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
层次分析法在水环境规划中的应用

层次分析法在水环境规划中的应用摘要:层次分析法为系统工程当中开展非定量分析工作所采用的一种较为快捷、方便的方法。
其能够在当前阶段的水环境规划当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层次分析法在水环境规划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水环境规划;应用引言:层次分析法早在70年代就已经被提出,在很长一段时期的发展和进步之后,当前阶段的层次分析法相比之下已经达到了较为成熟的地步。
此方法应用的主要原理具体来说就是首先将需要开展评价系统的相关替代方案作为基础,将其中所存在的所有要素进行充分地分解,然后需要同一层次的要素将上一层要素作为准则,以此来开展所对应要素的判断工作,实现对每个相关要素的重要性的有效对比,以此来找到其中综合重要性最高的原则,最终以此来实现最佳方案的确定。
当前阶段层次分析法会经常应用在水环境规划的工作当中。
1.层次分析法在水环境规划中的应用在实际开展水环境流域规划的过程当中,为了能够实现进行某个区域相应监测断面的有效水质综合评价工作,通过对层次分析法的合理有效应用来开展水质的综合评价,以此来进行各个断面污染情况的有效对比,进而更进一步来明确污染物。
1.A-B矩阵的构造和其检验首先构建出A-B判断矩阵,结合每一个相应断面的功能区进行划分,依据每一个断面环境质量标准方面的相关要求与其自身的重要性,获取每一个相应断面的判断矩阵;在判断矩阵的特征值方面,应用和积法来开展相应的计算,以此来获取矩阵的特征向量,将此作为主要的依据来进行矩阵最大特征值的计算工作;对矩阵的一致性开展相应的检验工作,判断矩阵一致性的满意程度。
1.B-C矩阵的构造和其检验将所开展断面监测完成之后所获取的结果来开展其枯水其每一种相关污染物的单因子评价工作,通过标准指数法来开展每一种污染物单因子的指数计算工作,以此来获取其单因子指数的结果;在获取单因子指数结果之后,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各种污染物之间单因子的两两比值,将其当做矩阵判断当中的重要元素,以此来获取B-C的判断矩阵。
农田农村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

农田农村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水资源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尤其对于农田和农村来说,水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如何评价农田农村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于实现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展开对农田农村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的讨论。
一、农田灌溉水利用效率农田灌溉是农业生产中最大的用水行为之一,其水利用效率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效益。
评价农田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可以从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灌溉水浪费情况等角度来考虑。
二、农田排灌体系效率农田排灌体系的建设和维护对于提高农田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至关重要。
对于农村地区而言,排灌系统的完善度和运行效率直接影响着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水肥一体化效率水肥一体化是指在农田生产过程中,通过合理施肥和控制灌溉,实现水肥协调、高效利用。
水肥一体化对于提高农田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农业生产水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评价农田农村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与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
评价农田农村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需要考虑到其对农业生产的贡献和带来的经济效益。
五、农村节水措施的实施情况评价农村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情况日益严重,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农村地区需要加大对节水措施的实施力度。
评价农村节水措施的实施情况,可以从各项节水措施的具体实施情况和效果等方面考虑。
六、农田水资源保护情况评价农田水资源的保护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评价农田水资源的保护情况,可以从水资源的净化情况、水资源的管理和监控情况等多方面考虑。
七、农村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社会影响评价农村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对于当地社会具有积极的影响。
评价农村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社会影响,可以从经济效益、环境影响、社会效益等方面考虑。
八、科技进步对农田农村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促进作用评价科技进步对于提高农田农村水资源利用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评价科技进步对农田农村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促进作用,可以从科技应用水平、技术创新效果等方面考虑。
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

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然而,水资源的有限性使得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是衡量农业生产中水资源利用效果的指标,对于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至关重要。
一、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概念和意义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是指在特定的农业生产条件下,单位面积或单位产量所消耗的水资源量。
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化,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
同时,合理利用水资源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维护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的指标1. 水利用效率(WUE)水利用效率是指单位产量所消耗的水资源量。
在农业生产中,水利用效率的评价可以通过计算农作物的产量与灌溉水量的比值来进行。
高水利用效率意味着单位面积的农作物产量较高,从而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2. 产量效益(YER)产量效益是指单位水资源投入所获得的产量。
通过计算单位灌溉水量所获得的农作物产量来评价农业水资源的产量效益。
高产量效益意味着单位水资源投入所获得的农作物产量较高,说明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较高。
3. 经济效益(EER)经济效益是指单位水资源投入所获得的经济收益。
通过计算单位灌溉水量所获得的经济收益来评价农业水资源的经济效益。
高经济效益意味着单位水资源投入所获得的经济收益较高,说明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较高。
三、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的方法1. 实地调查法实地调查法是通过对农田进行实地观察和调查,了解农作物的生长情况、灌溉水量和产量等相关数据,从而评价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
这种方法可以直接获取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真实数据,但调查范围相对较小,耗时耗力。
2. 数学模型法数学模型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和水分利用情况,从而评价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
这种方法可以对大范围的农田进行评价,但需要准确的数据和复杂的计算。
3. 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是通过对大量的农业生产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价结果。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以A地区为例

作者简介刘建明(1997—),男,新疆石河子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农业经济与政策研究。
通信作者张强(1977—),男,重庆人,博士,副教授,从事农林法律与政策、生态法学研究。
收稿日期2023-11-30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以A 地区为例刘建明张强(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224)摘要为探究A 地区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水平,本文从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可持续3个方面构建该地区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该地区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评价分析。
结果表明,2017—2021年,该地区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总体指数处于一般可持续水平,并呈逐年增长趋势;经济可持续性和社会可持续性总体不断上升,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先升后降再上升。
根据评价结果,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善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具体策略,为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层次分析法;经济可持续性;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中图分类号F323.6;X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4)03-0128-06农业资源是农业农村发展的自然基础,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在满足现有农业生产需要的前提下,根据农业资源禀赋特征,实行一系列技术和机制性变革,以保证农业资源长期利用和持续发展。
随着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开放性生产的不断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
许信旺[1]在研究安徽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时,将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生产与经济以及农村人口与社会等农业资源发展组合成一个系统进行研究。
何秀丽等[2]在研究东北地区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时,从经济持续、社会公平和环境永续3个方面来分析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路径。
张尔升等[3]在研究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时,以生态、经济和社会3个方面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
曹执令[4]以衡阳市为例,通过构建层次模型来分析区域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是水资源研究中的重点问题之一。
农业用水作为用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评价是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必要途径。
本文通过构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原始值进行极值无量纲化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指标值作为模型输入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上海市2008~2012年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上海市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农业节水取得较大进展。
标签: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层次分析法评价1引言水被视为“生命之源”,是维持一切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1]。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用水与工业、生活用水之间的矛盾越演越烈,农业用水受到很大的限制[2-3]。
解决这一问题的最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便是提高用水效率,因此对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评价,对于保证农业高效用水,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4-5]。
现有的综合评价方法有数百种之多,主要分为主观赋权与客观赋权两类,其中主观赋权的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专家评价法、综合指数法等,客观赋权的方法主要有因子分析法、突变理论、熵值法等[6-10]。
本文选取层次分析法作为评价方法,以上海市2008~2012年农业水资源利用统计数据为对象,开展上海市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对上海市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
2指标体系一般来说,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主要指灌溉用水的配置效率和经济效率,可以用水资源消耗量、投入产出比率等衡量[11-16]。
根据农业用水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综合考虑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特点,利用层次分析法将确定的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及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
综合目前国内外研究进展,最终确定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3方法介绍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把复杂系统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其在具体运用时一般遵循以下步骤:3.1构造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是指结合数据资料和专家意见,构造由本层次因素针对上一层次中的某因素而得出的重要性权数组成的矩阵,即同一层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加以平衡调成,以评定本层次中各有关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情况。
水资源利用效果评估

水资源利用效果评估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水资源利用效果进行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水资源利用效果评估,简单来说,就是对水资源在各个领域的使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以判断其利用是否合理、高效,并为未来的水资源管理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我们来看看农业领域的水资源利用效果。
农业是用水大户,灌溉用水占据了农业用水的绝大部分。
在评估农业水资源利用效果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例如,灌溉方式就是一个关键因素。
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水资源浪费严重,而滴灌、喷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则能够大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此外,农作物的种植结构也会影响水资源的利用效果。
如果种植的是高耗水的作物,且种植面积过大,可能会导致水资源的过度消耗。
同时,土壤的性质和肥力也会对水资源的吸收和利用产生影响。
工业领域的水资源利用同样值得关注。
许多工业生产过程都需要大量的水,如化工、钢铁、造纸等行业。
在评估工业水资源利用效果时,重点在于考察企业的用水工艺和水循环利用情况。
一些先进的企业通过采用节水型生产工艺和设备,以及建立完善的水循环系统,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废水的达标排放。
而那些工艺落后、管理不善的企业,则往往存在水资源浪费和污染的问题。
生活用水方面,虽然单个居民的用水量相对较小,但由于人口众多,总量也不容小觑。
评估生活用水的利用效果,主要看居民的用水习惯和节水意识。
例如,是否存在长时间开水龙头、用水器具是否节水等。
此外,城市的供水管网漏损率也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
如果供水管网老化、破损严重,会导致大量的水资源在输送过程中流失。
在评估水资源利用效果时,还需要考虑水资源的质量。
如果使用的水资源受到污染,不仅会影响其使用效果,还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对水资源质量的监测和评估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水资源评价研究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水资源评价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水资源的评价问题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水资源的评价是指利用多种评价指标对水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科学地评价,以便制定相应的水资源管理方案。
而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水资源评价研究,则是利用该方法对水资源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重要方式。
一、层次分析法的概述层次分析法,是由美国数学家托马斯·萨阔提出的一种综合分析方法,该方法可以解决多层次的、多方面的问题。
在这种方法中,问题被分解为若干个层次,然后根据不同层次的关系,构建出一颗层次结构树。
接着,采用一种数学方法——特征值法,计算出各个因素或指标的权重,并根据各个指标的权重,将评价对象进行排序和分层。
这种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各种评估问题的决策过程中。
二、水资源评价中的层次结构水资源问题是一个综合、复杂的问题,在评价时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如水质、水量、水价、供应能力等等。
根据水资源问题的性质和评价指标的种类,可以将水资源评价分为三个层次:目标层次、准则层次和方案层次。
1. 目标层次目标层次是水资源问题的最高层次,该层次反映的是对水资源问题的总体期望和性质。
在水资源评价中,可以将目标层次分为环保要求、景观要求、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
在进行水资源评价时,需要对各个目标进行分析,并为各个目标制定明确的指标。
例如,对于环保要求这一目标,可以将水资源的水质、水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等指标作为评价指标。
2. 准则层次准则层次是在目标层次下的二级层次,该层次反映的是具体的评价指标和标准。
在水资源评价中,可以将准则层次分为水质、水量、水价等多个指标。
在进行准则层次的设立时,需要考虑各个准则之间的权重关系。
3. 方案层次方案层次是在准则层次下的最低层次,该层次反映的是不同方案的优劣性。
在水资源评价中,可以将方案层次分为发展方案、节约方案和环保方案三个方面。
在进行方案的设立时,需要将各个方案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并为各个方案制定权重。
层次分析法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论文层次分析法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安全评价中的应用摘要:农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生态环境妥全的评价历来受到高度重视,其评价方法多种多样,目的都是解决影响生态环境的诸多因素对生态环境安全听起作用的大小,从而针对主要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合肥市2001年的生态环境安全进行了评价,认为其当时处于“较不安全”状况,分析了产生原因,提出绵阳市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应与重视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安全评价层次分析法生态环境指标综述:1.层次分析法简介1.1基本原理层次分析法(AHP法)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指标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从而最终使问题少!结为最底层(供决策的方案、措施等)相对于最高层(目标)的相对重要权值的确定或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定二目前在系统评价、环境评价、项目遴选、成矿预测和规划决策等模糊判断及数据挖掘等方面有较多的应用。
生态环境安全评价即是这样一个多层次的体系,主要是通过对诸多表征生态环境安全指标(因素)的权值分析,来最终评价其安全性。
1.2分析步骤(1)通过对系统的深刻认一识,确定该系统的日标,弄清规划决策所涉及的范围、所要采取的措施方案和政策、实现目标的准则、策略和各种约束条件等,广泛地收集信息。
(2)建立一个多层次的递阶结构,按目标的不同、实现功能的差异,将系统分为几个等级层次。
(3)确定以上递阶结构中相邻层次因素间相关程度通过结构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及矩阵运算的数学方法,确定对于上一层次的某个因素而言,本层次中与其相关因素的重要性排序—相对权值。
(4)计算各层指标对系统目标的合成权重,进行总、排序,以确定递阶结构中最底层各个因素在总目标中的重要程度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5)根据分析计算结果,综合分析措施方案和政策、实现目标的准则、策略和各种约束条件等对目标的影响,考虑相应的决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
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是水资源研究中的重点问题之一。
农业用水作为用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评价是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必要途径。
本文通过构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原始值进行极值无量纲化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指标值作为模型输入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上海市2008~2012年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上海市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农业节水取得较大进展。
标签: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层次分析法评价
1引言
水被视为“生命之源”,是维持一切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1]。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用水与工业、生活用水之间的矛盾越演越烈,农业用水受到很大的限制[2-3]。
解决这一问题的最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便是提高用水效率,因此对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评价,对于保证农业高效用水,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4-5]。
现有的综合评价方法有数百种之多,主要分为主观赋权与客观赋权两类,其中主观赋权的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专家评价法、综合指数法等,客观赋权的方法主要有因子分析法、突变理论、熵值法等[6-10]。
本文选取层次分析法作为评价方法,以上海市2008~2012年农业水资源利用统计数据为对象,开展上海市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对上海市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
2指标体系
一般来说,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主要指灌溉用水的配置效率和经济效率,可以用水资源消耗量、投入产出比率等衡量[11-16]。
根据农业用水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综合考虑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特点,利用层次分析法将确定的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及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
综合目前国内外研究进展,最终确定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3方法介绍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把复杂系统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其在具体运用时一般遵循以下步骤:
3.1构造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是指结合数据资料和专家意见,构造由本层次因素针对上一层次中的某因素而得出的重要性权数组成的矩阵,即同一层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加以平衡调成,以评定本层次中各有关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情况。
判断矩阵中各元素的数值aij一般采用1~9位标度法确定,主要通过专家评估或由历史经验数据得出。
1~9位标度法相关描述如表1所示。
3.2计算权重值
相应于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的特征向量经归一化处理后记为W,W 的元素为同一层次因素对于上一层次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
3.3一致性检验
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多样性与局限性,专家填写的判断矩阵一般不可能满足完全一致性条件,因此,要进行层次单排序一致性检验,即计算:CR=■ (1)
CI=(λmax-m)/(m-1)(2)
式(1)中,CR为一致性比率。
若CR<0.1,则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可以接受,否则将要修正判断矩阵。
CI为一致性指标,计算公式如式(2)所示,式中,λmax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m为判断矩阵的维数,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其值如表2所示。
3.4层次总排序
层次总排序仍然是归一化向量,是为了计算同一层次所有因素对于最高层即总目标相对重要性的权值,这一过程是由最高层次到最低层次进行的。
其结果仍需要进行总的一致性检验,这一步骤也是从高到低逐层进行的。
4实例分析
以上海市2008~2012年农业用水、种植结构、水分利用效率及水分生产率的统计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MATLAB软件分析上海市5年来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
4.1指标体系组成
根据构建的指标层次结构,对指标体系中各指标进行编排,依次为目标层A: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A),;准则层B:农业用水(B1)、种植结构(B2)、输配水系统效率(B3)和水分生产率(B4);指标层C:农业用水量(C1)、单位面积灌水量(C2)、水稻种植面积(C3)、棉花种植面积(C4)、小麦种植面积(C5)、油菜种植面积(C6)、节水灌溉率(C7)、渠道衬砌率(C8)、灌溉水利用系数(C9)、
单方水粮食产量(C10)和单方水粮食产值(C11)。
4.2分析计算
4.2.1构造判定矩阵并计算权值
利用1~9标度法进行成对比较,同时参考专家意见,根据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赋值,构造相应的判定矩阵,并进行权重计算以及一致性检验。
(1)A-B之间构成的判断矩阵及相关计算为:
(2)B-C之间构成的各判断矩阵及相关计算为:
通过一致性检验可以发现,各判定矩阵的一致性均是可以接受的,因此,进行指标权值wi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4.2.2综合评价
对各指标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其归一化处理方法为对于大者为优的指标,归一化处理采用公式(3);对于小者为优的指标,归一化处理采用公式(4),其中Rij为归一化处理后的指标初始隶属度值,rij为指标原始值。
归一化处理后的指标隶属度值如表所示,经归一化处理后,各指标在[0,1]的范围内为正向指标,即指标值越大越优,综合评价值也如此。
因此,上海市从2008~2012年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综合评价值y计算如式(5):y=■Rij·wi (5)
所以,上海市2008~2012年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如表所示,同时,经过一致性检验,综合评价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
5结果分析
从分析结果来看,上海市水分生产率的权重最高,是影响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首要因素,其次为输配水系统效率和农业用水,种植结构排在最后,因此针对上海市农业用水状况,应着重提高作物水分生产率并减少渠系损失。
5年来上海市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表明上海市农业节水改造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从水源、渠系、田间和作物各环节着手,多方面提升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6结论
利用层次分析法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角度对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评价,能够较好地了解目前农业水资源的使用情况,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
(1)本文从农业用水从水源到田间到作物用水等过程考虑,选取影响农业水资源利用效
率的4个主要方面作为准则层,并根据指标选取原则确定了11个指标建立指标体系,构建层次结构模型;(2)本文分析上海市2008~2012年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情况,把握上海市农业用水的发展趋势;(3)鉴于层次分析法固有的局限性,对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价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还需尝试多种方法并用,以便对农业用水做出更合理准确的评价。
参考文献
[1]王浩,游进军.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历程与进展[J].水利学报,2008,39(10):1168-1175.
[2]王玉宝,吴普特,赵西宁,李甲林.我国农业用水结构演变态势分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18(2):399-404.
[3]桑连海,陈进.长江流域的节水形式及发展方向[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15(1):10-13.
[4]曾艳丽,赵贤豹,孙建国.关于提高灌溉用水效率的思考[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1,17(9):82-83.
[5]王学渊,赵连阁.中国农业用水效率及影响因素--基于1997-2006年省区面板数据的SFA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8(3):10-17.
[6]郭金玉,张忠彬,孙庆云.层次分析法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8(5):148-153.
[7]郭显光. 熵值法及其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 财贸研究,1994(6):56-60.
[8]唐明,邵东国,姚成林,等. 改进的突变评价法在旱灾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 水利学报,2009,40(7):858-862.
[9]汤淏,王腊春.基于熵权法的南京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J].四川环境,2010,29(1):75-79.
[10]赵丽,朱永明,付梅臣,等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在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评价中的比较[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7):235-242.
[11]崔远来,熊佳. 灌溉水利用效率指标研究进展[J]. 水科学进展,2009,20(4):590-598.
[12]许新宜,王红瑞,刘海军,等.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估报告[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3]姜文来. 关于水资源价值的三个问题[J]. 水利发展研究,2001(1):13-14.
[14]来海亮,汪党献,吴涤非.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J]. 水科学进展,2006,17(1):95-101.
[15]刘渝. 中西部地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分析[D]. 华中农业大学,2006.
[16]徐强,夏晖. 宁波水资源利用效率现状及趋势分析[J].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