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丝状真菌——霉菌

合集下载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5.芽孢 指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
6.菌落 指在固体培养基上,由一个细菌或孢子生长、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群体,称为菌落。
7.菌苔 指在固体培养基上,由多个细菌或孢子生长、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群体,称为菌苔。
9.真菌:是指具有细胞壁、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能运动的真核微生物,包括酵母菌、霉菌和蕈子。
10.酵母菌:一种俗语,指一群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通常以芽殖或裂殖来进行无性繁殖的单细胞真菌,极少数种可产生子囊孢子进行有性繁殖。
11.霉菌:是一种俗语,是一类丝状真菌的统称。
16.一步生长曲线 一步生长曲线是研究病毒复制的一个经典试验。基本方法是以适量的病毒接种于标准培养的高浓度的敏感细胞,待病毒吸附后,或高倍稀释病毒和细胞培养物,或以抗病毒抗血清处理病毒和细胞培物以建立同步感染,然后继续培养,定时取样测定培养物中的病毒效价,并以感染时间为横坐标,病毒的感染效价为纵坐标,绘制出病毒特征性的繁殖曲线
29.菌落形成单位(cfu) 即茵落数。是单个或多个微生物细胞生长产生的肉眼可见的细胞群体。通常认为,一个菌落代表接种样品的一个存活微生物,但往往由于各种原因,一个菌落可能由一个以上细胞繁殖发展而来。
34.巴氏消毒法 是指对牛奶、啤酒、果酒和酱油等不能进行高温灭菌液体进行的一种消毒方法,其主要目的是杀死其中无芽孢的病原菌,而又不影响它们的风味。
40.自发突变与诱发突变 自发突变是指DNA分子某种程度的改变如在DNA复制过程中DNA聚合酶产生错误,DNA分子物理性质损伤、重组、转座等等。并具有如下特性:①不对应性;②自发性;③稀有性;④独立性;⑤诱变性;⑥稳定性;⑦可逆性。而诱发突变是指通过人为的方法,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显著提高基因突变频率的手段。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1. 微生物:指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 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形态、构造、生理代、遗传变异、生态分类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3. 磷壁酸:是结合在G+细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或核酸醇磷酸。

4. 原核微生物:即广义的细菌。

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5.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6.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直径约0.5um,长度约0.5~5um),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7. 固质空间:在G-细菌中,其外膜与细胞膜间的狭窄胶质空间(约12~15nm),其中存在着多种固质蛋白,包括水解酶类、合成酶类和运输蛋白等。

8. L-型细菌:在实验室或宿主体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

9. 球状体:又称原生质球。

指还残留了部分细胞壁(尤其是G-细菌外膜层)的原生质体。

10.外膜:是G-细菌细胞壁所特有的结构,位于壁的最外层,化学成分为脂多糖。

11.脂多糖(LPS):是位于G-细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层较厚(8~10nm)的类脂多糖类物质,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D-特异侧链等部分组成。

12.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

13.放线菌: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14. 间体:由细胞膜褶形成的囊状构造,其充满着层状或管状泡囊。

多见于G+菌。

15.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挑选性强的休眠结构。

微生物学-第二章

微生物学-第二章

子囊孢子的形成
酵母的二倍体 营养体细胞
减数分裂后产生 四个单倍体的核
原细胞发育成子 囊,里面有四个 子囊孢子,将来 发育成单倍体营 养体细胞
酵母菌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形成子囊孢子。
供实验的酵母须营养好,活力旺盛。用 营养充足的培养基和强壮的幼龄细胞连 续传代三次。
培养时,温度:25~30℃。须接触大量 空气,促进细胞氧化作用。
在液体培养基中,有的酵母菌生长产生沉淀,有的 在液体中均匀生长,有的则形成菌膜,有的菌膜较厚, 有的很薄,有的则在容器壁上形成一圈菌环。
酵母菌
细菌
四、繁殖方式与生活史 (一)繁殖方式
只能进行无性繁殖的酵母:假酵母
具有有性生殖的酵母菌:真酵母
1、芽殖
成熟的酵母菌细胞,先长出一个小芽,芽细胞长 到一定程度,脱离母细胞继续生长,尔后出芽又 形成新个体。
第二节 酵母菌
酵母菌的危害:
腐生性酵母菌能使食物、纺织品和其他原料腐败变质; 少数耐高渗的酵母菌和鲁氏酵母、蜂蜜酵母可使蜂蜜和 果酱等败坏; 有的酵母菌是发酵工业的污染菌,影响发酵的产量和质 量; 某些酵母菌会引起人和植物的病害,例如白假丝酵母可 引起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等多种疾病.
(c)功能:可能与分泌水解酶或合成细胞壁有关。
(11)几丁质酶体
是一种存在于菌丝顶端细胞的微小泡囊,又称壳体, 其功能是将其中所含的几丁质酶运至菌丝顶端细胞合成几 丁质纤维,保证菌丝的延伸。
(12)氢化酶体
是一种由单层酶包裹的球状细胞器,内含氢化酶、氧 化还原酶、铁氧还蛋白和丙酮酸等,通常存在于鞭毛附近, 为鞭毛运动提供能量。
功能: 浓缩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 形成糖蛋白和脂蛋白 分泌
(6)叶绿体

微生物学基础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基础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基础名词解释来源:创新医学网 原核微生物(prokaryotic microbe):指核质和细胞质之间不存在明显核膜,其染色体由单一核酸组成的一类微生物。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procaryotic cell microbe):指没有真正细胞核(即核质和细胞质之间没有明显核膜)的细胞型微生物。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eukaryotic cell microbe):指具有真正细胞核(即核质和细胞质之间存在明显核膜)的细胞型微生物。

真菌(fungi):有真正细胞核,没有叶绿素的生物,它们一般都能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能产生孢子,它们的营养体通常是丝状的且有分枝结构,具有甲壳质和纤维质的细胞壁,并且常常是进行吸收营养的生物。

霉菌(Mold):具有丝状结构特征的真菌。

细菌(bacterium):单或多细胞的微小原核生物。

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但有遗传复制等生命特征,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大分子生物。

是比细菌更小的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大多数能通过细菌过滤器。

放线菌(actionomycetes):一目形成真的菌丝成分枝丝状体的细菌。

蓝细菌(cyanobacterium):是光合微生物,蓝细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微生物。

原生生物(protistan):指比较简单的具有真核的生物。

原生动物(protozoa):单细胞的原生生物。

免疫学(immunology):研究利用预防接种法治疗疾病的科学。

立克次氏体(Richettsia):节肢动物专性细胞内寄生物,它的许多类型对人和其它动物是致病的微生物。

感染(Infection):宿主由于微生物生长的病理学状况。

巴氏灭菌法(pasteurization):亦称低温消毒法,冷杀菌法,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

巴斯德消毒法(Pasteurization):在一控制温度给液体食物或饮料加热以提高保藏质量,同时也消毀有害的微生物。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真菌:具有细胞壁,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的分化,以产生大量孢子进行繁殖,以寄生或腐生方式生存的真核微生物。

单细胞真菌——酵母菌;丝状真菌——霉菌2.酵母菌:是一个通俗名称,泛指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的真菌。

菌落特征:与细菌菌落类似,但一般较细菌菌落大且厚,表面湿润、透明、光滑、易被挑起,多为乳白色,少数呈红色。

特点:(1)个体一般以单细胞状态存在;(2)多数营出芽繁殖;(3)能发酵糖类产能;(4)细胞壁常含甘露聚糖;(5)常生活在含糖量较高、酸度较大的水生环境中。

3.霉菌:是一些丝状真菌的一个统称,意即“会引起物品霉变的真菌”,通常指那些菌丝体较发达又不产生大型肉质子实体结构的真菌。

菌落特征:由粗而长的分枝状菌丝组成,菌落质地一般比放线菌疏松,外观干燥,不透明,呈现或紧或松的蛛网状、绒毛状或棉絮状;菌落与培养基的连接紧密,不易挑取;菌落正反面的颜色和边缘与中心的颜色常不一致。

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有的没有固定大小。

4.水体富营养化:指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流动缓慢的水体引起的水中藻类(含蓝细菌)的旺盛生长,水体生态平衡失调,水质恶化的现象。

5.氧化塘:是人工的、接近自然的生态系统,与自然水体基本相同,藻类和细菌共存于同一环境,保持互生关系。

6.酶: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能在体内或体外起催化作用的一类具有活性中心和特殊构象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和核酸,是生物催化剂。

营养:指生物体从外部环境中摄取对其生命活动必需的能量和物质,以满足正常生长和繁殖需要的一种最基本的生理功能或过程。

营养物:指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那些能够满足微生物机体生长、繁殖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所需的物质。

在微生物学中,它还包括非常规物质形式的光辐射能在内。

微生物的6类营养物质: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微生物的营养类型:营养类型是指根据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主要营养要素即能源和碳源的不同,而划分的微生物类型。

微生物课件第二章-霉菌精选全文

微生物课件第二章-霉菌精选全文
2
霉菌的菌丝
霉菌的菌丝根据形态和功能不同,可区分为三部分: ➢ 营养菌丝:生长在固体基质中,吸收营养; ➢ 气生菌丝:从营养菌丝向空中生长的菌丝; ➢ 繁殖菌丝:由气生菌丝分化、进一步发育成子实体 的菌丝,形态多样;
霉菌的菌丝直径约为2~10mm ; 某些霉菌的营养菌丝可能有分化,形成一些具有特定
19
散囊菌纲(Eurotiomycetes)
散囊菌亚纲(Eurotiomycetidae) ➢ 散囊菌目(Eurotiales) ✓ 大团囊菌科(Elaphomycetaceae) – 红曲霉属(Monascus) ✓ 发菌科(Trichocomaceae) ✓ 丝分孢子发菌科(mitosporic Trichocomaceae) – 曲霉属(Aspergillus) – 拟青霉属(Paecilomyces) – 青霉属(Penicillium) – 缨霉属(Thysanophora)
11
霉菌的无性孢子
霉菌中常见的无性孢子有四种,区别在于形成无性孢子 的具体形式有较大差异; ➢ 节孢子 ➢ 厚垣孢子 ➢ 孢囊孢子 ➢ 分生孢子
12
节孢子(arthospore)
一段营养菌丝形成横隔膜, 分割成小段,然后断裂成 大小为(4.9-7.6mm)× (5.4-16.6μm)的节孢子;
分生孢子梗从特化的厚壁而膨大的称为足细胞的菌丝 细胞上长出;分生孢子梗顶部膨大形成棍棒形、椭圆 形、半球形或球形的顶囊;
顶囊表面呈放射状生出单层或双层的小梗,小梗顶端 形成链状排列,有特定形状和颜色的分生孢子;
34
曲霉属的菌落
曲霉属的菌落颜色多样 ,常见有绿、黄、橙、褐、黑 等颜色;黑曲霉(A. niger),米曲霉(A. oryzae), 黄曲霉(A. flavus),土曲霉 (A. terreus),泡盛曲霉 (A. awamori)等;

微生物学课件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第三节 丝状真菌——霉菌

微生物学课件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第三节 丝状真菌——霉菌
第三节 丝状真菌——霉菌
霉菌(mould, mold)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一个 俗称,意即“会引起物品霉变 的真菌”。
霉菌通常是指菌丝体 较发达又不产生大型肉质 子实体结构的真菌。
一、分布及与人类的关系
1. 在自然界分布极广 2. 有用物品的生产 3. 基础理论研究中良好的试验材料 4. 食物、工农业制品的霉变 5. 引起动植物和人的疾病 6. 在自然界物质转化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延伸区 硬化区
次生细胞壁形成区
成熟区 隔膜区
几丁质(内) 蛋白质(外)
几丁质层(内) 蛋白质层 葡聚糖蛋白网层 葡聚糖层
菌丝内壁向内延伸 而成的环片状构造
粗糙脉孢霉菌丝尖端的成熟和分化
(二) 菌丝体及其各种分化形式
由许多菌丝相互交织而成的一个菌丝集团 称菌丝体(mycelium,复数mycelia)。
1. 在自然界分布极广
霉菌同人类的生产、生活 关系密切,是人类实践活动中 最早认识和利用的一类微生物。
2. 有用物品的生产
(1)工业: 青霉素、灰黄霉素等抗生素; 柠檬酸、延胡索酸等有机酸; 淀粉酶、纤维素酶等酶制剂; 维生素、甾体激素、酒精等化工医药产品。
(2)食品: 酱油的酿造和干酪的制造。
(1)结构简单的子实体
子实体
(2)结构复杂的子实体
分生孢子头(conidial head) 无性
特 结构简单
孢子囊(sporangium)

有性 —— 担子( basidium )


分生孢子器(pycnidium)

无性 分生孢子座(sporodochium)
菌 丝 结构复杂
分生孢子盘(acervulus)
真 菌 的 各 种 菌 丝 形 态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微生物学名词解释1.微生物:不是分类学上的名词,而是指肉眼难以看清,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

2.模式生物:背景清楚,基因组小,便于测定和分析,可以从中获取经验改进技术方法。

如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线虫、果蝇、小鼠。

3.酵母菌:一般泛指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

4.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一个俗称,通常指那些菌丝体较为发达由不产生大型肉质子实体结构的真菌。

5.病毒:由一个或数个RNA或DNA分子构成的感染性因子,通常(但并非必须)覆盖有由一种或数种蛋白质构成的外壳,有的外壳外还有更为复杂的膜结构;这些因子能将其核酸从一个宿主细胞传递给另一个宿主细胞;它们能利用宿主的酶系统进行细胞内的复制;有些病毒还能将其基因组整合入宿主细胞DNA,依靠这种机制,或是导致持续性感染发生,或是导致细胞转化,肿瘤形成。

6.病毒颗粒(毒粒):是病毒的细胞外颗粒形式,也是病毒的感染性形式。

是一团能够自主复制的遗传物质(DNA或RNA),它们被其自身编码的蛋白质外壳所包围,有的还具有包膜,以保护其遗传物质免遭环境破坏,并作为将遗传物质从一个宿主细胞传递给另一个宿主细胞的载体。

7.衣壳粒:病毒的最小形态单位,由1-6个多肽分子折叠缠绕成的蛋白质亚单位(三级结构)。

8.衣壳(壳体):是衣壳粒以对称形式有规律的排列形成的病毒外壳,内包核酸,形状多样。

9.核衣壳(核壳):病毒蛋白质壳体与病毒核酸的合称,为病毒的基本结构。

10.裸露毒粒:只有核壳这一基本结构的毒粒称为裸露毒粒。

如烟草花叶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毒粒。

11.包膜毒粒:有些病毒如流感病毒,在核壳外还具有包膜,有的包膜上还有刺突,这类毒粒称为包膜毒粒。

包膜的结构具有高度稳定性。

12.烈性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后能在细胞内正常复制并最终杀死细胞,形成裂解循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各种传统食品:如酿制酱、酱油、干酪等。 工业应用:生产有机酸如柠檬酸、葡萄糖酸等, 酶制剂如 淀粉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等,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霉素 等,维生素,生物碱,真菌多糖,植物生长刺激素如赤霉素, 甾体激素类药物等。另外在生物防治、污水处理和生物测定 等方面都有应用。 霉菌的危害 引起霉变:可造成食品、生活用品以及一些工具、仪器和工 业原料等的霉变。 引起植物病害:真菌大约可引起3万种植物病害。如水果、
状结构—孢子囊,孢子囊逐渐长大,在 囊中形成许多核,每一个核外包以原生 质并产生细胞壁,形成孢囊孢子。带有 孢子囊的梗称孢子囊梗,孢子囊梗伸入 到孢子囊中的部分叫囊轴或中轴。孢子 囊成熟后释放出孢子。例藻状菌纲毛霉 目及水霉目一些属以这种方式繁殖。
孢囊孢子
2、分生孢子: 是霉菌中常见的一类无性孢子,生于
细胞外,所以又叫外生孢子。是大多数 子囊菌纲及全部半知菌的无性繁殖方式。
分生孢子是由菌丝顶端细胞,或由分 生孢子梗顶端细胞经过分割或缩缢而形 成的单个或成簇的孢子。 分生孢子的形状、大小、结构、着生 方式、颜色因种而异。
如果是静止培养,霉菌往往在表面上生长,液面上形成菌 膜。
如果是震荡培养,菌丝有时相互缠绕在一起形成菌丝球, 菌丝球可能均匀地悬浮在培养液中或沉于培养液底部。
土曲霉的菌落
黑曲霉的菌落
点青霉的菌落
黑根霉的菌落
霉菌菌落正反面颜色呈现明显差别,原因是由于气生菌 丝分化出来的子实体和孢子的颜色往往比深入到固体基质内 的营养菌丝的颜色深;而菌落中心与边缘颜色、结构不同的 原因是因为越是接近中心的气生菌丝其生理年龄越大,发育 分化和成熟的年龄越早,故颜色比菌落边缘尚未分化的菌丝 深,结构更复杂。
蔬菜、粮食等植物的病害。例如马铃薯晚疫病、小麦的麦 锈病和水稻的稻瘟病等等。 引起动物疾病:不少致病真菌可引起人体和动物病变。浅 部病变如皮肤藓菌引起的各种藓症,深部病变如既可侵害 皮肤、粘膜,又可侵犯肌肉、骨骼和内脏的各种致病真菌, 在当前已知道的约5万种真菌中,被国际确认的人、畜致病 菌或条件致病菌已有200余种(包括酵母菌在内)。 引起食物中毒:霉菌能产生多种毒素,目前已知有100种以 上。例如:黄曲霉毒素,毒性极强,可引起食物中毒及癌 症。
一、分布及与人类的关系
霉菌的分布 ➢ 分布相当广泛,无所不在,而且种类和数量惊人。 ➢ 是各种复杂有机物,尤其是数量最大的纤维素、半纤维素 和木质素的主要分解菌。 ➢ 一般情况下,霉菌在潮湿的环境下易于生长,特别是偏酸 性的基质当中。 霉菌的应用 基本理论研究:霉菌在基本理论研究中应用很广,最著名 的是利用粗糙脉胞菌进行生化遗传学方面的研究。
二、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一)霉菌的形态
霉菌的菌体由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构成。 许多分枝菌丝 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菌丝体。 菌丝是中空管状结构,直径约2~10µm。
霉菌菌丝类型: 按形态分无隔菌丝和有隔菌丝: ➢ 无隔菌丝:为长管状单细胞,细胞质内含多个核。其生长 表现为菌丝的延长和细胞核的增多。这是低等真菌所具有的 菌丝类型。
(二)霉菌的细胞结构
细胞膜 液泡
内质网
线粒体
细胞核
细胞壁 核糖体
液幼脂体由
泡龄肪、细
。菌滴核胞
往、糖壁
往异体、
液染、细
泡粒内胞
小等质膜
而)网、
少等及细
,组各胞
老成种质
龄。内、

含细

物胞

(核

肝、

糖线

、粒
细胞壁:除少数低等水生霉菌细胞壁含纤维素外,大部分霉 菌细胞壁主要由几丁质组成。 几丁质是由数百个N-乙酰葡萄糖胺分子以β-1,4糖苷键连接 而成的。几丁质和纤维素分别构成高等和低等霉菌细胞壁的 网状结构—微纤丝。微纤丝使细胞壁具有坚韧的机械性能。
第三节 丝状真菌——霉菌
➢ 分布及与人类的关系 ➢ 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 霉菌的菌落特征 ➢ 霉菌的繁殖 ➢ 霉菌的代表属
霉菌和酵母同属于真菌。
霉菌:丝状真菌的统称。 凡是在营养基质上能形 成绒毛状、网状或絮状 菌丝体的真菌(除少数 外),统称为霉菌。
按Smith分类系统,霉菌 分属于真菌界的藻状菌 纲 、子囊菌纲和半知菌 类。
➢ 有隔菌丝:菌丝中有隔膜,被隔膜隔开的 一段菌丝就是一个细胞,菌丝由多个细胞组 成,每个细胞内有一至多个核。隔膜上有单 孔或多孔,细胞质和细胞核可自由流通,每 个细胞功能相同。这是高等真菌所具有的类 型。 按分化程度分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 ➢ 营养菌丝(基内菌丝):伸入到培养基内部, 以吸收养分为主的菌丝。 ➢ 气生菌丝:向空中生长的菌丝。气生菌丝 发育到一定阶段可分化成繁殖菌丝。四、源自菌的繁殖(一)霉菌的无性繁殖
繁 殖方式
孢子
菌 丝片段
不经过两个性细胞的结合, 只是由营养细胞分裂或分化而 形成同种新个体的过程。
霉菌的无性繁殖主要通过 产生以下四种类型的无性孢子 来实现。
有性孢子
无性孢子
卵孢子 接合孢子 子囊孢子 担孢子
孢囊孢子 分生孢子 节孢子 后垣孢子
1、孢囊孢子 由于生于孢子囊内,又叫内生孢子。 它是由气生菌丝顶端膨大形成特殊囊
营养菌丝的特异化 ①假根:是根霉属(Rhizopus)真菌的匍匐枝与基质接触处 分化形成的根状菌丝,它起固着和吸收营养的作用。 ②匍匐菌丝:毛霉目真菌在固体基质上常形成与表面平行、 具有延伸功能的菌丝,称匍匐菌丝 ③吸器:是某些寄生性真菌侵入寄主细胞内形成指状、球状 或丛枝状结构,用以吸收寄主细胞中的养料。 ④子实体:是由真菌的营养菌丝和生殖菌丝缠结而成的具有 一定形状的产孢结构,如伞菌的子实体呈伞状。 ⑤菌核:是由菌丝团组成的一种硬的休眠体,一般有暗色的 外皮,在条件适宜时可以生出分生孢子梗、菌丝子实体等。
组成真菌细胞壁的另一类成分为无定型物质,主要是一些 蛋白质、甘露聚糖和葡聚糖,它们填充于上述纤维状物质构 成的网内或网外,充实细胞壁的结构。
霉菌的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核糖体等结构与其他真 核生物(如酵母)基本相同。
三、霉菌的菌落特征
菌落特征:霉菌的菌落大、疏松、干燥、不透明,有的呈绒 毛状、絮状或网状等,菌体可沿培养基表面蔓延生长,由于 不同的真菌孢子含有不同的色素,所以菌落可呈现红、黄、 绿、青绿、青灰、黑、白、灰等多种颜色。 液体培养时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