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具理性批判的形成及当代意义

合集下载

《霍克海默工具理性批判思想研究》范文

《霍克海默工具理性批判思想研究》范文

《霍克海默工具理性批判思想研究》篇一一、引言霍克海默(Horkheimer)是当代德国著名的社会哲学家和批判理论家,其工具理性批判思想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霍克海默的工具理性批判思想,分析其理论内涵、批判对象及其影响,以期为理解现代社会中工具理性的作用与局限提供新的视角。

二、霍克海默工具理性批判思想的内涵霍克海默的工具理性批判思想主要针对现代社会中过度依赖工具理性的现象。

他认为,工具理性作为一种追求效率和功利的思维方式,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主导逻辑。

在这种逻辑下,人们往往只关注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关系,而忽视了人的自由、尊严和价值。

因此,霍克海默提出了对工具理性的批判,强调人的主体性和价值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三、霍克海默工具理性批判的批判对象霍克海默的批判对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工具理性的过度扩张:霍克海默认为,现代社会中工具理性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导致了人的异化和物的膨胀。

他指出,这种现象使人们沉迷于追求物质利益,而忽视了人的内在需求和精神追求。

2. 价值相对主义的崛起:随着工具理性的普及,价值相对主义逐渐成为主流观念。

霍克海默认为,这种观念导致了人们对不同文化、价值观的相对主义态度,使社会缺乏共同的道德和价值基础。

3. 技术的异化作用:霍克海默认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虽然为人类带来了便利,但也导致了人的异化和物化。

在追求技术进步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忽视了技术的道德和人文内涵。

四、霍克海默工具理性批判思想的影响霍克海默的工具理性批判思想对当代社会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它揭示了现代社会中工具理性的作用和局限,提醒人们关注人的自由、尊严和价值。

其次,它为批判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推动了社会批判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最后,它对现代科技发展提出了深刻的反思,促使人们重新审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五、结论综上所述,霍克海默的工具理性批判思想是一种深刻的反思和批判现代社会中工具理性的现象。

《霍克海默工具理性批判思想研究》范文

《霍克海默工具理性批判思想研究》范文

《霍克海默工具理性批判思想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今社会中,工具理性已成为影响人类思想、行为的重要概念之一。

工具理性的发展使得我们对待事物的方式逐渐变得功利化、实用化。

然而,这种趋势也引发了诸多问题,如过度追求物质利益、忽视人文关怀等。

霍克海默作为一位重要的社会理论家,对工具理性进行了深入的批判和反思。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霍克海默的批判思想,揭示工具理性的局限与挑战,并尝试探索一个更为全面的、关注人类福祉的社会发展路径。

二、霍克海默的工具理性批判思想霍克海默认为,工具理性在当今社会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它以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为核心,将人的行为和思想导向追求物质利益的目标。

在这种价值观的驱使下,人们往往忽视了事物的内在价值和意义,而仅仅将其看作实现特定目的的手段。

因此,工具理性容易导致人类陷入过度物质化、功利化的困境。

霍克海默对工具理性的批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工具理性忽视了人的主体性和自由性。

在工具理性的支配下,人的行为和思想被局限在追求物质利益和功利的框架内,导致人们无法真正关注自身的内在需求和价值。

其次,工具理性容易导致人类社会的异化现象。

在过度追求物质利益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失去了与他人的联系和情感交流,导致社会关系变得冷漠和疏离。

最后,工具理性忽视了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

在追求个人利益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忽视了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福祉,导致社会问题的产生和加剧。

三、工具理性的局限与挑战霍克海默的批判思想揭示了工具理性的局限与挑战。

首先,工具理性容易导致人类过度依赖科技和物质力量,忽视人的主体性和自由性。

其次,工具理性容易使人类陷入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泥沼中,导致社会价值观的扭曲和人类精神的空虚。

此外,工具理性还容易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如环境破坏、资源浪费等。

四、超越工具理性的思考为了克服工具理性的局限与挑战,我们需要寻求一种更为全面的、关注人类福祉的社会发展路径。

首先,我们需要重视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关注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福祉,而不仅仅是追求个人利益。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理解韦伯的社会学思想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理解韦伯的社会学思想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理解韦伯的社会学思想引言:马克斯·韦伯被誉为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学说对于我们理解现代社会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韦伯提出了许多社会学概念和理论,其中最为经典的莫过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

本文将对这两个概念进行阐述和理解,并探讨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影响。

一、工具理性的概念及特征工具理性,又被称为目的理性,指的是人们在追求目标时以最有效、最合理的方式实现这个目标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韦伯认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导致了工具理性逐渐成为主导的思维方式。

它包含了以下几个特征:1. 目标导向:工具理性的核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计划和行动。

这些目标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但无论如何,都是基于合理性和效率的考虑。

2. 理性计划:在工具理性的指导下,人们根据事前的计划和分析来选择最佳的行动方案。

他们会审慎地评估各种可能的手段,以确定哪些是最能达到目标的。

3. 清晰分工:工具理性要求社会组织和行为分工明确。

在现代社会中,各个领域的专业化发展迅速,每个人都以自己的专长和技能来为整个社会做出贡献。

二、价值理性的概念及特征价值理性是韦伯对人类行为的另一种解释,它指的是人们根据信仰、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来决策和行动的一种模式。

与工具理性相比,价值理性更强调人的主观选择和感性的决策过程。

价值理性的特征有以下几点:1. 主观选择:与工具理性依循客观事实和合理性不同,价值理性更加关注个体主观意愿和个人情感。

它认为人们的行为决策受到内心真实的诉求和情感需要的驱使。

2. 信仰与价值观:作为行动指导的基础,价值理性建立在人们对宗教信仰、道德准则或个人价值观念的坚守上。

这些信仰和价值观不同于经济利益和功利考虑,更多地关注人性中的正直、善良和真诚。

3. 情感与情感表达:价值理性所强调的是人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

在行动和决策过程中,人们会更多地依赖于自己的感受和直觉,而不只是理性的思考和分析。

霍克海默工具理性批判思想探究_张春艳

霍克海默工具理性批判思想探究_张春艳

摘要:霍克海默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工具理性批判思想直接源于韦伯的“合理性”观念,他认为通过启蒙精神的张扬,工具理性得以膨胀,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并由此创造了巨大的工业文明,但是工业文明的进步却是以人的异化为代价的,因此,他对技术理性主义文化精神和工业文明弊端给予猛烈批判。

同时他的思想也引起了颇多争议,毁誉相加。

关键词:霍克海默;工具理性;技术理性中图分类号:B51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544(2010)12-0059-03霍克海默工具理性批判思想探究张春艳,郭岩峰(邯郸学院,河北邯郸056005)霍克海默(Max Hokheimer ,1895-1973)是德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真正创始人、批判理论的真正奠基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霍克海默对工具理性的批判,也就是对技术理性主义文化精神和工业文明弊端的批判,在其批判理论中具有鲜明的特色。

霍克海默是工具理性批判的开启者,他的思想在世界上广为流传,褒贬不一。

因此,进一步解析霍克海默的工具理性批判思想,并对其作出马克思主义公正合理的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一、霍克海默工具理性批判思想的缘起众所周知,西方文明发展是靠技术理性与人文理性、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共同支撑和推动的。

在希腊文明中,技术理性与人文理性不可分割的联系在一起。

但自文艺复兴之后,经过培根开创的近代唯物主义和笛卡儿主体哲学的阐发,尤其是在启蒙运动的推动下,西方理性主义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在由康德奠基、黑格尔集大成的德国古典哲学中达到了顶峰。

但是,由于黑格尔过分高扬理性而走向了反面,结果使绝对精神吞没了个体主体性。

在一定意义上说,黑格尔哲学标志着西方理性主义终结。

换言之,自文艺复兴尤其是启蒙运动以来,技术理性和科技文化日益膨胀,并逐渐凌驾于价值理性人文文化之上,从而出现了工具理性霸权。

工具理性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了科学技术进步,并促使人类文明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关系的恶化,带来了生态危机和人的异化。

工具理性与技术哲学的批判

工具理性与技术哲学的批判

工具理性与技术哲学的批判工具理性与技术哲学是当前社会中备受争议的两种思想范畴。

工具理性作为一种实用主义思维方式,强调工具与目的之间的关系,强调效率、功利和实用性,而技术哲学则更多地探讨技术对人类社会、文化以及个体生活的影响。

在当代社会,这两种思想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工具理性的演变与应用工具理性最早由德国哲学家韦伯提出,他认为人类发展趋势是在于科学化、形式规范、专业化和职业化。

韦伯将科学合理性分为价值理性(目的有意识选择一种行动手段)和规范理性(目的是无意识选择一种行动手段)。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工具理性被广泛应用于管理、经济、政治等领域,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然而,在工具理性的应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过度追求效率和功利性可能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和机械化,忽视了人类情感和尊严。

此外,工具理性还存在着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对个体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抑制。

因此,在当代社会中,如何正确应对工具理性带来的负面影响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哲学的挑战与思考技术哲学作为一种对技术背后意义和影响进行探索的思想范畴,在当代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人类活动方式和生存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技术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社会组织形式。

然而,技术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和问题。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技术的依赖越来越深,甚至有人开始质疑技术是否已经超越了人类本身。

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领域的发展让我们开始思考技术对于人类未来发展所带来的风险以及道德困境。

如何正确看待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挑战,如何引导技术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积极影响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工具理性与技术哲学的融合与创新工具理性和技术哲学并非孤立存在,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

在当代社会中,我们需要正确看待工具理性和技术哲学,并寻求二者之间的平衡点,使之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霍克海默工具理性批判思想研究》范文

《霍克海默工具理性批判思想研究》范文

《霍克海默工具理性批判思想研究》篇一一、引言霍克海默(Horkheimer)是当代德国著名的社会哲学家和批判理论家,其工具理性批判思想在社会学、哲学和政治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霍克海默的工具理性批判思想,探讨其理论内涵、批判意义以及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

二、霍克海默工具理性批判思想的背景与理论内涵霍克海默的工具理性批判思想是在现代社会高度发展、科技日益进步的背景下产生的。

他指出,现代社会中,人们过于依赖工具理性,将工具理性视为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钥匙。

然而,这种过度依赖工具理性的现象导致了人的异化、社会的不公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问题。

霍克海默认为,工具理性是一种以效率、实用和功利为导向的思维方式,它强调手段与目的的直接关联,忽视了人的主体性、价值观和道德判断。

在工具理性的支配下,人们往往只关注眼前的利益和短期的效果,而忽视了长远的社会影响和人的全面发展。

三、霍克海默工具理性批判思想的主要内容霍克海默的工具理性批判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对工具理性的批判:霍克海默认为,工具理性过度发展导致了人的异化和社会的病态。

他指出,工具理性忽视人的主体性和价值观,使人们成为被动的工具使用者,失去了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和批判能力。

2. 对技术社会的批判:霍克海默认为,现代技术社会的发展导致了人与自然的疏离,破坏了生态平衡。

他强调,技术的发展应当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而非仅仅追求经济效益和短期利益。

3. 对价值观的重新审视:霍克海默倡导对价值观的重新审视和建构,认为人们应当摆脱工具理性的束缚,关注人的主体性、价值观和道德判断。

他提出了一种以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正为目标的价值观,强调人的自由、平等和尊严。

四、霍克海默工具理性批判思想的批判意义霍克海默的工具理性批判思想具有重要的批判意义。

首先,它揭示了现代社会中工具理性的弊端和危害,为人们重新审视自身行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

其次,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使人们认识到技术发展应当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正。

工具理性批判

工具理性批判

工具理性批判工具理性批判把自己理解为卢卡奇从韦伯那里接受过来的物化批判,而又不想承担客观主义历史哲学的后果【1】。

这样一来,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就陷入了两难境地,从中我们可以吸取教训,并找到社会理论范式转型的根据。

我想先来描述一下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是如何继承卢卡奇的做法,对韦伯的合理化论题进一步进行转换的【2】。

从历史角度来看,卢卡奇对物化理论的解释,由于革命的失误和发达工业社会中出现了未曾预料到的认同力量而遭到否定(1)。

由于卢卡奇的解释坚持的是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因而在理论上也并非无懈可击(2)。

所以,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挖掘物化批判的基础,并把工具理性扩展成为整个世界历史文明进程的一个范畴,也就是说,把物化过程从现代资本主义的发生继续向前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源头(3)。

但是,这样一来,理性概念的轮廓就有模糊的危险;一方面,理论具有否定实践关系的传统沉思特征,另一方面,理论又把一种只能间接提出的理性的表现功能转让给了艺术(4)。

哲学思想否定辨证的自我扬弃导致了两难,这就促使我们追问:这样的论证难道不仅仅只是一种坚持意识哲学和强调主体性与自我捍卫之间关系的命题所导致的(5)。

(1)法西斯主义理论与大众文化正如杜比尔(Helmut Dubiel)所指出的【3】,主要有三种历史经验对批判理论的形成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三种历史经验交织在一起,使人们对革命感到绝望。

苏联的局势完全证实了韦伯关于官僚化加速趋势的诊断;斯大林的暴政则充分证明,罗莎〃卢森堡(Rosa Luxemberg)对列宁的组织理论及其整个历史客观论基础的批判是正确的。

法西斯主义则说明,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在危机情况下,会用改变政治制度的方法来应付革命的危险,并平息有组织的工人的反抗。

最后,美国的发展趋势则用一种不同的方式表明了资本主义的整合力量:无须公开压制,大众文化就把广大群众的意识和政治命令(Die Imperative des Status quo)结合在了一起。

工具理性与技术哲学的批判

工具理性与技术哲学的批判

工具理性与技术哲学的批判在当代社会,科技日新月异,工具的使用越来越普遍。

然而,在我们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工具理性作为一种深刻影响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又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工艺与技术并非单纯的手段,而是相关于社会、文化和人类存在的重要内容。

在这个背景下,工具理性与技术哲学的批判成为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

工具理性的概念工具理性(Instrumental Rationality)源自于西方哲学的传统,尤其是启蒙时代以来,它最初强调通过理性和科学的方法实现目标和满足需求。

在这一框架下,理性被视为一种工具,用以达到特定的目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工具理性是一种实用主义,关注的是有效性和效率,而非事物本身的价值或意义。

然而,这种理性并不关注人类生活中的伦理、道德和情感等要素,它面临着几个显著的问题。

首先,它往往会导致对人的异化。

个体在追求效率和目标的过程中,容易忽视自身的独特性与内在价值,最终陷入机械化与无意义的生活状态中。

其次,工具理性忽略了社会关系中的复杂性,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变得疏远、冷漠。

技术哲学概述技术哲学(Philosophy of Technology)是研究技术现象及其影响的一项学科,它探讨的不仅仅是技术本身,还有技术与社会、文化、伦理等方面的关系。

技术哲学涉及多个层面,包括:技术的本质:技术究竟是什么?它是纯粹的工具,还是包含一定文化和价值观的实践?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技术如何塑造了我们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技术与伦理: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带来了哪些伦理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通过这种多元化的视角,技术哲学试图更全面地理解和批判技术及其背后的工具理性。

工具理性的批判1. 在价值观上的缺失工具理性的最大缺失在于它过于关注雇佣目标,而忽视了价值观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将社会关系简化为工具使用者与工具之间的简单关系,这种简化使得许多重要的人类经验被排斥在外。

价值观不仅包括道德,还涵盖美学、历史、情感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工具理性批判的形成及当代意义周立斌摘 要:在韦伯看来,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是合理化在西方社会变迁过程中释放出的产物,即工具理性作用的结果。

卢卡奇把韦伯的这一理论与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的分析结合起来,提出了物化理论,进一步深化了工具理性批判的力度。

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把工具理性批判扩大到对人类的启蒙和文明的批判。

由于工具理性批判理论深刻地揭示了现代性的代价和局限性,所以仍是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锐利武器。

关键词:工具理性;合理化;物化中图分类号:B03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90X(2004)03-122-03作 者: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研究生;北京,100872在思想史上,人们往往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作为现代性的开端。

启蒙运动使西方完全摆脱了17世纪哲学思想中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使人们不但从人的理性中寻找知识的合理性基础,而且还能从个人权利出发论证社会秩序的合法性,但韦伯指出,作为合理化结果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却使人完全失去了自主性,成了被动执行系统命令的存在物,由此人的价值和意义失落了,也就是说,理性蜕变成一种奴役人的工具,即工具理性。

卢卡奇从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出发,借助于韦伯的合理化理论,提出了物化理论,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批判转向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的批判,即工具理性批判。

以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为代表的第一代法兰克福学派接过卢卡奇的这一批判理论,对启蒙运动提倡的理性进行了深入、彻底批判,把对工具理性的批判推向了顶点。

笔者认为,在揭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新矛盾(特别是日益严重的异化问题)上,工具理性批判仍有着不可低估的理论意义。

一韦伯对工具理性的论述是与他的宗教伦理社会学理论联系在一起的。

同许多伟大的思想家一样,韦伯深切感受到了资本主义精神对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巨大推动和支持作用。

他敏锐地察觉到这种精神形成的社会文化基础———新教伦理,进而阐明它同资本主义精神、合理化及工具理性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

韦伯是从欧洲现代文化和社会结构变迁中揭示资本主义的起源的。

他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导言中开宗明义地提出:“一个在近代的欧洲文明中成长起来的人,在研究任何有关世界历史问题时都不免反躬自问:在西方文明中而且仅仅在西方文明中才显现出来的那些文化现象———这些现象(正如我们爱认为的那样)存在于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和普遍价值的发展中———究竟应归结为哪些事件的合成作用?”①他认为,合理化在现代文化知识领域和社会组织中的不断分化和发展是形成西方文化的主要动因。

韦伯认为,在西方传统的宗教政治统一体中,无论是经济系统,还是科学、艺术,甚至国家都统一在传统的宗教和道德的合法性压力下。

但是,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到法国大革命以来,西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宗教和形而上学世界观已经解体,封建的等级政治结构已经动摇。

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现代经验科学、独立的艺术和以原则为基础的道德和法律,这些文化知识和社会组织按照自己价值领域的合理性处理相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一)科学摆脱了传统宗教和形而上学的前提,科学家以经验的、几乎是量化方式观察世界,自然不再笼罩在神话的神秘氛围中;(二)现代艺术也从传统的伦理和宗教关系中解脱出来,它只承担表达个人主观性的内在义务,不再承担宗教、政治和道德的教化功能;(三)现代道德和法律脱离传统形而上学真善美的精神母体,成为专门处理规范和价值的特殊领域;(四)社会组织日趋复杂,形成了功能上日趋独立的行为系统。

经济系统成为相对独立的行为系统,生产者按照目的合理性行动;(五)国家转向按抽象的法律规则进行管理,国家职员按照形式合理化的要求行动。

这些都是工具理性作用的结果。

正是基于这样的观点,韦伯对资本主义的特性进行了如下描述:(一)利润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也是衡量经济行为成功与否的标准;(二)人们以理性的有条理性的方式追求利润,并受一些道德上的约束。

这是企业家区别于冒险家的重要特性;(三)劳动力由法律上自由但以工资为生的阶级组成;(四)生产组织以策略合理性组织在科层体系之中;(五)它运用现代技术求 索/2004/3 122知识并采取竞争性市场的机制。

那么,新教伦理与合理化的关系又表现在哪里呢?在韦伯看来,新教伦理是世界观的合理化转变为建立社会秩序的力量,同时也是观念的合理性变为社会合理性的关键所在。

新教伦理的核心就是新教徒所信奉的勤俭、守时和刻苦的职业伦理,这种职业伦理是由中世纪僧侣阶层中盛行的禁欲主义伦理观转变而来的。

通过宗教信仰伦理学向世俗信念伦理学的转变,资本主义精神形成了,即通过合理而系统的方式去追求利润的态度。

韦伯认为,新教伦理虽然是资本主义的起源,却是社会进一步合理化的障碍。

随着宗教和形而上学的文化世界观的解体导致价值观上的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行为者不再把价值合理性作为追求的目标,人的行为完全工具化,由此,工具理性产生了。

一旦经济和法律秩序的规则成了行为合理性的准绳,并把人完全纳入到科层组织的功能之中,个人就失去了自由选择自己价值和生活目标的能力,人就日益陷入工业生产和现代官僚制的“铁笼”,无法挣脱。

“而这种经济秩序现在却深受机器生产技术和经济条件的制约。

今天这些条件正以不可抗拒的力量决定着降生于这一机制之中的每个人的生活。

而且不仅仅是那些直接参与经济获利的人。

也许这种决定性作用会一直持续到人类烧光最后一吨煤的时刻。

巴克斯特认为,对圣徒来说,身外之物只应是‘披在他们肩上的一件随时可甩掉的轻飘飘的斗篷’。

然而命运将注定这斗篷将变成一只铁的牢笼”②。

在韦伯看来,资本主义经济迫使每一个人都屈从于狭隘的分工范围,成为实现资本主义利润的一个因素,成为庞大经济机器的一个部件,无论是资本家还是工人,都无从幸免。

这就是工具理性的恶果。

卢卡奇把韦伯的这一结论直接运用于他物化理论的分析中。

二论结合起来,提出了物化理论,进而把工具理性批判引向了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总体批判。

他引证了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的描述:“商品形态的神秘性,不过是这样构成:人们把他们自己的劳动的社会性质,当作劳动生产物自己的对象性质,当作这种物的社会的自然属性来反映;从而,生产者对总劳动的社会关系,是当作存在于生产者外界的诸对象物的社会关系来反映。

就因有这种转换,所以劳动生产物成了商品,成了感觉的超感觉物或社会的物。

……那只是人自己的一定的社会关系。

但在人看来,这种关系,采取了物间一种关系的幻想的形态。

”③马克思在这里指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商品关系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能通过物来反映并被物所遮蔽。

卢卡奇认为,物化还有更深的一层含义,那就是:“人自己的活动,人自己的劳动,作为某种客观的东西,某种不依赖于人的东西,某种通过异于人的自律性来控制人的东西,与人相对立。

”④在没有看到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情况下,卢卡奇的这一见解竟于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分析极为相似,这不能不说明卢卡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领悟性和敏锐的洞察力。

卢卡奇着重从物化的第二层含义展开对资本主义的分析和批判。

卢卡奇指出,只有商品交换形式在社会中占支配地位,并对所有生活形式都有影响的社会里才会出现物化现象。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里,商品交换表现为直接的物物交换,商品所有者交换的商品对双方都是使用价值,因此,商品的交换价值还没有体现出来。

换句话说,商品关系在社会中还没有占支配地位,人与人的关系没有被物所掩盖,物化现象当然不会出现。

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却不同,一方面“资产阶级的财富表现为一个惊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则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原素存在。

”⑤另一方面,劳动力成为商品,人的活动同人本身相分离,成了不依赖于主体的社会劳动。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获得物的性质,并从而获得一种‘幽灵般的对象性’,这种对象性以严格的、仿佛十全十美和合理的自律性掩盖着它的基本本质,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所有痕迹。

”⑥所以他说:“商品拜物教问题是我们这个时代、即现代资本主义的一个特有的问题。

”⑦卢卡奇认为,人的劳动变成商品中对象化的抽象劳动以后就完全按照商品生产的客观规律进行,即按合理化方式进行。

合理化在资本主义生产领域体现在两个方面上,一方面是合理化的分工,另一方面是合理的计算原则。

合理化的分工和计算原则使人们的职业愈益专门化,他们的生活也被局限在一个愈来愈小的圈子中,其结果是使人们的目光留恋于周围发生的局部的事情上,失去了对整个社会的理解力和批判力。

“甚至他的心理特性也同他的整个人格相分离,同这种人格相对立地被客体化,以便能够被结合到合理的专门系统里去,并在这里归入计算的概念。

”⑧卢卡奇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物化不是专对无产阶级而言的,物化是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及生活于其中的人必然遭遇到的现实。

由于资本主义企业和国家在结构上具有同构性,它们都遵循着合理化的原则,物化也必然渗透其中。

他直接引证韦伯的分析来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物化的全面性和危害性。

“……同资本主义营利的那些古老形式相反,现代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是:在合理技术基础上的严格合理的劳动组织,没有一个地方是在这种结构不合理的国家制度内产生的,而且也决不可能在那里产生。

因为这些现代企业形式由于有固定资本和精确的计算而对法律和管理的不合理性是极为敏感的。

它们只有在这样的地方才能产生出来,在这里,法官像在具有合理法律的官僚国家中那样或多或少是一架法律条款自动机,人们在这架机器上面投进去案卷,再放入必要的费用,它从下面就吐出或多或少具有令人信服理由的判决:因此,法官行使职责至少大体上是可以计算出来的。

”⑨此外,卢卡奇还通过广义生产概念指出,抽象的类样品以及孤立的个体如何取代了“有机生活过程的产品,而这就意味着“合理机械化的和可计算性的原则必须遍及生活的全部表现形式”。

劳动者主体亦被合理地分割开来———一方面,他作为从属于机械化的局部劳动的孤立原子,被加入到异己的系统中去;另一方面,它们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只是通过把它们结合进去的机械过程的抽象规律来中介。

不仅如此,物化还侵入到伦理领域,变成整个社会的统一的意识结构。

官僚以服从官僚机制为责任,并以此为荣;新闻工作者没有气节,靠出卖他们的信念和经验谋生;资本家和工人都变成资本的奴隶,成了商品的自愿牺牲者。

卢卡奇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批判转向了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也就是工具理性批判。

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继承了卢卡奇物化分析理论,把对资本主义的哲学批判扩大到人类文明史的批判。

他们两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就是这一批判的代表性产物。

在《启蒙辩证法》中,他们以工具理性来解释启蒙。

“过去启123蒙的纲领曾经是使世界清醒。

启蒙想消除神话,用知识来代替想象。

” λυ但这种精神的理智化和条理化以形式合理性为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