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8年高考政治复习资料大全(四本书)

合集下载

【高三政治试题精选】2018年高考政治全套教材复习提纲《政治生活》1

【高三政治试题精选】2018年高考政治全套教材复习提纲《政治生活》1

2018年高考政治全套教材复习提纲《政治生活》1 2018年高考政治全套教材复习提纲《政治生活》1 2018年高考政治全套教材复习提纲《政治生活》1
5
2018年高考政治全套教材复习提纲《政治生活》1
人教版《政治生活》复习指南
(标示★的为复习的重要内容)
第一单元
第一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国家的含义和根本属性
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在于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4、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和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5、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只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才能保证国家的权力始终掌握在人民手中。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只有充分。

【高三政治试题精选】2018年高考政治全套教材复习提纲《经济生活》4

【高三政治试题精选】2018年高考政治全套教材复习提纲《经济生活》4

2018年高考政治全套教材复习提纲《经济生活》4 2018年高考政治全套教材复习提纲《经济生活》4 2018年高考政治全套教材复习提纲《经济生活》4
5 c
2018年高考政治全套教材复习提纲《经济生活》4
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
第十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市场通过价格、供求及竞争等市场信号配置生产和劳动力等资。

2、市场调节的作用
市场价格涨落能及时、灵活反映供求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的合理配置。

市场竞争促进生产者、经营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资的有效利用。

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共物品的供给问题。

枪支弹药及危险品、麻醉品等涉及共安全的物品不能让市场调节。

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弱点和弊端。

市场调节的自发性是指生产经营者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损害他人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市场调节的盲目性是指生产经营者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场各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而盲目作出经济决策。

市场调节的滞后性是指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

4、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和措施
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只有具备平、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

2018年高考政治总复习资料

2018年高考政治总复习资料

2018年高考政治总复习资料2018届高考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之决战高考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线索:商品---货币---纸币---结算和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第二课多变的价格1.影响价格的因素:A、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

B、供求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2.价格变动对人民生活的影响:(需求曲线和弹性、互补品、替代品)①价格影响消费需求。

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上升,需求(购买、消费)会减少;商品价格下降,需求(购买、消费)会增加;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需求弹性小);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需求弹性大);③商品的需求量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其需求量会减少,其替代品需求量会增加,互补品需求量会减少;当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其需求量会增加,其替代品需求量会减少,互补品需求量会增加。

3.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一)影响消费的因素及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1. 2. 3. 4.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

消费水平还受未来收入预期影响--------要增加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消费信心。

收入差距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降低。

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采取财政、税收等手段调节收入分配;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完善分配制度,促进社会公平。

5. 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消费需求(购买力)---要大力发展生产,保证市场有效供给;要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6. 人们的消费行为还受到消费观和消费心理的制约-----要应引导人们转变消费观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实用参考]2018新课标高考政治复习资料(知识点+讲解).doc

[实用参考]2018新课标高考政治复习资料(知识点+讲解).doc

⎪⎪⎪⎩⎪⎪⎪⎨⎧⎩⎨⎧千差万别)使用价值(自然属性、)价值(社会属性、共同)基本属性(表的是生产关系)会劳动之间的交换,代(商品交换的本质是社劳动产品)含义:是用于交换的(、商品211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考前复习纲要之“一网打尽”一、经济学基础理论 〖知识拓展〗判断商品的方法:①定义法: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二者缺一不可。

②属性法: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③领域法虽为劳动产品,关键还要看是否已离开流通领域,离开流通领域就不再是商品。

2、货币P5 ⎪⎪⎩⎪⎪⎨⎧⇒⎪⎩⎪⎨⎧⎩⎨⎧间转手的次数)期内货币在买卖双方之货币流通速度(一定时)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商品和服务的数量商品和服务价格总额(发行量的磨损,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优点:制作成本低,更强制使用的。

(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含义:当今,是由国家)纸币(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其他职能:贮藏手段、品交换媒介的职能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把尺子衡量其他一切商价值尺度:货币作为一基本职能)职能()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般等价物的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含义:是从商品世界(X 4321 ※与纸币有关的两种经济现象: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P8 ◎通货膨胀: ①含义: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一般说来,CPI ≥3即为通货膨胀)②治理措施(宏观调控)第一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减少货币发行量,提高存贷款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严格控制信贷方向、数量和规模;第二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

◎通货紧缩(刚好与上述现象相反)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共同原因: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严重不平衡。

(5)结算的两种方式:①现金结算;②转账结算(转账工具:信用卡、支票)(6)信用卡①含义: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信用卡不可以任意透支,只能在指定的场所消费,不是绝对安全的)②优点:可以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查询于一体,能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2018高考政治四册知识点总结

2018高考政治四册知识点总结

2018高考政治四册知识点总结政治必修1 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1)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1)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9)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19)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5)政治必修2 政治生活复习提纲 (34)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34)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35)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37)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37)综合探究建设权威政府 (38)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9)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 (40)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43)第八课走进国际社会 (43)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44)综合探究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 (46)政治必修3 文化生活复习提纲 (47)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47)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48)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49)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51)第五课文化创新 (52)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53)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55)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56)政治必修4 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 (57)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57)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59)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60)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63)政治必修1 经济生活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一)货币的本质1、商品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②必须具备的条件:A、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一定不是商品。

B、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交换是商品的基本特征。

C、凡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D、商品一定离不开流通领域,一旦进入消费领域就成为消费品,不再是商品。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A、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是本质,是根本)B、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2018年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高考政治(全套)教材复习试题提纲

2018年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高考政治(全套)教材复习试题提纲

完美WORD格式高考政治全套教材复习提纲《经济生活》复习指南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但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

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出现了。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则需要现实的货币。

其它职能:货币贮藏、支付手段、世界货币3、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规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所代表的价值。

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4、结算与信用工具2/2 高三,我们努力奋斗,让生命起舞(1)信用工具结算的方式:①现金结算②转帐结算。

常用信用工具:①信用卡:广义的信用卡,只要是张电子卡都是信用卡②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2)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广义的信用卡是指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狭义的信用卡是指商业银行信用卡。

它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信用贷款为一体。

2018年高考政治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4复习背诵提纲(完整版)

2018年高考政治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4复习背诵提纲(完整版)

2018年高考政治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4复习背诵提纲(完整版)经济生活背诵提纲1.影响价格的因素:⑪价值决定价格。

劳动生产率、原材料、流通→成本→价值量→价格⑫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天气、政策、市场炒作、消费心理等→供求关系→价格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供不应求,价格上涨2.价格变动的影响:⑪影响生活(消费者、需求量):①影响商品的需求量:价格上升,减少购买;价格下降,增加购买。

需求有弹性: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需求量受价格变动影响小;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大,需求量受价格变动影响大②影响相关商品的需求量:商品价格上升,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加;商品价格下降,其互补商品需求量增加,替代品的需求量减少。

⑫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产量。

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商品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分配。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某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其使用量;价格提高,减少其使用量。

3.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居民收入: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消费水平与当前收入正相关。

②未来收入预期。

未来收入预期乐观,可能预支将来收入,加大当前消费;预期未来收入减少,会节制当前消费。

③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收入差距缩小,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预期,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保持物价稳定。

消费心理、消费观念影响消费行为。

居民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性的消费者。

4.消费结构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提高,人们会越来越追求身心愉悦和全面发展,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将逐渐增加,生存消费比重下降,恩格尔系数降低。

5.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性的消费者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2018年高考政治复习提纲汇总

2018年高考政治复习提纲汇总

2018年高考政治复习提纲一、《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1)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1)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4)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9)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 (13)二、政治生活复习提纲 (18)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18)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22)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24)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 (28)三、文化生活复习提纲 (33)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33)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34)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38)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0)四、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 (45)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45)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47)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51)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57)五、《国家和国际组织》重点知识整理 (62)六、高考政治命题角度归纳 (66)一、《经济生活》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一.货币(一)货币的本质1.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的含义:(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3)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4.金属货币与纸币(1)金属货币及缺陷(2)纸币①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②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实际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③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二)货币的种类与形式1.货币与财富(1)从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2)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2.结算与信用工具(1)两种结算方式:一是现金结算,二是转账结算。

(2)结算工具①信用卡:含义:功能(优点):②支票:含义:种类:在我国,支票主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2018年高考政治复习资料大全(四本书)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基本属性
①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

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不一定有价值。

③没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没有使用价值。

④使用价值和价值分属于不同的所有者,任何人都不能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⑤使用价值常表现为质量、性能、花色、品种等;价值常表现为成本、价格等。

⑥“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的启示:商品生产者要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1)货币的产生商品交换发展的三阶段:①物物交换:商品——商品;②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③商品流通:商品——货币——商品。

3.货币的基本职能(1)货币本质与货币职能的关系:货币的本质决定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体现货币的本质。

①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

②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③区分商品流通和流通手段:商品流通是从商品交换的形式上讲的,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区别于物与物的直接交换;流通手段是从货币的职能的角度讲的,强调货币在商品交换中所起的媒介作用。

④区分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流通手段是现货交易,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支付手段是延时交易,即“先给货,后付款”或“先付款,后给货”。

据此,网络购物货币执行的是流通手段的职能,信用卡刷卡消费货币执行的是支付手段的职能。

4.金属货币和纸币
(1)货币的发展: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

①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金银纪念币是法定的金属货币,具有金属货币的一般职能,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Q币和比特币都不是法定的货币。

②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决定纸币的实际发行量、有权决定纸币的面值,但无权决定流通中的实际需求量、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③物价上涨不一定就是通货膨胀,物价下跌也不一定就是通货紧缩。

导致物价变动的因素有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供求、货币本身的价值、纸币的发行量、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以及市场上的不正当行为等。

①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②纸币贬值率=(纸币的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纸币的发行量
③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纸币的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④纸币贬值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现期物价水平
注意:贬值是从高到低,以现期物价水平为基数。

⑤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
注意:上涨是从低到高,以基期物价水平为基数。

二、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②信用卡一定程度上增强消费安全。

③转账支票不能支取现金,不能直接购买商品。

3.外汇和汇率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2.价值决定价格
一是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商品生产者只有率先采用先进技术、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原理:商品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二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意义:只有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才能增加社会财富,降低商品价格,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

(原理: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重点把握:社会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价值决定价格(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商品的价格是不断降低的)。

3.供给与需求
①价格的波动是以价值为轴的,既不可能无限上涨,也不可能无限下跌,而是以价值为基础的,原因在于价格与供求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②从单个交换过程看,价格与价值并不一致,但从一段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价格总的来说仍然与价值相一致(即等价交换是在动态中实现的)。

③等价交换原则要求商品价格既要反映价值,又要反映供求。

(2)需求曲线(见“多变的价格”相关曲线)
2.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①需求弹性论(不同商品):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生活必需品对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较小,高档耐用品对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较大。

②需求弹性曲线(见“多变的价格”相关曲线)
(2)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2)供给曲线(见“多变的价格”相关曲线)
★曲线题解题技巧
①观察随着横坐标(自变量)的变化,纵坐标(因变量)的数值有什么变化。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纵坐标为自变量,横坐标为因变量。

②经济曲线的变化状态是自变量和因变量内在变化规律的外在表现,一般有三种情况:二者呈正方向变化;二者呈反方向变化;在临界点前二者呈正方向变化,在临界点后二者呈反方向变化,抑或相反。

③要注意曲线倾斜的方向及整条曲线移动的方向。

如果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两个变量呈反方向变化;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明两个变量呈正方向变化;如果整体曲线向右移动,表明数量增加;如果整条曲线向左移动,表明数量减少。

①CPI(消费价格指数)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②一般说来,物价水平较低,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

但由于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如果物价持续下跌,会导致经济发展滞缓,从而影响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

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①区别:消费心理是指贯穿消费活动全过程的思维活动的综合,包括从众等心理;消费行为是一种有目的的满足消费者和需要的活动。

②联系:消费心理影响和制约着消费行为,消费行为是消费心理的表现,消费心理贯穿于消费者的消费活动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消费行为的方向和目的。

★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需求结构)
①消费:本国居民的消费需求,是经济的主要动力。

②投资:指政府通过财政支出促进经济的增长。

③出口:外部需求。

当前,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不足,成为制约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

因此,扩大内需尤其是居民的消费需求成为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误区警示
①坚持适度消费,就是不能超前消费
分析:适度消费指要从生产发展的需要和家庭经济实力出发进行消费,同时要改变落后的消费观念,在有偿还能力的前提下,适当扩大消费,防止消费滞后。

②倡导贷款消费,实质上就是鼓励超前消费
分析:贷款消费不一定就是超前消费,在充分考虑自己未来收入及偿还能力的基础上的消费,不属于超前消费。

③崇尚节俭,就是限制消费
分析:崇尚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崇尚节俭反对铺张浪费,适度消费反对超前消费而不抑制消费,二者并不矛盾。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生产(决定作用)→分配(桥梁和纽带)→交换(桥梁和纽带)→消费(最终目的和动力、反作用)→生产(决定作用)……
★促进消费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①消费与生产: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最终目的和动力)。

②消费与经济发展方式: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③消费观念与经济发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倡导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④消费与全面小康社会:促进消费,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⑤消费与收入分配: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有利于调节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3.发展生产的意义
1.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
(1)公有制的地位:主体、根本经济特征、基础。

(1)非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形式: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含义、特点、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