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

合集下载

诗词鉴赏(读懂诗歌)

诗词鉴赏(读懂诗歌)

课堂总结
小结诗歌鉴赏的步骤:
• 1、看题目和作者; • 2、默读两遍诗歌,整体感知; • 3、找出写景、写物、写人的名词;捕捉并理解诗 歌中的意象弄清它写了什么; • 4、找出反映诗人感情的动词或形容词,弄清诗人 表达的感情; • 5、看注解并反观诗歌题目,做总体思考。 • 6、仔细审读题干,规范答题
【解读】诗人巧用典故,借桃花引 出桃源故事,用庆庵寺代桃花源;用“避 秦”来写“避元”;用“怕有渔郎来问津” 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决意绝世之志;在短 短的四句诗中,融入了丰富的内涵。全诗 读来含蓄蕴藉,耐人品味,一个绝不与元 统治者合作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
六、抓尾句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思考:这首诗体现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 追求? 【解读】全诗抒发了客思之愁、寒食之 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表达了作者羡慕 自由自在的渔樵生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酬朱庆馀》 张籍
•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二、知作者
“知人论诗”就是说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性 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 背景、目的等。 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境况,注 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 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 注 ] ① 李弥逊( 1085 - 1153 ),字似之, 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 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 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 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思考: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什么情感?
《虞美人》

2024届高三古代诗歌鉴赏复习之如何读懂诗歌+课件33张

2024届高三古代诗歌鉴赏复习之如何读懂诗歌+课件33张

有一些诗歌的内容和手法都存在反常的现 象,这些是作者整体构思、表达情感和格律 平仄的需要。
1、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2、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3、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4、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请尝试一下用诗家语读懂一首诗
2023年新高考2卷 湖上晚归 林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2023年全国乙卷
破阵子
陆游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履登山 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 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 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B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 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 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 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参考答案]D
“诗家语”的五大“变形”
改变词性 颠倒词序句序 互文见义 空白省略 反常搭配
1、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戴锦帽,穿貂裘
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下雨
3、沉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贫贱之家
5、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青翠苍绿的山色
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瞑》 主语后置
起 描之景、事、物。往往有统率全诗、渲染气氛,铺垫意 境等作用。
即承接上句承”句。承接起句而展开,是对“起”

句的延续、补充、深化。同时,它往往对后面的内 容起铺垫和蓄势作用
即承接或者递进。转”是接“承”而来,在内容上推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四):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四):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

【课堂巩固】
1、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2012江苏)P148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 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 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请简要分析。(4分)
1、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
梦江南
【寻觅读懂古诗的支点】
例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谒金门 韦庄 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 柳外飞来双羽玉,弄晴相对浴。 楼外翠帘高轴,倚遍阑干几曲。 云淡水平烟树簇,寸心千里目。
诗歌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作者:韦庄,五代时“花间词”代表
题材:闺怨词
看作者
• • • • • • • •
特定内容
(2)答:作者思念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 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
★特别提醒:
要真正读懂诗歌,方法不是根本,多读 多悟才是关键。 读懂是一项综合性的智力活动,要先学 会分步阅读,再上升到综合阅读。这段时间 做诗歌鉴赏题,不要忙于答题,要有意识地 把读懂诗歌放在首位。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 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 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 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 样的思想感情?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 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
从标题切入,就是要把握住这些丰富信息。
P143 练中悟1
试读下面的诗题,看看能读出哪
些重要信息。 (1)《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2015·全国Ⅰ) 答案 ①点明了“留别”的出发地、目的地。 ②“留别”暗示了诗的类别——送别怀人诗。 ③“临洮”“北庭”两个边塞地名,暗示了诗中将 写边塞风景。

高三培优语文专题复习学案——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

高三培优语文专题复习学案——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

高三培优语文专题复习学案——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教学目标】学习读懂诗歌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解读诗歌的钥匙【教学方法】讨论法、鉴赏法【教学过程】一、读懂诗歌的作用1、诗歌备考的四个环节知识——读懂——鉴赏——表述2、知识包括形象、语言、技巧、思想内容和古诗词常识3、读懂的作用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

读懂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

二、怎样才算读懂?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2、领会深层意思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3、例如: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大意:(我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

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远方的)城郭在前面的水面上浮动;波涛汹涌,浪拍云天,摇荡起(远方的)天空。

襄阳风光美丽,(似乎想要把我)留下,与山翁共谋一醉三、如何读懂诗歌(一)、如何明白浅层意思?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

练习:翻译这首诗的大意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大意:傍晚时分,一阵微风吹来,把我从冥坐中惊醒。

我走近窗户,思绪飘渺起来。

(风)吹开门,又吹动竹子。

(我听到动静)以为是故人来(看望我)。

(风)吹落竹枝上的露珠,露珠滴在石阶下的青苔上。

(这风)应该掀开门帘进屋来,为我拂去绿琴上的尘埃。

(二)、如何领会深层意思?1、联系信息,揣摩语言信息:题目、注释、诗人生平;意象语言、情感语言、首尾句1)、标题“题者,额也;目者,眼也。

2024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诗歌l鉴赏读懂诗歌(二)

2024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诗歌l鉴赏读懂诗歌(二)

(二)古诗语言的“变形”: 在用词:改变词性; 造句方面:改变词序(语序)、空白省略等; 修辞方面,常常是互文见义。
由此取得“新、巧、奇、警”的艺术效果;增加语言容量,以取得 多义的效果;强化语言的启发性,以取得写意传神的效果。但语言的 “变形”都是服从表情达意的目的,而非文字游戏。
1、词类活用的普遍性 代诗歌中一些词的词性发生改变,有时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 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名词作 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在古代诗歌中很常见。
(2)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李商隐《登乐游原》) 答 (4)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黄庭坚《寄黄几复》) 答: 参考答案:(1)省略主语。下句应为“落花狼藉(天色)近黄昏”。 (2)省略谓语。上句应为“五陵年少争(送)缠头”。 (3)省略主语。诗句应为“(余)向晚意不适,(余)驱车登古原”。 (4)上下句分别省略谓语和主语。诗句应为“我居北海君(居)南 海,寄雁传书(雁)谢不能”。
续表
示例:“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陌上桑》) 名词
分析:“府”即“在府郡”,“朝”即“在朝廷”,这是名词作状语。 活用 作状 示例:“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语 分析:“灰”,意为“像灰一样”;“烟”,意为“像烟一样”。曹操的水 军像灰一样飞散,像烟一样消亡。
续表 示例:“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晚晴》) 分析:“重”,意为“以……为重”。苍天有意怜爱生长在幽暗之地的小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基础读懂诗歌素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基础读懂诗歌素材

诗歌鉴赏的基础——读懂诗歌一. 教学重、难点1. 读诗法:(1)词类活用例1: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使动)例2:涧花轻粉色,山月少灯光。

(意动)例3: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

(n.→v.)(2)断句:(分为读法断句与内容断句)常例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二二三)常例2: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四三)常例3: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二三)特例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合)特例2: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后句二五)特例3(独词句):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时—地)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一对一)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七言,多对多)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五言,多对多)(3)倒装:例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主谓)例2: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动宾)例3: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介宾)例4:幽寻得此地,讵有一人曾?(状中)(4)省略:例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省主语)例2:上吞巴蜀下潇湘,怒似连山静镜光。

(省动词)例3:日出寒山寺,江流宿雾中。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省介词)例4: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省连词)(5)词汇的积累:①实词:数量极大,且涉及用典、修辞等问题,不多读多记,读诗的能力会受到限制的。

例1: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憔悴。

(镜子的代称)例2:婵娟两鬓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

(女子眉黛)例3: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用吴王阖闾典,后代指佩剑)②虚词:注意特殊用法。

例1:今宵胜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尽量)例2: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整)例3: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

(能)例4: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吗)附:读词曲法A. 注意句读(标点符号);B. 注意起领字;C. 注意对偶;D. 注意炼字;E. 注意上下阕(片)。

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学习教案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学习教案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第三章《诗歌鉴赏》中的第一节“读懂诗歌”。

详细内容包括诗歌的基本概念、诗歌的语言特点、诗歌的形象和情感表达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掌握诗歌的构成要素。

2. 培养学生感受和鉴赏诗歌美的能力,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3.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和情感,理解诗歌的主旨和意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的形象思维和情感表达的把握。

重点:诗歌的基本概念、语言特点及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首优美的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诗歌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讲解诗歌的语言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诗歌,讲解如何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鉴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另一首诗歌,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拓展:推荐一些诗歌作品,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和欣赏。

六、板书设计1. 诗歌的基本概念2. 诗歌的构成要素3. 诗歌的语言特点4. 诗歌鉴赏方法语言分析形象分析情感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鉴赏。

2. 答案要求:不少于500字,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诗歌创作和鉴赏活动,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2. 实践情景引入的安排;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作业设计的具体性和指导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1)难点解析:诗歌的形象思维和情感表达的把握是本节课的难点。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其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使得学生在理解和鉴赏时面临挑战。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三):从古诗的基本特点和章法结构入手读懂古诗讲述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三):从古诗的基本特点和章法结构入手读懂古诗讲述
近体诗的写作思路一般为:起承转合。理解了这一 特点,可以读懂诗的层次脉络、大体内容,甚至可 以帮助做一些试题。 “起承转合”是古人写诗填词所遵循的结构章法。 “起”即开篇,“承”是对“起”句的承接、拓展, “转”是诗意的跳宕转折,“合”是收束全诗。
2011年高考江苏卷杜甫
人们在心烦意乱、无可奈何的时候,往往会迁怒他 人或迁怒于物。可是,诗人把愁恨责怪到与其毫不相干 的东风、春日头上,既怪东风不解把愁吹去,又怪春日 反而把恨引长,这似乎太没有道理了。但从诗歌是抒情 而不是说理的语言来看,从诗人独特的感受和丰富的联 想来说,又自有其理在。因为:诗人的愁,固然无形无 迹,不是东风所能吹去,但东风之来,既能驱去严寒, 使草木复苏,诗人就也希望它能把他心中的愁吹去,因 未能吹去而失望、而抱怨,这又是合乎人情,可以理解 的。诗人的恨,固然不是春日所能延长或缩短,但春季 来临后,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在诗人的感觉上,会感到 日子更难打发。从这样的心理状态出发,诗人抱怨春日 把恨引长,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3)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美李白的诗歌 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渴望相见、切磋 诗艺作结。
练中悟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杏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请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解析 该诗首句从草色、柳色写起;次句写桃花、杏花, 继续从色彩角度写生机盎然的春光;第三句转写诗人 的愁恨;第四句以“春日”结景,以“恨长”结情。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 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析。
表现了对唐朝国势衰微的感慨。(情感概括 语)诗人春日眺望,一片荒凉,见古碑,行路 尽是黄沙,想当年秦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 的国势日衰。(分析语) 2.你认为该诗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触景生情,融情于景。(点手法)诗人春日 远眺,触景生情,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 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拓展 手法)渲染了萧瑟凄凉的环境,抒发了怀古伤 今之情。(效果)
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开头两句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潇 潇,落叶飘飞(分析语)的深秋萧瑟凄凉景色。 (概括语)
简析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描写了一位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
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 线(分析语)的抗金英雄形象。(概括)
赏析“秋在黄花羞涩处”中“羞涩”的妙处。 用拟人手法,(点)赋予黄花人的情感,写
读懂诗歌之
读注解与作者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古属秦国。
注解的作用——
读懂诗歌之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二、三两联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 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析颔联的妙处。
结构特点和文化积累
读懂诗歌之
物象点染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3.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思想情感的一般性理解——
1.羁旅漂泊的愁思孤寂,离别怀人的凄凉孤苦; 2.建功报国的渴望,仕途不顺(前途渺茫、怀才不 遇)的孤寂; 3.伤春、惜春、悲秋,感怀时光流逝,人生苦短; 4.吊古伤今,忧国伤时,感慨昔盛今衰; 5.闲适(豁达、豪迈,高洁、孤傲)之情,
山水(隐逸情怀、田园生活)之乐;
抒情方式(如何抒发……)—— 1.直抒胸臆 2.借---抒情
情之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
借细节、动作抒情 借古讽今(借古伤怀)
景物描写技巧之—— 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仗、借代、用典 动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感官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 虚实:虚实结合、以虚衬实、化虚为实 层次:远近、上下 用词: 景情关系之—— 衬托与反衬(乐景衬哀情)
2.“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 现了怎样的情怀?
诗歌鉴赏之答题规范
(以山东卷分值8分为例) 1.画面、形象:分析语+概括语 (2+2) 2.情感:概括语+分析语 (2+2) 3.手法:点手法+拓展+效果(1+1+2) 4.炼字:字义+句意+字对情感的表现力;
赏句:点手法+拓展+效果(1+1+2)
高三复习之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之读懂
对诗歌的纠结——
1.关于读懂诗词. 2.文人情感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3.关于手法技巧等.
(1)文人抒情(藏情)方式; (2)景物的描写方法;
诗词鉴赏之读懂情感 手法你如何读懂下 Nhomakorabea一首诗?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情感?手法?
读懂诗歌之
读题目
从诗歌题目里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 《竹轩诗兴》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孤雁》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题目对理解情感的重要性——
近试上张水部(唐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出了秋风霜露后的黄花羞答答、苦涩涩的神态 ;(拓)新颖而巧妙地表现出词人此时羞愤苦
涩的心情。(效果)
后人认为“支离笑此身”中的“笑”内涵丰 富,请结合全诗谈你的理解。
笑,是苦笑。(字义)诗人追忆往事,倍感 寂寥孤苦;回到现实,自己年老体迈,病体缠 身。(句意)一个“笑”字,将内心的无奈、 漂泊、辛酸与不平之气表现得淋漓尽致。(对 情感的表现力)
【思考】诗的主旨是什么?
酬朱庆馀(唐)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 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人间贵, 一曲菱歌敌万金。
秋夜喜遇王处士 (唐)王绩
北场芸藿罢, 东皋刈黍归。 相逢秋月满, 更值夜萤飞。
1.解读诗歌的思想感情:
归隐生活的闲适、快意。(田园生活) 2. 诗人写了哪些“喜”?
前两句写农作之“喜”;后两句既写秋夜景色 美之“喜”,又写遇见友人王处士之“喜”。
诗词之命题角度推想——
1.表达了怎样的(复杂) 。 2.用怎样(如何)的技巧 、抒情方式。 3.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形象、景色、场景、意境) 4.某个词、句的鉴赏(妙处)。
如果你来命两个题,你会作怎样的一般性 搭配?为什么?
咏怀八十二首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