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克海默工具理性批判思想探究_张春艳
《霍克海默工具理性批判思想研究》范文

《霍克海默工具理性批判思想研究》篇一一、引言霍克海默(Horkheimer)是当代德国著名的社会哲学家和批判理论家,其工具理性批判思想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霍克海默的工具理性批判思想,分析其理论内涵、批判对象及其影响,以期为理解现代社会中工具理性的作用与局限提供新的视角。
二、霍克海默工具理性批判思想的内涵霍克海默的工具理性批判思想主要针对现代社会中过度依赖工具理性的现象。
他认为,工具理性作为一种追求效率和功利的思维方式,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主导逻辑。
在这种逻辑下,人们往往只关注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关系,而忽视了人的自由、尊严和价值。
因此,霍克海默提出了对工具理性的批判,强调人的主体性和价值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三、霍克海默工具理性批判的批判对象霍克海默的批判对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工具理性的过度扩张:霍克海默认为,现代社会中工具理性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导致了人的异化和物的膨胀。
他指出,这种现象使人们沉迷于追求物质利益,而忽视了人的内在需求和精神追求。
2. 价值相对主义的崛起:随着工具理性的普及,价值相对主义逐渐成为主流观念。
霍克海默认为,这种观念导致了人们对不同文化、价值观的相对主义态度,使社会缺乏共同的道德和价值基础。
3. 技术的异化作用:霍克海默认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虽然为人类带来了便利,但也导致了人的异化和物化。
在追求技术进步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忽视了技术的道德和人文内涵。
四、霍克海默工具理性批判思想的影响霍克海默的工具理性批判思想对当代社会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它揭示了现代社会中工具理性的作用和局限,提醒人们关注人的自由、尊严和价值。
其次,它为批判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推动了社会批判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最后,它对现代科技发展提出了深刻的反思,促使人们重新审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五、结论综上所述,霍克海默的工具理性批判思想是一种深刻的反思和批判现代社会中工具理性的现象。
《霍克海默工具理性批判思想研究》范文

《霍克海默工具理性批判思想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今社会中,工具理性已成为影响人类思想、行为的重要概念之一。
工具理性的发展使得我们对待事物的方式逐渐变得功利化、实用化。
然而,这种趋势也引发了诸多问题,如过度追求物质利益、忽视人文关怀等。
霍克海默作为一位重要的社会理论家,对工具理性进行了深入的批判和反思。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霍克海默的批判思想,揭示工具理性的局限与挑战,并尝试探索一个更为全面的、关注人类福祉的社会发展路径。
二、霍克海默的工具理性批判思想霍克海默认为,工具理性在当今社会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它以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为核心,将人的行为和思想导向追求物质利益的目标。
在这种价值观的驱使下,人们往往忽视了事物的内在价值和意义,而仅仅将其看作实现特定目的的手段。
因此,工具理性容易导致人类陷入过度物质化、功利化的困境。
霍克海默对工具理性的批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工具理性忽视了人的主体性和自由性。
在工具理性的支配下,人的行为和思想被局限在追求物质利益和功利的框架内,导致人们无法真正关注自身的内在需求和价值。
其次,工具理性容易导致人类社会的异化现象。
在过度追求物质利益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失去了与他人的联系和情感交流,导致社会关系变得冷漠和疏离。
最后,工具理性忽视了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
在追求个人利益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忽视了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福祉,导致社会问题的产生和加剧。
三、工具理性的局限与挑战霍克海默的批判思想揭示了工具理性的局限与挑战。
首先,工具理性容易导致人类过度依赖科技和物质力量,忽视人的主体性和自由性。
其次,工具理性容易使人类陷入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泥沼中,导致社会价值观的扭曲和人类精神的空虚。
此外,工具理性还容易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如环境破坏、资源浪费等。
四、超越工具理性的思考为了克服工具理性的局限与挑战,我们需要寻求一种更为全面的、关注人类福祉的社会发展路径。
首先,我们需要重视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关注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福祉,而不仅仅是追求个人利益。
浅析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

浅析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由德国社会学家约尔格·霍克海默提出的一种社会理论,它主要针对现代技术与制度的理性化趋势进行批判,并试图从哲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多个视角对这种趋势进行深入的探讨。
在霍克海默看来,现代技术理性主要表现为计量性、可预测性、可支配性和可控性等特征,这些特征对于科学、技术和经济等领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技术理性对于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束缚和规训,这种束缚和规训导致了人的异化和人格消失等问题的发生。
同时,霍克海默还指出,技术理性主要以效率和经济为导向,忽视了人的情感、价值观、文化和历史等因素,这种忽视使得现代社会缺乏了对于人类生态、社会正义、人类自由等问题的充分反思。
基于这些问题,霍克海默提出了“解释性社会学”和“批判性社会学”的概念,其中解释性社会学主要关注社会现象的描述和解释,而批判性社会学则旨在深入批判现有的社会制度。
在批判性社会学领域中,霍克海默提出了四个主要的理论概念:意识形态批判、工具性理性批判、剥夺理性批判和现代性批判。
其中,意识形态批判是指对于现代社会存在的各种意识形态的分析和批判,包括经济自由主义、功能主义、科技进步主义等。
工具性理性批判则是对于技术理性的批判,强调技术理性对于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制约。
剥夺理性批判则是指对于现代社会中存在的剥夺人类理性的机制和现象的批判,比如社会等级制度、社会不平等等。
最后,现代性批判则是对于现代性本身的批判,指出现代性对于人类自由和权利的消解和剥夺。
总体来讲,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强调了现代技术和制度的冷漠和处理人类生态和价值观的缺陷,进而探索了如何通过批判和改良现有技术、制度和价值体系来解决这些问题。
此外,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也对于现代社会理论的发展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回归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浅析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

浅析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约格尔•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提出的一种社会批判理论。
这一理论主要针对现代社会中的技术理性问题进行分析和批判,探讨了技术文明对人类社会、人的认识和精神生活的影响。
在当代社会中,技术成为了社会运行和生产力的核心,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的自由和创造力产生了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进行浅析,以探讨其对社会和人的影响。
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对技术理性的批判主要表现在对技术控制下的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进行深入剖析。
他认为,现代社会中的技术理性已经成为了主要的社会组织原则,这种理性以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为中心,忽略了人的个体需求和情感交流。
技术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主导力量,人们在不断追求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忽略了心灵层面的需求和情感交流。
这种情况导致了现代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冷漠和虚无,人情味逐渐消失。
技术的迅速发展也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和心灵虚无的空洞。
霍克海默认为,技术理性对社会的影响不仅仅是经济层面上的和生产效率上的,更重要的是对人的心灵和人际关系的影响,这些方面往往被社会所忽视。
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和自由意志。
他指出,技术理性的发展往往将人的主体性置于被动地位,人被视为被技术所支配的客体。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选择和决策常常受到外部技术力量的支配,而缺乏真正的自由意志。
他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引导社会从技术理性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重新发现人的主体性和自由意志,以实现真正的人的解放。
这也是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的核心精神之一。
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还强调了对话和沟通的重要性。
他指出,现代社会中技术理性的发展经常导致了社会的分化和个体的孤立,人们的沟通和对话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认识和理解常常停留在表面层面,缺乏深入的沟通和理解,社会关系变得更加冷漠和异化。
浅析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

浅析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1. 引言1.1 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的概述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是指美国社会学家霍克海默提出的一种批判性理论,主要关注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技术所带来的问题。
这一理论认为,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种技术的理性,即追求效率和生产力的最大化,但却忽视了对人类自身和社会的影响。
霍克海默对技术理性的批判主要表现在对技术发展过程中强调效率和生产力的追求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他指出,技术的发展会导致社会的规训化和异化,剥夺了个体的创造力和自主性,进而使人类丧失了对自己和自然的控制能力。
技术的发展也会导致社会的不平等加剧和环境的破坏,给社会带来了诸多隐患和问题。
为了解决技术理性对社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霍克海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他主张通过重新审视技术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强调技术应该服务于人类的整体利益,而不是仅仅追求效率和生产力的最大化。
他倡导人们应该重视人本主义和生态平衡,注重个体的创造力和自主性,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对当代社会提出了重要的思想启示和挑战,引发了人们对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深刻思考。
通过对技术理性的批判,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及时发现和解决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2000字】2. 正文2.1 霍克海默对技术理性的批判霍克海默对技术理性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对现代科技发展中技术理性的盲目追求和对人类生活、社会价值的忽视上。
他认为,技术理性的过度强调追求效率、规范和控制,导致了人类的自由度和创造性的丧失,使人们成为技术的奴隶而非主人。
霍克海默指出,技术理性的实践往往使人们忽视了技术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环境破坏、社会分化等问题。
霍克海默批判技术理性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技术的发展往往是被动的、无目的的,而非根据人类价值和目标进行选择。
他认为,技术的发展应该是人类意志的表达,而非被动地追求技术本身。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之内在逻辑——以霍克海默、阿多诺的工具理性批判为例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0 3 - 0 3
… … … … … … … … … ’
中 图分 类号 :G 0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化批 判 是 西 方 文 化 的重 要 特 征 , 工 业 时 代 的 文 化批 判 则 是 法 兰 克 福 学派 社 会 批 判 理 论
想 出 发 为解 读 和 借 鉴 西方 马 克思 主 义 的 文 化 批
判 理论 打 开一 个 突 破 口。
一
、
从“ 批判理论” 转 向 工具 理 性 的 批 判
文章 编 号 :1 6 7 1 . 7 0 2 3 ( 2 0 1 3 ) 0 4 - 0 0 2 8 05 - i
当前 , 在“ 推动 文化事业全 面繁荣 、 文 化 产 业快速发展” 的 口号 下 , 我们 同时要追 问 : 文 化 如何 才 能 繁 荣 ? 我们 能 否 无 视 公 民 自我 意识 觉
!
j
是, 他们从通过对卢卡奇的物化范畴加 以概括和 改
造, 并在 韦伯 的工具理性概念框架下 , 霍克海默、 阿多诺 提出 了工具理 性批判思想 , 并以工具 理性批判为 内在逻辑而展开 了对西方主体 性文化的批判 。在此基 础上 , 他们 结合 晚期 资本 主义社会和工 业社会 的 特点 , 在工具理性批判 的视域下 , 将对 西方主体性文化 的批判深化 为技 术批判和大众 文化批判 的理 论 ,
家 们 就 在 工具 理 性 批 判 视 域 下 对 晚期 资本 主义
论》 ①一 书 中 , 霍克海 默指 出, 传统 理 论 的实证 主义 逻 辑 结 构 是 科 学 理 性 的 , 它 是 在 主 客 体 二
《启蒙辩证法》中技术理性批判思想分析

《启蒙辩证法》中技术理性批判思想分析龙源期刊网 /doc/6e11265162.html,《启蒙辩证法》中技术理性批判思想分析作者:闫东磊来源:《现代交际》2020年第02期摘要:《启蒙辩证法》是法兰克福学派最经典的著作,也是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思想的重要体现,率先开启了对西方文化工业社会的技术理性批判。
霍克海默对启蒙变为神话,启蒙精神沦为技术理性、工具理性,技术理性统治至上,科技成为意识形态及西方工业社会人性的扭曲进行了犀利而独特的批判。
技术理性批判思想可能有些不足之处,但对法兰克福学派和世人研究技术理性批判理论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启蒙技术理性批判霍克海默中图分类号:N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2-0249-02启蒙带来希望和光明,把人类从愚昧无知中带入现代文明社会。
启蒙把人类从封建神话故事中唤醒,理性闪耀着西方文明的光芒。
启蒙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益处,它包括知识、理性、科学技术等,但人类深深陷入各种异化之中。
启蒙最终却变成神话,启蒙所倡导的理性逐渐转为单向度的技术理性,启蒙走向了自己之前所反对的一面。
一、启蒙变为神话,推崇技术理性启蒙变成神话。
启蒙原来的目的是使人摆脱恐惧和焦虑,以知识唤醒世界。
启蒙树立起理性和科学的旗帜,主要目的是祛除神话迷信,把人类从恐惧和压迫焦虑中解放出来,砸碎封建专制的链锁,让人类走向理性。
人类恐惧自己之外的自然力量,但是启蒙就是依靠人类的理性,让人类做自己的主人,从而来实现对自然的征服,解除这些恐惧和焦虑,不再被封建专制、神话迷信束缚。
因此,神话所表达的是人类对自然界的征服和利用,但人类却用理性来衡量管理一切事物。
启蒙运动所追求的是征服大自然,破除人类现存的思想观念,让人类脱离恐惧不安的束缚变为主人,它抛弃了因果性和本质性等要素,用公式与数字来代替一切,以此来反对神话。
但霍克海默表达神话当中是包含一些启蒙所拥有的要素,因为现实世界中众多的神话故事及人物都可以在人类身上找到原型。
浅析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

浅析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Theodor W. Adorno)的提出是20世纪西方思想界一个重要的理论成果。
该理论旨在对现代科技、理性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性进行深刻的批判和分析,从而探讨人类存在的困境及其背后的深层问题。
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和讨论。
一、理论基础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主要受到黑格尔哲学、尼采哲学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
黑格尔哲学的历史唯心主义理论为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提供了历史性的视角,尼采哲学的鲁莽批判和反传统价值观为其提供了思想启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则为其提供了对于现代社会心理状态的深刻解读。
在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中,他对理性、文化产业、虚假需要等多个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批判和分析。
他认为现代社会中的理性变得异化和异质,科技成为了压迫的工具,文化消费变成了社会控制的工具,文化产业使得个体的需求变得虚假化。
这些问题构成了现代社会的核心困境,也为理性批判的理论提供了重要的范畴。
二、技术理性批判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通过对现代社会的技术性及理性化进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技术理性批判的观点。
在他看来,现代社会中的技术理性过度强调了技术性、实用性和效率性,却忽视了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的重要性。
这种技术理性导致了社会的异化和压抑,使得人们成为了技术的奴隶,而非自由的个体。
三、文化产业批判通过对文化产业的批判,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揭示了现代社会中文化消费的虚假性和奴役性。
由于文化产业对于文化的大规模生产和消费,使得文化成为了一种虚假的需要,人们被文化的表象所迷惑,而无法认识到其背后的压迫和控制。
这种虚假需要导致了人们对真正文化自由和创造性的迷失,使得社会的文化价值逐渐沦丧。
四、虚假需要的分析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理论中对虚假需要的分析也是他理论的核心。
在他看来,现代社会中的个体需要已经被文化产业所扭曲和虚假化,使得个体的需要成为了对于商品的追逐和消费,而非真正的个体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霍克海默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工具理性批判思想直接源于韦伯的“合理性”观念,他认为通过启蒙精神的张扬,工具理性得以膨胀,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并由此创造了巨大的工业文明,但是工业文明的进步却是以人的异化为代价的,因此,他对技术理性主义文化精神和工业文明弊端给予猛烈批判。
同时他的思想也引起了颇多争议,毁誉相加。
关键词:霍克海默;工具理性;技术理性中图分类号:B51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544(2010)12-0059-03霍克海默工具理性批判思想探究张春艳,郭岩峰(邯郸学院,河北邯郸056005)霍克海默(Max Hokheimer ,1895-1973)是德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真正创始人、批判理论的真正奠基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霍克海默对工具理性的批判,也就是对技术理性主义文化精神和工业文明弊端的批判,在其批判理论中具有鲜明的特色。
霍克海默是工具理性批判的开启者,他的思想在世界上广为流传,褒贬不一。
因此,进一步解析霍克海默的工具理性批判思想,并对其作出马克思主义公正合理的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一、霍克海默工具理性批判思想的缘起众所周知,西方文明发展是靠技术理性与人文理性、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共同支撑和推动的。
在希腊文明中,技术理性与人文理性不可分割的联系在一起。
但自文艺复兴之后,经过培根开创的近代唯物主义和笛卡儿主体哲学的阐发,尤其是在启蒙运动的推动下,西方理性主义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在由康德奠基、黑格尔集大成的德国古典哲学中达到了顶峰。
但是,由于黑格尔过分高扬理性而走向了反面,结果使绝对精神吞没了个体主体性。
在一定意义上说,黑格尔哲学标志着西方理性主义终结。
换言之,自文艺复兴尤其是启蒙运动以来,技术理性和科技文化日益膨胀,并逐渐凌驾于价值理性人文文化之上,从而出现了工具理性霸权。
工具理性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了科学技术进步,并促使人类文明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关系的恶化,带来了生态危机和人的异化。
于是就引发了人们对科学技术、工业文明为表征的工具理性批判的浪潮。
科学主义思潮批判“理性的狂妄”,人本主义思潮批判“理性的冷酷”,而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是批判理性的异化,法兰克福学派就处于对工具理性进行浪漫主义批判的思潮之中。
霍克海默是其中著名代表人物之一。
霍克海默的“工具理性”概念渊源于韦伯的“合理性”观念。
韦伯不仅高度赞扬启蒙运动的理性破坏了中世纪的信仰、权威和迷信,而且竭力反对这种理性所造成的新的神话。
韦伯的这种“合理性”观念被霍克海默和阿尔多诺改造为“工具理性”概念。
霍克海默对工具理性的系统批判集中体现在《启蒙的辩证法》(与阿多尔诺合著1947)、《工具理性批判》(1967)等著作中。
在这些著作中,霍克海默把理性区分为主观理性和客观理性,并揭示了工具理性的含义,分析了它的形成及其危害。
二、霍克海默工具理性批判思想的基本内容霍克海默追溯了理性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过程,认为古代的理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合理力量,它不以人的好恶、意志为转移,因而被称之为“客观理性”。
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现代,特别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之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使个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启蒙思想家们为了把个人从封建教会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把理性和个人解放联系在一起,抬高到真理标准的高度。
因此,这种更加人性化的理性概念从一开始,就包含了让位于“反理性”的危机,因为它更适合于维护统治者的利益,更能为现存的现实性所接受。
“随着个人理性的合理化产物,即个人发明创造的流行推广,导致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发展,就不断加深了资产阶级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控制,理性和个人自由的口号就逐渐丧失了其进步的历史意义,而成为资本主义不合理统治的工具,实际上丧失了作为真理标准的功能,最终堕落成了工具理性”。
[1]工具理性即主观理性、目的理性,它强调手段以及手段与目的的可能协调,即在追求目的时,把这种目的以及达到目的可能采取的手段、结果都考虑在内。
它的价值由对人和自然界的操纵来衡量,即一种活动是否合理,看它是否为一个目的服务。
它消除了思维的矛盾性和否定性,屈从于现实而为现实辩护,因而它是一种肯定的或单面的理性。
霍克海默具体批判了工具理性。
1.工具理性就是技术理性。
理性的工具化是启蒙精神的张扬、科学技术发展和理性自身演变的结果。
启蒙精神所确立的数字原则,把数学和思维混为一谈,数学演算变成了理解、分类、计算。
这样,理性变成了计算理性,即工具理性。
同时,始于18世纪的工业文化又反过来推动了科学技术的理性化,而技术合理化过程就是理性被工具化的过程。
总之,在工业文明中,“理性自身已经成为万能经济机器的辅助工具。
理性成了用于制造一切其他工具的一般工具,它目标专一,与可精确计算的物质生产活动一样后果严重。
而物质生产活动的结果对人类而言,却超出了一切计算所能达到的范围。
它最终实现了其充当纯粹目的工具的夙愿”。
[2]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工具理性就是技术理性或者说是技术合理性。
2.工具理性霸权的产生。
在霍克海默等人看来,启蒙精神是一种以人类中心主义为核心的主体理性精神,启蒙理性作为工具理性实质上是一种主观理性,它推崇技术理性主义文化精神。
在《启蒙辩证法》中,霍克海默、阿多尔诺敏锐地指出启蒙理性的悖论:“历来启蒙的目的都是使人们摆脱恐惧,成为主人。
但是完全受到启蒙的世界却充满着巨大的不幸。
”[3]他们认为,启蒙精神用以反对神秘的想象力的原理,就是神话本身的原理。
启蒙理性在科学的大旗下,追求对自然加以统治的知识,鄙弃对世界的形而上学的思考,用理性的规律对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加以绝对化的统治,由此更加无情地控制了各个领域内的人们,启蒙理性成了人和世界的新的主宰,新的上帝,新的神话。
通过启蒙精神的张扬,工具理性得以膨胀,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并由此创造了巨大的工业文明,赢得了人类对自然的胜利。
然而,工业文明的进步却是以人的异化为代价的,这不仅表现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尖锐对立,而且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恶化。
启蒙理性本来是在摆脱恐惧、反对神话中萌发和成长起来的,但是,启蒙理性的发展却压抑了人文理性、高扬了工具理性,以至于出现了工具理性霸权,从而使工具理性变成了支配、控制人的力量。
3.工具理性最终导致非理性。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形式逻辑和数学方法的发展,理性在其自身的发展中,沦为了压制人、统治人的工具理性和技术理性,把经济、政治、文化融合成为一个密不透风的管理体系,“不仅形而上学,而且还有它所批评的科学,皆为意识形态的东西。
”[4]甚至,“技术理性这个概念本身可能是意识形态的。
不仅技术的应用,而且技术本身,就是(对自然和人)统治———有计划的、科学的、可靠的、慎重的控制。
就连曾经是“异化的”、“超越的”文学艺术也失去了超越现实、批判现实的能力,沦为对现实辩护、粉饰的工具。
最终导致了这样的情况:作为主体自身的自我被抛弃了,并被自动化机器的有序运转代替。
主体就变为符合所谓中性游戏规则的逻辑,他在取消了自我意识之后被物化为技术过程,从而彻底消除了思维的一切意义。
“工具理性的膨胀,不仅造就了毁灭自然的力量,也造就了控制人的力量,而人类进行毁灭的力量如此之大,以至于一旦这种力量得到实现,整个地球就会变成不毛之地。
所以说启蒙理性作为工具理性实际上是以非理性而告终”。
[5]总之,在霍克海默的视野里,工具理性作为技术合理性,一方面它推动了工业文明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又成为统治合理性,它不仅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而且导致了人与人关系的异化,甚至导致了人本身的物化。
于是,工具理性的发展引发了极权主义统治,导致了个性压抑和人性的丧失。
最终,工具理性变成了一种非理性,使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狱。
三、霍克海默工具理性批判思想评析1.政治上的积极意义。
首先,霍克海默通过对工具理性的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中的异化现象。
这种异化集中的表现在人性的异化上。
霍克海默认为,由于社会的一切都是由技术在操纵,使人失去了批判性和否定性,以及独立创造能力,成了技术时代的工具和商品的奴隶。
因此,必须改变资本主义的现状以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
其次,霍克海默揭示了资本主义统治的新形式。
霍克海默认为,发达工业社会之所以表面上看起来很民主,是因为它采取了以科学技术为工具的新统治形式。
过去的统治是政治性的暴力的,今天的统治采取“非政治化”的外表,以科学技术和工具理性为工具,以意识形态的控制和操纵为主要形式,使科学与技术理性充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意识形态化为一种日常经验来操纵人们的思想。
这种统治最大特点在于它是社会整体对个人的统治,而非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
而这种新的统治,更进一步加剧了人的异化。
2.理论上的合理因素。
首先,关于科学技术具有两重性或正负效应的观点。
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最早提出了科学技术既有正效应也有负效应的观点,认为科学技术一方面作为生产力和生产手段为人类社会作出了贡献,使人类的物质财富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在当代社会执行意识形态的功能。
这种观点具有合理性,而且与马克思所讲的科学的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具有“两重社会政治效应”的观点非常接近。
马克思曾指出,“一方面,机器成了资本家阶级用来实行专制和进行勒索的最有力的工具;另一方面,机器生产的发展为真正社会的生产制度代替雇佣劳动制度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
”[6]其次,关于科学技术要为人的解放服务的观点。
这一思想也暗含于霍克海默等对工具理性的批判之中。
他们认为,科学技术虽然存在负效应,但其本来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和人类发展的解放手段,但是在发达工业社会中,科学技术却异化为奴役人和束缚人性的工具,阻碍了人的自由与解放。
这一点是与工具理性的泛滥相联系的。
工具理性战胜了批判理性,也就使得手段和目的失去了价值约束而成为纯功利性、效用性的。
内含工具主义特点的现代科学技术与工具理性相结合,所具有的肯定性的单面性的思维方式与政治统治相迎合,从而成为统治工具。
资本主义社会以科学技术作为新的统治工具是对科学技术非人性的不合理的利用,它加剧了科技的异化。
3.存在的错误或不足之处。
首先,把科学技术本身作为异化的根源,以对科学技术的批判代替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
霍克海默认为科学技术已不再是人类解放的工具,它已沦为社会异化的罪魁祸首,科学技术成为理解一切问题的关键之所在。
他将科学技术的价值与其社会应用后果混为一谈是错误的,后来以对科学技术的批判代替对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批判,则明显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并在客观上是有利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
其次,把科学技术等同于意识形态。
霍克海默认为科学技术执行意识形态的功能,甚至认为科学技术本身就是意识形态,而且这种意识形态天然地就与统治阶级的政治旨趣相一致,具有替社会现状辩护以证明其统治的合法性的本质属性。