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福学派的技术理性批判

合集下载

法兰克福批判学派对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技术的批判

法兰克福批判学派对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技术的批判

法兰克福批判学派对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技术的批判摘要: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批判学派的主要特色,在法兰克福批判学派的理论家们看来,批判理论超越一切哲学之上,并与每一种哲学对立。

这种批判否定一切事物,同时又把一切事物的真理包含在自身之中。

在他们看来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同时也是一种意识形态。

科学技术代表的技术理性的扩张是对人主体地位的进攻,也是统治阶级实行的新的控制手段,所以法兰克福批判学派对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技术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关键词:法兰克福学派;意识形态;科学技术;批判中图分类号:b5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7-0084-01科学技术的出现是一把双刃剑。

科学技术在带来物质上极度丰盈的同时,也带来了精神上的空前危机。

由此发端,对于科学技术的思考才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然而,由于立足点和视角的不同,这思考又凝聚为两股截然相反的思潮:科学主义的乐观派和人本主义的悲观派。

作为人本主义之一的法兰克福批判学派无疑是人本主义的悲观派。

对于科学技术,法兰克福批判学派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在法兰克福学派看来,事实上,20世纪的发达工业社会就是一个技术的社会。

技术理性的扩张,人的主体地位的退缩,以及统治阶级实行的新的控制手段……这一切使得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极度彰显,而积极的一面则无足轻重。

所有这些决定了法兰克福批判学派对科学技术的态度:绝望与幻灭!法兰克福学派与众不同的地方,是它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论述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把科学技术定性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

霍克海默在《科学及其危机札记》一文中最先指出:“不仅形而上学,而且还有它所批评的科学,皆为意识形态的东西;后者之所以也复如是,是因为它保留着一种阻碍它发现社会危机真正原因的形式。

”马尔库塞认为,科学技术既是生产力又是意识形态,对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的研究,就是对发达工业社会科学技术的研究,更确切地说,就是对发达工业社会中科学技术如何执行意识形态职能的研究。

否定与反证: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科技理性批判中的社会动力观

否定与反证: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科技理性批判中的社会动力观
“ 异”,即从人 类解 放 的工 具蜕 化 为脱 离 人 、阻 碍 社会 发 展 的力 量 。更 在 于 其 内在 思 维 方 式 : 变
从静 态而 非动态 的视域 考察 事物 ,具有 内容 和方 法上 的 “ 浅性 ” 特征 ②,这 导致 科 学不 仅难 以 肤 把握 动态 发展 的社会 ,解 决社 会 生 活 问题 ,而 且难 以理 解 作 为科 学 缔 造 者 的主 体—— “ ” 的 人 自足意识 、理性 、生存 状 态等 等 ;从 肯 定 的 而 非 从 否 定 的 维 度 考 察 事 物 ,具 有 “ 意识 形 态 性 ” 特 征 ,这 导致科 学成 为 “ 掩盖社 会真 实本 质 ” ④,具 有欺 骗 性 的肯 定 文化 和 人类 行 为 方式 ;从 片 面 理性形 式而非 从社 会整 体把 握 事 物 ,具 有 “ 工具 性 ” 特 征 ,即总是 以是 否 执行 职 能 的功利 原 则 和理性 标准 为尺度 ,力求 获得 实现 预期行 为 目标 的认识 ,这导 致 了实用 主义 ,使 科 学理性 成 为
力 作用 的肯定 ,它 甚 至从 根本 上拒 斥唯 物史观 关 于社会 发展 动力论 这一 传统 观点 。然而 ,细究 早
期法兰克福学派的相关理论 ,我们发现 ,其拒斥并没有摆脱唯物史观这一理论 “ 梦魇”的纠缠 。


科学技术 :巩 固资本 主义统治 的工具
安德鲁 ・ 芬伯格认为 , 批判理论 的特征是对合理性的批判 ,它 “ 从黑格 尔和马克思那里开 始 ,然后 由早 期 的马克 思主义 者 卢 卡奇 、恩 斯 特 ・ 洛 赫 和法 兰 克福 学 派所 继 承 ” 布 ①。秉 承 马 克 思理论的反思批判特质 ,早期法兰克福学派在将批判之矛直指 当代西方资本 主义 “ 异化” ,并在

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马克思主义传统中历史最悠久、也是最为著名的理论流派之一是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是批判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分支,通常它被简称为批判理论。

这一派的理论主张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

在过去50年间,它已经逐渐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源泉,传播占据了这一理论流派的中心位置,因此,它对大众传播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法兰克福学派是指与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有关的一群德国知识分子。

该研究所成立于1923年,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它迁往纽约,附属于哥伦比亚大学,1949年又迁回德国。

其主要成员包括麦克斯·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西奥多·阿多诺(Theodor Adorno)、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等。

虽然这些人从未加入过任何政党,但他们的理论最初是在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指导下提出的。

他们的工作主要是学术性的,这些学者前后移民美国。

他们的研究兴趣也逐渐转向大众传播,把媒体视为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一种压制性结构。

一“文化工业”理论“文化工业”或者今天我们所说的“文化产业”,这一名词是由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人物阿多诺与霍克海默在《启蒙辨证法》(1947年出版)中首次提出的,是用来取代“大众文化”的专门概念。

其实,就“文化工业”的根本特征而言,最早出现在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和异化理论,这一理论开了文化工业批判的先河。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把政治、艺术和文学理解为“工业本身的一个特殊部门”,并明确指出,在异化范围内,“全部人的活动迄今都是劳动也就是工业,就是自身异化的活动。

“这就第一次把人的“文化”同“工业”活动联系起来,第一次把精神生产同物质生产统一起来。

马克思通过对“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界说提出了文化工业的某些特征:非生产劳动是艺术家“天性的能动表现”,生产劳动则是被资本家雇佣,为增加资本的价值才完成。

略论法兰克福学派技术理性批判理论[权威资料]

略论法兰克福学派技术理性批判理论[权威资料]

略论法兰克福学派技术理性批判理论摘要: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主张,科学技术作为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具有政治统治的功能。

通过分析技术理性产生的根源、本质和功能,他们探讨了技术理性盛行所造成的人的价值失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并对如何克服技术理性的负面影响进行了探索。

法兰克福学派的技术理性批判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开创性地将技术理性批判与价值批判和制度批判有机结合起来,并致力于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

关键词:法兰克福学派;技术理性;批判;意识形态;工具理性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的普及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丰富了社会物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但与此同时,科学技术异化为一种新型的意识形态,成为资本主义政治统治的帮凶,并导致了人的全面异化,打破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敏锐地观察到科学技术大规模使用给人类生活世界带来的危害,并试图找到问题症结所在。

他们始终坚持批判的立场,对技术理性产生的根源、本质和功能以及危害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技术理性批判理论。

一、技术理性批判问题的提出技术理性是指在近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理性主义思潮,它推崇科学技术万能论,即认为科学技术可以帮助解决人类社会的所有问题。

然而现实状况并非如此,技术理性并没有解决所有问题,反而导致了人类社会的困境。

技术理性批判的展开,正是和这一现实状况和当时的哲学思潮紧密相关。

第一,在现实状况方面,资本主义发展迅猛,科学技术也得到广泛运用,并通过物质消费等形式渗透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反而,“现代人卷入愈来愈唯理化的生活形态愈深,他的反应就愈加的不合理;现代人愈从物质的困境解脱,他就愈不明白自己该做什么;现代人自由愈多,愈不知道该如何享用自由。

”[1]人被技术理性和物质生活所控制,丧失了主体地位和对自己生活的自主支配权,人的价值受到贬损。

此外,技术理性盛行还造成生态问题和人与社会的紧张关系。

法兰克福学派在中国的影响及其意义

法兰克福学派在中国的影响及其意义

影响
1、社会思潮的启迪
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对于中国社会思潮的启迪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改革开放以 后,中国的思想界开始接触到这一学派的思想,逐渐意识到了西方资本主义社 会的矛盾和问题。这一学派对于大众文化、消费主义、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批判, 为中国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自己的社会。
2、学术界的影响
法兰克福学派在中国的影响及 其意义
01 引言
03 影响
目录
02 背景 04 参考内容
引言
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德国的一个重要思想流派,其强调对社会现实进行批判 和反思,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进行深入剖析,对文化和艺术的影响 力进行研究。在这一流派的影响下,中国也出现了一股探讨法兰克福学派思想 热潮。本次演示将围绕法兰克福学派在中国的影响及其意义展开讨论。
3、文化角度
从文化角度来看,法兰克福学派对于文化的批判和反思也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这一学派认为,现代社会的文化已经成为了商品,丧失了其应有的批判 功能。在中国,这一思想引发了对于文化本质和功能的深入思考。
未来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将继续发挥其影响力。在中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人们将会更加深入地探讨这一学派的思想,并将其融 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未来,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将会在中国的社会发展中扮演 更加重要的角色,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启示和思考。
论点二: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 理论的影响
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这一理论 为我们提供了深入剖析现代社会的新思路。通过科技、文化和意识形态等问题, 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当代社会的本质。其次,这一理论启发了一代又一代的学 者,形成了许多新的社会哲学流派,推动了社会科学的发展。

法兰克福学派的科学技术观及其理论综述探讨_行政管理论文

法兰克福学派的科学技术观及其理论综述探讨_行政管理论文

法兰克福学派的科学技术观及其理论综述探讨_行政管理论文关于《法兰克福学派的科学技术观及其理论综述探讨_行政管理论文》,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二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但现代科技在带来了物质层面的普遍繁荣的同时,也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系列矛盾。

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们看到了科学技术发展的悖论,他们对当代科学技术的负效应及其产生的根源进行了分析和批判,并对科学技术人道化道路进行了探索。

他们的科学技术观,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与社会间关系的新思考。

但是,这种对现代科学技术的文化批判也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问题。

只有从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分析出发,把科技批判的根基和人道理想的实现建立在人类实践活动的历史发展基础上,才能找到解决他们的理论困境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法兰克福学派;科学技术观;理论困境[中图分类号]B08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5)03-0009-05二战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物质层面的普遍繁荣和社会的巨大进步。

但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并未像人们所期待那样,为人们带来自由与全面发展,它在改善了人类的生活的同时,也成为统治人的物质力量,使人陷入异化之中,并且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系列社会矛盾。

法兰克福学派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之中影响最大的学派,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提出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而对科学技术的批判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他们看到了科学技术发展的悖论,从当代科学技术在实际运用中所产生的各种负效应、这些负效应产生的深层根源等方面展开了对当代科学技术的分析和批判,并致力于探索科学技术人道化的道路。

他们的研究对于我们反思工业文明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但他们的理论自身仍然有其无法摆脱的困境,对这些困境的分析有利于我们全面看待他们理论的现实价值。

技术理性批判

技术理性批判

技术理性批判技术理性批一、技术理性批判的地位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的整体构架里,技术理性批判是极为重要的批判视角和不可或缺的主题维度。

在某种意义上,文化大众、意识形态、性格结构、现代性、现代国家统治形式等等问题的出现,都直接与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技术理性的进展的后果密切相关。

因此,技术理性问题甚至是现代性的核心问题,也是现代文化批判的聚焦点。

技术理性批判也相应地构成了文化批判理论的核心。

意识形态批判、大众文化批判、心理机制和性格结构批判、现代性批判等主题,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以技术理性批判为基础和核心。

二、理性主义传统20世纪许多思想家从不同侧面揭示了技术理性批判的主题。

韦伯关于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分析、齐美尔关于合理化与物化的批判、胡塞尔对实证主义的科学世界的批判、存在主义关于技术世界中人的文化困境的分析,等等,都构成技术理性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比之下,法兰克福学派关于技术理性的剖析和批判更为系统,更具代表性。

从文化的视野来看,西方文化植根于古希腊理性主义和希伯来精神,这是西方文化的两种基本精神,理性与上帝构成西方人的两大精神支柱,成为西方文化的象征。

在其中,理性主义文化精神尤为重要,不但哺育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也支撑着整个现代工业文明。

作为工业文明的主导性文化精神之一的技术理性批判,直接导源于希腊的古典理性主义,是传统理性主义同文艺复兴的人本精神及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体,构成理性主义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希腊哲学史古典理性主义的典范,在人类思想史上最先以自觉的方式确立了理性主义的基调。

“人是理性的存在物”,这一信念无疑贯穿于古希腊哲学之中。

但是,希腊的先哲们对理性的把握并未局限于其认识论和人本学含义,而是致力于在本体论或宇宙论的层面上,确立起作为万物内在结构和根据的“宇宙理性”。

赫拉克利特为生生不息、变化不居的现象世界找到了“永恒地存在着的”根据,即万物由之产生的“逻各斯”;巴门尼德抛开不确定的表象世界和人类意见,设定了不生不灭、不变不动的“唯一的存在”;斯多葛学派把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发展为“世界灵魂”和“宇宙理性”。

法兰克福学派的技术理性批判

法兰克福学派的技术理性批判
第 30 卷 第 10 期 2009 年 10 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Soc.Sci)
Vol. 30 No.10 Oct. 2009
法兰克福学派的技术理性批判
单伟亮
(南开大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天津 300071)
识形态的性质后,哈贝马斯又阐释了技术异化的原因,即在 现代发达工业社会条件下,以科学技术为背景的劳动的合 理化。这导致了交往行动的不合理化。在晚期资本主义,由 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劳动合理化已经实现,它越来越符 合科学技术的要求,但是劳动的这种合理化脱离了主体间 交往的基础,其结果是削弱或吞没了主体间的合理的相互 作用,即交往行为,把人的关系和行为降格为物的关系,导 致了人的全面物化,使人成为工具,全面屈从于技术社会的 统治。因此,要消除技术异化,就必须以交往取代劳动的核 心地位,确立交往行动的合理化。
三、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的批判 相对于霍克海墨和马尔库塞对技术理性的批判而言, 哈贝马斯的技术批判理论更为深刻,更加接近于 20 世纪中 后期科学技术和人类发展的实际。他通过揭示科学技术本 身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入手进行阐释。他指出科学技术具 有两重性。一方面,他充分肯定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具 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他认为,在当代科学活动不再是一种封 闭的、独立的学术研究。科学研究同技术之间的相互依赖日 益密切,由此科学技术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有了直接的关 联,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位的生产力,科学技 术同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不仅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 物质生活水平,加速了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而且也对社会 运行机制和社会历史理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另一方面,科 学技术本身又成为一种新形式的意识形态,成为一种统治 力量或统治形式。同时,哈贝马斯对科学与技术具有意识形 态的性质做了很多限制与限定。他从比较技术理性和传统 意识形态的统治入手来阐发这一问题。他认为,传统统治是 政治统治,他是同传统的意识形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今 天的技术统治,是以技术与科学为合法性的统治。同传统意 识形态相比,技术统治意识的意识形态性较少,因此它在某 种程度上摆脱了虚假意识的某些成份,摆脱了由阶级利益 制造的骗局、政治空想等,同时,他所涉及的范围更广泛,更 加难以抗拒。但哈贝马斯认为,无论二者有多大差异,技术 统治的意识依旧具有旧的意识形态的属性,那就是替现状 辩护,论证现存统治的合法性。在指出科学技术本身具有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马尔库塞对技术理性的批判 马尔库塞关于单向度的人的理论,表述了深刻的技术 理性批判思想。他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技术进步 = 社会财 富的增长 = 奴役的扩张,以此来揭示科学技术和技术理性 发展的两面性。他指出,以科学技术为根基的技术理性其发 展都呈现出两面性质: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使财富不断增长;但是,另一方面,科 学技术的发展又导致了新的统治形式,即技术理性统治的 产生。这种统治形式不同于传统的建立在强权和暴力之上 的统治,而是更多地求助于消遣、娱乐等消费手段,从而使 人心甘情愿地,而不是被动地被纳入到现存的社会体系之 中,由此而消解人的否定性和对社会的反抗,因而具有更多 的合理性的外观。用马尔库塞的话说“:今天,统治不仅仅通 过技术,而且也作为技术,使自己永存并扩大化,而后者提 供了膨胀着吸收所有文化圈的政治权利的充分合法性。”[3] 马尔库塞进一步指出,在以技术发展为背景的相对富裕的
霍克海墨、马尔库塞、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带给人的主体性消解的负面影响展开了全面的批判。本文通过分析这种批判理论,
揭示出其对我国当今社会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法兰克福学派;技术理性;批判;意义
中图分类号:G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09)10-0028-02
法兰克福学派充分地看到了科学技术在迅猛发展的同 时,呈现出两重性: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确实给人 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和高质量的物质生活,使人 的本质力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肯定;但另一方面,科学 技术的负面效应也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使得人们片面 强调物质生活享乐而导致了其主体性、批判性的丧失。于是 在科学技术的统治下,异化就有了新的表现形式。这里所说 的异化已不是马克思时代所说的“自我折磨、自我牺牲”的 异化劳动,而是工人自愿的带有享乐性质的物质活动,这说 明工人自觉认同异化并把他当作规律来加以遵循。在这种 文化危机下,法兰克福学派对理性尤其是技术理性对人的 主体性消解的负面影响展开了全面、透彻的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批判。其 中,霍克海墨、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等人的技术理性批判最 具代表性。
纵观上文,法兰克福学派代表在 20 世纪的历史条件 下,以科学技术的二重性为基点,展开了深刻的技术理性批 判。一方面,他们承认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巨 大作用;另一方面,他们充分看到科学技术过分发达,对人的 主体性消解的负面效应;同时,他们还敏锐地洞悉到,在科 学技术的统治下,异化的新的表现形式,即工人自愿的带有 享乐性质的物质活动。并且指出,这种异化已经内化为人们 的意识,使人们从心理接受并当作规律加以遵循,从而使人 失去了人之为人的基本纬度,即批判和超越的纬度。法兰克 福学派代表不是从社会历史的经济和政治层面,而是深入 到人的生存结构,即从文化层面特别是科学技术方面来揭 示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异化力量。从这个意义上来 看,法兰克福学派对技术理性的负面效应展开了更加深入、 透彻的批判,这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大的借鉴 意义。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建构的关键时期,同 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还 很低下,因此我们仍然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提高生产 力水平,而科学技术在其中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因此我们 不能因为技术异化和技术理性对人的统治而妨碍我们的现 代化事业。我国现在的科学技术水平还不很发达,因此我们 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以提高生产力水平,增强我国的综合 经济实力。但与此同时,也要尽量避免出现西方发达国家的 文化困境,在发展技术的同时,要注意节约利用自然资源, 努力保护生态环境;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以人为出 发点和归宿点,把西方文明中的科学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的人文精神结合起来,努力寻求一条人口、资源、环境可 持续发展的道路,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本性。 — ——— — —— —— —— —— —— —— —— 参考文献: 〔1〕〔2〕霍克海墨,阿多尔诺.启蒙辩证法[M].重庆:重庆出版
第 30 卷 第 10 期 2009 年 10 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Soc.Sci)
Vol. 30 No.10 Oct. 2009
法兰克福学派的技术理性批判
单伟亮
(南开大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天津 300071)
社,1990.24,25. 〔3〕〔4〕〔5〕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8.135,26,28. (责任编辑 张海鹏)
- 29 -
识形态的性质后,哈贝马斯又阐释了技术异化的原因,即在 现代发达工业社会条件下,以科学技术为背景的劳动的合 理化。这导致了交往行动的不合理化。在晚期资本主义,由 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劳动合理化已经实现,它越来越符 合科学技术的要求,但是劳动的这种合理化脱离了主体间 交往的基础,其结果是削弱或吞没了主体间的合理的相互 作用,即交往行为,把人的关系和行为降格为物的关系,导 致了人的全面物化,使人成为工具,全面屈从于技术社会的 统治。因此,要消除技术异化,就必须以交往取代劳动的核 心地位,确立交往行动的合理化。
三、哈贝马斯对技术理性的批判 相对于霍克海墨和马尔库塞对技术理性的批判而言, 哈贝马斯的技术批判理论更为深刻,更加接近于 20 世纪中 后期科学技术和人类发展的实际。他通过揭示科学技术本 身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入手进行阐释。他指出科学技术具 有两重性。一方面,他充分肯定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具 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他认为,在当代科学活动不再是一种封 闭的、独立的学术研究。科学研究同技术之间的相互依赖日 益密切,由此科学技术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有了直接的关 联,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位的生产力,科学技 术同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不仅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 物质生活水平,加速了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而且也对社会 运行机制和社会历史理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另一方面,科 学技术本身又成为一种新形式的意识形态,成为一种统治 力量或统治形式。同时,哈贝马斯对科学与技术具有意识形 态的性质做了很多限制与限定。他从比较技术理性和传统 意识形态的统治入手来阐发这一问题。他认为,传统统治是 政治统治,他是同传统的意识形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今 天的技术统治,是以技术与科学为合法性的统治。同传统意 识形态相比,技术统治意识的意识形态性较少,因此它在某 种程度上摆脱了虚假意识的某些成份,摆脱了由阶级利益 制造的骗局、政治空想等,同时,他所涉及的范围更广泛,更 加难以抗拒。但哈贝马斯认为,无论二者有多大差异,技术 统治的意识依旧具有旧的意识形态的属性,那就是替现状 辩护,论证现存统治的合法性。在指出科学技术本身具有意
一、霍克海墨对技术理性的批判 霍克海墨和阿多尔诺于 20 世纪 40 年代发表的 《启蒙 的辩证法》,是法兰克福学派技术批判理论的经典表现形式 之一。这里的启蒙运动泛指人类社会在近现代的理性化过 程中所发生的所有强调理性至上性和人对自然的技术征服 的各种理性的启蒙思潮。它相信人类通过对理性的掌握能 够摆脱迷信和愚昧,能够实现人对自然的无限统治权,最终 增强人的本质力量,增强人的自由,实现人的自我确定权。 然而,在现实的历史进程中,启蒙运动并没有兑现自己的诺 言。的确,在理性精神和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人类极大地改 变了自己的生存条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但是,随着启蒙精神的进一步发展,启蒙运动却悄悄走向了 自己的反面,走向了启蒙的自我摧毁。结果,启蒙退化为新 的迷信和神话,对自然的统治,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破坏, 导致自然对人的惩罚,人的本质力量非但没有增强,反而受 制于技术和理性,技术本身成为自律性的、总体性的控制力 量,成为扼杀人的自由和个性的异化力量。在技术理性的统 治下,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和批判性都被抹杀了,人们不再
显然,在 20 世纪的历史条件下,工人们已经感觉不到 自己被异化了,他们在较舒适的物质生活条件下,往往感觉 不到受压抑和不自由的境遇,反而有一种满足与幸福的感 觉,因而,在现代单向度的人群中,“幸福意识已经占了上 风”[4]。马尔库塞进一步指出,“单向度的人”的出现,对于社 会的进化而言,不是一种积极的现象,虽然在现代的技术世 界中,人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劳动者甚至主 动的与现存制度认同。但是,在实际上,劳动者丧失了人之 为人的一个基本纬度,即否定和批判的纬度,其后果是使社 会失去了自我超越的驱动力,人的基本生存是由个人无法 控制的力量和机制所决定的。用马尔库塞的话说:“发达工 业文明的奴隶们是升华了的奴隶,但毕竟还是奴隶。”[5]
- 28 -
问人生的意义,不再追求人生的价值,只是一切服从技术的 安排。在这里“工业化却把人的灵魂物化了。自然而然地,经 济机构,甚至在全盘计划之前的经济机构,为商品设定了决 定人类行为的价值,个人只是把自己设定为一个物、一种统 计因素,或是一种成败。他的目标就是自我持存,即是否成 功地适应他职业的客观性以及与之相应的行为模式。”[1]显 然,在技术理性统治下,人类陷入了普遍的异化中,他们丧 失了任何对意义的追求,只是一味地认同现状。这就是启蒙 的悲剧性辩证法,它的初衷是要成为解放人的积极力量,把 人从神话和迷信中解放出来,但其结果却又使自身成为一 种新的束缚人、统治人的力量,建立起技术理性对人的统 治,使人置身于一个物化和异化的世界中。因此,霍克海墨 和阿多尔诺用一句话明确地概括了“启蒙辩证法”的基本精 神:“从进步思想最广泛的意义来看,历来启蒙的目的都是 使人们摆脱恐惧,成为真正的主人,但是完全受到启蒙的世 界却充满着巨大的不幸。”[2]
摘 要:法兰克福学派充分地意识到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和高质量的物质生活,使人
的本质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肯定;但是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也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这种新的异化形式变成工人自愿
的带有享乐性质的物质活动,其结果使得人们片面强调物质生活享乐而导致了其主体性、批判性的丧失。在这种文化危机下,
消费世界中,在技术理性所形成的新的统治体制中,出现了 一种新的异化和物化的存在形式。这里所说的已不是马克 思所描述的自我折磨、自我牺牲的异化活动,而是人自愿 的、带有享乐性质的物质活动。工人被“整合”或“一体”化到 现存的社会体系中,不再作为社会的反抗力量,人作为一种 自由自觉的创造性的实践存在所应具有的否定性、创造性 和批判性被技术理性所消解,成为失去超越纬度和批判纬 度的“单向度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