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自行指示秤检定中计量杠杆位移量的确定
非自动衡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非自动衡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本文通过实例,对非自行指示秤、数字指示秤、模拟指示秤三种常用非自动衡器的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进行分析和评定,得出其扩展不确定度。
标签:非自动衡器不确定度评定1 非自行指示秤不确定度评定以检定TGT-100kg的台秤为例:1.1 概述依据JJG14-1997《非自行指示秤检定规程》对台秤进行测量。
根据测量所得到的示值误差,依据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评定被检台秤测量误差的不确定度。
1.2 建立数学模型E=I-m式中:E——被检台秤的示值误差;m——砝码标称值;I——被检秤的示值。
1.3 分析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①标准砝码的允许误差。
②人员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
③环境条件的测量不确定度。
1.4 各不确定度的评定1.4.1 M1级标准砝码允许误差。
25kg砝码的允许误差△=±1.2g,以50kg秤量需2个25kg砝码组合,则组合误差;△1=2△=2×1.2=±2.4g其误差分布视为均匀分布,包含因子k=■u(m)=■=■=1.39g。
1.4.2 人员引入的测量不確定度。
人员引入的不确定度主要是计数误差,可以按A类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TGT-100台秤在装置正常工作的条件下,50kg重量等精密重复测量10次,各次测量值如下表:■=50kg,s=(■(x■-■)■/n-1)1/2=■=0.015kg=15g。
所以,U2=s=15g1.4.3 环境影响带来的误差。
由于温度、振动、幅射等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使被检台秤示值变动,设最终结果带来误差为0.5个分度,e=50g:△=0.5e=±25g,作均匀分布考虑,则U3=△/■=14.4g。
1.5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20.8g1.6 扩展不确定度U=k·Uc=2×20.8=41.6g(其中k=2)则测量不确定度U=41.6g,k=2。
2 数字指示秤示值误差测量结果不确定度2.1 概述依据JJG555-1996《非自动秤通用检定规程》。
非自行指示称作业指导书(精品文档)

非自行指示称检定作业指导书为保证所检器具的准确可靠,依据规程JJG14-97《非自行指示秤》。
1、适用范围适用于首次检定、随后检定、使用中检验的各种机械杠杆秤、固定的地中衡、机械吊秤。
2、操作程序3.1检定前的准备工作3.1.1外观检查3.1.1.1说明标志秤应具备以下强检必备标志制造厂的名称和商标;准确度等级,中准确度等级;普通准确度等级;最大秤量(Max);最小秤量(Min);检定分度值(e);制造许可证和编号。
3.1.1.2说明标志应牢固可靠,标志应集中在明显易见的地方,固定于秤的一块铭牌上,或在秤的一个部位上。
3.1.2检定标志检定标志的位置应当是不破坏标志就无法将其拆下;标志容易固定;在使用中,不移动秤就可以看见标志。
3.2测试前的准备工作3.2.1移动式的秤,应在平板或平台上进行测试。
3.2.2四轮移动的秤,测试前先将秤推移一定的距离,然后安放在平板或平台上,使四轮着实,承载器连接件应正常接触。
3.2.3最大秤量大于10t的秤,用不少于50%最大秤量的载重车辆往返通过承载器不少于3次。
3.3零点调试3.3.1将游铊或主、副游铊至于零点分度线的位置,用平衡螺母调整平衡。
3.3.2计量杠杆平衡位置的确定,计量杠杆在示准器内作上下均匀摆动,其摆幅第一周期内距示准器上下边缘的距离不大于1mm,计量杠杆即处于平衡状态。
3.3.3对增铊标尺秤,将计量杠杆的力点端,横向推拉至示准器的任一边,计量杠杆应能自动地回到原来的位置,或偏离示准器中线不大于5mm的位置。
3.3.4将计量杠杆的支、重、力点刀子分别沿其刀承的纵向平移至一极限位置使刀子的减摩件与刀承紧密接触,然后再移至另一极限位置,每次移动后,计量杠杆仍能保持平衡。
游铊标尺秤,只移动重点刀和支点刀。
移动后,计量杠杆的摆幅允许缩小;但其距示准器上下边缘的距离应不大于2mm。
3.4秤量性能的测试3.4.1零点测试后,用调整螺母调整零点平衡。
3.4.2秤量测试按秤量由小到大的顺序连续进行,在测试过程中,不得调整零点,下列秤量必须测试。
县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实验室建设达标验收细则非自动衡器

县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实验室建设达标验收细则(非自动衡器)一、编写依据1.JJF 1069-2007《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2.JJF 1033-2008《计量标准考核规范》;3.JJG 539-1997《数字指示秤检定规程》;4.JJG 14-1997《非自行指示秤检定规程》;5.JJG 13-1997《模拟指示秤检定规程》。
二、开展非自动衡器(数字指示秤、非自行指示秤、模拟指示秤)检定工作的基本要求1.衡器检定要在稳定的环境温度下进行,一般是-10℃~40℃之内或0℃~40℃之内,温度变化率,每小时应不超过5℃。
2.衡器检定时,应处于水平状态。
检定位置应平稳、坚固。
3 实验室配备的工作台应平整、稳定。
三、开展非自动衡器计量检定工作的技术要求1.开展非自动衡器(数字指示秤、非自行指示秤、模拟指示秤)检定所需标准器及配套设备的要求。
适用范围:适用于电子计价秤、电子计重秤、电子台秤、电子地上衡、电子地中衡、电子汽车衡、电子吊秤、机械案秤、台秤、弹簧度盘秤。
(1)最大秤量≤1t的衡器应具备M1等级量程覆盖最大秤量的标准砝码;(2)最大秤量≥30t的衡器应具备10t以上的检衡车和相应的标准砝码。
(3)应具备检定要求的M1等级毫克组砝码、M1等级克组砝码、M1等级千克组砝码。
四、依据JJG 539-1997《数字指示秤检定规程》检定时注意事项1.检查衡器的使用条件和地点是否合适,如使用地点是否水平、坚固,秤脚能否着实,周围环境有无振动和其它影响,使用者和顾客双方都能清楚的读数。
2.检定应在稳定的环境温度下进行,除特别情况外,一般为室温。
对可能倾斜的衡器,应调整水平使秤达到标准位置。
3.使用电源供电的衡器,按常规接通电源,在整个检定期间一直“开通”。
4.带零点跟踪的衡器,检定时可以关闭或者加10e的砝码摆脱。
5.使用检衡车进行检定时,车辆应低速驶上秤台,车速≤5km/h,然后缓缓刹车,车辆应直线行驶,车停稳后计量。
非自行指示秤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非自行指示秤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本文通过实例,对非自行指示秤的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进行评定,最终得出其扩展不确定度。
标签:非自行指示秤不确定度评定1 概述1.1 评定依据:JJG555-1996《非自动秤通用检定规程》,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1.2 测量条件:秤的技术说明中,没有特定规定下,应符合:温度-10℃~+40℃,湿度≤85%RH。
1.3 测量标准:M1等级标准砝码,规格为10g~20kg,根据JJG99-2006中给出的质量最大允许误差为±(2.0mg~1000mg) 。
1.4 被测对象:以TGT-100型台秤为例,准确度等级:■,测量范围(0~100)kg,检定分度值e为:50g。
1.5 测量过程:用标准砝码直接加载或卸载的方式,重复测量十次,测量示值与标准砝码之差即为示值误差。
2 数学模型公式:ΔE=I-mΔE:示值误差I:示值m:标准砝码质量值3 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评定3.1输入量I的标准不确定度u(I)评定输入量I 的标准不确定度主要来源:台秤的测量重复性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I1) 以及读数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I2)。
3.1.1 台秤测量不重复性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 (I1)的评定(A 类评定)用M1等级砝码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台秤50kg秤量点进行10次连续测量,得到测量列:50.01,50.02,50.01,50.03,50.00,50.02,50.02,50.02,50.02,50.01(单位:kg)平均值:I=■■I■=50.02(kg)单次实验标准差:S=■=8.43×10-3(kg)u(I1)=■=■=2.67×10-3(kg)自由度:v(I1)=n-1=93.1.2 台秤读数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I2)的评定(B类评定)读数误差符合三角分布,取k=■u(I2)=■=4.08(g)估计■=0.20则自由度v(I2)=123.1.3 输入量I的标准不确定计算由于输入量I的分项彼此独立不相关,因此u(I)=■=■=4.93(g)自由度v(I)=■=■=590.73/(5.65+23.09)=213.2 输入量m的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根据OIML R111《砝码》约定,对低准确度等级砝码的标准不确定度等于允差表规定最大允差的1/3,经查,10kgM1等级砝码最大允许误差MPE=500mg,单个砝码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m1)=■=0.29g5个砝码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m)=5u(m1)=1.45g估计■=0.10,自由度v(m)=504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灵敏系数数学模型ΔE=I-m灵敏系数c1=■= 1 c2=■=1由于输入量之间彼此独立不相关,故合成不确定度:Uc(ΔE) =■=■=5.14(g)自由度veff=■=■=255 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取置信概率p=95,查t分布表,得到kp=t95(25)=2.06扩展不确定度U95=t95(25)×Uc(ΔE)=2.06×5.14=0.010(kg)6 测量不确定度汇总及表示6.1 测量不确定度汇总通过对以上不确定来源的评定计算,得出以下汇总表:6.2 测量不确定表示TGT-100型台秤50kg秤量点误差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I=50.02kg;U95=0.010kg,veff=25。
非自动衡器检定

非自动衡器检定JJG539-1997 《数字指示秤检定规程》一、检定的定义 (2)二、检定的属性 (2)三、检定的历史 (3)四、JJG539-1997《数字指示秤检定规程》 (3)一、检定的定义1、为评定秤的计量性能,确定其是否符合法定要求所进行的全部工作。
2、计量组织对检定给出的定义是:“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二、检定的属性1、定的目的:对测量装置进行强制性全面评定。
这种全面评定属于量值统一的范畴,是自上而下的量值传递过程。
检定应评定计量器具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这种规定要求就是测量装置检定规程规定的误差范围。
通过检定,评定测量装置的误差范围是否在规定的误差范围之内。
2、检定的对象是我国计量法明确规定的强制检定的测量装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九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以及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的列人强检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实行强制检定。
未按规定申请检定或者检定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3、检定属于强制性的执法行为,属法制计量管理的范畴。
其中的检定规程规定周期等全部按法定要求进行4.检定的主要依据是《计量检定规程》,这是计量设备检定必须遵守的法定技术文件。
其中,通常对计量检测设备的检定周期、计量特性、检定项目、检定条件、检定方法及检定结果等作出规定。
计量检定规程可以分为国家计量检定规程、部门计量检定规程和地方计量检定规程三种。
这些规程属于计量法规性文件,必须由经批准的授权计量部门制定。
5.检定必须到有资格的计量部门或法定授权的单位进行。
根据我国现状,多数生产和服务组织都不具备检定资格,只有少数大型组织或专业计量检定部门才具备这种资格。
6.检定的周期必须按《检定规程》的规定进行,组织不能自行确定。
检定周期属于强制性约束的内容。
7.检定的内容是对测量装置的全面评定。
非自行指示秤检定规程

非自行指示秤检定规程
非自行指示秤是一种衡器,用于测量物体的重量。
它通常由一个秤盘和一个重量传感器组成。
当物体放在秤盘上时,重量传感器会检测到物体的重量,并将信号传输到计算器中,从而计算出物体的重量。
为了验证非自行指示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对其进行检定。
检定规程描述了如何检定非自行指示秤,以及检定结果的计算方法。
检定规程通常包括以下部分:
1. 检定环境:描述检定环境的要求,例如温度、湿度、气压等。
2. 检定工具:描述用于检定的工具,例如砝码、天平、压力机等。
3. 检定方法:描述如何检定非自行指示秤,例如使用砝码、天平、压力机等工具,以及检定结果的计算方法。
4. 检定周期:描述非自行指示秤的检定周期,例如每年或每两年检定一次。
5. 检定结果的处理:描述检定结果的处理方法,例如如果检定结果不符合要求,应该如何处理。
检定规程是保证非自行指示秤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工具。
它可以帮助制造商和使用者确保非自行指示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确保生产过程的精度和效率。
非自行指示秤不确定度

非自行指示秤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报告BFB-003-2016中检世标(北京)计量检验有限公司力学室编写:审核:批准日期:日期:日期非自行指示秤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报告1 概述1.1 测量依据:JJG14—1997《非自行指示秤检定规程》,JJG99-2006《砝码检定规程》。
1.2 计量标准:M1等级砝码,测量范围20kg。
1.3 测量方法:采用标准砝码直接加载、卸载的方式,分段测量非自行指示秤的示值,其示值与标准砝码之差,即为数字指示秤的示值误差。
1.4、不确定度的构成寻找不确定度来源时,可以从测量仪器、测量环境、测量人员、测量方法、被测量等各方面考虑。
应做到不遗漏、不重复,特别要考虑对测量结果影响大的不确定度来源。
1.5、台秤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1) 台秤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标准砝码2、读数误差3、重复性2 数学模型△m = m – m cr式中:△m—非自行指示秤示值误差;m—非自行指示秤示值;m cr—标准砝码值3 标准不确定度评定举例:一台准确度等级为III的台秤,最大秤量max=100kg,最小秤量min=1kg,检定分度值e=50g。
计算该秤的测量不确定度。
环境条件:温度20℃、湿度37%。
本评定方法以分度值为50g的台秤的100kg秤量点为例,其它秤量点的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可参照本办法进行评定。
3.1 输入量标准砝码值m cr的标准不确定度u(m cr)的评定(B类评定方法)根据JJG99—2006《砝码检定规程》中给出M 1等级20k g 砝码的最大允许误差MPE 为1g 。
标准不确定度u (m cr ) =)(322cr inst m u MPE + =0.82 g 其中,标准砝码质量的不稳定性引起的不确定度3)(MPE m u cr inst =3.2输入量台秤示值m 的标准不确定度u (m )的评定(A 类评定方法)输入量电子秤示值m 的标准不确定度来源于电子秤的测量重复性,可以用同一砝码,通过连续测量得到测量列。
非自行(数字)指示秤检定作业指导书

非自行(数字)指示秤检定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WI—PGJ—004
版本
A
修改号
0
标题:非自行(数字)指示秤检定方法
页码
1/1
部门名称
计量室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日期
日期
1.0目的:
确保公司在用所有非自行指示秤示值准确可靠。
2.0范围:
适用于所有公司内在用非自行指示秤、数字指示秤。
3.0标准器:
四等标准砝码
5.4.2施加偏载量:1/(N-1)×max
5.5重复性测试:在1/2max和接近max进行2组测试,每组至少重复3次,测试过程中为了排除零点误差,每次加载前应将秤调零。
6.0认真填写记录表格。
6.1非自行指示秤检定.2数字指示秤校准记录表编号:QR—PGJ—006/A
5.3示值检定、灵敏度测试和回零测试。
5.3.1调零后,在称量测试过程中不得重调零点,在示值检定时,应选择的点为最小称量、标尺的最大的量值、最大允差改变的称量。
5.3.2在最大称量处测试其灵敏度方法同空秤灵敏度测试。
5.3.3回零测试:最大称量测试后,卸下全部砝码测试零点。
5.4偏载测试
5.4.1在承载器上划分加载区域及加载方式。
4.0环境条件:
秤应放置在坚固、水平的地面上,周围无大的振动,无大的气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安装众多传感器,包括模块,有多种可能性,但也想知道有哪些未知可能,请朋友们赐教?
断线----没有输出
断路----输出为零
受潮----仪表显示数字跳动
应变片粘接不好----线性不好或误差大或损坏
应变片脱落----损坏或误差特大
弹性体材料不好----线性不好或误差大
弹性体疲劳----线性不好或误差大且零点大(无负载时输出大于1mv)
非自行指示秤检定中计量杠杆位移量的确定[复制链接]
一、现行规程中涉及计量杠杆位移量的检定项目
JJG14-1997《非自行指示秤》检定规程之5.2.2款零点测试中的5.2.2.2、5.2.2.3、5.2.2.4项及3.6项灵敏度等4个项目均涉及通过测量计量杠杆位移量(或摆幅)来判断所检项目是否合格。
其中,5.2.2.2(计量杠杆平衡位置的确定)要求:计量杠杆摆幅在第一周期内距示准器上下边缘的距离不大于1mm的位置;5.2.2.3(拉边试验)指出:计量杠杆应能自动地回到原来的位置或偏离示准器中线不大于5mm的位置;5.2.2.4(推刀试验)规定:计量杠杆的摆幅允许缩小,但其距示准器上下边缘的距离应不大于2mm的位置;3.6(灵敏度测试)则明确:对Max≤100kg的秤引起计量杠杆的恒定位移至少为3mm,对Max>100kg的秤至少为5mm。
其中,5.2.2.2、5.2.2.4、3.6项要求确定的是纵向位移量,5.2.2.3要求确定的是横向位移量;5.2.2.2、5.2.2.3、5.2.2.4项要求的位移量是在计量杠杆的动态中确定的,3.6项要求的位移量是在计量杠杆的静态中确定的。
二、实际检定操作中计量杠杆位移量的确定过程
在非自行指示秤的实际检定操作中,计量杠杆位移量的确定主要是通过目测观察法来实现的。
通过查看部分非自行指示秤的原始记录,发现涉及计量杠杆位移量的上述检定项目填写样式不尽相同。
比如针对5.2.2.3(拉边试验),有的原始记录填写为<5mm,有的则将实际检定情况填写为3mm。
前者为一个范围,后者则为一个点值,两种填写格式都不违反JJG14-1997的要求。
问题在于如果测试结果是一个点值,并且有时需要在计量杠杆的运动过程中测算,仅凭目视能够精确得到吗?从JJG14-1997中不同测试项目限定的位移量来看,位移量小的为≤1mm,位移量大的为≥5mm。
在同一台秤的检定过程中,我们曾组织多位检定人员对上述位移量进行判定。
大家都凭感觉或者经验判断,给出的位移量结果随意性较大,也就是说在没有辅助工具的情况下,仅依据目测来确定计量杠杆的位移量是不严谨的。
三、关于计量杠杆位移量确定的建议
1.在检定中增加辅助或配套计量器具(如塞尺、游标卡尺等)
因上述检定过程中,位移量不是在一个相对固定的硬质空间里确定,所以使用游标卡尺会比较困难,最好使用组合式的塞尺。
规格为(0.05~2.0)mm的21片组合式塞尺(组合测量量达到21.05mm)完全可以满足测量计量杠杆位移量的需要。
应该注意的是,所使用的塞尺等辅助工具要定期进行量值溯源,如果能够在检定规程中明确提出相关辅助计量器具的配备要求,则可以统一检定过程中计量杠杆位移量的确定方法,从而规范和减少检定人员判定的随意性,提高检定质量和检测数据的可信度。
2.对示准器加以改进
配合4~10倍的放大镜,使其可以直接用以指示和判断计量杠杆的位移量。
现在不同规格(量程)的增砣标尺秤,所装配的示准器有两种基本样式:一种示准器纵切面为标准长方形;另一种示准器纵切面为倒立的梯形。
GB/T335-2002《非自行指示秤》国家标准中,除了对刀子和刀承等有硬度方面的规定外,并未对示准器作明确的技术要求。
建议将增砣标尺秤的示准器纵切面统一为标准长方形样式,这样可以在示准器的左右两个边框和下边框刻印最小间距为1mm的等距离刻线,使每个边框成为如直尺一样带刻度的线纹尺。
标尺刻线的零点在每个边框中间位置,依次向两边延伸,以便于在实际检定的过程中确定计量杠杆的位移量。
检定时,可以通过观察计量杠杆标尺上边沿和(或)上边沿的位移量来确定计量杠杆位移量。
如在5.2.2.2项计量杠杆平衡位置的确定和5.2.2.4项推刀试验,可以通过观察计量杠杆上或下边沿距离示准器的上或下边缘的距离的改变量来判定;5.2.2.3项则可以通过观察计量杠杆左右边缘的位移量来判断;3.6项则是通过观察加卸小砝码后计量杠杆静止情况下计量杠杆力点端所改变的距离。
考虑到模拟指示秤和普通压力表等检定过程中利用这些计量器具自身指示装置(刻度盘)来确定示值误差的惯例,虽然这种依靠示准器自带标尺带确定计量杠杆位移量的方法仍不能完全消除人为因素对位移量的确定的影响,但较之没有任何辅助工具仅凭目测判断计量杠杆位移量的方法已是一种进步。
另据了解,现在示准器的制作材料多为生铁,在其边框刻印比较清晰、准确的标尺标记有一定困难,如果将示准器的制作材料改为铸铁或不锈钢,标尺标记刻印起来就比较方便,而且有利于延长配件使用寿命,并且不会增加太多的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