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读懂诗歌概论
如何读懂诗歌

如何读懂诗歌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语言,传达着诗人丰富的情感、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体验。
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读懂诗歌并非易事。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读懂一首诗歌呢?首先,要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
每一首诗歌都诞生于特定的时代和社会环境,诗人的个人经历、当时的历史事件、文化传统等都会对诗歌的创作产生影响。
比如,杜甫的诗歌常常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如果我们不了解那段历史,就很难深刻理解他诗中所蕴含的忧国忧民之情。
同样,了解诗人的生平遭遇,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其诗歌的情感基调。
例如,李白一生豪放不羁,渴望建功立业却又壮志未酬,了解这些背景,我们就能更深入地理解他诗歌中那种豪迈与悲愤交织的复杂情感。
其次,要注意诗歌的语言特点。
诗歌的语言往往高度凝练,常常运用比喻、拟人、象征、夸张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
比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将春风比作剪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风的灵巧和春天的生机勃勃。
再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用春蚕吐丝和蜡烛燃烧来象征至死不渝的爱情,寓意深刻。
我们在阅读时,要善于发现这些修辞手法,并理解它们所表达的含义。
同时,诗歌的意象也是理解诗歌的关键。
意象是诗人用来寄托情感、表达思想的具体形象。
比如,月亮常常象征着团圆、思念;梅花常代表着坚韧、高洁;杨柳则常寓意着离别、不舍。
当我们在诗歌中看到这些意象时,要结合诗歌的整体语境来理解其象征意义。
比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明月这一意象就寄托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再者,要体会诗歌的情感。
诗歌是诗人情感的抒发,或喜悦,或悲伤,或愤怒,或宁静。
我们要用心去感受诗人在字里行间所流露的情感。
有时候,诗人会直抒胸臆,将情感直接表达出来;而有时候,诗人则会借景抒情、托物言志,通过描绘景物或事物来间接表达情感。
比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通过描绘边疆大漠的壮丽景色,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完整word版)如何读懂诗歌

如何读懂诗歌—-走好鉴赏诗词的第一步读诗如读人。
读一首不曾谋面的诗歌,就如同见一个陌生人,读诗的过程,完全可以看成是你和这个人交往的过程,那么,如何才能又快又准确地了解他呢?一、怎样算是读懂诗歌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如何明白浅层意思?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
明确题材——送别诗、羁旅诗、边塞诗、闺怨诗、田园诗、怀古诗、隐逸诗等。
例1: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大意:(我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
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远方的)城郭在前面的水面上浮动;波涛汹涌,浪拍云天,摇荡起(远方的)天空。
襄阳风光美丽,(似乎想要把我)留下,与山翁共谋一醉.2、领会深层意思,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答: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4分)答:“浮"和“动”。
“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
(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什么?(4分)答: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二、读懂诗歌的方法技巧1、品标题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题材等)。
题目是诗词的眼睛,它往往直接揭示了诗词创作的时间、地点、事件和主旨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例2: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如何正确解读诗歌

如何正确解读诗歌
诗歌是一种富有美感和情感表达的文学形式,正确解读诗歌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和感受。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步骤和策略,帮助你正确解读诗歌。
1. 阅读和理解诗歌:
- 开始时,先通读整首诗歌,了解整体情感和主题。
再逐行阅读,并花时间理解每一行和每一个词语的意义,包括其字面意思和可能的隐喻或象征。
- 注意诗歌的结构、韵律和节奏,这些元素常常与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意图有关。
2. 关注诗歌的语言与意义:
- 注意特殊的词汇、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诗歌中的隐喻、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常常赋予诗歌更深层次的意义。
-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了解诗人想要传达的信息或情感。
3. 文化与历史背景:
- 基于特定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某些诗歌可能有特定的意义和
象征。
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能够帮助我们更
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图。
4.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目的:
- 尝试解读诗歌中传递的主题或情感。
通过识别重复的概念、
象征或情感,我们可以捕捉到诗歌的核心思想和目的。
- 考虑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感官描写,以及它们对主题的支持和
强调。
5. 个人解读和意义:
- 诗歌的解读是个人的体验,每个人对相同的诗歌可能会有不
同的理解和感受。
不要害怕表达个人的意见和感触,这是对诗歌的
另一种解读方式。
通过正确解读诗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欣赏诗歌的美感和情感
表达。
希望以上步骤和策略能帮助你更好地探索和理解诗歌的世界。
如何快速读懂诗歌(全文)

如何快速读懂诗歌(全文)在历年高考试卷中,诗歌鉴赏是重点考查的知识点之一,就其考点来看不外乎考查诗歌鉴赏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这两个大的考点。
很多考生在回答此题时,语言嗦、张冠李戴、措辞不当、要点不全。
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读懂诗歌的内涵。
笔者认为,要答好诗歌鉴赏题,首先要读懂诗歌。
那么怎样才能真正读懂诗歌呢?检验读懂诗歌的标准主要从三个方面去加以判断:一是诗歌“写了什么”;二是诗歌是“怎样写的”;三是诗歌“为什么这样写”。
要想快速读懂诗歌,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阅读。
一、看题目,观解释诗人作诗,最重诗题!“题者,额也;目者,眼也。
”标题富含诸多信息。
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
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
如:2022年四川卷《秋暮吟望》从题目看点明了时间(秋暮)、内容(望);暗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吟)。
有些标题并不一定蕴含着那么丰富、全面的信息,而是留下了空白点,这个空白点给我们留下了猜想揣摩诗的内容的空间,使我们很容易较快地深入到诗的内容中去。
另外,古人还有一个写作习惯,通常在诗的开头一两句就破题、点题。
这样,我们就可以依据标题,了解诗词的内容。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读题]①时间是中夜(半夜);②地点是西园;③人物动作:中夜起来后望着西园的月亮。
[猜想]①为什么半夜的时候站在自己的房间里望着西园呢?②他是不是听到了什么呢?[读诗]①我们在诗中看到了“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点题)②标题里有月,诗中第二联就有“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③“望”时是怎样的心情呢?于是尾句有交代“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的心情很寂寞。
那么,为何会寂寞呢?再联系写作背景就可知晓了。
带着对标题的疑问,我们就读懂了该诗。
看懂诗歌的方法与技巧

看懂诗歌的方法与技巧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理解诗歌并不容易。
本文将探讨一些看懂诗歌的方法与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诗歌的美。
首先,了解诗歌的基本元素是理解诗歌的关键。
诗歌通常由韵脚、节奏、节奏和形象等元素构成。
韵脚是指诗歌中的押韵,可以是完全押韵或近似押韵。
节奏是指诗歌中的音乐感和韵律感,它可以通过重复、变奏和对比等手法来表达。
形象是指诗歌中的生动和具体的描写,通过形象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了解这些基本元素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感受。
其次,注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诗歌通常使用较为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通过凝练的文字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诗歌中常常使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和象征等,这些手法可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此外,诗歌还常常使用隐喻和意象等艺术手法,通过意象的交织和隐喻的延伸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因此,读者在阅读诗歌时应该留意其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再次,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文化背景是理解诗歌的重要途径。
诗歌往往是特定时期和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它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特点。
因此,读者在阅读诗歌时,可以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和背景,以及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背景,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内涵。
例如,李白的诗歌常常反映了他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对自然的热爱,而王维的诗歌则常常表达了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悟。
通过了解诗人的背景和文化背景,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最后,要善于品味和感受诗歌的美。
诗歌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思想的传递,它通过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因此,读者在阅读诗歌时应该用心去感受其中的美,去体验其中的情感和思想。
可以通过反复阅读和品味来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同时,也可以通过参与诗歌创作和朗诵等方式来更好地感受和理解诗歌的美。
综上所述,看懂诗歌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最快速有效读懂诗歌的方法(超实用超简单)

快速有效读懂诗歌方法归纳:【例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问:从思想内容分,这是什么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送”字提示了我们,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中用“春江渺茫”“日暮”“何处泊”“断人肠”等词,表达了作者惜别哀伤之情。
总结方法一:看标题,抓题眼标题往往对诗歌广泛丰富的内容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
有些题目显示事件、情感;有些题目交代写作目的和写作背景;有些题目点明中心。
所以,有时抓住了题目,也就大体抓住了诗歌的基本内容。
【实战演练】请从诗歌标题中快速辨别以下诗歌的思想感情:1、《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表达了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
2、《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表达了征战之人厌倦戎马生涯的怨情。
【例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李白一为迁客②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③。
[注] 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年)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②迁客,指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
贬官到长沙。
③古曲有《梅花落》。
问:诗歌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抒发了诗人被流放的凄凉之感和眷恋朝廷、思而不得的苦闷。
总结方法二:看注释,抓暗示信息注释是诗歌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
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本诗的思想内容或感情基调;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本诗的用典或寓意;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或主旨;还有些是解释诗中的生僻字句,那是在降低你阅读的难度。
【例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理解诗歌内容的方法

理解诗歌内容的方法方法一:古诗阅读鉴赏“三读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是理解的基础,是领悟欣赏的前提。
因此,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诗歌应把“读”作为突破口。
不过,读的时候要带着任务去读,要边读边思考,反复推敲,融会贯通。
其方法步骤归纳起来有:(一)读懂。
就是读懂诗意。
其过程是:1.读标题。
从体裁或题材、题眼或关键词等方面推知全诗内容。
如《秋思》《越中览古》《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2.读注释。
或题意解说,或背景介绍,或作者简介,或诗文生词、典故解释,等等,都可成为我们对诗歌全面、深入解读的“钥匙”。
如2006年辽宁卷考苏轼《东坡》就有两条注释――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
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①荦确:山多大石。
仔细阅读,我们就可以从中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以及题意和诗意,进而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3.读诗文。
一是抓关键词(情词/诗眼),二是抓关键句(情句/诗骨)。
据此认真推敲,“以意逆志”,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旨。
(二)读透。
就是在读懂诗意的基础上挖掘隐藏在诗句字里行间深沉的意蕴,深入透彻地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了解作者。
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作者写作时的心境以及作者一以贯之的创作风格等方面,“知人论世”,推知本诗将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写作特点等。
2.知晓典故。
诗人用典故,往往借古喻今,此为直接寄托。
如果作者正面直接引用故事。
李商隐“庄周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锦瑟》)诗中就是借庄周、望帝来写自己。
杜甫“出师未捷身长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这里写的不仅是孔明的丰功伟绩,更是诗人对自己壮志难酬、功业未就的感慨。
因此,我们要正确理解这些典故的内涵以及诗人运用的意图。
3.体味意境。
古诗的意境是诗人用极为凝炼的文字创造的,是由作者主观感受和客观景象融合而成的。
在指导古诗阅读鉴赏中,既要引导学生入“境”,又要启发学生会“意”。
如何读懂诗歌(多应用版)

如何读懂诗歌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它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韵律和深邃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感悟。
然而,诗歌的解读并非易事,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本文将从诗歌的基本特征、解读方法以及欣赏诗歌的注意事项等方面,探讨如何读懂诗歌。
一、诗歌的基本特征1.精炼的语言:诗歌的语言具有高度的凝练性,诗人往往用最简洁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情感。
因此,理解诗歌的语言是解读诗歌的关键。
2.优美的韵律:诗歌的韵律美是诗歌艺术的重要特征。
它通过押韵、对仗、平仄等手法,使诗歌具有音乐性,增强表达效果。
3.深邃的意境:诗歌的意境是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抒发情感,营造出的一种氛围和情调。
意境美是诗歌的灵魂,需要读者用心去体会。
4.丰富的意象:诗歌中的意象是诗人用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物象。
解读诗歌时,要善于把握意象,挖掘其背后的深层含义。
二、解读诗歌的方法1.了解诗歌背景: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以及诗人的生活经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分析诗歌结构:把握诗歌的结构,如起承转合、对仗、排比等,有助于理解诗歌的逻辑层次和情感脉络。
3.品味诗歌语言: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语、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体会诗歌的语言魅力。
4.感受诗歌韵律: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有助于领悟诗歌的情感内涵。
5.把握诗歌意象: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挖掘其象征意义,从而揭示诗歌的主题。
6.体会诗歌意境:通过联想和想象,置身于诗歌的意境之中,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三、欣赏诗歌的注意事项1.保持敏感的心灵:欣赏诗歌需要一颗敏感的心,善于捕捉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2.多读经典诗歌:阅读经典诗歌,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勤于思考:诗歌解读没有标准答案,要学会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4.注重感悟:欣赏诗歌要注重感悟,而非仅仅追求字面上的理解。
5.交流与分享:与他人交流诗歌欣赏心得,可以拓宽视野,提高鉴赏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倚枕而眠,耳边似乎传来千年仙鹤的声音;举杯共饮, 杯中竟然映出五老峰的影子。
• 更令人感动惭愧的是主人殷勤热情的留客心意:鱼肉鲜 美,饭食精细,酒味醇香浓郁。
3.填补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 下的空白。
1.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金风(吹起),玉露(凝结的时候),(牛郎
问:“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是如何表达对李白的的思念 之情的?(4分) (翻译:我在渭北独对着这无语的春之绿树,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 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 ) ①想象。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对写)
②借景抒情。我在渭北独对着春日的树木,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 薄云,好像“春树”、“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
2.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 侧重点。
例1. 苏轼《念奴娇》:“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应为“应笑我多情”。
例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应为“千古江山,无处觅英雄孙仲谋” 。
例3.辛弃疾“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应为“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
了解诗家语,读懂诗人心
——有效读懂诗歌
诗歌特点
凝练含蓄 音韵和谐 言简意丰
诗歌语言
改变词性 颠倒词序 省略句子成分
1.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春风又绿江南岸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作动词,使动 比较多。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 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山林的风光使小鸟怡然自得,潭中的倒影使人忘 却俗尘。
沙场点兵
把握词性的改变
出塞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tāo)。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赏析“乱斫胡兵缺宝刀”中的“缺”字。(炼字题)
①将士们与胡兵激战,把宝刀都砍得缺了刃口。(翻译) ② 一个“缺”字,写出了战斗时间之长,既表现了战斗 场面的激烈,更表现了将士们奋力杀敌、拼死搏杀的无 畏精神。(效果)
• 绿树上挂着红樱桃,红艳欲滴,青豆配着琥珀色的美酒 ,爽口宜人。村头田外,满眼的绿草铺成垫子一般,白 鹅就在上面嬉戏。
4.注意文言词语的用法,不能以现代汉语习惯理解
可怜九月初三月
可爱
暮去朝来颜色故
容貌
忍顾鹊桥归路
怎忍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怎可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怎肯
小试牛刀
注意文言词语的用法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
答:①远处的五老峰影能倒映杯中(翻译诗句)②写出了溪居 的明净,更显示了溪居的主人是一个超凡脱俗的世外高人。 (效果)③“落”字,尤为神妙,似乎五老峰是一个物体,会 落入杯中。想象之奇,令人叹为观止。(手法)
• 远望明净的小溪上雾气茫茫,两岸树木密密层层。一路 山水目不暇接,栏杆小窗依次迎面而来。
例4. 崔护《题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应为“不知人面去何处,桃花依旧(在)春风(中)笑”。
小试牛刀
还原颠倒的语序
1.杜甫《秋兴八首(其八)》:“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应为 “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2.叶梦得《贺新郎》词:“秋色渐晚,霜信报黄花。”
应为“黄花报霜信”
3.陆游《昼卧》诗:“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
应为“帐里生香雾,枕边积书山。”
4. 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诗:“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应为“怜新雨后之竹,爱夕阳时之山。”
沙场点兵
还原颠倒的语序
题元十八溪居(白居易) 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 晚叶尚开红踯躅,秋芳初结白芙蓉。 声来枕上千年鹤,影落杯中五老峰。 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香饭细酒香浓。 赏析“影落杯中五老峰”中的“落”字。
“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
① 一晴生意繁 :四月余杭,雨后乍晴,万物复苏,生机 盎然。 ②有樱桃绿草白鹅悦目,有青豆配酒爽口,船行水上,轻 快疾驰,有春风拂袖,诗人所见农户白天闭门,原是为了 保养小蚕,由自然景物到社会场景,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 “生意”(生机)。
• 四月里的杭州,天空晴朗,万物复苏,一派勃勃生机。
小试牛刀
把握词性的改变
1. 《临行与故游夜别》何逊 :“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 日。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夜深人静,唯有雨点滴落在台阶上,发出单调的音响。天已 破晓,油灯将要燃尽,使充满离愁的屋子显得一片昏暗。
2.《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 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 惟闻钟磬音。
沙场点兵
填补诗词中的省略
雨(杜牧)
连云接塞添迢递,洒幕侵灯送寂寥。
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
问:这首诗题目为《雨》,但诗中没有一个雨字,却句句写的 是雨。分析诗歌最后两句是如何写雨的。(6分)
翻译:雨连接了云头与大地,天地间一片白茫茫的,天地更辽远了。 雨倾洒在夜幕之中,寒气侵扰着孤灯,增添了寂寥之意。孤独客居异 乡的人啊,一夜未眠,听雨在窗下芭蕉上兀自滴答作响。
织女)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次相逢)。 2.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五陵年少争(送)缠头,(弹奏)一曲,(琵琶 女得到)红绡不知数。
小试牛刀
填补诗词中的省略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 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 肥红瘦。
想象作者问卷帘人的话语——“雨后的海棠可 还好?” ,想象其不忍问却又忍不住想知道的矛 盾心理 ,想象其惜花凋零的神态,体会其惜花伤 春之情。
(2)末两句通过听觉来写雨(或侧面描写)。(2分)之所以知道 “窗外有芭蕉”,是因为一夜雨声不绝于耳而致孤客“一夜不眠”, (2分)这种声音加剧了孤客内心寂寥、凄清之感。(2分)
沙场点兵
填补诗词中的省略
春日忆李白(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