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成人高考考试生态学第四章知识点
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知识点详解

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知识点详解2017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知识点详解成人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简称成人高考,是我国成人高等学校选拔合格的毕业生以进入更高层次学历教育的入学考试,属于国民教育系列,列入国家招生计划,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知识点详解,希望大家喜欢。
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知识点详解一、名词解释1.生态环境2.生境4.限制因子5.趋同适应和趋异适应3.生态幅(ecologicalamplitute):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
6.型和生态型:(1)趋同适应的生物,具有类似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
(2)趋异适应的生物,分化形成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称为生态型。
二、问答题1.简述谢尔福德耐性定律。
2.简述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及其补充。
9、当光强度不足时,C0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C)A.综合作用B.阶段性作用C.补偿作用D.不可替代作用10、在诸多生态因子中,(BD)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A.能替代少数其它因子B.对植物生长有明显影响C.把其它因子的直接作用变为间接作用D.对因子有影响作用的因子11、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B)A.直接作用B.间接作用C.替代作用D.补偿作用12、试述生态因子的补偿性和不可替代性当某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不足时,可以由其它因子来补偿,结果仍可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
例如光强减弱所引起的光合作用下降可以依靠CO2浓度的增加得到补偿,这也是森林林冠下幼苗能够存活生长的一个因素。
但是,这种补偿作用不是没有限度的,它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作部分的补充,生态因子虽非等价,但都不可缺少,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替代。
13、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包括(作用)(适应)和(反作用)。
14、简述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元素。
成考生态学2017学习讲义

成考生态学2017学习讲义1、简述物候节律及其意义。
生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的寒暑节律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物发育节律称为物候。
植物的物候变化非常明显;动物对不同季节食物条件的变化以及对热能、水分和气体代谢的适应,导致生活方式与行为的周期性变化。
物候研究观测的结果,可应用于确定农时、确定牧场利用时间、了解群落的动态等,特别是,对确定不同植物的适宜区域及指导植物引种工作具有重要价值。
2、简述极端低温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的适应。
温度低于一定的数值,生物便会因低温而受害,这个数值便称为临界温度。
在临界温度以下,温度越低生物受害越重。
长期生活在低温环境中的生物通过自然选择,在形态、生理和行为方面表现出很多明显的适应。
3、简述极端高温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的适应。
温度超过生物适宜温区的上限后就会对生物产生有害影响,温度越高对生物的伤害作用越大。
如高温可减弱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使植物的这两个重要过程失调,还可破坏植物的水分平衡。
生物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表现在形态、生理和行为3个方面。
4、简述水生植物对水因子的适应。
水生植物在水体环境中形成了与陆生植物具有很大不同的特征:一是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以保证各器官组织对氧的需要。
二是机械组织不发达甚至退化,以增强植物的弹性和抗扭曲能力,适应于水体流动。
5、简述土壤物理性质对生物的影响。
土壤的质地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大类。
紧实的粘土和松散的沙土都不如壤土能有效的调节土壤水和保持良好的肥力状况。
土壤结构可分为团粒结构、块状结构、片状结构和柱状结构等类型。
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是结构良好的土壤。
土壤的质地和结构决定着土壤中的水分、空气和温度状况,而土壤水分、空气和温度及其配合状况又对植物和土壤动物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普通生态学重点总结【精华】

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三章种群生态学第四章群落生态学第五章生态系统第六章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第七章可持续发展与清洁生产第一章绪论一.生态学的定义1.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周围环境和无机环境相互关系及机理的科学。
(E.Haeckel,1866)它包括4个层次的内容:•生物在其历史条件下的适应;•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种群的形成与发展规律;•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发展规律。
实则上包含了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这4个理论主体。
生态学的定义还有很多:●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怎样生活和它们为什么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的科学。
(埃尔顿,1927)●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的科学。
(Andrenathes,1954)●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科学。
(E.P.Odum,1956)●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
(马世骏,1980)●生态学是综合研究有机体、物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科学。
(E.P.Odum,1997)二、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971,Odum,《生态学基础》: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1)一定地区内生物的种类、数量、生物量、生活史及空间分布。
(2)该地区营养物质和水等非生命物质的质量和分布。
(3)各种环境因素(如湿度、温度、光、土壤等)对生物的影响。
(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5)环境对生物的调节(如光周期现象)和生物对环境的调节(如固氮作用)三、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理论上:概念上的提出—→论著的出版—→学科的形成。
●时间上:萌芽时期—→近代发展:4大学派的形成—→现代发展:生态系统、人类生存环境的研究。
●实验技术上:描述—→定性—→定量—→模拟。
1、生态学发展简史(1)生态学萌发阶段(时期)●公元16 世纪以前:在我国:公元前1200 年《尔雅》一书,草、木;公元前200 年《管子》“地员篇”;公元前100 年前后,农历确立了24 节气,同时《禽经》一书(鸟类生态)问世;《本草纲目》。
2024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考点知识点汇编复习资料(完整版)

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考点汇编第一章绪论考点1生态学的概念生态学概念的首次提出者是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
经典生态学对生态学的定义: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现代生态学对生态学的定义是研究生物及人类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考点2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生态学的每一个具体问题都有自身特殊的研究对象,这个对象即是“生态系统”。
研究内容:研究一定实体(生态系统)内各层次、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规律。
纵向方面来说,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个体生态学:以生物的个体为研究对象。
其基本内容与生理生态相当。
2种群生态学:种群是指一定时间、一定区域内同种个体的组合。
种群是物种的存在单位、繁殖单位和进化单位。
3群落生态学:群落是由一定种类的生物种群所组成的一个生态功能单位,是占有一定空间的多种生物种群的结合体,具有一定的结构、一定的种类组成和一定的种间相互关系。
4生态系统生态学:主要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平衡、稳定及其调控机制。
5景观生态学:景观指不同类型群落水平的集合体,主要研究生态系统的异质性组合,探讨环境、生物群落与人类社会的整体性,尤其强调人类活动在改变生物与环境方面的作用。
6全球生态学:区域和景观范围扩展到全球,是全球生态,也即生物圈或生态圈。
这是地球上最高级的组织层次,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考点3生态学的发展简史(一)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前)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为了更多地寻找到猎物、采集到野果,不得不对动植物的生活习性以及周围世界的各种自然现象进行观察,自觉与不自觉地了解和积累动植物以及自然的知识,选择栖居在生存条件比较好的环境之中。
(二)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末)进入17世纪以后,随着人类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学作为一门学科开始成长17世纪早期。
达尔文发表著名的《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学说“天择论1895年,丹麦植物学家瓦尔明发表《以植物生态地理为基础的植物分布学》(《植物生态学》)。
成人高考生态学知识点

成人高考生态学知识点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对于成人高考的考生来说,掌握生态学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些关键的生态学知识点。
一、生态因子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态因子包括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
非生物因子如光、温度、水、土壤、大气等。
光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能量源泉,不同波长的光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着不同的影响。
温度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有着重要的限制作用,比如冷血动物的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而恒温动物则能在一定范围内保持体温恒定。
水是生物生存不可或缺的物质,它不仅是生命的基本组成部分,还影响着生物的分布和生理过程。
土壤为植物提供了扎根的基础和养分。
生物因子则包括同种生物的其他个体和不同种生物。
例如,种内竞争会影响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而种间关系如竞争、捕食、共生等也会对生物的生存和繁衍产生影响。
二、种群生态学种群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种群具有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遗传特征。
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等。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了种群数量的变化。
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性别比例对种群的出生率有着重要影响。
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
种群的增长模型有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
指数增长在无限环境中发生,逻辑斯谛增长则在有限环境中,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K 值)时,增长停止。
三、群落生态学群落是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群落的重要特征,通过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和优势种等指标来描述。
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垂直结构表现为群落的分层现象,如森林中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
水平结构则表现为不同地段的物种分布差异。
成人高考2017生态学常考重点识记

成人高考2017生态学常考重点识记
1、食草动物对植物群落的作用有那些?
①许多食草动物的取食是有选择性的,影响群落中物种多度
②啃食抑制了竞争物种的生长,从而加速和维持了低竞争物种的多样性
2、种群密度制约有哪几种形式?简单解释一下这几种形式。
①过度补偿
②补偿不足
③准确补偿
3、在高度富养化的湖泊中蓝绿藻能成为优势浮游植物的原因?
(1)浮游动物和鱼类宁可吃其他藻类也不愿意以绿藻为食;
(2)很多蓝绿藻都能固定大气中的氮,因此当氮短缺时它们就处于有利竞争地位。
4、测定初级生产量的方法有哪些?
(1)收获量测定法;
(2)氧气测定法;
(3)二氧化碳测定法;
(4)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
(5)叶绿素测定法
5、简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1)综合作用;
(2)主导因子作用;
(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4)阶段性作用;
(5)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6)限制性作用。
生态学成人高考知识点

生态学成人高考知识点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分支。
它以生物、环境和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探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下面就是一些生态学的重要知识点。
1. 生态系统与生物群落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它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组成的。
生物群落是具有明显区域性、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相互作用的生物体的集合。
生态系统包括地球上的各种生态类型,如森林、湿地、沙漠等。
它们是复杂的动态系统,通过物质和能量的流动维持着自身的平衡。
2. 生态位与生态位分化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一个特定生态系统中所占的独特的生活方式和角色。
每个物种都有其独特的适应性与生态位,通过适应环境中的资源利用或避免竞争,实现物种之间的分工与协作。
而生态位分化则指的是同一生境中的不同物种通过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减少竞争,实现多样性与稳定性的策略。
3.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类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于生态系统的功能维持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多样性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抗病能力、恢复能力和生产力,并能维持循环系统和能量转化的平衡。
4. 生态扰动与生态恢复生态扰动是指环境中发生的突然的或周期性的变化,可以是自然灾害、人类活动或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态恢复是指恢复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使其回归到原有的稳定状态或接近原有状态的过程。
生态恢复可以通过引入物种、改善环境质量和调整人类活动等方法来实现。
5. 生态足迹与可持续发展生态足迹是指一个人、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的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压力。
它是一种评估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的指标。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生态学提供了诸多方法和理论,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小生态足迹,实现可持续发展。
6. 生态因素与生物适应生态因素是指影响个体生存和繁殖的环境因素,如温度、光照、水分、食物等。
成人高考生态学复习知识点

成人高考生态学复习知识点成人高考生态学复习知识点1、简述荒漠的分布、生境和群落特征。
(1)分布:极端干旱地副热高压带和大陆中心。
(2)生境:极端干旱。
(3)群落特征:①种类组成极其贫乏;②优势植物是超旱生灌木,肉质旱生植物和短命植物;③群落结构极其简单,许多地方连一个层次都没有;④生物量和生产力极低。
2、简述苔原的分布、生境和群落特征。
(1)分布:北冰洋沿岸。
(2)生境:冬季酷寒且漫长,夏季凉而短促,土壤具永冻层。
(3)群落特征:①种类组成贫乏;②优势植物是苔藓、地衣和极耐寒小灌木;③植株低矮;④生长极其缓慢;⑤多年生地面芽为主。
3、比较热带草原与温带草原的异同。
4、分析比较远洋生态系统表层和深层的特征。
表层:光照充足、生产者多、生物种类和个体数量多、生产力高。
深层:光线微弱、几乎无生产者、生物种类和个体数量少、生产力低。
5、为什么说城市生态系统是一类非独立性的生态系统?(1)城市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的依赖性大。
(2)人类的生活和生产资料靠其他生态系统输入。
(3)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废弃物要运到其他生态系统去。
成考生态学复习计划首先,要紧扣课本,要求教师认真钻研大纲、考纲,在此基础上回归课本,逐章梳理,避免拔苗助长。
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对某一部分教材的主要内容加以回顾,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比较、归纳、概括,把这些知识串成线、织成网。
例如,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十大主题,突出了环境教育的地位,在内容标准的多数主题中,都渗透了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爱护一草一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教育和要求。
在初中生物学课程的不同专题中,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教育内容。
教师在理解课程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复习努力实现课程的目标。
生物复习熟悉教材要做到细,理解教材要做到懂和清,掌握教材要做到准和活。
其次,要重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复习。
初中生物知识点多而杂,记忆量大,要强化记忆,将所学知识储存在大脑中,也就是说要将所学的知识根据它们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将学生原有知识重新分解、消化、提炼、组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成人高考考试生态学第四章知识点
第四章物质环境
本章重点
问答题
1.简述植物对极端水分的适应?
2.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都有哪些类型?
3.简述水生动物的水平衡调节机制?
答:(1)海洋鱼类(低渗):低渗:体内渗透压低于体外,水分向外扩散,盐分进入体内。
通过食物、代谢水和饮水获得水,多种多样的泌盐组织排出多余的盐分。
(问题:a环境水势低,体内水分渗出体外b饮水补充,带入盐分导致体内盐分增高。
解决办法:a饮水b离子泵泵出离子c排尿排出离子)
(2)淡水鱼类(高渗):高渗:体内的渗透压高于体外,水由环境中向体内扩散,体内的盐分向外扩散。
通过排泄作用排出多余的水,盐分通过食物和组织摄入。
(问题:a环境水分渗入体内b排出水分带出盐分导致体内盐分丧失。
解决办法:a不饮水b盐腺吸收盐分c排清尿) (3)等渗:体内和体外的渗透压相等,水和盐以大致相等的速度在体内外之间扩散。
仅排泄失水,通过食物、饮水、代谢水获得水,泌盐器官排出多余的盐分。
(4)变渗(洄游鱼类):洄游性鱼类来往于海、淡水之间,其参透调节兼具高渗和低渗两种特征:依靠肾脏调节水,在淡水中排尿量大,在海水中排尿量少,在淡水中大量吞水,以补充水;盐的代谢依靠鳃调节,
在海水中排出盐,淡水中摄取盐。
4.盐碱土植物生理上适应的三种类型?
思考题
名词解释
1.腐质殖非腐质殖
2.土壤质地
问答题
1.简述水生动物对水密度的适应?
2.陆生动物的水分适应途径?
3.盐碱土与沙生植物的生态适应特点。
1、水生植物有三类:(沉水植物)植物、(浮水植物)植物和(挺水植物)植物。
2、水生植物的特点是(A)。
A.通气组织发达
B.机械组织发达
C.叶面积小
D.根系发达
3、根据植物与水分的关系,陆生植物又可分为(湿生植物)、(中生植物)和(旱生植物)。
4、旱生植物的特点是(B)。
A.叶面积较大
B.根系发达
C.通气组织发达
D.叶片较多
5、水生动物对水分的适应(主要是鱼类),主要通过调节体内的(渗透压)来维持与环境的水分平衡。
6、溯河洄游鱼类对环境的适应最主要表现是(B)。
A.要适应温度的变化
B.渗透压由低向高调节
C.要使渗透压由高向低调节
D.渗透压的调节机制因环境而异
7、在淡水生活的鱼类,其渗透压一般属于(高渗)型。
(填高渗、低渗或等渗)
8、最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质地是(C)。
A.粘土
B.砂土
C.壤土
D.黄土
9、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A)。
A.团粒结构
B.片状结构
C.块状结构
D.柱状结构
10、在强风地区生长的植物,其结构特征一般类似于(D)。
A.湿生植物
B.水生植物
C.中生植物
D.旱生植物
11、在土壤有机质分解转化及土壤团粒结构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一类生物是(D)。
A.植物
B.原生动物
C.节肢动物
D.微生物
12、组成土壤的各种颗粒组合的百分比,称为(土壤质地);土壤颗粒排列形式、孔隙度及团聚体的大小和数量称为(土壤结构)。
13、在单向风的影响下,树木对风适应的明显形态特征是(D)。
A.矮化
B.顶冠
C.根系发达
D.旗冠
14、以鱼类为例,论述水生动物如何维持与环境的水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