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讲义
颅内动脉瘤(2)

第一节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瘤是脑动脉的局限性异常扩大,以囊性动脉瘤最为常见,其他还有梭形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假性动脉瘤等。
囊性动脉瘤,也称浆果样动脉瘤,通常位于颅内大动脉的分叉处,尤以脑底动脉环(Willis环)多见,即血管壁受血流动力学冲击力最大的部位。
梭形动脉瘤则在椎基底动脉系统更常见。
颅内动脉瘤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常见的原因,约占85%。
【诊断标准】(一)临床表现1.破裂出血症状是颅内动脉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动脉瘤破裂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内出血、脑室出血或硬脑膜下腔出血等。
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为常见。
典型症状和体征有剧烈头痛、呕吐甚至昏迷等。
当有脑室内出血时通常预后较差,而脑室大小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⑴SAH症状突发剧烈头痛是最常见的症状,见于97%的病人。
通常伴呕吐、意识障碍甚至呼吸骤停、晕厥、颈部及腰部疼痛(脑膜刺激征)、及畏光。
如果有意识丧失,病人可能很快恢复神志。
可伴发局灶性颅神经功能障碍,如动眼神经麻痹而导致复视和/或上睑下垂,出血随脑脊液沿蛛网膜下腔向下流动的刺激腰神经根引起腰背部疼痛。
然而警示性头痛可能发生于无SAH或由于动脉瘤增大或局限于动脉瘤壁的出血。
警示性头痛通常突然发生,程度严重,在1日之内消失。
⑵SAH体征A.脑膜刺激征:颈强直(特别是屈曲时)常发生于出血后6~24小时,病人Kerning征阳性(大腿屈曲90度,同时膝关节弯曲,然后伸直膝关节,阳性表现为腘肌疼痛),或Brudzinski征阳性(屈曲病人颈部,阳性表现为不自主髋膝部屈曲)。
B.高血压;C.局灶性神经功能丧失,如动眼神经麻痹、偏瘫等;D.迟钝或昏迷;在SAH后可因下述原因导致昏迷,包括颅内压升高、脑实质内出血损伤脑组织(同样导致颅内压升高)、急性脑积水、弥漫性缺血(可能继发于颅内压升高或血管痉挛)、抽搐等。
E.眼底出血:伴随SAH发生的眼底出血可以有三种形式,可以单独或不同组合形式出现。
第二节 颅内动脉瘤

第二节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系颅内动脉壁的囊性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
在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
本病好发于40-60岁中老年人,青少年少见。
【病因】动脉瘤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
动脉壁先天缺陷学说认为,颅内Willis环的动脉分叉处的动脉壁先天性平滑肌层缺乏。
动脉壁后天性退变学说则认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使动脉内弹力板发生破坏,渐渐膨出形成囊性动脉瘤。
此外,身体的感染病灶如细菌性心内膜炎、肺部感染等,感染性栓子脱落,侵蚀脑动脉壁而形成感染性动脉瘤;头部外伤也可导致动脉瘤形成,但临床均少见。
病理和分类组织学检查发现动脉瘤壁仅存一层内膜,缺乏中层平滑肌组织,弹性纤维断裂或消失。
瘤壁内有炎性细胞浸润。
电镜下可见瘤壁弹力板消失。
巨大动脉瘤内常有血栓形成,甚至钙化,血栓分层呈“洋葱”状。
动脉瘤为囊性,呈球形或浆果状,外观紫红色,瘤壁极薄,术中可见瘤内的血流旋涡。
瘤顶部更为薄弱,98%的动脉瘤出血位于瘤顶。
破裂的动脉瘤周围,被血肿包裹,瘤顶破口处与周围组织粘连。
依动脉瘤位置将其分为:①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90%,包括颈内动脉一后交通动脉瘤,前动脉一前交通动脉瘤,中动脉动脉瘤;②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10%,包括椎动脉瘤、基底动脉瘤和大脑后动脉瘤等。
动脉瘤直径小于0. 5 cm属于小型,直径在0. 6 -1. 5 cm 为一般型,直径在1.6-2. 5 cm属大型,直径大于2.5 cm为巨大型。
直径小的动脉瘤出血几率较多。
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约占20%,以两个者多见,亦有三个以上的动脉瘤。
临床表现1.动脉瘤破裂出血症状中、小型动脉瘤未破裂出血,临床可无任何症状。
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临床表现为严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急剧,病人剧烈头痛,形容如“头要炸开”。
频繁呕吐,大汗淋漓,体温可升高。
颈强直,克氏征阳性。
颅内动脉瘤ppt课件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颅内动脉瘤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与 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遗传因素、 损伤和感染等有关。
发病机制
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和发展涉及多种生 物学过程,包括内皮细胞损伤、血流 动力学改变、基因突变等。
手术治疗的优点在于能够根治颅内动 脉瘤,但创伤较大,术后恢复较慢, 且有一定的并发症风险。
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型的颅内动脉瘤治 疗方法,通过血管内操作来填塞动脉 瘤腔或放置覆膜支架等,达到治疗目 的。
介入治疗的缺点在于复发率较高,需 要定期复查和随访。
介入治疗的优点在于创伤小、恢复快、 并发症少等,尤其适用于高龄、身体 虚弱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
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患者,应尽早进行头部影像学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颅内动脉瘤。
典型案例二
• 患者基本信息:患者李某,女性,58岁,因视力下降、头痛就诊。 • 诊断过程:经过头部MRI和血管造影检查,发现患者左侧后交通动脉有
一个直径约0.8cm的颅内动脉瘤。 • 治疗方式:采用介入栓塞治疗,将动脉瘤内填入弹簧圈,术后患者视力
颅内动脉瘤ppt课件
目录
• 颅内动脉瘤概述 •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 • 颅内动脉瘤的预防与护理 • 颅内动脉瘤的案例分析 • 颅内动脉瘤的未来研究方向
01 颅内动脉瘤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颅内动脉瘤是指颅内动脉内腔的 局限性异常扩大,导致动脉壁的 一种瘤状突出,是造成蛛网膜下 腔出血的主要原因。
分类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遵医嘱使用药物, 如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等,以控制病 情。
04 颅内动脉瘤的案例分析
颅内动脉瘤汇报ppt课件

风险评估与预后预测
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
根据动脉瘤的大小、形态、部位以及 患者的年龄、血压等因素,评估动脉 瘤破裂的风险。
预后预测
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 果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患者的预 后进行预测,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 据。
03 治疗策略与选择
保守治疗措施及适应症
药物治疗
通过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等方 式,减少动脉瘤破裂的风险。适 用于小型、无症状或低风险动脉
药物治疗
使用乙酰唑胺等药物减 少脑脊液分泌,缓解症 状。
手术治疗
对于中、重度脑积水或 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可选择手术治疗,如脑 室-腹腔分流术、第三脑 室造瘘术等。
神经功能损伤恢复途径探讨
01
02
03
04
药物治疗
使用神经营养药物、改善脑循 环药物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康复治疗
包括物理疗法、针灸、按摩等 ,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平
完全或复发等风险。
优缺点比较
开颅手术夹闭效果确切,但创伤 大;血管内栓塞术创伤小,恢复 快,但存在复发风险。患者应根 据自身情况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
的治疗方法。
介入治疗技术进展及应用前景
01
介入材料改进
随着介入材料的不断改进,如更柔软的导管、更精确的栓塞材料等,介
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
02
治疗手段有限
目前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和介入治疗,但两种方 法均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局限性。
复发率高
尽管手术和介入治疗能够取得一定的疗效,但颅内动脉瘤的复发 率仍然较高,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负担。
新技术、新方法在颅内动脉瘤中应用前景展望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课件

目录
• 颅内动脉瘤简介 •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 • 颅内动脉瘤治疗的最新进展 • 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预后与康复
01
颅内动脉瘤简介
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在颅内动脉壁上发生的异常膨出,根 据形态和部位可分为多种类型。
详细描述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通常是由于颅内 动脉壁的薄弱部分在血流压力的作用下膨出形成。根据 形态和部位的不同,颅内动脉瘤可分为囊状、梭形、分 叶状等类型。
病因与发病机制
总结词
颅内动脉瘤的病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遗传、动脉硬化、高血压、吸烟、酗酒等多种因素相关。
详细描述
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机制涉及到多种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动脉硬化、高血压、吸烟、酗酒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颅内动脉壁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增加动脉瘤的发生风险。
临床表现与诊断
总结词
颅内动脉瘤的典型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可通过影像学检查进 行诊断。
介入治疗的优点
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对于一 些年老体弱、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
介入治疗的注意事项
介入治疗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应 充分了解治疗效果和风险,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概述
手术治疗的优点
手术治疗的局限性
手术治疗的注意事项
手术治疗是一种根治性的治疗 方法,通过开颅手术直接切除 颅内动脉瘤或进行血管重建。
手术治疗可以彻底根治颅内动 脉瘤,降低复发风险。对于一 些大型、复杂的颅内动脉瘤, 手术治疗可能是唯一有效的治 疗方法。
手术治疗创伤较大,恢复期较 长,可能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 险。对于一些年老体弱、基础 疾病较重的患者来说,手术治 疗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颅内动脉瘤介绍演示培训课件

颅内动脉瘤的基本知识
向患者和家属介绍颅内动脉瘤的定义、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 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疾病。
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
指导患者和家属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等,以降低疾病复发的风险。
药物使用指导
向患者详细解释药物的名称、作用、用法、用量及可能出现的副作 用等,确保患者正确、安全地使用药物。
优势
介入治疗可避免开颅手术带来的创伤和风险,适用于不能耐受手术或手术难以 到达的动脉瘤。同时,介入治疗可保留正常血管结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颅内压升高及脑水肿处理
颅内压监测
脑脊液引流
持续监测颅内压变化,及时发现颅内 压升高的迹象。
通过腰椎穿刺或脑室穿刺引流脑脊液 ,降低颅内压。
THANKS
感谢观看
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
02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
利用磁共振技术对颅内血管进行成像,无需注射造影剂,对软组织的分
辨率高,可准确判断动脉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03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通过股动脉穿刺插入导管,注射造影剂后
连续拍片,可动态观察颅内血管情况,准确判断动脉瘤的大小、形态和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一种新兴的颅内动脉瘤治疗方法,具有无创、精准和可重复等优点。未来,随着放射技术的不断 发展和完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将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发挥更大作用。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颅内动脉瘤治疗的辅助手段之一,主要用于控制症状和预防并发症。未来,随着对颅内动脉 瘤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研究,药物治疗将更加精准和有效。
位置。
颅内动脉瘤科普宣传PPT

年龄在40至60岁之间的人群更易受到影响。
谁会得颅内动脉瘤? 生活习惯的影响
吸烟、酗酒及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也能增加发 生动脉瘤的风险。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风险。
谁会得颅内动脉瘤? 性别差异
女性在某些年龄段比男性更容易发生颅内动 脉瘤。
何时需要就医?
急救措施
如果出现剧烈头痛、意识模糊等症状,应立即拨 打急救电话。
及时救治可以大大降低死亡和后遗症的风险。
如何预防颅内动脉瘤?
如何预防颅内动脉瘤?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是预防 的关键。
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如何预防颅内动脉瘤?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血压、血糖、血脂测试,及早发现 潜在问题。
颅内动脉瘤科普宣传 谁会得颅内动脉瘤? 3. 何时需要就医? 4. 如何预防颅内动脉瘤? 5. 治疗方案有哪些?
什么是颅内动脉瘤?
什么是颅内动脉瘤?
定义
颅内动脉瘤是指血管壁的局部膨胀,造成血管扩 张并可能影响血流。
这种膨胀可能会导致动脉破裂,造成脑出血,危 及生命。
什么是颅内动脉瘤? 类型
颅内动脉瘤主要包括囊性动脉瘤、侧支动脉瘤和 真性动脉瘤。
不同类型的动脉瘤其形成原因和风险不同。
什么是颅内动脉瘤? 发生机制
动脉瘤的形成常与血管壁的结构性缺陷、动脉硬 化、高血压等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也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发挥作用。
谁会得颅内动脉瘤?
谁会得颅内动脉瘤? 高风险人群
这可能与荷尔蒙变化有关。
何时需要就医?
何时需要就医?
症状
颅内动脉瘤可能在初期没有明显症状,但破裂后 会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颅内动脉瘤》课件

治疗方案: 根据诊断 结果,制 定相应的 治疗方案, 如手术治 疗、药物 治疗等
诊断注意事项
症状:头痛、恶心、呕吐、 视力模糊等
检查方法:CT、MRI、 DSA等
诊断标准:根据症状、检查 结果和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治疗方案:手术治疗、药物 治疗、介入治疗等
预后: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 治疗效果不同,预后也不同
等
遗传学检测: 家族史、基
因检测等
手术治疗: 开颅手术、 介入治疗等
诊断标准
症状: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 体征: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颅内压增高等 影像学检查:CT、MRI、DSA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凝血功能等 神经功能评估:神经功能缺损、认知功能障碍等 遗传学检查:家族史、基因检测等
遗传因素:家族 中有颅内动脉瘤 病史的人,患病 风险较高
创伤:头部外伤 可能导致动脉壁 受损,形成动脉 瘤
颅内动脉瘤的症状
头痛:最常 见的症状, 通常为持续 性、搏动性
头痛
视力障碍: 可能出现视 力模糊、视 野缺损等症
状
恶心、呕吐: 可能伴有头 痛、头晕等
症状
意识障碍: 可能出现意 识模糊、昏
迷等症状
诊断流程
病史采集: 了解患者 病史、家 族史、生 活习惯等
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 神经系统 症状,如 头痛、头 晕、视力 下降等
影像学检 查:CT、 MRI、 DSA等, 观察动脉 瘤的位置、 大小、形 态等
实验室检 查:血常 规、生化、 凝血功能 等,评估 患者身体 状况
诊断标准: 根据病史、 体格检查、 影像学检 查和实验 室检查结 果,综合 判断是否 为颅内动 脉瘤
感谢观看
汇报人:PPT
0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illis环前循环动脉瘤 环前循环动脉瘤
Willis环前循环动脉瘤
Willis环后循环动脉瘤 环后循环动脉瘤
Willis环后循环动脉瘤 环后循环动脉瘤
Willis环后循环动脉瘤 环后循环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直接威胁生命和神经功能
如何治疗? 如何治疗?
治疗方法的选择
• 手术夹闭
• 血管内(介入)治疗 血管内(介入)
例1 男 36
SAH 2天
例2 女 54
SAH 36天
例3 男 67
SAH 4天 天
例4 女 65 SAH 70天 天
例5 女 31
SAH 40余天 余天
例6 女 66
SAH
例7 女 17 脑出血
例8 女 68 SAH
例9 男 44
例10 女 68
SAH
谢谢! 谢谢!
4。按部位分型 。
Willis环前循环动脉瘤 环前循环动脉瘤 颈内动脉: 颈内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Willis环后循环动脉瘤 环后循环动脉瘤 椎动脉 基底动脉 大脑后动脉
Willis环前循环动脉瘤 环前循环动脉瘤
Willis环前循环动脉瘤 环前循环动脉瘤
Willis环前循环动脉瘤 环前循环动脉瘤
如何选择? 如何选择?
• 根据医院的具体条件 设备 医生水平 病人意愿 • 治疗时间窗 天内——手术 (1)急性期:SAH 3天内 )急性期: 天内 手术 3~7天——介入 天 介入 天后——手术或介入 (2)择期: SAH 21天后 )择期: 天后 手术或介入 (3)部位: )部位: 前交通——手术 大脑中动脉 后交通 前交通 手术
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主讲人: 主讲人:上海华山医院 神经外科 冷 冰
•颅内动脉瘤的概念分类 颅内动脉瘤的概念分类
1。按病因分类 按病因分类
先天性动脉瘤 感染性动脉瘤 外伤性动脉瘤 动脉硬化性动脉瘤
2。按形态分类 。
囊性动脉瘤 梭性动脉瘤 夹层动脉瘤 不规则型
3。按大小分类 。
小型: 小型:<5mm 中型: 中型:5~10mm 大型: 大型:11~25mm 巨大型: 巨大型:>25mm 蛇形动脉瘤是巨大动脉瘤的一个亚型) (*蛇形动脉瘤是巨大动脉瘤的一个亚型) 蛇形动脉瘤是巨大动脉瘤的一个亚型
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 机理 机械性填塞 改变局部血流动力学因素 继发血栓形成
•机械性填塞 机械性填塞
•改变局部血流动力学因素 改变局部血流动力学因素
•改变局部血流动力学因素 改变局部血流动力学因素
•继发血栓形成 继发血栓形成
血液停滞
血栓形成
•血管内治疗的适应症 血管内治疗的适应症
• 绝大部分颅内动脉瘤 部位 大小 性质 • 时间窗 可延长至7~10天 急性期 可延长至 天 如果血管痉挛不明显、一般条件可, (如果血管痉挛不明显、一般条件可, 时间窗还可以扩大) 时间窗还可以扩大) • 病人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