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实验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二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高中生物必修二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第二次标记: 标记噬菌体, 分别用含 35S 和 32P 的大肠杆 菌培养噬菌体。
3. 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两大实验的实验思路: 设法将 DNA 和蛋白质等其他物质分离开来,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它们各自的 作用。
4.牢记关于遗传物质的三个重要结论
(1)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一定是 DNA。
2.实验过程

3.实验结论 在噬菌体中,保证亲代与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质。 _____
知识点三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烟草花叶病毒对烟草叶细胞的感染实验 (1)实验过程及现象:
(2)结论:RNA 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 2.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结论 由于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因此 DNA 是
(1)小鼠存活的是①、③、④ ,小鼠死亡的是 ② 。
(2)请解释各组小鼠的存活与死亡的原因。
提示:DNA 酶能将 DNA 水解,因此不能使 R 型细菌转化 为 S 型细菌,①中小鼠不死亡。②加入的是 S 型细菌,小 鼠死亡。高温能使细菌死亡,使酶失去活性,因此③④中 小鼠都不死亡。
[系统认知]
1.比较肺炎双球菌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
主要的遗传物质 。 ________________
1.必记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两个结论
(1)格里菲思实验的结论: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存在“转 化因子”。
(2)艾弗里实验的结论:DNA 才是使 R 型细菌产生稳定性 变化的物质,即 DNA 是遗传物质。
2.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两次标记
(1)第一次标记: 标记大肠杆菌, 分别用含 35S 和 32P 的培养 基培养大肠杆菌。
第 1 讲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知识点一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同步课件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同步课件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课件

(3)请用上述杂交实验中的子代为材料,验证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遵循分
离定律。 选择F1与无棱籽进行杂交, 如果子代性状表现类型及比 例为有棱籽∶无棱籽=1∶1, 则说明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 因子遵循分离定律。
测交—杂合子测交
F1有棱籽 无棱籽
Aa × aa

F
Aa aa
1 :1
P 有棱籽 无棱籽
AA × aa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 孟德尔 豌豆杂交实验 (一)
融合遗传: 人们曾经认为,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 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 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这种观点也 称作融合遗传。
按照上述观点,当红花豌豆与白花豌 豆杂交后,子代的豌豆花会是什么颜色?
孟德尔(Gregor Johann Mendel)
测交 P
杂种子一代 高茎
Dd
配子 D
d
F1 Dd
高茎
87株
实验的实际结果是,
隐性纯合子
矮茎
在得到的166株后代中,87株是高
Dd
茎,79株是矮茎,
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接近1:1。
d
dd 矮茎
79株
测交实验的意义: ① 用来测定F1的基因组合; ② 证明了F1是杂合子 ③ 证明了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 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假说演绎法
观察分析, 提出问题
推理想象, 提出假设
F1都表现出显性性状
F2中出现了3:1的性状分离比 遗传因子决定生物的性状 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在形成配子时分离 雌雄配子在受精时随机结合
演绎推理
设计测交实验,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验证 进行测交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高中生物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

高中生物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

高中生物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篇一:高中生物必修2——必修3重点实验汇编高中生物必修1——必修3实验汇编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实验一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P7取镜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低倍找物像→移中央→换高倍镜→调细准焦螺旋→高倍观察→收放(1)低倍镜使用:(观察任何标本都必须先用低倍镜,且标本应透明)(2)高倍镜使用:先使用低倍镜确定目标→移动装片,使目标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调焦(转动细准焦螺旋)(视野较暗,可调反光镜或光圈) 2、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1)成像特点:放大倒立的虚像,物象移动方向与载玻片移动方向相反(2)放大倍数计算: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镱的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指的是物体的长或宽。

(3)低倍镜下成像特点:物像小、细胞数目多、视野亮。

高倍镜下成像特点:物像大、细胞数目少、视野暗。

(4)放大倍数的判断方法:目镜:镜头长放大倍数小,镜头短放大倍数大。

物镜:镜头长放大倍数大,镜头短放大倍数小。

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距离近放大倍数大,距离远放大倍数小。

(5)判断污物所在位置:分别移动载玻片、物镜和转动目镜,观察污物是否移动来判断。

(来自: 小龙文档网:高中生物,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6)低倍镜使用过程中,下降镜筒时必须双眼侧视镜筒,防止镜头撞到玻片。

低倍镜找到物像后,换上高倍镜时,观察过程中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P181、原理: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还原性糖(单糖、除蔗糖外的二糖)+斐林试剂 + 水浴加热:砖红色沉淀脂肪+苏丹Ⅲ:橘黄色淀粉+碘:蓝色(而非沉淀)脂肪+苏丹Ⅳ:红色(显微镜观察)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而非沉淀) 2、还原糖的检测还原性糖: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酮基的糖;如单糖(葡萄糖、果糖等)、二糖(麦芽糖、乳糖等)非还原性糖:多糖(淀粉、纤维素、糖原)、蔗糖(1)材料: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葡萄(甘蔗、甜菜、绿叶不可!)(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关于高中生物实验教案6篇

关于高中生物实验教案6篇

关于高中生物实验教案6篇关于高中生物实验教案6篇学习并非只关乎应付考试和获取高分,更重要的是打开你们的思维,增强你们的理解力和创造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实验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高中生物实验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人类遗传病》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5章第3节教学内容,主要学习“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和“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人类遗传病及其病例(2)什么是遗传病及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3)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4)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2能力目标:探讨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难点:(1)多基因遗传病的概念。

(2)近亲结婚的含义及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学生初中已经学习了几种遗传病,教材前几章已经出现伴性遗传病和常染色体遗传病,所以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一定基础。

另外“人类遗传病的类型”是了解水平的内容,学生通过自学就可以达到学习目的。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药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类传染性疾病已得到控制,而人的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在数量,结构或功能上发生改变,使由此发育成的个体患先天性遗传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却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学生分组讨论1什么是遗传病?举例?2怎样做到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3什么是人类基因组计划?什么是遗传病问:感冒发热是不是遗传病?为什么?教师讲述:遗传病是由于人的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人类遗传性疾病,而感冒发热是由感冒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两者有着根本的区别。

高中生物必修二人教版课件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高中生物必修二人教版课件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白色。牛角也由一对基因控制,无角(P)对有角(p)为显性,
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一只双杂合花斑色无角公牛和一只花
斑色有角母牛杂交,在子代中表现型有( C )
A.2种 B.4种
C.6种 D.8种
由题意可知亲代公牛的基因型为RrPp,母牛的基因型为Rrpp。 其中Rr×Rr可得到后代有3种表现型,Pp×pp可得到后代有2 种表现型,因此,RrPp×Rrpp产生子代表现型有3×2=6种。
并非所有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的 遗传均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关键要看所 研究的等位基因的分离与组合是否是相
互干扰的。
五、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
1.精心选择实验材料;
2.研究方法恰当——先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遗传 研究,后对多对相对性状,并设计测交实验进行 验证; 3.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黄色皱粒 绿色皱粒
315
108
101
32
圆粒种子 315+108=423
种子形状
圆粒∶ 皱粒≈3∶1
皱粒种子 101+32=133
子叶颜色
黄色种子 绿色种子
315+101=416 黄色∶绿色≈3∶1
108+32=140
只看一对相对性状,无论是豌豆的形状还是 子叶的颜色,依然遵循分离定律,也就是说 控制种子形状的遗传因子的遗传,与控制子 叶颜色的遗传因子的遗传是互不干扰的。
将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一并考虑,不同性 状之间发生了新的组合,是否控制两对相 对性状的遗传因子也发生了组合呢?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P YYRR ×
yyrr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
假设黄色和绿色分别由遗传因子Y、y控制, 圆粒和皱粒分别由遗传因子R、r控制

精品课件高中生物必修二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

精品课件高中生物必修二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
(4)在受精时,不同基因组成的配子是 随机 结合的。
精品课件高中生物必修二孟德尔豌豆 杂交实验一
2.遗传图解
注意:符号及意义
即图中所展示的F2的基因组成及比例为 DD:Dd:dd=1,:2:1
F2的性状表现及其比例为 高茎:矮茎=3:1 。
精品课件高中生物必修二孟德尔豌豆 杂交实验一
注意:F1配子种类是指雌、雄配子分别有 两种:D和d。 雌配子中D和d的比例为1:1, 雄配子中D和d的比例为1:1;
杂交实验一
3、纯合子自交后代仍是纯合子,能够稳 定遗传;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不能稳定遗传,其后代中既有纯合子,也 有杂合子。
练习: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C )
A.两个纯合子的后代必是纯合子 B.两个杂合子的后代必是杂合子 C.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D.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精品课件高中生物必修二孟德尔豌豆 杂交实验一
精品课件高中生物必修二孟德尔豌豆 杂交实验一
3、基因类型
(1)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 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若控制相同性状可 称相同基因)。
练习:等位基因是指 ( D )
A.一个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上的基因
B.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长链上的基因
C.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基因
D.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
对分离现象的 解释
提出假说 说
解释问题
——
对分离现象解释 的验证
演绎推理 (纸上谈兵)

实验验证Biblioteka 绎得出分离定律总结规律
精品课件高中生物必修二孟德尔豌豆
孟德尔通过假说—演杂绎交法实验提一出基因分离定律
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1. 自花传粉、闭花受粉。

- 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

2. 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 例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圆粒和皱粒等,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 实验过程。

- 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作亲本(P)进行杂交,得到的子一代(F₁)全部是高茎豌豆。

- 让F₁自交,得到的子二代(F₂)中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且高茎∶矮茎 = 3∶1。

2.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 这些遗传因子不融合、不消失。

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

- 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 纯种高茎豌豆的体细胞中有成对的遗传因子DD,纯种矮茎豌豆的体细胞中有成对的遗传因子dd。

- 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 所以F₁(Dd)产生的配子中,D∶d = 1∶1。

-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 含D的配子与含d的配子结合机会均等,所以F₂中会出现DD∶Dd∶dd = 1∶2∶1的比例,表现型为高茎∶矮茎 = 3∶1。

3.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

- 测交的概念。

- 让F₁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 测交实验的过程及结果。

- 用F₁高茎豌豆(Dd)与隐性纯合子矮茎豌豆(dd)杂交,得到的后代高茎(Dd)∶矮茎(dd)=1∶1,这一结果验证了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正确的。

4. 分离定律。

-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三)假说 - 演绎法。

1. 提出问题。

高中生物必修二实验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实验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人体不同部位的细胞形态,了解人体细胞结构的特点及功能。

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盐水、碘液、玫瑰红染色液、酒精、各种细胞玻璃切片。

实验步骤:
1. 将载玻片放入盐水中浸泡,用玻璃棒将细胞刮取到载玻片上。

2. 将取下的细胞涂抹均匀后,用碘液加玫瑰红染色液进行染色处理,使细胞呈现出明显的
形态。

3. 用显微镜将载玻片放大观察。

首先观察口腔黏膜细胞,记录其形态特征和数量;然后观
察皮肤表皮细胞,记录其形态特征和数量;最后观察血液细胞,记录其形态特征和数量。

4. 将观察结果整理成报告,包括细胞形态的特点和不同部位细胞的功能。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细胞刮取的平整和染色的均匀。

2. 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调整放大倍数,保持载玻片平整,以便观察细胞形态。

3. 在观察时要注意保持环境清洁,以避免细菌等杂质对细胞形态的影响。

实验结果分析:口腔黏膜细胞为鳞状上皮细胞,呈扁平形状;皮肤表皮细胞为角质细胞和
基底细胞,呈多边形和不规则形状;血液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呈圆形、类
似球形和椭圆形。

拓展实验:可使用不同的细胞染色液进行染色处理,观察不同染色方法对细胞形态的影响;也可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形态差异,进一步了解不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人体不同部位细胞的形态特点和功能,为进一
步研究细胞学和生物学奠定了基础。

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次实验,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人体细
胞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4)不要看着桶内的小球抓,要随机去摸,且顺便搅拌一下,以增大其随机性,用双手同时去两个桶内各抓一个。

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2、材料用具: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显微镜。

3、方法步骤:
(1)在低倍镜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2)先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

4、注意事项
(1)选择材料:动物的睾丸(精巢),植物的雄蕊(花药)不宜选择动物的卵巢,植物的雌蕊。

(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更容易观察到减数分裂的细胞)
(2)睾丸(精巢)中的精原细胞,卵巢中的卵原细胞,既能进行有丝分裂形成体细胞,也能进行减数分裂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

5、讨论:
(1)如何判断视野中的一个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还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答:观察是否有同源染色体(2)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相比,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的不同点是什么?末期?
答:MI中期:同源染色体整齐排列在赤道板;MI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MII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 MII后期:着丝点分裂
﹡实验三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P88
1、原理:用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

2、方法步骤:
(1)洋葱长出约1cm左右的不定根时,放入冰箱的低温室内(4℃),诱导培养36h。

(2)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约0.5~1cm,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0.5~1 h,以固定细胞的形态,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

(3)制作装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过程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制片方法一样)(4)观察: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注意辨认哪些细胞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3、现象:视野中既有正常的二倍体细胞,也有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的细胞.
4、讨论:
(1)秋水仙素与低温都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这两种方法在原理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答:都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无法分配到细胞两极
(2)可供选择的实验材料是:洋葱(2n=16)、大葱(2n=16)、蒜(2n=16)、蚕豆(2n=12)。

实验中应先培养出根再低温诱导处理,因为未生出根前进行低温处理不利于其生出不定根。

﹡实验四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P91
目的要求:1.初步学会调查和统计人类遗传病的方法。

2.通过对几种人类遗传病的调查,了解这几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

原理:显性遗传病具有世代相传的特点,隐性遗传病一般隔代出现。

常染色体遗传病与性别无关,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具有交叉遗传,隔代遗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的特点。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具有世代相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的特点。

方法:1.调查的群体应足够大;
2.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

3.如果调查某病的遗传方式,则要对患病的家族群体进行调查统计。

4.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分组调查,汇总数据,统一计算。

步骤:组织问题调查小组→确定课题→分头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汇报、交流调查结果。

某种遗传病的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
计算公式:发病率=== × 100%
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
讨论:
1、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工作,小组成员也可以分工进行调查。

具体程序是:成立调查小组,选好组长→确定调查课题→制作调查记录表→实施调查活动→撰写调查报告→汇报、交流调查结果。

2、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调查时要详细询问,如实记录;不搞重复调查;对某个家庭进行调查时,被调查人员之间的血缘关系必须写清楚,并注明性别。

3.为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小组调查的数据,应在班级和年级中进行汇总。

4、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要在人群体中随机抽样调查,计算公式: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 = 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100%
5、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要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绘制遗传系谱图。

先分析、确定基因的显隐性,再落实基因的位置(常染色体、性染色体),最后判断其遗传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