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上课讲义
高考语文复习-如何读懂诗歌课件

总结之三:读懂诗歌的途径是分 清题材,有助于我们读懂诗歌 情感内容
常见的诗歌题材有: 咏物诗 边塞诗 山水田园诗
怀古诗 闺怨诗 哲理诗等 下面我们来梳理诗歌题材
• 练一练 • 蝉(唐 虞世南) • 垂緌(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jiè)秋风。 物态(蝉):“饮清露”“流响”, “居高 ”“声远”等。(托物)
小重山 端午 【元】舒岫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 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 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
• 1.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 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 怎么读出屈原的呢? • 诗下面有【注】 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
练一练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情感? ——思乡怀人(怎么读出?)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白描 衬托 写景时的 远近高低视听动静结合。 语言特点——清新质朴 清丽洗练 意境——淡雅幽静 判断诗歌类型——山水田园风光(山石 、田园 、 炊烟、鸡犬、柴门、南亩)
• 温馨提示:平常有关诗人相关内容的积累别忘了 利用
练一练 李清照《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 人,却道海棠仍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 红瘦。又如: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因了解李清照,当然知道本诗是闺怨诗。 知道杜牧是晚唐诗人,所以多少都有所历 史的寄托。(物是人非之感)
2020高考语文复习 —诗歌鉴赏之读懂完整版讲义

高考—诗歌鉴赏(一)读懂诗歌古诗鉴赏,其根本前提就是要读懂诗歌。
对于命题者来说,近年来越来越重视对读懂诗歌内容的考查,淡化模式化、概念化的鉴赏的考查。
对于考生来说,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能否读懂诗歌极其关键。
因此,必须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而应沉下心来,反复咀嚼,一定要重视古诗本身给我们传达的内容,逐步养成读懂诗歌再做题的良好习惯。
考场上,究竟怎样才算读懂了一首诗歌呢?一是明白表层意思:能疏通出大意,把握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物等基本内容;二是领会深层意思,即能看出写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等。
考场上,究竟怎样才能读懂呢?读懂的方法有很多,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老老实实、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阅读诗歌文本。
一、标题切入诗歌的标题相当于诗歌的眼睛,它包含着丰富的信息。
读懂诗歌,首先要借助对标题的分析窥见诗中蕴藏的丰富信息。
1.从标题推知写作的具体内容及情感的触发点,如“逢入京使”“夜上受降城闻笛”等。
这类标题,诗人常常会把诗作叙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缘起等内容在题目中向读者作交代。
2.从标题探寻诗歌的感情倾向像下面的标题都可以用来推测诗歌的感情倾向:“悯农”“伤田家”“春怨”“书愤”。
3.从标题看诗歌的意旨,即诗人写作本诗的目的、意图2017年全国卷Ⅲ诗题“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文字很多,除点明写作缘由外,“戏赠”二字就点明了白居易写作此诗的目的:戏谑友人,夸耀自己。
4.从标题看诗歌的题材类型很多标题会反映出一首诗的题材类型,不同题材类型的诗往往有不同的情感内容、不同的写法。
(1)以地名(包括亭、台、堂、馆)为标题以此为题的诗大多是怀古诗,表达的感情常常是借古讽今、吊古伤今或登临览胜、即景抒怀。
(2)以动植物或事物名为标题以此为题的诗一般都是咏物诗,多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3)以人物为标题这类标题中的人物如果是下层人民,那么该诗多表达对其命运的同情;如果是历史名人,多表达对其的景仰或同情或身世之感。
2024届高三古代诗歌鉴赏复习之如何读懂诗歌+课件33张

有一些诗歌的内容和手法都存在反常的现 象,这些是作者整体构思、表达情感和格律 平仄的需要。
1、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2、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3、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4、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请尝试一下用诗家语读懂一首诗
2023年新高考2卷 湖上晚归 林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2023年全国乙卷
破阵子
陆游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履登山 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 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 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B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 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 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 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参考答案]D
“诗家语”的五大“变形”
改变词性 颠倒词序句序 互文见义 空白省略 反常搭配
1、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戴锦帽,穿貂裘
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下雨
3、沉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贫贱之家
5、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青翠苍绿的山色
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瞑》 主语后置
起 描之景、事、物。往往有统率全诗、渲染气氛,铺垫意 境等作用。
即承接上句承”句。承接起句而展开,是对“起”
承
句的延续、补充、深化。同时,它往往对后面的内 容起铺垫和蓄势作用
即承接或者递进。转”是接“承”而来,在内容上推
高考专题复习:读懂诗歌课件

——
益诗友。
【如何读懂诗歌·小结】
• 如何明白浅层意 思?
• 1.理解词语 • 2.填充内容 • 3.调整语序 • 4.整合句意
• 如何领会深层意思?
• 1.联系信息,揣摩语言 • 2.再现情境,设身体验 • 3.挑选词语,确定内容
【按照读懂的两个层次,给下面这 首诗写一段解读性的文字。】
• 溪亭 • 林景熙 •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如何领会深层意思?】
1.联系信息,揣摩语言
题目、注释、诗人生平、典故;意象语言、 情感语言、首尾句
• 例3:杜甫的诗句:“飘飘何所似,天 地一沙鸥。”
• 例4:崔颢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如何领会深层意思?】
2.再现情境,设身体验 通过联想和想象,再现诗歌情境,设身进入 这一情境中去体验、感受其情感和意境。
答案
• 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 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 着瓮在路上,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 庙。
• 这幅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 安详的气氛。
•
山居即事
•
王维
•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 诗的后四句表现了怎样的景与情?
改变词性
• 春风又绿江南岸 。 ------王安石
•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
芭蕉。
-------蒋 捷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
高考诗歌鉴赏有效读懂诗歌 课件(共33张PPT)

顺向(顺意:景与情的和谐 )
金陵怀古 王珪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珪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 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景:事悠悠、满目秋
情:萧萧、惨惨、凄凉……23
波③寸情不思感移考、的:叫暗船这示、首归:词是如何表在,现雨无西中法湖褪移游色步人,,不柳表同絮达落了情在伤感地春的上之?沾情了;泥“
春怎知、春也归
三三两两叫船儿”,写雨后春去,
人们也纷纷叫船归家,表现了对春
归的黯然心伤和无可奈何。
辨一辨 明关系:
顺意(顺向) 逆意(逆向)
合理地“想入非非” 理智地“适当发散”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思考:本词表现 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 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景:吹雨 残枝 落花 寒渌 日西 残棋(景伤)
情:讳愁无奈眉 沉吟应劫迟(情悲)
如何读懂诗歌
。
诗歌鉴赏三步走
能 读懂
会 鉴赏
精 表达
怎样算是读懂诗歌
1.明白表层意思,译出诗歌大意: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
2.领会深层意思: 创设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如何读懂
1.读——通读全篇 2.看——找启示 3.抓——寻突破
渔歌起、望孤灯
情:诗人凄凉孤寂,国破家亡、
飘泊无依之感
36
作业布置: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如何读懂诗歌+课件

•综 观 全 词 , 试 分 析 “ 心 事 ” 具 体 指 的 是 什 么 ? ( 3 分 )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 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 夜煮茶。
①思亲,盼望与家人团聚,安享天伦之乐; ②慨叹年华易逝,人生易老; ③厌倦仕途与奔波,希望归隐田园。
把古诗当作文言文来读(重要字词、语序、省略)
诗歌鉴赏三步走
能 读懂
会 鉴赏
精 表达
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 读懂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
【怎样才算读懂?】
1. 明白表层意思
• 能概括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
2. 领会深层意思
• 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角度五:看意象,把握特定含义:
• “意”,就是作者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 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作者的感情活 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意象形成的氛围、感觉就是意境。
• 古代诗词中,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义,也往往寄托 着特定的情感,这就是特殊意象。领悟这些“意象”中的寓意, 就能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积累)
表达了作者惜别哀伤之情。(2分)
标题可以帮助解读
一、内容事件 二、思想情感 三、表达技巧 四、诗歌类别 五、写作目的 六、写作背景 七、时间地点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 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可以 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 的向导。
归雁 钱起 潇湘何事等闲回, 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角度一:看标题,抓题眼
【例一】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如何读懂古诗词课件

古诗词特点
凝练含蓄 言简意丰
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 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 常会打乱语序。
特点: 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 (写诗)
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 的特殊需要,常会打乱语序。
补充省略! 还原语序! 词类活用!
把古诗当作文言文来读 (词类活用、倒装、省略)
部分诗、词人创作风格
陶渊明:朴素自然 白居易:通俗易懂 王昌龄:雄健高昂 李商隐:朦胧隐晦 温庭筠:绮丽香艳 苏东坡:豪放旷达
杜甫:沉郁顿挫 李白:豪迈飘逸 杜牧:清健俊爽 王维:诗画一体 高适:悲壮苍凉 陆游:悲壮爱国
总结方法
(三)看注释,抓暗示信息 注释是诗歌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
抒发了诗人被流放的凄凉之感和眷恋朝廷、思而不得的苦闷。
总结方法
(四)看关键词句 ,揣测情感内容
诗歌中有一些能够帮助我们把握作品思想内容的关键词 句,阅读时准确抓住关键词句,无疑对正确理解分析诗歌的 思想内容有重要的作用。 如《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 又如《钱塘湖春行》:最爱湖东行不足,……
所以,有时抓住了题目,也就大体抓住了诗歌的基本内容。
年份、卷别 题目
重要信息
“论学”,论说学问;这是林希逸写给
2023·新课
友人的一首酬答诗。友人与他讨论如
标 《答友人论学》
全国Ⅰ卷
何做学问,诗人创作此诗表达自己的
治学主张。
年份、卷别 题目
重要信息
(续表)
2023年 新课标 全国Ⅱ卷
《湖上晚 归》
抓关键词句
关键词
情感词:情感词直接表露情感,如“悲”、“愁”、 “孤”、“喜”、“闲”之类。 修饰词:形容词、动词 、副词等,尤其是冷暖色调形容 词多能表现悲喜心情 。
高考诗歌鉴赏如何读懂诗歌课件共61张

04
沉郁顿挫
语言凝重深沉,节奏 跌宕起伏,如杜甫的 《登高》。
诗歌意象与意境
意象
诗歌中通过具体事物或景象表达出的情感和思想,如 “柳”代表离别,“月”代表思念。
意境
通过意象的组合和情感的渲染营造出的整体艺术境界 ,如孤独、宁静、壮美等。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意象是构成意境的基础,意境是意象的升华和整体呈 现。
模拟题训练与讲解
1
精选模拟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的 应试能力。
2
对模拟题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帮助学生掌握答题技巧。
3
鼓励学生多做模拟题,加深对诗歌鉴赏的理解和 认识。
诗歌鉴赏能力提升建议
多读一些经典诗歌,积累 诗歌素养和审美能力。
学会分析诗歌的意象、意 境、语言等要素,提高鉴 赏能力。
跳跃性思维
诗歌语言具有跳跃性,通过留白和省略等手法激 发读者想象。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 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的描写方式。
05
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及解题策略
Chapter
选择题解题技巧
审清题干,明确要求
认真审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是选择 “正确”还是“错误”,是选择“一项
在回答题目时,要注意格式规范,卷面整洁 ,给阅卷老师留下良好的印象。
06
诗歌鉴赏实践演练与提升
Chapter
历年高考真题演练
0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历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进行详 细的解析和讲解。
02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背景、主题、意象、语言等要 素,掌握鉴赏的基本方法。
03
通过真题演练,让学生了解高考诗歌鉴赏的命题规 律和评分标准。
情感表达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材料一:读懂诗歌诗歌阅读做到三步:读懂文本精准审题规范答题。
在考场上,读懂一首古诗,说到底就是理解诗句意思,诗歌写了哪些内容,为什么写,怎么写的。
弄懂这三个问题是读懂诗歌的关键。
读懂诗歌的方法与步骤:(一)看诗题(二)看作者(三)看注释(四)看意象(五)看情语(六)看手法(七)看尾句(八)看题干(九)看题材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
如何利用标题来读诗呢?1.把握标题信息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
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
总之,标题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回看高考2004《征人怨》2005《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2006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2007 鹧鸪天·送人2008 登金陵凤凰台2009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2010 送魏二2011 春日忆李白2012 梦江南2013 醉眠但是,另一类诗歌的标题表面看起来,似乎与诗歌的内容联系并不是很紧密。
例如:《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歌标题是“观书”,内容却是“观塘”,两者之间有何联系?这首诗以暗喻的手法,借半亩方塘明净的形象来壁喻读书体会。
这首诗告诉我们,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
就是说有些诗歌的标题和内容貌似无关,其实是借助了某种手法曲折表达作者心中所想。
2.要带着对标题的提问去读诗有些标题并不一定蕴涵着那么丰富、全面的信息,而是留下了空白点,这个空白点给我们留下了猜想揣摩诗的内容的空间,我们很容易较快地深入到诗的内容中去。
以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为例。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从诗歌作者入手,知人论世。
作者的身世、境遇、抱负、人生观等,往往决定了诗作的感情。
作者的风格基本是相对稳定的。
知人:再如论世:盛唐建功立业的豪歌。
中唐乱离时世的悲歌。
晚唐王朝衰败的挽歌。
北宋的哲理思考入诗。
南宋的爱国情怀入诗。
如果考查的诗歌作者是我们不太熟悉的诗人,那么就只能通过注释和正文来把握了。
从注释了解作者、背景、疑难词语和难懂典故,深入理解诗意。
注释的主要作用有二:一、降低难度;二、暗示情感。
如介绍作者是被贬某地时所作,则要考虑是否有怀才不遇、报国思用等情感;若介绍作者常年旅居外地,则要考虑羁旅愁思、怀乡思人之情;若介绍作者是南宋诗人,则要考虑收复失地之心。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
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
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是诗歌看得见的“灵魂”。
提示:1、常见意象的内涵要搜集整理,学生一定要熟悉。
2、在读诗歌时,一定要强化学生圈划意象的阅读习惯,并且简单写出意象所传达出来的情感。
情感词是反映作者情感的最直接体现。
不仅要看作者直接抒发的情感,而且一些意象的修饰词也应该属于情感词范畴。
举例(2014湖北卷)早发罗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圈画出诗歌中的“情语”,及“变相”的情语体会诗人的情感。
表达技巧主要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四大部分。
通过训练,培养出学生对于手法的敏感度。
一些常见的手法在读诗时,就能反映出来。
诗歌往往先写景叙事,后抒情明志。
因而把握诗歌的尾联,有利于把握诗歌的主旨。
其实诗歌的结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或以景结句,或以情结句,或以理结句,或以问结句,当然还有其他不等。
不论以什么形式结尾,诗人都喜欢在结尾这个地方花心思,导致我们的命题者也不得不在尾句上动点脑筋了。
所谓题干,即命题的语言文字。
包括三大要素:指向要素(回答什么问题)、解说要素(解释题目要求)、限制要素(哪一联、哪一句等)。
抓住题干的暗示信息可以让你进一步读懂诗歌。
这也叫借题解文法。
有时候,诗歌上面的总题干也含有有效信息,不能忽视。
如,“阅读下面一首晚唐诗”,可能就包含了哀叹唐王朝式微,痛恨统治者荒淫无道等情感。
如,“阅读下面一首南宋词”,可能就包含了抗金报国的豪情,国土沦丧的悲痛等感情。
(11江苏卷)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3分)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陈焕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
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
王安石和陈焕两首咏梅诗,都抓住了梅花的同一特征进行歌咏,这一特征是什么?两位诗人是怎样借此抒发他们的情感的?附:(1)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分类1、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2、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3、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4、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5、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6、体会边塞征战诗中的种种矛盾: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
但主旋律是:爱国主义。
(2)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对安定幸福生活的向往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的《征人怨》。
(3)山水田园诗主要思想感情:A、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官场仕途的厌倦,怀才不遇的苦闷;B、对宁静平和的归隐生活的向往,对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C、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D、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E、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F、揭露封建剥削(主要是范成大);G、表现山水之美,抒发观赏山水时的心境、感受;H、从自然山水中探求人生哲理与超然物外的情趣。
(4)咏物诗的思想情感1、表达诗人清高孤傲的人格,坚持理想绝不趋势媚俗不向恶势力屈服的坚定意志。
2、抒发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表达愤慨之情或渴望得到赏识重用的愿望。
3、表达诗人的人生理想或愿望:或远离尘世(污浊的官场),追求闲适的田园生活;或积极入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4、讽刺社会上丑恶的人性或现象。
(5)闺怨宫怨诗表现的思想感情1、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孤独、冷清;2、表现对游子(丈夫)的苦苦相思、团聚的渴望;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3、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4、表达宫女在幽禁生活中白白消磨青春的哀怨之情;昔日承恩,今日冷落,美人迟暮伤情而生幽怨悲愤。
5、抒发王朝盛衰之感(通过宫女的变化来反映),抒发宫女寂寞无聊情怀。
6、诗人每以失意的宫女自况,感叹个人身世。
(6)送别诗的思想情感情感1:友人离去后的茫然、怅然若失。
情感2:对朋友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宽慰情感3:情深意长的勉励,劝慰中带着难分难舍情感4:表明志节,坦陈心志的告白。
情感5: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情感6:表明朋友间的友谊深厚。
赠汪伦李白情感7:诗人如在现实生活中遭逢坎坷,其送别诗常包含个人的身世之感。
(7)咏史怀古诗常见主题归纳:1、感慨盛衰无常2、感慨国运衰微3、抒发爱国情怀4、评价历史是非5、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6、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借古讽今:借前代统治者骄奢淫逸或穷兵黩武招致灭亡的史实来告诫当朝统治者吸取教训。
怀古伤今:古代以寒士为主流的诗人,在心怀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而去关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时,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时代的关切、热情、不满或警戒。
怀人伤己: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由于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或对比点,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面已。
最后小结读懂诗歌的方法与步骤:(一)看诗题明确写作内容分类别(二)看作者知人论世(三)看注释抓暗示信息(四)看意象把握特定含义(五)看情语圈划情感关键词(六)看手法常见手法的敏感度(七)看尾句卒章显志(八)看题干借题解文不遗漏任何有效信息(九)看题材了解各类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