设协调健康发展。
电子政务的巨大作用
• 美国全国绩效评估委员会认为电子政务的开展能使政府 工作运作更加顺畅,并能够节约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