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厂房环境标准

合集下载

工业厂房建筑标准

工业厂房建筑标准

工业厂房建筑标准嘿,咱今儿就来唠唠工业厂房建筑标准这档子事儿!你说这工业厂房啊,那可不比咱家里头,它得经得起各种折腾呢!想象一下,要是厂房不结实,那机器轰隆轰隆运作起来,还不得摇摇晃晃像要散架似的呀!所以呢,这建筑标准可太重要啦!就好比盖房子得有牢固的根基一样,工业厂房也得有稳稳当当的框架。

先说这结构吧,那得用结实的材料呀,可不能随随便便找点啥就往上搭。

这就跟咱挑扁担似的,得能承受住那份重量。

钢材得够硬,混凝土得够坚实,不然咋能撑得起那些大型设备和货物的堆放呢。

还有这空间布局也有讲究呢。

你总不能把机器设备都堆一块儿吧,那工人咋操作呀,不得跟打架似的。

得合理规划,留出足够的通道,让人和机器都能顺畅地活动,这就像咱走路得有宽敞的道儿,不能磕磕绊绊的。

再说说这屋顶,那可不是只为了好看的。

得能遮风挡雨吧,还得有良好的隔热保温性能。

不然夏天热得工人汗流浃背,冬天又冻得直哆嗦,那还咋干活呀!这就像咱人得有顶合适的帽子,冷了保暖,热了遮阳。

防水也很关键啊!要是一下雨就到处漏水,那机器设备不得受潮损坏呀。

这就好比咱的伞,得能挡住雨水,不让咱淋湿咯。

采光和通风也不能忽视呀。

总不能让工人在黑乎乎、闷乎乎的环境里干活吧,那心情能好吗?工作效率能高吗?这就像咱得住在亮堂堂、透气好的房子里一样。

消防设施那更是重中之重!一旦发生火灾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得有足够的灭火设备和疏散通道。

这就好像给厂房上了一道保险,关键时刻能救命呢!咱可别小看这些标准,这都是为了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保证工人的安全和健康呢。

你说要是厂房不达标,那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嘛!到时候出了问题,后悔都来不及啦!所以啊,建工业厂房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按照标准来,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这就跟咱做人做事一样,得认真负责,这样才能长久呀!这工业厂房建筑标准,咱可得好好遵守,让咱的厂房稳稳当当、舒舒服服的,为咱的生产助力加油!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厂房标准14881

厂房标准14881

厂房标准14881厂房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场所,其建设标准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和员工的安全。

根据《厂房设计规范》GB50016-2014的相关规定,厂房标准14881是对厂房建设的具体要求和规范。

本文将围绕厂房标准14881展开详细介绍,包括厂房的建设要求、设计规范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首先,厂房标准14881对厂房的位置和选址提出了明确要求。

厂房应选择在地势平坦、排水方便、交通便利的地方,同时要远离有害气体和噪音污染源。

厂房的选址应考虑到周边环境和未来发展规划,确保生产环境安全和生产效率。

其次,厂房标准14881对厂房的结构和建筑材料提出了具体要求。

厂房的结构应符合国家建筑设计规范,承重结构和非承重结构应分别满足相关标准。

建筑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保证建筑物的稳固和安全。

此外,厂房的排烟排气系统、消防设施等也需要按照相关规范进行设计和设置。

再次,厂房标准14881对厂房的功能区划和布局提出了要求。

厂房应根据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进行合理的功能区划和布局设计,确保生产过程的顺畅和高效。

同时,要合理设置通风、采光和照明设施,提高员工的工作舒适度和生产效率。

最后,厂房标准14881还对厂房的环境保护和节能要求进行了规定。

厂房应设置污水处理设施、废气处理设施等环保设施,确保生产过程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同时,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采取节能措施,降低生产过程对能源的消耗。

总的来说,厂房标准14881是对厂房建设的全面规范,涵盖了选址、结构、布局、环保等方方面面。

遵守厂房标准14881,不仅可以保证厂房的安全和稳定,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厂房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厂房标准14881的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厂房的质量和安全。

标准化厂房的标准

标准化厂房的标准

标准化厂房的标准标准化厂房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规范设计和建造的工业厂房,其目的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生产安全,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标准化厂房的建设需要符合一系列的标准和要求,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标准化厂房的标准。

首先,标准化厂房的选址需要考虑周边环境,例如交通便利程度、供水、供电、排水等基础设施的情况,以及周边环境对生产的影响。

选址时需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规划,避免选址后出现无法满足发展需求的情况。

其次,标准化厂房的设计需要符合相关的建筑设计标准,包括建筑结构的抗震、防火等要求,建筑物的通风、采光等设计,以及厂房内部空间的合理规划和布局。

设计时需要考虑到生产线的布置、原材料和成品的运输等因素,以确保生产过程的顺畅和高效。

再者,标准化厂房的建设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标准进行,包括土建工程、设备安装、电气工程等方面的施工要求。

施工过程中需要保证施工质量,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固和设备的安全运行。

此外,标准化厂房的配套设施也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包括厂房的供水、供电、供气等设施,以及厂房内部的消防设施、通风设备、照明设备等。

这些配套设施的建设需要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以保障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便利。

最后,标准化厂房的管理和维护也是非常重要的。

厂房的管理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设备维护管理制度等,以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同时,对于厂房的维护也需要定期进行,包括建筑结构的检查维护、设备的保养维修等,以延长厂房的使用寿命。

总之,标准化厂房的建设需要符合一系列的标准和要求,包括选址、设计、施工、配套设施、管理和维护等方面。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才能建造出安全、高效的标准化厂房,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工业厂房设计标准

工业厂房设计标准

工业厂房设计标准
工业厂房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场所,其设计标准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安全性和环境保护。

在进行工业厂房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确保满足相关标准和规范,同时也要注重实际应用和经济效益。

下面将从建筑结构、设备布置、环境要求等方面介绍工业厂房设计的标准。

首先,建筑结构是工业厂房设计的重要部分。

在选择建筑结构材料时,需要考虑承重能力、耐用性和成本等因素。

一般来说,钢结构是工业厂房常用的建筑结构,其具有强度高、施工速度快、可塑性好等优点。

此外,还需要考虑地基承载能力、抗震和防火等设计要求,确保建筑结构稳固可靠。

其次,设备布置也是工业厂房设计的关键环节。

合理的设备布置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空间和降低能耗。

在进行设备布置时,需要考虑设备之间的通道、操作空间和安全距离,以及通风、照明和消防设施的设置。

同时,还需要考虑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便利性,确保设备布置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此外,工业厂房设计还需要满足一定的环境要求。

包括通风换
气、噪音控制、照明设计、卫生设施等方面。

通风换气可以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排除有害气体和烟尘;噪音控制可以减少工人的听力损伤,提高工作效率;照明设计可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减少视力疲劳;卫生设施可以保障工人的生活和健康。

总的来说,工业厂房设计标准涉及到建筑结构、设备布置、环境要求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在进行设计时,需要充分了解相关标准和规范,结合实际应用和经济效益,确保工业厂房的设计符合要求。

同时,也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设计标准,促进工业厂房设计水平的提高。

工业厂房设计标准

工业厂房设计标准

工业厂房设计标准
工业厂房设计的标准通常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规、建筑规范和行业要求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工业厂房设计标准的方面:
1. 结构设计标准:工业厂房的结构设计应符合相关建筑设计规范和标准,如国家或地区的建筑设计规范、工程建设质量标准等。

2. 空间规划标准:工业厂房的空间规划应充分考虑生产流程、设备布局、人员流动等因素。

一般需要确定生产车间、设备间、办公区、库房等功能区域,并确保合理的布局和通道设计。

3. 电气设计标准:工业厂房的电气设计应符合相关的电气安全标准和规范,确保用电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

这包括电源供应、照明系统、电气线路、接地系统等。

4. 消防设计标准:工业厂房的消防设计应符合相关的消防安全标准和规范。

这包括消防设备配置、灭火系统、疏散通道设计、防火分隔等。

5. 通风与空调设计标准:工业厂房的通风与空调设计应考虑到室内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因素,确保员工的工作环境舒适和生产过程的需要。

6. 设备安装标准:工业厂房的设备安装应符合相关的机械安装标准和要求,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和操作人员的安全。

7. 环境保护标准:工业厂房设计应考虑环境保护要求,如废水处理、废气排放控制、噪音控制等。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工业厂房设计标准可能会因不同行业和国家/地区的要求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实际设计中,应该参考并遵循当地的相关法规和标准,以确保工业厂房的安全、可靠和符合要求。

工业厂房环境标准

工业厂房环境标准

工业厂房环境标准工业厂房是工业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环境标准直接关系到工人的工作效率和安全健康。

本文将介绍工业厂房环境标准,包括工业厂房的通风、照明、噪音、温湿度等方面的要求。

一、通风标准通风对于工业厂房来说至关重要,它可以有效地排除有害气体、尘埃和烟尘,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保障工人的健康。

根据不同的工业项目和工艺流程,通风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但一般来说,以下几点是通风标准的基本要求:1. 新风量要充足:通风系统应能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供应,保持室内空气质量符合相关标准,避免空气污染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2. 有害物质排放:对于工业厂房中产生的有害气体或蒸气,应采取相应的排放装置和控制措施,避免它们对工人和环境造成危害。

3. 合理的风速和气流分布:通风系统应能保持适宜的风速和气流分布,以确保工作区域内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的均匀性。

二、照明标准照明是工业厂房中一项必不可少的设施,它对于工人的视觉舒适和工作效率有着显著影响。

以下是照明标准的一些要求:1. 光照强度:根据不同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区域,照明强度应适当调整。

对于工艺细致的作业,如电子组装、精密加工等,应提供足够明亮的照明环境,确保工人能够清晰地看到细小的物件。

2. 光照均匀性:照明系统应能提供均匀分布的光线,避免光照不足或过强造成的视觉疲劳和不适。

3. 防眩光设计:对于工业厂房来说,由于存在反射和折射等因素,眩光是一项常见问题。

照明系统应进行合理的设计,避免产生眩光,保护工人的视力。

三、噪音标准噪音是工业生产中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它会对工人的听力、心理和生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为了保护工人的健康,以下是一些噪音控制的标准要求:1. 噪音限制: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工业厂房中的噪音水平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保护工人的听力。

对于较高噪音的工作环境,应采取隔音措施或者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

2. 噪音源控制:工业厂房应对噪音源进行合理控制,包括采取隔声措施、降低设备运行噪音、优化工艺流程等。

工业厂房设计标准

工业厂房设计标准

工业厂房设计标准工业厂房是生产企业的重要生产场所,其设计标准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安全性以及生产环境的质量。

本文将从工业厂房的设计要求、结构设计、通风与采光、消防安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工业厂房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首先,工业厂房的设计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包括建筑设计规范、防火规范、安全生产规范等;2.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包括生产线布局、设备安装位置、通道设置等;3.考虑员工的工作舒适度,包括通风、采光、噪音控制等;4.保证厂房的结构安全和稳定性,包括承重墙体、屋面结构、地基基础等。

其次,工业厂房的结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工艺流程和生产设备的布置,确保厂房结构能够满足生产的需要。

在结构设计中,需要注意承重墙体的设置、屋面结构的选择、地基基础的设计,以及考虑未来可能的扩建和改造。

通风与采光是工业厂房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良好的通风与采光可以改善生产环境,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通风口的设置、风道的布置、采光设备的选择等,以确保厂房内空气流通畅通、采光充足。

另外,消防安全是工业厂房设计中必须要重视的方面。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消防通道的设置、消防设备的配置、疏散通道的规划等,以确保一旦发生火灾能够及时疏散员工、减少财产损失。

总之,工业厂房设计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需要充分考虑生产工艺、结构安全、通风采光、消防安全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只有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各个方面的要求,才能够设计出安全、高效、舒适的工业厂房。

希望本文能够为工业厂房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促进工业厂房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

工业厂房设计规范2024

工业厂房设计规范2024

工业厂房设计规范2024工业厂房设计规范2024一、室内环境设计规范1.温度和湿度控制:工业厂房的室内温度应符合工艺要求,一般控制在15℃-28℃之间,湿度控制在40%-60%之间。

2.通风和换气:工业厂房应具备良好的通风和换气条件,通过设置合理的通风设备和出入口,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新风的输入。

3.照明和采光:工业厂房应设计合理的照明系统,保证工作区域有足够的采光和良好的照明效果,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舒适度。

二、安全设计规范1.防火设计:工业厂房应符合防火建筑设计要求,采用符合防火标准的建筑材料和设备,设置合理的消防设施,确保防火安全。

2.防爆设计:对于易爆和易燃的生产工艺,工业厂房应设计合理的防爆措施,包括防爆电器设备、防爆通风系统等,保证工作安全。

3.消防通道和疏散通道:工业厂房应设计通畅的消防通道和疏散通道,确保人员可以及时疏散和消防车辆可以畅通无阻。

三、设备布局规范1.生产线布局:根据工艺要求和生产流程,合理规划生产线的布局,保证生产流畅和资源的高效利用。

2.仓储设备布局:对于需要存储物品的工业厂房,应设计合理的仓储设备布局,包括货架、叉车等,方便物品的存储和取用。

3.电气设备布局:对于工业厂房的电气设备,应布局合理、接地可靠,避免设备过于密集和电源线的交叉。

四、环保设计规范1.废水处理:工业厂房应设置合理的废水处理设施,保证废水达标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废气处理:对于有废气排放的工业厂房,应设置废气处理系统,净化废气,确保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3.噪音控制:工业厂房应采用隔音材料和降噪设备,控制噪音污染,保护员工和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环境。

综上所述,工业厂房设计规范2024主要从室内环境、安全、设备布局和环保等方面进行规范,以保证工业厂房的安全高效运作和环保可持续发展。

设计人员在进行工业厂房的设计时应遵循相关规范,确保设计的工业厂房能够满足生产和运营的要求,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Hygienic standards for the Design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GBZ 1-20021 范围1.1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所有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设计及评价。

1.2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企业的选址与整体布局、防尘与防毒、防暑与防寒、防噪声与振动、防非电离辐射及电离辐射、辅助用室等方面的内容,以保证工业企业的设计符合卫生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4792—1984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8702—988 电离辐射防护规定GB10434—1989 作业场所局部振动卫生标准GB10436—1989 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准GB10437—1989 作业场所超高频辐射卫生标准GB11654—1989~GB11666—1989GB18053—2000~GB18083—2000 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12348—1990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910—1997 小型工业企业建厂劳动卫生基本技术条件GB50034—1992 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187—1993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J19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87—1985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Z2—200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日本产业医学会的EL(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1997ACGIH(American Conference of Governmental Industrial Hygienists) 3 总则3.1 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要求,体现"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保证工业企业建设项目的设计符合卫生要求,控制生产过程产生的各类职业危害因素,改善劳动条件以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促进生产发展,特制定本标准。

3.2 在工业企业建设项目的设计时,应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护措施,防止有害因素对工作场所的污染,对于生产过程中尚不能完全消除的有害因素,亦应采取综合预防、治理措施,使设计符合本标准的有关规定。

3.3 工业企业建设单位应委托有资质认证的评价机构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卫生评价,当需要采取卫生防护措施和配置卫生辅助设施时,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使之符合卫生要求。

4 选址与总体布局4.1 选址4.1.1 工业企业选址需依据我国现行的卫生、环境保护、城乡规划及土地利用等法规、标准和拟建工业企业建设项目生产过程的卫生特征、有害因素危害状况,结合建设地点的规划与现状,水文、地质、气象等因素以及为保障和促进人群健康需要,进行综合分析而确定。

4.1.2 建设单位应避免在自然疫源地选择建设地点。

4.1.3 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应布置在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被保护对象的上风侧。

4.1.4 严重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恶臭、粉尘、噪声且目前尚无有效控制技术的工业企业,不得在居住区、学校、医院和其他人口密集的被保护区域内建设。

4.1.5 排放工业废水的工业企业严禁在饮用水源上游建厂,固体废弃物堆放和填埋场必须避免选在废弃物扬散、流失的场所以及饮用水源的近旁。

4.1.6 属于第一、二类开放型同位素放射性工业企业严禁设在市区内。

4.1.7 工业企业和居住区之间必须设置足够宽度的卫生防护距离,按GB11654~GB11666、GB18053~GB18083及其它相关国家标准执行。

4.1.8 在同一工业区内布置不同卫生特征的工业企业时,应避免不同职业危害因素(物理、化学、生物等)产生交叉污染。

4.1.9 食品工业和精密电子仪表等工业应设在环境洁净,绿化条件好、水源清洁的区域。

4.2 总体布局4.2.1 平面布置4.2.1.1 工业企业的生产区、生活区,住宅小区、生活饮用水源、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点、废渣堆放场和废水处理场,以及各类卫生防护、辅助用室等工程用地,应根据工业企业的性质、规模、生产流程、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要求,结合场地自然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合理布局。

4.2.1.2 工业企业总平面的分区应按照厂前区内设置行政办公用房、生活福利用房;生产区内布置生产车间和辅助用房的原则处理,产生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在生产区内除值班室、更衣室、盥洗室外,不得设置非生产用房。

4.2.1.3 反映工业企业建筑群体的总平面图应包括总平面布置的建(构)筑物现状,拟建建筑物位置、道路、卫生防护、绿化等内容,必须满足职业卫生评价要求。

4.2.1.4 工业企业的总平面布置,在满足主体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应将污染危害严重的设施远离非污染设施,产生高噪声的车间与低噪声的车间分开,热加工车间与冷加工车间分开,产生粉尘的车间与产生毒物的车间分开,并在产生职业危害的车间与其他车间及生活区之间设有一定的卫生防护绿化带。

4.2.1.5 厂区总平面布置应做到功能分区明确。

生产区宜选在大气污染物本底浓度低和扩散条件好的地段,布置在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散发有害物和产生有害因素的车间,应位于相邻车间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厂前区和生活区(包括办公室、厨房、食堂、托儿所、俱乐部、宿舍及体育场所等)布置在当地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将辅助生产区布置在二者之间。

4.2.1.6 在布置产生剧毒物质、高温以及强放射性装置的车间时,同时考虑相应事故防范和应急、救援设施和设备的配套并留有应急通道。

4.2.1.7 高温车间的纵轴应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相垂直。

当受条件限制时,其角度不得小于45度。

4.2.1.8 厂房建筑方位应保证室内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

相邻两建筑物的间距一般不得小于相邻两个建筑物中较高建筑物的高度。

高温、热加工、有特殊要求和人员较多的建筑物应避免西晒。

4.2.1.9 能布置在车间外的高温热源,尽可能地布置在车间外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不能布置在车间外的高温热源和工业窑炉应布置在天窗下方或靠近车间下风侧的外墙侧窗附近。

4.2.1.10 车间内发热设备相对于操作岗位应设计安置在夏季最小风向频率上风侧,车间天窗下方的部位。

4.2.1.11 以自然通风为主的厂房,车间天窗设计应满足卫生要求:阻力系数小、通风量大、便于开启、适应季度调节;天窗排气口的面积应略大于进风窗口及进风门的面积之和;热加工厂房应设置天窗挡风板;厂房侧窗下缘距地面不应高于1.2m。

4.2.2 竖向布置4.2.2.1 放散大量热量的厂房宜采用单层建筑。

当厂房是多层建筑物时,放散热和有害气体的生产过程,应布置在建筑物的高层。

如必须布置在下层时,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防止污染上层空气。

4.2.2.2 噪声与振动较大的生产设备应安装在单层厂房内。

如设计需要将这些生产设备安置在多层厂房内时,则应将其安装在多层厂房的底层。

对振幅大、功率大的生产设备应设计隔振措施。

4.2.2.3 含有挥发性气体、蒸汽的废水排放管道禁止通过仪表控制室和休息室等生活用室的地面下;若需通过时,必须严格密闭,防止有害气体或蒸汽逸散至室内。

5 工作场所基本卫生要求5.1 防尘、防毒5.1.1 产生粉尘、毒物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应尽量考虑机械化和自动化,加强密闭,避免直接操作,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取通风措施。

放散粉尘的生产过程,应首先考虑采用湿式作业。

有毒作业宜采用低毒原料代替高毒原料。

因工艺要求必须使用高毒原料时,应强化通风排毒措施。

5.1.2 产生粉尘、毒物的工作场所,其发生源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放散不同有毒物质的生产过程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时,毒性大与毒性小的应隔开;粉尘、毒物的发生源,应布置在工作地点的自然通风的下风侧;如布置在多层建筑物内时,放散有害气体的生产过程应布置在建筑物的上层。

如必须布置在下层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上层的空气。

5.1.3 根据生产工艺和粉尘、毒物特性,采取防尘防毒通风措施控制其扩散,使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浓度达到《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要求。

5.1.4 产生粉尘、毒物或酸碱等强腐蚀性物质的工作场所,应有冲洗地面、墙壁的设施。

产生剧毒物质的工作场所,其墙壁、顶棚和地面等内部结构和表面,应采用不吸收、不吸附毒物的材料,必要时加设保护层,以便清洗。

车间地面应平整防滑,易于清扫。

经常有积液的地面应不透水,并坡向排水系统,其废水应纳入工业废水处理系统。

5.1.5 当数种溶剂(苯及其同系物或醇类或醋酸酯类)蒸汽,或数种刺激性气体(三氧化硫及二氧化硫或氟化氢及其盐类等)同时放散于空气中时,全面通风换气量应按各种气体分别稀释至规定的接触限值所需要的空气量的总和计算。

除上述有害物质的气体及蒸汽外,其他有害物质同时放散于空气中时,通风量应仅按需要空气量最大的有害物质计算。

5.1.6 设计部门应了解和掌握建设项目所使用和生产的化学物质及其产生的中间产物和副产品的工艺流程和毒性作用的主要特点,以及有关的卫生防护资料。

5.1.7 经常有人来往的通道(地道、通廊),应有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并不得敷设有毒液体或有毒气体的管道。

5.1.8 露天作业的工艺设备,亦应采取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使工作地点有害物质的浓度符合规定的接触限值的要求。

5.1.9 机械通风装置的进风口位置,应设于室外空气比较洁净的地方。

相邻工作场所的进气和排气装置,应合理布置,避免气流短路。

5.1.10 当机械通风系统采用部分循环空气时,送入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气体、蒸汽及粉尘的含量,不应超过规定的接触限值的30%。

5.1.11 空气中含有病原体、恶臭物质(例如毛类、破烂布分选、熬胶等)及有害物质浓度可能突然增高的工作场所,不得采用循环空气作热风采暖和空气调节。

5.1.12 供给工作场所的空气,一般直接送至工作地点。

产生粉尘而不放散有害气体或放散有害气体而又无大量余热的工作场所、有局部排气装置的工作地点,可由车间上部送入空气。

5.1.13 经局部排气装置排出的有害物质必须通过净化设备处理后,才能排入大气,保证进入大气的有害物质浓度不超过国家排放标准规定的限值。

5.1.14 在生产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质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的作业场所,必须设计自动报警装置、事故通风设施,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12次/h事故排风装置的排出口,应避免对居民和行人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