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2016年)
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

(二)初步复苏
2.体位:
置新生儿头轻度仰伸位(鼻吸气位)。
3.吸引:
必要时(分泌物量多或有气道梗阻)用吸球或吸管(12 F或14 F) 先口咽后鼻清理分泌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过度用力吸引可导致喉痉挛,可刺激迷走神经引起心动过缓, 并可延迟自主呼吸出现。
应限制吸管的深度和吸引时间(<10 s),吸引器的负压不超过
分娩及实施复苏,负责复苏后新生儿的监护和查房等。产儿科医师共同保 护胎儿完成向新生儿的平稳过渡。 三、在卫生行政领导参与下将新生儿复苏技能培训制度化,以进行不断地 培训、复训、定期考核,并配备复苏器械;各级医院须建立由行政管理人 员、产 科、儿科医师、助产士(师)及麻醉师组成的院内新生儿复苏领导小 组。 四、在ABCD复苏原则下,新生儿复苏可分为4个步骤: (1)快速评估(或有 无活力评估)和初步复苏;(2)正压通气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3)气管插 管正压通气和胸外按压;(4)药物和(或)扩容。 五、参考2015年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推出的复苏指南,结合中国国情和新 生儿复苏培训进展及现 状,中国新生儿复苏项目专家组制定本指南。
2016由的/8/2于需4 提要供 。恒 本定 装一 置致容的易P操E作EP、及使P用IP灵,活维、持压功x力x能输残出气稳量定,、更操适作合者早不产易儿疲复劳苏。时正压
通气 19
第二部分新生儿复苏指南
(四)喉镜下经口气管插管
1.指征:
(1)需要气管内吸引清除胎粪时;
(2) 气囊面罩正压通气无效或要延长时;
(1)插入喉镜:
左手持喉镜,使用带直镜片(早产儿用0号,足月儿用1号) 的喉镜进行经口气管插管。
将喉镜柄夹在拇指与前3个手指间,镜片朝前。
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2016年北京修订)临床指南.

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2016年北京修订)|临床指南@中华围产医学杂志新生儿复苏专家组·临床指南·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2016年北京修订)中国新生儿复苏项目专家组第一部分指南目标和原则一、确保每次分娩时至少有1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
二、加强产儿科合作,儿科医师参加高危产妇分娩前讨论,在产床前等待分娩及实施复苏,负责复苏后新生儿的监护和查房等。
产儿科医师共同保护胎儿完成向新生儿的平稳过渡。
三、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及参与下将新生儿复苏技能培训制度化,以进行不断的培训、复训、定期考核,并配备复苏器械;各级医院须建立由行政管理人员、产科、儿科医师、助产士(师)及麻醉师组成的院内新生儿复苏领导小组。
四、在ABCD复苏原则下,新生儿复苏可分为4个步骤:①快速评估(或有无活力评估)和初步复苏。
②正压通气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③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和胸外按压。
④药物和/或扩容。
五、参考2015年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推出的复苏指南,结合中国国情和新生儿复苏培训进展及现状,中国新生儿复苏项目专家组制定本指南。
第二部分新生儿复苏指南一、复苏准备1.人员:每次分娩时至少有1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其职责是照料新生儿。
高危孕妇分娩时需要组成有儿科医师参加的复苏团队。
多胎妊娠孕妇分娩时,每名新生儿都应有专人负责。
2.物品:新生儿复苏设备和药品齐全,单独存放,功能良好。
二、复苏基本程序此评估-决策-措施的程序在整个复苏中不断重复(图1)。
评估主要基于以下3个体征:呼吸、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
通过评估这3个体征中的每一项来确定每一步骤是否有效。
其中,心率对于决定进入下一步骤是最重要的。
三、复苏步骤(图2)(一)快速评估生后立即快速评估4项指标:①足月吗?②羊水清吗?③有哭声或呼吸吗?④肌张力好吗?如4项均为“是”,应快速彻底擦干,和母亲皮肤接触,进行常规护理。
如4项中有1项为“否”,则需复苏,进行初步复苏。
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14页word文档

附件一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第一部分指南目标和原则一、确保每次分娩时至少有1 名训练有素、操作熟练的新生儿复苏人员在场。
二、加强产儿科合作,在高危产妇分娩前儿科医师要参加分娩或手术前讨论;在产床前等待分娩及窒息复苏;负责窒息患儿的监护和查房等。
产儿科医师共同保护胎儿,以完成向新生儿的平稳过渡。
三、在卫生行政领导干预下将复苏指南及常规培训制度化,以进行不断地培训、复训、定期考核,并配备复苏器械;各级医院须建立由产科、儿科医师,助产士(师)及麻醉师组成的复苏领导小组。
四、在ABCDE 复苏原则下,新生儿复苏可分为4 个步骤:(1)基本步骤,包括快速评估、初步复苏及评估;(2)人工呼吸包括面罩或气管插管正压人工呼吸;(3)胸外按压;(4)给予药物或扩容输液。
第二部分新生儿复苏指南一、复苏准备1. 每次分娩时有1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其职责是照料新生儿。
2. 复苏1 名严重窒息儿需要儿科医师和助产士(师)各1 人。
3. 多胎分娩的每名新生儿都应由专人负责。
4. 复苏小组每个成员都需有明确的分工,每个成员均应具备熟练的复苏技能。
5. 检查复苏设备、药品齐全,并且功能良好。
了解窒息高危因素2、分娩过程中导致新生儿抑制或窒息的因素二、复苏的基本程序此程序贯穿复苏的整个过程。
评估主要基于以下3 个体征:呼吸、心率、肤色。
新生儿复苏具体流程见图1。
2. 是否有哭声或呼吸?3. 肌张力是否好?4. 肤色是否红润?如以上任何1 项为“否”,则进行以下初步复苏。
(二)初步复苏1. 保暖:将新生儿放在辐射保暖台上或因地制宜采取保温措施如用预热的毯子裹住新生儿以减少热量散失等。
因会引发呼吸抑制也要避免高温;2. 体位:置新生儿头轻度伸仰位(鼻吸气位);3. 吸引:在肩娩出前助产者用手挤捏新生儿的面、颏部排出(或用吸球吸出)新生儿的口咽、鼻中的分泌物。
娩出后,用吸球或吸管(8F 或10F)先口咽后鼻清理分泌物。
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方案

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方案
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不能正常呼吸或呼吸不足,严重时可导致窒息死亡。
因此,对新生儿窒息的复苏工作至关重要,下面将介绍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方案。
首先,当发现新生儿窒息时,应立即将新生儿放置在平坦的硬表面上,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然后,用手指捏住新生儿的鼻孔,用口对口或口对鼻进行人工呼吸,每次呼吸时间约为1-1.5秒,每次呼吸后应观察新生儿的胸廓是否有起伏,确认呼吸是否有效。
其次,如果新生儿仍未呼吸,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首先找准心脏按压位置,即新生儿胸骨下缘正中线,然后用两指进行心脏按压,每分钟按压120-140次,按压深度约为1.5厘米。
同时,继续进行人工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直到新生儿呼吸、心跳恢复正常。
最后,如果新生儿仍未复苏,应立即将其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救治。
在送往医院的过程中,应保持呼吸道通畅,继续进行心肺复苏,直到医生接手。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窒息的复苏工作至关重要,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复苏措施,保证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希望广大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方案,提高应对窒息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新生儿窒息死亡率。
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

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
新生儿窒息复苏是指在新生儿出生后出现窒息的情况下,采取一系列急救措施来恢复婴儿的呼吸和心跳功能。
以下是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基本指南:
1. 确认窒息:判断婴儿是否呼吸或有心跳。
如果婴儿没有呼吸、无心跳或仅有不规则的呼吸,即为窒息。
2. 呼救:立即呼叫急救人员,并告知情况。
若有其他人在场,让其帮你呼救。
3. 确定原因:如果窒息原因明确(如窒息物、溺水等),请尽快排除。
4. 清理呼吸道:小心地将婴儿放置在坚硬的表面上,然后利用手指或软质物品(如湿布)轻轻清理婴儿口腔、鼻腔内的任何积液或异物。
同时,注意不要过度扩张婴儿的颈部。
5. 人工呼吸:翻动婴儿,使其平躺在背上,然后用口对婴
儿口腔进行人工呼吸。
每次呼吸应该持续1秒钟,观察婴
儿是否有胸部起伏。
每2次呼吸后,检查婴儿的心跳情况。
6. 心肺复苏:如果婴儿没有心跳,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在30:2的频率下,给予30次胸部按压(胸骨中央位置上按下),然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持续进行心肺复苏,并确
保急救人员已经到达。
7. 监测:一旦婴儿恢复呼吸和心跳,仍然需要持续监测其
生命体征,直到急救人员到达。
请注意,在实施任何急救措施时,需小心轻柔,避免过度
施力或伤害婴儿。
此外,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步骤根据不同
的指南和培训而有所不同,所以上述指南仅供参考。
在紧
急情况下,最好立即呼叫急救人员,他们会提供更准确的
指导和处理措施。
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2016年北京修订)手稿

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2016年北京修订)中国新生儿复苏项目专家组第一部分指南目标和原则一、确保每次分娩时至少有1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
二、加强产儿科合作,儿科医师参加高危产妇分娩前讨论,在产床前等待分娩及实施复苏,负责复苏后新生儿的监护和查房等。
产儿科医师共同保护胎儿完成向新生儿的平稳过渡。
三、在卫生行政领导参与下将新生儿复苏技能培训制度化,以进行不断地培训、复训、定期考核,并配备复苏器械;各级医院须建立由行政管理人员、产科、儿科医师、助产士(师)及麻醉师组成的院内新生儿复苏领导小组。
四、在ABCD复苏原则下,新生儿复苏可分为4个步骤:(1)快速评估(或有活力评估)和初步复苏;(2)正压通气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3)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和胸外按压;(4)药物和(或)扩容。
五、参考2015年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推出的复苏指南,结合中国国情和新生儿复苏培训进展及现状,中国新生儿复苏项目专家组制定本指南。
第二部分新生儿复苏指南一、复苏准备1.人员:每次分娩时至少有1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其职责是照料新生儿。
高危分娩时需要组成有儿科医师参加的复苏团队。
多胎分娩时,每名新生儿都应由专人负责。
2.物品:新生儿复苏设备和药品齐全,单独存放,功能良好。
二、复苏的基本程序此评估—决策—措施的程序在整个复苏中不断重复(图1)。
评估主要基于以下3个体征:呼吸、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
通过评估这3个体征中的每一项来确定每一步骤是否有效。
其中心率对于决定进入下一步骤是最重要的。
中国新生儿复苏流程图见图2.三、复苏的步骤(一)快速评估出生后立即快速评估4项指标:(1)足月吗?(2)羊水清吗?(3)有哭声或呼吸吗?(4)肌张力好吗?如4项均为“是”,应快速彻底擦干,和母亲皮肤接触,进行常规护理。
如4项中有1项为“否”,则需复苏,进行初步复苏。
如羊水有胎粪污染,进行有无活力的评估及决定是否气管插管吸引胎粪。
新生儿窒息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新生儿窒息(2016年版)一、新生儿窒息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新生儿窒息(ICD-10: P21.900)(二)诊断依据.根据实用新生儿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有导致窒息(de)高危因素;2. 出生时有严重呼吸抑制、至生后1min仍不能建立有效自主呼吸且Apgar评分≤7分;包括持续至出生后5min仍未建立有效自主呼吸且Apgar 评分≤7分或出生时Apgar评分不低、但至出生后5min降至≤7分者;3.脐动脉血气分析:pH<7.15;4. 除外其他引起低Apgar评分(de)病因.(三)治疗方案(de)选择.根据实用新生儿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窒息复苏治疗:根据出生窒息情况进行合理复苏,包括气管插管.依照具体流程图进行.2.基础治疗:维持适中环境温度、合理给氧、呼吸支持;3.多器官功能损害(de)治疗:改善脑、心、肾、肺、胃肠、肝等组织脏器损伤,并对症支持治疗.4.控制并减轻脑水肿;5.维持血糖正常水平;6.预防或治疗DIC;7.评估及随访组织脏器损伤程度及预后,尤其神经系统.(四)标准住院日为10-15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新生儿窒息ICD-10: P21.900疾病编码.2.当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只要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de)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住院期间(de)检查项目1.必需检查(de)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监测动脉血气、电解质和血糖;(3)血生化全套、凝血功能、心电图、胸片、头颅超声.2.根据患儿病情可选择(de)检查项目:(1)脑电图、头颅MRI、脑功能监测、腹部超声.(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1.维持良好(de)通气换气功能,根据患儿情况选择合适(de)呼吸支持方式及用氧浓度;2.维持良好(de)循环,必要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3.维持血糖正常高值;维持电解质平衡;4.控制惊厥:首选苯巴比妥,负荷量为20 mg/kg, 静脉缓慢注射或肌注,负荷量最大可达30 mg/kg,12 h后予维持量5 mg/ kg/d, 一般用到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停药.5.降低颅内压:适当限制静脉输液量,必要时应用药物降低颅内压;6.胎龄≥35周,出生6小时内(de)中重度窒息建议亚低温治疗;7.评估及随访组织脏器损伤程度及预后,尤其神经系统.(八)出院标准.1.生命体征平稳,各组织脏器损害好转;2.能自行完成奶量,体重增长良好.(九)变异及原因分析.1.体重<2500g;2.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如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二、新生儿窒息临床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新生儿窒息(ICD-10: P21.900)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出生时间:年月日时分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0-15天。
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2016年北京修订)

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2016年北京修订)在场,其职责是照料新生儿。
高危孕妇分娩时需要组成有儿科医师参加的复苏团队。
多胎妊娠孕妇分娩时,每名新生儿都应有专人负责。
2.物品:新生儿复苏设备和药品齐全,单独存放,功能良好。
二、复苏基本程序此评估-决策-措施的程序在整个复苏中不断重复(图1)。
评估主要基于以下3个体征:呼吸、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
通过评估这3个体征中的每一项来确定每一步骤是否有效。
其中,心率对于决定进入下一步骤是最重要的。
三、复苏步骤(图2)(一)快速评估生后立即快速评估4项指标:①足月吗?②羊水清吗?③有哭声或呼吸吗?④肌张力好吗?如4项均为“是”,应快速彻底擦干,和母亲皮肤接触,进行常规护理。
如4项中有1项为“否”,则需复苏,进行初步复苏。
如羊水有胎粪污染,进行有无活力的评估及决定是否气管插管吸引胎粪。
(二)初步复苏1.保暖:产房温度设置为25~28 ℃。
提前预热辐射保暖台,足月儿辐射保暖台温度设置为32~34 ℃,或腹部体表温度36.5 ℃;早产儿根据其中性温度设置。
用预热毛巾包裹新生儿放在辐射保暖台上,注意头部擦干和保暖。
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复苏胎龄<32周的早产儿时,可将其头部以下躯体和四肢放在清洁的塑料袋内,或盖以塑料薄膜置于辐射保暖台上,摆好体位后继续初步复苏的其他步骤。
避免高温,防止引发呼吸抑制。
2.体位:置新生儿头轻度仰伸位(鼻吸气位)。
3.吸引:必要时(分泌物量多或有气道梗阻)用吸球或吸管(12F或14F)先口咽后鼻清理分泌物。
过度用力吸引可导致喉痉挛,并刺激迷走神经,引起心动过缓和自主呼吸延迟出现。
应限制吸管的深度和吸引时间(<10 s),吸引器负压不超过100 mmHg(1 mmHg=0.133 kPa)。
4.羊水胎粪污染时的处理:2015年美国新生儿复苏指南不再推荐羊水胎粪污染时常规气管内吸引胎粪(无论有无活力)。
根据我国国情和实践经验,本指南做如下推荐:当羊水胎粪污染时,仍首先评估新生儿有无活力:新生儿有活力时,继续初步复苏;新生儿无活力时,应在20 s内完成气管插管及用胎粪吸引管吸引胎粪(图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分:新生儿复苏指南
一、复苏准备 1.人员:每次分娩时至少有1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
医护人员在场,其职责是照料新生儿。高危孕妇分娩时 需要组成有儿科医师参加的复苏团队。多胎分娩的每名 新生儿都应有专人负责
2.物品:新生儿复苏设备和药品齐全,单独存放,功能良
好
新生儿复苏设备和药品
新生儿复苏设备 新生儿复苏气囊、面罩(大、小)、喉镜、大小镜片及 备用配件、气管导管(2.5-4mm)、气管导管管芯、吸 引球、低压吸引器、吸引管(10F、12F、14F)、胎粪 吸引管、胃管( 8 F ) 、注射器、辐射保温台 血氧饱和度仪、空氧混合器、脐静脉导管、喉罩气道、 T组合复苏器 新生儿复苏药品 肾上腺素、生理盐水、5%碳酸氢钠(不推荐)、纳洛酮 (不推荐) 、5%葡萄糖(不推荐)
如以上4项中有1项为“否”,则需复苏,进行初步复苏
如羊水有胎粪污染,进行有无活力的评估及决定是否气管 插管吸引胎粪
复苏步骤
(二)初步复苏
1.保暖:产房温度设置为25-28℃。 提前预热辐射保暖台,足月儿辐射保 暖台温度设置为32-34℃,或腹部体 表温度36.5 ℃;早产儿根据中性温 度设置。用预热毛巾包裹新生儿放在 辐射保暖台上,注意头部擦干和保暖, 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复苏胎龄<32周*的 早产儿时,可将其头部以下的躯体和 四肢放在清洁的塑料袋内,或盖以塑 料薄膜置于辐射保暖台上,摆好体位 后继续初步复苏的其他步骤。避免高 温,防止引发呼吸抑制
边缘
有缓冲垫 无缓冲垫
形状
圆形 解剖形
大小
小 大
气囊和面罩
面罩必须覆盖 下颌尖 口 鼻
复苏步骤
3.T—组合复苏器(T—Piece复苏器)
是一种由气流控制、有压力限制的机械装置,能提供 恒定的吸气峰压及呼气末正压。
本指南推荐县及县级以上医疗单位尤其是三 级医院使用T—组合复苏器,对早产儿的复苏更能提高 效 率和安全性 。
二.复苏的基本程序
措施
评估 决策
■ 评估—决策—措施的程序在 整个复苏中不断重复
■ 评估主要基于3个体征:呼 吸、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
■通过评估这3个体征中的每一 项来确定每一步骤是否有效。 其中,心率对于决定进入下一 步骤是最重要的
三.复苏步骤
产前咨询,组成团队,检查物品
新生儿复苏步骤图
出生
脉搏血氧饱和度仪的传感器应放在新生儿动脉导管前 位置(即右上肢,通常是手腕或手掌的中间表面)。 在传感器与仪器连接前,先将传感器与婴儿连接有助 于最迅速地获得信号
2.气囊面罩正压通气
(4)评估心率:可触摸新生儿的脐带搏动或用听
诊器听诊新生儿心跳,计数6s,乘10即得出每分钟 心率的快速估计值。近年来脉搏血氧饱和度仪用于 新生儿复苏,可以测量心率和血氧饱和度。为了更 准确评估心率,2015年美国新生儿复苏指南推荐3导 心电图测量心率,考虑到我国国情,本指南建议有 条件的单位可以试用,并总结经验。
2.气囊面罩正压通气
(5)判断有效通气:开始正压通气时即刻连接脉搏血氧
饱和度仪,并观察胸廓是否起伏。有效的正压通气表 现为胸廓起伏良好,心率迅速增快。 (6)矫正通气步骤:如达不到有效通气,需矫正通气步 骤,包括:检查面罩和面部之间是否密闭,再次通畅 气道(可调整头位为鼻吸气位,清除分泌物,使新生儿 的口张开)及增加气道压力。矫正通气后如心率<100 次/min,可进行气管插管或使用喉罩气道。
3.吸引:必要时(分泌物量
多或有气道梗阻)用吸球或 吸管(12 F或14 F)先口咽后 鼻清理分泌物。过度用力吸 引可能导致喉痉挛,并刺激 迷走神经,引起心动过缓和 自主呼吸延迟出现。应限制 吸管的深度和吸引时间(<10 s),吸引器的负压不超过 100mmHg
4.羊水胎粪污染的处理
当羊水胎粪污染时,无论胎 粪是稠或稀,仍首先评估新 生儿有无活力:新生儿有活 力时,继续初步复苏;新生 儿无活力时,应在20S内完成 气管插管及用胎粪吸引管吸 引胎粪。如不具备气管插管 条件,而新生儿无活力时, 应快速清理口鼻后立即开始 正压通气。 有活力的定义是:规则呼吸 或哭声响亮、肌张力好及心 率>100次/min。 以上3项中1项不好者为无活 力
2.气囊面罩正压通气
(7)评估及处理: 经30s有效正压通气后,如有自主呼
吸且心率≥l00次/min,可逐步减少并停止正压通气,根据 脉搏血氧饱和度值决定是否常压给氧;如心率<60次/min, 应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并开始胸外按压
(8)其他: 持续气囊面罩正压通气(>2 min)可产生胃
充盈,应常规经口插入8 F胃管,用注射 器抽气并保持胃管远端处于开放状态
正压通气
B 氧饱和度监测
心率<100次/分?
否
是
检查胸廓运动 需要时纠正通气步骤 需要时气管插管或喉罩气道
是 否 心率<60次/分?
是
摆正体温,清理气道 氧饱和度监测 必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常压给氧 考虑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复苏后护理和监护
新生儿复苏步骤图
气管插管
C 胸外按压与正压通气配合,100%氧
考虑紧急脐静脉插管
2.气囊面罩正压通气
(1)压力:通气压力需要20-25 cmH2O,少数病情严重的初生儿 可用2-3次30-40cmH2O压力通气。国内使用的新生儿复苏囊为自 动充气囊(250ml),使用前要检查减压阀。有条件最好配备压 力表。自动充气式气囊不能用于常压给氧 (2) 频率:40—60次/min(胸外按压时为30次/min)
出生后导管前目标氧饱和度
1min 2min 3min 4min 5min 10min
60%--65% 65%--70% 70%--75% 75%--80% 80%--85%
85%--90%
2.气囊面罩正压通气
无法配备脉搏血氧饱和度仪或空氧混合仪或二者皆无 的医疗单位,可利用自动充气式气囊复苏,有4种氧 浓度可用:自动充气式气囊不连接氧源,氧浓度21% (空气);连接氧源,不加储氧器,可得到约40%浓 度的氧;连接氧源,加储氧器得100%(袋状)、90% (管状)浓度的氧
制度化,以进行不断的培训、复训、定期考核,并配备复 苏器械;各级医院须建立由行政管理人员,产科、儿科医 师,助产士(师)及麻醉师组成的院内新生儿复苏领导小 组
第一部分:指南目标和原则
4.在ABCD*复苏原则下,新生儿复苏可分为4个步骤:(1)快 速评估(或有无活力评估)和初步复苏 (2)正压通气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3)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和胸外按压 (4)药物和(或)扩容
早产儿保温
早产儿(<32周)*,如采 取以下措施可降低发生 体温过低的风险 将头部以下的躯体和四 肢放入一个塑料袋中
立即装入无须擦干 置于辐射加热装置上
低体温的危害
Reprinted by permission of Neonatal Network, Vol. 11, No. 3, 1992, p. 67
第一部分:指南目标和原则
1. 确保每次分娩时至少有1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
医护人员在场
2. 加强产儿科合作,儿科医师参加高危产妇分娩前讨论,
在产床前等待分娩及实施复苏,负责复苏后新生儿的监护 和查房等。产儿科医师共同保护胎儿完成向新生儿的平稳 过渡
第一部分:指南目标和原则
3.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及参与下将新生儿复苏技能培训
心率<60次/分?
是
生后导管前目标氧饱和度 1 min 60%~65% 2 min 65%~70%
静脉注射肾上腺素
D 若心率持续<60次/分,
考虑低血容量,考虑气胸
3 min 70%~75% 4 min 75%~80% 5 min 80%~85% 10 min 85%~90%
新生儿复苏步骤图
羊水中有胎粪
T组合复苏器(T-piece)
是近年来国外用的比较多的一种正压通气装置 优点:
本装置操作简单、使用灵活 可更稳定地提供呼气末正压(连续保持)和吸气
峰压 。 操作者不易疲劳
T组合复苏器(T-piece)
(1)指征: 用于足月儿和早产儿正压通气 (2)用法: 需接上压缩气源,气体由T-组合复苏器的新 生儿气体出口经一个管道输送到新生儿端,与面罩或气 管导管相连。预先设定吸气峰压(PIP)20-25cm H2O、呼 气末正压(PEEP)5cmH2O、最大气道压(安全压)40cmH2O。 操作者用拇指或食指关闭或打开T形管的开口,控制呼吸 频率及吸气时间,使气体直接进入新生儿气道。由于提 供恒定一致的PEEP及PIP,维持功能残气量,更适合早产 儿复苏时正压通气的需要
触觉刺激
用手拍打或手指弹患儿的足底或摩擦背部2次以诱发自主呼吸
具有潜在危险性的刺激形式
拍打后背或臀部 挤压肋骨 将大腿压向腹部 扩张肛门括约肌 热敷、冷敷、热浴、冷浴 摇动
(三)正压通气
新生儿复苏成功的关键是建立充分的通气
1.指征:(1)呼吸暂停或喘息样呼吸
(2)心率<100次/分 对有以上指征者,要求在“黄金一分钟”内实施有效的 正压通气 如果新生儿有呼吸,心率>100次/分,但有呼吸困难或 持续紫绀,应清理气道,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可常压 给氧或给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特别是早产儿
吸引胎粪
使用喉镜看到声门并用气管内导管从气道内吸出胎粪
© 2000 AAP/AHA
5.擦干和刺激:
• 快速彻底擦干头部、 躯干和四肢,彻底擦 干即是对新生儿的刺 激以诱发自主呼吸 清理呼吸道在前,擦 干在后 拿掉湿毛巾
5.刺激:如仍无呼吸,用手轻拍打或手指轻弹新
生儿的足底或摩擦背部2次以诱发自主呼吸。如这些 努力无效表明新生儿处于继发性呼吸暂停,需要正 压通气
是
新生儿有活力
否
是
吸引气管内胎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