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试复习要点
2019-2020年 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1.1 地球的宇宙环境一、天体1.概念宇宙中有多种多样的物质,例如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这些物质统称为天体。
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二、天体系统1.概念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2.级别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地球月球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三、太阳辐射1.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2.太阳的能量来源:核心物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经核聚变反应产生巨大能量。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
(2)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煤炭和石油,其能量也来自太阳辐射。
(3)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因其丰富、廉价、清洁等特性,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四、太阳活动1.概念:太阳大气层时常发生的变化。
2.重要标志:太阳黑子和耀斑。
3.分布字母 A B C名称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活动类型太阳黑子耀斑太阳风4.周期:约为11年。
5.对地球的影响(1)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2)产生“磁暴”现象,影响指南针指示方向的准确性,使信鸽迷路。
(3)对天气、气候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4)极地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五、地球的普通性1.公转特征一致:八大行星都围绕太阳公转,公转轨道都近似圆形,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2.物理性质相似:和水星、金星、火星一样,都是类地行星;它们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
六、地球的特殊性1.表现:是目前人类发现的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
2.存在生命的条件(1)外部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太阳光照条件稳定。
(2)自身条件——温度适宜,存在大气层,存在液态水1.2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震波(1)分类:图中A 波表示横波,B 波表示纵波。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须1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1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1. (1)天体的类型: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卫星、星际物质等。
人造天体:航天飞机、人造卫星、飞船、太空垃圾等。
天体的标准: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在一定的轨道上独自运转的宇宙物质。
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2)天体系统的级别:(3)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是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哈雷彗星公转周期76年,公转方向自东向西(顺时针方向),其彗尾背向太阳延伸,离太阳越远,彗尾越短。
(4)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物, 其原因是①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稳定的光照条件、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②地球自身的条件: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质量和体积适宜(有大气层),有液态水(有原始的海洋)2.(1)太阳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太阳能量的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 拉萨,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A.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B.太阳辐射能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水能和风能、太阳能等)。
(2)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即太阳的外部结构),从里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和色球层,活动周期为11年。
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①影响地球气候:黑子的数量变化与降水的年际变化有相关性、②扰乱地球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信受阻、③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和两极的极光。
高一年级地理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高一年级地理期中考试复习提纲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复习与归纳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1、自然资源:直接从自然界获得(自然属性),用于生产和生活(社会属性)的物质和能量。
2、分类: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3、特性:分布的不平衡性、资源间的联系性、数量的有限性、利用的发展性。
4、土地资源与人类采猎文明阶段:土地的质量对人的影响较大。
人类对资源利用方式单一,利用率低。
农业文明阶段:土地的数量和质量都成为重要因素。
工业文明阶段:农业用地中,土地的质量和数量制约人类的发展非农业用地中,土地的区位和用途成为衡量土地质量标准。
人类对资源利用方式多样,利用率高。
5、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适度开发、利益兼顾、保护环境、公众参与(是关键)6、土地荒漠化成因:主要为人为因素:过度农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
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1、灾害分类: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气象灾害(台风、寒潮、旱涝),生物灾害。
2、洪灾成因:自然因素:强降水、冰雪融化,冰凌堵塞河道、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等。
人为因素:破坏植被、围湖造田、建筑物占据河道等3、洪水形成与汇水、排水速度有关:地面坡度大、土壤含水率高、植被覆盖率低汇水速度快。
河道弯曲,排水不畅。
4、洪水发生区域,人口越密集,经济越发达,损失就越严重。
5、防治措施:工程措施:兴建水库、退耕还湖、修筑堤坝、疏浚河道等非工程措施:提高防灾减灾的意识,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大投入等。
6、P89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分布(分布、主要形成时间、危害、防治措施)灾害分布地区时间形成原因主要危害防治措施干旱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春旱伏旱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选择耐旱作物台风东南沿海夏秋热带副热带洋面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洪涝及时预报,做好防灾准备寒潮青藏高原以外地区冬半年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现象。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知识点复习清单(精编!)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知识点复习清单目录第一单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2)第二节地球的形成与演化 (4)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5)单元活动辨别地理方向 (6)的二单元第一节大气圈与大气运动 (6)第二节水圈与水循环 (9)第三节生物圈与植被 (13)单元活动学会自然地理野外考察 (14)第三单元第一节走进桂林山水 (14)第二节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 (15)第三节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 (15)第四节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 (17)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 (18)第四单元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成因 (20)第二节自然灾害的防御 (22)单元活动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23)第一单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一、宇宙1.宇宙:是时间、空间的统一体。
特点:运动、发展和变化的物质世界2.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星际空间气体和尘埃。
恒星:炽热气体组成,质量庞大自身发光发热。
星云:云雾状天体,密度小体积质量大。
行星:自身不发光,绕着恒星运动的球状天体流星体:运行于行星际空间,进入大气层形成流星,落到地面叫陨石。
(流星现象和陨石不属于天体)彗星:绕太阳运动,冰物质组成,有云雾状外表,彗发背离太阳方向形成彗尾,哈雷彗星的周期为76年公转方向与地球相反。
卫星:绕着行星运动。
(彗星、流星体、小行星一般都属于太阳系) 最基本的天体:恒星、星云3.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 C太阳系B银河系A 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直径10万光年其他恒星系137亿光年 河外星系注:1.仙女座不是天体系统,仙女座星系是天体系统 2.狮子座流星雨来自太阳系二、太阳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内向外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即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
3.地内行星(水、金)可能会发生凌日现象,地外行星(火、木、土、天、海)可能会发生冲日现象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高一地理期中考必备知识点

高一地理期中考必备知识点地理科目在高中阶段是必修课程之一,其涵盖面广,内容丰富。
期中考试是对学生在上半学期所学知识的一个检验,因此了解并掌握地理科目的必备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高一地理期中考必备的知识点,以帮助同学们进行备考。
知识点一: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学科方法地理学是一门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学科,它研究的内容包括地球的构造、物质的分布、人类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在地理学的研究中,有一些基本概念和学科方法是必须了解的,比如地理系统、地理环境、地理模型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等。
知识点二:地球的构造和地壳演化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它的构造对于理解地理现象和自然规律至关重要。
地球由内到外大致可以分为内核、外核、下地幔、上地幔和地壳五层结构。
地壳是我们所熟知的外部固壳,它由大陆壳和海洋壳组成。
地壳的演化是地理学中的重要课题,其中包括地壳的形成、构造运动以及板块构造理论等。
知识点三:环境地理与人口地理环境地理研究的是地表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包括土地利用、水资源利用、气候变化以及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内容。
人口地理则研究的是人口的分布、迁移、增长以及人口与资源等之间的关系。
了解环境地理和人口地理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当前的一些环境问题和人口问题。
知识点四:经济地理与城市地理经济地理研究的是地球上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经济活动以及地理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
了解经济地理知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以及区域发展的潜力。
而城市地理则研究的是城市的空间组织、城市化进程以及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掌握城市地理知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城市发展的规律和城市化带来的影响。
知识点五:自然地理与地理技术自然地理研究的是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规律,其中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植被以及动植物分布等方面的内容。
地理技术则是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地理研究和分析的工具和方法。
掌握自然地理知识和地理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变化和地理过程。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须1知识点(复习大纲)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1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1. (1)天体的类型: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卫星、星际物质等。
人造天体:航天飞机、人造卫星、飞船、太空垃圾等。
天体的标准: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在一定的轨道上独自运转的宇宙物质。
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2)天体系统的级别:(3)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是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哈雷彗星公转周期76年,公转方向自东向西(顺时针方向),其彗尾背向太阳延伸,离太阳越远,彗尾越短。
(4)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物, 其原因是①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稳定的光照条件、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②地球自身的条件: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质量和体积适宜(有大气层),有液态水(有原始的海洋)2.(1)太阳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太阳能量的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 拉萨,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A.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B.太阳辐射能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水能和风能、太阳能等)。
(2)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即太阳的外部结构),从里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和色球层,活动周期为11年。
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①影响地球气候:黑子的数量变化与降水的年际变化有相关性、②扰乱地球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信受阻、③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和两极的极光。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1.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1)地理纬度——太阳高度;(2)地形、海拔高度——大气密度;(3)天气状况——对太阳辐射的削弱程度;(4)昼夜长短——日照时间。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信;(2)产生“磁暴”,影响海上航行;(3)在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4)对地球天气、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二节地球的形成和演化1.记住重要的地质年代及主要事件2.说出几个重要的成矿期(1)前寒武纪——铁矿成矿期;(2)古生代后期——煤炭成矿期;(3)中生代——煤炭成矿期。
第三节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震波中纵波和横波的特性(1)纵波特性:传播速度快,能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2)横波特性: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2.岩石圈的组成软流层以上的地幔上部和地壳组成岩石圈。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一节大气圈与大气运动1.大气受热过程的基本原理(1)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具有选择性:①红外线被二氧化碳、水汽吸收;②紫外线被臭氧、氧原子吸收;③可见光不能被大气直接吸收。
(2)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地面长波辐射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热量来源。
(3)大气通过逆辐射对地面保温。
大气通过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2.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1)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受冷冷却下沉,即热升冷降;(2)近地面大气因受热而密度降低,形成低气压,因受冷而密度增加,形成高气压。
即热低压冷高压;(3)水平运动的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4)近地面的气压始终高于高空的气压。
第二节水圈与水循环1.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1)空间分布规律:表层海水温度随纬度的增加而降低;(2)时间分布规律:夏季温度较高,冬季温度较低。
2.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①陆地淡水注入;②降水量与蒸发量;③海域的封闭状况;④结冰与融冰;⑤沿岸洋流。
高中地理必修一(鲁教版)知识点汇编

复习课一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3、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经线圈长约4万千米二、地球仪㈠纬线和经线纬线经线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形状除极点外,均为圆;只有赤道平分地球半圆,两条正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每个经线圈均可平分地球★长度从赤道到两极逐渐变短,赤道最长相等(2万千米)★相互关系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间隔任意两条纬线间的间隔处处相等任意两条经线的间隔在赤道上最大★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鲁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汇编内部资料,注意保管纬线是直线,经线连接南北纬线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同心圆,经纬线是横线,经线与纬线垂直两极线是由极点向四周呈放射状的线★三、经纬网的应用1.确定地理坐标方法:⑴确定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间隔,一般情况俯视图是45°,侧视图是30°⑵从已知经线开始沿自西向东的方向,依据东经增大,西经减小,标出各条经线的度数★㈡经度和纬度纬度经度划分方法以赤道为00,向南北两极度量到900,北由00经线(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作1800,00经线以极点为900N,南极点为900S东的1800属于东经,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
分布规律北纬度越向北度数愈大自西向东,度数增大的是东经,度数减小的是西经;南纬度越向南度数越大两条正对的经线度数之和是180,东西经相反代号北纬用N,南纬用S东经用E,西经用W★㈢经纬网中重要的经纬线纬线经线①0°南北半球分界线;①0°和180°经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②23°26′热带和温带分界线,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①20°W和160°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③66°34′温带和寒带分界线,有极昼极夜现象的界线;20°W—0°--160°E是东半球④90°极点160°E—180°--20°W是西半球㈣经纬网的常见形式地球仪侧视图上的经纬网地球仪俯视图上的经纬网方格状经纬网NS120°E2.利用经纬网确定方位(1)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或正北的关系,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或正西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教版(2019)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试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知识清单一 宇宙
1.宇宙
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2.天体
(1)含义:宇宙中有多种多样的物质,例如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这些物质统称为天体。
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光
(2)辨识:恒星和星云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3)主要天体类型和特征
3.天体系统
(1)含义: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层次划分
可观测宇宙⎩⎪⎨⎪⎧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其他行星系等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
河外星系远远大于银河系,但它与银河系同级别 ①地月系:由地球和月球组成,月球绕地球公转。
②太阳系:太阳、地球与其他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共同组成太阳系。
③银河系:太阳和其他恒星以及各种各样的天体组成。
直径约10万光年,至少有1 000亿颗以上的恒星
④河外星系:银河系外还有许多同银河系类似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简称星系。
⑤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和数以亿计的星系合起来叫做可观测宇宙,它是人类目前所认识的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也是人类已知的宇宙范围。
4.人类认识的宇宙
目前天文望远镜的探测距离约为137亿光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观察到的宇宙范围还会不断扩大。
知识清单二 地球
1.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1)物理性质相近:地球与水星、金星和火星都是类地行星,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说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运动特征相似⎩⎪⎨⎪
⎧近圆性:公转轨道均近似圆形共面性: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同向性: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安全”: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2)地球本身的条件“适中”
素养凝练
“三看法”判断天体
素养凝练
1.生命存在条件题目的分析思路
此类题目的解答可以通过知识的迁移、参照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具体思路如下:
2.“三看法”分析某行星是否有生命物质
一看:该行星是否有适宜的温度。
从距恒星的距离远近、自转和公转周期长短、大气层方面分析该行星是否有适宜的温度。
二看:该行星周围有无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从该行星的体积、质量和大气演化方面分析该行星是否具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三看:该行星是否有液态水存在。
从温度高低和水体运动方面分析该行星是否有液态水存在。
考点必背
1.恒星和星云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
2.天体系统由大到小依次是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河外星系是同银河系并列的天体系统,简称星系。
3.八大行星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三大类,有近圆性、共面性、同向性的特征。
4.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地球的质量、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本身的条件。
第2课时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知识清单一 太阳
1.组成:太阳(中心天体)、八大行星及其卫星,以及小行星、彗星等。
2.八大行星的位置:A 水星,B 金星,C 地球,D 火星,E 木星,F 土星,G 天王星,H 海王星。
知识清单二 太阳辐射
1.能量来源:核心物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经核聚变反应产生巨大能量。
2.日地距离: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太阳光到达地球的时间大约为8分钟。
3.对地球的影响⎩⎪⎨⎪
⎧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地球→生物繁衍、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能源,如:煤炭和石油
动植物遗体掩埋后经地质演化形成的
知识清单三 太阳活动
1.太阳的外部结构和太阳活动
2.太阳活动的主要影响信鸽利用地磁场辨别方向,磁暴时信鸽往往会迷路
3.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
素养凝练
1.太阳活动在太阳大气结构中的位置和表现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黑子周期与地球气候变化黑子活动周期约为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