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知识点

合集下载

2023成考生态学基础要点

2023成考生态学基础要点

2023成考生态学基础要点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对于理解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 2023 年成考生态学基础的一些要点:一、生态因子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一)非生物因子1、光光对生物的影响包括光照强度、光质和光周期。

光照强度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形态建成;不同光质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和色素形成有不同作用;光周期则影响植物的开花和动物的繁殖等。

2、温度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极为显著。

生物都有其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超出这个范围,生物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抑制甚至死亡。

此外,温度还影响生物的分布和休眠等。

3、水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

水的多少和存在形式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分布。

例如,干旱地区的生物往往具有适应缺水环境的特殊结构和生理特征。

4、土壤土壤为植物提供了养分、水分和支撑。

土壤的质地、结构、酸碱度和肥力等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分布。

(二)生物因子1、种内关系种内关系包括种内竞争和种内互助。

种内竞争会影响个体的生存和繁殖,而种内互助则有助于提高种群的生存能力。

2、种间关系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寄生、共生等。

竞争关系可能导致一方或双方的生长和繁殖受到抑制;捕食关系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寄生关系是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共生关系则是双方互利。

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种各样适应环境的特征和行为。

(一)形态适应例如,仙人掌的肉质茎和刺状叶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北极熊的白色皮毛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

(二)生理适应生物通过调整自身的生理过程来适应环境。

比如,一些植物在干旱条件下会关闭气孔,减少水分散失。

(三)行为适应动物的迁徙、冬眠和夏眠等行为都是对环境变化的适应。

三、种群生态学(一)种群的特征种群具有数量、空间分布、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特征。

这些特征会影响种群的增长和动态变化。

(二)种群增长模型包括指数增长模型和逻辑斯谛增长模型。

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知识点

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知识点

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知识点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知识点一、名词解释1.光周期现象2.光饱合点3.光补偿点5.贝格曼规律6.阿伦规律4.有效积温:高于生物学零度以上的昼夜温度总和,又称总积温。

二、问答题1.太阳光的生态作用有哪些?2.论述有效积温法则及其在农业的应用意义。

答:(1)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植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用公式表示:K=N·(T-C)单位:日·度。

上面的方程式可改写成:T=C+K/N=C+KV,K——该生物所需的有效积温(常数),单位日·度;N——发育历期即生长发育所需时;T——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C——生物发育起点温度(生物学零度)。

V为发育历期的倒数(1/N)即发育速率。

(2)在农业的应用:a.预测生物发生的世代数b.预测生物地理分布的北界c.预测害虫来年发生程度d.可根据有效积温制定农业气候区划,合理安排作物e.应用积温预报农时3.论述生物对极端温度的适应。

答:(1)生物从形态上对低温的适应:植物:a芽和叶片常受到油脂类物质的保护,芽具鳞片,植物体表面生有蜡粉和密毛,树皮有较发达的木栓组织;b植物矮小并常成匍匐状、垫状或莲座状等;c一年生草本,死后留下种子越冬;d多年生草本,以块茎、鳞茎、根状茎越冬;e木本植物则以落叶相适应(自保措施)。

动物:动物对低温的适应:增加羽毛、皮下脂肪量,增加隔热层,以降低热传导,或称增加隔热性。

体型和颜色变化(2)生物从生理上对低温的适应:植物:低温环境的'植物减少细胞中的水分和增加细胞中的糖类、脂肪和色素来降低植物的冰点,增加抗寒能力。

动物:a.增加体内产热量(非颤抖性产热)b.逆流热交换机制c.局部异温性d.耐受冻结e.超冷(3)生物从形态上对高温的适应:植物:a.有些植物生有密绒毛和鳞片,过滤一部分阳光;b.有些植物体呈白色、银白色,叶片革质发亮,能反射一大部分阳光,使植物体免受热伤害;c.蔽光效应,有些植物叶片垂直排列使叶缘向光或在高温条件下叶片折叠,减少光的吸收面积,减少辐射伤害;d.有些植物树干和根茎生有很厚的木栓层,绝热。

2024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考点知识点汇编复习资料(完整版)

2024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考点知识点汇编复习资料(完整版)

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考点汇编第一章绪论考点1生态学的概念生态学概念的首次提出者是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

经典生态学对生态学的定义: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现代生态学对生态学的定义是研究生物及人类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考点2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生态学的每一个具体问题都有自身特殊的研究对象,这个对象即是“生态系统”。

研究内容:研究一定实体(生态系统)内各层次、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规律。

纵向方面来说,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个体生态学:以生物的个体为研究对象。

其基本内容与生理生态相当。

2种群生态学:种群是指一定时间、一定区域内同种个体的组合。

种群是物种的存在单位、繁殖单位和进化单位。

3群落生态学:群落是由一定种类的生物种群所组成的一个生态功能单位,是占有一定空间的多种生物种群的结合体,具有一定的结构、一定的种类组成和一定的种间相互关系。

4生态系统生态学:主要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平衡、稳定及其调控机制。

5景观生态学:景观指不同类型群落水平的集合体,主要研究生态系统的异质性组合,探讨环境、生物群落与人类社会的整体性,尤其强调人类活动在改变生物与环境方面的作用。

6全球生态学:区域和景观范围扩展到全球,是全球生态,也即生物圈或生态圈。

这是地球上最高级的组织层次,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考点3生态学的发展简史(一)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前)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为了更多地寻找到猎物、采集到野果,不得不对动植物的生活习性以及周围世界的各种自然现象进行观察,自觉与不自觉地了解和积累动植物以及自然的知识,选择栖居在生存条件比较好的环境之中。

(二)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末)进入17世纪以后,随着人类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学作为一门学科开始成长17世纪早期。

达尔文发表著名的《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学说“天择论1895年,丹麦植物学家瓦尔明发表《以植物生态地理为基础的植物分布学》(《植物生态学》)。

成人高考生态学知识点

成人高考生态学知识点

成人高考生态学知识点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对于成人高考的考生来说,掌握生态学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些关键的生态学知识点。

一、生态因子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态因子包括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

非生物因子如光、温度、水、土壤、大气等。

光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能量源泉,不同波长的光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着不同的影响。

温度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有着重要的限制作用,比如冷血动物的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而恒温动物则能在一定范围内保持体温恒定。

水是生物生存不可或缺的物质,它不仅是生命的基本组成部分,还影响着生物的分布和生理过程。

土壤为植物提供了扎根的基础和养分。

生物因子则包括同种生物的其他个体和不同种生物。

例如,种内竞争会影响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而种间关系如竞争、捕食、共生等也会对生物的生存和繁衍产生影响。

二、种群生态学种群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种群具有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遗传特征。

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等。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了种群数量的变化。

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性别比例对种群的出生率有着重要影响。

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

种群的增长模型有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

指数增长在无限环境中发生,逻辑斯谛增长则在有限环境中,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K 值)时,增长停止。

三、群落生态学群落是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群落的重要特征,通过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和优势种等指标来描述。

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垂直结构表现为群落的分层现象,如森林中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

水平结构则表现为不同地段的物种分布差异。

2024年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知识点详解_1290

2024年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知识点详解_1290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以及物质和能量的转移流动规律的科学。

生态学基础作为成人高考考试科目之一,是对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掌握。

下面是2024年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知识点详解:一、生态学的基本概念1.生态学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以及物质和能量的转移流动规律的科学。

2.生态学的对象: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包括生物、环境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体和其所在的非生物环境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4.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一种资源利用格局。

5.群落:群落是划分出的生态位在空间上相邻且相互依赖的各个物种所组成的集合。

6.地理生态区域:地理生态区域是根据气候、生物区系和土地利用等因素划分的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生态系统。

二、生态学的基本原理1.能量流动原理: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是光能,输出是热能,能量流动的方向是单向的,净流量递减。

2.物质循环原理:生态系统中物质是通过环境中的元素的循环转化来完成的,主要有碳循环、氮循环和磷循环等。

3.生态升级原理:生态系统内部的各个级别之间,生物的组成和生物的数量存在着一定的层次性。

4.群落的动态平衡原理:群落内的物种存在一种平衡状态,即种群数量、生物体量和物种组成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5.生物多样性原理:生物多样性是生物的种类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总和。

三、生态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观察法是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生物和环境现象来进行研究,其优点是真实性强、直观性好,但受制于时间和空间限制。

2.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人工创造特定的条件,观察生物对环境的反应,从而得到科学的结论。

3.野外调查法:野外调查法是通过野外采样和实地调查等方法,收集并分析生态样本数据,得出生态学结论。

4.数学模型法:数学模型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过程,以及物种种群动态的变化。

四、生态学的应用领域1.自然资源管理: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可以指导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生态学成人高考知识点

生态学成人高考知识点

生态学成人高考知识点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分支。

它以生物、环境和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探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下面就是一些生态学的重要知识点。

1. 生态系统与生物群落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它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组成的。

生物群落是具有明显区域性、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相互作用的生物体的集合。

生态系统包括地球上的各种生态类型,如森林、湿地、沙漠等。

它们是复杂的动态系统,通过物质和能量的流动维持着自身的平衡。

2. 生态位与生态位分化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一个特定生态系统中所占的独特的生活方式和角色。

每个物种都有其独特的适应性与生态位,通过适应环境中的资源利用或避免竞争,实现物种之间的分工与协作。

而生态位分化则指的是同一生境中的不同物种通过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减少竞争,实现多样性与稳定性的策略。

3.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类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于生态系统的功能维持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多样性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抗病能力、恢复能力和生产力,并能维持循环系统和能量转化的平衡。

4. 生态扰动与生态恢复生态扰动是指环境中发生的突然的或周期性的变化,可以是自然灾害、人类活动或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态恢复是指恢复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使其回归到原有的稳定状态或接近原有状态的过程。

生态恢复可以通过引入物种、改善环境质量和调整人类活动等方法来实现。

5. 生态足迹与可持续发展生态足迹是指一个人、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的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压力。

它是一种评估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的指标。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生态学提供了诸多方法和理论,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小生态足迹,实现可持续发展。

6. 生态因素与生物适应生态因素是指影响个体生存和繁殖的环境因素,如温度、光照、水分、食物等。

成人高考生态学复习知识点

成人高考生态学复习知识点

成人高考生态学复习知识点成人高考生态学复习知识点1、简述荒漠的分布、生境和群落特征。

(1)分布:极端干旱地副热高压带和大陆中心。

(2)生境:极端干旱。

(3)群落特征:①种类组成极其贫乏;②优势植物是超旱生灌木,肉质旱生植物和短命植物;③群落结构极其简单,许多地方连一个层次都没有;④生物量和生产力极低。

2、简述苔原的分布、生境和群落特征。

(1)分布:北冰洋沿岸。

(2)生境:冬季酷寒且漫长,夏季凉而短促,土壤具永冻层。

(3)群落特征:①种类组成贫乏;②优势植物是苔藓、地衣和极耐寒小灌木;③植株低矮;④生长极其缓慢;⑤多年生地面芽为主。

3、比较热带草原与温带草原的异同。

4、分析比较远洋生态系统表层和深层的特征。

表层:光照充足、生产者多、生物种类和个体数量多、生产力高。

深层:光线微弱、几乎无生产者、生物种类和个体数量少、生产力低。

5、为什么说城市生态系统是一类非独立性的生态系统?(1)城市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的依赖性大。

(2)人类的生活和生产资料靠其他生态系统输入。

(3)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废弃物要运到其他生态系统去。

成考生态学复习计划首先,要紧扣课本,要求教师认真钻研大纲、考纲,在此基础上回归课本,逐章梳理,避免拔苗助长。

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对某一部分教材的主要内容加以回顾,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比较、归纳、概括,把这些知识串成线、织成网。

例如,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十大主题,突出了环境教育的地位,在内容标准的多数主题中,都渗透了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爱护一草一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教育和要求。

在初中生物学课程的不同专题中,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教育内容。

教师在理解课程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复习努力实现课程的目标。

生物复习熟悉教材要做到细,理解教材要做到懂和清,掌握教材要做到准和活。

其次,要重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复习。

初中生物知识点多而杂,记忆量大,要强化记忆,将所学知识储存在大脑中,也就是说要将所学的知识根据它们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将学生原有知识重新分解、消化、提炼、组合。

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通关宝典

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通关宝典

考点一:定义和研究方法(绪论)一、生态学的概念“生态学”这个词是1869年由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Ernst Haeckel)首先提出来的。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目前已经发展为“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在生态学看来,没有一种生命有机体是可以孤立存在的,任何一种有机体都必须依赖于周边的环境,无论是生物还是非生物都必须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才能生存。

二、生态学研究内容◊个体生态学:研究生物个体对环境的反应(最低层次)。

◊种群生态学:研究种群数量动态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

◊群落生态学:研究群落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生态学一个重要分支。

◊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与功能、发展与演替、系统内和系统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以及人为影响与调控机制的学科。

◊景观生态学:研究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及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的分支。

◊全球生态学:研究整个地球生态问题的生态学(生物圈生态学)。

三、生态学的发展简史(1)生态学的萌芽时期(2)生态学的建立时期(17世纪到19世纪末)(3)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4)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30年代末到现在)四、生态学研究方法1.原地观测研究方法(1)野外考察(2)定位观测(3)原地实验2.受控实验研究方法3.生态学的综合研究方法考点二:生物与环境2-1环境与生态因子一、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的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环境的类型:①按环境的主体分类②按环境的性质分类③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分类二、生态因子的概念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三、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一)综合作用(二)主导因子的作用(三)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四)阶段性作用(五)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六)限制性作用及生物的耐受性2-2生物与光因子光是人眼可以看见一系列电磁波,也称可见光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知识点
本文成人高考2020年生态学基础知识点,跟着成人高考频道来了解一下吧。

希望能帮到您!
1、常用生命表的主要有哪些类型及各自的特点。

常用生命表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简单的生命表只是根据各年龄组的存活或死亡数据编制的。

(2)综合生命表与简单生命表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描述了各年龄的出生率。

(3)动态生命表是根据对同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存活数动态监察资料编制而成。

这类生命表或称为同生群生命表。

动态生命表中个体经历了同样的环境条件。

(4)静态生命表,是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作一年龄结构调查资料编制的。

静态生命表中个体出生于不同年(或其他时间单位),经历了不同的环境条件。

因此,编制静态生命表等于假定种群所经历的环境是没有变化的,有的学者对静态生命表持怀疑态度,但在难以获得动态生命表数据时,如果将静态生命表应用得法,还是有价值的。

2、写出逻辑斯谛方程,并指出各参数的含义。

dN/dt:rN(1-N/K)=rN(K-N/K)
式中:N表示种群大小;t表示时间;dN/dt表示种群变化率;r表示瞬时增长率;K表示环境容量。

或写该方程的积分式:Nt=K/l+ea-rt
式中:e表示自然对数的底;a表示曲线对原点的相对位置
3、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包括哪些类型?
(1)季节消长(2)不规则波动(3)周期性波动(4)种群爆发或大发生
(5)种群平衡(6)种群的衰落与灭亡(7)生态入侵
4、动物的领域性及决定领域面积的规律。

领域性是指由个体、家庭或其他社群单位所占据的空间,并积极
保卫不让同种其他成员侵入,以鸣叫、气味标志或特异的姿势向入侵者宣告具领主的领域范围;以威胁或直接进攻驱赶入侵者等的行为。

决定领域面积的几条规律:
(1)领域面积随领域占有者的体重而扩大。

(2)食肉性种类的领域面积较同样体重的食草性种类大,并且体重越大,这种差别也越大。

(3)领域行为和面积往往随生活史周期性变化,尤其是繁殖节律而变化。

例如,鸟类一般在营巢期中领域行为表现最强烈,面积也大。

5、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可区分为哪几种类型?
种群出生率是描述任何生物种群产生新个体的能力或速率。

出生率还可分为下列几种:
(1)绝对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个体增加的数目。

(2)专有出生率是指每个个体的绝对出生率。

(3)最大出生率是指种群处于理想条件下(无任何生态因子的限制
作用,生殖只受生理因素所限)的出生率。

(4)实际出生率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种群实际的出生率,亦称生态出生率。

死亡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死亡个体数表示;也可以用死亡的个体数与开始时种群个体数之比来表示。

死亡率亦可区分为以下几种:
(1)最低死亡率是指在最适环境条件下测得的死亡率,种群中的个体都是由于活到了生理寿命才死亡的。

(2)实际死亡率是在某特定条件下的死亡率,它随种群状况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亦称生态死亡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