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之汪小菲
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田宁 盘石

《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田宁和他的盘石网盟广告随着江苏卫视《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的热播,12个参与节目的明星企业家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
其中田宁和他的企业盘石网盟,更是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
不管是夏华的依文男装还是博洛尼家居,甚至是王江的航班管家都是人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东西,都能明白。
田宁的盘盟广告,是针对企业用户的产品,对普通老百姓来说相对更神秘难解。
田宁的任务会在比较后面的一期发布,对田宁及其企业的专访故事也要到后面播出,故小编在此先向大家介绍下田宁和他的公司,以便大家在收看节目的时候更能理解该企业家在任务中的角色扮演及其性格特征。
图1:盘石CEO田宁在赢在中国发布会现场图2:盘石CEO田宁与马云田宁生于1977年,三十六岁,和80后的汪小菲和李想是最年轻的。
他生于浙江湖州,创业在浙江杭州,他和毛戈平是十二人里南方企业的两个代表,其余的大多数都是北方人,或者创业在北部城市。
所以在节目里的有些冲突也是源于南北文化的差异。
1999年,还在浙江大学动物学大三就读的田宁和俩同学凑了10万块开始创业,从事计算机硬件销售,在没有任何家庭背景支持的情况下,白手起家的三个人,五年将盘石的计算机销售做到了浙江第一,那年田宁27岁,年轻轻就身家上亿了。
2004年,他独自创建盘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从事互联网广告服务,现在盘石的拳头产品也是盘石唯一的产品盘石网盟是全球最大的中文网站联盟。
图3:田宁所创的盘石网盟广告创业版,只要8400元这里得好好介绍下盘石网盟广告。
网盟广告就是将互联网上数十万家的网站都联合起来,根据不同的行业,内容,地域等等整合成一个网民流量巨大的广告展播平台。
有需求的企业将自己的产品广告针对性的投放在网盟广告这个大数据平台中相对应的网页上,有图片形式,文字形式,或者视频形式。
所以其实田宁的盘石网盟广告跟我们观众的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只要你上网。
因为田宁的这种广告模式,给很多垂直的专业网站提供了广告,让他有了价值和收入来源,使得这些网站得以存活和发展,我们网民上网的时候才能看到更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
《赢在中国》折磨商界大腕 乐蜂网李静心情忐忑

《赢在中国》折磨商界大腕乐蜂网李静心情忐忑9月16日,12位商界大腕云集的《赢在中国》开播在即,乐蜂网创始人李静在自己的微博中表示“紧张忐忑”,但在近一个月录制期间的“厮杀”和互相“折磨”中,也让这些企业领袖们收获了深厚的友谊。
商战真人秀节目《赢在中国碧水蓝天间》,邀请包括著名主持人、乐蜂网创始人李静、大S老公汪小菲在内的12位商界领袖,他们化身草根选手,分成两支队伍去完成商业对决,以赢取千万元公益基金。
与以往财经节目不同的是,节目中所有的商业任务由12位选手自行完成,节目组不提供任何帮助,只负责一旁记录、拍摄节目中每个成员的真实状态。
李静作为节目中唯一的女明星参与者,此次以乐蜂网创始人身份参与其中。
节目的商业任务类型多样,除了李静布置的第四场乐蜂网“不美不活”的病毒视频任务,还有苦力型的街头摆摊推销饮料,风吹日晒的卖几千个包子。
除此之外,“垫底”的企业领袖,还将接受关小黑屋的惩罚,面向摄影机深度检讨,加上连轴转的拍摄进度,向来坚强的李静也几次被累哭,即使如此,李静在自己的微博上只给出两个字的评价——值得。
据透露,节目“折磨”嘉宾可谓不遗余力,并且,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所有任务所需的化妆、道具等,全部由企业家们自掏腰包。
近一个月的时间,接到任务后只有两天时间完成,几乎通宵连轴转,而自己企业的工作只能节目结束后深夜处理。
除了睡觉,其他时间全程记录12位商界大腕的真实状态。
节目过程中还要自己贴钱、做的不好关小黑屋深刻检讨、工作状态下或愤怒、或争吵的冲突等一一展现,最终节目向观众展现的,将会是完全不同的商界领袖形象。
编辑:马秋月9月16日,12位商界大腕雲集的《贏在中國》開播在即,樂蜂網創始人李靜在自己的微博中表示“緊張忐忑”,但在近一個月錄制期間的“廝殺”和互相“折磨”中,也讓這些企業領袖們收獲瞭深厚的友誼。
商戰真人秀節目《贏在中國碧水藍天間》,邀請包括著名主持人、樂蜂網創始人李靜、大S老公汪小菲在內的12位商界領袖,他們化身草根選手,分成兩支隊伍去完成商業對決,以贏取千萬元公益基金。
赢在中国

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的管理广电总局的“限歌令”让不少歌唱类电视节目偃旗息鼓,这让观众们看惯,看腻的眼睛变得更为挑剔。
这时,由江苏卫视联合优米网共同打造的国内首档商业明星公益真人秀节目《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像一阵春风“来势凶猛”。
节目分为“蓝天”、“碧水”两个队伍,队员且都是成名的CEO。
节目录制在八月酷暑,这对平时在优越环境里吆五喝六惯的boss们来说,绝对是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考,因为思想的准备不足,在合作对决过程中,会因为经营理念的差异产生各种摩擦,一个看似简单的任务,却因为涉及跨界的门类太多,反而变得更加困难。
24小时跟拍的摄像机争取更多的为观众展现那些平日里让人觉得遥不可及的成功者的优缺点,争吵、压抑、流泪在这里不足为奇。
所以,这正是我对这个节目偏爱的地方,不做作。
几次较量之后,我更喜欢以袁岳领导的“蓝天”队。
为什么呢?我是觉得比才能,论谋略,大家都旗鼓相当。
但是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更是趋于成功的关键,而这恰恰是“蓝天”队所呈现的。
大家有商有量,确保不浪费任何能人、能事,目标明确,分工细致,领头坐镇指挥得当有力,一个策划看下来让人会大呼过瘾,尽管有最终失败的可能,但是努力、快乐后反思时不带遗憾。
不知道是不是节目组为收视效果故意使得两组性格差异之大,但我总觉得“碧水”队不至于此,感觉他们队总是一片分歧不定,每期节目总是在争执中慌乱收尾,尽管有时赢了却感觉这并非他们真实水平,如果可以应该会更好。
可是反过来想想也许这正是节目所提供的真实性,自古有“一山不容二虎”,况且他们都是久经商场的强者。
印象颇为深刻的是李静发布的推广“不美不活”的乐蜂网主题任务,要求做一条90秒的病毒视频,从拍摄到剪辑全部完成,这对大亨的挑战是极为苛刻的,除了设备和视频制作外,主题点的选择也让队员们伤透了脑筋。
“蓝天”队一上来就抓住了时下最流行新闻“三十不婚者判刑”一说作为切入点,找设备,选场地,征演员,一切都在有序有趣中进行。
赢在中国碧水蓝天间观后感(广州研发梁康柱)

北京途美科技有限公司 2014.05
目录
1、节目评价 2、私房茶节目总结
总决赛节目总结
第一关“绝境生存”环节,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赚钱
多者获胜。三位选手使出浑身解数,在农贸市场上演了一
场令人啼笑皆非的比拼,结果背后的商业道理值得每个人 深思。 第二关“环保有我,梦想未来”环节充满温情和感动, 唤醒人们保护大自然的欲望和对公益事业的支持。
总决赛节目总结
节目中可以看到蔡明的深刻反省,姚劲波的完美表现和 李静的超水平发挥,更可以从大赛总评委柳传志、马云的 精彩点评中领悟到深刻的道理。其中关于艺术家和企业家 的关系、商人是否该以利益为重等话题的讨论,让人豁然 开朗,拍案叫绝。
量更高且对内组织更有序的蓝天队。对他公正合理的判定
表示赞赏。
58同城招聘节目总结
考察能力:
1、整合资源的能力 2、组织协调的能力 心得体会: 1、细节决定成败 2、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3、尊重他人、尊重规则
细节决定成败
蓝天队在APP下载环节所提供的相关链接是直接下载应 用的, 而碧水队的链接则是相关的APP宣传地址,如要下载还 需点击一次。 这似乎差别不大,但从效果效率看,差别巨大。
知己知彼
在更想要人流量更多的SOHO现代城的夏华队长,考虑 到对方除队长外的另一个队员韩小红本身的性格和处事方 法(一定会选不需要场地费的新城市广场),于是做出了 对策,以最小的代价拿下自己想要的,让对方从一开始就 陷入被动。
商业明星公益真人秀节目的“成”与“惑”———以《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为例

搜索事件时能够直接搜索到相关视频。
第二,加强对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
《新闻1+1》的每期节目都应当发布在网易、新浪、腾讯等大型门户网站,形成二次传播。
4、做好热点公共事件的深度报道《新闻1+1》应该加强热点公共事件的新闻评论,提高收视率。
充当突发事件爆发后公众的“意见领袖”。
《新闻1+1》的专业水准是其能够充当突发事件爆发后公众“意见领袖”的基础。
例如,《中国高铁:重建信任!》这期节目追问温州动车追尾事故的原因。
《校车:不仅在于车.……》这期节目关注甘肃正宁校车事故。
《危“盐”耸听为哪般?》评论“抢盐风潮”等。
□参考文献①CNTV 官网, /lm/xinwenyijiayi/index.shtml②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10③李洁玉,《电视评论节目对第一解释权的争夺———以〈新闻1+1〉为例》[J].《新闻爱好者》,2011(5):10-11④迟月利,《新的媒介环境下提高电视新闻评论舆论引导力的思考———以〈新闻1+1〉为例》[J].《新闻界》,2009(5):130-131(作者:山西大学文学院2012级新闻学研究生)责编:姚少宝一、《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的“成”《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2013年9月16日开播以来,赢得了不错的收视率。
第一期节目收视率0.594,同时段排名第二;之后的第五期(2013年10月14日)和第七期(2013年10月28日)节目,在同时段节目中,收视率都是第一名。
《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将公益传播和品牌推广结合起来,使得公益传播和品牌传播相得益彰;参赛者本身的知名度为节目造势;节目中的激烈冲突成为节目亮点,成就节目收视率;节目实用性强、社会意义大。
这些都是《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的成功之处。
1、以公益之名进行品牌推广《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节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12场商业实战,将赢得的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捐给阿拉善SEE 基金会或大自然保护协会,用于空气或者水资源的治理,同时传播保护环境的公益思想。
《关于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的观后感》

《关于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的观后感》赢在蓝天碧水间是一期商战类节目,两队由13名企业家组成,从队员里面抽取一名进行出题,最后获胜的一方获得由阿里巴巴提供一些公益基金。
第一期节目有汪小菲出题,题目是为合润麟销售凉茶,做一个有创意的销售方案和销售活动要体现合润麟茶饮料的品牌定义。
下面是我对第一期的认识:1高招是将六瓶一组贩卖,并且将销售流程做最佳简化,连事先找零都考虑到了。
整个销售过程效率极高,而且现场秩序比较好。
2品牌推广,至少每一个现场的消费者都会记住三点,这是大s代言推荐的的(背后大模板),瓶身有独特设计是针对女性的饮品(和瓶身装扮类似的模特),六种不同营养元素(卡通人物短袖)3线上线下的有机合作,因为针对女性消费者,你购买茶饮就可以得到乐蜂代金券。
客流互引,不冲突。
这是一个有框架有细节,可操作,可推广的模式,比较接地气。
再看碧水队,整个的核心只是想抓企业推广一项。
而且非常虚伪的说我们是把自己当成汪小菲的股东来想策划案。
首先,这次的挑战包含两个部分,一个是现场销售,一个是品牌价值。
相当于一份试卷两道考题,当然是两道考题都要答,不能认为我可能其中一题有可能高分就放弃另外一道题吧。
碧水队现场无设计,人员没有分配,流程没有演练,所以对自己销售也没有底,直接导致现场混乱入超市卖场,没有任何凸显品牌核心价值的宣传。
估计购买的顾客也是凑个热闹,对购买到的产品并不了解。
然后重点说一说他们的茶女郎策划案。
首先我要说在过去很多年做企业营销和礼品推广成功的非常多。
举个例子一人一本,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但是这个针对特定年龄层高层管理人员的平板曾经风靡一时。
其实这种营销有中国特色背景。
针对特定人群的特点组织产品,特供某个族群,而这些商品大多由企业负担,而非最终消费者。
我相信大家懂得我的意思。
当你推广比较昂贵的产品,这个策略是有效的,因为能够迅速找到核心消费群。
但是当你推销一个日常消费品像是一瓶几块钱的茶。
这种完全靠走量的产品。
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

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成功因素横向分析乐峰网的创始人李静,58网总裁兼CEO,博洛尼家姚劲波,居集团创始人CEO,在中国的商业领域都是成功人士。
他们属于不同的行业,但是都在中国产生了巨大的轰动。
他们创造的品牌可谓是家喻户晓,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在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我们值得分析的成功因素。
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是一档商业竞赛类节目,当然,使比赛就有排名,就有决定胜负的方式。
蔡明因为获得公益基金最多进入总决赛,而另两位因为人气高进入到最后的角逐。
能从11位商业大咖如汪小菲、夏华、李想中脱颖而出已经是他们三个人的一种成功。
就像姚劲波说的“已经很神奇了”。
现在,就从商业模式,策略,个人魅力,处事方式等几个方面做一个横向的对比,分析李静荣登冠军宝座的奥秘。
商业模式、策略分析: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在市场中赚的钱最多比赛的目的,在这场角逐中三个人各有各的特色。
蔡明先是到市场分析部门给自己做商业定位,找附加值高的商品。
看起来是完整准确的商业计划。
然而,理想与现实是有差距的,蔡明并没有找附加值高的商品去卖,最后加上自己的真诚和同情,一无所获。
只有过程没有结果。
李静先从客人的需求入手,而是现是定位产品,定位消费群体试着改变自己,用各种招式目标性是强的。
在最后的拍卖环节更是以小价差策略拍出最高的价格。
姚劲波,找合作伙伴,定位客户,调整自己适应环境。
可谓是做的最完美的。
在任何一个环节他都亲力亲为。
自然是最成功的一个。
销售方法是对的就会有成功。
个人魅力分析:由于,最后进入总决赛的角逐,靠的不仅是公益基金最多,还有优米网得票率最高。
在这一方面上李静和姚劲波应该可以说是成功的。
李静是工公众人物有一定的观众基础,但是,她的机智,讲话的风趣幽默给人印象深刻,在最后的拍卖环节她拉拢评委,可以看成是一种幽默,但更多的是一种智慧。
姚劲波在这方面就欠缺一些亲和力,好胜心太强也许是一把双刃剑。
处事方式分析;作为企业家商业上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做事方式的卓越。
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10期观后感

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10期观后感《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是一档深受观众喜爱的纪录片节目,通过真实的镜头展示了中国的蓝天碧水改造成为绿色低碳环境的过程。
在观后感中,我想分享一些对这档节目的个人观点和感悟。
首先,这档纪录片展现了中国取得的环保成就。
过去几十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快速工业化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雾霾等环境问题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对健康和生态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然而,随着中国政府加大环保治理力度,中国的蓝天和碧水正在逐渐恢复。
本节目中展示的一系列措施和成果,让人感到欣慰和振奋。
例如,有效的空气质量改善措施,水污染治理的成效以及生态保护区的建设等等。
这些都表明,中国正在朝着更可持续的未来迈进。
其次,节目通过呈现真实的案例,揭示了环境治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环境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本节目中,我们看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环保政策和法规,企业积极配合并投入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公众也意识到了自己的环保责任,逐渐改变了生活方式。
这些都是环境治理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通过这些案例,观众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环境治理的复杂性,并为自己的环保行动提供了一些启示和方向。
第三,我认为这档纪录片是一部富有教育意义的作品。
中国的环保问题与世界上其他国家面临的问题有很多相似之处。
通过观看这档节目,观众可以学习到许多关于环保的知识和经验。
例如,如何治理雾霾问题,如何改善水质等等。
这些知识对于观众们在自己的国家或地区解决环境问题时都具有指导意义。
此外,纪录片中涵盖了不同领域的案例,如工业区改造、城市绿化、湖泊治理等等。
这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全方位了解环保问题的机会。
最后,我想强调这档节目所传递的积极态度和希望。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改善环境状况,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这证明了中国在环境治理方面的决心和努力。
观看这档纪录片,我能感受到中国人民对于美丽环境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希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会认输就是一种赢
比赛买水,24小时完成策划到执行的全过程,现场销售时间只有2小时,销售饮料,每人每次不能超6瓶
评判标准:
一、销量,
二、品牌理念的展示。
考察选手24小时内的战略布局能力和执行能力
竞赛场地:新城市广场——人流量:100人/小时,场地费:0瓶
SOHO现代城——人流量:200人/小时,场地费:200瓶
第一、双方选场地
夏华、姚劲波,想要人流量更多的soho现代城,但觉得200瓶场地费相比于对方的0瓶有点多,尤其是只有两个小时的现场销售时间。
而且,夏华考虑到,对方除队长外的另一个队员韩小红本身的性格和处事方法——对方一定会选不需要场地费的新城市广场。
根据以上的判断,现在有两个选择:
第一,夏华选择SOHO现代城,对方选择新城市广场,夏华方起初就要背负200瓶的压力。
第二,双方均选择新城市广场,那么就需要一方增加筹码才能拿下。
既然对方选择了这个,那对方肯定会增加一定的筹码来争取拿下,不管对方增加10个、50个、100个,而你只需要选择不加,那对方增加的筹码就一定程度减少了你的初始压力,让对方从一开始就陷入被动。
当然,如果变成别的人的话,这里上演其他不同类型的博弈,但有三点很关键:第一,清楚博弈的规则;第二,清楚哪个是自己的优势,该拿哪个;第三,对对方有个预判,并作出应对,将自身利益得到最大化体现。
第二、销售现场的预管理
现场销售的关键是,确保人流高效率的前进。
确认现场销售的目标:
1、销量(保证今天能赢);
2,一个可复用的营销方案(为对方将来的销售提供可复制的模板)
实现现场销售量的策略——导流
1、线上导流(微博、微信、视频等)
2、线下导流(定好专门负责人,防止后面人员推诿)
3、外部资源导流(贺卡、小礼物、代金券……)
网上导流+线下合作
现场销售要注意的问题:
1、找零钱
2、事先模拟,预演
第三、订货量
初始订货量
1、对自己的市场和营销后达到的效果有个预估。
2、订货量过多会有库存成本。
销量=销售-库存
3、十分钟可以补货到位,但是要考虑,补货只有一次。
第四、销售现场
0、现场勘查(行动之前对现场一定要了解)
1、做好人员导流,维持现场秩序,提高购买的效率,同时保证顾客最快时间拿到产品。
2、充分展示产品,吸引顾客的注意,比如增加背板、海报等等。
3、销售中每个关键细节确定好负责人,保证环节的通畅。
4、提前找好零钱,在顾客购买前就帮他们解决好零钱问题。
5、现场对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外延进行宣传介绍,吸引顾客注意。
6、从模特、专家,到桌椅、扩音器,再到零钱,脑子要有数,提前准备出来。
补货
1、前面一定要关注最核心的,产品平均每小时的销售量。
2、产品在剩余多少时,必须开始补货。
3、要考虑到前后人流的差异,不能拿前15分钟和后15分钟的人流相提并论,要用比前面平均销量稍微低一些的量,来做整体评估,确定补货量。
补货后
从补货产品到销售的产品,需要中间加工。
1、马上安排人员的位置,分工配合。
2、人员不够时,领导不要只是指挥,立马亲身示范,参与进来。
同时还要注意整体环节是否顺畅。
3、发现顾客量变化时,如何及时应对。
比如放一些快节奏的音乐。
第五、其他
0、在规则范围内,尽可能了解到对方的情况,知己知彼。
1、如何有效的向一个附近正在办公的公司推销?一定要考虑如何实现结果!(陌生拜访,是否会立刻产生销量?而这个想法跟结果不统一的时候,该如何选择)
2、如何保证有效的物流配送。
3、有货+有人卖≠销售顺畅,中间关节一定要梳理好。
夏华:因为线路定好,而且时间有限,不要改变方式。
不是一家、两家失败就都不可行,你可以进第三家、第四家,最后你还是会成功的。
PK
0、你要尽量了解、知道作为规则判定人的位置和情况。
1、我要赢。
2、我哪方面比对方突出,有优势,如何很好的对比阐释。
一定要突出你的优势,而非劣势。
3、用实物、用数据,会比语言更有说服力。
4、除了了解你自己,多余的力量你还可以去派第三方、或者自己的人,去了解对方的状况,取得对自己有利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