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精品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3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3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3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一1教学目标1、体会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2、揣摩具体典型的细节描写。

2重点难点3教学过程3.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上课前:播放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歌《好汉歌》营造粗犷豪迈的气氛。

一、导入(一)师:同学们,随着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热播,刘欢的一曲《好汉歌》已响遍大江南北。

水浒英雄行侠仗义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

水浒108将中,智勇双全的武松是好汉,粗豪冲动的李逵是好汉,嫉恶如仇的鲁智深也是好汉,今天咱们要学的林冲林教头,又是怎样的好汉呢?作者施耐庵又是怎样来表现他的?在我看来,一波三折的情节刻画,具体典型的细节描写,特别让我感动!ppt1:学习目标:1、体会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2、揣摩具体典型的细节描写。

(二)师:这里有林冲感叹自己命运的两句诗!ppt2: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师:诗言志!表现了林冲怎样的感情?(抽生回答)明确:表现委屈,悲愤!像“浮梗”一样悲凉的身世,像“转蓬”一样难求的功名。

师:春风得意的林教头为何会生出这等感叹呢?原来:(齐读) ppt3:林冲初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地位显赫,家室美满。

然而“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因美眷致祸,“脊杖二十,刺配沧州”。

前往沧州途中,堂堂禁军教头,被两个鬼魅似的小人整治得苦不堪言,可林冲一路咬牙隐忍,历经艰辛,到达沧州。

师:昨天,身为禁军教头的林冲,既保护不了娇妻,也保护不了自己!今天,刺配沧州的林冲,其命运又会怎样呢?二、品读故事情节(一)师:同学们已通过预习,我们再来观看与之相关的四张连环画。

二者结合,请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情节的四个部分。

(要求:用相同格式和相同主语的短语)(分小组讨论)Ppt4:四张连环画师:你这样概括的理由是什么?(反复讨论)要求:准确;简练;顺畅。

明确:①沧州遇旧——②买刀寻敌——③到草料场(草厅交割)——④雪夜报仇(奋起杀敌、庙外锄_)师:你认为这故事情节是平铺直叙,还是一波三折呢?并谈理由。

2024版(完整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秀教案

2024版(完整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秀教案

的文学素养。
历史文化探究
02
鼓励学生探究《水浒传》所反映的历史文化背景,了解中国古
代社会的风土人情。
现实意义思考
03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所蕴含的现实意义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对
现实生活的思考和理解。
2023
PART 04
重点难点剖析及解决方案
REPORTING
重点内容把握与强化训练
重点内容
掌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情节结 构、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理解林冲 性格转变的过程及其社会意义。
分享心得
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向全班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和心得体会,促 进交流和思考。
教师点评
教师针对各组的讨论和分享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 故事内涵。
角色扮演活动,增强体验感
1 2
角色分配
让学生扮演林教头、山神庙的和尚、村民等不同 角色,体验故事中的人物情感和经历。
情境模拟 通过布置场景、道具和音乐等手段,营造故事中 的氛围和情境,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拓展教学资源
定期评估与反馈
积极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为学生 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拓宽学生的 知识视野。
建立定期评估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 况和反馈意见,针对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3
表演展示
学生经过准备后进行角色扮演表演,展示对故事 的理解和感受,提高表现力和自信心。
提问互动环节,检验掌握情况
提问回答
教师针对故事内容、人物性格、主题思想等方面提出问题,学生思 考后回答,检验学生对故事的掌握情况。
学生提问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解答和交流, 促进课堂互动和思考。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一等奖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施耐庵及《水浒传》的有关情况。

2、理清情节,鉴赏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

3、探究林冲性格变化对认识当时社会的意义。

认识封建社会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及社会意义。

难点: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第1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作者施耐庵及《水浒传》的有关情况。

2、理清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作家作品简介:1、作者施耐庵:施耐庵(约1296~ 1370),生平事迹缺乏可靠记载,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人,名子安,一说名耳,江苏兴化人。

曾中进士,在钱塘做过两年官,与当道不和,弃官回乡,从事著述。

2、作品《水浒传》:《水浒传》原名《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

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

《水浒》最早为100回本,后来出现120回本,明末清初金圣叹腰斩《水浒》,删掉了71回以后的内容,又将第一回改为楔子,成为70回本,这样故事性增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人物性格鲜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第十回,是最精彩的回目之一。

它具体地向我们展示了在封建统治者一逼、再逼、逼得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林冲终于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拔刀而起怒杀仇敌,走向反抗的道路。

三、理清文章思路:1、理清情节。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6篇完美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6篇完美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一):教学目标:一)教学重点:1、景物描述、细节描述的作用。

2、分析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难点:体会心理活动描述的作用。

二)知识和潜力1、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2、了解作家作品;3、学习本文透过语言、行动、心理和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过程和方法1、分析人物形象,鉴赏主要人物的语言。

2、训练学生透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述把握人物性格的潜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从而加深学生的社会认识。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积累字、词,理清文章思路和线索2、了解作家作品教学步骤:一、导入:梁山好汉,108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传奇故事。

鲁智深是拳打镇关西,杨志是失了生辰纲,武松是景阳岗打虎,那林冲又是因为什么呢?这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林冲的一段故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二、了解作者和作品⑴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生平事迹缺乏可靠记载。

⑵《水浒传》《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述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反映的是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

南宋时期,有关宋江等劫富济贫扶危济困的英雄故事已在民间流传。

元末明初,施耐庵等人在表现水浒故事的话本、杂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创作的基础上,加工编成了《水浒》,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

《水浒》最早为100回本,之后出现120回本,明末清初金圣叹腰斩《水浒》,删掉了71回以后的资料,又将第一回改为楔子,成为70回本,这样故事性增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人物性格鲜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水浒》和《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为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

三、快速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理清文章思路一)、积累字、词1、下列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A、赍发(jī)喝彩(h)砧辱模样(m)B、差拨(chāi)彤云(tng)洗漱央浼(měi)C、酒撰调和(tio)迤逦朔风(shu)D、提防(t)仓廒(o)吹撼毡笠(zhān)解析:A、玷辱C、酒馔D、提防(dī)2、对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D)A、当时管待林冲酒食(款待,招待)B、老军都点见了堆数(点清)C、只见那个人将出一两银子(拿出)D、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减少,不见)解析:消耗:消息二)、学生复述故事情节三)、师生共同理清文章思路开端(第1自然段):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一、教学概述本课程为高中二年级必修课程,主要讲述了一个传奇故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领会传统文化的教导、体味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掌握小说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和阅读能力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本教案的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主体、教师辅助、多媒体辅助、情感强化”的教学理念,力求开发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重要性及其创作背景;2.掌握本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人物;3.了解神秘学和传统文化中的符号象征;4.理解小说的结构和写作方法。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2.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3.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意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情感目标:1.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信心;2.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3.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价值观念;4.增进学生与文学之间的情感联结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主要包括:1.讲授法:讲述故事的基本情节、人物性格和故事的主题思想;2.合作学习法:分组研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合作学习活动;3.情境教学法:通过真实情境引导学生阅读故事,如“晋阳小酒馆”等;4.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种多媒体教具,如电子图书、课件、PPT等,加强教学效果;5.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搜索、阅读外文原著、创作表现个性等形式,开展自主探究和学习。

四、教学内容一、故事情节分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一则中国传统神话故事,通过讲述林教头一家踏上寻找神秘草药的旅程,包括渡金河、搭机关迷宫和到达神庙等故事情节,表现了人类的智慧和勇气,传递了信仰和爱的美德。

2023最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优秀3篇】

2023最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优秀3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优秀3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这篇课文有哪些重点知识需要同学们掌握?大家可以提前预习。

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优秀3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篇一《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重庆第48中学语文组教师:李杰(一)说说《水浒》说起《水浒》,我想很多同学都读过小说;即使没有读过小说,很多同学也看过电视剧;即使没有看过电视剧,那么我相信大家也听说过其中的好汉故事;应该说算是耳熟能详了,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水浒》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著名长篇古典小说。

这部章回体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

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聩淫逸,外族入侵,加之连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家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见《水浒》第十六回)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

《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终于演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

也可以说《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水浒》里总共塑造了105个男人和3个女人,前些年还有人将书名改为《3个女人和105个男人的故事》,那么我想问问大家,你最喜欢这108人当中的那个人呢?说说原因。

(请学生回答)108人的故事各有各精彩,108人的性格也各有不同,但是这108人的绝大多数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血性。

这让我想起了一首歌。

教师演唱或播放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曲《好汉歌》“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说走咱就走你有我有全都有哇,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嘿呀依儿呀唉嘿唉嘿依儿呀……”在我们的印象中,梁山好汉就应该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第一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目标(1)理解林冲性格的转变是怎样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完成的,学习在矛盾斗争过程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2)了解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实及其必然性。

(3)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分析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和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的过程。

课时安排:3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主题(课前放《好汉歌》)导入刚才我们听了《好汉歌》。

听《好汉歌》,胸中自会涌起一股冲天的豪气,甚至让我们这些文弱书生也恨不能捋起衣袖、拔拳惩恶。

在我们的印象中,梁山好汉就应该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手刃仇敌,铲除贪官,替天行道。

可是,《水浒》中却有这样一位英雄,该出手时出不了手,举起了拳头又放手。

他是谁呢?他就是80万禁军教头林冲。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回顾上节内容上节课,我们介绍了与课文相关的情节,并根据情节发展把本文分成了四部分:沧州遇旧、买刀寻敌、到草料场、雪夜报仇。

这一节我们将借助情节来分析人物形象,探讨小说的主题。

解读(一)沧州遇旧到了沧州,林冲见到了故人李小二,小二对林冲热情吗?热情。

具体表现:治酒款待,并嘱咐“但有衣服,便拿来家里浆洗缝补”。

原因:林冲对李小二有恩。

作用:从侧面表现了林冲的慷慨好义。

故人相见,自然提起了往事。

这时怨气冲天的林冲,又是如何叙述自己遭遇的呢?“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

”“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

”1.设身处地想想,如果你是林冲,会怎么称呼高俅?如果换作李逵、鲁智深又会怎样称呼?林冲称“高太尉”,为什么?(李逵会说“高俅那厮”“高俅老贼”,鲁智深会说“腌臜泼才”“直娘贼”。

林冲却称高俅为太尉。

这种彬彬有礼的背后是一种油煎般的苦痛,然而他认了,他要挣扎地活下去。

人教版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三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三篇】

好的⽂学作品往往以⽣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取胜,《⽔浒》在这⽅⾯表现得尤为突出。

⽆忧考⼩编整理了⼈教版⾼中语⽂林教头风雪⼭神庙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林教头风雪⼭神庙教案 1教学⽬的 1、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2、学习本⽂通过语⾔、⾏动、⼼理描写表现⼈物性格的写法。

3、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

教学重点 1、指导学⽣分析林冲思想性的发展变化和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

2、在分析刻画⼈物的⽅法上,应当突出⼼理活动的描写。

第⼀课时⼀、引⼊ “路风不平⼀声吼,该出⼿时就出⼿”,这是梁⼭好汉的作风,路见不平尚该拔⼑相助,更何况⾃⼰受了冤屈?但是梁⼭好汉中也有⼈曾经有不平不能吼,举起来的拳头打不下,他是谁?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林教头”。

⼆、新课:(⼀)⽂学知识:1.作者:施耐庵(1296-1370),原名⽿,⼜名⼦安,字耐庵,祖籍兴化,⽣于平江(苏州),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35岁中进⼠。

曾在钱塘⼀带做过⼏年官,其余时间⼀直以教书为业,⼩说家罗贯中,即为他的门⽣。

他在教书期间根据民间传说与话本戏曲,编著了⼀部的长篇⼩说——《⽔浒》。

2.关于《⽔浒》:《⽔浒》⼜名《⽔浒传》《忠义⽔浒传》,是我国四⼤古典⼩说名著之⼀,成书于元末明初。

它是⼀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的长篇古典⼩说。

这部章回⼩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施耐庵的整理加⼯,进⾏再创作⽽完成的。

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庸⽆道,加之连年⾃然灾害,外族⼊侵,结果弄得民不聊⽣,正如书中所写的:“⾚⽇炎炎似⽕烧,野⽥⽲稻半枯焦。

农夫⼼内如汤煮,公⼦王孙把扇摇!”(见《⽔许》第⼗六回)于是⼤⼤⼩⼩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

《⽔浒》⽣动地描写了⼀⽀以宋江为⾸的声势浩⼤的农民起义军诞⽣、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终于演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命⽃争,塑造了⼀个个为⼈民喜爱的有⾎有⾁个性鲜明的英雄⼈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从而深刻体会小说“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主旨。

2、欣赏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赏析课文中“风雪”的描写。

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分析林冲思想性的发展变化和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2、在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上,应当突出心理活动的描写。

3、林冲性格的转变的过程。

课时:共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水浒》和施耐庵2、初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3、明白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从而深刻体会小说“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主旨。

学时重点:明白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从而深刻体会小说“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主旨。

学时难点:明白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说到《水浒》,说到108条好汉,《好汉歌》无疑是好汉们共性最好的诠释。

其实,大家可能不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梁山好汉都是该出手时就出手,而是忍了又忍,忍无可忍才出手。

今天,我们就走进这样一位悲情英雄——林冲。

看看他可以隐忍到什么程度,最终为何落草为冦?二、介绍《水浒传》及施耐庵1、文学地位:《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

”2、创作过程:这部章回体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

3、历史背景: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聩淫逸,外族入侵,加之连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家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见《水浒》第十六回)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

4、主题思想:《水浒传》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终于演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

5、走进施耐庵三、前情后事这篇课文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回。

而林冲无端遭受迫害、终于被逼上梁山、参加了农民起义队伍的故事是从第七回开始的。

故事的大致经过如下:林冲本在东京当禁军教头。

奸臣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几次要霸占林冲的妻子,都遭到抗拒。

高俅指使陆谦、富安等人设下毒计,企图置林冲于死地,于是林冲被陷害充军发配到沧州。

由于鲁智深、柴进的保护和帮助,林冲一路上不仅免于被害,而且到沧州后还被派到天王堂当看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活动3【活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四、初读课文,疏通情节提示:文中出现了哪些地方跟林冲的命运息息相关。

(酒店、草料场、山神庙) 林教头沧州遇旧知(1-1) 序幕陆虞侯密谋害林冲(2-5) 开端林教头接管草料场(6-9) 发展林教头杀敌山神庙(10-12) 高潮结局五、鉴赏林冲性格发展变化,体会小说主旨1、《水浒传》人物的绰号往往体现人物的性格。

如“黑旋风”李逵、“及时雨”宋江、“金枪将”徐宁、“玉麒麟”卢俊义等,众所周知林冲在故事里又叫“林教头”,绰号“豹子头”。

这两个称明确呼是同一个人,他们有什么区别? (“林教头”是一个表明身份的称呼。

“豹子头”,是像猎豹一样的凶猛、狠、勇敢,体现了林冲的性格。

)2、林冲是怎样一步步变化的?林冲刺配沧州,邂逅李小二,从言谈中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状况?陆谦、富安来到沧州表明了什么?林冲的反应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状况?林冲知道看守草料场是什么态度?草料场火起,想置自己于死地时,林冲是什么态度?明确:街头遇旧——正义感强忍让动摇阴谋陷害——初步反抗并不坚决到草料场——随遇而安委曲求全雪夜复仇——走向反抗之路3、是什么让林冲的性格从“忍”到“狠”转化的?明确:林冲是北宋京城八十万的枪棒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像林冲这样的人尚且无法维持安定生活,广大的劳动群众更是痛苦不堪,这就说明了北宋王朝的黑暗腐败。

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是一个“逼”字。

正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残害人民,人民群众才不得不进行反抗斗争,这表明了封建社会受压迫者反抗的必然性。

板书:官逼民反 :一逼——相国寺里辱娇妻二逼——白虎堂上设奸计三逼——野猪林中谋性命四逼——火烧草场断后路六、教师小结七、布置作业:展开想象续写一段400-500字左右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赏析课文中“风雪”的描写学时重点: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学时难点:1、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赏析课文中“风雪”的描写。

教学活动一、导入1、叙述节选部分的故事情节。

2、谈谈你对林冲性格转变得看法。

二、欣赏人物描写的方法1、作者描写林冲主要用了哪些方法?2、这些描写分别表现了林冲怎样的心理和性格?3、重点朗读林冲山神庙手刃仇敌的动作描写。

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翻转身来……林冲喝声道:“……”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搁着……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回头看时,差拨正爬将起来要走,林冲按住喝道:……又早把头割下来,挑在枪上。

作者用洗练的文字生动地再现了林冲杀敌时的干脆利落,是他多年心中怒火的总爆发,体现出一向隐忍的林冲奋起的反抗,与“官逼民反”的主题相映4、本文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教师介绍关于细节描写的知识: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以及对细微事件的情况进行细致具体描写一种描写手法。

细致描写是作品刻画人物性格、叙述事件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1)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

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2)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

”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

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3)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

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

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

(4)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

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

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分,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5)关于方向位置的细节描写。

关于方向位置,文章交代得很清楚:沧州城东15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

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

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虞候等到草料场来放火陷害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

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入情入理。

总之,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三、分析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1、提问: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的自然环境,文章也着力在“风雪”上作景物描写。

课文是怎样描写大风雪的?(1)直接描写风雪。

课文有三处对风雪进行直接描写。

①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纷纷扬扬”,写雪花之大;“卷”,写朔风之烈;“一天”,写范围之广。

②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选题背着北风而行。

那雪正下得紧。

”③沽酒返回时,又进一步突出雪势之大。

“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这两处的两个“紧”字,就把一场越下越大的雪,描写得非常清楚。

(2)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①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

林冲看住处草屋时,只见:“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林冲沽酒回到草料场,“那两问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

②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

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是用人物感觉暗写风雪。

写林冲则神庙里,“先取下毡签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

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身”。

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二字。

2、提问:关于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课文中描写风雪虽然着墨不多,但非常精彩,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当林冲怀着“不知何意”的惶惑取路投草料场来,情节逐步向高潮发展时,风雪也随之而起。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朔风卷着鹅毛似的大雪,低垂的浓云压在头顶上,天地茫茫,前途难卜。

林冲来到草料场后,“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难以安生。

为了御寒,出门沽酒,“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踽踽独行,“那雪正下得紧”,正是雪借风势,风助雪威,天地昏暗,原野寂寥。

待沽酒回来,“仍旧迎着朔风”,“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因为风大雪紧,回到草料场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没奈何只得去古庙栖身。

他在风雪中奔来奔去,天地之大竟无他容身之处。

林冲进入山神庙,为了抵挡风雪,掩上庙门后又将旁边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由于雪大天寒,使林冲外出沽酒,未因草厅被雪压倒而被压死;大雪压倒草厅,使林冲只能到山神庙住宿,未被陆谦等烧死;雪大风劲,使林冲用大石头靠住庙门,陆谦等人放火烧草料场之后也来到山神庙避风雪看火势,因推不开门便立在庙门外谈话,造成冤家路窄,狭路相逢,隔门相对,一触即发的紧张局面。

风雪的描写,为情节发展提供了合理的条件,推动了情节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