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沿江八市环境评价研究
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城市创新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协调要素之间关 系的制度和政策的总和。当创新环 境处于良好状态时 ,它对城市创新体系起 到促进作 用 ,使科技创新取得更好 的效果 ;反之 ,则起 限制 和阻碍 作用 ,影 响科技创 新 的实施 。
2 城市 创新 环境 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成 要素
区域创 新 环 境 ( ei a InvteMie ) 的 R go l n oav lu n i i 概念 是 由欧 洲创 新研究 小 组 ( R M ) 于 18 GE I 9 5年首 先 提 出 ,研究 小 组 将 创 新 环 境 定 义 为 :在 一 定 的 区 域 内主 要 的行 为 主体 通 过 相互 之 间 的协 同作 用 与 集 体学 习而建 立 的非 正式 的复 杂 的社 会 关 系 J 。一 个
i a t g u b n i n v t n e v r n n , t e p p rr ie h iwp i t h tin v t n e vr n n o ssso u at : mp c i r a n o ai n io me t h a e a s st e v e on a n o a i n i me t n i f rp rs n o t o o c tf o
p l y a d l gsain e vr n n ,b sce v r n n ,h ma i e n i n n n e v c n i n n. O hsb ss h o i n e i t n i me t a i n i me t u n t se vr me t d s r ie e vr me t n t i a i ,t e c l o o o i o a o t e i o s u t a v u t n s se o r a n o ain e v r n n . a d p t f r a d a v u t n mo e o r . h ssc n t cs n e a ai y tm u b i n v t n io me r l o f n o t n u s o w r n e a ai d lo c mp e l o f h n i e e au t n o r a n o a in e vr n n a e n AHP e sv v a i fu n i n v t n i me t s d o l o b o o b .T i h ss as t d e o t e mo e a e u e o h st e i l o s is h w d lC b s d t u h n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投资环境评价研究

、
投 资 环 境 优 化 投
投资环境是指受资地 吸引和消化 资本 的能力 , 是围绕投 资 主 体、 投资活动所提供 的各种条 件的集合 。即影响或 制约投 资活动 及其结果 的一切外部 条件 的总 和 。它 包括 与投 资项 目相关 的政 治 、 济、 经 自然 、 社会 等多方 面的因素 , 是各种因素相互作 用和相互 制约而成 的有机整体 , 因此 , 投资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
基 于 层 次 分 析 法 的城 市 投 资 环 境 评 价 研 究
马 静
( 南 交通 大 学公 共 管理 学 院 西
【 摘 要】 经济 全球化 、 在 区域 经 济一体化 的趋 势 下, 界上 国家( 区) 世 地 之 间经济 交往 与合作越 来越 频繁 , 国家 ( 区) 面 的 竞争 也越 来越 转 地 层 化 为城 市与城 市之 间的竞争 。在 这种 背 景 下 , 市 的发 展 在 国 家和 区 城 域 的经济发 展 中就更 为重要 。在激 烈 的 市场 竞 争 中, 市要 追 求 整体 城 价值 最大化 , 所采 取 的主要措 施便是 要 改善城 市投 资环境 , 高城 市 竞 提 争 力。本 文通过 采用层 次分析 法对 城 市投 资环境 进 行 了综 合 评价 , 得 出各 因素之 间的 权重及 排序 , 而为改善投 资环 境提供 有利 的依 据 。 从 【 关键 词】 资环境 ; 投 评价 ; 次分析 法 ; 市投 资环境 层 城
二 、 市 投 资 环 境 评 价 城
( ) 价 方 法 的选 择 一 评
投资环境 的作用包括投 资环境本 身 的基础 作用 、 对投 资方 的 作用 以及对受资方 的作 用。首先 , 投资环境 的基础作 用包括 投资 环境 的引力和斥力作用 、 竞争手段功能 、 国际直接投资流向 的航 对 标作用 以及对 区域经济发展 的指示作用 。投资环境 的基 础作用包 括投资环境 的引力 和斥力作用 、 投资环境 的竞争手段功能 、 投资环 境对 国际直接投资流 向的航标作用以及投资环境对 区域 经济发展 的指示作用 。为实投资动机 和 目标 , 投资者 总是选择 投资环 境最 佳 的城 市作为其投 资的受资方 , 因此投资 环境 优 良的城 市有利于 吸引 资本 和资本增值 , 而劣 势的城市投资 环境 对投资具 有排斥作 用, 并且不利 于资本增值 。在各 国各城市经 济发展竞 争越来 越激 烈 的趋势下 , 良好 的投资环境对外来投资具有很好 的吸引 , 了发 为 展 经 济 , 多城 市 便 竞 相 致 力 于改 善 投 资 环 境 , 许 以此 影 响 国 际 直 接 投资资本主要流 向。投资环境对区域经济发展 也有 明显 的指示作 用 , 良的投 资环境是 区域经济发展 良好态势 的反映 , 区域经济 优 对 的发展具有折射作用 。其次 , 投资 环境对投 资方 的作用 包括 对投 资方投资决策 的影响 、 投资效 益的影 响以及经 营机 能 的影 响 。投 资环境首 先影响投资 方的投资决策 , 投资方根 据投资环境选 择投 资区位 , 进而确定投 资方式 、 投资规模 也及 投资时序 等 ; 其次 , 投资 环境是投资方取得效益 的重要 条件 , 投资方 投资所需要 的“ 硬件 ” 和“ 软件” 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投资环境 ; 最后 , 资方 的经 营机能 的 投 运作也会 受投资环境 的很大影 响, 投资环境 中的各个要 素都可能 对投资方经营机能 的每一个环节产生影响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沿江八市环境评价研究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沿江八市环境评价研究作者简介:张颖超(1960-),男,学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计算机控制与信息技术、嵌入式技术等;蔡以路(1987-),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信息与控制学院系统分析与集成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复杂系统信息技术。
利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建立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和层次结构模型,并进行计算和一致性检验。
在此基础上对沿江环境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比较,提出了沿江地区环境保护的建议,力图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标签:层次分析,沿江,环境评价0 引言江苏沿江包括苏州、无锡、常州、南京、镇江、南通、泰州、扬州八市,是江苏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承南启北的重要作用,教育发达,劳动力充足且素质较高,科技资源丰富,人才广聚。
江苏在2002年的时候提出了沿江开发的重要举措,它对拓展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空间,提升发展水平,对促进协调发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但由于江苏沿江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和产业密集,在开发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对沿江开发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从构建江苏省沿江环境监测统计与评价指标体系出发,并据此对环境进行适时评价,为政府决策提供对策建议。
1 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模型层次分析法是由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T.L.Saaty在70年代提出的。
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要素,并将这些要素按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从而形成多层次分析的结构模型。
并最终把系统分析归结为最低层相对于最高层的相对重要性权值的确定和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序问题。
1.1 层次结构模型根据问题要达到的目标和涉及的各因素,将它们划分为:目标层即最高层,只有一个元素,一般是我们要分析的最终的结果;准则层,包含了为实现最高层所涉及的中间环节,可以由许多层次组成;方案层,是为了实现最高层而提供选择的各种措施、决策方案等。
层次分析法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蒋强

层次分析法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蒋强发布时间:2021-07-12T09:43:29.743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2期作者:蒋强[导读] 区域可持续化发展是建设区域生态环境的目的,在现代城市高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日渐恶化,也影响到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身份证号码:43092319881005xxxx摘要:区域可持续化发展是建设区域生态环境的目的,在现代城市高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日渐恶化,也影响到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
在建设城市或者说区域发展时,不是进行一项两项政策就能发展起来的,基于此,本文从层次分析法进行详细阐述,并就其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对其实际的应用进行描述,希望能对区域的环境建设有所帮助。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应用1、前言从城市的发展来说,城市从长期是以比较粗放的形式去发展,一切以发展经济优先,但是在发展到一定经济水平,现在更加注重环保。
因此很多城市中间的工厂,特别是污染严重的,都往郊区搬迁,或者搬离城市。
这个就是传统城市发展往生态城市发展的过程,在现在,生态环境水平都成为了区域发展建设的重要要素。
同时,也能了解到在进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可行性和存在的问题。
2、层次分析法、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相关概念和意义层次分析法,概况的说就是一层一层的进行分析,一般来说,层次分析是以结构去进行分析,分为目标层、制约层、要素层、指标层。
区域生态质量评价需要涉及到的东西就太广了,比如自然环境和条件,还有就是受到的污染状况还有自然灾害,人为的影响有像是人口的多少、科技、经济、教育这些方面的影响。
这些影响都是交互的。
我们都知道生物链是一环套一环的,一点点的改变都让整体会有改变,蝴蝶效应就是最好的例子。
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让原来自然界的的生物的生活空间被隔开了,可能会造成当地或者附近的生物受到生命的威胁,让生命生长变得缓慢,生态系统循环变慢了。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我国各地区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我国各地区创新能力评价研究创新能力是衡量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使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国高新区的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在评价过程中主要从创新投入、孵化能力和创新产出三方面来设立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使评价更为科学,在计算各层因素对系统目标的综合权重时使用了层次分析法权重和变异系数加权法权重两种方式,并利用2014 年数据对31个省份进行评价,得到省份最终综合得分。
标签:高科技产业;创新能力;层次分析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进步最重要的动力之一。
为了推动创新,一个国家需要创造一种鼓励创造性活动的环境,创新能力评价也是优化这种环境的关键一步。
高新区发展的动力就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带动了高新区的持续发展,也为各地经济的增长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因此,运用模型评价各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并找出优势和劣势,对构建各地区区域技术创新系统,并制定创新政策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构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的模型主要有三种:变异系数加权法、层次分析法(AHP)、因子分析法。
在理论上,创新能力是测度高新区发展的质和量。
所以一些定性指标会包含在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而层次分析法是解决定量与定性指标综合评价的科学方法。
在实践中,层次分析法理论上成熟,操作简明和易于分析;缺点在于此方法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因此我们在建模过程中采用层次分析法,同时再利用变异系数加权法加以比较和补充。
二、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过程本文对地区创新能力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
1.利用系统中各因素的关系,建立层次逻辑,构造层次分析的结构模型。
为了结论的全面和准确,本文从创新投入、企业活力和创新产出三方面作为一级指标,建立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见图。
2.同一层次中各因素与上一层某一准则的重要程度进行两两比较,构造本层的判断矩阵。
依据判断矩阵各元素的判断原则,利用德尔菲法设定各层的判断矩阵如下:经计算可得特征向量,见表1。
层次分析法下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绩效评价

层次分析法下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绩效评价作者:王霞张鹏金宋寒琪覃美玲单文正来源:《山西农经》2019年第12期摘要:长江经济带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带,近年存在经济开发过度的问题。
安徽省作为长江经济带中的重要省份之一,其绿色发展水平对提高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效率有重要作用。
构建模糊层次分析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安徽省绿色发展及演变趋势进行绩效评价,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提升安徽省绿色发展水平和加大环境保护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层次分析法;绿色发展;安徽省;绩效评价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2-0001-04; ; ; ; ;中国图书分类号:F291.1 ; ; ; ; 文献标志码:A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区域经济板块中范围最广的经济带,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同时存在过度开发而影响经济带生态环境的问题。
由此,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概念被提出。
国家对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定位中增加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内涵,要求长江经济带必须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安徽省作为长江经济带中的重要省份之一,所辖区域几乎全部纳入长江经济带的范围,其绿色发展水平对提高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效率有重要作用。
鉴于此,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绩效进行评价,以期对长江经济带与安徽省经济的绿色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依据。
1; 相关研究综述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加快,绿色发展绩效研究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其研究维度主要集中于以下5个方面。
(1)绿色发展的创新效率。
关于绿色发展的创新效率,大多数学者从各区域对比的角度进行研究。
韩晶(2012)运用DEA方法,对中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绿色发展的创新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发现东部地区的绿色创新效率明显高于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地区。
肖仁桥(2014)和王惠(2016)等学者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2)绿色发展的理论与内涵。
黄茂兴等(2017)、刘思华(2011)和王如松(2013)等,以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立足地区实际,提出了中国特色的绿色发展理论。
层次分析法在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层次分析法在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20-12-31T08:57:43.737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5期作者:袁继维[导读] 摘要: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对城市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需要引起城市管理者的重视。
东莞生态环境局广东东莞 523000摘要: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对城市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需要引起城市管理者的重视。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通过建立起层次模型,为城市生态环境规划提出有效的建议,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城市居民创建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城市;生态环境1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层次分析法最早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美国人T L Saaty提出的,当时就被广泛应用在对系统方案的评价过程中,该分析法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体系,并且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巨大作用。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分解方案基本要素的方式对方案进行分层,对每一层分别进行评价,每一层都需要在上一层的基础上进行判断比较,最终形成良好的计算要素,使相关权重以及评价准则能够形成最佳的评价方案,并且通过加权平均的方式进行最佳方案的推导工作。
2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层次分析法研究城市建设的过程中生态环境质量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健康生活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其中城市生态环境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从自然到社会,从经济发展到城市建设,都同城市生态环境息息相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1年就提出了关于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与生物圈”计划,对城市发展的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我国的城市生态建设研究工作开始较晚,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才在北京、上海等地进行城市生态环境的评价工作,使城市生态环境的发展能够同当前城市建设工作相结合,通过科学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式对当前城市生态环境进行评价,从而为城市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依据。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某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范文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某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某城市作为经济、文化、交通的重要节点,其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某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以期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方法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通过将问题分解为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进行定量化分析。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人类活动等四个方面,构建某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三、某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一)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主要包括气候、水体、土地和生物等指标。
例如,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植被覆盖率等。
(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人口结构、教育水平、医疗条件、公共服务设施等指标。
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三)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支撑,包括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环境保护投入等指标。
这些因素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四)人类活动人类活动是城市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工业生产、交通出行、生活消费等行为。
这些行为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程度直接影响着生态环境质量。
四、层次分析法应用及结果分析根据上述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某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首先,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其次,根据各指标的实际情况进行量化评分;最后,计算综合得分。
通过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某城市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等方面表现较好,但在人类活动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例如,工业生产和生活消费产生的污染物的排放量较高,交通出行产生的噪音和尾气污染等。
这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善。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对某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研究,可以看出该城市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 据 问题 要 达 到 的 目标 和 涉 及 的 各 因 素 , 它 们 划 分 将 为: 目标 层 即 最 高 层 , 有 一 个 元 素 , 般 是 我 们 要 分 析 的 只 一
B 1
l
B 2
1
B 3
3
B d
S
W
0 3 . 9
最 终 的结 果 ; 准则层 , 包含 了为 实现最 高 层所 涉及 的 中间环 节 , 以 由许 多层 次 组成 ; 案层 , 为 了实 现 最高 层 而提 可 方 是
现代 商贸工业
NO .5, 2011
Mo en B s e rd d s y d r u i s T a eI u t n s n r
21 0 1年 第 5期
基于 层次分析法 的沿江八市环境评价研 究
张颖超 蔡 以路
( 南京 信 息 工 程 大 学 , 苏 南 京 2 0 4 ) 江 1 0 4 摘 要 : 用 层 次 分 析 的 方 法 建 立 定 量 评 价 指 标 体 系和 层 次 结 构 模 型 , 进 行 计 算 和 一 致 性 检 验 。在 此 基 础 上 对 沿 江 利 并
供 选择 的各种措 施 、 策方案 等 。 决
表 1 沿江 环 境 评 价 体 系
A 层 B层 C 层
B 2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13 / 15 /
3 1 13 /
5 3 1
0 3 .9 0 1 .5 0 0 .6
B 1 3 3 / B 1 5 d /
= 4 0 3 C = 0 0 4 RI 0 9, .4 ,I . 1 5, = . CR一 0 0 6 0 1 . 1 < .
环 境 进 行 横 向 和 纵 向 的 分 析 比 较 , 出 了 沿 江 地 区 环 境 保 护 的 建 议 , 图 为政 府 部 门决 策 提 供 参 考 。 提 力 关 键 词 : 次 分 析 , 江 , 境 评 价 层 沿 环
中 图分类号 : 3 X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3 9 (0 1 0—0 30 1 7— 18 2 1 ) 50 9 —2 1 2 构 造 判 断 矩 阵 .
响, 按不 同层 次 聚 集 组 合 , 而形 成 多 层 次 分 析 的 结 构模 2 沿 江八 市环 境 评价 研 究 从
( ) 断 矩 阵 A— B 相 对 于 总 目标 而 言 , 准 则 之 间 相 1判 ( 各
对 重 要 性 的 比较 ) 。 表 3 A—B判 断 矩 阵
A
C R—C /  ̄ O 1时 即认 为 层次 单 排 序结果 具 有较 好 的一 IRI .
致性。 表 2 随 机 一 致性 指标 ( I 值 R)
1 层 次分 析法 综合 评价 模型
层次分析 法是 由美国匹兹堡 大学教授 T. . at L S ay在 7 O 年代 提 出的。根据 问题 的性质 和要 达 到的 目标 将 问题分 解
0 引 言
为 了将 判 断 定 量 化 , AHP法 引 入 1 9比率 标 度 的 方 法 ~ 江 苏沿 江 包 括 苏 州 、 锡 、 州 、 京 、 江 、 通 、 无 常 南 镇 南 泰 、 、 、、 州 、 州 八 市 , 江 苏 生 产 力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全 省 经 济 构 造 判 断 矩 阵 。两 元 素 相 比标 度 1 3 5 7 9分 别 表 示 一 个 扬 是 在 稍 优 甚 极 有 社 会 发 展 中具 有 承 南 启 北 的 重 要 作 用 , 育 发 达 , 动 力 充 元 素 比另 一 元 素 优 劣 相 等 、 优 、 于 、 优 、 优 ; 时 采 教 劳 、、、 足且 素质 较 高 , 科技 资 源 丰 富 , 才广 聚 。江 苏 在 2 0 人 0 2年 用 2 4 6 8表 示 上 述 相 邻 的 中 间 值 。两 个 元 素 反 过 来 相 比 为其倒 数 。判 断矩 阵元 素 的取 值是 根 据 资料 、 专家 意 见 和 的 时 候 提 出 了 沿 江 开 发 的 重 要 举 措 , 对 拓 展 江 苏 经 济 社 它 会 发 展 空 间 , 升 发 展 水 平 , 促 进 协 调 发 展 , 先 全 面 建 分 析 人 员 的 经 验 反 复 研 究 而 确 定 的 。 提 对 率 13 层 次 单 排 序 及 一 致 性 检 验 . 成小 康社 会和率先 基本实现现 代化 都 具有 重要 的意义 和深
远 的影 响 。但 由于 江苏 沿 江地 区经济 发 展 迅 速 , 口和产 人
一
层 次单排序 即是解决 同一 层次 的相 应 因素对 于上 一层
业 密 集 , 开 发 过 程 中 出 现 了 一 些 问 题 , 沿 江 开 发 可 持 续 次 某 一 因 素 相 对 重 要 性 的 排 序 权 值 。为 检 验 层 次 单 排 序 的 在 对 致 性 , 要 计 算 一 致 性 指 标 CI ( 一 / 一 1 , 中 需 = A )( )式 发 展 造 成 了 一 定 的影 响 。本 文 从 构 建 江 苏 省 沿 江 环 境 监 测 统 计 与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出发 , 据 此 对 环 境 进 行 适 时 评 价 , 并 为 政府 决策提供 对策建 议 。 为判 断矩 阵 的特 征 根 , n为 阶 数 。 当 随 机 一 致 性 比 率
为 不 同 的 组 成 要 素 , 将 这 些 要 素 按 因 素 间 的 相 互 关 联 影 并 型 并 最 终 把 系 统 分 析 归 结 为 最 低 层 相 对 于 最 高 层 的 相 对 重 要性 权值 的确定和相对 优劣次序 的排 序问题 。
1 1 层 次 结 构 模 型 .
l 判断矩阵的阶数 n 4 5 6 7 8 9 3 l R 值 I 05 .011 |413 .114 .809 .2 l2 .21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