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第一武将狄青是美男子吗
历史趣谈狄青的老婆是谁 史上北宋名将狄青娶了谁当老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狄青的老婆是谁史上北宋名将狄青娶了谁当老婆导语:狄青是位智勇双全的北宋名将,他在战场上威风凛凛,所向披靡的英勇气概让西夏军十分忌惮。
都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离不开一位支持他的女狄青是位智勇双全的北宋名将,他在战场上威风凛凛,所向披靡的英勇气概让西夏军十分忌惮。
都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离不开一位支持他的女性。
那么,狄青的老婆会是谁呢?在《宋史》中,关于狄青的老婆相关资料记录非常少,只知道狄青老婆姓魏,俗称魏氏。
因狄青骁勇善战为北宋立下赫赫战功,狄青老婆魏氏也被封为定国夫人。
根据记载,狄青和魏氏一生共育有五子。
按理说,狄青在北宋是位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狄青老婆魏氏身为他的家眷,应该也会有一定的记载。
为何,在《宋史》中看不到狄青老婆的痕迹?要解释这一现象,不得不提的就是“男尊女卑”封建思想。
古代时候,女性作为男性的附加物,她们的名字很少会出现在正史中。
比如帝王的母亲、妻妾和子女有可能会记载一些,如果是一名普通女性,那么就没有记录的可能性了。
狄青虽然是北宋响当当的人物,但是他的老婆魏氏一直在家打理家事,照顾儿女,并没有轰轰烈烈的大贡献。
所以,《宋史》就没有对狄青老婆有详细的记载。
在野史中,相传狄青老婆是双阳公主。
后来,狄青和双阳公主的故事演变为戏剧,在京剧中,有一出名为《珍珠烈火旗》的戏剧,讲述的就是狄青和双阳公主相爱的始末。
双阳是鄯善国的一位公主,她和狄青在围场相遇,俩人一见钟情纷纷坠入爱河。
狄青百花公主狄青和百花公主是动画片《大英雄狄青》中的主要人物。
《大英雄狄青》于2004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讲述了北宋名将狄青成为一代英生活常识分享。
北宋第一美男是谁?北宋第一大帅哥帅到何地步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北宋第一美男是谁?北宋第一大帅哥帅到何地步导语:北宋第一美男是谁?狄青是北宋第一大帅哥。
到底有多帅?帅到上战场不敢以真面目视人,怕敌人看到狄青长得太过秀美,嘲笑宋军无人,派了个奶北宋第一美男是谁?狄青是北宋第一大帅哥。
到底有多帅?帅到上战场不敢以真面目视人,怕敌人看到狄青长得太过秀美,嘲笑宋军无人,派了个奶油小生来打仗。
在延州前后四年,狄青参加了大小战役二十五次,中流矢八次,每次战斗狄青都身先士卒,受伤后,仍顽强杀敌,屡立战功。
战场上的狄青装束非常独特,披头散发,戴上青面獠牙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后来的小说家称,狄青的面具太过狰狞恐怖,敌军乍见,常以为是妖魔鬼怪,还没交战,魂魄早已吓掉三分,因此狄青每战必胜。
按说,狄青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位帅到要戴上面具才敢上战场的美男子。
四百余年前,有一位兰陵王也是“才武而面美,常著假面以对敌”。
不过兰陵王并非兰陵的一位国王,而是东魏权臣、北齐奠基人高欢的孙子,兰陵王是他的爵位。
一次大胜后,为庆祝胜利,武士们为兰陵王编了《兰陵王入阵曲》,所有人戴着兰陵王那样的面具边歌边舞。
《兰陵王》后来还演变成了一个曲牌,宋人常常用来填词演唱当时的流行歌曲。
听说有位神奇的面具将军将从前线凯旋京城,京城士女早已传说纷纭,热切地期盼着一睹英雄的风采。
回到京城,狄青每次上街,都能吸引大批民众的围观,导致交通堵塞,其派头绝不亚于今天的超级偶像、天王巨星。
渐渐地有人认出了这位俊美的狄将军。
京中纷纷议论,原来狄将军就是早年皇家仪仗队的骑兵狄二郎啊,那时就因为长得太帅,马又骑得好,被皇上看中当了近卫骑的骑兵呢。
听说后来犯了什生活常识分享。
狄青的“面涅”

狄青的“面涅”作者:李兴濂来源:《传奇故事(下半月)》2009年第15期大凡当了官的人,脸就会变。
鲁迅有一句诗“一阔脸就变”,就是讽刺那些身份变了,地位变了,面目也就跟着变了的人。
可北宋名将狄青,却是一位“坐不改名,官不改貌”的人。
狄青生于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 8年),字汉臣,汾州西河(山西汾阳)人,出身贫寒。
16岁时,因其兄与乡人斗殴,狄青代兄受过,被“逮罪入京,窜名赤籍”,开始了军旅生涯。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狄青任延州指挥使,当了一名低级军官。
由于他勇猛善战,屡建奇功,所以升迁很快,几年之间,历官泰州刺史、惠州团练使、马军副部指挥使等。
皇祜四年(1052年)六月,推枢密副使。
之后被任命为枢密使,做了最高军事长官。
《宋史·狄青传》记载:“(狄)青奋行伍,十余年而贵,是时面涅犹存。
帝尝敕青傅药除字,青指其面而曰:‘陛下从功擢臣,不问门地,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不敢奉诏。
一意思是说,狄青当官前曾在脸上用朱砂刺过字(面涅),十余年后当了枢密副使,脸上仍保留着宋代军士低贱的标记——制字。
宋仁宗劝他用药抹去,但狄青却未从命,理由是:“我所以有今日,就是因为有此‘面涅’约束,因而不敢放纵。
”在狄青看来,这“面涅”不但没有为他“丢脸”,相反,倒使他时时记着自己的过去,记住自己的“身份”,因而有了激励,有了警策。
他说:“皇上您都不嫌弃我出身低微、贫贱,按照战功把我提升到这个位置,我还怕别人嫌弃我出身低微、贫贱吗?我留着这些字,让士兵们看看,使他们都懂得一个人该如何努力上进,建功立业!”狄青不愿忘本,不以门第为意的品行和武功在当时朝野广为传颂,京师的百姓都“诵咏其材武,青每出入,辄聚观之,至壅路不得行”。
古往今来,当上官就“变脸”的例子,不胜枚举。
秦末陈涉称王,当初和他一起“打工”的穷哥们儿,竟仍然大大咧咧地与陈涉王称兄道弟,并且口无遮拦地将陈涉王幼时的事儿全抖落了出来,也就是把陈涉王的“面涅”公之于众。
狄青

狄青(1008年-1057年),字汉臣。
汉族,北宋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市)人。
狄青画像面有刺字,善骑射。
出身贫寒,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为延州指挥使,勇而善谋,在宋夏战争中,他每战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立下了累累战功。
朝廷中尹洙、韩琦、范仲淹等重臣都与他的关系不俗。
鲁肃(172-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战略家、外交家。
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
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
他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
当时,周瑜为居巢长,因缺粮向鲁肃求助,鲁肃将一仓三千斛粮食慷慨赠给周瑜。
从此,二人结为好友,共谋大事。
后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为其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
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
结果,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赤壁大战后,鲁肃被任命为赞军校尉。
周瑜逝世后,孙权采纳周瑜生前建议,令鲁肃代周瑜职务领兵四千人,因鲁肃治军有方,军队很快发展到万余人。
孙权根据当时政治军事形势需要,又任命鲁肃为汉昌太守,授偏将军;鲁肃随从孙权破皖城后,被授为横江将军,守陆口。
此后鲁肃为索取荆州而邀荆州守将关羽相见,然而却无功而返。
建安二十二年,鲁肃去世,终年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亦为其发哀。
北宋大将狄青,为何被称为面涅将军

北宋大将狄青,为何被称为面涅将军而在《将军在上》这部剧中,北宋大将叶昭也是一名戴面具上战场的将军,不过她是女扮男装的,是个虚构人物。
在真实的历史上,除了兰陵王,北宋还真有一位戴面具的名将,他就是狄青。
兰陵王是因为长得太美才戴面具,狄青则是因为脸上有刺字,还有黑色的丑疤,才戴上了面具。
贵族出身的兰陵王骁勇善战,贫寒出身的狄青勇而善谋。
每次大战时,狄青总是一副披头散发,戴着铜面具的样子,人们给他取了一个称号叫做“面涅将军”。
宋仁宗曾经劝过狄青,劝狄青敷点药,把脸上的黑疤给去掉,但是狄青没有这样做,他觉得自己脸上的疤痕是希望鼓励自己,当初宋仁宗不介意狄青的出身而重用他,他凭借这些伤口才走到了今天,他要把这些充满故事的疤痕留下来。
狄青到底有多厉害呢?从这则对战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了。
作为一个将军,所具备的本领不仅仅是射箭武功好,还要有善于思考的头脑。
狄青显然是其中的佼佼者,可能曾经他的确是一个不识兵书的四肢发达的大头兵,不过他交了一大群良师益友,范仲淹就是其中一位,在范仲淹的教导下,他读了《左氏春秋》,精通兵法。
在广西征讨侬智高的那一次,由于前几次进攻都以失败而告终,士气低落到不行,狄青便想了一个办法提高士气,振奋人心。
南方人大多崇拜鬼神,他带领士兵们出征前夕,就特意举行了一个祈福的活动。
他拿了一百个制钱出来,跪在地上向各路鬼神祭拜,祈求这次出兵能大胜而归,他还问神灵,这一次他们会不会胜利,如果是胜利,那就让他投掷出去的制钱全都钱面向上。
说完,狄青就把手里一大把制钱撒到地上,好家伙,大家凑近一看,一百张居然全都是钱面朝上的。
士兵们以为神仙显灵,他们相信神仙,自然就有了战胜敌军的信心。
狄青没有立刻把钱收起来,而是让人找来铁钉,把这些钱全部定在这个地方,说:“等我们打了胜仗,再回来取。
”在后面的战斗中,狄青和将士们奋勇杀敌,打败了敌军,杀了好几千人,俘虏了侬智高将近60个主将。
当狄青带领士兵们回去拜神的地方取钱的时候,将士们才发现,这一百个制钱居然两面都是钱面,大家才反应过来,原来是这么回事。
狄青是哪个朝代的名将

狄青是哪个朝代的名将狄青是哪个朝代的名将狄青出身贫寒,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为延州指挥使,勇而善谋,在宋夏战争中,他每战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立下了卓越的战功。
狄青是哪个朝代的名将北宋的狄青的成长经历简介北宋名将狄青出身贫寒,早年只是今山西汾阳市农村的一个农民,16岁的时候,他的哥哥参与斗殴,狄青差点替哥哥被抓走,因为他救活了被哥哥打落水的无赖而作罢。
后来狄青在西和县当过小吏,20岁的时候,狄青来到京城,因生活无着,走投无路,只好报名参军。
宋代重文轻武,当兵是被人看不起的。
为了防止士兵逃跑,在脸上耳朵边刺上字,因此,当兵被称为入“赤籍”,狄青的脸上因此就被刺上了字。
狄青最开始只是一名骑兵后备军,过了一段时间才正式成为禁军骑兵。
此后的整整十年时间里,狄青一直在军`队基层当兵,最多当过一些根本不入流的最低层武官。
1038年,西夏李元昊称帝,并派兵进犯宋夏边境,这场战争成为狄青改变命运的契机。
狄青被选派到边境以加强防备,他最初当了一个叫“延州指使”的小军`官,级别仍然非常低。
在接下来的战争中,狄青骁勇善战,在宋军整体表现糟糕的情形下取得了一些振奋人心的战绩,使得他引起了注意。
1040年,范仲淹和韩琦被派到前线任主官,狄青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因见识高明,被上级推荐给范仲淹。
范仲淹接见了狄青之后,认为他是一个可造之材,只是缺乏系统学习,于是送给他一套《春秋左传》,从此狄青努力学习兵书和历史上的战例,从一个勇猛的`士兵,逐渐成长为一名满腹谋略的将军。
狄青因战功卓著,晋升很快,两年后,已经当了保州刺史。
在前线的四年间,狄青参加了二十五次战争,八次中箭受伤。
战事平息之后,狄青一直在边境驻守防备,成为一名高级军`官。
1052年,南方少数民族首领侬智高发动叛乱,狄青被提升为枢密副使,率兵前去平叛。
在这场战争中,狄青充分施展了他的高超军事才能,经过半年的鏖战,终于彻底平定了侬智高的叛乱。
至此,狄青成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名将。
狄青简介_狄青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狄青简介
狄青
中⽂名称: 狄青
⼜ 名: 字汉⾂
性 别: 男
所属年代: 宋代
民 族: 汉族
⽣卒年: 1008~1057
相关⼈物: 宋仁宗范仲淹韩琦
⽣平简介
狄青(1008~1057),北宋名将。
字汉⾂。
汾州西河(今⼭西汾阳)⼈。
农家出⾝,从军后,被选充任皇帝宿卫的班直。
宋仁宗宝元(1038~1040)初,出任延州指挥使,在对西夏的防御中以勇敢著称,屡⽴战功,深得当时负责陕西防务的⼤⾂范仲淹、韩琦的赏识,屡官⾄泾原路副都总管、经略招讨副使。
宋、西夏和议订⽴后,被召⼊京,屡官侍卫马军副都指挥使,拜彰化军节度使。
狄青⾏伍出⾝,宋仁宗赵祯让他⽤药除去⾯涅(⼠兵脸上刺的字号),他说,陛下以功擢⾂,不问门第。
我愿留此以激励⼠⽓。
皇佑四年(1052),被擢任枢密副使,旋被任命为宣徽南院使,宣抚荆湖南、北路,经制⼴南盗贼事,率军迅速平息了⼴源州侬智⾼的军事反抗。
五年,升任枢密使。
狄青以武将任执政,在⼠兵中有很⾼声望,在⼀向对武将严加防范的宋廷中却为朝论所不容,仅仅在枢密院任职四年,就被排挤出朝廷,以使相衔出判陈州。
嘉佑⼆年(1057),卒于陈州。
狄青(1008年-1057年),字汉⾂。
北宋朝⼈。
善骑射。
为延州指使,勇⽽善谋,经略尹株,范仲淹待之甚厚。
范仲淹授以《左⽒春秋》。
狄青因折节,精通兵法。
以功升枢密副使。
平⽣前后25战,以皇佑四年(1052年)上元夜袭昆仑关最著名。
北宋将军狄青:一位和岳飞前后呼应的悲剧将军

[键入文字]北宋将军狄青:一位和岳飞前后呼应的悲剧将军北宋由于始终奉行重文轻武的国策,所以,除了太祖和太宗时代还有一些大将之才外,其余时代,根本没有出色的军事人才。
直到宋仁宗年间,才出现了一位出色的军事统帅,他就是北宋著名的“面涅将军”狄青。
狄青(1008 年-1057 年),字汉臣,身长7 尺,浓眉大眼,姿态雄伟,胸襟广阔,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市)人。
狄青出身贫寒,却胸怀大志,16 岁时,因其兄与乡人斗殴,狄青代兄受过,被“逮罪入京,窜名赤籍”,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 年)被封为延州指挥使,勇而善谋,在宋夏战争中,他每战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立下了累累战功。
后来他又因为军功升枢密副使。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 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在西北称帝,建立西夏。
宋廷择京师卫士戍边,狄青入其选,任延州指挥使,当了一名低级军官。
在战争中,他骁勇善战,多次充当先锋,率领士兵夺关斩将,先后攻克金汤城、宥州等地,烧毁西夏粮草数万,“收其帐二千三百,牲口五千七百”,并指挥士兵在战略要地桥子谷修城,筑招安、丰林、新寨、大郎诸堡,“皆扼贼要害”。
在宋夏战争中,狄青屡次立下卓越战功,声名也随之大振。
康定元年(1040 年),经尹洙的推荐,狄青得到了陕西经略使韩琦、范仲淹的赏识。
范仲淹对狄青说:“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
并送《左氏春秋》让他读,狄青遂发愤读书,“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由是益知名”,进而精通兵法。
史载,他平生共历25 战,其中尤以皇佑四年(1052 年)正月十五夜袭昆仑关最著名。
当时在广西一带有一个叫侬智高的少数民族头领起兵反宋,攻破邕州,旋率7000(一说5000)兵顺郁江(今广西境)东下,连破9 州,直抵广州。
这支叛军一时间攻城掠地,震动岭南,宋廷深以为忧。
九月,枢密副使狄青自请出战,到岭南后整饬军纪,严申军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宋第一武将狄青是美男子吗?
从行伍中打磨出来的将军
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属山西)人,骑术射术俱佳,勇猛且善谋。
狄青出身贫寒,本来只是一个低等的禁军士兵,面有刺字。
宋时,低等士兵脸上一般都有刺字,以实现朝廷对士兵的控制。
与此类似,交趾李朝的禁军士兵也在额头上刺有“天子军”字样。
公元1038年,西夏李元昊崛起,从此西北军事冲突增多。
北宋组织禁军开赴西北抗击西夏,狄青也被派上战场。
当时他已经三十岁,身份虽然不再是普通士兵,但仍然是级别很低的军官。
当时北宋的军队败仗连连,士气很低落,都不敢出战,而狄青到了前线反而主动请求担任前锋,颇令上司又奇又喜。
上司奇的是:那里来的呆头鹅胆子这么大?喜的是:总算有人出头,不用老子自己扛。
也就任命了狄青。
用现在的话说,狄青还真给力,每战先将发髻散开,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出阵,勇猛异常,立下了不少战功。
虽然以狄青一己之力,难掩北宋军队的整体颓势,但在败多胜少的北宋军人中,狄青已是鹤立鸡群一般,显得极为耀眼。
在后世的影视作品中,狄青的角色一般是白面小生,皓齿明眸,属于偶像级的美男子形象。
然而真实中,美男子的样貌是难以换来胜利的。
狄青在边疆奋战了四年,经历了大小二十五次恶战,曾被流失射中八次。
在一次恶战中,狄青被射成重伤,但听说西夏军队又冲上来了,便再次挺身赶往,身先士卒,部下们受到鼓舞,也都肯用命争先,奋力拼搏。
可以说狄青属于那种敢于冲锋陷阵的猛将型男子,是面带刺青的矫健壮士,并不是周公瑾那种运筹帷幄的谋将,也不是受到部下簇拥保护的兰陵王高长恭,关于狄青貌美的说法,仅仅是传说而已,真实性恐怕要令现代想入非非的粉丝们失望了。
最终北宋与西夏议和,不打仗了。
狄青在西北的舞台就此落幕,可以说,狄青成名于西北战场,然而真正使他迈入人生巅峰的却并不在此。
之后约七八年的和平时间里,狄青的官位一路飙升。
狄青在对西夏之战活跃,故当时西北方面北宋几位非常重要的指挥官(俱是文臣)尹洙、韩琦、范仲淹都与他的关系很好,将他视为良将之才。
范仲淹认为:“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
”意思是:当将军的如果不懂得历史,那么就只是匹夫之勇罢了。
便亲自教授狄青《左氏春秋》,狄青这才有机会读书(狄青前半生限于条件,恐怕文化程度不高),之后又学习秦、汉以来各家兵法,渐渐越来越有名。
论北宋一朝,优秀的武将凤毛麟角(刨去宋太祖不算),如果一定要选几个出来的话,那么狄青绝对可以进入前三名——就算直接拿第一,估计大多数评委也不会有意见。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