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与呼吸》教案
《肺和呼吸》作业设计方案

《肺和呼吸》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背景介绍肺和呼吸是生物学课程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它关系到生命体的呼吸系统功能,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通过学习肺和呼吸,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人类的生理结构和功能,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肺和呼吸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了解呼吸系统的工作原理。
3. 掌握呼吸系统的相关疾病和预防方法。
4. 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健康意识。
三、教学内容1. 肺和呼吸的基本解剖结构。
2. 呼吸系统的功能及作用。
3. 呼吸过程的生理原理。
4. 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和预防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相结合:通过PPT讲解肺和呼吸的基本知识,辅以生动形象的图片和动画。
2. 实验教学:设计呼吸系统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理解呼吸系统的工作原理。
3. 讨论交流: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究呼吸系统相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五、作业设计1. 制作肺和呼吸系统的模型,附上解说稿。
2. 搜索一篇关于呼吸系统疾病的科普文章,并撰写读后感。
3. 观看一段相关视频,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
4. 设计一个小实验,观察呼吸系统的运作过程,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论。
5. 协助老师进行肺和呼吸系统相关知识的宣传活动。
六、评价方式1. 作业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3. 学生对于呼吸系统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生物学》。
2. PPT课件。
3. 实验器材:吸管、瓶子等。
4. 互联网资源:科普文章、视频等。
八、时间安排第一周:讲解肺和呼吸的基本知识。
第二周:设计呼吸系统实验,进行实验操作。
第三周:组织小组讨论,撰写作业。
第四周:评价作业,进行知识总结。
九、总结通过本次《肺和呼吸》作业设计方案,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呼吸系统的工作原理,提高对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预防意识,加强对健康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提高学科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_共10篇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_共10篇范文一:肺和呼吸教学设计《肺和呼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呼吸器,知道呼吸让我们吸进富含氧气的空气和呼出大量二氧化碳,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2、能运用学过的知识验证吸进气体和呼出气体的不同;3、意识到保护肺等呼吸器的重要性,吸烟有害健康,能逐步养成保护呼吸器的良好习惯.教学准备:演示:模型、课件。
分组:澄清石灰水、塑料袋或集气瓶(2个)、水槽、吸管、火柴、小木棒等。
教学过程:一、体验导入师:在上课之前我师:今天老师想了解一下,有哪些同学会游泳请举手。
(学生纷纷举手)师:哦,大家都会游泳,同学们真了不起!学游泳第一步就是要学会憋气,我们今天再来体验一下,好吗们先来体验一个小游戏,好吗生:好。
师:捂住鼻子和嘴,屏住呼吸,看谁憋的时间长。
(学生体验活动)师:能一直这样憋下去吗在刚才的憋气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呢生:透不过气.生:有点难受。
生:胸闷。
师: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感觉,其实是和我们的一种活动有关,知道是什么吗(呼吸)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的呼吸。
板书:呼吸二、认识呼吸器及其作用师: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呼吸,怎样才算呼吸一次生:一呼一吸师:像老师一样,伸出双手,放在胸前,深呼吸一次。
有什么感觉生:胸部鼓起来了,吸气是鼓起来,呼气时有瘪下去。
师:知道胸腔内帮助我们呼吸的器叫什么吗(肺)(板书:肺)师:你们认识肺是什么样的吗谁来说说师:出示模型,肺到底在胸部的什么位子,一以来看看。
并指着肺说:“这就是肺,自己在胸前指指,说说你看到的肺是什么样的,像什么(肺有两叶)师:想想,除了肺,还有哪些器也参与了的呼吸小组讨论:呼吸器还有哪些为什么它们的位置又在哪里呢把讨论结果画一画。
(出示侧面轮廓图并:深呼吸一口气,自我感觉一下)小组交流:生:我们小组认为,的呼吸器有鼻腔、气管、支气管、肺。
生:我们小组认为,空气首先从口腔到咽喉、气管、支气管,最后到达肺.师:同意A的举手,同意B的举手,两组不同在哪里(出示呼吸器分解图片)师:为什么不把口腔作为呼吸器这样吧让我们分别来体验一下,用鼻呼吸和用口腔呼吸有什么不同(学生体验)师:有怎样的感觉生:我发现用口腔呼吸,感觉空气是凉凉的。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

肺和呼吸【教学目标】1.认识鼻、气管、支气管、肺等人体呼吸器官。
2.知道呼吸让我们吸进空气中的氧气,呼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3.知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肺活量越大,呼吸功能越强。
4.能用一定的方法测自己的肺活量。
5.知道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保护呼吸器官。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及其作用。
2.难点:准确测定自己的肺活量。
【教学准备】澄清的石灰水、食品保鲜袋,人体半身模型,气球、软尺、自制肺活量测量瓶、水槽,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通过上节课的测量研究,你知道了些什么?2.讲述: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肺和呼吸。
(板书课题。
)二、了解学生对呼吸器官的认识1.提问:你认为,空气是怎样进入我们身体的各部分的?2.学生画图表示呼吸的过程。
3.汇报交流。
三、探究吸进的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1.谈话:(1)人为什么要不停地呼吸?(2)人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一样吗?2.学生讨论并交流意见。
3.提问: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进的气体分别是什么?用什么办法可以证明?4.学生设计实验,选用材料开展实验。
5.实验活动:先用打气筒朝一杯清石灰水中注入空气,观察实验现象;再用嘴对着塑料管向水里吹气,观察实验现象有什么变化。
6.交流实验现象,讨论并做好实验记录。
7.大组交流实验方法和过程,并小结:实验现象告诉我们,吸进和吸出的气体是不同的,吸进的是氧气多,呼出的是二氧化碳多。
8.讲解:杯子里的水并不是什么神奇的东西,而是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就会产生白色的不溶于水的沉淀物使水变浑浊。
9.谈话: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但里面还是有一小部分氧气的,你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来说一说吗?(在一个比较封闭、狭窄的空间内人仍然可以坚持呼吸,短时间内不会有窒息的危险;对休克病人的人工呼吸抢救等。
)四、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作用出示人体半身模型,介绍呼吸器官名称、作用。
大班科学教案呼吸与肺

大班科学教案呼吸与肺一、引入在大班的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案设计,引导孩子们对呼吸与肺的认识。
呼吸与肺是人体生命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孩子们了解呼吸系统的构成和功能,对于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1. 学习认识呼吸系统的基本构造和功能;2. 了解空气对生命的重要性;3. 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和呼吸的重要性;4.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教学内容与重点1. 呼吸系统的基本构造与功能;2. 了解呼吸过程中吸入和呼出的空气;3. 培养正确的呼吸习惯;4. 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教学流程与方法1. 游戏:贴画游戏在课堂的开始,教师可以通过一个互动贴画游戏引入呼吸与肺的主题。
教师事先准备好大块的画纸,并在上面画出人体的轮廓。
接下来,教师给每个孩子发一些贴纸,其中包括与呼吸与肺相关的器官,如鼻子、喉咙、肺等。
然后,教师会提示孩子们将贴纸粘贴在合适的位置。
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能够直观地认识到人体的呼吸系统和肺的位置。
2. 活动:观察身体在游戏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自己的身体来认识呼吸系统。
教师可以示范,让孩子们用手轻轻触摸自己的胸口,感受自己的呼吸。
然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孩子们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呼吸?孩子们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如“呼吸是为了吸进去新鲜的空气”、“呼吸是为了把身体里的废气排出来”。
3. 实践活动:吸氧气球在引导孩子们对呼吸的理解之后,教师可以进行一个实践活动:吸氧气球。
教师事先准备好一些气球,并放入适量的氧气。
让每个孩子都拿到一个氢气球,然后教师会示范如何吸气球。
孩子们需要使用鼻子吸气,将气球充满并保持一段时间,然后慢慢吐气将气球放空。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呼吸的过程。
4. 讲述与讨论:呼吸的意义和卫生习惯在实践活动之后,教师可以进行一次讲述与讨论,进一步加深孩子们对呼吸的理解。
教师可以简单介绍呼吸的意义,如吸入氧气供给身体各个器官的需求,同时排出身体废气等。
第四单元《2.肺和呼吸》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课例第四单元 2.肺和呼吸【教学目标】1.认识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知道呼吸让我们吸进富含氧气的空气和呼出大量二氧化碳,了解人体呼吸系统各器官的名称、位置和作用。
2.能运用学过的知识验证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不同3.意识到保护肺等呼吸器官的重要性,了解吸烟有害健康,了解保护呼吸器官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人体中肺的结构、位置与功能,建构呼吸需要多个人体器官形成系统共同作用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验证人体呼出和吸进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认识人体内气体交换的意义。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集气瓶(2个)、水槽、胶管、火柴、竹签。
学生材料:清水、澄清石灰水、烧杯、吸管、漏斗。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游戏导入,猜想路径活动一:体验憋气活动1.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先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你能憋多久?”用手捂住嘴巴和鼻子停止呼吸,你估计你能坚持多久?尝试一下。
2.交流体验的感受。
3.对于我们的呼吸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人为什么要呼吸?人不呼吸为什么憋得难受?人是怎样呼吸的?呼出的气体与吸进的气体一样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板书:肺和呼吸)4.引导交流:提起呼吸,你想起了哪个和呼吸有关的内脏器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肺和呼吸。
(板书课题)5.猜想器官,画出轮廓。
你认为在呼吸时,空气要进入我们的哪些器官?请在人体轮廓图中画出来。
(1)学生画一画,教师巡视。
(2)画完后小组同学交流,指名学生上台画一画。
(3)课件播放呼吸时经过人体内部器官的图示。
二、引导观察,组织讨论1.引导学生观察各器官,教师介绍各个器官的名称。
2.观察课件,交流发现:生1:气体可以由嘴或鼻进入。
生2:鼻腔里有鼻毛和黏膜。
生3:肺里密布毛细血管。
生4:左右支气管伸入肺,并在肺里分成许多更细小的支气管。
3.组织讨论:讨论1:鼻腔里有鼻毛和黏膜,它们在呼吸中有什么作用?(鼻腔里有毛和黏膜,能捕获灰尘和病菌,鼻腔还能捕获灰尘和病菌,鼻腔还能温暖和湿润空气。
《肺和呼吸导学案》

《肺和呼吸》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本节课的内容,学生能够了解肺和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呼吸的过程和调节机制,认识呼吸系统的重要性,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一、预习部分1. 请复习人体的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肺泡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 请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人体为什么需要呼吸?- 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描述一下呼吸的过程。
二、教室进修1. 请听讲并认真记录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肺的结构和功能- 呼吸的过程:吸气和呼气- 呼吸的调节机制: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呼吸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干系2. 请参与教室讨论,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课后稳固1. 请完成以下练习题:1)简述肺的结构和功能。
2)描述一下呼吸的过程。
3)什么是呼吸的调节机制?分别介绍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4)你认为呼吸系统与其他系统有哪些联系和影响?2. 请结合生活实际,观察和思考以下问题:- 你平时的呼吸方式正确吗?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什么情况下会感觉呼吸困难?如何应对这种情况?3. 请在课外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呼吸系统的一些常见疾病,如哮喘、肺炎等,并了解其症状和治疗方法。
四、自我评判请回答以下问题:- 你对本节课的内容有没有掌握?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你觉得自己在教室上的表现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你对呼吸系统的重要性有什么新的认识?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你对肺和呼吸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你能够继续保持好奇心,积极进修,不息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
祝你进修进步!。
《肺和呼吸》优秀教案

2、肺和呼吸
课型
新授
课时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1、知道人呼吸时,主要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2、知道肺是人进行呼吸的重要器官;肺活量越大,呼吸功能越强。
3、能用一定的方法测量自己的肺活量。
4、认识鼻、气管、支气管、肺等人体呼吸器官。
5、知道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保护呼吸器官。
重点
认识鼻、气管、支气管、肺等人体呼吸器官及其作用。
(1)谈话:你知道人有哪些担负呼吸任务的器官?它们在人体的哪个部位?
(2)出示人的呼吸器官课件。
(3)讲述:对照人的呼吸器官课件说说,人有哪些呼吸器官?
(4)讲解:人的呼吸器官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鼻、咽、喉在人的头部。
(5)提问:指图说明,人吸气时气体经过哪些器官?呼气时
学生屏息凝视,停止呼吸,试一试感觉怎样?
(2)实验①:比较呼出和吸进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讨论: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什么?教师小结。
②测肺活量
比较肺活量大的同学和肺活量小的同学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你能发现什么
3、那么我们怎样注意保护呼吸器官,不要让它生病?
4、师生小结。
学生讨论问题。
学生做比较呼出和吸进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实验。
做测量自己的肺活量实验。
难点
准确测量自己的肺活量。
课
前
准
备
澄清的石灰水、食品保鲜袋。
教学
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活动时间
分配预设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同学们,让我们屏息凝视,停止呼吸,试一试感觉怎样?这说明了人每时每刻都要呼吸,人为什么要呼吸?呼吸是怎么回事?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呼吸”。
中班科学教案肺的呼吸

中班科学教案肺的呼吸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中班幼儿了解肺的呼吸过程及其功能,能够简单描述肺的呼吸过程,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案、黑板、粉笔、图片或幻灯片、肺模型(可选)。
幼儿准备:听讲、观察、参与互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与幼儿互动,询问幼儿是否知道呼吸是怎么进行的,以及为什么我们需要呼吸。
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并引导他们思考。
2. 激发兴趣展示一幅描述呼吸过程的图片或播放相关幻灯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内容。
引导幼儿关注肺的位置和形状,并提醒他们肺是呼吸的重要器官。
3. 引入主题教师告诉幼儿我们的肺是怎么工作的,可以用来呼吸,并向幼儿展示一个肺模型(可选)。
教师通过触觉、视觉等感官鼓励幼儿观察肺模型的形状、位置和材质。
4. 探究肺的呼吸过程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幅简单的示意图,表示人体和肺。
然后,教师引导幼儿参与互动,询问幼儿肺是如何进行呼吸的。
鼓励幼儿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5. 呼吸的过程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个简单的示意图,表示呼吸的过程。
然后,通过触摸自己的胸部和腹部,教师帮助幼儿感受到呼吸时肺的活动。
教师用简单的语言解释肺收缩和放松的过程,并帮助幼儿理解空气是如何进入和排出肺部的。
6. 呼吸的作用教师向幼儿解释肺的作用,即吸入氧气供给身体各个部分,并将排出的二氧化碳呼出体外。
教师鼓励幼儿描述肺的重要性,并与幼儿分享一些肺的有趣知识。
7. 总结和评价教师进行本节课的总结,强调肺的重要性,肯定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
教师可以提问幼儿一些与肺呼吸相关的问题,以评估他们的学习成果。
8. 拓展活动为了进一步巩固幼儿对肺呼吸的理解,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相关的拓展活动,如肺模型的制作、练习用胸部和腹部呼吸等,让幼儿在实践中加深对肺呼吸过程的理解。
四、教学小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了解了肺的呼吸过程及其功能,并能够简单描述肺的呼吸过程。
通过观察、听讲和互动,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49-51页的内容即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第2课《肺和呼吸》。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知道呼吸让我们吸进富含氧气的空气和呼出大量二氧化碳,了解人体呼吸系统各器官的名称、位置和作用;2)会做有关实验,会选择一定的方法测定自己的肺活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运用学过的知识验证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不同;2)知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肺活量越大,呼吸功能越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意识到保护肺等呼吸器官的重要性,了解吸烟有害健康,了解保护呼吸器官的一般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认识人体中肺的结构、位置与功能,建构呼吸需要多
个人体器官形成系统共同作用的概念。
2.教学难点:通过实验验证人体呼出和吸进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认识人体内气
体交换的意义。
四、教具准备
石灰水、塑料袋、水槽、吸管、玻璃杯、气球、软尺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体验憋气活动。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游泳吗?游泳时我们需要不断的不断的干什么呢?(憋气和换气)
师:那现在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游戏名字叫“你能憋多久?”游戏内容是:先深吸一口气,然后用手捂住嘴巴和鼻子停止呼吸,估计一下你能坚持多久?尝试一下。
2、交流体验的感受。
师:请同学们说说憋气时的感受。
师:(提出问题)呼吸与哪个内脏器官有关呢?
设计意图:从同学们都喜欢的一个运动——游泳出发,有利于激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从而为下一环节认识呼吸器官做铺垫。
(二)认识呼吸器官
1.师:我们人体不停地进行着呼吸。
你们认为在呼吸时,空气要进入我们的哪些器官?我们身体有哪些器官属于呼吸器官呢?它们是怎样进行呼吸活动的呢?
学生讨论。
(人体的器官有鼻子、喉、肺、气管、支气管等)
2.组织学生看教材第50页中的插图,进一步认识呼吸器官。
注意:嘴不是呼吸器官。
3、师:大家通过观看插图,对自己的呼吸器官有了一定的了解,你们能在自己身体上找到它们的位置吗?
分组活动,指名演示。
4、师:你们通过刚才的了解,认为哪个呼吸器官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汇报。
5、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肺和呼吸的关系。
(板书:肺和呼吸)
设计意图:活动从平常司空见惯的呼吸行为引入新课,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难点“呼吸的意义”。
(三)研究肺在呼吸活动中的作用
1.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需要不停的呼吸呢?我们吸入身体的是什么?呼出的又是什么呢?(人需要呼吸是因为人体必须利用大量的氧气把一切营养物质转化为可供人体直接吸收的东西,同时需要把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及时排出体外;氧气;二氧化碳。
)
2、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种与我们人息息相关的二氧化碳气体。
(1)实验1:先收集一塑料袋空气,倒入澄清石灰水,摇晃,观察有没有变化?(现象:澄清石灰水没变浑浊)
(2)实验2:收集呼出的气体,同样倒入澄清石灰水,摇晃后观察有什么变化?(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实验3:用一集气瓶装满一瓶水,倒扣在水槽中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盖住移出水面。
现在老师点燃火柴,你们仔细观察火柴在两个瓶子的燃烧现象。
发现了什么?(现象:在呼出气体的瓶子里火柴灭了)(4)交流实验结果:实验1,溶液没有变化;实验2,溶液变浑浊;实验3,在呼出气体的瓶子里火柴灭了。
3、师:以上三个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呼出的气体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呼吸让我们吸进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废气。
人吸进的氧气与吃进去的食物发生反应产生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
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
)设计意图:3个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观察,让学生认识人体呼吸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一定要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那样效果会更好。
(四)测肺活量
1.师:人一次用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肺活量。
我们动手测一
测自己的肺活量。
2.学生阅读教材P50,用自带工具自学测肺活量的方法。
3.师生讨论交流具体要求:
(1)学生按教材P50的提示测量自己的肺活量。
并将相关数据记录在教材P79上;
(2)各组找出肺活量最大的同学;
(3)各组同学将自己的肺活量与前面P79上的记录的呼吸次数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发现?
小组讨论、汇报:肺活量大的同学呼吸次数少。
4.肺活量大,对健康有什么好处?
(肺活量大意味着呼吸系统功能好,能为身体提供足够多的氧气,能够胜任比较大的体能消耗任务。
)
5.一个人肺活量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体力,呼吸肌强弱,肺组织胸廓弹性,呼吸道畅程度)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动手测量肺活量,知道肺活量大有利于身体健康。
(五)如何保护呼吸器官
1、引导学生谈怎样保护呼吸器官,怎样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2、出示吸烟者的肺,进行“吸烟有害健康”的教育。
3、介绍保护呼吸器官的一般方法。
《保护呼吸器官》儿歌
绿地公园空气好,户外运动不能少。
勤开窗户勤通风,公共场所别多跑。
风沙天气戴口罩,阻挡灰尘有必要。
洒水之后把地扫,科学保洁得记牢。
预防流感别感冒,接种疫苗要做到。
吸烟伤肺又伤脑,还会破坏消化道。
呼吸器官保护好,健康生活乐陶陶。
设计意图:了解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保护呼吸器官至关重要。
使用儿歌便于学生记住保护呼吸器官的一般方法。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呢?
六、板书设计
肺与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