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福学派科学技术观及消费异化思想评析

合集下载

法兰克福学派总体异化理论之探析

法兰克福学派总体异化理论之探析

2010年2月社科纵横Feb,2010总第25卷第2期SOIAL SCIENCES REVIEW VOL.25NO.2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的异化思想与卢卡奇的物化思想,在二者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异化观,并以此为核心,对造成人类当代生存困境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细致、深刻的分析与批判。

这种以异化为核心的批判,不仅体现了其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人的自由与解放的关注,而且也使马克思与青年黑格尔派之后就销声匿迹的“异化”概念在哲学上得以重放异彩。

一、理论背景异化是一种社会关系,是一种历史的、社会的整体状态。

在这种状态中人与人之的关系以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通过人的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创造出来的产品、社会关系、制度和意识形态,作为异己的、统治人的力量同人相对立。

在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中,异化的内涵主要指“分离、疏远”,其外延主要在经济领域。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确立了异化的四种类型: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的异化,人的类本质的异化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

劳动产品的异化,也就是说,工人的劳动产品与工人是相异的,虽然产品是工人创造的,但不被工人占有;创造的产品越多,工人就越贫穷。

劳动的异化,即作为人的本质的劳动变成了人维持其生存的手段。

自由自觉的劳动被规定为是人的类本质或类生活。

劳动应该是对人的肯定,但现实的劳动却严重折磨着人,人的类本质与人分离了。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就是社会分裂成两个相互对立的部分,即产品所有者对产品生产者的剥削。

这四种类型的异化都含有“分离、疏远”的意思。

今天的异化问题不再只是马克思所描述的被自己的劳动产品所压迫和统治的传统异化劳动,这种异化的实质是人与自然、需求与供给之间矛盾的反映,也不单是某些被统治阶级的命运,而是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和绝大多数人的命运,这种异化的实质是人与自己的创造物———人化自然的矛盾。

这种客体异化主要表现为工具理性对人们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统治。

法兰克福学派的技术理性批判

法兰克福学派的技术理性批判
二、马尔库塞对技术理性的批判 马尔库塞关于单向度的人的理论,表述了深刻的技术 理性批判思想。他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技术进步 = 社会财 富的增长 = 奴役的扩张,以此来揭示科学技术和技术理性 发展的两面性。他指出,以科学技术为根基的技术理性其发 展都呈现出两面性质: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使财富不断增长;但是,另一方面,科 学技术的发展又导致了新的统治形式,即技术理性统治的 产生。这种统治形式不同于传统的建立在强权和暴力之上 的统治,而是更多地求助于消遣、娱乐等消费手段,从而使 人心甘情愿地,而不是被动地被纳入到现存的社会体系之 中,由此而消解人的否定性和对社会的反抗,因而具有更多 的合理性的外观。用马尔库塞的话说“:今天,统治不仅仅通 过技术,而且也作为技术,使自己永存并扩大化,而后者提 供了膨胀着吸收所有文化圈的政治权利的充分合法性。”[3] 马尔库塞进一步指出,在以技术发展为背景的相对富裕的
霍克海墨、马尔库塞、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带给人的主体性消解的负面影响展开了全面的批判。本文通过分析这种批判理论,
揭示出其对我国当今社会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法兰克福学派;技术理性;批判;意义
中图分类号:G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09)10-0028-02
法兰克福学派充分地看到了科学技术在迅猛发展的同 时,呈现出两重性: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确实给人 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和高质量的物质生活,使人 的本质力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肯定;但另一方面,科学 技术的负面效应也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使得人们片面 强调物质生活享乐而导致了其主体性、批判性的丧失。于是 在科学技术的统治下,异化就有了新的表现形式。这里所说 的异化已不是马克思时代所说的“自我折磨、自我牺牲”的 异化劳动,而是工人自愿的带有享乐性质的物质活动,这说 明工人自觉认同异化并把他当作规律来加以遵循。在这种 文化危机下,法兰克福学派对理性尤其是技术理性对人的 主体性消解的负面影响展开了全面、透彻的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批判。其 中,霍克海墨、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等人的技术理性批判最 具代表性。

如何看待科学技术所带来的异化

如何看待科学技术所带来的异化

如何看待科学技术所带来的异化?黑格尔在哲学中引入异化的概念,用以说明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辩证机制。

在黑格尔那里,“异化”一词用于泛指精神实体作为主体自身的分而为二即自身对立化或产生自身的对立物。

他把这种对立化以及扬弃对立化而返回自身的过程,称作“异化以及这种异化的克服”的过程。

费尔巴哈把异化概念运用到宗教批判中,他明确地宣称人的本质不仅是宗教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它也是宗教的对象、宗教的本质。

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神学的秘密就是人本学。

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和批判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异化思想的基础上科学地阐明了异化概念,并首次明确地提出了科技异化思想。

早期马克思的异化概念主要指的是私有制背下,尤其是资本主义私有制背景下存在的种种消极的因素。

他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里对异化劳动的分析集中体现了这一思考视角。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劳动所发生的异化现象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第一是劳动者同劳动产品的异化,第二是劳动者同劳动本身的异化,第三是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的异化,第四是人同人的异化。

然而,马克思作为唯物史观的创始人,他对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异化和人的本质的异化,并不只是停留于发泄道德学上的义愤,而是进而揭示了这种物化和异化的历史必然性,指出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一方面是历史的进步,另一方面又是在一定的狭隘的生产关系内个人之间自发的必然的联系。

因而,中后期的马克思对异化概念作了进一步完善和拓展。

在马克思看来,异化现象在历史上的出现是客观的、必然的,应该从历史评价的维度上充分肯定其积极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异化思想是他们的异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出发,对科技异化的根源、实质、表现开工和解决途径进行了科学的分析。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科技异化产生的根源。

“只有在一切科学被用来为资本服务的时候”,才导致异化的产生。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第一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自然科学创造了进行研究、观察、实验的物质手段”,并且,“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张,科学因素第一次被有意识地和广泛地加以发展、应用并体现在生活中,其规模是以往的时代根本想不到的”,然而,“资本不创造科学,但是它为了生产过程的需要,利用科学,占有科学。

略论法兰克福学派技术理性批判理论[权威资料]

略论法兰克福学派技术理性批判理论[权威资料]

略论法兰克福学派技术理性批判理论摘要: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主张,科学技术作为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具有政治统治的功能。

通过分析技术理性产生的根源、本质和功能,他们探讨了技术理性盛行所造成的人的价值失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并对如何克服技术理性的负面影响进行了探索。

法兰克福学派的技术理性批判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开创性地将技术理性批判与价值批判和制度批判有机结合起来,并致力于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

关键词:法兰克福学派;技术理性;批判;意识形态;工具理性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的普及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丰富了社会物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但与此同时,科学技术异化为一种新型的意识形态,成为资本主义政治统治的帮凶,并导致了人的全面异化,打破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敏锐地观察到科学技术大规模使用给人类生活世界带来的危害,并试图找到问题症结所在。

他们始终坚持批判的立场,对技术理性产生的根源、本质和功能以及危害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技术理性批判理论。

一、技术理性批判问题的提出技术理性是指在近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理性主义思潮,它推崇科学技术万能论,即认为科学技术可以帮助解决人类社会的所有问题。

然而现实状况并非如此,技术理性并没有解决所有问题,反而导致了人类社会的困境。

技术理性批判的展开,正是和这一现实状况和当时的哲学思潮紧密相关。

第一,在现实状况方面,资本主义发展迅猛,科学技术也得到广泛运用,并通过物质消费等形式渗透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反而,“现代人卷入愈来愈唯理化的生活形态愈深,他的反应就愈加的不合理;现代人愈从物质的困境解脱,他就愈不明白自己该做什么;现代人自由愈多,愈不知道该如何享用自由。

”[1]人被技术理性和物质生活所控制,丧失了主体地位和对自己生活的自主支配权,人的价值受到贬损。

此外,技术理性盛行还造成生态问题和人与社会的紧张关系。

法兰克福学派自然异化理论探析

法兰克福学派自然异化理论探析
关键词 : 法兰克福学派 ; 自然 异 化 ; 自然 解 放
中图分类号 : B 1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9— 5 3 8 1 ( 2 0 1 3 ) 0 1 — 0 0 2 9— 0 5
自西 方资 本主 义工业 革命 以来 , 在 人类 社 会 物 质 文 明取 得 长 足 进 步 的 同 时 , 一直 伴 随着 生态 环 境 的恶 化 。因此 , 从2 0世 纪 3 O年 代 开始 , 资本 主义社 会 开始关 注 生态 问题 , 在进 行 理 论探 索 的同 时不 断进 行 社 会 运动 。绿 色生 态运 动 的发展 以及生 态 马克思 主义 的诞 生就 是其 中有 代表性 的例子 。其 中生态 马克思 主义 是 西方 社会 马克 思主 义理论 发 展 的分 支 , 并且越 来 越受 到关 注 , 影 响力 逐 渐增 加 , 成 为 当代 西方 马 克 思 主义 理 论 中最有 影 响的理 论之 一 。“ 生态 马克 思 主义 ” ( t h e E c o l o g i c a l M a r x i s m) 一词 来 源 于美 国得 克 萨斯 州立 大 学
克福学派开始广泛使用 , 早期的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如马克库塞 、 本 - 阿格尔都在论述生态问题时 明确使用 “ 自然 异化 ” , 并 对此进 行 了深入 的理 论研 究 , 提 出了有价 值 的学术 观点 。
收稿 I E I 期: 2 0 1 2—1 0—3 0
作者简介 : 薄 珏, 女, 黑龙江五常人 , 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硕 士。
早在 2 O世纪 3 0年代 就开始关注生态危机 问题 , 提 出了 自然异 化理论 , 从科 学技术 的滥用 、 异化 消费 的存在 、 资本 主义制度及 生产方 式的存在 等方 面分析其 成因, 并提 出 了 自己的解决 主张, 其 理论构 成 了早 期生态马 克思主 义的 主要 思想 , 为西方 国家解决生态环境 问题打下 了深厚 的理论基础 , 对于 当今 社会亦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学术观点

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学术观点

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学术观点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德国学术革命中一种重要的思潮,概括起来,这一思潮是一种重新审视社会科学方法论,也是重新调整学术态度的方法论。

这种学术态度依然以实证为原则,但也允许对其学术观点进行更深入和更尖端的探究。

它被认为是重新定义了人类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和比较文化学的观点。

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学术观点包括:第一,重新定义了社会科学的方法论。

法兰克福学派主张将实证研究作为学术研究的基础,但是在实证研究的过程中也应该采取一种更加主观的方法。

这种主观的方法不仅仅包括学术意义上的前瞻性,而且要求学者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去探索一个问题。

这种新的思考方式要求学者获取更深入和多样化的数据,并分析和综合这些数据,寻求一个可靠的解决方案。

第二,注重对文化过程的研究。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文化也是一种学科,应该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研究,以揭示历史性的文化变迁。

他们强调,文化是一种复杂的过程,不是一种孤立的实体,而是通过一系列的连续的推动而产生的,因此,对文化过程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充分地理解文化事物的发展。

第三,认为历史是一个自我改变的连续过程。

法兰克福学派强调,历史不是一个孤立的实体,而是一个自我迭代的动态过程,历史变迁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历史的每一段时期都可能影响其他时期的发展。

因此,对历史的研究应该更全面地涉及整个历史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关注历史的特定时期。

第四,重视文化的比较研究。

法兰克福学派强调,文化也是一种复杂的过程,而文化研究不仅仅要关注文化自身的多样性,还要考虑其与其他文化的联系。

因此,比较文化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多样化地理解一种文化,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化的内涵。

总之,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学术观点是重新定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重视对文化过程的研究,认为历史是一个自我改变的连续过程,以及重视文化的比较研究。

这些观点不仅拓展了我们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理解,而且更有利于对“文化”的理解。

正是由于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贡献,我们现在才能更全面、更系统地研究文化,得出更具有说服力的结论。

法兰克福学派的科学技术观及其理论综述探讨_行政管理论文

法兰克福学派的科学技术观及其理论综述探讨_行政管理论文

法兰克福学派的科学技术观及其理论综述探讨_行政管理论文关于《法兰克福学派的科学技术观及其理论综述探讨_行政管理论文》,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二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但现代科技在带来了物质层面的普遍繁荣的同时,也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系列矛盾。

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们看到了科学技术发展的悖论,他们对当代科学技术的负效应及其产生的根源进行了分析和批判,并对科学技术人道化道路进行了探索。

他们的科学技术观,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与社会间关系的新思考。

但是,这种对现代科学技术的文化批判也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问题。

只有从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分析出发,把科技批判的根基和人道理想的实现建立在人类实践活动的历史发展基础上,才能找到解决他们的理论困境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法兰克福学派;科学技术观;理论困境[中图分类号]B08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5)03-0009-05二战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物质层面的普遍繁荣和社会的巨大进步。

但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并未像人们所期待那样,为人们带来自由与全面发展,它在改善了人类的生活的同时,也成为统治人的物质力量,使人陷入异化之中,并且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系列社会矛盾。

法兰克福学派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之中影响最大的学派,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提出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而对科学技术的批判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他们看到了科学技术发展的悖论,从当代科学技术在实际运用中所产生的各种负效应、这些负效应产生的深层根源等方面展开了对当代科学技术的分析和批判,并致力于探索科学技术人道化的道路。

他们的研究对于我们反思工业文明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但他们的理论自身仍然有其无法摆脱的困境,对这些困境的分析有利于我们全面看待他们理论的现实价值。

法兰克福学派异化理论研究

法兰克福学派异化理论研究

法兰克福学派异化理论研究法兰克福学派异化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由法兰克福学派成员提出的一种社会理论,旨在分析现代社会中存在的人与自己、人与社会、人与物质之间的异化现象。

该理论认为,现代社会中的异化现象发生在人类与资本主义社会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导致人的自由、创造力和真实欲望受到压抑和无视。

本文将以1200字以上的篇幅详细探讨法兰克福学派异化理论的研究。

首先,提出法兰克福学派异化理论的背景是20世纪中叶的工业化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迅速发展。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传统的人文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式无法完全解释现代社会中的人类问题,因此,法兰克福学派成员开始探索一种新的理论框架来理解和分析这些问题。

此外,法兰克福学派异化理论还强调了人与社会之间的异化。

资本主义社会的规范和价值观念限制了人们的自由和发展。

社会不断追求经济利益和效率,而忽视了人类多样性和个体需求。

人们的社会角色被强加在他们身上,使他们沦为了机器的一部分,无法真正实现自我。

最后,法兰克福学派异化理论还关注了人与物质之间的异化。

在消费主义社会中,物质成为了人们追求幸福和满足的唯一标准。

人们将自己的身份和价值建立在物质财富上,导致对人类尊严和精神生活的忽视。

异化的结果是心灵的空虚和对物质财富的永无止境的追求。

在研究法兰克福学派异化理论时,学者们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首先,他们通过文化批评的方式探究了文化产品对人类意识形态和认同的塑造。

通过分析大众文化、媒体和艺术作品,他们揭示了现代社会中存在的意识形态控制和消费主义意识形态。

其次,法兰克福学派异化理论的研究者还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人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认同的形成。

他们认为,现代社会的异化现象使得人们失去对自己和社会的真实了解,从而导致心理紊乱和社会隔离的问题。

他们通过深入研究个体心理和群体社会行为,丰富了异化理论的内涵。

总结起来,法兰克福学派异化理论是对传统社会理论不足的一种新的社会分析框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批判思潮的兴起 第三:西方马克思主义科技批判思想的登场
科学技术观及消费异化思想
• 西方马克思主义科技批判思想的缘起 第一:技术理性主义(即工具理性)的出现及其肆

人类进入十九世纪之后,技术理性(科学理性)和价值理性 (人本精神)之间的张力开始加大,甚至发生激烈冲突。随着马 克思所分析的物化现象或异化现象的加剧,技术理性越来越由解 放人、确证人的本质的文化力量转化为束缚人、统治人的异化力 量。
(2)“单向度理论”:物质丰富,精神痛苦 马尔库塞认为,现代西方社会是典型的 “富裕社会”。然而,这种物质生活的 满足却是以牺牲精神生活为代价的。即 “物质丰富,精神痛苦”。
科学技术观及消费异化思想
•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技术理性和科技 异化现象的批判
(2)“单向度理论”:物质丰富,精神痛苦
现代西方富裕社会,是一个典型的单向 度社会,单向度思想,单向度的人;在这种异 化社会里,人的需求遭致歪曲,人成了商品的 奴隶,成了劳动的工具,人与人之间、人与自 然之间处于尖锐的对立和冲突之中。
在《启蒙的辩证法》(1947)一书中,霍克 海默和阿多诺认为,自启蒙运动以来整个理性 进步过程已堕入实证主义思维模式的深渊,在 现代工业社会中理性已经变成为奴役而不是为 自由服务。
科学技术观及消费异化思想
•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技术理性和科技 异化现象的批判
(1)“启蒙辩证法”:启蒙的自我毁灭 启蒙的悲剧性辩证法就在于,它所
(1)“启蒙辩证法”:启蒙的自我毁灭 第四,在技术理性统治的世界中,
理性和技术的发展并没有像启蒙精神允 诺的那样,增强人的本质力量,实现人 的普遍自由。相反,技术本身成为自律 的、总体性的统治力量,成为扼杀人的 自由和个性的异化力量。
科学技术观及消费异化思想
•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技术理性和科技 异化现象的批判
础和标志之一; 第五,科学技术是人类(摆脱愚昧,更新观念)向文明发展的
重要基础和标志之一; 第六,科学技术应该服务和造福于人,而不是控制人和奴役人;
科学技术观及消费异化思想
• 当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在带来繁荣的同时也 带来的一些负效应。
•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主要阐述的就是 对科学技术所表现出的异化倾向和非人性化倾 向的分析与批判。
科学技术观及消费异化思想
•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技术理性和科技 异化现象的批判
(1)“启蒙辩证法”:启蒙的自我毁灭 第三,在完全被技术理性统治的世
界中,不但人与自然相异化,而且人与 人也相互异化,人普遍物化,人在普遍 异化的世界中相互冲突。
科学技术观及消费异化思想
•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技术理性和科技 异化现象的批判
科学技术观及消费异化思想
•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技术理性和科技 异化现象的批判
(1)“启蒙辩证法”:启蒙的自我毁灭 第二,启蒙理性的宗旨是确立人对
自然的无限的统治权,然而,人征服自 然的结果并没有使人成为主人,也没有 使自然成为属人的存在,相反,人对自 然的统治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破坏,导 致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技术理性和科技 异化现象的批判
(1)“启蒙辩证法”:启蒙的自我毁灭 (2)“单向度理论”:物质丰富,精神痛苦 (3)“科学技术意识形态论”:科学技术成
为意识形态
(4)有关批判论述选萃
科学技术观及消费异化思想
•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技术理性和科技 异化现象的批判
(1)“启蒙辩证法”:
科学技术观及消费异化思想
• 西方马克思主义科技批判思想的缘起 第三:西方马克思主义科技批判思想的登场
基于对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价值的关注,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开始对科技异化现象展开 了全方位的批判。他们超越了传统马克思主义 所强调的阶级分析和政治革命的视野,开始从 文化层面切入现代人的生存境遇
科学技术观及消费异化思想
人的创造活动的结果并非必然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相 反,却转变成可以灭绝人寰的“技术恶魔”
科学技术观及消费异化思想
• 西方马克思主义科技批判思想的缘起 第二:对人类生存境遇的关注及其技术理性
批判思潮的兴起 面对技术世界中人的生存困境,20世
纪在哲学界兴起了声势浩大的技术理性 批判思潮,文学艺术作品中也大量弥漫 着技术悲观主义思潮。
科学技术观及消费异化思想
•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技术理性和科技 异化现象的批判
法兰克福学派科学技术观 及消费主义学者对科技异化
和消费异化的批判
2. 理论旨趣:反思中国30年改革利弊得失
科学技术观及消费异化思想
• 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第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二,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第三,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 第四,科学技术(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的基
设想的人对自然的无限的统治权和人的 普遍的自由等目标非但没有在真正意义 上实现,而且得到了相反的结果,走向 了启蒙的自我毁灭。
科学技术观及消费异化思想
•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技术理性和科技 异化现象的批判
(1)“启蒙辩证法”:启蒙的自我毁灭 第一,启蒙以消除神话为己任,意
欲以知识来代替想象;但是,在现实中, 实证化的启蒙理性却走向了反面,走向 了新的迷信,退化为神话。
科学技术观及消费异化思想
• 西方马克思主义科技批判思想的缘起
科技是造福于人类的重要工具,并 且在事实上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那么,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又何以对科 技持强烈的批判态度呢?
科学技术观及消费异化思想
• 西方马克思主义科技批判思想的缘起 第一:技术理性主义(即工具理性)的出现
及其肆虐 第二:对人类生存境遇的关注及其技术理性
科学技术观及消费异化思想
• 同时,科技所带来的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西 方社会或当代社会普遍进入一种“消费社会” 状态,而消费不仅没有真正使人得到解放,反 而使人又陷入“消费异化”之中,这是富裕社 会给人类带来的又一严重弊端。用马尔库塞的 话说就是:现代社会在充裕的物质生活背后蕴 藏着的却使人的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和不安,即 “物质丰富,精神痛苦”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