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读懂诗歌-分解复习过程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如何读懂诗歌

(完整word版)如何读懂诗歌

如何读懂诗歌—-走好鉴赏诗词的第一步读诗如读人。

读一首不曾谋面的诗歌,就如同见一个陌生人,读诗的过程,完全可以看成是你和这个人交往的过程,那么,如何才能又快又准确地了解他呢?一、怎样算是读懂诗歌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如何明白浅层意思?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

明确题材——送别诗、羁旅诗、边塞诗、闺怨诗、田园诗、怀古诗、隐逸诗等。

例1: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大意:(我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

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远方的)城郭在前面的水面上浮动;波涛汹涌,浪拍云天,摇荡起(远方的)天空。

襄阳风光美丽,(似乎想要把我)留下,与山翁共谋一醉.2、领会深层意思,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答: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4分)答:“浮"和“动”。

“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

(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什么?(4分)答: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二、读懂诗歌的方法技巧1、品标题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题材等)。

题目是诗词的眼睛,它往往直接揭示了诗词创作的时间、地点、事件和主旨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例2: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如何读懂诗歌--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如何读懂诗歌--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
(我听到动静)以为是故人来
疑是故人来。
(看望我)。
时滴枝上露,
• (风)吹落竹枝上的露珠,露 珠滴在石阶下的青苔上。
• (这风)应该掀开门帘进屋来, 为我拂去绿琴上的尘埃。
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 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
——
益诗友。
【如何领会深层意思?】
1.联系信息,揣摩语言 2.再现情境,设身体验
• 读懂是一项综合性的智力活动,要先 学会分步阅读,再上升到综合阅读。
• 这段时间做诗歌鉴赏题,要有意识地 把读懂诗歌放在首位。
不语婷婷日又昏。
——
咏白海棠 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 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 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 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 倦倚西风夜已昏。
• 方法: • 联系信息,揣摩语言。 • 再现情境,设身体验。 • 筛选词语,确定内容。
练习:领会这首诗的深层意思。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 例4:崔颢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 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如何领会深层意思?】
2.再现情境,设身体验 通过联想和想象,再现诗歌情境,设身进入 这一情境中去体验、感受其情感和意境。
3.筛选词语,确定内容 联系意境、情感、思想态度等相关主题词, 确认诗歌的深层意思。
【相关主题词】
•意境主题词: •宏阔:苍凉、雄浑、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宁谧、婉转、朦胧…… •热闹:热烈、繁华、淳朴、喧闹、欢快…… •清冷:凄清、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情感主题词: •悲:忧愁、凄苦、悲凉、悲伤、伤感、惆怅、沉痛、消沉、怨愤、寂寞、 孤独、烦闷、思念、惜别、依恋、眷恋…… •喜:欢乐、喜悦、愉悦、恬淡、闲适、悠闲、豪放、赞美、热爱、仰 慕…… •思想(态度)主题词: •积 极 进 取 、 自 信 豪 迈 、 建 功 报 国 、 乐 观 旷 达 、 忧 国 忧 民 、 批 判 、 讽 刺…… •消极、消沉、颓废、退隐……

诗歌鉴赏(一)如何初步读懂诗歌(用)解答复习过程

诗歌鉴赏(一)如何初步读懂诗歌(用)解答复习过程
者的哪些相关信息呢?
1、思想性格

2、生活经历

3、风格流派 4、创作背景和目的
5、时代背景(论世——所处
朝代的国势、朝政等)
牛刀小试 望洞庭湖
刘禹锡 诗豪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本诗写于被贬途中。
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熏一时她炉种与的中 植情悲所物伤人燃,与离的古香代别思料 风念时。 俗。的:3、伤上姑桡联娘片心:们系以欲船在桨注女绝春。方。日释4佳、的下节苹角片出花度以游:写男
郊方野的水角滨度,写采集他苹与花情赠人送给分自别己后的的情人不。舍与思 念。
本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三) 看注释
注释会提供哪些信息?有何作用?
(五) 抓情眼
诗词是诗人“缘情而发”的 产物,有时如能捕捉到诗词中 那些最能显现诗人感情的字眼, 便找到了鉴赏该诗词的钥匙。 帮助我们快速而准确把握诗歌 的情感。
牛刀小试
江 楼 感 旧 (赵嘏 )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把流露旧出时本与作诗今者抒的时发的沉了情痛怎悲景样结哀的合之情在情一。感起?,充分
4、抓意象
“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 感、意念。“象”,就是物象、 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 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 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
谈谈下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六、方法介绍
结合具体事例讲解,初步解决 “读不懂”的问题。
方 法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高考复习如何读懂诗歌

高考复习如何读懂诗歌

高考复习——古诗鉴赏之如何读懂一首诗教学目的:高考复习——古诗鉴赏之如何读懂一首诗1.明确高考对诗歌鉴赏的考查要求2.掌握读懂诗歌的方法、步骤3.通过高考试题进行夯实、反馈教学重点、难点以高考试题为例,分析在做题中读懂一首诗的方法、步骤教学过程:一.导入:诗歌鉴赏考查的角度包括,一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二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

(解说历年高考对诗歌的考查要求,说明对任何题目的回答都是在读懂诗作的基础上完成的,万变不离其宗,本节课要解决如何读懂一首诗的问题。

)解答一道古诗鉴赏的题目,是有一定的步骤的,具体概括为:二.教学过程:(一)二抓:1.抓意象意象:诗歌描写的对象,包括人、事、景等。

意境:意: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境:诗中描绘的事物或画面。

二者有机融合形成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常用意象复习:有些意象在诗歌中反复使用,积淀了文化内涵,具有稳固的文化意义。

(学生展示意象总结成果)例1:(02全国)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解析】试题选了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来鉴赏。

前人《网师园唐诗笺》一书中对此诗的评论是:‘折柳’二字为通首关键。

现在的题目也就从这儿提出。

折柳原是指折取柳枝。

相传,长安东有一桥名为灞桥,汉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因此后世就习惯用折柳来作为赠别或送别之词。

但从本诗此夜曲中闻析柳一句来看,此处的折柳是一首曲子。

其实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省称,这首曲往往用来表示惜别怀远之情。

本诗描写的是:春宵人静之时,作者忽然听到了一阵悠扬的笛声,仔细一听,这笛声乃折柳曲。

作者由折柳曲想到,此时正是折柳的季节了,春天已到而自己却还飘泊在外,不禁更引起了思乡之情。

可见,折柳在诗中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这首诗着重写作者的一种思乡之情。

作者的思乡之情,从诗中看,又恰恰是由听到折柳曲后而引起的。

01 总体把握 五法快速读懂诗歌-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古代诗歌阅读与默写(全国通用)

01 总体把握 五法快速读懂诗歌-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古代诗歌阅读与默写(全国通用)

【2024高考一轮复习考】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01 总体把握五法快速读懂诗歌内容一总体把握,五法快速读懂古代诗歌阅读在诗歌鉴赏中,首先是要读懂诗歌内容,读懂是王道,读懂是鉴赏和表达的基础。

因为任何诗歌鉴赏都是分三步进行的,能读懂——会鉴赏——精表达。

二快速读懂诗歌内容的方法(一)读懂诗歌题目(二)读懂作者(三)读懂注释(四)读懂诗家语(情语景语典故倒装省略)(五)读懂诗歌结构三方法运用示例一、读懂诗歌的题目(看标题,抓题眼)标题是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其蕴含的关键信息有:①时间、地点、对象、事件;②诗歌内容的概括;③写作缘由或目的;④表明诗歌题材,暗含诗歌表达技巧;⑤情感或奠定作品的感情基调。

如:年份、卷别题目重要信息2022年新高考全国Ⅰ卷《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①“醉落魄”,词牌名;②“人日”,指出了时间,正月初七;③“南山”,指出了地点;④“约”,邀约朋友;⑤“应提刑懋之”,邀约对象,提刑,官名,是词人朋友所担任的官职。

可知,这是一首写与官友在正月初七去南山寻访风景的词2022年全国甲卷《画眉鸟》《画眉禽》①点出了写作的主要对象——画眉;②暗示诗歌题材可能为咏物诗,暗含可能运用托物言志的表达技巧;③抒发某种情感或揭示某种哲理2022年全国乙卷《白下驿饯唐少府》①“白下驿”,地点名,指出了事件发生的地点;②“饯”指出了具体事件,饯别,送别;③“唐少府”,点明了饯别的对象。

可知这是一首送别朋友的诗歌,暗含送别的情感2021年新高考全国Ⅰ卷《寄江州白司马》①“寄”表明这是一首写给朋友的诗;②“江州白司马”表明了“寄”的对象2021年全国甲卷《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和”表明了诗歌的题材;②“南丰先生”是写作的对象;③“出山”即事件内容,指出了诗歌的主要倾向【对点训练】❶阅读下列诗歌的标题,写出从标题中读出的内容。

(1)《赠别郑炼赴襄阳》(2)《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3)《纪村事》(4)《题许道宁画》(5)《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6)《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答案】(1)①“赠别”表明了题材是送别诗。

如何在考场快速读懂古诗-四步法

如何在考场快速读懂古诗-四步法

如何在考场快速读懂古诗-四步法面临当前大信息量的高考语文试卷,考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准确地完成所考题目,拿到应该拿的分数,已经成为目前应考的一个课题。

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写如何在考场快速读懂古诗-四步法,一起来看看吧!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读懂古诗呢?我的经验是,可以分四步迅速抓住主要信息来读懂古诗,也就是四看:一看标题作者,二看意象炼字,三看省略倒装,四看尾联注释。

一看标题作者:题目定诗由,作者定诗风。

考场速读诗歌,一定要先读题目,且不可跳过。

因为题目或为写作的缘由,或是作者写作的目的,或与作者当时写作的场景有关,或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

因此看题目就是审题,看题目就是思考问题:想缘由、想目的、想场景对象、想情感,把思维由表层引向里层。

如杜甫《秋雨叹》这一题目交代写作缘由,王维《山中送别》这一题目交代写作目的,《北陂杏花》这一题目交代写作对象,杜甫《恨别》这一题目交代写作情感。

考场速读诗歌,一定要看作者,想作者人生境遇,想作者诗歌的一般风格。

人生境遇影响作者的情感取向,而每类作家往往有自己固定的风格,如李白诗清新飘逸,杜甫诗沉郁顿挫,乐天诗雅俗共赏,李贺诗奇诡变幻,义山诗含蓄绰约,杜牧诗清丽俊逸。

了解作者的诗风,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语言有很大帮助,同时诗风也可能是命题点。

二看意象炼字:意象传情思,炼字为诗眼。

考场速读诗歌,一定要抓关键词,看意象就是抓关键名词。

特定的意象,往往包含特定的情感,而且是古代诗人在创作中已经形成的一套符号系统:诗中写了“菊花”,往往表达“不畏权贵,追求淡泊”的情感;诗中写了“月亮”,往往表达“思乡”之情;诗中写了“杨柳”,往往指“朋友依依惜别之情”;诗中写了“鸿雁”,往往抒“羁旅伤愁”的情感。

只有迅速把握意象寓意,才能迅速把握诗歌的内容,迅速把握诗歌的意境,迅速领会诗歌的主旨,迅速感知诗人的情感。

考场速读诗歌,抓关键词还要抓住“情语”,尤其是意象前面的修饰词,意象后面的动词形容词。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 如何读懂一首诗歌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 如何读懂一首诗歌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如何读懂一首诗歌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如是点明了诗歌采用了哪一种或哪几种手法(如【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这样的问法),此一要点则可省略。

2、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说明,作者怎么运用这种手法来写作。

3、此手法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根据题目具体要求,有时可以省略)。

二、情感主旨提炼类
第一种:情感主旨提炼=抒发了什么情感+内容分析(先提炼情感,后结合事实分析)
第二种:情感主旨提炼=描写什么+表达/寄寓/揭露什么(先分析事实,后提炼情感)。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快速有效读懂诗歌+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快速有效读懂诗歌+课件


《闺意》

《病牛》
线
《旅夜书怀》
《山居即事》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观书有感》
定题材
论道说理诗 山水田园诗 咏物感怀诗 边塞征战诗 思妇闺怨诗 羁旅行役诗 咏史怀古诗 思乡怀远诗 惜别送别诗 写景抒情情
【即时应用】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一诗,仅从 标题上看,交代了哪些内容? 【注】苗发、司空曙:都是作者的诗友。
16. 王安石在《寄王逢原》一诗中说:“力排异端谁助我,忆见夫子 真奇材。”请据此并结合本诗,谈谈你对本诗颔联情感的理解。 (从标题、作者、注释三个角度怎么初步感知这种心情)
【看序/注,挖掘暗含信息】
【注】①王逢原:王安石的连襟和好友,英年早逝。②鹰集 (sǔn):泛指凶恶的鸟。③中郎:汉末蔡邕曾任中郎将,博学多才
【看作者,可“知人”“论世”】
你 了
知 人1
李白诗浪漫飘逸 ➢ 李煜词颓蘼伤感

杜甫诗沉郁顿挫 ➢ 晏殊词明朗疏淡
的 诗 人 有 哪 些 ?
渊明诗淡远闲静 乐天诗平易浅近 高适诗悲壮苍凉 昌龄诗雄壮豪迈 王维诗恬淡幽美 商隐诗含蓄典雅 杜牧诗清丽俊逸
➢ 温庭筠绮丽香艳 ➢ 范仲淹苍凉悲壮 ➢ 柳永词婉约缠绵 ➢ 东坡词雄浑豪放 ➢ 易安词委婉清新 ➢ 稼轩词雄奇奔放
论世
盛唐建功立业的豪歌 中唐乱离时世的悲歌 晚唐王朝衰败的挽歌 北宋的哲理思考入诗 南宋的爱国情怀入诗
【注意】
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趋向和风格一般 是固定的,但是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个 别存在。
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 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的非常复杂的情 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即时应用】
10月联考诗歌鉴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文言文(词语、 语序、省略)
茅茨:茅草屋 带:环绕 生:升起 怜:喜欢 期:约定
翻译:泉壑带(萦绕着)茅茨,云霞生(于)薜(像)帷。 怜新雨后(之)竹,爱夕阳时(之)山。
闲鹭常早栖,秋花(相比其它地方)更迟落。 家童(正在)扫萝径,(因为我)昨与故人期。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 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 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注释的内容有:
• (1)提供写作的背景,暗示主旨感情; • (2)介绍作者,暗示思想情感、写作风格; • (3)解释重点词语,帮助理解诗句; • (4)注解典故; • (5)提供与“此诗作于贬官或流放之际”类
• 下面我们就在考场上考生如何才能在短时间内 快速读懂诗歌作一指导。
有效读懂诗歌
古诗词特点
凝练含蓄 言简意丰
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 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 特殊需要,常会打乱语序。
5
特点: 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 (写诗) 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
特殊需要,常会打乱语序。 补充省略!还原语序! 理解重要词语!
• 例如:以“月亮”表达思乡之意,以“丁香” 表达愁思或情结,以“鸿雁”表达羁旅伤感和 思乡怀亲之情,以“杜鹃”表达哀怨、思归之 意和凄凉哀伤的情感,以“寒蝉”表达悲切、 伤感等。我们在阅读鉴赏古诗时,可以抓住其 中很鲜明的意象,透过意象破解诗歌所蕴含的 情感与意义。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贾岛《题李凝幽居》 寇准《春日登楼怀归》 周密《夜归》 张耒 《初见嵩山》
(1998年全国卷) (2005年广东卷) (2006年四川卷) (2012辽宁卷)
13
合理地“想入非非”,理智地“适当发散”
唐人(所有诗人)作诗,最重诗题! 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 事件、题材、主旨等,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
9
1、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 状语、过渡语等
2、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 语前置等;
3、理解重点词语,整合句意——前后连缀, 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
鉴赏诗歌的四把“金钥匙” (走进诗歌)
11
第一把“金钥匙” (标题)
12
例: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2005全国2)
有效读懂诗歌-2016分解
考点探究突破
• 古诗歌鉴赏是历年来高考的必考考点,涉及形 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感情等几个方面, 因对学生语文素养和鉴赏能力的考查全面深入 而受到命题人的青睐。但考生考试中诗歌鉴赏 得分普遍较低。究其原因,在于诗歌读不懂, 思路不清晰,答题不规范,而读不懂是最根本 最主要的原因。
14
第一把“金钥匙”——标题
• 标题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读标 题可以读出以下内容:
• (1)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 • (2)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 • (3)作品的感情基调; • (4)诗歌的主要内容; • (5)诗歌的题材。
练一练:
• 请根据标题推测以下诗歌的思想感情 • ①《春日秦国怀古》(周朴) • ②《山中留客》(张旭) • ③《春日登楼怀归》(寇准) • ④《寒食寄京师诸弟》(韦应物)
第一步:诗歌描写的景物有:秋夜、烛花、梧桐、明月; 第二步:联想景物固定意义。在古典文学中,秋多表愁情, 梧桐多表寂寞悲凉之情,明月多表团圆,烛光多表深夜。 了解这些,诗词的主旨立即呈现出来。 第三步:再看修饰词语。“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 孤寂。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 别怨)的意境。 通过上面的三步,就可以确定这首诗的主旨了:表达了女 诗人月夜独处时的寂寞愁苦
(2)常见意象
月(残月、明月、新月、孤月、冰镜、蟾兔、玉盘)— —是思乡的代名词 斜阳——给人以凄凉、沮丧、失落之感 西风——往往表达伤感、不平、惆怅等情感。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借以表达爱情。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柳絮——表送别离愁 红豆——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松——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 竹—— 竹在传统文化中代表着一种高洁的品行。 梅——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不畏严寒,品格高
• 答案:①通过踏访秦国故地,表现了怀古 伤今之情。
• ②通过描写山中景致,表达以美景留客之 情。
• ③看到春日之景触动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 ④表达了作者在寒食节思念京师诸弟时流 露出的孤独、寂寞、凄凉之情。
第二把“金钥匙”——注释
• 这是针对解答高考古诗鉴赏题而言的。在命制 高考题时,命题者总是为考生着释,帮考 生开一扇理解诗句、解答题目的“窗户”。我 们一定要领这个情,借助它撩开诗歌神秘的面 纱
似的注解。
练一练: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薇山亭赋韵 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注释:①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 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
表现了诗人对故园的怀想和思归之情,流 露出归隐田园的情怀。
21
第三把“金钥匙”——意象
• 意象是诗人思想情感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习 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情感。
把古诗当作文言文来翻译 (重要字词、语序、省略)
6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门户生光彩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口衔细山石,心望海波平
崔护《题都城南庄》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不知人面去何处,

桃花依旧(在)春风(中)笑”。
例:从注释了解作者、背景、疑难词语、难懂的典故, 深入理解诗意。细心看下面两诗的注释。
例1、08全国I卷《江间作四首》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 (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例2、08全国II卷《春日即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