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与文学作品的交融美

合集下载

音乐与文学的互文性

音乐与文学的互文性

音乐与文学的互文性在艺术创作中,音乐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常常被研究者和爱好者所关注。

两者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表现形式和媒介上有所不同,更在思想内涵、情感传递方面相辅相成,形成了独特的互文性。

这种互文性使得音乐与文学不仅能相互影响,还能在表达情感、讲述故事方面达到共鸣与交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音乐与文学如何通过互文性展现各自的魅力、意义及其对人类文化的丰富性。

音乐与文学的历史渊源音乐与文学的关系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

早在古希腊时期,诗歌便以音乐的形式存在,诗人们常常伴随着乐器进行吟唱,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得文字传达的情感更加生动。

例如,古希腊悲剧常常结合音乐与戏剧,通过声音与舞蹈带来更为强烈的情感冲击。

尤其是在中国古代,诗词不仅是语言艺术,还常常受到音乐的影响。

例如,《诗经》中便有许多作品是可以吟唱的,它们的韵律、节奏与音乐形式紧密相连,并且在演绎过程中每一个字词都显得尤为重要。

这表明,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音乐与文学自古以来便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情感表达中的音乐性音乐和文学都是情感表达的重要工具,通过不同的方式传递着人类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在此过程中,二者如同两面镜子,相互折射出对方所呈现的情感色彩。

文学作品中的叙述方式、语言风格、意象符号等都可以体现出音乐的韵律感;而音乐作品则借助旋律、和声、节奏等元素传递出某种情感氛围。

例如,在莱茵河畔,著名作曲家舒伯特通过细腻动人的旋律表达出内心深处的孤独感,与此同时,他的一些歌曲歌词也直接取材于诗人的作品,如海涅和歌德。

这些作品不仅巧妙地利用了文字和音乐之间的对话,也打破了二者之间的界限,让听众在欣赏旋律时同样体会到文学中的深刻主题和情感层次。

叙事结构的交融叙事结构是文学与音乐的重要形式。

在许多文学作品中,叙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而在音乐作品中,乐章之间的转换、旋律的发展同样构成了一种叙事。

作曲家在创作交响曲或歌剧时,往往借鉴了文学中的叙述技巧,通过音符进行“讲故事”。

文学作品和音乐艺术的整合

文学作品和音乐艺术的整合

文学作品和音乐艺术的整合文学作品和音乐艺术一直都是两种相互唤起的艺术形式。

如何将这两种艺术整合在一起,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成为了许多文化创作者所关注的问题。

文学作品和音乐艺术的整合可以产生许多新的艺术价值,对弘扬文化、提升社会精神生活、增强传统文化的吸引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文学作品中有很多经典的名句,这些名句能够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它们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语调,使得读者能够将其脑海中的景象和情感与这些名句联系在一起。

类似地,音乐艺术中的旋律和节奏也能够产生一种深刻的情感共鸣。

将这两种艺术形式整合在一起,就会产生一种更加深入人心的文艺形式。

例如,闻名世界的音乐剧《贝壳人》就将文学和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歌曲和剧情的交织,将观众带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和感悟。

另外,文学作品和音乐艺术的整合还可以推动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通过将文学作品和音乐艺术整合起来,就可以将两种不同的文化元素相互交融,从而产生出一种新的文化价值。

例如,把中文同日文、印度文等相结合,制作成独具一格的东洋风情音乐,能够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能够互相了解、交流和欣赏。

同时,通过将民间音乐、民间文学等文化元素引入到艺术创作中,使得这些受众较为熟悉的元素能够更好地为观众所接受和理解,从而推动了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弘扬而言,将文学作品和音乐艺术整合在一起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大多都是诗歌和文言文,而这些作品中的韵律和意境可以通过音乐来更加生动地表现出来。

例如,乐府诗中的《长歌行》就被许多音乐家创作成了音乐作品,在音乐的伴随下,乐府诗的古典韵律更加动人心弦。

此外,将传统文学中的古诗词、民歌采样后制作成现代流行音乐,既能够让观众感受到传统文学的内在价值,同时也能让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到现代社会中。

总之,文学作品和音乐艺术的整合可以产生出许多美好的文艺形式。

这种整合不仅能够在审美意义上给受众带来强烈震撼,同时也能够推动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强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音乐与文学的艺术融合

音乐与文学的艺术融合

音乐与文学的艺术融合音乐和文学都是人类创造的两种艺术形式,它们各自拥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情感传递方式。

然而,在艺术的世界里,音乐与文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可以相互融合、互相补充的。

音乐与文学的艺术融合,既可以使听众感受到音乐的美妙之处,也能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中表达的思想与情感。

首先,音乐可以为文学作品增添情感与气氛。

音乐的旋律、节奏和编曲可以很好地表达情感,而文学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形象和文字本身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

当音乐与文学结合时,音乐可以通过旋律的起伏、音高的变化、乐器的使用等方式,为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注入更加生动而深刻的表达。

比如,一首欢快的乐曲可以增添文学作品的轻松愉快的氛围;而一曲激昂的乐章则可以让读者感受到文学作品中壮烈的情感。

其次,音乐还可以通过声音的表达方式,为文学作品赋予更多的意境和想象空间。

音乐作为一种很强的语言,它可以通过声音的变化、旋律的流动、音调的转换等手法,创造出丰富多样的音响效果。

当音乐和文学相结合时,音乐可以通过声音的变化与文学作品中的场景、描写相呼应,进一步加深读者对文学作品中情节的想象与体验。

例如,在描述大自然美景的文学作品中,音乐可以通过柔和的声音、流水般的旋律,为读者呈现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激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

此外,音乐与文学的融合还可以打破表达的界限,通过多重艺术形式的交织,创造出全新的艺术形态。

音乐可以成为文学作品的延伸,作为一种表演形式,为文学作品呈现出不同的层次和视角。

比如,戏剧中的音乐可以通过舞台音乐、歌唱或音效等形式,更加直观地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活动。

和音乐结合的舞蹈作品也能通过肢体的运动和音乐的旋律,将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故事情节用舞蹈的方式展示出来,给人以全新的感受。

最后,音乐与文学的融合还可以促进文学作品在传播和接受方式上的多样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音乐和文学逐渐以不同的形式呈现给观众和读者。

有些文学作品以音乐形式进行演绎,比如音乐剧和歌剧,通过歌唱、舞蹈和音乐来传达原作中的情感与思想。

音乐与文学的融合

音乐与文学的融合

审美体验:音乐是 一种美的艺术,能 给人们带来美的享 受和审美体验
社会功能:音乐在 社会中具有重要的 作用,如教育、宣 传、娱乐等
个人成长:音乐可 以促进个人的成长 和发展,如提高审 美能力、培养想象 力和创造力等
文学的价值
传递信息:通过 文字传达作者的 思想和情感
激发情感:通过 故事情节和角色 塑造,引发读者 的共鸣
表达情感
歌词创作:将文学作 品与音乐结合,通过 歌词表达文学作品的
主题和情感
诗歌朗诵:将诗歌与 音乐结合,通过朗诵 表达诗歌的意境和情

音乐小说:将音乐与 文学作品结合,通过 音乐表达文学作品的
主题和情感
04
音乐与文学的创作技巧
音乐创作技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旋律:流畅、优美、易记 节奏:稳定、有规律、有变化 和声:和谐、丰富、有层次 结构:完整、严谨、有创意 情感表达:真挚、感人、有深度 文学元素:融入文学元素,增加作品的深度和内涵
文学创作技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主题明确:确定作品的主题和核心思想 情节设计:构思出吸引人的故事情节 人物塑造:刻画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语言表达:运用优美、生动的语言表达思想感情 修辞手法: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创新思维:运用创新思维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音乐剧的特点:故事 情节丰富,音乐优美, 舞蹈精彩,舞台效果
独特
音乐剧的起源:19 世纪末,起源于欧洲, 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
艺术形式
音乐剧的代表作品: 《歌剧魅影》、《悲 惨世界》、《西贡小
姐》等
歌剧
歌剧的定义:一种集音乐、戏剧、舞蹈于一体的艺术形式 歌剧的起源:起源于16世纪的意大利 歌剧的主要元素:剧本、音乐、演唱、舞台表演 歌剧的代表作品:《图兰朵》、《卡门》、《茶花女》等

音乐欣赏知识:音乐和文学——探索音乐和文学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互补

音乐欣赏知识:音乐和文学——探索音乐和文学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互补

音乐欣赏知识:音乐和文学——探索音乐和文学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互补音乐和文学,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形式,却在创作和表现方式上有着相似之处。

音乐和文学之间虽然各自具有其独立性和独特之处,但其实它们之间还有着许多相互联系和互补之处,本文将探索这些联系和互补,并尝试分析其深层次的内在关系。

一、音乐和文学的共性1.传递情感音乐和文学都可以通过表现出人们的情感而感染人们的心灵,在传递情感方面有相似之处。

音乐可以透过旋律和和声来表达情感,而文学可以通过字句和情节来展示人物内心的情感。

两者虽然表现方法不同,但都能够深刻地打动人们的情感,引发共鸣,从而给人们以启迪,带来力量。

2.表达主题音乐和文学都可以通过表达主题来体现其深刻的内涵。

音乐可以通过旋律和歌词来表达个人或群体的思想、信仰、情感和价值观,而文学则可以通过故事情节、角色形象等来表达更为复杂的主题。

这些主题往往能够引起人们思考,从而对生命有所启迪和感悟。

3.艺术创作音乐和文学都是艺术创作的形式,都需要艺术家的天赋和经验才能够完成。

在创作过程中,音乐家和作家都需要通过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来表现自己的艺术感悟和创作理念,从而创造出优秀的音乐作品或文学作品。

两者都需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扎实的技巧基础。

二、音乐和文学的互补性1.音乐和文学的互补体现在:音乐可以通过音乐形式表达出文学作品中难以言语的深层情感和丰富色彩;而文学可以通过文字描述出音乐中并不是很直接的音乐主题、音乐的表现形式和艺术背景等。

2.例如:歌曲旋律和歌词内容的关系。

在流行音乐中,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往往是密切相关的,在旋律中反复出现的相同音乐主题很大程度上与歌词中表达的观点、情感和故事情节紧密相连。

比如王菲的《传奇》,旋律简洁而极为动听,歌词内容则表达了时间的推移、人生的变化和无法逆转的命运等主题,旋律和歌词的结合,使得歌曲既具有强大的音乐力量,又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3.写作手法和表现形式音乐和文学的写作手法和表现形式也有互补之处。

文学与音乐的结合与互动

文学与音乐的结合与互动

文学与音乐的结合与互动文学与音乐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各自拥有独特的魅力。

然而,当这两种艺术形式相互结合与互动时,却能产生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体验。

这种结合与互动能够让人们深入感受到情感的升华,以及世界观的拓展。

首先,音乐可以为文学作品注入灵魂。

世界上有许多经典文学作品被改编成音乐剧或歌曲的形式,比如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维克多·雨果的《悲惨世界》。

这些改编作品通过音乐和歌曲,将原作中的人物、故事情节和主题更加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可以让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感起伏和人物心理的变化。

同时,音乐的表现力也可以让观众更加直观地理解作品所传递的思想和主题。

其次,文学作品也可以为音乐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

许多音乐家在创作音乐时,常常会借鉴文学作品中的情节和意象。

比如,德沃夏克的交响诗《新大陆》就是根据美国作家亨利·岑的小说《浮士德号》而创作的。

通过描绘主角在海上的冒险经历和对新大陆的向往,德沃夏克成功地在音乐中表达出自由与梦想的主题。

同样,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交响曲《哈姆雷特》和《雪女》也是受到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哈姆雷特》和日本传统故事《雪女》的启发而创作的。

这些音乐作品通过音乐语言,将文学作品中的情节和主题转化为音乐性的表达,令人们在听音乐时感受到故事中的起伏和情感的变化。

此外,文学和音乐之间的互动还可以扩展观众的艺术领域。

比如,有许多音乐作品是以文学作品为背景创作的,当观众在欣赏这些音乐作品时,不仅能够感受到音乐本身的美妙,还能够通过音乐找到与文学作品相关的情感和意义。

这种互动可以拓宽观众的视野,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感受一部文学作品。

同时,对于文学作品来说,当它们被改编成音乐作品时,可以吸引更多的听众和读者,为文学的传播提供多种途径。

综上所述,文学与音乐的结合与互动不仅能够为彼此注入新的灵感和意义,还能够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多样的艺术体验。

音乐可以为文学作品注入灵魂,让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感起伏和人物心理的变化;而文学作品也可以为音乐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让音乐家在创作时能够更加深入地探索情节和意象。

文学与音乐的结合探索文字与旋律的和谐之美

文学与音乐的结合探索文字与旋律的和谐之美

文学与音乐的结合探索文字与旋律的和谐之美文学与音乐一直以来都是人类创造力的两个重要载体,它们各自具备独立的艺术表达方式,但在某些时刻,这两者也会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

文学与音乐的结合,探索了文字与旋律之间的和谐之美,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和美好的感受。

首先,文学与音乐的结合使得文字更具有韵律感。

文字作为一种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工具,在与音乐相结合后,不仅仅是平面的信息传递,而成为了一种融入了节奏与音调的艺术表达。

比如诗歌这个既有文学性又有音乐性的艺术形式,其运用了押韵和节奏感,使得读者在阅读时感受到形式上的美感。

而当这些诗歌被配以乐曲后,旋律与音调与文字的韵律相互补充,使整体创作更具有感染力。

这种结合不仅丰富了文字的表现形式,也增添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其次,文学与音乐的结合拓展了艺术的边界。

在创作过程中,作家和音乐家常常会相互交流和借鉴,文学作品会成为音乐创作的灵感源泉,而音乐则通过与文学结合,将文字转化为旋律。

比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被改编为音乐剧,这种融合了戏剧、音乐和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创作形式,使观众能够通过音乐和表演更加深入地感受故事情节和人物内心的冲突与变化。

文学与音乐的结合不仅能够创造出更为多元和全面的艺术作品,也使得文学和音乐得以共同发展和进步。

此外,文学与音乐的结合还带来了情感共鸣和传递的可能。

音乐作为一种直接打动心灵的艺术形式,通过旋律和音色直触人心,而文学作品则以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牵动着人们的情感。

当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时,旋律与文字的交织会让作品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沉。

无论是音乐家将文学作品改编为音乐,或是作家为音乐创作提供灵感,都能够让听众和读者在情感层面上产生共鸣,体会到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文学与音乐的结合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艺术领域和更为丰富的审美体验。

它们的结合既弘扬了传统文化的瑰宝,又催生了创新的艺术形式。

音乐、文学的融合共生

音乐、文学的融合共生

音乐、文学的融合共生作者:李莉来源:《北方音乐》2014年第10期【摘要】在我国古代,音乐被看作诗歌的灵魂,自然的,诗的发展离不开音乐;在现代,音乐作品的音乐要素和文学要素的有效结合直接关系着音乐本身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可见,音乐与文学历来都是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二者之间的融合共生是不间断的。

文章主要从三大方面分析探讨了音乐与文学的融合共生。

【关键词】音乐;文学;渗透;融合;共生一、音乐与文学共生同源古代文学作品中,诗歌、音乐和舞蹈三者结合在一起是一个重要的特征,其中诗歌和音乐被称为“姊妹艺术”,正所谓没有不需要歌唱的诗,也没有不需要诗的歌唱,诗歌文学的语言本身逐步发展成了极具音乐美感的固定的格律形式。

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声、强弱、节拍等要素能够体现出诗歌趋向于音乐。

我国古代作品《诗经》《楚辞》等都受到了音乐的影响,能够使人们深深体会到音乐的律动,到后来的唐诗、宋词、元曲、现代散文、小说等都具有浓重的音乐色彩,在音乐与文学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二者之间是相互结合的。

二、音乐与文学的互相渗透(一)文学的音乐性因素从文学的起源到发展的整个过程,音乐与它都一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文学作品讲究音乐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调质,即音与义的协调以及字音本身的和谐;二是节奏,也就是轻重、高低、长短的起伏。

很显然,情感的浓淡、张弛、起伏、抑扬、显隐形诸于字、词、句、章当中,就能使文学语言手段音乐化,从而建立具有音乐性的文学语言,通过利用文学语言的叙事特征、描绘景色以及描写人物特征等所呈现的音乐氛围及其特征。

另外,对于文学语言的音乐性,我国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说过:通常都说语言的形式是美的,主要是因为它具有回环、抑扬、整齐的美,而音乐的特性中就包含这些美,由此可见,文学语言的形式美也可以被看作是音乐美。

但是文学语言的音乐性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主要受到民族语言的字形、字音以及所用的句法和句子形式等影响,另外一方面主要受到文学创作者内心状态的影响,在文学语言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内心情感的浓淡疾徐、高涨低沉、形诸言外等,能够将其心灵的节奏和旋律充分呈现给受众,进而出现情感上的共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音乐剧与文学作品的交融美【摘要】为了能够具体阐述音乐剧与文学作品这两种艺术形式的关联,本文将尝试从故事情节处理,人物形象刻画以及所使用语言特点等三个方面对《巴黎圣母院》音乐剧及其文学原著进行一番比较。

【关键词】音乐剧;文学作品;《巴黎圣母院》;艺术形式
1.引言
音乐剧与文学作品,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诸多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但是两者从始至终都存在着联系,彼此都有许多相通之处,能够共同推进彼此的发展。

为了能够具体阐述音乐剧与文学作品这两种艺术形式的关联,本文将尝试从故事情节处理,人物形象刻画以及所使用语言特点等三个方面对《巴黎圣母院》音乐剧及其文学原著进行一番比较。

2.《巴黎圣母院》音乐剧及其文学原著的比对
2.1 人物形象的比较
在音乐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并且还会受到更多要求的制约。

“文学或戏剧作品中的人物主要根据内容需要而设置”(南利华,2008:14),但是在音乐剧中,角色的设置还须受到音乐形式与布局方面的制约,因此,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应当会受到这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制约。

由此,音乐剧中的人物形象就会与文学作品有着明显的差别。

虽然主人公们的基本情况没有多大更改,但是由于音乐剧与文学不同的表现手法,音乐剧中的人物也有了自己不同于文学作品中的一面。

编剧们根据音乐剧的特性赋予了某些人物以特殊的剧情任务,同时也相应的精简了原著人物形象。

2.1.1 人物形象的改编与删减
比较大的人物调整就是剧中角色格兰古瓦,他除了扮演小说中的游吟诗人和吉普赛女郎爱斯美拉达有名无实的丈夫之外,还担任了故事情节的叙述者。

当序曲缓缓结束时,舞台中央出现了本剧的叙述者——格兰古瓦。

他面对着观众唱出了本剧的开场词(le temps des cathédrales)”(余乐,2004:164-165)。

c’est une histoire qui a pour lieu 这段历史发生在
paris la belle en l’an de dieu 美丽的巴黎
mil- quatre-cent-quatre-vingt-deux 那是一四八二年
histoire d’amour et de désir 爱与欲交织的故事
从以上节选的歌词中,我们也可以预料到当时故事发生的背景。

观众们会感到在这样一个时代必然会发生很多与欲望有关的故事,必然会有所谓的成功者和牺牲品以及混乱的秩序和颠覆性的事件
发生。

尽管音乐剧与文学都是诉诸于形象的艺术形式,但是音乐剧要求其本身故事中的人物、时间和背景相对应,并且能够在有限的时
间内完整清晰的表现故事内容。

因此,音乐剧剧作家和作曲家对于小说或剧本原作进行改编时,就会对原作的故事情节及其主要人物形象做出调整,以达到故事情节清晰条理,人物形象生动鲜明,整个剧作表演引人入胜的目的。

2.1.2 音乐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魅力
音乐是音乐剧目的上帝,它让听众通过音乐去揣摩剧中人物的性格。

因此,音乐剧中的人物形象会让观众从多种感官上去体会剧中人物的性格,更为直观,更富有冲击力。

比如主角卡西莫多,在首演版本《巴黎圣母院》音乐剧中,饰演卡西莫多的嘎有一副特殊的嗓音。

当他第一次亮身,演唱《le pape des fous——愚人教皇》时,他的声音一下子就给观众以强烈的听觉冲击。

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会渐渐认识到,卡西莫多就应当有着这样一幅沙哑的嗓音,因为这是融入了人物角色灵魂的声音。

而在文学作品中,我们只能通过作者所用的语言去体会人物形象。

例如“bossu——驼背”,“borgne——独眼”,“bancal——跛脚”等词汇,让我们对卡西莫多的畸形程度有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而对于他的声音,却只能从别人的感受描绘中才能间接猜测到。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到音乐剧作为一种有声艺术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官享受,具有直观性和清晰性。

2.2 故事情节的比较
对于文学作品和音乐剧来说,情节的设定始终都占据着一个十
分重要的位置。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秉承了大作家雨果著作中的主要故事内容。

其中大部分情节不仅得到了保留和延续,而且音乐剧编剧们对其主要的故事情节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并起到了很好的现场舞台故事情节效果。

2.2.1情节演进以及人物出场顺序的调整
在音乐剧中,首先出场的是我们的故事讲述者兼游吟诗人——格兰古瓦,紧接着是克洛潘率领众流浪者向巴黎圣母院寻求庇护。

而下一个出场的主教弗侯洛则命令军官菲比斯驱逐这些流浪者。

在追逐中,菲比斯发现了爱斯美拉达并向她询问起了她的身世。

最终,在交代完菲比斯与其未婚妻百合相爱的情形之后,才终于轮到我们剧中重点人物的出现——卡西莫多。

而在文学原著中,人物出场是首先从节日(la fête des fous)*开始的,在节日中,主持圣迹剧的格兰古瓦、被众人推选为胡闹王的卡西莫多、在广场中跳舞的爱斯美拉达、教训卡西莫多的主教弗侯洛以及解救爱斯美拉达的菲比斯都依次出场,节奏紧凑。

2.2.2. 情节内容上的变化
随着人物的删减,在原著中占有相当分量的情节也随之削减了。

例如音乐剧中对爱斯美拉达的法庭审判,原著中法官等小角色被删掉,只留有弗侯洛一人进行审判。

气急败坏的弗侯洛令人对爱斯美拉达施以酷刑使其被迫认罪并判处其绞刑。

整个审判过程由他一人掌控,这也是为了加强人物形象冲击力的需要。

而在文学原著中,审判爱斯美拉达的是一群人,有庭长,国王监诉官等。

除了爱斯美拉达这一被告,连她的小山羊也成了被告。

他们利用小山羊的表演判定爱斯美拉达使用巫术谋害菲比斯,并对其实行了酷刑逼供。

柔弱的波西米亚姑娘最终被迫招供了,人们把她关到了监狱里,正是在这牢狱中,主教神父弗侯洛出场了,露出了自己的真面目,向爱斯梅拉达表达了他那疯狂扭曲的倾慕之情。

全文故事情节至此也将告一段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