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最科学的方法是什么
化学选修三练习题及答案及解析

化学选修三练习题及答案及解析2、以下各能层中不包含p能级的是A. N B. M C. L D.K3、以下能级中轨道数为3的是A. s能级B. p能级C. d能级D. f能级4、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 A. K+ 1s22s22p63s23p B. F 1s22s22p C. S2- 1s22s22p63s23pD.Ar1s22s22p63s23p61、从原子结构的观点看,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横行的短周期元素,其相同,不同;同一纵行的主族元素,其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能层数不同。
2、除第一和第七周期外,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元素开始,以结束。
4、甲元素原子核电荷数为17,乙元素的正二价离子跟氩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甲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周期,第主族,电子排布式是,元素符号是,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是乙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周期,第主族,电子排布式是,元素符号是,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是三ⅦA1s22s22p63s23p5ClHClO4四ⅡA 1s22s22p63s23p64sCa Ca21、下列说确的是A. 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B.p2表示3p能级有两个轨道C. 同一原子中,1s、2s、3s电子的能量逐渐减小D. 同一原子中,2p、3p、4p能级的轨道数依次增多2、X、Y、Z三种元素的原子,其最外层电子排布分别为ns1、3s23p1和2s22p4,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A. XYZB. X2YZC. X2YZD. XYZ3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ⅦA族元素性质特征的是A. 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减小B. 易形成-1价离子C. 从上到下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D. 从上到下氰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周期表里,主族元素所在的族序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数B. 在周期表里,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层数C. 最外层电子书为8的都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D. 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其原子半径也越大6、A、B、C、D都是短周期元素。
2020届全国高考化学:第十一单元 第3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学案 含答案

第3章晶体结构与性质命题晶体类型的判断及熔、沸点高低的比较一1.(1)(2018年全国Ⅲ卷,35节选)ZnF2具有较高的熔点(872 ℃),其化学键类型是,ZnF2不溶于有机溶剂而ZnCl2、ZnBr2、ZnI2能够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原因是。
(2)(2017年全国Ⅰ卷,35节选)K和Cr属于同一周期,且核外最外层电子构型相同,但金属K的熔点、沸点等都比金属Cr低,原因是。
【解析】(1)ZnF2的熔点较高,故为离子晶体。
离子晶体难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分子晶体可以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2)金属键的强弱与半径成反比,与所带的电荷成正比。
【答案】(1)离子键ZnF2为离子化合物,ZnCl2、ZnBr2、ZnI2的化学键以共价键为主,极性较小(2)K原子半径较大且价电子数较少,金属键较弱2.(2016年全国Ⅰ卷,37节选)比较下列锗卤化物的熔点和沸点,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原因: 。
【答案】GeCl4、GeBr4、GeI4熔沸点依次升高;原因是分子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逐渐增强3.(2016年全国Ⅱ卷,37节选)单质铜及镍都是由键形成的晶体。
【答案】金属4.(2016年全国Ⅲ卷,37节选)GaF3的熔点高于1000 ℃,GaCl3的熔点为77.9 ℃,其原因是。
【答案】GaF3是离子晶体,GaCl3是分子晶体,离子晶体GaF3的熔沸点更高5.(2015年全国Ⅰ卷,37节选)CO能与金属Fe形成Fe(CO)5,该化合物的熔点为253 K,沸点为376 K,其固体属于晶体。
【答案】分子6.(2014年全国Ⅰ卷,37节选)准晶是一种无平移周期序,但有严格准周期位置序的独特晶体,可通过方法区分晶体、准晶体和非晶体。
【答案】X-射线衍射命题晶胞分析及计算二7.(1)(2018年全国Ⅰ卷,35节选)Li2O是离子晶体,其晶格能可通过图(a)的Born-Haber循环计算得到。
可知Li2O晶格能为kJ·mol-1。
高中化学选修3之知识讲解_晶体的常识 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_基础-

晶体的常识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晶体的知识,知道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学会识别晶体与非晶体的结构示意图;2、知道晶胞的概念,了解晶胞与晶体的关系,学会通过分析晶胞得出晶体的组成;3、了解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特征,能以典型的物质为例描述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4、知道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的结构粒子、粒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要点梳理】要点一、晶体与非晶体【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晶体与非晶体】1、概念:①晶体:质点(分子、离子、原子)在空间有规则地排列成的、具有整齐外型、以多面体出现的固体物质。
晶体具有的规则的几何外形源于组成晶体的微粒按一定规律周期性的重复排列。
②非晶体:非晶态物质内部结构没有周期性特点,而是杂乱无章地排列,如:玻璃、松香、明胶等。
非晶体不具有晶体物质的共性,某些非晶态物质具有优良的性质要点诠释: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分:晶体是由原子或分子在空间按一定规律周期性地重复排列构成的固体物质。
周期性是晶体结构最基本的特征。
许多固体的粉末用肉眼是看不见晶体的,但我们可以借助于显微镜观察,这也证明固体粉末仍是晶体,只不过晶粒太小了。
晶体的熔点较固定,而非晶体则没有固定的熔点。
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是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X射线透过晶体时发生衍射现象。
特别注意:一种物质是否晶体,是由其内部结构决定的,而非由外观判断。
2、分类:说明:①自范性:晶体能自发性地呈现多面体外形的性质。
所谓自范性即“自发”进行,但这里要注意,“自发”过程的实现仍需一定的条件。
例如:水能自发地从高处流向低处,但若不打开拦截水流的闸门,水库里的水不能下泻;②晶体自范性的条件之一:生长速率适当;③晶体自范性的本质:是晶体中粒子微观空间里呈现周期性的有序排列的宏观表象。
4、晶体形成的途径:①熔融态物质凝固,例:熔融态的二氧化硅,快速冷却得到玛瑙,而缓慢冷却得到水晶。
②气态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凝华);③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2021年高中化学选修二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经典题(答案解析)(2)

一、选择题1.美国科学家用有机分子和球形笼状分子C60,首次制成了“纳米车”(如图所示),每辆“纳米车”是用一个有机分子和四个球形笼状分子“组装”而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们可以直接用肉眼清晰地看到这种“纳米车”的运动B.“纳米车”的诞生,说明人类操纵分子的技术进入一个新阶段C.“纳米车”是一种分子晶体D.C60熔点比金刚石熔点高答案:B解析:A.根据图象我们只能看到每辆“纳米车”是用一个有机分子和四个球形笼状分子“组装”,由于其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因此不可能直接用肉眼清晰地看到这种“纳米车”的运动,A错误;B.“纳米车”的诞生,说明人类可以控制、操纵物质的分子,使操纵分子的技术进入一个新阶段,B正确;C.“纳米车”用一个有机分子和四个球形笼状分子“组装”而成,是微观离子,并非晶体,C 错误;D.C60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晶体,其分子之间以微弱的分子间作用力结合,故其熔点比金刚石熔点低,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B。
2.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分子晶体中都存在共价键B.当中心原子的配位数为6时,配合单元常呈八面体空间结构C.SiO2晶体中每个硅原子与两个氧原子以共价键相结合D.金属晶体的熔点都比分子晶体的熔点高答案:B解析:A.单原子分子如氦气,不存在共价键,故A错误;B.当中心原子的配位数为6时,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形成的配合单元常呈八面体空间结构,这样的分布配位键间的作用力最小,物质最稳定,故B正确;C.在SiO2的晶体中Si、O以单键相结合,则每个硅原子与4个氧原子结合,故C错误;D.金属汞常温下为液态,其熔点比I2、蔗糖等的熔点都低,故D错误;故答案为B。
3.下列关于C 、Si 及其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论述错误的是A .键能 C-C >Si-Si 、C-H >Si-H ,因此C 2H 6稳定性大于Si 2H 6B .立方型SiC 是与金刚石成键、结构均相似的共价晶体,因此具有很高的硬度和熔点 C .常温下C 、Si 的最高价氧化物晶体类型相同,性质相同。
用科学方法辨别晶体和非晶体

用科学方法辨别晶体和非晶体用科学方法辨别晶体和非晶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固体材料,其中一些被称为晶体,而另一些被称为非晶体。
晶体和非晶体在结构上有着明显的差异,科学家们通过多种方法来辨别它们。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科学方法来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并分享我对这个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1. X射线衍射X射线衍射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来确定一个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
当X 射线通过一个晶体时,它们会以特定的角度散射,形成衍射图样。
这种特定的衍射图样被称为晶体的衍射图案,由此可以确定物质是晶体。
相比之下,当X射线通过非晶体时,由于其结构的无序性,不会形成明显的衍射图案。
2. 热分析热分析是另一种常用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晶体和非晶体。
通过对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热性质进行研究,可以获得有关材料结构的信息。
晶体在热分析中通常会表现出明显的熔化点或相变温度,而非晶体则表现出一定的热容变化而没有清晰的熔化点。
这种差异可以用来区分晶体和非晶体。
3. 电子显微镜观察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的微观结构也是辨别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电子显微镜下,晶体通常展现出规则的晶格结构和周期性排列的原子或分子,而非晶体则呈现出无规则的结构,没有明显的晶格特征。
4. 物理性质测试晶体和非晶体在物理性质上也存在差异,通过测试这些性质可以进一步辨别它们。
晶体在光学性质上通常会显示出明显的双折射或光学各向异性,而非晶体则表现出无明显的双折射现象。
晶体的硬度通常比非晶体高,这可以通过摩氏硬度测试来确定。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科学方法来辨别晶体和非晶体。
通过这些方法,科学家们能够深入研究材料的结构和性质,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关于晶体和非晶体的理解。
在我看来,晶体和非晶体的差异不仅仅是在结构上,还反映了材料内部的有序性和无序性。
晶体具有规则的晶格结构,原子或分子按照特定的方式排列,因此晶体在很多方面表现出了可预测性和规律性。
非晶体则由于其结构的无序性,产生了一些特殊的性质,例如非晶体常常比晶体更容易形变和显示良好的韧性。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化学选修三江苏专用学案:第三章 第一节 晶体的常识 Word版含答案

姓名,年级:时间:第一节晶体的常识1.认识晶体和非晶体的本质差异,知道晶体的特征和性质。
2.了解获得晶体的途径。
3.知道晶胞的概念,学会晶胞中微粒数的计算方法(均摊法),能根据晶胞的结构确定晶体的化学式。
晶体与非晶体1.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自范性微观结构原子在三维空间里呈周期性有晶体有序排列非晶体无原子排列相对无序2.获得晶体的三条途径(1)熔融态物质凝固.(2)气态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凝华)。
(3)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3.晶体的特性(1)自范性:晶体能自发地呈现多面体外形的性质。
(2)各向异性:晶体在不同方向上表现出不同的物理性质。
(3)固定的熔点。
4.晶体与非晶体的测定方法测定方法测熔点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可靠方法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阐释错因或列举反例)。
语句描述正误阐释错因或列举反例(1)晶体有自范性但其微粒排列无序(2)晶体具有各向同性,非晶体具有各向异性(3)熔融态物质快速冷却即可得到晶体(4)熔融的硝酸钾冷却可得晶体,故液态玻璃冷却也能得到晶体(5)粉末状的固体也有可能是晶体答案:(1)×晶体的微粒排列有序(2)×晶体具有各向异性,非晶体具有各向同性(3)×熔融态物质凝固速率适当可得到晶体(4)×玻璃是非晶体(5)√2.在室温下,将一块不规则的CuSO4·5H2O固体放入饱和CuSO4溶液中,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生什么变化?答案:CuSO4·5H2O固体会变成规则的立方体.3.将冰和玻璃加热各有什么现象?答案:加热冰时,0 ℃达到冰的熔点,冰开始熔化,在全部熔化以前,继续加热,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完全熔化后,温度才开始升高。
加热玻璃,温度升高到某一程度后开始变软,继续加热流动性增强,最后变为液体.玻璃从软化到完全熔化,中间经过较大的温度范围.题组一晶体的性质1.下列不属于晶体的特点的是( )A.一定有规则的几何外形B.一定有各向异性C.一定有固定的熔点D.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固体解析:选D.晶体的特点是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由晶体的自范性决定)、固定的熔点及各向异性,但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固体,如紫黑色的碘晶体、蓝色的硫酸铜晶体。
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方法

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方法
嘿,你知道怎么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吗?那咱就直接说说方法。
看外观呀,晶体通常有规则的形状,就像精心雕琢的宝石,非晶体呢,往往没啥特定形状,乱七八糟的。
你想想,晶体是不是像整齐排列的士兵,非晶体就像一群没组织的散兵游勇。
可以用加热的方法。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加热到一定温度就会一下子熔化。
非晶体呢,是慢慢变软,没有明确的熔点。
这就好比晶体是个有原则的家伙,到点就变,非晶体则比较随性,没个准谱。
那做这些的时候安全不?放心啦!只要操作规范,基本没啥危险。
稳定性嘛,晶体一般比较稳定,结构固定。
非晶体相对来说可能会随着时间和环境变化有点小变化。
这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有啥用呢?在材料科学领域那可太重要啦!知道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就能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材料。
比如做电子元件,晶体的特性就很有用。
在珠宝鉴定中也能派上用场,你总不想花大价钱买个假晶体吧?
我给你说个实际案例哈。
有个科学家在研究一种新材料,一开始不知道是晶体还是非晶体,通过一系列的方法确定是晶体后,就根据晶体的特
性开发出了超级厉害的产品。
这效果,简直绝了!
所以呀,学会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很重要哦!咱得重视起来,说不定啥时候就派上用场了。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测试题(含答案)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测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某晶体固态不导电,水溶液能导电说明该晶体是离子晶体B.原子晶体的原子间只存在共价键,而分子晶体内只存在范德华力C.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最科学的方法是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D.任何晶体中,若含有阳离子也一定含有阴离子2.下列每组物质发生所述变化克服的作用属于同种类型的是()A.氯化铝和干冰升华B.钠和硫熔化C.食盐和氯化氢溶解于水D.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硫熔化3.对于氯化钠晶体,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它是六方紧密堆积的一个例子B.58.5 g氯化钠晶体中约含6.02×1023个NaCl分子C.与氯化铯晶体结构相同D.每个Na+与6个Cl-作为近邻4.碳化硅(SiC)常用于电炉的耐火材料。
关于SiC说法正确的是A.易挥发B.能导电C.熔化时破坏共价键D.属于分子晶体5.下面有关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金刚石网状结构中,由共价键形成的碳原子环中,最小的环上有6个碳原子B.氯化钠晶体中,每个Na+周围距离相等且紧邻的Na+共有6个C.在冰中,每1molH2O分子形成2mol氢键D.干冰晶体中,每个CO2分子周围紧邻12个CO2分子6.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A.C(金刚石)和CO2B.CH4和H2O C.NaBr和HBr D.Cl2和KCl 7.磷化硼是一种超硬耐磨涂层材料。
如图为其晶体结构中最小的重复单元。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B PA.磷化硼的化学式为2B.磷化硼晶体的熔点高,且熔融状态下能导电C.磷化硼晶体属于共价晶体D.磷化硼晶体在熔化时需克服范德华力8.下列各组顺序的排列错误的是A.半径:F—>Na+>Mg2+>Al3+B.沸点:H2O<H2S<H2SeC.酸性:HClO4>H2SO4>H3PO4D.熔点:SiO2>NaCl>CO29.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的化学工作者已成功研制出碱金属与C60形成的球碳盐K3C60,实验测知该物质属于离子晶体,具有良好的超导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晶体结构与性质:
有固定的几何外形的固体叫做晶体。
它与非晶体的本质区别在于有自范性。
晶体的特点为有规则的几何构型、有固定的熔点、各向异性。
晶胞是晶体结构的基本单位,有晶胞可确定化学式。
特征分析:
根据以往在此班上课的观察、了解,我认为:
1、在智力因素方面:
该班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在年级中属于中等,学习能力较强,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化学现象,思维活跃,肯动脑筋,能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2、在非智力因素方面:
在生活中同学们就已经认识了很多晶体,比如说食盐晶体,雪花晶体等。
对于晶体,学生抱有较强的兴趣,应该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非晶体:
非晶体是指结构无序或者近程有序而长程无序的物质,组成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离子)不呈空间有规则周期性排列的固体,它没有一定规则的外形。
它的物理性质在各个方向上是相同的,叫“各向同性”。
它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有人把非晶体叫做“过冷液体”或“流动性很小的液体”。
玻璃体是典型的非晶体,所以非晶态又称为玻璃态。
重要的玻璃体物质有:氧化物玻璃、金属玻璃、非晶半导体和高分子化合物。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随着温度升高,物质首先变软,然后由稠逐渐变稀,成为流体,具有一定的熔点是一切晶体的宏观特性,也是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